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四 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考试专用)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一琴棋名士含解析
群文通练一琴棋名士微导语在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怀绝技,或善抚琴,或善下棋,或专印章,堪称国士。
不过,读了他们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怀有一技,或别有原因,或胸藏大志,总之,他们还拥有别样人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②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
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
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
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
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
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阅读4通法篇篇过关(含解析)
技法一“概括提炼法”在信息概括(归纳)题目中的应用现代文阅读中,对信息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是高频考点,也是保分考点,而“概括提炼法”是解答此类题的金钥匙。
下面具体阐释“概括提炼法”,并结合题目展示这一方法。
题型一实用类文本概括分析题[例1]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文见拉分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预测题型二[典例印证])题目: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解答示范][例2]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二三 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实用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群文通练三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实用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微导语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清朝曾在此设“木兰围场”。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但是,在建国前,这里并不美丽,海拔高,气温低,加之多年来的砍伐,这里几乎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1962年,国家在此兴建农场。
经过55年三代农场人的拼搏,终于建成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典范。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下面的群文分别从文学和实用角度帮你认识这个现在十分美丽、已成为旅游胜地的地方。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
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
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7新华网)材料二: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
”刘军说。
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
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
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
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二 散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散文阅读高考专题复习·语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四 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考试必备)
群文通练四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微导语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来客沈从文一天下午,我为《读者月刊》写一篇创作回忆录,觉得记忆中充满了各种河水。
生平在各个地方所见到的各种河流,似乎正一一从心上流过。
刚写到第二行,一个服装潇洒的白脸少年绅士,从那黑黑窄窄的楼梯走上来,一见我就问:“我找甲先生。
他在家不在家?”那种语言神气,显然他不会以为面前的我正是他所要找的人。
我当时为尊重客人的感觉起见,只好装点愚呆,请客人在房中坐坐。
“尊驾有什么事,是不是要紧的事?”大约先前这人还只疑心我是仆人,现在算已明白我是仆人了,大咧咧地说:“我刚从北京来,不久就要到外洋去留学。
我也是一个作家,久仰你先生的大名,特意前来拜访!”来客游目四瞩,各事弄清楚后,俨然大事业已办妥,不必主人相请,就大模大样选定一个靠窗边的椅子坐下。
喝着我为他倒上的那一杯清茶,见我畏畏缩缩地站在屋角,似乎安慰我不要怕“大人物”,就向我攀谈起来。
“你先生是作家,怎么不跟他学写小说?”“先生说,写小说是河水告他的。
”“怎么,河水告他的!什么河水井水?他同你说笑话!他一定跟姓贺姓何的读过书,你不懂!”“他说的是河水。
”那绅士见我那么说话,大约见我样子猥猥琐琐,且有点儿戆,发生了兴味,便带玩笑似的向我探听这房中主人的一切。
然后就问我,“先生是不是当真在霞飞路买了一幢房子?××报上说的,那幢房子值七千!”这客人看看我只知道傻笑,眉毛皱皱,走到写字桌边去,似乎想看看主人桌上的情形。
这一来真使我又急又窘,可我又想不出什么方法拦阻他。
他把我那篇文章看到了。
那上面我写的是: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来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汽,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大概看了两三遍吧,这个绅士才向在他身边显得有点窘迫的我说:“你的先生说河水告他一切,说得真古怪。
