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法在防治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中的应用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0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水入侵是指滨海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出现的海水和淡水交融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的现象[1,2]。
近30年来,中国至少有十几个滨海城市地区发生了海水入侵[3],海水入侵已经成为沿海城市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4]。
莱州湾地区作为山东重要的渔业基地,海水入侵问题也较为严峻[5]。
海水入侵造成了地区海水倒灌,引发土壤盐渍化,造成了滨海农田减产显著[6,7]。
莱州湾东岸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Cl -浓度等随海水入侵而不断升高,部分地区水质已远不符饮用甚至灌溉标准,而因工农业需水量大及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地下咸水的持续开采造成了恶性循环[8]。
针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问题,黄磊[3]、陈广泉[9]等学者近几十年持续进行调查评价。
本文以实际调查和水文地质资料,对当前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咸化现状进行评价,利用VisualModflow 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对莱州湾东岸地区海水入侵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今后当地的生产发展及用水提供一定参考。
1.研究区概况图1研究区位置图研究区(37°10′~37°20′N,119°46′~120°00′E )位于山东省莱州市西北部莱州湾东岸,程郭镇以西至莱州湾沿岸,莱州市区以北到过西地区(图1)。
研究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构造剥蚀丘陵和冲积海积平原为主[10]。
区域平均降水量619.1mm,各类含水层发育厚度不大,区域自然地理状况、水文地质背景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地下水的循环。
根据赋存条件对区内地下水分区,北部和莱州湾沿岸大部分地区为孔隙水含水区,东南部莱州市区附近为基岩裂隙含水区。
2.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2.1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史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始于1976年,随后十几年海水入侵发展迅速,在降水剧减、地下水人为超采、工程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下[5,11],80年代末莱州湾地区成为国内极为典型的海水入侵严重地区。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海水入侵咸淡水界限初步调查研究——以莱州湾为例
海( 咸) 水就会乘虚而入 , 使地下水的矿化度 随含水 层 中氯离子的增加而变大 , 其地层电阻率则相应降
低 。地 层 电 阻率 的变 化 与地 层 的岩 性 、 内部结 构 及 其 含水 、 含 盐状 况 有关 , 其 关 系可 用 阿尔 奇公 式 表
示为 :
1 0 =以 — NA C一
海 水 入侵 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生 在地 下 水位 以下 , 岩层 处 于饱 和 状态 , 饱 和 度 和其 指数 ~亦 可视 为常 数 ; A 为 与地
下 水 溶液 化 学 成分 有关 的系 数 , 因为 海 水成 份 主要 为 氯化钠 , 化学成 分基本稳 定 , 所 以 变化也不 大 ; C 为地下水 的矿化度 , 是 影 响 地 层 电 阻 率 的 决 定 因
遍 性 已经 引 起 国 际社 会 的共 同关 注 , 并 积 极 开 展海
水入 侵 问题 的研究 和治 理 。我 国首先 于 1 9 6 4 年在 大 连 发现海 水 入侵 , 到2 O 世纪 7 0 年代后 期 又在莱 州湾
发 现海水 入侵 , 进入 8 0 年代 , 海水 入侵 现象 又发现 多
第3 7 卷 第3 期
2 0 1 4 年9 月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OLO GI CAL SURV EY AND R ESEARCH
V0 l 37 No . 3
S e D. 2 01 4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海水入侵咸淡水界限初步调查研究
— —
以莱 州湾 为例
苏永 军 , 范
主要 。 当超 量开 采地 下水 , 咸 淡水 平衡 被破坏 , 极 易 使 滨海 地 区形成 地下 水负值 区 , 而负值 区一旦 形成 ,
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构建
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构建杜东;刘宏伟;刘志涛;马云青;朱雪芹【摘要】海咸水入侵已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大量文献表明,人类活动已经涉及的沿海地段都已不同程度的发生海咸水入侵。
在莱州湾南岸以发生咸水入侵为主,通过研究表明,该地区咸水入侵界面已逐渐向南迁移,严重影响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正常使用。
监测咸水入侵对合理使用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意义重大,该文将构建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Sea(salt)water intrusion is a global problem.As showed by a lot of datas,different levels sea salt water intrusion have happened in human living areas.Salt water intrusionhas happened in south bank of Laizhou bay.It is showed that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interface has been gradually migrated southward.It will seriously influence normal use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Monitoring of saltwater intrus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asonable us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area.In this paper,monitoring method system of salt water intrusion in south bank of Laizhou Bay has been set up.【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咸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莱州湾南岸【作者】杜东;刘宏伟;刘志涛;马云青;朱雪芹【作者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 253072;河北省地勘局测绘院,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引文格式:杜东,刘宏伟,刘志涛,等.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构建[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5):49-53.DU Dong, LIU Hongwei, LIU Zhitao,etc. Construction of Sea(Salt)Water Intrusion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System in South Bank of LaizhouBay[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2015,31(5):49-53.山东省莱州湾南岸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的北部,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成因分析
.
2 3 61 45 15
5 0
13 50
12 3 16 8
5
4 0
1 . 07 1 1 4.l
24 .5
37 .
水
8
入 侵 区 合 计
寒 亭
6 . 15
35 .
70 2
l 6
15 .
.
灾 区耕地 ( 亩) 万
1 0
1. 1
机井 变 成报 废 ( ) 眼
16 34
l0 6
受灾 村 庄 ( ) 个
3 5
l 9
灾 区缺水 人 口 ( 万人 )
30 .
0. 4 1
侵 区
咸
莱 州 小 计
平 度 昌邑
214 2 . 314 2 .
响人 民的健康等社会 问题 。总之 ,由海 水入侵引起的生态环 境 恶化 ,严 重影响 了工农业 生产 的发展 、社会发展 的进程。因此 ,对海水 入侵的治理刻 不容 缓 ,对 其成 因的分析研 究将为 此提供理论依据 和解决的思路 。
1 莱 州 湾 地 区海 水入 侵 的基本 概 况
层浓 度很大 的历史 时期形成 的古海水 ( 卤水 ) ,也会 由于淡 水 区 的地下 水 位下 降 ,而 使 古海水 越过咸淡水 界 面侵 染淡水含 水层 ,构成另 一种 形 式 的 海水 入 侵 ,亦 称为 咸水入 侵 。十几年来 ,海水入侵灾 害逐渐加剧 ,给工农业生产 和人 民生 活造成 了很 大危害 ,制
山 东 省 菜 州 湾 地 区 海 水 入 侵 成 因 分 析
曹建荣
( 中山大学河 口海岸研 究所 2 0 0 1硕 广州 摘 要 0 ) 2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研究
了近 3 来 该 地 区 海 水 入 侵 的 时 间 变 化 及 空 间 分 布 ; 过 比较 , 现 本 区 海 水 入 侵 既 受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 平 面 0a 通 发 海 升 高 大 背 景 制 约 , 与过 量 开 采 地 下 水 、 面 下 沉 密 切 相 关 ; 水 入 侵 对 本 区 工 农 业 生 产 及 人 民 生 活 等 均 已 产 更 地 海
W a g Oi— in,Re h. u n,S n Ge . in n u xa n Z iy a u n na
( ol eo o r m & En i n n h a x r l i ri Xia 7 0 6 ,C i a C lg f ui e T s vr me t a n i o S No ma Unv s y, ’n e t 1 0 2 hn )
t r i t u in i h s a e s n to l fe t d b h l b lb c g o n h t t e c i t s b c m ig wa me n h e e e sup e n r s n t i r a i o n y a fc e y t e g o a a k r u d t a h l o ma e i e o n r ra d t e s a lv li , b o e co ey r lt d wih t e gr u d ut m r l s l e a e t h o n wa e v r e p o t to n h r u d’ i k n t r o e x l ia in a d t e g o n S sn i g.Th e wa e n r so a a s d t e e s a t r i t u in h s c u e h b d e fc s o h n usr n g iu t e’ r d c n h e p e’ al i a fe t n t e id ty a d a rc l ur S p o u e a d t e p o l S d i l e.s tm u tb u o e e h sso t. y r 0i s e p tm r mp a i n i Ke r s:Laz o y:s a t ri t u i n:d s s e e e r h y WO d i h u Ba e wa e n r so i trrs ac a
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岸线国家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也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海水入侵问题。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进入了淡水河流或地下水层,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环境和水质状况,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中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海水入侵问题,重点地区包括山东半岛和南方沿海地区。
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沿岸,是典型的小型半封闭海湾。
由于湾口开阔,流通性不强,同时湾内不断有河流注入淡水,使得湾内的淡水与海水难以很好地混合,导致湾内潮间带养殖业和滨海农业受到海水入侵的严重威胁。
因此,对莱州湾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2.研究莱州湾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分析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水文、水质、潮位、波浪等基础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2.分析莱州湾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包括海水位变化、降雨量、地下水位、潮汐等因素;3.研究莱州湾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滨海湿地、海藻床、珊瑚礁、生态系统等方面;4.总结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包括养护滨海湿地、建设海岸防护工程、推广海堤养殖等方面。
