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高二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了,到了接近考历史试的时候,我们要加强做好历史的练习。
下⾯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考历史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会考历史试卷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要求) 1.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
为加强皇权,秦朝在中央实⾏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内阁制D.议会制 2.伯利克⾥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时期。
当时有权决定是否与其他城邦进⼊战争状态的机构是A.四百⼈会议B.五百⼈会议C.公民⼤会D.⼗将军委员会 3.右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义和团运动爆发 D.⼋国联军侵华 4.民主⾰命的先⾏者孙中⼭⼀⽣追求真理。
其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包括 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义④民⽤主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俄国⼗⽉⾰命后,⼈类历史上⼀种新的社会制度诞⽣了。
该制度是A.宗法分封制度B.封建主义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 6.2008年l2⽉15⽇,两岸“三通”全⾯启动。
l2⽉23⽇,⼤熊猫“团团”、“圆圆” ⼊台,两岸关系更加密切.国共两党的关系也朝着更加健康的⽅向发展。
国共两党第⼀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的召开 B.中共“⼆⼤”的召开 C.中共“三⼤”的召开 D.国民党“⼀⼤”的召开 7.我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后,为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确⽴的制度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贵族共和制C.民族区域⾃治制度D.⼈民公社制 8.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不说“法国总统”,⽽是称之为“共和国总统”:总统发表讲话时也要⾼喊“共和国万岁”。
法国⼈倍加珍惜共和观念是因为法国A.总统有权任命内阁B.有⼆百多年的共和国历史C.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D. ⾛向共和的历程艰难 9.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仍存在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 ①霸权主义②恐怖主义 ③领⼟争端④民族及宗教纠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0.孟⼦曾恰当地打个⽐⽅:⼩孩在井边玩耍,不⼩⼼跌⼊井中。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
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士阶层的崛起B.宗法血缘关系弱化C.分封制已瓦解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2.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
这一举措( )A.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军事局面3.东汉班昭撰写《女诫》以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包括卑弱、敬慎、专心、曲从等七个章节。
唐中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著解的《女论语》中提及“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
由此可知,唐代( )A.女性的自我意识的提升B.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D.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加深4.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三司,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其为一省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督抚位高于布政使;到清朝,布政使仅为督抚僚属,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
这说明明清时期(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
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
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缓和了内忧外患的形势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C.意图通过改革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6.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含答案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
相似建筑曾发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C.实行科举制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4.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B.南方社会动荡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5.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
图2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A新疆 B.西藏C.黑龙江D.台湾6.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A林则徐 B.曾国藩C.左宗棠D.李鸿章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 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8.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A.会师井冈山B.四渡赤水C.强渡大渡河D.翻越大雪山9.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挺进大别山10.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观点的译著是A.《申报》B.《天演论》C.《新青年》D.《海国图志》1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12.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高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钳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B、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C、电荷在电场中不受静电力的作用,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D。
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答案】B【解析】是电场强度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它适用于任何电场,q不是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故A错误;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故B正确;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qE,因此电荷在某处不受静电力作用,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故C错误;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估计是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平行,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故D错误。
因此B正确,ACD错误。
2、图中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若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从a点射入电场后恰能沿图中的实线运动,b点是其运动轨迹上的另一点,则带电粒子( )A。
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B、a点的动能一定小于b点C、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b点D、a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b点【答案】C3、如图所示,初速度为零的质子()和α粒子()被相同的加速电场U1加速以后垂直射入偏转电场U2(粒子不计重力),则这两个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位移y之比为( )A、1∶1 B、1∶2C。
2∶1 D、1∶4【答案】A【解析】加速电场中依照动能定理得:,偏转电场中,平行于金属板方向:L=v0t,垂直于金属板方向:,加速度为:,联立以上各式得:,偏移量y与电荷的质量和电量无关,因此偏移量y之比是1:1,故A正确,BCD错误。
