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郑敏教学教材共27页

合集下载

《金黄的稻束》公开课ppt(有配套教案)

《金黄的稻束》公开课ppt(有配套教案)
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 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堆”只是客观的描述, 而 “站”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 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2021/4/16
“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 何关系?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 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
思考探究
• 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
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
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2021/4/16
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象征。
“满月”除了作为背景, 还有何深层含义?
在用“满月”“ 远山”为“稻束” 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为什么 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没有一个 2021/4/16 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 “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 不• 同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
一、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 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 “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 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 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 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 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 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 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2021/4/16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 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 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 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 近邻》。

金黄的稻束郑敏-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郑敏-PPT课件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找出并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 “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思考劳 动和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诵读欣赏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 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 围着我 们的心边 ,/ 没有一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 在这伸向远远 的一片 /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 静默。 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 思想。//
是谁在低首沉思,沉思 什么呢?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
“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
• 母亲在“金黄的稻束” 成长的过程中担负着孕育 者、劳动者的角色,付出 的辛劳和艰辛看似平凡实 则伟大,在收获日里没有 狂欢,只有静穆,所有的 付出都化作“伟大的疲 倦”。诗人赋予母性的疲 倦和静穆,表现了母亲的 辛劳、坚韧、无私奉献的 伟大品质,这是一种肯定 和赞颂。
“肩 荷” 这 个词汇是 用于“稻 束”还是 用于“母 亲”的? 如何理解?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 “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 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 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 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 一个思想。” ?
怎样理解“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承上启下,母亲收获的喜悦恰如满 月的夜晚,如此静穆;但母亲的伟 大像“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永 远不会忘记。 为什么说“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穆”? 因为雕像既具有静默无闻的特征,本身 又具有可礼赞的价值。金黄的稻束能成为 人类可纪念的东西是因为它有着伟大的劳 作、伟大的疲倦、伟大的奉献。如同母亲

六年级《金黄的稻束》 ppt课件---注音版

六年级《金黄的稻束》 ppt课件---注音版

欣赏美文朗诵
整体感知美文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 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 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 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 的美丽的脸”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 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鉴赏诗中意象
【解析】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 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 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 “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 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 束”,因此D为选项。
高 耸 的 山 巅
流去的小河
诗文以“金黄的稻束”为基本意象,将收 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 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 的力量。但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 的稻束”直接比做“母亲”,或是直接比 做“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 展开联想和沉思。黄昏时分收割过的田野 里“金黄的稻束”这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 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 的坚韧和美丽又自然而然地激起我们对历 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
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 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 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 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 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 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 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 田里”沉思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郑敏》课件

《金黄的稻束郑敏》课件
细腻的描绘与刻画
郑敏在描绘稻束时,运用了丰富的感官细节,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这种细腻的描绘方 式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稻束的美和丰收的喜悦。
音乐性的追求
郑敏在诗歌创作中注重音乐性的追求,使《金黄的稻束》在节奏、韵律和语言方面都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她的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化影响
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
郑敏深受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她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古典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如“金黄的稻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西方诗歌的影响
郑敏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诗歌,受到了诸如T.S. Eliot等诗人的影响,这在 她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她的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节奏感强
郑敏非常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她通过运用押韵、排比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 仅使诗歌读起来更加优美动听,还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诗歌的主题思想。
03
《金黄的稻束》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动荡 不安的时期,战争、政治动荡和 社会的急剧变化为诗歌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
05
《金黄的稻束》的启示与思考
对生活的理解
珍惜当下
通过对稻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 对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事物的珍 视,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
刻。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人通过描绘稻束与自然的关系,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
生活的意义
诗人通过稻束这一象征,引导我们 思考生活的意义,鼓励我们寻找生 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桑的感慨。
03
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郑敏在诗中通过对稻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她通过细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 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 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 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 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 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 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 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 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 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 “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 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 束”,因此D为选项。
知识迁移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 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 一声:/“咱们的中国!”
22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 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郑敏的早期作品《诗集》内容分抒 情诗;对历史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为一幅画、一尊雕塑、一首乐曲所 写。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31张)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31张)