本研究将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如北京市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地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以分析和探讨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治理措施。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方案制定(1个月)阶段二:采集数据、实验室分析和统计方法选择(2个月)阶段三: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3个月)阶段四:撰写论文和论文修改(2个月)五、预期成果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预期得到以下成果:1.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报告;2.莱州湾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报告;3.莱州湾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和方案研究报告;4.一篇SCI论文和若干学术论文。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成因
*通 讯 作 者 , E — ma i l : h j y u @f i o . o r g . c n
( 王 佳 实 编 辑 )
第3 2卷
苗
青, 等: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成 因
7 3
淡水层, 与此 同时滨 海 化工 产业 的快 速增 长 , 也 导致 超 采 地下 淡 水 E l 趋严重 , 海 水 入侵 问
题 再度 恶化 。根据 2 0 1 0年地 下 水监 测数 据 , 以C 1质 量浓 度 大 于 2 5 0 mg / L为 判 断海 水 入 侵 的标准 ,2 0 1 0年 莱 州湾 沿岸 海 ( 咸) 水 入侵 面积 已达 4 3 0 0 k m 。
表 1 莱州湾沿岸各县市海 ( 咸) 水 入 侵 速 率 对 比表
海水 入 侵灾 害 最 为严 重 和典 型 的区域 , 入侵 面 积 已超 过 4 3 0 0 k m , 严 重 影 响 了该地 区社 会经 济发 展 。多 年来 国 内学者 对莱 州湾 地 区海水 入 侵 灾 害 的成 灾 机理 、 监 测 预 警及
防治 等进 行 了系统 的研 究 , 取得 了显 著 成果 _ 1 ” J 。通 过对 莱 州 湾沿 岸 海 水入 侵 发 展 过程 的研 究 , 认 为莱 3 , 1 、 I 湾沿 岸各 区海 水入 侵 的通 道 、 入 侵类 型 、 入 侵 范 围均 与 当地 第 四纪 环境 演化 的背 景密 切相 关 ; 利用 数值 模拟 等方 法对 该 区海水 入侵 的趋 势进 行 了预测 ; 建立 了莱 州王 河流 域 和寿光 两处 海水 入侵 治 理示 范 区 , 取得 很好 的社会 和经济 效益 。
入侵 、 土 壤 盐 渍 化 预 警 与 防控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示 范 ( 2 0 1 1 0 5 0 2 0 )
海水入侵监测
增加而减小的速度变缓;在氯离子大于 5000mg/L,电阻率随氯离子增加 而减小的速度非常缓慢。这说明氯离子的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也是有一定 的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明显了。
3.2.3 咸淡水分界面 ρa 特征值的确定 根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对莱州市海水入侵区电测资料[5],海水严重入 侵区(Cl->1000mg/L),电阻率一般在 2~17(Ω·m)之间;轻度入侵 区(Cl-≈250~1000mg/L),电阻率一般在 17~30(Ω·m)之间;非入 侵区(Cl-<250mg/L=,电阻率一般在 30~100(Ω·m)。 另外从图 3.1 可以看出,当Cl-=250 毫克/升时(咸淡水分界面),该地 区地层电阻率为 30Ω·m,当Cl<250 毫克/升时,地层电阻率迅速上升, 曲线在此产生台阶状变化。 根据以上试验资料,我们确定出了 ρa =30Ω·m 为莱州市滨海第四系 地层中咸淡水分界面的特征值,即在同类地区测量时,凡 ρa <30Ω·m 的 地区即为入侵区,大于这个数值即为非入侵区。 3.3 海水入侵边界线的确定 3.3.1 海水入侵边界线的确定依据 海水入侵边界线的确定是准确划分海水入侵范围、评价海水入侵危 害的基础。海水入侵边界线受人工开采,降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形态较为复杂,所以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综合分析确定[6]。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以水质调查和水化学分析资料从区域上划分出 入侵区和非入侵区,在边界线的具体确定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 圈定。边界线圈定的依据如下: a.在区域范围内 Cl − 含量大于 250mg/L。
8
b.在一定范围内视电阻率小于 30Ωm 的低阻电性层。 3.3.2 海水入侵边界线确定 依据上述海水入侵边界线的确定原则,确定区内海水入侵边界线位于 招远市丁家庄子东——洼曲家——莱州市新城——东季——小官庄—— 彭家——埠上——东南村——腰王——尹家村东南一带(图 3.2)。入侵 地段呈北东——南西向沿海岸线分布,区内总长度 28.0km,宽度变化较
海水入侵水化学指标及侵染程度评价研究
海水入侵水化学指标及侵染程度评价研究Ξ赵 建(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济南 250014)提 要 选择Cl -、M 、Br -、r HCO 3/r Cl 及SA R 5项水化学要素作为综合判断海水入侵的指标;侵染程度划分为4级;确定了各项指标入侵程度的等级范围。
入侵程度的衡量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
用上述指标及方法对莱州湾沿岸地区海水入侵变化情况作了综合评判。
关键词 海水入侵指标 入侵程度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分类号 中图法 X824海水入侵研究中,采用什么指标和方法判断、评价海水入侵及入侵程度至关重要。
传统的单一指标衡量和分级的方法往往产生偏差,精度不够。
但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认识。
本文以山东莱州湾沿岸地区的研究为基础,拟就这两方面作一探讨。
1 海水入侵的水化学指标水化学特征是判断海水入侵的直接依据。
迄今的研究中,多采用单一指标分析,最常用的是Cl -,如以其含量300mg/L 为入侵标准[1]。
另一常用指标是矿化度(M ),以2.0g/L 为咸淡水的界值。
此外也有辅用电阻率和电导率为指标的[2]。
Cl -作为首选指标,首先由于它是海水中最主要的稳定常量元素,故反映海水侵染最为敏感;其次,它对淡水的污染及对农业生态的有害效应十分明显;其三,测定较简易。
矿化度反映水中总盐量水平,以此为指标是基于海水与淡水中矿化度的显著差异性。
然而,淡水中Cl -和M 的水平除受海水侵染影响外,还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区排水等一些非海水因素影响,如莱州市工业污染区局部地下水中Cl -含量最高达6000mg/L [1]。
至于电导率、电阻率,则是地球物理间接指标,更易受地下含水层性质、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明显影响。
因此,单凭某一因素分析是不全面的,实际中往往产生偏差。
海水入侵这一复杂的侵染过程,引起包括Cl -含量在内的一系列水化学变化,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选择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除Cl -和M 外,笔者还选择了下列三种指标。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海拉尔地区找水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海拉尔地区找水应用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集,数据采集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效率高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工程、水文、环境地质,物探找水、采空区、边坡及地质环境灾害调查等领域已逐渐成为常用的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不均匀物体分辨率较高,能从各类反演图谱上明显计算观测到高阻、低阻体的地下具体位置及埋藏深度,从而达到探测的目的。
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其特点是设置了较高的测点密度,仪器利用多路电极转换装置,自动实现多种电极排列和多参数测量,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地下二维或三维地质体在横向和纵向的电阻率变化[1]。
标签:高密度电法;物探找水;电阻率近年来,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在国内从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单位和人员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说是形势喜人。
与常规电法不同,它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且是在二维空间内研究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野外数据采集为一次布设电极,避免了电极重复移动的人为干扰,另一重大突破是高密度电法具有多次交叉供电和测量,构成高密度的滚动扫描测量,既丰富了地电信息,提高电性分辨能力,又减少人为影响因素和提高工作效率。
1.方法原理高密度电法有多种电极排列方式,如对称四极梯度排列、联合三极排列、偶极排列及微分排列等装置,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这些排列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进行测量。
野外数据采集使用的仪器为高密度T程电测系统,主要由微机控制多路电极转换器、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专用多芯电缆线等组成。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在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沿测线按一定的电极间距等距离地布设在测点上,然后用多芯电缆线将各电极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到电极转换器和多功能直流电测仪上[2]。
温纳装置方式(WN)又称为对称四极装置方式。
A、M、N、B等间距排列,其中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AM= MN= NB为一个电极距,电极间距按隔离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等间隔增加,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均匀拉开。
基于水化学与地球物理法的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勘查
基于水化学与地球物理法的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勘查莱州湾是中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浅海湾之一。
莱州湾南岸地区由于地处湿润气候与平原地貌之间,导致地下水资源丰富。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出现海水入侵现象,给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发生原因及其规模,需要进行水化学与地球物理勘查。
首先,水化学勘查可以通过分析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地下水的来源及水文地质条件,为海水入侵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和盐度变化规律,构建出淡水和咸水边界,并初步判断咸水入侵的范围和程度。
选取莱州湾南岸地区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取样,通过pH值、电导率、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指标进行物理化学分析。
对于超纯水和纯水,pH值的范围应该在6.5-8.5之间。
而对于含有大量硝酸根等污染物的地下水,pH值可能会偏酸性。
盐度是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地下水与海水的混合程度。
在确定淡水咸水交界面时,最重要的是监测电导率值的变化情况。
溶解固体(TDS)的含量也可以用来反映地下水和海水的混合。
TDS可以通过电导率转换成盐度值,为后续勘查提供客观依据。
其次,地球物理勘查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性和密度参数,实现对地下水分层及地下水与咸水的混合情况的充分了解。
其中,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测量地下电性可直接探测土壤或岩石内部的电学性质。
地球物理法是通过不同物质在地球重力场和电磁场作用下的物理性质差异,来探测各种地下体积的空间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岩土地层中地下水的探测。
其中电法中最主要的是直流电法和交流阻抗法。
直流法可适用于一些著名研究和应用中的请况,而交流阻抗法对抗干扰和提高精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其特点是数据可靠、仪器简单、精度高且岩石类别通用。
总之,通过水化学与地球物理勘查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海水入侵的范围和规模。
通过分析勘查所得的数据,可筛选出最优的调查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帮助解决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刘莹1, 2, 姜锡仁1, 2, 王兴1, 2, 李保磊1, 姜欢欢1(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033; 2.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33)摘要: 为了探讨滨海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范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利用2011—2015年4月份(枯水期)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潜水层TDS(可溶性固体总量)、Cl–质量浓度连续监测数据, 结合历史资料, 分析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近5年来研究区地下水Cl–质量浓度均值为13.4 g/L, 呈由岸向内陆快速减小趋势; 研究区海水入侵呈带状分布, 2015年入侵线向内陆伸入超过45 km, 入侵范围较1980年向陆扩张约11~30 km。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 研究区年均降雨量、地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超采面积与海水入侵面积呈显著线性相关, 发现持续干旱气候、地下淡水超采是导致海水入侵扩张的主要因素, 卤水开发、海水养殖及莱州湾沿岸河流拦蓄工程进一步导致海水入侵的加剧。