哪有这事情?”我因为不明白用仆人身份如何来答复,故仍然只向他笑了一下。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一 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经典练习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含解析-15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含解析-15各地的学术研究中呈现出兴盛的局面,③在国际学术界,以环境史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遍地开花,以环境史为名称的学术组织层出不穷。
④随着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⑤这一历史学新领域到底为学界和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⑥成为国际学术界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①中国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古老民族比较起来,以目前的出土资料来看,是十分逊色的。
在西周以前,少数的人像,如半山彩陶罐上的人首器盖,头上长了角,脸上有纹身,下面是蛇身,似乎还介于半人半兽之间。
商代铜器中的人面杯、人面器盖、错金铜像,以及西周的玉人,夹杂在多彩多姿的各种动物兽面之中,不仅数量孤单得可怜,在造型上,也十分简陋粗略,比例极小,实在不能和埃及巨大威严的人像雕塑相比。
②西奥多·鲍伊说:“人像艺术在西方远比东方要蓬勃发展,主要是源于西方对个人的重视。
”如果商周铜器上作为图腾的兽面之说可以成立,我们的确发现,至少在西周以前,中国人是以部族的共同符号(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把“伟大”的概念与个人结合的。
人,在死亡以后,统统归回到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上去,是巨大的龙或凤的种族,强调的只是龙的符号,而不是某一个个人。
③一直到相当晚近的时代,中国人并不喜欢替自己立像,立像留影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自然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俑”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殷商安阳墓中出土的玉石带枷人雕,一男一女,即是人俑的起源。
但是,一般数据仍以春秋战国前后为中国“俑”的重要发展时期。
《史记·秦本纪》记录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活人陪葬的事:“穆父卒,葬雍。
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这件事,《诗经·黄鸟》之中也有反映,表示了春秋时代一般人对这种活人陪葬的反感。
这可以说明,文化水平较高于秦的其他中原国家,在春秋时代,恐怕已经普遍以俑来代替活人陪葬了。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一 了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了解一种技术——大数据(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大数据”这个词语,可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有怎样的作用?它又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下面四篇文章,会为你解开疑团。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
登录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即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打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声,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
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
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时代镜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织补人聂鑫森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生活普遍富足,衣食无忧,衣服稍旧、款式稍过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了。
但也有舍不得扔的,比如高档的毛料西装、手工刺绣的旗袍,还有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上了年岁的衫、裙、裤、褂,或被烟头烧了个洞,或不小心被锐物剐出裂痕,或出现几个虫眼,这就得去找织补人修破如新或修旧如旧。
织补人不需要开店设铺,只需摆一个小摊,或在百货商场的大门旁,或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广场边。
在旧时代,这个行当叫“缝穷”,干此营生的是穷人家的中老年妇女,为那些没有家眷的老少光棍儿缝补破衣烂裤,也就是打补丁,赚一点儿可怜钱。
而现在的织补人,小洞细眼,是用与原衣物同色同型号的线织上去,不留任何痕迹;破损处大的,要用同色同型号的布料,剪出适当的面块嵌入,然后再在接缝处合经合纬地织补,一如原物。
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甄法嘉。
他不是女性而是男人,他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个未成家的小伙子!小平头,瘦高个,眉淡目俊,十指细长柔软。
他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去任职,却偏偏选择当自由的织补人。
他的父母是乡下的裁缝,甄法嘉自小就喜欢穿针引线。
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也很用心。
”父亲又问:“碰到老同学你不难堪吗?”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折叠的纸板广告牌。
广告牌上端写着“织补人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每织补一处,平纹三十元,斜纹四十元,反纹五十五元,特殊布料和工艺的另议,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保证不破。
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
他不仅手艺好,而且待人有礼貌,收费公道,生意一直不错。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含解析)
