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清初中化学课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其中多数基本概念对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进而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周密考虑,讲究方法,现就如何搞好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并以此为载体,培养、提高学生能力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做好化学实验。

帮助形成概念做好化学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方式,直观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接着教师做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

称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再让学生分组做好两个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发现两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都相等。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的本质。

这时。

学生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尚未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

那么,紧接着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世界,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推理:(1)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4)每种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因而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没有变化;并且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至此,由有限几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方能印证普遍规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概念教学中。

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发展到理论认识做准备。

实验结果本身并不会自发地呈现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事实、现象进行逻辑思考,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抽象,得出体现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的升华,这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8初中化学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好化学的第一步!他们的汉语基础相对比较差,而且身边的化学氛围也不浓(没有很多的化工厂),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的关键,突出关键的概念化学概念中有很多的字和词,既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也是与易混淆的概念有区别之点。

因此,教师讲授时,要充分揭露概念的本质特征!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

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

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学生怎么学习化学才好

初中学生怎么学习化学才好

初中学生怎么学习化学才好化学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

当你学习化学时,你将了解许多基本概念,掌握实验技能,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那么,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学习化学的技巧和建议。

一、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想学好化学,你必须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基础,如果没有理解,你就无法掌握进阶概念。

别担心,学习化学概念是可行的,只要你持之以恒。

最好将这些概念记在笔记本或白板上,然后尝试做有关练习。

其中,如何分类元素,如何理解基本物质和化学反应都是非常基础的概念。

二、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另一个基础入门技巧。

反应的概念涉及化学方程式的制作和解读。

在这方面,面对实验室和书本中的化学反应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意味着你不能仅仅阅读关于化学反应的书籍,还需要亲自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三、化学公式和方程在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学习化学的下一步是掌握化学公式和方程。

化学公式表示化学实体的基本组成。

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是制作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工具,它给化学方程式的物理化学变化提供了一个框架。

在这方面,记忆化学方程式可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所以你需要不断地重复这些知识。

四、利用好帮助工具利用好化学支持工具可以让学习化学变得更加简单。

第一个要点是找一本好的化学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将会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公式进行详细讲解,使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比如《高中化学》的通俗易读,比较容易理解。

其次,化学模型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分子结构和物质的化学性质。

最后,可以借助技术支持工具,例如利用科学软件Modellus等工具,帮助化学概念的呈现,提高效率。

五、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老师作为联络化学概念学习的桥梁,是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或者一些知识点理解得不是很清晰,那么不要害怕向老师求助。

老师是专业的科学家,在化学的学习中,他们是你的朋友和顾问。

六、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我们的化学课程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宁波效实中学张宏良 315010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些处理方法。

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等,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最原始的材料。

内容:初三化学中基本概念多而抽象,相关知识分散于各章节中,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初三化学中,必须处理好基本概念的教学,因为它不仅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掌握化学及相关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正文:总体要求:化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针对初三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手段,如实验、模型、实物、图表、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尽快的形成和理解概念。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供参考:一、通过直观感觉,即可形成概念许多化学概念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力求简洁明了。

初中化学概念更是如此,所以有些概念仅凭直观和直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即可形成概念。

如化合反应,仅从字面理解即可推出概念,同理,分解反应也是如此。

又如结晶,即可理解成结出晶体,而不必太拘泥于定义。

二、顺理成章形成概念有些概念熟悉了以后,自然而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印象,一旦点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学习都可运用。

如元素的学习可逐步渗透,在学习元素符号的前一星期要求学生每天记三至五个元素符号,到学习元素符号时,指出这就是元素符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同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可等学生熟悉了以后再点出。

三、通过各类实验,了解形成概念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仅可了解形成概念的原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判断、动手、总结等能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笔者几年前教的学生,闲聊时还记得在绪言课做的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火山喷发”等,让我始料不及并深有体会。

初中一年级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课教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初中一年级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课教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初中一年级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课教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引言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了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过程。

在初中一年级的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一年级化学老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元素和化合物,并掌握其基本概念。

二、目标与要求1.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

2. 掌握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区别。

3. 能够举例说明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三、知识点梳理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常见元素包括氧(O)、氢(H)、碳(C)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它们具有与组成它们原子不同的性质。

常见化合物包括水(H2O)、盐(NaCl)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概念引入(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并与前面展示的物质进行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1)通过举例子,如氧(O)和水(H2O),引导学生比较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区别:- 氧是一个元素,它由相同类型原子组成;水是一个化合物,它由两种不同类型原子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

- 氧具有单一原子结构和性质;水具有不同于氧原子性质的特性。

(2)让学生自己找出更多的例子,并使用这些例子来巩固对元素和化合物区别的理解。

3. 举例说明常见元素(1)介绍几个常见元素:氢(H)、碳(C)等。

简要阐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呈现其符号及电子结构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自主挖掘更多的常见元素,并向全班汇报。