关键词: 莱州湾; 海水入侵; 降雨量; 地下水超采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8)02-0108-10DOI: 10.11759/hykx20170111002世界上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地区, 受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及不合理人类活动工程、超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影响, 海水入侵是个全球性普遍问题[1-2]。
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地下水为主要或唯一供水来源地区, 海水入侵尤为严重。
海水入侵一旦发生就会使得地下水中矿化度不断升高, 最终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 淡水资源短缺, 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衰退[3-4]。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程度和范围为我国环渤海地区最严重的区域, 海水入侵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435 km2快速扩张至2007年的2 500 km2[5-6]。
莱州海水入侵分析与防治研究
K e w o ds: e t ri a i n; ev n in; v r m e y r S a wa e nv so Pr e to Go e n nt
Ab t a t s r c :Th h n o g P o i c az o s Ch n s e ry d s o e s o e o e tr i v so h n me o o sa e S a d n r v n e L ih u i i a mo t a l ic v r n fs a wae n a i n p e o n n c a tl
h sa a zd tesaw t v s nr ao y t t al,a dp o oe n r c n e o a n l e e a r n a i es n ss ma c l y h ei o e i y n rp sd ma yp ̄e t a dt n—p o c e s r s op e s h n r e t a u e ,t r — j m
[ 摘
要 】 山东省 莱州 湾是 中国最早 发现海 水入 侵现 象的沿 海地 区之 一 , 由于地 下 水大 量超 采 , 成较 大 范 围 造
的海水入 侵 , 工、 给 农业 生产和 人 民生 活造 成 了极 大危 害 。通过 对 多年 资 料 的分 析 , 系统 地分 析 了海水入 侵 的原 较
0 引 言
2 O世 纪 7 O年代 中期 , 开发地 下水 资 源 , 州湾 沿岸 农 为 莱 民兴起 了打井 灌溉 高潮 。随着农 业 灌 溉 面积 扩 大 , 井密 度 水 的 增 加 , 采 量 增 加 , 些 水 井 水 质 长 期 变 成 , 地 后 造 成 庄 开 某 浇 稼枯萎乃 至死 亡 。进 入 8 O年 代 , 沿海 乡镇 企 业异 军 突起 , 工 矿 企业发 展迅猛 , 水 源 地 布局 不 合 理 , 建 在成 淡 水 界 限 其 多 附近 , 过量 抽取地 下水 , 加剧 了海 水人 侵 的发 展 。至 8 0年 代 中期 , 海水 入侵 已成 为 十分 普 遍 的一 种 现象 , 当地 群 众对 海 水入 侵采用 下 面一 种 被 动式 的 防 御 : 井水 变 咸 了, 百姓 弃 老 井 , 向淡水 一侧 继 续 打井 使 用 ; 层水 变 成 , 用 深层 水 。 改 浅 改 由于 地下水 无序 的开发 以及海 水 入侵 被 动 的防 治 , 成海 水 造 入侵 的加速 和大 面积发展 , 莱州 湾海 水 入侵 区 由局 部 地段 不
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措施 —以莱州湾地区为例
海水入侵机理与防治措施——以莱州湾地区为例姓名:111111111111学号:11111111111111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第一章前言1.1研究意义由于受全新世海侵、气候干旱、海平面上升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莱州湾地区已成为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为严重和典型的区域。
近年来,在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己超过4000km2,严重污染地下淡水资源,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对海岸带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海水入侵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随着海岸带区域人口的增加、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莱州湾地区海岸带海水入侵灾害和淡水资源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为有效降低海水入侵的危害程度,国家海洋局已把海水入侵监测纳入业务化系统,并以莱州湾地区为示范区,作为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选择海水入侵最为严重和典型的莱州湾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水入侵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预警技术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可为莱州湾地区及全国海岸带区域海水入侵灾害业务化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对海岸带地质灾害业务化预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
1.2研究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海水入侵问题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先后针对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今,我国对海水入侵问题的研究己从简单的对海水入侵问题进行定性调查发展到对海水入侵灾害的模型化及定量化研究的程度。
国内学者对海水入侵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韩再生对秦皇岛市北戴河地区的海水入侵问题以及对其问题的防治方案实现了数值模拟;薛禹群等在我国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的三维海水入侵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过渡带混合溶液密度变化、潜水面波动、过渡带过度抽水及降水入深等因素对海水入侵各个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该模型对莱州湾及龙口地区的海水入侵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准确、可靠,为地下水合理利用及预测咸水与淡水界面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电阻率测深法在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
电阻率测深法在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从海水中取得饮用水,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必然的手段。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匮乏,加之国内水资源存在严重污染,过度开采等问题,淡水资源匮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致力于海水的开发与利用,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划分咸、淡水的分界面是工程项目开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通过对某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电阻率测深法的实地应用,总结出该方法在判断咸、淡水分界面上具有比较明显而准确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海水淡化;电阻率测深法;矿化度1 勘探原理原理:电阻率测深法是用来探测地下视电阻率分布情况的一组电阻率法,该方法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探测深度由深入浅,探测垂直方向向视电阻率的变化,通过分析电测深曲线来了解测点下沿垂向变化的视电阻率情况。
2 设备选择集参数测量参数:等比装置AB:MN=5:1,最小供电极距AB/2=1.5m,最大供电极距AB/2=170m,供电电源采用本田600交流发电机及配套整流设备,工作电压100-800V,测量中一次场最小电位差△Vmin>2.5mV,最小供电电流值Imin>10.0mA,重复观测ρs值相对误差均小于3.5%,全区完成质量检查点10个,满足规范要求;各测点均采用手持GPS定位仪,测点距30m。
3 工程应用3.1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我国山东半岛某市,是目前国内较大的中外合作建设海水淡化项目,该海水淡化项目从酝酿到项目立项、奠基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采用世界上成熟可靠的海水反渗透淡化工艺,经过加药剂、预过滤、压力过滤、保安过滤、反渗透设备等几个程序,海水即可转变为可以使用或直接饮用的淡化水。
项目总规模为10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设计规模3万吨/日。
预计2010年项目整体竣工,将为胶州湾东岸部分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工业用水,并考虑适时进入市政管网,覆盖全市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沉积物电阻率
海洋沉积物的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沉积物的导电能力。
在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中,沉积物的电阻率对于研究地球的磁场变化、地热分布以及矿产资源分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阻率的大小取决于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含水率、粒度大小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含水率越高、粒度越细、有机质含量越高,电阻率就越低。
而在不同深度的海底沉积物中,电阻率也有所不同。
通常,靠近海床表面的沉积物由于受到水的影响,电阻率较低;而深层的沉积物由于水分较少,电阻率较高。
此外,电阻率还可以用来研究沉积物的沉积历史和成岩作用。
例如,在某些地区,沉积物的电阻率变化可以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或者指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总之,海洋沉积物的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可以提供关于地球磁场、地热分布和矿产资源分布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可以用来研究沉积物的沉积历史和成岩作用。
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
第54卷 第4期 2024年4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 E R I O D I C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54(4):106~115A pr .,2024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李明波1,2,张宇丰3,郭秀军3,4❋❋,吴 振1,2,武 斌1,2,马 健1,2,聂佩孝1,2(1.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261021;2.山东省地矿局海岸带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山东潍坊261021;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4.