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无
有条件转移支付
条 件
配套补助
非
转 移 支 付
配 套 补 助
无 限 额
配 套 补 助
有 限 额
配 套 补 助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外溢问题 辖区间效益外溢和成本外溢 弥补地方财政缺口 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 保证各地最低公共服务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
(一)国家财力分散 (二)强化了地方的利益机制,加剧
了地方保护主义 (三)形式不够规范
二、分税制基本问题
分税制是以各级政权之间事权划分结 构为依据,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特性, 将其分别划归不同财政级次,确定不 同政权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 制。
完全分税——中央税与地方税 适度分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国
⊙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
人
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
大
决定和命令
常
⊙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委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
会
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
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县
⊙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级
以 上
⊙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地
方
⊙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预算管理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 体体现。
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根本任务——正确划 分各级政府预算的收支范围,规定预算管 理权限及相互间的制衡关系,使国家财力 在各级政府及各区域间合理分配,保障相 应级次或区域的政府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5.11.22•【文号】国务院令[第186号]•【施行日期】1995.11.22•【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已经1995年11月2日国务院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1995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是不作为一级预算。
第三条预算法第四条第一款所称“中央各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所称“直属单位”,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四条预算法第五条第三款所称“本级各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所称“直属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五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应当纳入本部门预算。
第六条预算法第八条所称“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和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八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预算收支以外国货币收纳和支付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基准汇价折算。
第二章预算收支范围第九条预算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所称“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各部门和各单位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境内外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预算的部分。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法定程序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的一套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确保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有效利用。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预算编制:行政单位按照法定程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自身情况,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编制应遵循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预算执行:行政单位按照预算计划,在规定的范围和限制内执行预算。
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资金的收入、支出、调度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目标的实现。
3. 预算控制: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包括预算收支控制、预算资金绩效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预算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4. 预算监督:行政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监察部门等的监督和检查。
行政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和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时提供有关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和材料,接受监督和审计。
5. 预算调整:如果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预算调整应当遵循程序合法、程序透明、事前报告、事后公开的原则。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保障行政单位的财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预算管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3、预算调节制度4、定额上缴5、总额分成6、分税制7、分税制预算体系8、无条件转移支付9、非配套补助10、单位预算二、填空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改革目标上看,是指在_________基础上,按照_________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现阶段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_________在1993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递增率按本地区_________和_________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5、预算调节包括各级预算间的_________和各地区预算间的_________。
6、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_______与_______结合的原则;兼顾______与____的原则;贯彻_______的原则;与_______相适应的原则。
7、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偿_______、弥补________、保证______、优化_______、调节______。
8、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采用_______是规范转移支付的主要标志。
10、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_______,_________,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主体,政府须为企业创造_______的外部环境。
三、单项选择题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2、我国于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部()A、权责法B、组织法C、程序法D、权责法、组织法、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预算法3、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营业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4、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80%于20%B、75%于25%C、60%于40%D、50%于50%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6、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7、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B、地方政府是否构成以及独立的预算主体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8、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A、公式化转移支付B、基数法C、因素法D、补助金制度9、不考虑地区的支出需求,只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种收入指标确定转移支付对象与转移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模式是()A、支出均衡模式B、收支均衡模式C、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D、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模式10、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A、政府采购B、基础产业建设C、财政投融资D、社会保险四、多项选择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基层预算3、1988年中央决定对各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其中主要的包干形式有()A、收入递增包干B、总额分成C、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D、上解额递增包干4、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023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通过以下方式取得或者形成的资产:(一)使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二)接受调拨或者划转、置换形成的资产;(三)接受捐赠并确认为国有的资产;(四)其他国有资产。
第三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对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审查、批准重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事项。
第五条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牵头编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有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制定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规定,按照集中统一、分类分级原则,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第六条各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当明确管理责任,指导、监督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各部门所属单位负责本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七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当遵循安全规范、节约高效、公开透明、权责一致的原则,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第八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根据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绩效目标和财政承受能力配置资产。
第九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合理选择资产配置方式,资产配置重大事项应当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资产价值较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审批程序。
《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经典讲义【共十章195PPT,绝版经典】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二)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1.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依据