散文阅读从考生读文和答题来看,散文的得分率低于小说,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对于散文“思路、形象的分析”“技巧、语言的赏析”“情感、标题的把握”等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第1讲“读懂”层面2考点——理清思路,解读形象一、理清思路不跑偏——突破行文思路、句段作用2考法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
从一轮复习来看,这类题目答题规律性较强、术语较多,很多考生都能得分;但由于欠缺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常存在乱贴标签、笼统作答甚至找不到答题角度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行文思路梳理[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垕[注]王剑冰①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②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作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③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儿,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④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至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钧瓷的华章。
⑤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小初高学习](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二 群文通
群文通练六面对一种抉择——仕与隐(文言文阅读)微导语“进则朝廷庙堂,退则江湖山野”,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两条途径,要么出仕光宗耀祖以达治国平天下,要么入隐安贫乐道以求人格独立自由。
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们,大多怀有强烈的、积极的出仕愿望,而这种出仕为官兼济天下的理想与道家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隐逸情怀并不能两相兼得,如此一来,在出仕与入隐之间,必定发生抉择上的碰撞,火花之下,古代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隐逸文化及文学作品就此产生。
下面两文或许能帮助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
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
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
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
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
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
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
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
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 )三公之位、万钟之禄,( )其心不能一日安( )。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
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
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
(新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重点推荐】【
群文通练二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微导语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K12学习]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5)(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5)李仕才小说阅读训练(五)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癖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
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留下长江的人冯骥才①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
为此,在他的作品出版之际,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②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③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寻这两条河流生命的始由。
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决定和大坝工程抢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
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吗?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
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
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
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上。
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
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④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⑤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
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子。
⑥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