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 本研究在莱州湾泥质潮滩开展测试,量化分析了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沉积物电阻率与孔隙水盐度变化的能力,并使用该技术初步刻画了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过程㊂结果表明,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结果可精细描述沉积物电阻率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基于监测结果换算的孔隙水盐度变化比与实际孔隙水盐度变化比存在ʃ10%的误差,环状电阻率探针具有粗略定量分析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的能力;潮汐循环中泥质潮滩地下水水盐运移过程在涨潮时期,高盐度水体主要补给细粒沉积层的顶部与底部㊂高潮时期间,细粒沉积层顶部与底部的盐分逐步丧失,中部水体盐分累积速率加快㊂退潮时期,细粒沉积层盐分整体丧失,高盐度水体通过渗出面向外释放㊂关键词:环状电极电阻率探针;泥质海岸;水盐运移过程;监测效果;盐度变化比中图法分类号: P 3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24)04-106-10D O I : 10.16441/j.c n k i .h d x b .20230008引用格式: 李明波,张宇丰,郭秀军,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4):106-115.L i M i n g b o ,Z h a n g Y u f e n g ,G u o X i u j u n ,e t a l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e f f 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s i s t i v i t y pr o b e i n t h e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J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f C h i n a ,2024,54(4):106-115. ❋ 基金项目: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科技创新项目(K J 2106);山东省地矿局科技公关项目(K Y 202206);潍坊市财政基金项目(S D G P 370700202102000413);山东省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开放基金项目(201703075-57)资助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o f N o .4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a n d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K J 2106);t h e K e y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P r o j e c t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B u r e a u o f G e o l o g y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K Y 202206);t h e W e i f a n g F i n a n c i a l F u n d P r o j e c t (S D G P 370700202102000413);t h e O p e n F u n d P r o j e c t o f S 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201703075-57)收稿日期:2023-01-10;修订日期:2023-03-04作者简介:李明波(1986 ),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㊂E -m a i l :l i m i n g b o @s d d k s y.c o m ❋❋ 通信作者:郭秀军(1972 ),男,教授㊂E -m a i l :g u o j u n qd @o u c .e d u .c n 泥质海岸是世界重要的海岸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海湾及河流入海区域㊂当前泥质海岸的关注问题集中在滨海湿地土壤盐渍化以及滨海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上㊂厘清泥质海岸表层细粒沉积层中水体与溶质的分布㊁迁移规律,是解决以上环境及资源问题的基础㊂泥质海岸地下水水文过程模型的建立始于21世纪初,至今仍在修改㊁完善㊂当前研究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包括地球化学分析㊁数值模拟及原位地球物理调查㊂传统研究主要基于地下水常规离子分析㊁氢氧同位素测试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定泥质海岸多层含水层系统中水㊁盐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建立地下水与溶质的补给模型[1-2];随着算法优化,数值模拟与原位水文观测结合的方法开始用于泥质海岸多层含水层中流场㊁溶质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3-9]㊂马倩㊁常雅雯与郭雪倩将多层含水层系统中各地层视为均质,初步模拟分析了多层含水层系统中流场与溶质的分布演化过程,评价了弱透水层中天窗区对越流补给的影响,量化了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5-7]㊂X i n 等[8]与X i a o 等[9]模拟了受生物活动影响更为复杂的地下水循环过程㊂证明了生物通道能够显著促进表层沉积物中海水的循环速率;地球物理电学观测是一类新兴的地下水文过程观测方法,S u 等[10]应用此方法分析了潮汐对泥质海岸沉积物电性的影响,并划分了莱州湾滨海含水层系统中的海水入侵通道㊂F u 等[11]基于电阻率层析成像(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i t i v i t y t o m o g r a p h y,E R T )监测结果,建立了泥质海岸多层滨海含水层系统中的水盐运移模型;张宇丰等[12]基于E R T 与水文参数监测结果,讨论了表层细粒沉积层的渗透性差异对海水-潜水卤水交换过程的影响,初步量化了潮汐循环中多层滨海含水层内发生的盐分通量㊂综上可知,当前已有研究更多关注泥质海岸多层滨海含水层系统,并以此建立大尺度的水盐运移模型㊂事实上,潮间带生卤㊁土壤盐渍化及生物活动的区域多集中在表层细粒沉积层中[9,13-15]㊂在蒸发与潮汐循环4期李明波,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作用下,潮间带细粒沉积层中孔隙水盐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中,每年每平方千米的表层细粒沉积层可为地下卤水资源补给16万m 3大于10波美度的卤水[15]㊂活跃的生物活动产生的通道能够增大表层细粒沉积物的渗透性与异质性,显著加快海水-地下水的交换速率,不仅为潮间带生卤补给浅层卤水资源提供优先路径,还促进了基质中孔隙水与海水等其他水体间的溶质交换,改变基质中孔隙水盐度,影响土壤盐渍化进程[8-9,11-13]㊂准确㊁细致认识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规律是揭示潮滩生卤补给潜水卤水机制与通量的基础,可为滨海地下卤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但目前未有研究能够精细描述潮汐循环中细粒沉积层中水盐的运移过程㊂为精细刻画以上过程,要求监测技术对地下介质变化的反应有较高灵敏度,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能力㊂由于不同含盐量沉积物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电学监测可基于此物理前提对水盐运移过程进行刻画[16-18]㊂电阻率探针技术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其还能避免E R T 监测随探测深度增加探测灵敏度下降的缺点㊂目前电阻率探针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底水土界面划分[19]㊁海洋土蚀积过程监测[20-21]㊁海底浅层气迁移过程监测[22-23]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24],但目前尚未对电阻率探针监测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的能力进行分析㊂本研究选取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为研究区开展工作,分析环状电阻率探针(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pr o b e ,R E P )监测潮汐过程表层细粒沉积物中水盐运过程的灵敏度,评价依据孔隙水盐度变化比量化分析孔隙水盐分累积与释放过程的误差,并基于R E P 监测结果初步描述潮汐过程中泥质海岸表层细粒沉积层中的水盐运移过程㊂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中国山东省莱州湾南岸的淤泥质海岸㊂该区域地形平缓,平均坡度小于千分之三(<3ɢ),宽阔的潮滩向莱州湾内延伸5~20k m ,平均水平水力梯度1.64%,地下潜水位高程约为-0.8m [25-26]㊂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表层细粒沉积层㊁潜水卤水层㊁弱透水层及承压卤水层四层,分别为厚约4~5m 的粘质粉土层;厚约6~8m 的中细砂层;厚5~7m 的粘质粉土层;中砂层与细砂层[26-28]㊂图1 研究区位置㊁工作布设位置及地质钻孔柱状图F i g .1 L o c a t i o n ,w o r k i n g p o i n t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l u m n s o f s t u d y ar e a 研究区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约为0.9m ,平均涨潮时间382m i n ,平均落潮时间366m i n㊂莱州湾南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为559.5和1936.7m m [26],蒸发作用强烈㊂莱州湾海域自上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三次海侵与海退,在滨海含水层系统内形成了水平带状分布的三至五层卤水㊂位于顶部的潜水卤水T D S 值在50~140g /L 之间[26,29]㊂2 工作布设与方法2.1R E P 参数设置及电阻率计算方法本研究中使用的环状电极探针总长4m ,数据采集段长3.45m ,24个不锈钢电极环(C 1 C 24)等间距分布,电极极距a 为0.15m ,电极环半径b 为0.03m ,装置示意图与实物图见图2㊂电学测量选用W e n n e r 排列,数据采集时两个供电电极发射电流,形成电场,电701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场大小正相关于供电电极间的距离,环电极探针所测电阻率数据为电场范围内介质整体的电阻率,根据W e n n e r 排列测量原理,有效测量半径为1.5倍的极距,即0.225m ㊂测量仪器为G e o pe n 公司生产的E 60D N 分布式电图2 R E P 监测系统示意图(a )及R E P 探杆实物图(b)F i g .2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R E P 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 (a )a n d R E P p h y s i c a l ph o t o (b )法仪及多电极智能电缆㊂使用12V 直流电源对测量仪器及主机供电㊂测量供电时长为1s ,电流大小为1A ㊂每次测量分别以C i 与C i +3为供电电极A ㊁B ,以C i +1与C i +2为测量电极M ㊁N (i 为测量次数)㊂测量时记录电位差ΔV i 与电流I i ,基于公式(1)可计算得到细粒沉积层不同深度位置的沉积物电阻率ρi[23]㊂ρi =π2b ΔV iI il n 4a +2πb 4a +πb-1㊂(1)2.2R E P 测量精度验证分别在淡水及海水环境下测试R E P 测量精度㊂使用自来水与自配高盐度水(盐度为30)分别模拟淡水环境与海水环境㊂淡水及海水电阻率分别为23.64与0.251Ω㊃m ㊂使用R E P 测量不同环境中介质电阻率,每类环境中重复试验3组,取三组试验的均值与介质电阻率实测值对比,分析R E P 装置自身的测量误差㊂图3显示了两个R E P (R 1与R 2)在淡水及海水环境中的测量误差㊂在淡水环境中,R E P 的测量误差区间在ʃ1%之内;在盐度较高的海水环境中,电极受极化影响程度升高,R E P 测量误差区间虽有增大但未超过ʃ3%,约1/2的数据点落在误差区间ʃ1%之内㊂因此R E P 基本能够满足在不同类型地下水环境中开展监测工作的测量精度要求㊂图3 不同环境中两个R E P (R 1与R 2)测量误差图F i g .3 E r r o r d i a gr a m o f t w o R E P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R 1&R 2)i n d i f f e r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8014期李明波,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2.3R E P 原位布设及数据采集方法在距离G 1点80及110m 位置分别布设电阻率探针R 1和R 2,具体点位如图1所示㊂采用旋转贯入的方式将电阻率探针置入沉积物中㊂装置布设完成后需稳定1周再进行测量㊂在单个潮汐循环内的不同潮时(a ㊁b ㊁c 与d 时刻)开展测量工作(测量时刻见图4)㊂a 与d 时刻海水未覆盖潮滩;b 与c 时刻,海水覆盖潮滩㊂每组测量工作总时长约为70s㊂图4 R E P 测量时刻及潮位信息F i g.4 R E P m e a s u r e m e n t t i m e a n d t i d e l e v e l 本研究利用重复测量与互异性测量的方法评估电阻率测量误差[30]㊂在不同潮时的测量工作包含2次顺序测量(重复测量)及1次逆序测量(互异性测量)㊂理论上,供电电极次序互换以及测量电极次序互换不会使某一位置处R E P 测量电阻率数值发生改变㊂在本次原位监测中,重复测量㊁互异性测量结果与三次测量结果均值的误差均在ʃ2.5%之内㊂本次研究最终采用三次测量结果的均值㊂2.4沉积物物理关系泥质潮滩沉积物中黏粒含量较高,表面电导率与孔液电导率会同时影响沉积物电阻率ρ[31]㊂N g u ye n 等人和S h a o 等人提出的阿尔奇公式的变形可分离表面电导率及ρw 对ρ影响,从而建立孔隙水电阻率(ρw )与ρ的关系[32-33]:1ρ=1F 'ρw+b ㊂(2)式中:F '为有效地层因子;b 为表面电导率对ρ的贡献,与流体电导率无关㊂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F '为2.5,b 为0.335[12]㊂代入公式(2)可建立ρ与ρw 的关系㊂2.5孔隙水盐度变化换算方法孔隙水盐度S 可依据M a n h e i m 公式(3)[34]由ρw换算得到,ρw 则是基于R E P 测量得到的ρ与沉积物物理关系换算得到:S =k ˑρ-1.0233w㊂(3)孔隙水盐度变化情况由相邻观测时刻的孔隙水盐度变化比(δS )体现,计算公式如下:δS =S t -S 0S 0㊂(4)式中:S 0为前一时刻孔隙水盐度;S t 为后一时刻孔隙水盐度㊂结合公式(3),(4),可将R E P 探测的ρ转化为孔隙水盐度变化比δS R E P :δS R E P =ρ-1.0233w t -ρ-1.0233w 0ρ-1.0233w 0㊂(5)式中:ρw 0为前一时刻ρ换算所得的ρw ;ρw t 为后一时刻ρ换算所得的ρw ㊂3 结果与讨论3.1R E P 探测细粒沉积物电阻率能力评价图5(a )显示了涨潮过程表层细粒沉积物ρ的变化情况㊂距离岸线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呈现出相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㊂a 时刻,自滩面向深部ρ逐渐降低,在高程-0.825~-2.475m 之间ρ稳定在0.68Ω㊃m 左右㊂在-2.475m 以深区域,由于接近潜水卤水层的顶界,ρ逐步降低;b 时刻,海水淹没潮滩,在高程-0.825m 以浅区域ρ显著降低(由0.82Ω㊃m 降低至0.63Ω㊃m ),在高程-0.825~-2.475m 之间ρ降低幅度较小,但在-2.475m 以深区域ρ降低幅度再次升高㊂图5(b)显示了退潮过程表层细粒沉积物ρ的变化情况㊂退潮过程中ρ整体升高(由0.63Ω㊃m 升高至0.7Ω㊃m ),在细粒沉积层顶部与底部ρ升高趋势显著㊂此外,在R 1测点高程-1.425m 处与R 2测点高程-1.725m 处,分别存在局部ρ显著升高区域㊂R E P 监测结果显示,表层细粒沉积物电阻率随深度加深发生复杂的变化㊂细粒沉积层的浅部与深部易受到海水以及深层卤水的影响,在潮汐循环中ρ出现了更大的波动㊂由于该区域沉积物渗透性普遍较低(10-7~10-6m