(1)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 (2)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3)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方法 在收支范围、依据确定以后,还要确定划分收支的方法,即在各级政府 之间具体划分收入数额,以及处理上下级预算之间支出关系的方法。 我国目前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而在1950——1994年期间,曾采用 统收统支、收入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等方法。
1
主体是各级政府。
预算政策客体。预算政策客
2
体就预算政策作用的对象。
一、政府预算 政策的概念
预算政策目标,预算政策是政府财政政策 3
核心,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
预算政策效果。预算政策效果是指政府预算 政策所实际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5
预算政策是通过一定政治程序决定的。
实用文档
第一节 政府预算政策概述
实用文档
第三节
预算在政府财政资金运行中的地位与功能
政府预算是我国财政的主要财力
2
政府预算是财政分 1
配资金的主要手段
地位和功能
3
政府预算是 实现政府职能、为公
共物品服务配置资源
的重要工具
政府预算综合反映和 5
监督国民经济运行
实用文档
4 政府预算是政府进行宏
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预算政策
第一节 政府预算政策概述
一、预算政策的概念
预算政策,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中,为实 现一定时期政府预算管理目标,所实施的指导预算工作的各种行为准则,包括 各类法令、措施、办法、方法、规定等等。
预算管理制度15篇
预算管理制度15篇预算管理制度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预算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的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学校的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工作的正常运行,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xx年修正版)和有关法规,结合我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特修订本规程。
第二条我校预算管理实行综合财务预算。
综合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科研经费、各种基金、基建投资和其他专项经费等在内的全部资金预算。
预算管理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我校的一切财务收支均应纳入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的范围。
第三条预算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
2.统一领导,公开透明,综合预算,刚性约束。
第四条我校部门支出预算经费根据部门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实行总额包干、以收定支、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预算指标根据学校收入完成情况,分期下达使用,预算执行实行项目账实时控制。
第五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从每年的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六条学校党委会议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预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执行办法;建立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确定学校预算编制的原则,审查批准学校预算建议草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学校预算调整方案并上报主管部门。
第七条学校党委财经领导小组是学校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为:1.研究论证学校年度预算草案2.确定预算调整方案3.根据年度决算进行经济考核、评价4.审核批准超预算支出项目和学校预备费经费开支第八条学校计划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具有下列职权:1.具体负责编制学校预算草案2.具体负责学校预算执行中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3.定期向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及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情况第九条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建议和监督权,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应充分听取教职工代表对预算管理的意见,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PT课件( 57页)
国家财政决算收入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系列1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32.3亿元 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 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又跃过2万亿元大关 2005年超过3万亿元 2006年接近4万亿元 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 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 2009年68476.88亿元 2010年83080.32亿元
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
事项的处理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 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 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 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两 个 比 重 的 变 动 情 况
第一个比重 第二个比重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 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二)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国家 地方
企业和个人 缴纳各项税收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
关税 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 消费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 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
行政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行政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行政单位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预算使用效益,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预算编制阶段1.明确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务实节约和依法运行的原则。
2.制定预算编制工作计划:按照上级财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预算编制工作计划,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3.搜集预算编制资料:组织各部门搜集相关的预算编制资料,包括经济运行情况、财政收支状况、项目计划等,确保预算编制的基础资料准确齐全。
4.编制预算报告: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编制预算报告,明确预算编制的总体框架和重点内容,并提交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核。
二、预算审核和批准阶段1.审核预算报告: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对行政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进行审核,包括检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
2.提出修改意见:如发现预算报告存在问题或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行政单位,并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预算报告:根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的修改意见,行政单位对预算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提交给上级财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核。
4.批准预算报告: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批准行政单位的预算报告,并下达批复文件。
三、预算执行阶段1.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根据批准的预算报告,行政单位应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明确预算使用的时间、金额和用途等。
2.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不得私自调整预算用途、额度和时间。
3.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行政单位应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核对,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4.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行政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向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使用情况、资金拨付情况等。
四、预算监督和评估阶段1.建立预算监督机制: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规范监督、内部审计和财务检查等。
《财政与税收》课程练习题
《财政与税收》课程练习题《财政与税收》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①企业②国家③家庭④社会团体与组织2.财政分配属于社会再生产的()①生产环节②分配环节③交换环节④消费环节3.( )形式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产品和国民收人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①财政分配②信贷分配③价格分配④工资分配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①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③实现国家职能④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5.主张“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是国家财政”的观点是()①国家分配论②价值分配论③国家资金运动论④社会共同需要论5.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①社会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政治条件6.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是()①社会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政治条件7.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物品——它们满足我们的共同需要,在同一时间中可使多个个体得益,并无须通过竞争来享用,这些物品被叫做( )①私人产品②混合产品③公共产品④集体产品8.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例子的是( )①海上灯塔②汽车尾气③企业对资源的配置④义务教育9.下列那一项不是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构成要素( )①充分就业②税负不变③物价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10.马斯格雷夫的财政三职能包括( )①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稳定经济②配置资源、监督管理、稳定经济③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稳定经济④配置资源、监督管理、维护国家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有()①社会条件②文化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历史条件⑤政治条件2.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是()①战争②王室费用③祭祀④兴修水利支出⑤纳贡支出3.下列属于产生正外部性的例子有( )①知识或发明的产生②河水污染③对传染病的预防④滚滚浓烟⑤员工培训4.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治作用和经济作用在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有( )①反对垄断,鼓励竞争②维护经济稳定③克服外部性④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⑤促进社会公平5.综合现有的政府失灵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存在,政府失灵的表现和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垄断②政府决策失效③“寻租”④投票悖论⑤政府决策执行失效5.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有( )①个人的初始禀赋差异②垄断③劳动能力的丧失④商业欺诈⑤产品品质6.财政职能是指财政的内在功能与职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财政职能包括:( )①维护国家②配置资源③分配收入④稳定经济⑤监督管理三、名词解释题1.财政2.社会总产品3.国民收人4.外部性5.帕累托最优6.价格分配四、简答题1.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2.简述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相互关系。