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
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
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
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⑦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
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七 留心一种古诗题材-
群文通练七留心一种古诗题材——名人遗迹诗(古诗鉴赏)微导语相对于今人,古文人喜欢发思古之幽情,因此,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突出的题材——咏史怀古。
在这一类题材诗中,有一种独特的题材,就是以名人遗迹为歌咏对象的名人故居诗。
虽然它与一般的咏史怀古诗读法差不多,但因歌咏对象十分明确,故其对名人的仰慕之情、怀念之情及伤己之情十分强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贾谊①旧居戴叔伦②楚乡卑湿叹殊方,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鸟赋》等。
少有才名,曾遭排挤、贬谪。
②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贾谊旧居的地点和现状,照应诗歌标题;②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写贾谊的遭遇、贾宅的凄凉之景以及尾联的抒情做铺垫。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哀叹;②对人世沧桑和自身际遇的感叹;③对历史兴衰、个人荣辱的超然。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黄景仁[注]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
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朓。
总一样、文人宿草。
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夜逢君笑。
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
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
有亦是、寒郊瘦岛。
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2 至情至性
高频主题2 至情至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酒记肖曙光运送桂花醇酒的骡马“高脚队”,在汉中北边的秦岭山麓,竟然被歹人劫了货。
那可是从湘西南都梁城运来的整整一百坛桂花醇酒啊,汉中桂花醇酒庄的邵掌柜,急得嘴角起了泡,他慌里慌张禀告老爷。
原以为老爷会震怒,没想到老爷慢慢喝了口茶,说了句“你去查查吧”。
邵掌柜抹了把汗,马不停蹄地带着小厮一头扎进了秦岭。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老爷看中了这个地方,设了酒庄,把当年皇上封赐的“桂花醇酒”远销到这里。
这种用桂花酿制的酒,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很快在汉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老爷一向很器重他,眼下出了这么大的事,邵掌柜哪能不着急?在秦岭山麓寻了半个月,没发现一丝线索。
苍苍莽莽、连绵起伏的大山,不要说一百坛酒,就是一千坛、一万坛酒,消失在大山里,也是泥牛入海难寻踪迹。
这天,邵掌柜在山里转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
看见前面有一处低矮的茅草屋,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心里顿时一振,便与小厮策马前去。
屋内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
老妇人见了邵掌柜,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山沟沟里,还能遇见贵客,快请进。
”老妇人揭开冒着热气的锅,锅里正煮着红薯汤。
她盛了两碗递给他们。
邵掌柜心里一阵感动,这一年,汉中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在这偏僻的地方能有一碗红薯汤喝,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喝了红薯汤,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小厮,顿时有了精神,他咂巴着嘴说:“掌柜的,要能喝上一碗酒,解解乏该多好。
”邵掌柜苦笑着摇摇头,这小厮到底年轻,光惦记着喝酒,还不知道那些酒能不能找得到呢。
“哦,你说酒啊。
”老妇人听了小厮的话,好像想起什么来。
她颤巍巍地走向床边,在床底下摸索了一阵,抱出一个坛子:“你不说,我真忘了,这里有一坛酒。
”邵掌柜和小厮一见到那个坛子,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瓷坛子,坛子上镶嵌着一个大大的隶书“桂”字,坛口蒙着一块杏黄色的布。
“桂花醇酒!”两人差点儿失声叫出来。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五 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
群文通练五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阅读)微导语汪曾祺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于当代文坛,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是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小说的主要风格:以回忆为主;结构上情节因素弱,插入成分多,风俗描写多;语言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着重表现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
他的小说,有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配套K12(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二 群文通练
群文通练四探寻文化遗迹——名人遗址(散文阅读)微导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历史名人已逝,但其故居等遗迹尚在,供后人参观、凭吊、抒发思古之幽情。
于是,产生了很多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写作对象的历史文化散文。