s -1)[12],细粒沉积层中部的ρ波动幅度较小㊂在相同研究区㊁相同季节中,F u 等人使用E R T 技术观测到表层细粒沉积物ρ的波动范围为0.47~0.91Ω㊃m [11]㊂本次研究中R E P 测量ρ的波动范围(0.54~0.83Ω㊃m )与F u 等人基本一致㊂但R E P 监测结果与E R T 监测数据反演结果相比,前者数据点数量在垂向上更密集(21个v s 4个),垂向分辨率更高,ρ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布规律(见图5)㊂这说明虽然E R T 技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高分辨能力,且E R T 与R E P 监测技术均能够准确㊁灵敏的捕捉到介质性质的改变,但在垂直方向上E R T 技术难以捕捉更细致的规901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图5 涨潮过程(a )及退潮过程中表层细粒沉积物电阻率变化规律(b)F i g .5 R e s i s t i v i t y v a r i a t i o n o f s h a l l o w f i n e -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d u r i n g ri s e t i d e (a )a n d e b b t i d e (b )律㊂因此单纯采用E R T 数据对地下水水文过程进行分析时,可能由于数据垂向分辨率较低,难以对水盐运移过程做出精确解释㊂在未来分析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时,可以采用E R T 与R E P 综合调查的方法,并依据研究尺度以及数据采集所需时长综合确定R E P 电极间距等其他测量参数,以达到调查㊁研究所需的期望分辨率㊂3.2δS R E P 准确度分析将不同潮时R E P 测量的ρ依次代入公式(2)建立的ρ与ρw 关系式中,计算得ρw (见图6)㊂再将相邻时刻的ρw 代入公式(5),计算得到涨潮过程㊁高潮时与退潮过程中的δS R E P (见图7)㊂随后将相邻潮时,各监测点位不同高程处(高程-0.14,-1.14及-2.14m )孔隙水样品实测盐度(S )代入公式(4),计算得到涨潮过程与退潮过程中实测孔隙水盐度变化比δS P (见图7)㊂最后将涨潮过程与退潮过程中的δS P 与相近高程范围内的三个δS R E P 数据均值δ S R E P 做对比(见图7,9),分析δS R E P 的准确度㊂图7显示,在不同高程位置处,δS P 与δS R E P 的数值大小基本一致㊂图8显示了δS P 与δ S R E P 数据关于δ S R E P =δS P 的拟合情况㊂其中R 2为0.9297,因此δ S RE P 能够基本准确反映孔隙水盐度的实际变化情况㊂图6 涨潮过程(a )及退潮过程(b )中沉积物电阻率ρ换算孔隙水电阻率ρw 的结果F i g .6 R e s u l t s o f c o n v e r t i n g ρi n t o ρw d u r i n g r i s e t i d e (a )a n d e b b t i d e (b )0114期李明波,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图7 潮汐过程δS R E P ㊁δS P 的对比结果F i g .7 ρw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a n d δS R E P ㊁δS P c o m p a r i s o n r e s u l t s d u r i n g t i d a l c y c l e R E P 探测所得ρ经过拟合式与公式(5)转换的δS R E P 与实际的孔隙水盐度变化比(δS P )存在ʃ10%的误差㊂涨潮过程,孔隙水盐度升高,δS R E P 与真实值相比普遍偏小,约为0.9~1倍的δS P ;退潮过程,孔隙水盐度降低,δS R E P 与真实值相比普遍偏大,约为1~1.1倍的δS P ㊂依据以上R E P 探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所得孔隙水盐度变化比,在定量分析孔隙水盐分释放与累积过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㊂结合装置测量精度验证结果可知,造成这种误差的因素有多种,包括装置自身误差(ʃ3%),测量误差(ʃ2.5%)以及依据沉积物物理关系将ρ换算为ρw 所产生的误差㊂当进行区域孔隙水盐通量计算,特别是涉及大范围区域盐通量量化分析时(例如潮滩生卤产生盐分总量评价㊁滨海卤水111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资源盐分开采总量评价等),为避免产生较大误差,可结合原位实测孔隙水盐度变化,修正基于R E P 测量值计算的δS R E P㊂图8 δS P 与δ S R E P 的关系及误差区间F i g .8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δS P a n d δ S R E P an d e r r o r i n t e r v a l 3.3基于R E P 探测结果的泥质潮滩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过程评价当前研究认为,泥质潮滩中分别存在细粒沉积层的盐分累积区和盐分释放区,各区域分布范围在短期内不会随潮位升降发生明显改变㊂潮汐过程中,潮滩大部分区域细粒沉积层深部的等效水头高于浅部,这意味着泥质潮滩大部分区域以地下水排泄释放盐分为主[6-7];在泥质潮滩局部存在高渗透性区域(10-4~10-5m /s),例如生物活动产生的洞穴集群分布区,在该区域主要发生高盐度海水与地下卤水的交换,当海水淹没滩面后,细粒沉积层将接受大量盐分补给[8-9,11-12]㊂周期性发生的风暴潮作用与旱季强烈的蒸发作用是细粒沉积层中孔隙水盐分再分配的重要因素[12,26]㊂然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见图7),在细粒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10-6~10-7m /s)较低的区域内,高盐度海水与地下卤水仍能够在涨潮阶段补给细粒沉积层,补给的盐分会在退潮过程中释放㊂这意味着潮汐即为调控细粒沉积层中水盐再分配的重要因素,泥质潮滩中各区域均会随潮汐涨落发生盐分的累积与释放,其水盐运移过程如下㊂涨潮过程中(见图7(a )㊁(a ')),细粒沉积层累积盐分,其顶㊁底部盐分累积量较高㊂由滩面向细粒沉积层顶部补给的盐分主要来自蒸发盐的溶解下渗㊂上涨的海水携带滩面蒸发浓缩的盐分,通过表层沉积物中密集分布的生物通道向细粒沉积层中运移[9,12-13,26];从细粒沉积层底部向其内部补给的盐分主要来自越流的地下卤水㊂该区域浅层卤水水位高程高于细粒沉积层底面,具有微承压水性质㊂随潮位升高,浅层地下水水位随之升高,进一步促进了卤水自细粒沉积层底部向其内部补给[7]㊂对比细粒沉积层顶部与底部区域的ρw与δS R E P 可知,涨潮期间细粒沉积层中的盐分更多来自滩面的高盐度水体㊂高潮时期间(见图7(b )㊁(b ')),细粒沉积层顶㊁底部从累积盐分转变为释放盐分,沉积层中部区域开始快速累积盐分㊂在本阶段内,在滩面累积的蒸发盐被海水溶解稀释,海水盐度逐步降低㊂受此影响,细粒沉积层顶部孔隙水盐分通过滩面向海水中释放,另一部分盐分向细粒沉积层中部运移;地下卤水水位在本阶段持续升高但盐度降低,受此影响,细粒沉积层底部的盐分开始向卤水层中释放,另有一部分盐分在竖直向上的流场驱动下向细粒沉积层中部运移[6-7]㊂退潮过程中(见图7(c )㊁(c ')),细粒沉积层整体丧失盐分,其顶㊁底部的盐分释放速率小幅度升高,而中部区域盐分释放速率显著提升㊂随着潮位下降,海水从滩面快速退去,渗出面在潮滩范围内大面积发育,同样在竖直向上的流场驱动下,大量高盐度孔隙水通过潮滩渗出面向外排泄[5,12]㊂与已建立的水盐运移过程模型相比[6-9,11-12],本研究刻画的潮汐作用下泥质潮滩细粒沉积层水盐运移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㊂其体现在泥质潮滩各个区域中的孔隙水盐度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无限制升高或降低,而在本研究刻画的水盐运移模型中,不同深度细粒沉积层中孔隙水普遍经历了盐分累积与丧失过程(见图7)㊂这主要得益于R E P 监测技术较高的时空分辨率㊂4 结论本研究基于原位测试结果,分析了R E P 监测技术对泥质潮滩细粒沉积物中孔隙水盐度变化的分辨能力,初步细致刻画了泥质潮滩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过程,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R E P 监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泥质潮滩沉积物电阻率随潮汐涨落的变化㊂R E P 技术比E R T 技术拥有更高的垂向分辨能力,可捕捉到更细致的垂向电阻率分布及变化规律㊂将E R T 与R E P 监测技术结合可实现区域水盐运移过程精细刻画㊂(2)δS R E P 与δS P 存在ʃ10%的误差㊂造成该误差的原因包括系统自身误差,测量误差以及依据沉积物物理关系将R E P 测量的ρ换算为ρw 所产生的误差㊂虽然以上误差的存在对粗略定量分析细粒沉积层中水2114期李明波,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盐运移过程的影响不大㊂但应用该方法量化分析大范围区域的地下水盐通量时,需结合实测孔隙水盐度变化,修正基于R E P测量值计算所得δS R E P㊂(3)潮汐循环中细粒沉积层内水盐运移过程如下:涨潮时期为细粒沉积层顶㊁底部累积盐分的主要阶段㊂高盐度水体分别通过滩面入渗及浅层卤水越流的途径向细粒沉积层中补给;在高潮时期间,受盐度降低的海水与卤水影响,细粒沉积层顶㊁底部的盐分开始逐步丧失,但沉积层中部孔隙水盐分累积速率加快;退潮时期为细粒沉积层盐分丧失阶段,在竖直向上的地下水流场驱动下,高盐度水体通过潮滩渗出面向外释放㊂参考文献:[1] W o o d W W,S a n f o r d W E,H a b s h i A R S A.S o u r c e o f s o l u t e s t o t h e c o a s t a l s a b k h a o f A b u D h a b i[J].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o f A m e r i c aB u l l e t i n,2002,114(3):259-268.[2] H u s s a i n M,A l-S h a i b a n i A,A l-R a m a d a n K,e t a l.G e o c h e m i s t r ya n d i s o t o p i c a n a l y s i s o fb r i n e s i n t h ec o a s t a l s a b k h a s,E a s t e r n r e-g i o n,K i n gd o m o f S a u d i A r a b i a[J].J o u r n a l o f A r i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2020,178:104142.[3] M a Q,L i H,W a n g X,e t a l.E s t i m a t i o n o f s e a w a t e r-g r o u n d w a t e re x c h a n g e r a t e:c a s e s t u d y i n a t i d a lf l a t w i t h a l a rg e-s c a l e s e e p a g ef a c e(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J].H y d r og e o l o g y J o u r n a l,2015,23(2):265-275.[4] H o u L,L i H,Z h e n g C,e t a l.S e a w a t e r-g r o u n d w a t e r E x c h a n g e i na S i l t y T i d a l F l a t i n t h e S o u t h C o a s t o f 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J]. J o u r n a l o f C o a s t a l R e s e a r c h,2016,74:136-148.[5]马倩.地下水 海水相互交换量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6.M a Q,2016.Q u a n t i f y i n g S e a w a t e r-g r o u n d w a t e r E x c h a n g e R a t e s:C a s e S t u d i e s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a n d S a n d y B e a c h i n L a i z h o u B a y[D].B e i j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2016.[6]常雅雯.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海水 地下水交换量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C h a n g Y W.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S e a w a t e r a n d G r o u n d w a t e r E x-c h a n g e R a t e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i n S o u t h C o a s t o f 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D].B e i j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2018.[7]郭雪倩.莱州湾青乡剖面海水 地下水相互交换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G u o X Q.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S e a w a t e r-G r o u n d w a t e r e x-c h a n g e i n Q i n g x i a n g P r o f i l e o f 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D].B e i j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2018.[8] X i n P,J i n G,L i L,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c r a b b u r r o w s o n p o r e w a t e rf l o w s i n s a l t m a r s h e s[J].A d v a n c e s i n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2009,32(3):439-449.[9] X i a o K,W i l s o n A M,L i H,e t a l.C r a b b u r r o w s a s p r e f e r e n t i a lf l o w c o n d u i t s 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 f l o w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i n s a l t m a r sh e s:A m o d e l i n g s t u d y[J].A d v a n c e s i n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d o i:10. 