《政府预算》学习提纲Stu
《政府预算》学习提纲第一章政府预算概论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内涵政府预算的概念(掌握)政府预算的的基本特征(了解)第二节政府预算的原则西方政府预算原则两大类(了解)中国的政府预算原则四个(了解)第三节政府预算政策预算政策的类型与基本内容(了解)第四节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政府预算的三大职责及其功能(掌握)第二章政府预算管理的基础第一节政府预算管理概述预算管理的概念(掌握)预算管理要素(了解)第二节政府预算管理的流程与周期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了解)政府预算年度、类型和我国的政府预算周期(了解)标准预算周期注意与预算年度的区别(了解)政府预算周期的构成(应用)第三节政府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政府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基本概念(了解)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几种划分方法,按管理级次分、按编制主体分、按行政隶属和经费领拨关系分(了解)政府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主要监管机构(了解)第四节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我国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内涵、分类级次。
(掌握)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论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了解)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了解)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了解)政府间事权划分,能够判断职责的实际划分(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央地间预算收支划分(了解)第二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我国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事权划分(了解),收入划分(了解)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确定(掌握)分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和完善(应用)第三节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及方式,会区别(了解)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式(了解)第四章政府预算编制与审批第一节政府预算编制的依据政府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了解)预算限额的分类两种,主要内容四项,限制的方式(了解)第二节政府预算编制的模式预算编制模式的主要类型、划分方式(了解)几种预算编制概念:复式预算、零基预算(掌握)第三节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一般方法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特点(了解)我国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内容(了解)第四节部门预算的编制部门预算的“两上两下”编制程序,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掌握)部门预算的内容,部门收支的基本内容(了解)定员定额制度、双定额、项目库等制度(了解)第五节政府总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总预算的构成,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基本内容(了解)预算审批程序结合预算法和PPT流程图(掌握)我国人大预算审批的问题和完善(应用)第五章政府预算的执行第一节国库制度国库的概念(掌握)国库的类型,中国的国库类型,经理银行(了解)国库的管理方式两种(了解)我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零余额账户的概念(掌握)第二节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预算收入的两种缴款方式(了解)预算收入划分和报解的含义、流程(掌握)预算收入的退库范围(了解)第三节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政府预算拨款的原则(了解)预算支出的类型四种(了解)政府直接支付的流程、内容正确流程结合PPT(掌握)政府授权支付的流程、内容正确流程结合PPT(掌握)政府采购的定义(掌握)政府采购的主体、对象、采购的含义,采购定义结合PPT(了解)政府采购的方式、区别(了解)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了解)(应用)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检查政府预算调整的含义(掌握)政府预算调整的方式局部调整的具体方式四种(了解)政府预算调整的条件(了解)第六章政府决算与财务报告第一节政府决算的编制政府决算的含义(掌握)政府决算的组成按级次、内容、报送单位划分(了解)政府决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了解)政府决算草案编制的具体事项三项(了解)年终清理的主要内容(了解)第二节政府决算的审查批准决算审核分析的方法、形式、内容(了解)政府决算审查批准的程序参考ppt和预算法(掌握)。
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1、根据国家对医院实行的预算管理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医院各项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
2、建立由医院领导负责,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分工合作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3、编制预算时,应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医院发展战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进行编制。
4、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对预算年度的计划目标及医院收费标准增减情况进行编制。
5、支出预算要参考上年度实际支出水平,以及预算年度工作计划、有关开支标准、物价变动情况等因素,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活动需要,又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6、差额预算补助,按上级下达的补助金额编报。
7、预算编制完成后,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由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审批。
8、医院要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和超预算支出。
9、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
因客观原因影响预算执行的,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10、定期开展预算情况分析、考核,评价收入支出执行
情况,分析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研究对策,保证全年预算的顺利完成,并为编制和执行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财政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第二章:混合经济:市场经济和公共经济的“混合”体。
即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混合经济体制:就是以社会目标补充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决策补充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私人通过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帕累托状态:如果改变这种状态,不可能使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的利益变好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种状态就叫做帕累托状态。
效率市场: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效率状态的市场经济。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混合物品:一种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只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的物品。
外部效应: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市场失效:是指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茨(Lorenz)曲线和基尼(Gini)系数是用来测量收入差异程度的方法。
洛伦茨曲线反映的是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决定提供某种消费品(包括劳务)的职责和功能。
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用非市场机制对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果进行再分配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具有通过财政收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经济波动一直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
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第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一般地说, 各级政府有什么 样的行政权力 (事权),就应 当有相应的财 权,以便从财力 上保证各级政府 实现其职能。
政府间职责的划分
(1)中央(联邦)政府应承担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的职责, 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则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2)具有效益外溢性的公共产品可由中央(联邦)政府提供, 或者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3)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责只能由中央(联邦)政府来承担, 地方政府不能从事对经济宏观调控
(4)收入公平分配和提供社会福利的职责主要应由中央(联 邦)政府来负责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分税制,即中央(联邦) 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 要按照税种来进行。
政府间税种划分遵循的原则: (1)税源广大的税种应划给中 央(联邦)政府
第三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什么是国家预算 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
一、什么是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 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 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 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 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国家预算的特点
国家预算是政府某一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要经过一国的立法机构批准才能正式生
R为1994年税收返还基数;C为消费税收入;V为增值税收入;S为 1993年中央对地方的下划收入。
Rn=Rn-1+ Rn-1×0.3×(C+75%V)n – (C+75%V)n-1/(C+75%V)n-1
Rn=Rn-1×(1+0.3rn)
Rn 为1994年以后的第n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Rn-1 为第n年 的前一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rn为第n年的“两税”增长率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日期】1991-10-21【生效日期】1992-01-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991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预算管理,强化国家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等,下同),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预算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国家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四条国家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第五条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第六条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第七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八条单位预算是指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中与预算有关的部分。
