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合集下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导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开始以聚落的形式居住。

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核心单位。

在聚落中,人们相互依赖、协作,共同满足各自的需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人类聚落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口相对集中,以共同居住和共同生活为特征的地区。

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城镇和村落等不同类型。

城市是最大的聚落形式,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城镇则相对较小,通常是作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而村落则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

二、聚落的类型1. 城市城市是最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通常由高楼大厦、商业区、行政区和居民区等组成。

城市的特点包括:高度的人口密度、繁荣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文化和社会资源等。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村落之间的地区。

它们通常人口相对较少,交通、商业等设施也较为简单。

城镇在过去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城镇提供了工作机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

3. 村落村落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位。

村落通常由一些农民家庭组成,大多数人依靠农业和农村产业为生。

村落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传统、社会关系密切等。

尽管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一些村落的面貌,但村落仍然是农村社区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传统。

三、聚落的作用聚落作为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聚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交往和合作聚落提供了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场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资源、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文化遗产:聚落中的文化遗产也是其文化特色之一,包括历史建筑、古迹、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聚落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聚落的概念与形成•聚落的发展历程•聚落的特征与功能•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现代聚落的设计与建设目录01聚落的概念与形成1聚落的概念23聚落是指人类长期定居、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聚落包括城市、乡村、小镇、村落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定居点。

聚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空间载体,是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综合体现。

聚落的形成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体制、政策、法律等政治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聚落的分类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村庄。

根据规模可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文化城市等。

根据职能可分为集聚型聚落和分散型聚落。

根据形态可分为单一民族聚落和多元民族聚落。

根据人口结构02聚落的发展历程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简单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狩猎采集聚落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移动性和季节性,通常由多个家庭组成。

游牧聚落原始聚落农业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城市聚落以城市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同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古代聚落城堡聚落城堡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防御性建筑,城堡聚落则是以城堡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国王建立。

庄园聚落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农业经营单位,庄园聚落则是以庄园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教会建立。

中世纪聚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农村地区。

城市扩张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政府和企业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人们的聚居地——__乡__村____和___城__市___,统称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规模
劳动生产方式或类型
乡村 较___小_____ 主要有农村、___牧__村___、渔村等不同类型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4.聚落的分布:目前,在一些河流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地区或 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___高__山___、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核心笔记
5.聚落的形态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
平原地区 落规模较____大____,人 口众多,房屋密集
练能力
(3)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__增__加____。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___扩__大___。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增__多___,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___完__善___。
练能力
【点拨】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及聚 落的形态。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受劳动生产方式的影响,在 景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早期聚落大多选择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 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且随着聚落的发展,城市聚落往往成为 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并成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受地形、水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聚落的形态多种多样。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多呈团块状。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3
44 45
云南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新疆天山 云南哈尼梯田
2012.7 自然遗产
2013.6 自然遗产 2013.6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展转南迁,在闽粤 交界一带定居.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木衫等建造了奇特的 土楼。其好处是便于共同抵御外敌。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29
云南三江并流
明清皇家陵寝;北京明十三陵、 2003.7 南京明孝陵 30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本溪桓仁、通化集安 明清皇家陵寝:盛京三陵 2004.7
明清皇宫:沈阳故宫 31
32 33
2004.7 2005.7
2006.7 2006.7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的吴哥窟
法国塞纳河畔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5处)
序 号
1 2 3 地域名称 长城:甘肃-河北段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1987.12 1987.12 1987.12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8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西藏拉萨历史建筑群:罗布林 卡 长城:辽宁九门口段
2001.12

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聚落与环境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为农村、牧村、渔村。

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P81 图)
2.聚落与环境: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

