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
作者:方必基郑亚楠刘彩霞吴文海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3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自信心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2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显著相关(p<.01)。

(2)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1),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共解释了大学生自信心22.6%的变异。

结论: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显著相关,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积极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1]。

大学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能否在这一时期形成稳固的自信将直接影响今后人生的发展。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由于生活经历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大学生对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也各不相同。

不恰当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会使个体缺乏自信心,产生挫败感,严重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

研究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有助于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收回252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131人,女121人;农村151人,城镇101人;大一58人,大二63人,大三73人,大四58人。

1.2 研究工具
(1)学业成就归因量表[2]:选自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学业成就归因分量表,由24道5点计分题组成,分努力、能力、运气和情境4个维度。

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归因,运气和情境属于外归因。

某一维度的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该方面的归因特点越明显。

该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相关要求。

(2)个人评价问卷[3]:由54道4点计分题组成,主要涉及外表、学业表现、体育运动、社会相互作用、爱情关系、与人们的交谈、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和整体自信水平等8个方面。

问卷得分越高表示自信心越强。

根据问卷总分可将被试自信水平分为强(163-216)、中(108-162)、弱(54-107)三个等级。

该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相关要求。

(3)统计分析工具。

SPSS 16.0。

2 结果
2.1 现状分析
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各维度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能力归因、努力归因、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且能力归因和努力归因均值明显大于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P
性别变量上,男生自信心均分显著高于女生(P.05),说明男生对学业成就更倾向于进行内归因。

生源地变量上,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自信心问卷总问卷、学业成就归因总问卷及4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明显(P>.05)。

年级变量上,大二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P.05)。

学业成就归因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学业成就归因总分及4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明显(P>.05)。

2.2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自信心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学业成就归因总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5)。

为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其自信心的影响,以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学业成就归因总量表得分为自变量,以自信心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详见表1。

表1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的多元回归分析表(N=252)
表1显示,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学业成就归因总量表得分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它们解释了大学生自信心22.6%的变异量。

3 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倾向于对学业成就进行内归因。

这是因为大学生随着身心的日趋成熟,知识经验的日渐增加,自我意识更加客观化,这使得他们能比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分析和评价。

同时,受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影响,为顺利适应社会,年轻人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使得大学生特别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关注后天努力的作用。

受传统男女性别角色的影响,男生更注重能力和努力在竞争中的影响。

因而,男生在能力、努力和总问卷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但在年级和生源地上,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差异不明显。

因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管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哪个年级,大学生都习惯于对学业成就进行内归因而较少运用外归因。

在自信心方面,大学生的自信心处于中等水平,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这是因为男生从小被要求坚强、独立,不能轻言放弃,这使他们面对困难时养成了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促进了他们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发现,大二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其他三个年级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历练,大二学生在各项竞争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相比大三大四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学生活有更多的热情;因而,大二
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最高。

但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差异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受当前国家对农村及落后偏远地区政策支持的影响,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乡差异在日渐缩小,从而使得其自信心水平差异不明显。

在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的关系方面,研究显示,大学生自信心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学业成就归因总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相关不显著。

这是因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个体可控的因素,是个体对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积极认知和肯定评价,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自然有利于其自信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学业成就归因总分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 结论
大学生对学业成就偏向于进行内归因,大学生自信心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但城乡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但城乡和年级差异不明显。

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自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参考文献】
[1]车丽萍,黄希庭.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563-569.
[2]于欣.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85-28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26-328.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