第九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消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二)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职权
◆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
况
精选课件
13
(三)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财
政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主
管
部 门
具体组织和负责本级总预算执行
是
政
府 提出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方案
预
算
管 理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政 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关于预算方面
机 关
的不适当的决定
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精选课件
15
(五)立法机关的职权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
★ 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
国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人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
民 代
况的报告
表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
精选课件
2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 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 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各级政府在支配 国家财力上的权 限和责任
国家财力如何在 各级政府之间进 行分配
精选课件
11
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预算管理权是指国家预算方针政策、 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 和修订权;国家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
我国预算管理相关职权的具体划分
精选课件
政府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标准版.doc
《政府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府预算适用专业:审计学学时:32学时。
其中讲授24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 大纲审核人:XX 制定时间:XX年XX 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内容要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以财政学为主,吸收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跨学科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决算、评价、报告、监督等相关制度层面规定,能够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预算问题。
先修课程:《审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后续课程:《资产评估》、《财务分析与决策》、《审计业务实训》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知识目标 1. 1通用知识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政府预算管理的历史、现状、改革动向和学术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
1. 2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预算管理体制等内容;准确把握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测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2.1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2. 2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观察和分析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政府预算管理的理念和素养,具备较高的预算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3. 1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本课程分组做案例研究的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合作、研究、交流、统一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 2专业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讨论和具体预算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客观认识,树立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走进职场的心理准备。
3. 3交流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分组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小组的案例讨论,学生们能积极发表言论,对同一个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服与之不同的看法,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展示风采。
政府预算习题集答案
政府预算习题集答案第一章政府预算概论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2、政府预算原则是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一国预算立法、编制及执行所必须遵循的;3、年度预算平衡是指每一年的财政收支结果都应是平衡的预算;4、周期平衡预算是指在预算收支的对比关系上,应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财政年度或一个日历时期内保持平衡;5、充分就业预算平衡就是设想在现有的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最大值,税收收入也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二、单项选择题1、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 AA、公共性B、法律性C、计划性D、集中性2、现代预算制度最早出现的国家是BA、美国B、英国C、德国D、中国3、现代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A、加强财政管理B、财政监督的需要C、公众的要求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4、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 D 为基础;A、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B、凯恩斯经济理论C、经济周期理论D、财政自动稳定器理论5、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DA、税收B、公债C、公共支出D、预算6.中国第一部国家预算为C 年预算;A、1949B、1950C、1910D、19017.国家预算管理的主体是D ;A、政府B、部门C、财政D、国家2.在我国经办国库业务的是DA.农业银行 B.工商银行 C.建设银行 D.人民银行8.我国国家预算管理级次分为D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9.预算管理的主体是AA.国家 B.银行C.事业单位 D.其他社会组织10.预算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是AA.编制预算 B.执行预算C.编制决算 D.调整决算11.我国预算年度采用C 年制;A.跨年制 B.农历年 C.历年制 D.其他12.现代国家预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A.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的经济斗争 C.财政管理的需要 D.货币的产生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政府预算的内涵答: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分配过程;从程序上看,政府预算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从决策管理体制看,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2、政府预算有哪些基本特征答:预算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公共性,即预算分配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的运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2法律性,即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构审查批准;3计划性,即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先的设想和预计;4集中性,即预算资金作为集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其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和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国家全局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5综合性,即政府预算是各项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预算内容应包含政府的一切事务所形成的预算收支,全面体现政府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打算;3、如何理解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答: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决定性原因是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必备条件是财政分配的货币化;现代预算制度产生的意义有:实现了新兴资本势力代替封建没落势力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政府财政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衔接,确立了现代国家理财的法制管理模式,确立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4、怎样认识政府预算的原则答:政府预算的原则有:1完整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效率性原则,即政府预算行为中的帕累托状态,实现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既定的产出或以既定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4年度性原则,即各国政府编制和执行预算所依据的法定期限,通常为一年,具体形式一般有历年制和跨年制;5统一性原则,即要表明一国或一级政府预算应按照统一的政策和程序进行,而不论是集权制国家政府预算抑或是联邦制国家政府预算;四、论述题材料:准确理解预算职责功能的前提是把握预算与财政的关系,财政收支活动是预算的执行过程;因此,预算的职责功能是就预算与财政的关系而言,是预算对财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据此并联系课本上的知识点简述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答:现行政府预算职责功能包括财政分配、宏观调控、监督控制;1政府预算的分配功能;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财政分配是指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集中必要的资金,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政府预算集中了一国财政的主要财力,对一国的收入方向、支出流向有很强的资源分配效力;2政府预算的调节功能;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如果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功能服务,那么收支手段就又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平衡调整,实现起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社会分配;3预算的反映和监督功能;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监督各方依法理财;第二章政府预算管理的技术组织措施一、名词解释1、预算管理体系即指政府预算管理各部分的构成;2、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3、单式预算是将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收支性质的预算组织形式;4、复式预算是根据预算收支的性质,将政府收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表格中反映;5、基数预算是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年度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或基数;7、投入预算指传统的线性预算在编制、执行时主要强调严格遵守预算控制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资金在不同预算项目之间转移;8、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政府通过公共产品服务与成本的比较,要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9、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在政府预算管理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预算收支项目进行划分和归类,准确体现各类收支的性质、运行规律,反映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服务;二、单项选择题1、按照 D 标准,政府预算收入可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A、预算级次分类B、政府预算收入形式分类C、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D、预算科目分类2、绩效预算又可以称为 B ;A、复式预算B、计划规划预算C、成本预算D、零基预算3.