(2)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3)聚落与民居建筑P83活动题1 ①西亚的房屋(厚墙隔热、窗小防风)③北极地区印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②东南亚的木楼、竹楼,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上层通风好、既凉爽又防潮)
二、.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传统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聚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步消失: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3.世界遗产: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地形,气候 资源,土壤 水文,交通
聚落与环境
世界聚落分布
河流中下游平原区(密集) 高山,荒芜地区(少或无)
民居建筑的差异
外貌风格不同 建筑材料不同
聚落发展的变化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热带雨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点 击 图 片
沙漠地区 寒带地区
聚落的形成
思考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哪些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优 越 的 地 理 环 境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聚 落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传统聚落的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 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 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2
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斐济民居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沙漠地区的村庄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1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2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1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和城市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重点复习
聚落
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
市统称为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 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 所。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
城市聚落
林场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聚落与环境
1. 乡村 和 城市 ,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 小 ,主要有 农村 、牧村、渔村等不同类 型;城市规模较 大 ,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 服务业 等工作。
3.在高山、荒漠 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 状,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 地等则呈 条带 状。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这些遗产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 情况的一部活的“ 百科全书 ”。 2.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 遗址 ,处理 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2.◎重难点:会分析聚落形成的原因。 3.◎素养目标:知道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统聚落和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预习导学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未来生存,必须建立适当 的居住地来防寒避暑避风雨,进而开展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 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 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景观有什么差异?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来保护传统聚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 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找答案。
4.阅读课本上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丽江古城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美 地保存了原始风貌,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科全 书”。
(2)针对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保 护丽江古城应该怎么做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 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 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 材料二 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市。 材料三 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 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材料四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 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9. 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极地地区
10. 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D )
A. 北欧的房屋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C.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D. 西亚的民居
知识点②: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 )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反映了__城__市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乡__村__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乡__村___聚落,这三个 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_位__于__河_流__附__近__的__平__原_地__区__,__交__通_便__利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B____处,理由是 _位__于__河_流__交__汇__处__,__交_通__便__利__,__有_利__于__人__和__货_物__的__集__散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乡__村__ (填“城市”或“乡村”)聚落。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什么是聚落?先有什么聚落?人们集中居住地——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2、简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地形、交通道路、建筑物等方面)乡村聚落地形比较崎岖,只有小路通往附近的村镇,建筑物稀疏,低矮,周围是池塘,农田,果树等。

城市聚落地形比较平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辆很多,房屋密集,高楼林立。

3、叙述亚洲、欧洲、非洲乡村景观的特征?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比较密集。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比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4、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5、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在山区,有些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有些平原地区聚落呈团块状;威海的聚落呈团块状。

6、填下表,比较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7、聚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村聚落过去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

城市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8、世界遗产的分类?列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外名城?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威尼斯,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各古城的特点)。

9、山东乡村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山东传统民居的共同点是:屋顶和墙体较厚,原因是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样冬天寒气进不来,夏天太阳晒不透。

不同的民居反映不同的环境,如:海草房位于降水丰富的东部沿海,石头房位于地势崎岖的中部山区,土坯房位于降水较少的鲁西北平原;传统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受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人们只能就地取材。

由此可见,传统民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经济水平、民俗等特点。

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第三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第三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灌溉农业发达 地区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 市开始出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8
我国特色的聚落建筑展示
竹楼 土楼 窑洞 四合院
9
世界其他地区聚落建筑展示
北极冰屋
10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现状 好的现状
多数聚落在增长(占地面积增大、建筑物增多、道路交通越来越完善)
不好的现状 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消失(古迹被拆);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在减少。
面对不断减少的特色聚落,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聚落,挽救正在消失的文化特色
11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现状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其
中的有300多处。例如: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
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
5
农村 乡 村 聚 落 聚 落 的 分 类 城 市 聚 落 服务业
耕作
牧村 放牧 渔村 捕鱼
林场 伐木 工业
6
聚落
房屋
道路交通
人口
对自然景观的改 变程度
乡村
数量少,比较矮
乡间小道,较高
宽阔的大马洛,道路网很大,
交通顺畅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对比
7
城市的起源
皮皮课件
1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四 节 第 三 章 人 类 的 居 住 地 - 聚 落
2
目录
>> >> >> 乡村和城市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01 02 03
3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地理教学研究课教案
人大附中初一地理教师赵咏春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2003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
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

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