徜徉在字里行间,品味遗迹的诉说,超越时空与他们对话,也是一种持有审美意味的阅读历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十年一拜徐兆寿①在那大墓前,许多人都围着看,都在用手机或相机拍照。
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它。
在它的背后,是苍茫之静、苍茫之远。
在我这边,是世俗之虚热与实冷。
它使我想起在我们北方,无论多么伟大的坟茔之上,都是荒草几根,乱石兀立。
它显示了亘古的蛮荒是生命的底色。
②但这座坟茔躺在清风之中,毫无贵气,也毫无腐气。
两千多年来,始终如一。
我没有感到那是一座坟墓。
我觉得面前坐着一位可亲的老人。
③我站了好几分钟,周围的人像流水一样,但竟没有一个人上前参拜。
原来墓前写着一番话,要前来参拜者以鲜花敬献。
没有香炉,所以也不用上香。
我猜,很多人都会不知所措。
到哪里去弄那一束花呢?在来之前谁知道会有那样的要求呢?我突然想起梁漱溟曾嘲笑一位西方人的故事来。
那位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上坟方式,竟然要献果实、食物,还有阴间流行的钞票,便问他,你们的祖先能吃能用能拿到那些东西吗?梁漱溟反问道,你们的先人能闻到鲜花的味道吗?④其实,世间对待先人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为何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现在,鲜花竟成了拜见这位先者的最重要的方式。
我突然间觉得这方式多么令人生畏。
这方式不是我们中国人普遍的行为。
⑤鲜花,把所有人与那位先者隔离开了。
⑥人群中,唯有我在犹豫之后决然跪在了那大墓面前,显得那样突兀,那样不文明。
我从两千公里之外特意赶来,就是为参拜这位老人。
然而,当我跪拜的时候,竟是另外一番体验: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拜姿是那样潦草,惨不忍睹,完全不是一位知识分子的文明行为。
我也在内心中嘲笑自己没有中国士大夫的那种优美的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通练四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微导语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来客沈从文一天下午,我为《读者月刊》写一篇创作回忆录,觉得记忆中充满了各种河水。
生平在各个地方所见到的各种河流,似乎正一一从心上流过。
刚写到第二行,一个服装潇洒的白脸少年绅士,从那黑黑窄窄的楼梯走上来,一见我就问:“我找甲先生。
他在家不在家?”那种语言神气,显然他不会以为面前的我正是他所要找的人。
我当时为尊重客人的感觉起见,只好装点愚呆,请客人在房中坐坐。
“尊驾有什么事,是不是要紧的事?”大约先前这人还只疑心我是仆人,现在算已明白我是仆人了,大咧咧地说:“我刚从北京来,不久就要到外洋去留学。
我也是一个作家,久仰你先生的大名,特意前来拜访!”来客游目四瞩,各事弄清楚后,俨然大事业已办妥,不必主人相请,就大模大样选定一个靠窗边的椅子坐下。
喝着我为他倒上的那一杯清茶,见我畏畏缩缩地站在屋角,似乎安慰我不要怕“大人物”,就向我攀谈起来。
“你先生是作家,怎么不跟他学写小说?”“先生说,写小说是河水告他的。
”“怎么,河水告他的!什么河水井水?他同你说笑话!他一定跟姓贺姓何的读过书,你不懂!”“他说的是河水。
”那绅士见我那么说话,大约见我样子猥猥琐琐,且有点儿戆,发生了兴味,便带玩笑似的向我探听这房中主人的一切。
然后就问我,“先生是不是当真在霞飞路买了一幢房子?××报上说的,那幢房子值七千!”这客人看看我只知道傻笑,眉毛皱皱,走到写字桌边去,似乎想看看主人桌上的情形。
这一来真使我又急又窘,可我又想不出什么方法拦阻他。
他把我那篇文章看到了。
那上面我写的是: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来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汽,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大概看了两三遍吧,这个绅士才向在他身边显得有点窘迫的我说:“你的先生说河水告他一切,说得真古怪。
哪有这事情?”我因为不明白用仆人身份如何来答复,故仍然只向他笑了一下。
这客人从我的微笑上,似乎感觉到一点小小不快处,一面把手杖剥剥剥的敲打地板,一面便问我来到了这里多久,似乎为了报复起见,就问我:“你名字叫什么?”“我叫高升。
”可是我说出口时,瞅他那脸上做了一个古怪的表示。
大约就是这个俗气的名字,把客人谈话的兴致索然而尽,不愿意再等待下去了。
他把名片夹拿出来,抽出一张小小名片,伏在桌上写了一阵,便把那名片摆在桌上,用一个玉镇尺压定,又把我那文章看过一遍,把头点点,似乎明白了些先前所不明白的东西,这一回很满意了,才向我开口:“高升,我不等候甲先生了。
我留下这个,他回来时你就告他,不要忘掉!”客人一走,我便恢复了我做主人的身份,赶快走到桌边去,看看那名片究竟写了些什么,刚看完头上两句话“你是水教育的,我是火教育的”,忽然一个人訇的把门推开,好像是明白主人不在家,就不必叩门似的。
我真又窘又急,赶忙站起来侍候那客人:“先生,你要什么?”他什么也不说,只走近桌边,把原来那张名片收回,换了一张新的,写了两行字,便又匆匆地走了。
我把窗子关好后,放了一口气,走近桌边捡起那张名片看看,原来换了一张有北京某大学文学士头衔的,却把我先前看过的那两句话去掉了。
我想:“那么这人自己也觉得并不是火教育出来的了!”想到这些字句和这人的一切,我很忧郁的苦笑了一会儿。
这客人此后从不再来第二次。
大约已照他所说的那样,当真放洋去了。
我那篇文章,自然写不下去了,也永远不想作了。
一九三三年四月(有删改) 1.请概括小说中来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妄自尊大(趾高气扬)——鄙夷不屑——感到不快——心虚内荏。
2.文中多次写到水,请简要分析“水”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是“我”创作回忆录的源泉;(2)“水”代指生活,表现了“我”对文学本真的追求;(3)“水”是“我”与来客创作观的分歧点。
3.文中画线句“你是水教育的,我是火教育的”该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的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火的教育”是指学校的正规教育;(2)水火不相容,表现了来客与“我”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冲突。
4.请探究小说结尾“我那篇文章,自然写不下去了,也永远不想作了”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来客冒失的拜访扰乱了“我”写作的心绪。
(2)“我”感到以来客为代表的怀有功利心的读者无法理解“我”的作品的创作意义。
(3)表达了“我”对当时社会人心浮躁现象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萧萧沈从文①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②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地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不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