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于D 正式实施;A、2005年1月1日B、1999年1月1日C、2006年1月1日D、2007年1月1日4.在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中,匡算的执行机构是 B;A、政府B、财政部门C、部门和单位D、人大5.通过对预测期间影响收支变化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系数,并根据基期的实际值来进行预测收支的方法,为A ;A、因素推演法B、基数分析法C、系数法D、综合法6、下列不属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DA、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原则B、规范和细化的原则C、国际惯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D、完整性原则7、我国预算年度是BA、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B、1月1日至12月31日C、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D、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8、在编制、执行时主要强调严格遵守预算控制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资金在预算项目之间转移的是CA、基数预算B、零基预算C、投入预算D、绩效预算9、下列不属于单式预算的特点的是DA、将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B、体现了整体性、统一性C、政府收支规模较小,收支结构简单D将政府预算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10、 D强调预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A、投入预算B、多年度预算C、平衡预算D、绩效预算三、简答题1、什么叫复式预算,其优点有哪些答题要点:所谓复式预算是指将预算收支科目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式,分别编列,各预算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其优点如下:1便于按资金性质进行预算管理;;2可促进预算平衡;2、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答:根据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及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后的政府预算收支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收入分类根据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按照经济性质进行政府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按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惯例设置;支出经济分类按经济性质设置;3、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答案要点:2006年财政部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决定从2007年起对中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会计核算将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来进行;财政部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又一次深刻创新;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经费性质分类为主的情况,以功能分类为主,经济分类为辅,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类职能活动,支出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四、论述题1、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答:根据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及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后的政府预算收支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收入分类根据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按照经济性质进行政府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按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惯例设置;支出经济分类按经济性质设置;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资金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预算管理权的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算调解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构成;3、预算调节制度在预算管理体制下的财权、财力界定中,中央政府通常掌握了超出其履行自身职能所需的财力,而把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形式,对财政能力不足的地方实行自己转移,以此为各地区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创造必要条件;或受援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从而难以保障供给的项目;4、单位预算是指列入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它单位的收支预算;单位预算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指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三、单项选择题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 B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2、我国于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部 DA、权责法B、组织法C、程序法D、权责法、组织法、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预算法3、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 BA、营业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4、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BA、80%于20%B、75%于25%C、60%于40%D、50%于50%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D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6、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B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7、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 B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B、地方政府是否构成以及独立的预算主体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8、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CA、公式化转移支付B、基数法C、因素法D、补助金制度9、不考虑地区的支出需求,只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种收入指标确定转移支付对象与转移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模式是CA、支出均衡模式B、收支均衡模式C、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D、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模式10、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DA、政府采购B、基础产业建设C、财政投融资D、社会保险三、简答题简述划分税源的优缺点答:其主要优点:其一,中央税和地方税同按税源划分,且彼此独立,可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弊病;其二,地方税与本地区利益密切相关,便于当地人民与人民代表机构对地方预算收支监督;其三,企业按税种分别上缴中央税和地方税,可弱化行政部门按隶属关系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有利于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其主要缺点:其一,划分税源在现实中是很难有一个具体合理的标准;其二,按税源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割裂了税种与税种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可能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第四章政府预算编制基础第五章政府预算收支编制及审查批准一、名词解释定员是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或工作量,对人员编制或定员比例规定人员指标额度;定额是指国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偿及消耗或利用方面所规定的各种经济额度;2、项目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变质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3、基本支出:基本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必须的开支,其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4、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决策活动;5、中央预算中央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它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并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和让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者补助;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7、预算年度预算年度——预算年度亦称为财政年度,是指实行预算管理全过程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间期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8、部门预算是在单位预算的基础上,以部门为单位编制反应本部门财政收支计划的预算,此处部门的资质要求是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集中反映了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工作的重点及各预算部门的工作任务,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9、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预算制度——政府依据其需要实现的职能和施政计划,确定实现计划所需要的支出经费,并评估和测量某项支出计划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和业绩;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部提出从 C 年起,试编部门预算;A、1994B、1999C、2000D、20012、各级总预算构成的基本单位是 BA、部门预算B、单位预算C、本级政府预算D、总预算3、在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后,部门所属财务部门应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在D 日内批复所属单位预算;A、30B、20C、25D、154、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本级预算分别由 C 审查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是 BA、核定收支B、定额和定项补助C、超支不补D、结余留用6.传统的功能预算由B 编制而成;A、政府部门B、财政部门C、各部门D、各单位7.