2009 年,沈克泉去世,儿子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 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 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 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 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 150 多万元,家里欠下 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 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金章玉句 《金黄的稻束》 1.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 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点拨] 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 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 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作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历经沧 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这 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另外, 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 之意。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 20 世 纪 80 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优质油菜种,才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 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 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
2011 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 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 专利证书。2007 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 在武汉召开的第 12 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35 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自己的 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
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 素材点拨 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略读
-1-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2-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写于 20 世纪 40 年代,作者在海德格尔的书里读到“诗歌是哲学 的近邻”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而使其心有所属,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 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 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 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 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 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 稻束们的沉思宁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 永久的一个思想,回忆大学时的哲学课和文学课,它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 具体的知识,而是哲学和文学,特别是诗,它酿成酒,香气四溢。”遂成此诗,抒 发对收获与母亲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又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无尽深思。
-15-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我想念那土地
那 土 地并不起眼,我却深深地热爱着它。 小 路 旁的田地是淡淡的灰褐色,小溪边的黏土是纯灰色的,老旧的小学 旁 边 的山坡是橙黄色的…… 曾 几 何时,我们聚在那灰褐色的土地上,用一块又一块灰褐色的土块,搭 建 起 一座又一座灰褐色的塔。我们塞进柴火,在一片轻烟过后,红色的火苗 陡 然 窜起,把我们的脸蛋烤得通红温热。我们拼命地添加柴火,直到那灰褐 的塔的内侧被烤得通红,像红宝石一般。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我们手中的红薯、 芋头塞进去 ,然后兴奋地将一座又一座的塔撂倒,盖上灰褐色的泥土,踩啊踩, 跳 啊 跳。许久,当我们兴奋地刨开那灰褐的泥土的时候,香味扑鼻而来,连泥 土 都 是香的,空气中弥漫着原始的淳朴气息…… 曾 几 何时,我们带上像破烂的钢盔一般的铁锅,带着米,碗里装着盐和酱 油 ,出 发去干活,在路上顺手挖点葱蒜和青菜。当中午降临时,火辣的太阳莅 临我们的头顶。我们在那灰褐的土地上,用石块和土块垒成一个小小的灶台。 在 清 澈的山泉里,淘洗着锅里的白米,偶尔还会有些许小青蛙游过……炊烟 慢慢升起。当葱蒜青菜及盐油全部下锅后,别致的香味慢慢溢出。我们就在 那 阴 凉的树下,享受独具一格的原始风味……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14张)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14张)
[来源:Z| xx| ]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 “低首沉思”的内容。
解析:D 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 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 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 白 ”,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来 源 :学 科 网 ZXXK]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 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 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一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 形象“金黄的稻束”。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 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首诗用了哪些形象表现诗人的乡愁? 答案: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金黄的稻束
01课前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郑敏,福建闽侯人。1939 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 学系。1942 年开始发表பைடு நூலகம்作。1943 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 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 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 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 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 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 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 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 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整体感知
《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诗 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且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 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教学设计5:金黄的稻束

教学设计5: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

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二、写作背景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首闪进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

”三、整体感知《金黄的稻束》以收割后田里“金黄的稻束”为主题意象,通过黄昏之中的满月、树巅、远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现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深思。

四、文本探究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这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

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金黄的稻束上课实用版

金黄的稻束上课实用版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Hale Waihona Puke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十二分。

高中语文金黄的稻束ppt 苏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金黄的稻束ppt 苏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唯用一枝瘦笔,剪一段旧时光,剪掉喧嚣尘世的纷纷扰扰,剪掉终日的忙忙碌碌。情也好,事也罢,细品红尘,文字相随,把寻常的日子,过得如春光般明媚。光阴珍贵,指尖徘徊的时光唯有珍惜,朝圣的路上做一个谦卑的信徒,听雨落,嗅花香,心上植花田,蝴蝶自会来,心深处自有广阔的天地。旧时光难忘,好的坏的一一纳藏,不辜负每一寸光阴,自会花香满径,盈暗香满袖。 年华似水匆匆走过,岁月悄然无声增长,在静下来的时光里回首过往,发现人总是会在某一刻感叹良多。 许是念郑敏
郑敏,192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 建。……1961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 美文学教授。
郑敏在大学读书时期开始写诗。受浪漫主 义文学及歌德等人的影响较深,倾向于写抒情 哲理诗。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郑敏四十年代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 文学丛刊,名为《诗集1942—1947》。
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因为雕像具有静默无闻的特征,而雕像 的事物本身具有可礼赞的价值。金黄的稻束 能成为人类可纪念的东西是因为它有着伟大 的劳作、伟大的疲倦、伟大的奉献。
“肩 荷” 这 个词汇是 用于“稻 束”还是 用于“母 亲”的? 如何理解?
运用“肩荷”这个颇含男性意味的词语, 来描写看似柔弱的稻束与瘦弱的母亲,使读者 在感觉反差时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回忆的老墙,偶尔依靠,黄花总开不败,所有囤积下来的风声雨声,天晴天阴,都是慈悲。时光不管走多远,不管有多老旧,含着眼泪,伴着迷茫,读了一页又一页,一直都在,轻轻一碰,就让内心温软。旧的时光被揉进了岁月的折皱里,藏在心灵的沟壑,直至韶华已远,才知道走过的路不能回头,错过的已不可挽留,与岁月反复交手,沧桑中变得更加坚强。 是的,折枝的命运阻挡不了。人世一生,不堪论,年华将晚易失去,听几首歌,描几次眉,便老去。无论天空怎样阴霾,总会有几缕阳光,总会有几丝暗香,温暖着身心,滋养着心灵。就让旧年花落深掩岁月,把心事写就在素笺,红尘一梦云烟过,把眉间清愁交付给流年散去的烟山寒色,当冰雪消融,自然春暖花开,拈一朵花浅笑嫣然。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旧的故事,试图找回曾经的踪迹,却渐渐明白了流年,懂得了时光。过去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也装饰了我的梦,也算是一段好词,一幅美卷,我愿意去追忆一些旧的时光,有清风,有流云,有朝露晚霞,我确定明亮的东西始终在。静静感念,不着一言,百转千回后心灵又被唤醒,于一寸笑意中悄然绽放。

《金黄的稻束》课件4

《金黄的稻束》课件4
金黄的稻束 整体感知:
郑敏
(1)研读标题:点明文章关键意象, 暗示了文章的深层意蕴。
(2)了解诗意:诗人以“金黄的稻束” 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劳动者 的代表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 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由衷赞美,一种对 生命和历史的深刻的哲思。
精细研读: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 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 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 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 “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 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课后思考题:
(1) “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 “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 的?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 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 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 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 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 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 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 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 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 思的"稻束".
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 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 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
•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作 “母亲”或是“雕像”,而是据此展开联想和沉 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金黄的 稻束”、“静默”的“雕像”、母亲的疲倦、母 亲无言的坚忍和美丽,都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 无尽的沉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金黄的稻束郑敏教学教材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