辽宁省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A.节度使B.枢密院C.三司使D.转运使3.《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4.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5.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
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6.“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某某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某某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7.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l0年7月美国独立纪念日的献词中说:“我们应该记住,当年的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土地改革成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7•昆明)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2017•临沂)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3.(2017•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改革“4.(2017•益阳)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5.(2017•长春)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7•宁夏)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7.(2017•遵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
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017•吉安模拟)欣赏下列“话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2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50分)1. 春秋时期,一些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如齐桓公任用鄙人和商人出身的管仲、鲍叔牙;晋文公任用“士”出身的狐偃、赵衰等人;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等。
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出现A.有利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B.标志着军功爵制度的确立C.宣告了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削弱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2.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见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强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如秦始皇、汉武帝和明太祖等强势君主统治,加强君主个人专权。
弱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以丞相或摄政之类的重臣为代表的中枢行政系统地位上升。
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司马懿和清初顺治帝时期的多尔衮等人从行政上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群臣谏议,“政通人和”。
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等,君主集权与行政中枢权力集中较为和谐,同步运行,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B.凸显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C.体现出古代国家本质特征与基本政治取向D.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3.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玡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
这说明秦代()A.诸侯割据依然残存B.官员选拔程序严格C.武人政治特点鲜明D.中央官制初具规模4. 明清时期,澳门在东西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清朝设立东厂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A. 井田制B. 均田制C. 屯田制D. 土地私有制答案:D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人物不是著名的文学家?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司马迁答案:D4.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项政策不是康熙皇帝实施的?A. 废除海禁B. 实行摊丁入亩C. 推广种植红薯D. 推行“一夫一妻”制度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6. 明朝时期,以下哪个地方不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A. 广州B. 泉州C. 宁波D. 北京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A. 重农抑商B. 闭关锁国C. 均输法D. 科举制度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B. 小说C. 戏曲D. 科学答案:D9. 清朝时期,以下哪个地方不是重要的文化中心?A. 北京B. 南京C. 扬州D. 广州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A. 地主与农民的矛盾B. 官僚与百姓的矛盾C. 民族矛盾D.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武则天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
答案:郑和3. 清朝康熙皇帝的年号是________。
答案:康熙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__是最早的。
答案:造纸术5.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是________。
答案:重农抑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等,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
云南省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云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分)1.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共同纲领》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跃进”等。
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刘援朝”应该出生于()A. 1949 年B. 1952 年C. 1958 年D. 1967 年4.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 中印谈判B. 中缅谈判C. 中苏谈判D. 中美谈判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A. 1953年冬北京B. 1953年冬上海C. 1954年秋上海D. 1954年秋北京6.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百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你认为在50年代这场“暴风骤雨”是指()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抗美援朝运动C. 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一月革命②林彪叛逃③粉碎四人帮④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①8.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9.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10.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④①②③D. ④③②①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2.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 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B.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C. 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13.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①和平解放西藏②稳定物价之战③土地改革运动④抗美援朝。