4. 举例说明常见化合物(1)介绍几个常见化合物:水(H2O)、盐(NaCl)等。

简要阐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呈现其化学式及组成原子等基本信息。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小学生涉猎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初中化学概念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呢?一、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营造学习环境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象征化、美化、仪式化等方式,营造出一个友好、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例如,在教化学概念时,老师可以在教学板上播放一段简单有趣的化学反应视频,通过视觉上的呈现帮助小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二、利用思维导图与归纳总结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与归纳总结法帮助小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框架。

首先,老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不同的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归纳总结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分类整理出相关的化学概念,从而加深小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帮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教化学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化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可乐、薄荷糖等物质进行实验,从中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精妙之处,并发现其中的一些化学概念。

四、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在小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例如玩具制作、化学实验等,来与孩子一起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此外,家长还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所学化学概念的内容和学习进度,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总结: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从而推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在多维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2. 化学实验: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技术、实验方法与步骤;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与特性。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神秘世界;2. 基本概念教学: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示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5. 练习与巩固:进行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2. 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考核;3. 大作业: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1. 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等相关教学资源;2. 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环节设计:1. 操作示范: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2.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3. 案例分析: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化学现象的规律性。

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 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化学实验方法
1.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名称和用途
2. 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
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3. 化学平衡和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1. 讲述和讨论:介绍化学基础概念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讨论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总结和反思:结合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进行评分。

2. 期中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笔试考核。

3.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能力。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与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也是一门概念性严密的科学。

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所以,有时缺乏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接受化学基本概念的能力尚弱,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也是片面的。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对不同类别的概念要采用适当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据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切磋。

一、以实验为引线,导出化学基本概念实验的本质就是为概念的正确性带来实据,学生学习化学首先接触的就是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上升到概念思维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三个对照试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感知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

最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这样,本来很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与总结,变得很容易理解与掌握了。

二、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讲解概念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对概念思维的形成和对要领知识的巩固。

有些化学概念很难通过实验来建立,这就得借助于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然后再综合分析引出准确的概念。

如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许多学生对“总称”难以理解,更难理解元素只有种类之分而无个数之分的意义。

因此,常有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又恰恰是错误的。

如运用比喻:元素比喻为人类,而原子就如一个个的人,问题就简化多了。

学生对白人、黑人、黄人……都是人是能认识的,对于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都属于人类也是能够理解的,因此,对于“人类”只有种类之分而没有个数的意义联系到“元素”概念,而一个个具体的人:白人、黑人、黄人等,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的意义,这和原子的意义又是相似的。

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不但增强了,而且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深刻。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入门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等基本化学概念的介绍。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合物和分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化学反应,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介绍原子和元素(10分钟)
1. 介绍原子的概念及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2. 介绍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三、介绍化合物和分子(15分钟)
1. 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由元素组成的特点。

2. 介绍分子的概念及其是化合物中最小的独立结构单元。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并观察化学实验中的现象。

五、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进一步的学习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原子、元素、化合物和分子等基本概念,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化学实验,并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如何讲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问题

如何讲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问题

如何讲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问题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并深刻地挖掘出隐含的深刻内容对于学习化学的基本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深刻挖掘关键字词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对原理定义或者规律做出的总结,所以教师要尽量做到字斟句酌,深刻挖掘。

例如,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的定义”: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是恒等的,所以概念中出现了括号部分的内容,在做选择题时,不要单一地认为元素的种类只由核电荷数决定。

第二,一类不等同于一种,一类的原子要包括很多种原子,这些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但是其他方面(例如: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第三,总称是宏观概念,所以元素只分种类不分个数。

又如,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微观世界,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原子和分子的形象,教师在讲授时多数都是用模型或者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在对分子或者原子概念的教学时,就很犯难。

笔者建议如下:首先告知学生水就是一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在温度变化的时候,可以有三种状态,即固体冰、液态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水在三种状态转换的时候,物质本身是不改变的,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那么构成水的水分子也不可能发生改变;反过来,水分子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水的物理性质却发生了改变,所以,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但是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变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这种物质本身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水分子也不再存在,那么水所有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将改变,所以,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继而得出结论,分子变,化学性质就变;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即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拨云见日,去繁存简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能够区分物质和化学物质;
4.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3. 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区分;
4.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
3. 讲解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区分;
4.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三、例题练习
1. 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例子,判断其中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2. 给学生一些物质名称,让他们判断其中哪些是化学物质;
3. 给出几个简单的原子和分子的示例,让学生分辨。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写出几个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几种物质属于哪种类别等。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深刻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3. 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4.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5.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4. 创设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反应。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讨论。

4.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课教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课教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课教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初中化学课教案: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化学元素的概念及特征化学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

化学元素的概念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重要前提。

1. 原子概念原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基本微粒,是物质最基本的单位。

学生应该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元素的类别元素按照其性质的相似性,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别元素的基本特征和应用,以及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 元素符号和名称为了方便研究和交流,化学家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不同元素,学生应该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二、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经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组成比例。

1. 化合物的成分和比例化合物的成分是指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和相对比例。

学生理解和计算化合物的成分和比例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基础。

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是由其组成元素以及它们结合方式所决定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学生应该了解其中的一些常见应用,以便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建筑、制造、电子、能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熟悉常见金属的应用和特点。

2.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工业、医药、农业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应用和相关知识。