省直辖市、自治州的预算草案由 C审核批准;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D、省级人大常委会8.预算收入缴库的唯一凭证是BA、纳税凭证B、缴款书C、缴款计划D、财务收支计划9.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依据是B ;A、定员B、定员定额C、定额D、事权范围10.预算外资金在性质上属于 D资金;A、单位自有B、预算内C、部门自有D、财政性三、简答题1、我国复式预算的目标模式是什么与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改革相匹配,建立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一体的复式预算;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施绩效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简述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区别答:1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支出功能分类,分别测算,最后汇总形成按支出功能分别列示的总体预算;部门预算则是将预算按部门或单位分解,部门或单位将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按功能分类的资金统一编入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将各部门的预算审核汇总后,形成按部门列示的本级部门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统的按功能列示的本级财政总体预算;2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功能预算的编制范围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没有涵盖部门依据国家法律组织的基金收支预算、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和其他资金收支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又包括基金收支预算,在一般收支预算中,既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又包括预算外资金收支和其他收支;3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功能预算侧重于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和财政宏观情况分析,强调预算分配的计划性,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调控政策的实施;部门预算则侧重于反映细化的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了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4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功能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各部门均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财政部门是一个机构管理若干部门同一性质的经费,同一部门的不同功能的经费预算分别由不同的主管机构审核和批复;部门预算则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对财政而言是一个机构管理一个部门的所有经费,同一部门所有经费的预算全部由一个机构审核和批复;5预算编制的方式不同;功能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即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目标的需要,先确定财政总体收支规模和支出构成,再把按功能分类的预算控制指标分解给部门,主管部门代基层单位编制预算,层层代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最后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形成财政总体预算;6预算的细化分类不同;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功能细化;部门预算则是以部门为基础,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3、简述部门预算编制的“两上两下”程序;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是两上两下,即预算部门两次将预算草案上报给财政部,而财政部两次返回预算的过程;一上: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部门上报预算;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4、简述部门收支预算的内容及核定;一部门收入预算,一般收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二部门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三部门预算报表体系,录入表和预算表;5、简述政府预算审查批准的内容和程序;我国各级人大是法定的预算审批部门,人大审查的内容和重点主要是预算草案的合法性、完整性、可行性等方面,包括预算收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收支平衡、结构合理、满足公共需求;是否包括了应该汇总的本级预算和下级预算;人大的审批预算的过程分为初审和终审两阶段;6、简述我国定员定额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制定定员定额标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在定员定额制度的管理上还不够科学合理,有些定额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而定员制度也未能实现动态管理,导致人员编制的确定脱离实际;今后,我们要完善定员定额制度,按照实际需要修改定额标准,并实现定员的动态管理;7、简述部门预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程序答案要点:基本概念: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需要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收支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也包括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基金收支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部门直接安排预算,也包括有预算分配权部门安排的预算,还包括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预算;基本程序: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通过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重点税源调查,建立收入动态数据库和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库,对经济、财源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取财政收入相关指标,建立标准收入预算模型,根据可预见的经济性、政策性和管理性等因素,确定修正系数,编制标准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其中,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人员支出预算按照工资福利标准和编制定员逐人核定;日常共用支出预算按照部门性质、职责、工作量差别等划分若干档次,制定中长期项目安排计划,结合财力状况,在预算中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在此基础上,编制具有综合财政预算特点的部门预算;四、论述题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绩效预算PB、规划--计划预算PPBS、目标管理MBO、零基预算ZBB、新绩效预算等阶段;在历次改革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坚持对各项政府支出实施项目化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做法,使得“政府也要讲效率”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也为改善政府管理水平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新绩效预算改革后推出的GPRA 和PART使绩效与预算的联系更为清晰和紧密;到2004年3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项目评估与结果法案2004Program Assessment and Results Act,PARA,要求OMB每五年至少对所有的政府项目进行一次评估,这样,OMB就更进一步地拥有了增减部门预算额度的科学依据;此外,持续的预算技术开发在改善预算工作科学性的同时,也在许多重要方面提高了预算工作的准确性;例如,在预算的收入预测方面,美国除了利用专家小组、部门内工作委员会等对决定财政收入的各重要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借助计算机系统,利用大量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财政收入的许多自变量、因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再如,各政府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除了注意对部门预算进行细化外,还要在本部门单位成本数据的会计信息基础上,依据可量化指标,进行支出预测;尽管政府预算本质上属于一种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各种利益集团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预算利益的公共过程,但美国的实践说明,科学管理方法的引入以及注重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技术开发,就能更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法律关于预算草案编制的一些规定不科学,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2.编制内容不够科学,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3.预算的编制形式不符合预算法的规定,影响预算的规范性和预算法的严肃性;4.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论证,导致财政收支的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政府预算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央财经大学
政府预算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第一章测试1.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A:公共性 B:法律性C:计划性 D:集中性答案:公共性2.现代预算制度最早出现的国家是()A:英国B:德国 C:美国 D:中国答案:英国3.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职能的是:()A:财政分配职能 B:宏观调控职能C:公开透明职能D:监督控制职能答案:公开透明职能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A:法律性B:计划性 C:公共性 D:集中性答案:法律性;计划性;公共性;集中性5.财政是国家治理的()A:基础 B:内涵C:重要组成部分 D:重要支柱答案:基础;重要支柱第二章测试1.按照()标准,政府预算收入可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
A: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 B:政府预算收入形式分类C:预算级次分类 D:预算科目分类答案:预算科目分类2.绩效预算又可以称为()。
A:计划规划预算B:成本预算 C:零基预算D:复式预算答案:计划规划预算3.()对每个项目每年初都要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
A:计划规划预算 B:零基预算C:复式预算D:绩效预算答案:零基预算4.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A: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B: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C: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D: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E: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答案: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5.下列属于预算外资金特点的是:()A:灵活性B:专用性 C:分散性 D:统一性答案:灵活性;专用性;分散性6.同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包括()。
