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踏莎行(候馆梅残)》公开课教案_3
踏莎行(候馆梅残)-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踏莎行(候馆梅残)-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体系中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一首诗的教学。
该诗作者为杜甫,属于唐代诗歌。
本教案的适用对象为初中生,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踏莎行这首诗的意境与语言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2.理解踏莎行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掌握相关的文学鉴赏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踏莎行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唐诗和杜甫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为学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让学生领悟文学的魅力。
2. 讲解诗歌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代的社会背景、诗歌文化、以及杜甫的生平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主题和内涵。
3. 诗歌鉴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1.理解诗歌意境:踏莎行描绘了南方春天的景物,以及诗人内心对春天的感悟与思考。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踏莎行所蕴含的意境,比如文字所描绘的春天景象、诗人对春天的情感表达等。
2.掌握诗歌语言特点:杜甫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恰当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点,比如盼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3.进行文学鉴赏:通过学生所掌握的诗歌意境与语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比如分析杜甫的创作风格、探讨踏莎行的文化内涵、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等。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笔记的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唐代诗歌和杜甫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唐诗宋词这一文学类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踏莎行(候馆梅残)》公开课教案_1
《踏莎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赏读法理解诗歌内容。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教学方法:赏读法、小组研读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学习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三、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
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
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四、词牌介绍: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属于小令(58字以内)。
(59-90,中调,91以上长调)五、总体把握:学生朗读全词,思考:这首词属于什么题材,并概括诗歌内容。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选写候馆、溪桥交待了地点,选写残梅细柳交代了时令。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春天的和暖。
六、小组合作,研读赏析。
要求学生从炼字、炼句、分析手法入手,小组分享,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结: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语文:《踏莎行(候馆梅残)》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司空阳宇笑着提醒“我看你好像经常在这条路上跑步。”
孤独晓寂的脸一下子涨得越发的红了起来“哦、哦,我今天是要赶着去报到,所以有点着急!”未了又真诚的补上一句 “刚刚真是十分抱歉!” 司空阳宇笑得很和煦“没关系的,你不用一直道歉!” 孤独晓寂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努力的抑制着已然狂奔不已的心跳,可惜她发现自己根本控制不了,她回头看了一眼还在 角落不曾离去的莫艳艳,莫艳艳对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接着又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孤独晓寂便索性不去管那依然超 出负荷的心跳,闭上眼睛再深深地吸了口气,加快脚步追上司空阳宇,在他的身边轻声的开口道“司空学长,我是孤独 晓寂,今天是去你所在的地方报到,以后就麻烦你多多指教!” 司空阳宇停下脚步打量着她看了看,念叨了句“孤独晓寂”若有所思的继续抬步说了句“这名字很好!”忽然觉得自己 这句话很是耳熟,貌似很久以前也说过一般。 孤独晓寂跟上他的步伐双手交叉在背后开口道“是呀,十年前,我刚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学长也是这样说的!”孤独晓 寂觉得自己的手心应该是在滴汗的! 司空阳宇好奇的看向她“这么说,我们还是学友咯!”说完便爽朗的笑了,他似乎想起了十年前有那么一个女孩子,也 是如她这般念出自己的名字“我叫孤独晓寂,请学长多多指教!”