3. 化合物的应用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水、食盐、氧化剂等。

初中化学怎么讲课

初中化学怎么讲课

初中化学怎么讲课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教授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讲授化学课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现象往往缺乏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讲授化学课程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1. 实验示范: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示精彩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加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故事讲述:讲述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趣事、有趣的科学发现或者名人故事,增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3. 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化学相关的视频,如分子模型的实时展示、化学实验的过程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的奥妙。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化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科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讲授化学课程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1. 问题导入:在讲解化学知识之前,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让他们从问题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2. 探究性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并通过实验结果和现象来理解化学概念。

3. 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通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注重实践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应用化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注重实践应用的方法:1. 家庭作业: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际案例分析: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保存、环境保护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实验室或者科技馆等相关科学实践场所,切身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关键词:基本概念;区别;联系;正反对比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重视和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分析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的区别时,教师应说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或形状上的改变”这一点。

二、正反对比,讲清概念有些概念从正反两方面讲,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讲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概念时,讲清概念后提出反例: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此时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两种元素”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但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这样,学生便加深了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三、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学生把握不好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化学概念,所以教学时教师应适时指导。

例如,讲着火点概念时,有学生说:“着火点是物质着火所需要的温度。

”此时教师应纠正,“着火点是物质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又如,讲“单质”与“化合物”概念时,应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三个字,否则学生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单质而又误将石灰水、蔗糖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四、“分解”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较深、内容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分解”,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其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这个概念句子较长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和掌握。

讲解时,可将其分解成四个要点:条件:一定温度下;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

初中化学第一讲

初中化学第一讲

初中化学第一讲化学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作为初中生,我们首次接触到了化学这门科学,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什么是物质呢?物质是组成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个例子,我们身边的空气、水、钢铁等都是物质。

物质有很多不同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而不改变物质本身组成的性质,比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腐蚀等。

要了解物质的性质,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比如氢、氧、铁等。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比较大,负责带正电荷;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相近,电荷中性;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这是元素的一种特征。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断裂和重组的方式形成新的物质。

要理解化学反应,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边,产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反应物之间用加号“+”相连,表示它们发生了反应。

例如,2H2 + O2 → 2H2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离子式表示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是Na+Cl-。

总之,在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质、性质、元素、原子、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都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主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
3. 理解化学中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
2. 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
3. 量的概念:质量、体积、浓度
4.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学生对化学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定义及区别
2. 讲解质量、体积、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三、练习与总结(15分钟)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讨论答案,互相学习提高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习要点
四、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和学习课本内容
2. 提醒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基础,容易理解,但需要学生多练习巩固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后反馈】
本节课以化学基本概念为主题,对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以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有了初步认识。

通过理论讲解、练习与总结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做好作业。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研究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的化学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但死记硬背只会阻碍学生对化学未来的学习。

因此,良好的掌握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为推理化学公式和定论提供保障。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

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

如何理解初中化学的基础概念

如何理解初中化学的基础概念

如何理解初中化学的基础概念初中化学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门系统性的化学课程,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好基础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理解初中化学的基础概念。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元素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以此类推。

初中化学主要学习常见的化学元素,如氧、氢、碳、氮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物化性质,其中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种类型。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电子的转移而结合而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铁(Fe2(SO4)3)等。

共价化合物是由原子间电子的共用而结合而成,如二氧化碳(CO2)、水(H2O)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特点和表现。

常见的物质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质地、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物质的颜色、质地、硬度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或者实验来观察和测定。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定。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或一种组成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另一种组成的过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只改变其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或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

比如,水的沸腾、融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化学组成的变化所产生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气体的产生等现象。

三、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理解九年级化学课的基本概念
四川省营山县天伟初级中学吴林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

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气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胆矾晶体的形状变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的形状改变。

这个变化特点是吸是物质的形状发生的改变。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词,明确概念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生活经验,迁移、类比、总结概念
生活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可通过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去解释,同样,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也可有意识的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出并总结概念。

如潮解,可从生活中食盐、白糖、衣服等久置会发潮的现象引出潮解并顺理成章的说明了潮解是物理变化;又如合金,可从家用的门窗、炊具、餐具等引出。

五、通过阶段性学习,深化概念
注重知识的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掌握好知识处理的分寸,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当然,注重概念的阶段性,并不能忽视其科学性,对于那些阶段性的概念,或某些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教师讲解应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这样才能处理好科学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如燃烧概念,开始时定义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讲到氢气性质时从补充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启疑,讨论得出燃烧不一定要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六、通过计算、练习,巩固概念
解题过程可启发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基础知识、智力以及解题技能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

当学生因某种因素不能判别当前的题目与已有知识的关系时,教师若能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适当的”认知桥梁”,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当前景象关联起来,问题则可顺利解决。

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极不方便,同时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提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由学生计算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即1.993×10-26千克×1/12 ≈1.66×10-27千克,再提出如何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呢?再由学生计算得:氧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10-26千克/1.66×10-27≈16,氢、碳、铁呢?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到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为“一”,最后归纳指出如果每次均如此计算也比较麻烦,自然引出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关系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E—mail:wln_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