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初一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 长安B. 涿郡C. 洛阳D. 余杭2.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4.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 辞赋B. 诗歌C. 散文D. 词曲5.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 举荐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6.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 魏征B. 房玄龄C. 杜如晦D. 姚崇7.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 昭君姑娘B. 文成公主C. 则天皇帝D. 金城公主8 .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 洛阳B. 长安C. 扬州D. 成都9.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A. 屈原B. 李白C.杜甫D. 白居易10. 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A. 吐蕃B. 回鹘C. 突厥D. 南诏11.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A. 玄奘西游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C. 鉴真东渡日本D. 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12. 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A. 唐三彩B. 青花瓷C. 青瓷D. 白瓷13.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游D.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14、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①大兴土木②多次发动战争③滥用民力④酷虐残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5、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1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皇帝B、重视发展生产C、提倡节俭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17、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云南省昆明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和“礼”B.“无为”C.“兼爱”和“非攻”D.“法治”3.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5.图是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湖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被誉为“民主革命的熔炉”,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培养革命需要的政治,军事人才,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该校位于()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6.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九十年前,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起义军,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场起义是()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7.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其领导人是()A.毛泽东、彭德怀B.陈毅、粟裕C.刘伯承、邓小平D.贺龙、林彪8.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9.为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这部宪法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0.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A.焦裕禄B.袁隆平C.邱少云D.邓稼先11.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的回归成功实践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12.图中的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A.空军 B.水面舰艇部队 C.海军 D.战略导弹部队13.“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换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议()A.恢复高考 B.实施“希望工程”C.推进素质教育 D.颁布《义务教育法》14.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当地的黏土制成泥板,以带有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压在泥板上留下文字,该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15.如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赁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赁调制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明治维新16.作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它明确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这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合众国宪法》17.“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其思想属于A、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依照材料中“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得出“尚力”的思想;依照“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得出“尚贤"的思想,这一思想家为墨家,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材料指出,墨子主张依照德能来分配官职名禄,有才能的人“举之”,无才能的人“下之”,如此就“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社会就实现公义了、这体现了墨子对公正至上的强调。
依照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尚贤,是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2。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儒,乙一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甲-道,乙一墨,丙—-儒【答案】A【解析】依照题干“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是典型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是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依照一一对映的关系,A项正确; B项错在乙、丙组合,C错在甲组合、D错在甲乙丙组合都错,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3、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
2023-2024学年云南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云南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如表所示为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
这可用于说明原始社会()A. 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B. 工具进步促进农业产生C. 人类完全依赖自然资源D. 各地区食物生产多元化2.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
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A. 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B. 传播儒家礼制文化C. 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 推动鲜卑民族汉化3.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
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
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
这表明()A. 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B. 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C.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D. 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4.如图所示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一书目录摘编。
由此可见,编者()A. 关注世界的形势发展B. 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 强调加强中外地理对比D. 要求破除传统天下观念5.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反映出()A. 新式婚俗成为主流B. 缠足陋习全面废除C. 社会生活趋向文明D. 生活习俗全盘西化6.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表现了两者的一致性……一切阶级斗争的要求都应以民族斗争的需要为出发点。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 反对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 B. 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D. 找到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7.1960年11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紧急指示信》中明确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