进一步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 人,由近及远。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但全 词到底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 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 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 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踏莎行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 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 文忠公集》吉林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 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教选修1
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教选修1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教选修1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
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它的背景。
景色是那么鲜明,人物是那么生动,全篇充满着青春欢乐气息。
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的.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都是受压迫的,就是上层社会中的妇女也不例外,因而她们的苦难是特别深重的。
许多作品反映了她们悲惨的遭遇和坚决的反抗,也就显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
而少女们又是特别富有乐观精神的,尽管在重重压迫和束缚之下,其青春活力也不会完全被封建礼教势力所窒息.这首词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词以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它以一联对句开头,写景而兼点明季节。
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两个节日.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针线活,从事游玩.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于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如果我们对古代上层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之下深闭幽闺的生活有所了解,体会她们乍从闺阁走向园林、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时,对于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的感觉,以及得到暂时的精神解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我们就能够分享词中少女们的欢乐了。
《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不也是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充满惊喜的口吻开始么?三、四两句仍用对偶,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 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 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 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 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 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 意味。
K12课件
11
“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 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 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 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 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 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 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
K12课件
13
“砌”字赏析:
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
者的品格和质量的。
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 和李后主的“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写流去的恨。而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
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
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
形态。
K12课件
12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他说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K12课件
14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 去。”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 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 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 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 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 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寄远》)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8课题 02 踏莎行(候馆梅残)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 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 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摇征辔。”
品读《踏莎行》
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
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 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 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 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踏莎行》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董 凯
《踏莎行》词牌来历
文人士大夫素有“曲觞流水”、宴饮作乐的
传统——那本是春日里上巳节的祈福活动, 祭祀已毕,人们环绕水畔而坐,将盛有美酒 的酒器放在水面随水漂流,漂到谁面前停下, 那人便将酒饮干。这一习俗兴起于魏晋,经 唐宋不衰。这种春游方式传至北宋,除了饮 酒,往往还需吟诗答对,所吟诵的题目大多 为春日景致。
《踏莎行》词牌来历
溪水边春草融融,杂花散乱,轮到寇准饮酒吟诗了, 寇准望着水边柔美的鲜嫩青草,脑海中浮现出唐朝 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于是借着相 似的意境吟道:“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 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 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 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词句毫不晦涩,不但描绘 春光景色,也隐隐带有对于某位女子的思念,这样 略显香艳的语句,正是宴饮时最能挑动气氛的。不 但有文字,寇准同时也创作了曲调。当乐工问起这 段词调的名字时,寇准欣然将之命名为“踏莎 行”——词牌《踏莎行》的格式便由此确立下来。
品读《踏莎行》
《楚辞· 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踏莎行(候馆梅残)》公开课教案_4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教学目标】1、通过本词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读懂诗词,基本知道诗词鉴赏的方向。
2、欣赏探究,对词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欣赏。
3、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背诵此词。
【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探究,对词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欣赏。
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清冯熙《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
他们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绪为主旨,但在内容和写法上对唐五代词加以拓展,形成了“格高韵远”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解题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和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立完成《新五代史》;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一个全才的作家,其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词誉也很高,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
2、踏莎行,是词牌名。
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多以写离愁别恨为题。
三、赏析(一),听读,并思考:你觉得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离愁(二)上片1、词的上片写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你从哪得知的?——游子(行人)候馆——旅舍(旅途中)征辔——远行(马缰绳)2、上片是如何表现行人的离愁的?①离愁渐远渐无穷——直接抒情,情感强烈无法抑制②迢迢不断如春水——愁正如沿途经过的河流,春水是那样的无穷无尽,绵延不觉。
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就是化虚为实的手法A:我们有没有学过类似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A:春水有怎样的特点?——最高、最满、最多——愁最浓A: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水有情衬人无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踏莎行(候馆梅残)》公开课教案_0
《踏莎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词风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2.把握词中的意象以及艺术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一:读通一首词,把握情感活动二:读透一首词,鉴赏品悟文字好比月亮,暗示的端绪——即种种暗示之意——好比月的晕;晕比月大,暗示也比文字的本义大。
如“江南”一词,本意只是“一带地方”;但是我们见此二字,所想到的决不止“一带地方,在长江以南”而已,我们想到“草长莺飞”的江南,我们想到“落花时节”的江南,我们或不胜其愉悦,或不胜其怅惘。
----朱自清《文学的美》活动二:读透一首词,鉴赏品悟智慧交锋:学生批注1:“残柳”与“柳细”形成对比,更体现出了景象悲凉之意,为下文写愁做了铺垫,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周佳龙)学生批注2:上片两句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哀情更加浓郁。