1016/j.a d v w a t r e s.2019.103408.[10]S u Q,X u X,L i u W,e t a l.E f f e c t o f t i d e s o n t h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r e-s i s t a n c e o f t h e S o u t h C o a s t o f t h e L a i z h o u B a y[J].J o u r n a l o f W a-t e r R e s o u r c e&P r o t e c t i o n,2017,9(6):590-600.[11]F u T,Z h a n g Y,X u X,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s u b m a r i n e g r o u n d w-a t e r d i s c h a r g e i n t h e i n t e r t i d a l z o n e o f 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u s i n g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 t o m o g r a p h y[J].E s t u a r i n e C o a s t a l a n d S h e l fS c i e n c e,2020,245(4):106972.[12]张宇丰.潮汐作用下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多层含水层水盐运移过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21.Z h a n g Y F.P r o c e s s o f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U n d e r T i d a lE f f e c t s i n M u l t i-L a y e r A q u i f e r s o f M u d d y T i d a lF l a t s i n t h e S o u t hC o a s t o f L a i z h o u B a y[D].Q i n g d a o: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2021.[13] M a ría d e l P i l a r A l v a r e z,C a r o l E,M a r i o A.H e r nán d e z,e t a l.G r o u n d w a t e r d y n a m i c,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t i d e i n P a t a g o n i a n m a r s h e s:O b s e r v a t i o n s o n a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i n S a n J o séG u l f,A r g e n t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A m e r i c a n E a r t hS c i e n c e s,d o i:10.1016/j.j s a m e s.2015.04.006.[14]丛旭日.莱州湾蟹类群落结构以及三疣梭子蟹营养生态位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5.C o n g X.C o m 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r a b A n d T r o p h i c N i c h e o fP o r t u n u s T r i t u b e r c u l a t u s i n L a i z h o u B a y[D].S h a n g h a i:S h a n g-h a i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2015.[15]邹祖光,张东生,谭志容.山东省地下卤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31(3):2014-221.Z o u Z G,Z h a n g D S,T a n Z R.G r o u n d b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a n d i t s e x-p l o i t a t i o n i 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J].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a n d R e-s e a r c h,2008,31(3):214-221.[16] D i m o v a N T,S w a r z e n s k i P W,D u l a i o v a H,e t a l.U t i l i z i n g m u l-t i c h a n n e l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e t h o d s t o e x a m i n e 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t h e f r e s h w a t e r-s e a w a t e r i n t e r f a c e i n t w o H a w a i i a n g r o u n d w a t e r s y s t e m s[J].J o u r n a l 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O c e a n s,2012, 117(C2):007509.[17]J o h n s o n C D,S w a r z e n s k i P W,R i c h a r d s o n C M,e t a l.G r o u n d-t r u t h i n g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e t h o d s i n s u p p o r t o f s u b m a r i n eg r o u n d w a t e r d i s c h a r g e s t u d i e s:E x a m p l e s f r o m H a w a i i,W a s h i n g-t o n,a n d C a l i f o r n i a[J].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p h y s i c s,2015,20(1):81-87.[18]Z h a n g Y,W u J,Z h a n g K,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s e a s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 t i d a l l y i n f l u e n c e d g r o u n d w a t e r d i s c h a r g e p r o c e s s e s i n s a n d y t i d-a l f l a t s: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i l a o r e n B e a c h,Q i n g d a o,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l o g y,2021,603:127128[19]C a s s e n M,A b a d i e S,M o r i c h o n D.A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e l e c t r i c a lc o nd u c t i v i t y me a s u r e m e n t t o m o n i t o r l o c a l d e p t h c h a n g e s i n t h es u r f z o n e a n d i n d e p t h s o i l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 w a v e a c t i o n[J].C o a s t-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4,4:2302-2313.[20]夏欣.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X i a X.I n-S i t u 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u d y o f S e a b e d E r o s i o n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P r o c e s s B a e s d o n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e t h o d[D].Q i n g d-a o: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2009.[21]J i a Y,L i H,M e n g X,e t a l.D e p o s i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a n e s t u a r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u s i n g a n e l e c t r i c a l-r e s i s t i v i t y m e t h o d[J].31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24年J o u r n a l o f C o a s t a l R e s e a r c h,2012,28(4):860-867.[22]孙翔.基于电阻率探针技术的近海浅层气扩散过程监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9.S u n X.R e s e a r c h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 S h a l l o w G a s D i f f u s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O f f s h o r e A r e a s B a s e d o n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T e c h n o l o g y[D].Q i n g d a o: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2019.[23] W u J X,G u o X J,S u n X,e t a l.F l u m e e x p e r i m 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 o f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s a s a n e w t o o l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g a s m i g r a t i o n i nm u l t i l a y e r e d s e d i m e n t s[J].A p p l i e d O c e a n R e s e a r c h,2020,105: 102415.[24]F u T,Y u H,J i a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 i n s i t u e l e c t r i c a l r e-s i s t i v i t y d e v i c e t o m o n i t o r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i n s h a n d o n gc o a s t a l s a l i n e s o i l[J].A r a b i a n J o u r n a l f o r S c i e n c e a nd E n g i ne e r-i n g,2014,40(7),1907-1915.[25] H a n Q,C h e n D,G u o Y,e t a l.S a l t w a t e r-f r e s h w a t e r m i x i n g f l u c-t u a t i o n i n s h a l l o w b e a c h a q u i f e r s[J].E s t u a r i n e C o a s t a l&S h e l f S c i e n c e,2018,207:93-103.[26] G a o M,H o u G,G u o F.C o n c e p t u a l m o d e l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r i n e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s i l t y c o a s t o f L a i z h o u B a y,B o h a i S e a,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C o a s t a l R e s e a r c h,2016,74:157-165. [27]冷莹莹,李祥虎,刘蕾.潍坊市北部天然卤水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2),188-194.L e n g Y Y,L i X H,L i u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n a t-u r a l b r i n e d e p o s i t i n t h e n o r t h o f W e i f a n g,S h a n d o n g,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o g y E d i t i o n),2009,36(2),188-194.[28]L i u S,T a n g Z,G a o M,e t a l.E v o l u t i o n a r y p r o c e s s o f s a l i n e-w a-t e r i n t r u s i o n i n H o l o c e n e a n d L a t e P l e i s t o c e n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s o u t h e r n L a i z h o u B a y[J].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2017,607-608:586-599.