在这些小女人心中,做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做他人的母亲。
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觉得要哭哭,就哭了。
③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
萧萧做媳妇就不哭。
这女人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终日提个小竹兜箩,在路旁田坎捡狗屎。
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
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
她又不害羞,又不怕。
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④萧萧做媳妇时年纪十二岁,有一个小丈夫,年纪还不到三岁。
⑤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每日抱抱丈夫,也帮同家中做点杂事,能动手的就动手。
又时常到溪沟里去洗衣,搓尿片,一面还捡拾有花纹的田螺给坐在身边的小丈夫玩。
萧萧好高,一个人常常爬到草料堆上去,抱了已经熟睡的丈夫在怀里,轻轻地轻轻地随意唱着自编的四句头山歌。
唱来唱去却把自己也催眠起来,快要睡去了。
⑥在院坝中,公公婆婆,祖父祖母,另外还有帮工汉子两个,散乱的坐在小板凳上,摆龙门阵学古,轮流下去打发上半夜。
⑦祖父身边有个烟包,在黑暗中放光。
祖父开口说话:“我听三金说,前天又有女学生过身。
”⑧大家就哄然笑了起来。
⑨这笑的意义何在?只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都知道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
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
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事事不同,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⑩萧萧不大明白,她不笑。
所以老祖父又说话了。
他说:“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⑪大家于是更哄然大笑起来。
⑫萧萧为人并不愚蠢,觉得这一定是不利于己的一件事情,所以接口便说:“爷爷,我不做女学生。
”⑬“你像个女学生,不做可不行。
”⑭“我一定不做。
”⑮众人有意取笑,异口同声地说:“萧萧,爷爷说得对,你非做女学生不行!”⑯萧萧急得无可如何,“做就做,我不怕。
”其实做女学生有什么不好,萧萧全不知道。
17女学生这东西,在本乡的确永远是奇闻。
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
女学生由祖父方面所知道的是这样一种人:她们穿衣服不管天气冷暖,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要到子时才睡觉。
她们在省里京里想往什么地方去时,不必走路,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到地。
城市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不同匣子,都用机器开动。
她们不洗衣煮饭,只读那些没有用处的闲书。
……⑱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稀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有的简直还可说岂有此理。
听过这话的萧萧,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说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情?不管好歹,女学生并不可怕,因此一来,却已为这乡下姑娘初次体念到了。
⑲因为听祖父说起女学生是怎样的人物,到后萧萧独自笑得特别久。
笑够了时,她说:“爷爷,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⑳“你看,她们捉你去作丫头。
”21“我不怕她们。
”○22“她们读洋书念经你也不怕?”○23“念观音菩萨消灾经,念紧箍咒,我都不怕。
”○24“她们咬人,和做官的一样,专吃乡下人,吃人骨头渣渣也不吐,你不怕?”○25萧萧肯定的回答说:“也不怕。
”○26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
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
仿佛也坐过那种自己会走路的匣子,她又觉得这匣子并不比自己跑路更快。
在梦中那匣子的形体同谷仓差不多,里面还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红红的,各处乱跑,有时钻到门缝里去,把个小尾巴露在外边。
27因为有这样一段经过,祖父从此喊萧萧不喊“小丫头”,不喊“萧萧”,却唤作“女○学生”。
在不经意中萧萧答应得很好。
28乡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
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有所得,各属分定。
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
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二三十担瓜。
29做小媳妇的萧萧,一个夏天中,一面照料丈夫,一面还绩了细麻四斤。
(有删改) ○5.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交代了人物生活的人文环境——哭嫁、童养媳现象;(2)表现出萧萧身世悲惨、胆大、生命力顽强;(3)与上文写其他小女人哭泣形成对比,为下文写萧萧不怕并憧憬当女学生提供依据。
6.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概括并分析表现了萧萧哪些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待婚姻,其他女子哭泣,萧萧不哭:可以看出萧萧胆大、纯真。
(2)谈及女学生,大家以之为乐,萧萧不笑、着急:可以看出萧萧率真、可爱。
(3)提到女学生,萧萧之前不笑,后来独自久笑,应答爷爷“女学生”的称呼:可以看出萧萧具有初步觉醒的新思想,内心向往外面的新世界。
(4)对待生活,城里人荒废光阴,萧萧一家收获颇丰:可以看出萧萧务实、能干、淳朴。
7.文中第⑧段到第⑮段为何多次写大家的笑?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出众人思想的守旧、落后;(2)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萧萧对女学生充满好奇做铺垫;(3)暗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