高二历史测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测试试卷及答案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
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测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周人统治初期,统治者“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
”这表明当时周代()A. 治国思想体现保民观念B. 社会的矛盾比较尖锐C. 已有“民贵君轻”思想D. 继承了前朝治国思想2.商鞅变法时曾两次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一做法()A. 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直接增加了人口数量D. 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建立3.秦汉以后,传统中国政治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的主轴之外,尚有“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族制之自治”的另一面。
两者的有机整合得益于()A. 官僚政治的推行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选官制度的演进4.董仲舒曾说:“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失权则君贱,失威则民散。
”这一主张()A. 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B. 有利于削弱王国的势力C. 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D. 削弱了丞相的行政权力5.如表信息可以用来论证唐朝()A. 江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 江南农业的耕作技术比较落后C. 江南开发加剧生态恶化D. 北民南迁提高了江南农业技术6.范仲淹首先创制了宗族土地公有制和宗族法规,之后朝廷规定“应系诸房子弟,有违犯规矩之人,许令官司受理。
”朱熹撰写《家礼》,打破传统礼制中只有帝王才能设立宗庙,官员才能设立家庙的身份限制,平民百姓皆可设立祠堂。
这些举措()A. 促进了宗法社会组织的形成B.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任务完成C. 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发展D. 有利于解决宋代积贫积弱问题7.中国传统士人往往胸怀天下,具有浓厚的经世济民情怀。
至明代,士人则关注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的精致世界,大批文人醉心于戏曲、小说编创与品评之乐。
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答案(公众号:说学)
昆八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二-答案特色高二数学一、单选题5.解析:()0.231K I t e-=+ 所以,()0.2353ln19t *-=6.解析:过A 作AE BD 因为BD AB ⊥,所以平行四边形7.解析:由题可知2,PF b = 在12PF F △二、多选题题号9101112答案ACDBCACDAB33如图(2)所示,当E 与1D 重合时,连接1D R ,可得1//D R BM ,所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1AD R 中,因为弦定理得13cos 2AD R ∠=,所以11.解析:【详解】对于A ,易得上,则A 点横坐标为22pp +则直线AB 的斜率为62342pp p -12.解析:【详解】对于①:100510041003100310022a a a a a =+=+,100110031002a a a =-,两式相加可得1005100110033a a a +=,所以1003k =.对于②:因为2122a a a =,()()()222332443224424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455644422656646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000100110011002100010021001a a a a a a a +=+()()22100010021002100010021000a a a a a a =+⋅-=-,累加可得:212233445100110021002a a a a a a a a a a a ++++⋅⋅⋅+=,所以1002m =,故选:AB.三、填空题解析:如图所示:记,,AB c AC b BC a ===,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b +-⨯ABC ABD ACD S S =+可得,12sin 2b ⨯⨯⨯()23133b +三、解答题17.【答案】(1)81-;(2)401-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解析:(1)设该等差数列为{}n a ,由15a =-,29a =-,得该等差数列的公差214d a a =-=-,因此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54141n a n n =---=--,所以该等差数列的第20项20420181a =-⨯-=-.………6分(2)假设401-是这个等差数列中的第n 项,由(1)得40141n -=--,解得100n =,所以401-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10分所以平均数等于500.05600.25700.45800.2900.0569.5⨯+⨯+⨯+⨯+⨯=,因为0.050.250.300.25+=>,设第25百分位数为[)55,65x ∈,则()0.05550.0250.25x +-⨯=,解得63x =,第25百分位数为63.………5分(2)①根据分层抽样,[)45,55和[)55,65的频率比为0.00510.0255=,故在[)45,55和[)55,65中分别选取1人和5人,分别编号为A 和1,2,3,4,5,则在这6人中随机抽取两个的样本空间Ω包含的样本点有:1A ,2A ,3A ,4A ,A 5,12,13,14,15,23,24,25,34,35,45,共15个,即()10n Ω=,记事件B “两人来自不同组”,则B 包含的样本点有1A ,2A ,3A ,4A ,5A 共5个,即()5n B =,所以()()()51153n B P B n ===Ω………8分②设第二组、第四组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1x ,2x ,21s ,22s ,且两组频率之比为0.2550.204=,成绩在第二组、第四组的平均数562480709x ⨯+⨯==成绩在第二组、第四组的方差()()2222211225499s s x x s x x ⎡⎤⎡⎤=+-++-⎢⎥⎢⎥⎣⎦⎣⎦()()2254400406270708070993⎡⎤⎡⎤=+-++-=⎣⎦⎣⎦,故估计成绩在第二组、第四组的方差是4003.………12分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14y x +=.………4分(2)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直线l 过点1,12Q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12y k x ⎛⎫-=- ⎪⎝⎭,即112y kx k =+-,设()()1122,,,M x y N x y ,则2211214y kx k y x ⎧=+-⎪⎪⎨⎪+=⎪⎩,消去y 得()()2222142304kx k k x k k ++-+--=,()()2222212443341204k k k k k k k ⎛⎫∆=--+--=++> ⎪⎝⎭,所以212224k k x x k -+=+,21221344k k x x k --=+,又1,12Q ⎛⎫ ⎪⎝⎭是弦MN 的中点,所以2122214k k x x k -+==+,解得2k =-,故直线l 的方程为220x y +-= (12)分MN ⊥(2)设AO BD H = ,连接BO ,120ADC ∠=︒,所以60DAB ∠=︒,故ABD △为等边三角形.4,2,BD BH HA HO PO ∴=====.在Rt BHO △中,BO ==在PBO 中22210BO PO PB +==,则PO BO ⊥.,,PO MN MN BO O MN ⊥⋂=⊂ 平面BNMD ,BO ⊂平面BNMD ,PO ∴⊥平面BNMD.以O 为原点,OA 、ON 、O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A H B P.((),AP AB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AP n AB ⊥⊥,得0,20.y ⎧-=⎪⎨-+=⎪⎩令1x =,得3,z y ==,则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 = .由(1)知平面PAO 的一个法向量为()0,2,0BH =-,设面PAB 与面PAO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n BH n BH n BHθ⋅=〈〉===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AO的夹角的余弦值13.………12分因为:0,2A ⎛⎫∈ ⎪⎝⎭,故3A =;………5分因为:0,2A ⎛⎫∈ ⎪⎝⎭,故3A =.………5分(2)因为1sin 2ABC S bc A === ,所以:16bc =,因为D 为BC 的中点,则:()()111222AD AB BD AB BC AB AC AB AB AC =+=+=+-=+所以:2AD AB AC =+,则:()22222222π42·2cos 3483AD AB AC AB AC AB AC b c bc b c bc bc bc =+=++=++=++≥== 当且仅当4b c ==时,等号成立,因此:AD 的最小值为………12分故AF KF ⊥,所以222AKF S p == ,所以2p =(负值舍去),所以抛物线E 的方程为24y x =.………5分(2)由(1)知()1,2A ,又l :1y x =+,所以()0,1P ,如图所示:因为过点P 的直线交E 于M ,N 两点,所以MN 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所以设MN :()10y kx k =+≠,()11,M x y ,()22,N x y ,联立241y x y kx ⎧=⎨=+⎩,消去x ,得()24400ky y k -+=≠,则()1610k ∆=->,所以1k <且0k ≠,12124y y y y k+==.又直线OA :2y x =,令1x x =,得12y x =,所以()11,2T x x ,因为MT TH =,所以()111,4H x x y -,所以121214NH y y x K x x +-=-,所以直线NH 的方程为()12122214y y x y y x x x x +--=--,所以()21211211211212212212121214444x y y x y y x y y x x x x y x y y x y x x x x x x x x x +-+-+---=+-=+----,因为()222212121212122121121244044444y y y y y yx x x y x y y y y y y y --=⨯⨯-=-+=⎡⎤⎣⎦,所以直线NH 为121214y y x y x x x +-=-,所以NH 恒过定点()0,0.………1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1、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