[29] Q i H,M a C,H e Z,e t a l.L i t h i u m a n d i t s i s o t o p e s a s t r a c e r s o fg r o u n d w a t e r s a l i n i z a t i o n:A s t u d y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 c o a s t a l p l a i n o fL a i z h o u B a y,C h i n a[J].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9, 650:878-890.[30]B i n l e y A,R a m i r e z A,D a i l y W.R e g u l a r i s e d i m a g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n o i s y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m o g r a p h y d a t a[J].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a n c h e s t e r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M a n c h e s t e r, U K,1995(1):401-410.[31] R e v i l A.E f f e c t i v e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e r m i t t i v i t y o f u n s a t u r a t e dp o r o u s m a t e r i a l s i n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r a n g e1m H z-1G H z[J].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2013,49(1):306-327.[32] N g u y e n F,K e m n a A,A n t o n s s o n A,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s e a w a t e r i n t r u s i o n u s i n g2D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J].N e a r S u r f a c eG e o p h y s i c s,2009,7(1303):377-390.[33] S h a o S,G u o X J,G a o C,e t 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t w e e n t h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B y-P r o d u c t P l u m e a n d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D e g r a d a t i o n i n a n A g e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C o n t a m i-n a t e d S i t e[J].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l o g y,2021,596:126122. [34] M a n h e i m F T,K r a n t z D E,B r a t t o n J F.S t u d y i n g g r o u n d w a t e ru n d e r d e l m a r v a c o a s t a l b a y s u s i n g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J].G r o u n d W a t e r,2004,42(7):1052-1068.4114期李明波,等: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511H i g h-P r e c i s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E f f 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i n t h e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L i M i n g b o1,2,Z h a n g Y u f e n g3,G u o X i u j u n3,4,W u Z h e n1,2,W u B i n1,2,M a J i a n1,2,N i e P e i x i a o1,2(1.N o.4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W e i f a n g261021,C h i n a;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o a s t a lZ o n e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S h a n d o n g 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r e a u,W e i f a n g 261021,C h i n a;3.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Q i n g d a o266100,C h i n a;4.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Q i n g d a o266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T h e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i n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o f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h a s n o t b e e n d e s c r i b e d i n d e t a i l s o f a r.T h e 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m o n i t o r i n g i s a n e w m e t h o d t o d e-s c r i b e t h i s p r o c e s s,b u t i t s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p o r e w a t e r s a l i n i t y c h a n g e i s u n k n o w n.I n t h i s s t u d y,i n-s i t u t e s t s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o f L a i z h o uB a y.T h e a b i l i t y o f 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t o m o n i t o r t h e s e d i m e n t s r e s i s t i v i t y a n d p o r e w a t e r s a l i n i t y c h a n g e w a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w a s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d e s c r i b e d b y u s i n g t h i s m e t h o d.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c a n a c c u r a t e l y d e s c r i b e t h e d i s-t r i b u t i o n a n d v a r i a t i o n o f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r e s i s t i v i t y.P o r e w a t e r s a l i n i t y c h a n g e r a t i o c o n v e r t e d b a s e d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a n d t h e a c t u a l p o r e w a t e r s a l i n i t y c h a n g e r a t i o h a v e a nʃ10%e r r o r.T h e 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 h a s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r o u g h l y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t h e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U n d e r t h e t i d a l i n f l u e n c e,t h e 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i n m u d d y t i d a l f l a t u n d e r g r o u n d i s a s f o l l o w:D u r i n g t h e f l o o d t i d e,t h e h i g h s a l i n i t y w a t e r m a i n l y s u p p l i e s t h e t o p a n d b o t t o m o f t h e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l a y e r.D u r i n g t h e h i g h t i d e,t h e s a l t a t t h e t o p a n d b o t-t o m o f t h e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l a y e r b e g a n t o g r a d u a l l y l o s e,b u t t h e s a l t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r a t e i n t h e m i d d l e o f t h e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a c c e l e r a t e d.D u r i n g t h e e b b t i d e,t h e w h o l e f i n e-g r a i n e d s e d i m e n t s l a y e r l o s t i t s s a l t,a n d t h e h i g h-s a l i n i t y w a t e r i s r e l e a s e d o u t w a r d t h r o u g h t h e s e e p a g e.K e y w o r d s:r i n g e l e c t r o d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p r o b e;m u d d y c o a s t;w a t e r a n d s a l t 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m o n i t o-r i n g e f f e c t;s a l i n i t y c h a n g e r a t i o责任编辑徐环。
咸水入侵探测中电阻率法测量数值模拟研究
咸水入侵探测中电阻率法测量数值模拟研究佟雪;孟庆生;杨俊;韩凯;肖志广【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6(038)001【摘要】近年来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工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定咸淡水界面是治理海(咸)水入侵的重要前提.根据咸淡水的电性差异,针对两种典型的咸水入侵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电阻率法测量咸淡水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阻率法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及形态;②咸化程度和现场实测范围内的粘土层电阻率变化对咸淡水界面的测量无明显影响;③测量极距主要影响反演剖面的分辨率,极距越小,分辨率越高.【总页数】7页(P1-7)【作者】佟雪;孟庆生;杨俊;韩凯;肖志广【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相关文献】1.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在灌注桩埋深探测中的应用 [J], 柴伦炜;汤国毅;王国群;胡亿平2.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电工程岩溶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J], 杨嘉明;杨雪;朱冠宇3.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南水北调输水管道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J], 张巍;周瑜琨;刘立岩;陈俊良4.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咸水入侵监测中的应用 [J], 陈学群;李成光;田婵娟;刘丹;辛光明;管清花5.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以府谷县亿源煤矿有限公司二盘区为例 [J], 程旭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
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
吴吉春;刘培民
【期刊名称】《江苏地质》
【年(卷),期】1993(017)001
【摘要】绪言自7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现零星的海水入侵。
进入80年代中期,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有山东的莱州、龙口;河北的秦皇岛;辽宁的大连等地。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吴吉春;刘培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7
【相关文献】
1.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变化动态研究 [J], 韦政;李晶莹