A:符合政府预算完整性原则,它把全部的预算收入与支出汇集到一个平衡表内,能够较为明确地反映财政活动的总体情况B:结构清晰,按经济性质把支出划分为若干部分,打破了过去把所有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总额统列在一起进行平衡的传统结构C: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编制和审批比较容易,易于理解和推广D:便于贯彻政府各有关方面的不同政策要求,加强对各类预算收支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控制经常性支出的不合理增长,便于对资本性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分析E:可以明确反映出预算赤字的真实数额和形成原因,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答案:结构清晰,按经济性质把支出划分为若干部分,打破了过去把所有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总额统列在一起进行平衡的传统结构;便于贯彻政府各有关方面的不同政策要求,加强对各类预算收支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控制经常性支出的不合理增长,便于对资本性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反映出预算赤字的真实数额和形成原因,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第三章测试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B: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答案: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2.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契税 B:增值税 C:关税 D:消费税答案:增值税3.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80%于20% B:75%于25% C:60%于40% D:50%于50%答案:50%于50%4.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B:以收定支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D:分级包干体制答案: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 B: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 D: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答案: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6.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基层预算B:部门预算 C:单位预算 D:总预算答案:部门预算;单位预算;总预算7.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B: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C: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
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上册)第一章财政审计类一、预算收入管理方面1.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的期限2.擅自减征、缓征、免征预算收入3.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4.隐瞒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5.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人,末纳入预算管理6.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7.坐支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8.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预算收入9.将预算收入存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外设立的银行账户10.违规办理预算收入退库二、预算支出管理方面11.违规编制支出预算12.违规变更、调整预算13.批复预算不符合规定14.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15.末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越级办理预算拨款16.末按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17.末按夫定列报支出. 18.末按规定设置和动用预备费19.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20.截留、挪用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21.挤占、报挪用、调剂使用专项资金22.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23.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三、其他预算管理方面24.违规调入资金25.虚列结转下年支出26.违规挪用预算周转金27.变相发放财政周转金借款28.违规编制财政决算29.批复决算不符合规定30.往来款项清理不够及时四、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五、金库管理文献第二章税收审计类第三章行政事业审计类第四章企业审计类第五章证券审计类附录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下册)第一章商业银行、保险、信托审计类一、商业银行方面1.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2.违规设立分支机构3.资本充足率低于规定标准4.存贷比例高于规定标准5.资产流动性比例低于规定标准6.同一借款人贷款比例高于规定标准7.未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8.超范围经营9.未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或到境外借款10.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11.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12.未经批准从事股票质押贷款业务13.未经批准开办中间业务14.未经批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15.擅自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16.采用高息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17.违规销售未经批准的个人理财产品18.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作为理财计划销售19.提高或者降低利率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20.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21.发放贷款审核不严22.发放贷款收取额外费用23.对不具备资格的证券公司发放股票质押贷款24.超期限发放股票质押贷款25.接受禁止质押的股票为质物26.超比率发放股票质押贷款27.未按统一授信制度和审慎原则等规定发放股票质押贷款28.违规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等业务29.违规投资30.认购或变相认购自己发行的金融债券31.违规代垫委托贷款资金32.未按规定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或机构33.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34.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35.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36.违规为存款人开立结算账户37.银行结算账户使用不合规38.违规同业拆借39.承兑、贴现、转贴现无真实、合法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40.出具与事实不符的金融票证41.未按规定报告或报送关联交易情况42.未按规定审批关联交易43.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44.违规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45.接受本行的股权作为质押提供授信46.对关联方授信余额超比例47.违规投资自身发起的资产支持证券48.违反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规定49.账外经营50.违规计提呆账准备金51.违规核销呆账损失52.收入不实53.成本费用不实54.超标准列支费用、乱提工资、乱发奖金和实物55.违规计提应付利息56.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告57.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58.未按规定披露金融债券信息……第二章固定交道投资审计表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审计表审计局财政违纪违法审计定性标准及行政责任处理处罚标准工作手册第一篇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标准第一章预算收入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二章预算支出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三章其他预算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四章预算外资金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五章金库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六章税收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七章预、决算编制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八章预算执行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九章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章资产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基金管理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一章金融管理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二章票据和发票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三章税费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四章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五章其他行政事业财经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十六章国资监管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标准第二篇机关及企业财政违纪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形式第一章违反财政收入营理的有关规定的行为第二章违反财政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的行为第三章企业财政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形式第三篇政府预算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一章公共财政第二章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概述第三章政府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第四章政府部门收入预算第五章政府部门支出预算第六章政府部门预算基础信息管理第七章政府部门预算决策第∧章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第九章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第十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第十一章政府部门预算平衡第十二章政府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第十三章政府部门采购预算第十四章政府部门中长期预算编制第十五章政府部门预算监督检查第十六章财政预算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四篇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一章税收征收管理概论第二章税务登记菅理第三章账簿、凭证管理第四章发票管理第五章纳税申报第六章税款征收第七章税务检查第八章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五篇会计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一章预算收入的核算第二章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核算第三章预算资金调拨与预算周转金铁核算第四章基金预算收支与专用基金的核算第五章财政周转金铁核算第六章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核算第七章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第八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第九章经常性收支的核算第十章专项资金收支的核算第十一章其他收支及结合的核算第十二章会计管理财政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六篇政府采购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一章采购基本原理第二章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第三章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与采购当事人第四章政府采购方式第五章政府采购管理第六章国际政府采购规则第七章外国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借鉴第八章政府采购管理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七篇招标投标管理方面的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一章政府招标采购的目标与原则第二章招标采购方法的比较与适用第三章招标采购的组织与代理第四章招标采购公告与投标邀请第五章招标文件第六章技术规格第七章资格审查第八章投标法律制度第九章开标与评标法律制度第十章招标投标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及其行政责任第八篇财政违法刑事责任及行政复议诉讼法律制度第一章财政违法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第二章财政违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第九篇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处罚相关法律法规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手册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公共产品:消防、城市交通、