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
材料反映宗子()A. 是商周时期的族长或王室弟子B. 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C. 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统统治者D. 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2、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 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3、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
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B. 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C. 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D. 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4、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
“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
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
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7、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8、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9、“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
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中朝” B.宋朝的中书门下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0、传说和一些历史记载均认为黄帝是男性,但有学者依据《左传》里“帝,后也”,《吕氏春秋》里“后土”即皇帝的神灵,《汉书》将“后土”解释为老年妇女,《史记》也说黄帝主生育、有女主象等记载,推定黄帝是女性。
由此表明()A. 黄帝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B. 历史资料的运用应注重考辨C. 历史传说无法反映史实,极不可靠D. 文献记载比传说更真实可靠11、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
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
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一的民兵B. 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C. 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D. 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12、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 《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B.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C. 《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D. 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13、《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君主专制D. 家国一体14、(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
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因而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
”考烈王许之。
这一举措()A. 促进了江东地区的经济发展B. 推动了齐楚两国联合抗秦C. 揭开了楚国地方行政改革的序幕D. 有利于对楚国边境地区的管控15、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
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
这表明宋代()A. 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 官场争斗十分激烈C. 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 文臣注重道德操守16、《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B. 加强中央削弱地方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17、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
据此推断元代行省制()A.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 彻底改变地方官的权力来源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18、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古代的这一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唐太宗D. 明太祖19、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20、“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周初亦然……皆称诸侯曰‘友邦君’……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制()A.继承了夏朝和商朝的王位世袭制 B.确立了周王对诸侯国的直接管辖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D.依据血缘关系规范权力、财富的分配21、有学者认为,由于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传统文化上强调“忠孝相通”“忠孝同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国先于家观念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2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24、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
这反映出()A.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非常有限 B.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C.清代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较落后 D.清代的人才选拔机制呈现多样化25、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
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过小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26、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27、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度确立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秦帝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29、唐前期由1名宰相长期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权力制衡30、宋孝宗是一个围棋爱好者,他在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做赵鄂的围棋高手。
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
”由此反映出( ) A.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朝政混乱大权旁落C.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D.外廷权力急剧膨胀31、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 )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B. 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 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D. “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32、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