2.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演化过程及成因 [J], 苗青;陈广泉;刘文全;徐兴永;苏乔;于洪军
3.EH4电磁成像系统在莱州湾地区探测海水入侵界限的调查研究 [J], 苏永军;黄忠峰;匡海阳;张国利;刘宏伟;梁建刚;高学生
4.综合电法在探测海水入侵界面中的研究与应用——以莱州湾地区为例 [J], 苏永军;范翠松;赵更新;张国利;刘宏伟;孙大鹏
5.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发生的环境背景及对农业水土环境的影响 [J], 刘贤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5期物探与化探Vol.23,No.5 1999年10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 ON Oct.,1999电阻率法在防治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中的应用刘青勇董广清(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3)摘要阐述电阻率法在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防治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依据、监测指标。
对海、咸水入侵区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咸、淡水界面的确定,圈定海水入侵通道及界面运移规律做了分析。
关键词电法;海、咸水入侵;莱州湾80年代以来的连续干旱,使山东省莱州湾地区地下水连年超采,导致了严重的海、咸水入侵灾害,目前侵染面积达1000km2。
物探和水化学方法是用于监测海、咸水入侵的主要手段。
相对而言,物探方法较之水化学法更具灵活、方便的特点,因此在莱州湾海咸水入侵防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理论依据超量开采地下水,极易使滨海地区形成地下水负值区,而负值区一旦形成,海、咸水就会乘虚而入,使地下水的矿化度随含水层中氯离子的增加而变大,其地层电阻率则相应降低。
地层电阻率的变化与地层的岩性、内部结构及其含水、含盐状况有关,其关系可用阿尔奇公式表示为Q s=a5m S-n A c C-1式中,a为常数。
在滨海平原区测深点附近,当地层岩性比较均匀时,其孔隙度基本相同,5和其指数m可视为常数;由于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岩层处于饱和状态,饱和度S 和其指数n亦可视为常数;A c为与地下水溶液化学成份有关的系数,因为海水成份主要为氯化钠,化学成份基本稳定,所以A c变化也不大;C为地下水的矿化度,它是影响地层电阻率的决定因素。
因此,定期探测地层各部位的电阻率,便可确定海、咸水入侵的变化规律。
2监测指标应用物探技术监测海、咸水入侵的方法有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用于解释探测曲线的指标有电阻率和充电率。
充电率法仅限于激发极化法,由于该法的仪器笨重,不便携带,因此很少采用。
采用电阻率指标的方法有垂向电测深法及瞬变电磁法。
用电阻率法测得广饶县颜徐乡咸水入侵区的视电阻率值Q s=208#m(图1),该值即可作为判断咸、淡水界面的一个特征值。
用瞬变电磁法同样可以测定该值,并依据特征值划分出海、咸水入侵带的变化范围。
1999年6月16日收稿。
图1 广饶县颜徐乡A )A c 监测剖面Q s 等值线 图2 莱州市朱旺Cl 2含量与电阻率关系3 海、咸水入侵区地层电阻率及电测深曲线的变化规律3.1 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3.1.1 地层电阻率随含盐量的增高而减小地层电阻率与地层含盐量的关系极为密切。
根据莱州市朱旺海水入侵监测剖面及寿光咸淡水界面设立了专用监测剖面,图2是根据此剖面资料绘制的电阻率与氯离子含量相关曲线。
从图2可见电阻率与氯离子含量呈负相关,即氯离子含量愈高,电阻率愈小。
其它地区的相关曲线与此类似,仅数值上有所不同。
对莱州市朱旺剖面垂向电测深的研究表明,视电阻率值与Cl 2浓度值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Q s 值与239(Cl 2)0.3894相当。
3.1.2 入侵区地层的电阻率从过渡带到入侵前沿逐渐增大表1 滨海平原不同入侵区段Q s 值变化范围项目严重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淡水区Cl -/(mg #L 21)>1000250~1000<250Q s /(8#m)3~1515~27>27~50图3 朱旺海侵监测剖面Cl 2与Q s 分布曲线海、咸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层内盐分积累必然增多。
本区研究表明:入侵时间长的地段,含盐量高;入侵时间短的前缘地段,含盐量低;非入侵区含盐量更低。
由于电阻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所以入侵区电阻率也存在着由过渡带到入侵前沿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图3表明,滨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区存在着由近海到远海电阻率逐渐增大的变化特点;表1是根据寿光、广饶等地资料获得的莱州湾滨海平原不同入侵区段电阻率变化范围。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区段#369#5期刘青勇等:电阻率法在防治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中的应用的电阻率值是不一样的。
3.1.3 咸、淡水界面附近的电阻率值急剧增大在海、咸水入侵区,电阻率值的变化一般呈渐变状态。
但到了咸、淡水界面附近,由于地下水中含盐量迅速减少,电阻率值增加幅度特别大,其剖面曲线呈现出台阶状变化(图3、图4)。
图4 寿光示范区Ò)Òc 剖面Q s 变化曲线3.1.4 入侵区储水地层(入侵通道)的电阻率具有多变性莱州湾地区滨海及内陆咸水入侵区的储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中的古河道,基岩地层中的断裂带、岩溶发育带等。
这种地层透水性强,储水空间大,海、咸水首先从这些地层入侵,然后扩散开来,并逐步形成侵染面,其电阻率值比围岩的电阻率低。
而在丰水年或经人工地下水回灌后,由于其透水性强,淡水补给量大,储存的咸水容易被淡化,所以电阻率值往往又比围岩高。
(5)入侵区岩性变化对电阻率值影响不明显。
表2 滨海平原不同岩性Q s /(8#m)常见值地区粘土粉砂土中粗砂入侵区咸水海水非入侵区15~2520~5030~100入侵区3~105~157~200.5~1.00.1~1.0如表2所示,在淡水区,岩性变化对电阻率影响非常大。
而在入侵区,由于含盐量成为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岩性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很不明显。
有些颗粒粗、孔隙大的岩层,如中粗砂等,其电阻率有时比粉细砂或粘土的还小。
3.2 咸水入侵区电测深曲线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电测深曲线的形态是由电性层的层数和各电性层Q s 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在海、咸水入侵区,由于入侵咸水改变了原地层的电性层数和各层Q s 之间的关系,所以电测深曲线的形态及分布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严重入侵区,由于地下水长期停采,上层(Q 1)积存有一层淡水,Q s 较高;中层(Q 2)为咸、淡水过渡带,Q s 中等;深层(Q 3)为咸水层,Q s 较低。
形成了Q 1>Q 2>Q 3的情况,电阻率测深曲线为Q 型。
在轻度入侵区,由于存在一定的淡水层,其Q s 测深曲线多为K 型或KQ 型。
在古河道分布区,曲线多为HK 型。
当古河道被咸水侵染后,Q s 曲线多为H 型。
4 应用实例4.1 确定咸、淡水界面1.用电阻率特征值法确定咸、淡水界面。
通过相关分析,可获得电阻率和含盐量的关系曲#370#物 探 与 化 探23卷线,进而确定当地咸、淡水界面的电阻率特征值。
据测定,广饶、莱州、寿光的咸、淡水界面特征值分别为208#m,308#m 和228#m;利用瞬变电磁法对广饶县咸水入侵带的研究表明,咸水在弱承压含水层中呈水平入侵,判定入侵带与淡水分界的电阻率为228#m 。
2.用对称四极剖面法确定咸、淡水界面。
为了分辨不同深度的水质变化,采用该方法时可在每个测点选定2~3个极距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称之为复合对称剖面法。
复合对称剖面法可以反映不同深度咸、淡水分界面的位置。
图5是在寿光咸水入侵区测得的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曲线。
5号测点以北Q s 值均小于158#m,为咸水区;5~15号点Q s 逐渐升高,为过渡带;15号点以南为淡水区。
咸、淡水分界面在15号测点附近。
测量的同时,对剖面上的民井作了调查,咸水区的水井由于水咸已多年不用,过渡带的井在大旱时还可提取上层水浇地。
13~14号测点附近深30m 的井水水质尚好,深40m 的井浇地后开始返碱,表明水质较差。
调查与物探结果完全一致。
图5 寿光市咸水侵染区Q s 剖面图3.用电测深剖面法确定咸、淡水分界面。
电测深剖面法就是在横跨咸、淡水界面的剖面上布置若干测深点,然后将各点测出的电阻率绘制成以测点距为横坐标,以极距为纵坐标的电阻率剖面等值线图。
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大小及其变化形态确定咸、淡水分界面的位置。
由图1可见咸水区和淡水区的曲线迥异,Q s =208#m 的等值线即为该剖面的咸、淡水分界面。
4.2 圈定海水入侵通道及形态在滨海平原区,第四系砂层、基岩风化壳、古河道、断裂带、岩溶带均可能成为海水入侵的通道,而咸、淡水接触关系的平面及剖面形态则反映了海水入侵的形态。
不同地区的海水入侵形态有以下特点:1.在第四系冲、沉积物分布广,且砂层厚、面积大的地区,海水顺砂层全面推进,平面上呈面状入侵。
2.古河道砂层、断裂破碎带及岩溶带,由于透水性好,海水顺古河道、断裂破碎带、岩溶带呈带状入侵。
在淡水区古河道的等视电阻率剖面图上,古河道呈高阻闭合圈。
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带无论在海侵区或在淡水区,其形成的通道在等视电阻率剖面图上均呈长条形低阻闭合圈,但淡水区比入侵区电阻率值偏高。
3.在第四系冲积物分布广、且砂层比较均匀的地方,海水顺第四系砂层入侵,所得的等视电阻率一般呈舌形形态;在上有第四系覆盖物,下有基岩风化层的地方,海水不仅顺第四系砂层入侵,而且也顺风化层入侵,其入侵形态亦呈舌形。
此外,海水入侵的平面及剖面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除受地层地质条件制约外,还受外部因素如地下水开采、降水等影响,如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咸水自下部上升,形成咸水锥体。
4.3 监测咸、淡水界面的运移规律研究中,一般使用固定电测深剖面法。
即将各个测点固定,定期进行探测,然后对比不同#371#5期刘青勇等:电阻率法在防治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中的应用时间的探测结果,进而判定咸、淡水界面的运移规律。
例如在莱州过西断面,对比1994年5月与1994年12月的Q s 等值线,可以得出该期海水入侵的距离为300m 。
在寿光、广饶咸水入侵区,同样可以通过不同时间Q s 等值线的对比分析确定咸水入侵随降雨、回灌、开采而产生的运移规律。
5 结语应用电法监测海、咸水入侵不仅理论上是有根据的,方法上也是可行的。
10a 的野外试验和应用表明,利用电阻率法及瞬变电磁法监测海、咸水入侵是切实有效的,并具有省时、省工、省经费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1 M i lls T,et al.T ime domai n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s for mapping sea 2water intusion in montercy county,California.Ground water,1987,242 尹泽生主编.莱州市滨海区域海水入侵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3 Seasa J L,Granda A.Interpretation of IP time domina/resi stivi ty soundings for delinating sea 2water i ntrusion in somcoastal areas of the northeast of spain.Geoexploration,1987,244 Stewant M T.Evaluati on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for rapid mapping of salt 2water interfaces in coastal aquifer.Ground water,1982,205 张保祥,李福林.海水入侵的动态监测指标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1)6 赵德三主编.海水入侵灾害防治研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THE APPLICATION OF RESISTIVITY TECHNIQUE TO THE PREVENTIONOF S EAWATER ENCROACHMENT IN LAIZHOU BAY AREALiu Qingyong,Dong Guangqing(Shandong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Rese ar c h ,J inan 250013)Abstr 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 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onitoring indices of applying resistivity technique to the prevention of seawater encroachment in Laizhou Bay area,Shandong Pr ovince,and analyses the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stratigraphic resistivity in seawater and salt water encr oachment ar ea,t he deter 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salt water and fresh water,and the delineation of the seawater encroachement channel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of migra 2tion regularity of the interface.Key words electrical technique;seawater and salt water encroachment;Laizhou Bay第一作者简介 刘青勇,男,高级工程师,1956年10月生于青岛市,198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