准全国性公共产品:传染病、教育、河流治理
(二)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理论
资源分配职能:地方为主 收入分配职能:中央承担 经济稳定职能:中央为主,地方配合
(三)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
高度中央集权,造成体制僵化 过度分权,弱化宏观调控 联邦制国家侧重分权,单一制国家侧重集权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发展趋势:适度集权 与适度分权相结合的分级财政体制
(4)定额上缴(补助):指在中央核定的地方预
算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凡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对 其收大于支的数额采用一定的方法上解中央;凡支 出大于收入的地区,对其抵支的差额由中央定额补 助。 (5)分税制:在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 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 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 以补助制的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议会要求住房与城市发展部 在分配社区组团基金时,必须使用两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根据一个地区占都市区总人口、贫穷 人口和过度拥挤住房的比例来计算,其中,贫穷率 的权重是其他两个因素的两倍。 第二个公式:把一个地区的贫穷程度、住房年纪和 当前人口与假设它自1960年起按照都市区所有城 市的平均速度发展时,上述这些因素的可能情况比 较。 每个城市都分别按照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最大的 数值被用来决定该城市所能获得的资金数目。
地方 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 固定 营业税) 收入 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 中交纳的部分) 地方企业上交利润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 使用收入等 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遗产和赠予税
(二)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包干制存在的问题: 1.中央政府的边际收入递减,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 控职能 2.强化地方利益机制,扭曲了资源配置 (1)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2)地方重复建设严重、资源配置恶化 (3)地方政府强化对企业的干预,不利政企分开 3.制度变化频繁,中央与地方利益摩擦加剧,交易费 用过高 4.形式不够规范
(五)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1、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的划分 划分依据:事权 2、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的划分 (1)中央税 (2)地方税 (3)共享税
中央财政 支出 (中央事 权)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 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 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 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 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 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 业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 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 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 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 费以及其他支出。
3.预算收支划分方法 (1)统分统支: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统一 上缴中央,地方所需的支出,统一由中央拨 给。 (2)收入分类分成:分类,预算收入分为中 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分 成收入。由预先设定的分成比例在中央和地 方之间进行分成。
(3)总额分成:把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按地方总
额分成比例划分给地方。
二、政府预算收支划分
1.预算收支划分原则 事权和财权相一致原则 保证中央宏观调控需要原则 收支挂钩、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原则
中央政府职责: 与国家生存相关的事务 制定全国性的财政经济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 政策 提供具有全国性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组织具有全国性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 础产业和设施的投资与建设 制定市场规则 建立风险调节基金
二、我国确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1. 有关全局的财政方针、政策必需由中央统一制定, 国家主要财力必须由中央统一支配 2. 地方有统筹安排和调节本地区预算的权力 3.各级政府财权财力和财政责任结合
(二)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1.公平: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的划分应相对平衡 (纵向均衡;横向均衡) 2.效率: (1)收入划分效率:按照不同税种的性质,征收难度,征收效应 等,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权 (2)支出划分效率: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 在这三项职能上,不同层级的政府职能有所不同 (3)转移支付效率:以较小的转移支付的成本提高受援地区 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相适应
二、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补偿辖区间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 弥补地方财政缺口 保证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 调节经济
三、转移支付分类 按转移支付双方关系来划分 纵向转移支付模式——消除纵向不平衡 横向转移支付模式——消除横向不平衡 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交错的混合模式
按支付有无条件来划分 一般转移支付(无选择性、无条件性) 专项转移支付(选择性、附加条件) 配套性转移支付 非配套性转移支付
2007
年
四、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 1、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方法 某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额=该地区人口数×(全国 地方税税基总和/全国总人口数-该地区地方税税基 总和/该地区人口数)×标准税率 2、支出均衡方法 3、收支均衡方法 某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额=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 4、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方法 5、按照人口确定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方法 某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额=该地区人口数×(全国 财政转移支付总额/全国总人口数
六、我国当前转移支付存在的缺陷
是狭义转移支付(基数法),平衡力量上有限
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大,透明度不高 资金安排随意性,缺乏法制化规范 省及省以下转移支付亟待完善(2002《关于完 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意见》
补充: 1、根据资料,了解2009年我国转移支付的 变化。
地方政府的职责: 确保地方稳定 贯彻中央政策,制定和实施地方方针政策 提供区域性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管理地方财力,组织地方方政府的收支划分 (1)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企业的隶属关系划分收支 (2)市场经济体制下,事权和财权相一致原则划分收支
支出划分主要以支出的区域性和受益范围来划分,分为 中央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和共同承担的预算支出 税收收入的划分遵循尽可能与支出责任相符和效率原则 属于中央的税收有:税基流动性大的税种,具有累 进性的收入再分配性的税种,税基在全国分布不平衡的 税种,与国民经济稳定和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在 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税种 属于地方的税收有:税基流动性不大、税负不易转 嫁的税种,零散的小税种
中央预算:主导环节;主要部分;调节中枢 地方预算:基本环节;组织;为中央预算的协 调和平衡创造条件,提供支援;拟订和实施地区 性预算管理细则和条例
(二)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管理权:制定权、审批权、执行权、调 整权、撤销权、监督权
职能部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 民政府、各级财政部门、 各单位和各部门
五、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体制补助(或上解) 专项补助 结算补助(或上解) 税收返还 过渡期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 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额=(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各民族地区增值税环比增量80%的一半按来源地 直留,另一半连同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按因素法分配
第三章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原则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念 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 围和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预算收支范围:国家财力分配 2.预算管理职权:支配国家财力上的权限和责任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层次论 按受益范围不同,可分为:
七、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预算制度和预算监督制 度 转移支付指数化 编制规范的转移支付预决算 健全预算约束机制 采用“因素法”作为转移支付数额的计算方式, 建立“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拨款模型” 建立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责任制和项目执行结果 的验证审计制度
(三)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 2、增加中央财力,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3、加强和规范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4、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管理作用 5、加强企业的自主权
(四)实行分税制的原则
1、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地方财政 支出 (地方事 权)
中央 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 固定 消费税 收入 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 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等 中央 与地 方共 享 收入 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 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 源税为地方收入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7%,地方(上海、深圳)分享3%
地方财政收支(占全国财政收支)比重图
100 80 60 40 20 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比重(%)
收入比重(%) 支出比重 (%)
年份
(七)对分税制改革的改革
1、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
2、规范与事权一致的各级政府财权 完善税制(税与费;税制结构;税种;税收立法) 3、合理划分政府间的非税收入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一、政府预算组织管理体系及其职权划分
1、 政府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的原则: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2、 我国政府预算组织管理体系:五级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