(黄芸枫)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活动二:读透一首词,鉴赏品悟前人评论:1.俞平伯: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唐宋词选释》2.卓人月:“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
《词统》3.杨振纲:写出了“心思之曲”《诗品解》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居者也一定相同。
她必然是痛心流泪,登高望远。
“楼高”以下三句,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居者心里的话。
她说,别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了吧!人已经走得太远,望不着了。
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又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又还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呢?行者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居者的离愁,又由居者有离愁而想到她会登高望远,想到她要登高望远而又迟疑不决。
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一是托物兴怀,以乐写悲。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三是感情层深法,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四是全词虚实结合,富于联想。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踏莎行(候馆梅残)课件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三、品读,鉴赏评析 1.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
成佳作。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却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手
法,试分析两面兼写能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两面兼写
艺术效果
人物 行者 居者
意境 候馆梅残 春水迢迢 高楼危阑 春山相隔
情感 驻马回首 离愁无穷 柔肠粉泪 倚栏远眺
答案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
△
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更在/春山/外。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居者的离 愁。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他 骑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 子。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 嫩草散发出的芬芳,清爽宜人。然而“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明 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 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它似乎在逐渐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 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 灯又烬。
(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想在梦中寻找 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 (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 词主旨作赏析。 答案 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 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 了无限离愁别恨。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踏莎行(候馆梅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学习完唐诗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鉴赏诗词的方法,知道要分四个步骤进入诗词。
一、初读,理解诗词基本意思;二、再读,整体感知诗词基本内容;三、精读,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四、品读,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精彩语句。
也知道要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经历及人格性格来具体全面的分析诗句。
3重点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
1、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高中语文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幕遮(碧云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幕遮(碧云天)一、词人名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范仲淹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朱熹称他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朱氏,从其姓,名说。
考取进士做官后复姓范。
后历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多方地方官。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祐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范仲淹文、赋、诗、词均粲然可观。
作词能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兼有婉约、豪放。
词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仲淹苦学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文题背景此词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思念家室的作品。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
提示此词以低回婉转、沉雄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二、悟读,诗情画境一个秋天的日子,你挥动如椽的大笔,着意描绘一幅深秋思乡图。
天,一碧如洗,似乎没有尽头;地,满世界的枫叶都似乎在簌簌飘落。
极目远眺,笼罩着暮霭的河流蜿蜒流向远处寂寞的寒山。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踏莎行(候馆梅残)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人名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
1030年考取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
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
至和年间入朝,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
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
卒谥文忠。
二、诗词故事芦荻画地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
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
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
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1.本调又名《抑长春》。
此词所咏为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与词牌本意正相切合。
2.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居者的离愁。
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二、悟读,诗情画境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
他骑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
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出的芬芳,清爽宜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苍茫一醉翁
——欧阳修词二首赏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意象入手,体会意境进而理解诗歌情感的品读方法;
2、掌握词中的两面兼写,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诗词中典型意象;理解曲笔写法。
三、教学难点:情感的把握及表达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自称庐陵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先学检查:
1、朗读《踏莎行》,读准字音;
2、找出词眼,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合作探究:
1、赏读词的上阕,理解其抒情主人公形象。
结合具体词句读解,上阕是如何表达“离愁”的?(关注意象的情感内涵)
2、赏读词的下阕,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改变。
分析下阕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体会曲笔写法)
意象:梅
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远人之意。
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
候馆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会了。
意象:柳
写柳,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柳也关合别意。
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
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
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
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
古人写柳的诗词: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最早的源头)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诗词中写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五)拓展提升:
讨论:上阕写行人,下阕写闺人,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
但全词到底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
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也叫“曲笔”。
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曲笔理解举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六)总结写作艺术:
一是以乐写悲,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感情层深法,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感情逐层深入,逐渐深化委曲尽情,体现出修词的“深婉”的特点。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七)作业
1、背默本词;
2、自学《蝶恋花》,准备下节课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