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生活处处皆语文,根据大语文观,在小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科学课的资源,让语文课和科学课资源共生,相辅相成。
一、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科学的思维方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更透彻地了解科学知识,更容易让课文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中心的归纳,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独立梳理所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有组织,逻辑更严密。
例《夜晚的实验》教学片断:
师:斯帕拉捷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
生1:斯帕拉捷是一个科学家。他常常看到,蝙蝠在夜空灵活中灵活地飞翔,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生2:斯帕拉捷好奇心强,他看到的,别人也都司空见惯,但别人都不去想为什么,而斯帕拉捷就去想。
师: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法朗士也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斯帕拉捷就是一位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现问题的人。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斯帕拉捷是怎样做实验的呢?请大家认真阅读2-6节,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斯帕拉捷做实验时的做法和实验的结果。(演示文稿:出示表格)斯帕拉捷的四次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谁能总结一下,这四次实验的最终结论?模仿第一次实验的写法,写一次实验的过程。
生1:第一次蒙眼睛,蝙蝠飞得轻巧自如,说明蝙蝠飞行、识物不靠眼睛。
生2:第二次堵鼻子,蝙蝠飞得敏捷轻松,说明蝙蝠飞行、识物不靠鼻子。
生3:第三次涂翅膀,不影响蝙蝠飞行。说明蝙蝠飞行、识物主要的不是靠翅膀。
生4:第四次堵耳朵,蝙蝠东碰西撞,发现秘密:蝙蝠的耳朵可以“穿透”黑夜,“听”到物体。
语文教学与科学实验的区别就在于语言的生动性。从语言文字入手,利用迁移规律强化读写训练,有了前面的深度阅读作铺垫,学生自然驾轻就熟。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实验经过作了总结回顾,又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斯帕拉捷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他的实验,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将学生的探究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首尾呼应,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脉络,并巧妙渗透习作的要点。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可以见仁见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励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权威不同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案例中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在与文本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中,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享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实验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语文方面的教育,如概括每一部分要点,写实验小论文等,训练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有体验,写作有实感,有真情,不单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科学的观察方法的培养,能提高观察能力。比如科学上要求观察事物从整体到局部,从外表特征到内部结构。习作可以抓住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进行,科学与习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细致而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另外,科学现象的记录、分析与指导对于语文写作训练也是一种强大的支持。有良好的文字基底,自然也能完成高质量的实验记录与分析报告。
如上小学科学教材有关“拱”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写实验小论文。我们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不同的实验小论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与科学整合的魅力。
如李维同学的实验报告:大力士斗不过小鸡蛋。
今天上科学课,李老师让我们按要求捏鸡蛋,我心想,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我们班的大力士薛奇第一个上台,就灰溜溜地下了台,只见他两个大拇指捏着鸡蛋尖尖的两头,脸涨得通红,小鸡蛋,硬是毫发无伤。这是为什么呢?我打开书看,说是“拱”的力量,真的这么神奇吗?
再如李恩奇同学的实验报告:找一张卡纸,平放在两本相距16厘米的书中间,将两枚5角硬币放在平展的“纸桥”上,“纸桥”卑躬屈膝,奄奄一息,我把卡纸做成“拱形桥”,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拱形的“纸桥”似乎比平展的“纸桥”坚强一些。当我摆到第3个硬币时,“拱形纸桥”才开始下沉,直到第5个硬币时,“拱形纸桥”才开始摇摇欲坠,这就说明拱形比平时所能承受的压力要强。
为什么拱有这么大的能耐呢?我把“拱桥”两边的“桥墩”(书)移开,发现“拱桥”稍一承重,“拱”如劈叉的舞女就开始向两边伸展,原来的“拱”的力量都分散到“桥墩”上了。
生活如拱,既要学会担当,又要学会排解。
总之,为适应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我们要有大语文观,要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我们的视野,正视学科关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交流,不断摸索,实现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