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实验(二) 练习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非常“组合4”主观题模拟真演练(二) 含解析
非常“组合4”主观题模拟真演练(二) 1.[2020·广东省高三二模]下图是某水库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A、B、C和D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种的鱼。
回答下列问题。
(1)B和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小个体的D主要以虾、浮游动物为食,大个体的D主要以A、B和C为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________的剧烈程度,有利于D的生存。
(3)研究发现,在蓝藻浓度较高时,D更多地以鱼类为食,从而能抑制水华发生。
水华发生被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安徽省高三三模]我国南方某地的稻田生态系统,近3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稻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的能量直接流向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青蛙数量减少等因素,导致蝗虫数量急剧增多。
常用的蝗虫防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喷洒高效农药,一种是放养蝗虫的天敌青蛙,后一种方案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福建省高三二模]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形成“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江苏省2015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六 第2讲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A)。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C)。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常考点(1)起点:生产者。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传递效率:10%~20%。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
(3)信息传递。
4.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错混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Ⅱ,3C)(×)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Ⅱ(3)改编)(√)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 7.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1B)(×)题组一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1.(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 D解析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3HCO、2-4HPO等离子有关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2.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的渗透压升高B.低血糖时,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C.治疗酸中毒时,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能改善患者血浆pHD.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3.足球是观赏性很高的同场竞技类体育项目。
运动员常采取带球突破、传球及抢断等动作争取主动权。
下列对足球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之间的娴熟配合离不开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比赛过程中会促使肝脏细胞内的糖原水解为葡萄糖D.运动员带球突破、传球、抢断等动作的完成依赖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4.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
成人正常排尿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婴儿由于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通过脊髓完成反射。
在排尿中枢的调控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C.排尿反射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使尿液顺利排出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5.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不定项选择题专题练(六)
【解析】选A、B、C。植物根尖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结 果,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乙烯利的作用是催熟,喷施乙烯 利可以使其提前成熟,B错误;给水稻幼苗喷施大量赤霉素溶液,可使其出现 植株疯长的现象,从而导致结实率大大降低,C错误;在高温条件下脱落酸容 易降解,小麦种子经适当的高温处理后,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解除,所 以容易诱导发芽,D正确。
【解析】选A、B、D。由图①和②可看出,Na+激活状态有两种,通道关闭状 态但有能力开放(关闭)和通道开放状态,A正确;当Na+通道的失活态门关闭且 不能开放时处于失活态,而K+只有关闭状态和开放状态,无关闭后不能开放的 状态,B正确;静息状态时Na+通道处于①,K+通道处于⑤,C错误;动作电位 发生时Na+通道先于K+通道开放,导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此时Na+、 K+通道的开放时间和状态存在差异,D正确。
3.现代研究认为,形成动作电位时离子的流动主要与两种通道有关:即电压门 控Na+通道和电压门控K+通道,它们可以选择性地开放或关闭而控制相应离子 的通过。电压门控Na+通道有激活态和失活态两种门控状态,K+通道有开放或 关闭两种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Na+通道的激活态有①关闭和②激活两种情形 B.K+通道与Na+通道相比不存在失活态 C.静息状态时Na+通道处于③,K+通道处于⑤ D.动作电位发生时Na+、K+通道的开放状态存在差异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类型
【解析】选A、D。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进行对 比得出结论,A正确;激素的促进作用效果要比较茎伸长量和对照组数据的差 值,1.5 mmol/L赤霉素促进作用约为31-15=16 mm,5 μmol/L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约为22-14=8 mm,故1.5 mmol/L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促进作用约为5 μmol/L生 长素的两倍,B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不具有 两重性,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矮生南瓜突变体 用赤霉素及生长素处理前后茎伸长量基本不变,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 不敏感类型,D正确。
2019届二轮复习 专题六 实验 第Ⅱ课时 教材经典实验抽丝剥茧——系统方法 课件(适用全国)
实验时间 ( 用 14C 标 小球藻叶 14 记 的 CO2 , 供 小 卡 尔 文 绿体中含 球藻进行光合作用, 14C 标 记 有放射性 实验进行不同时间 实验 的物质和 后,追踪检测其放 种类 射性)
02
经典技法
1.对照原则 即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常, 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 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常见对照类 型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
03
对点训练
1.如表所示为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 pH 影响而设 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甲 试管乙
1
2 3
加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2 mL
1 mL -
2 mL
- 1 mL
4
5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第Ⅱ课时
教材经典实验抽丝剥茧
——系统方法
[编者按]
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 巧妙设计、 反复
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一些正确的且最具代表性的实 验。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是我们获取 生物学实验方法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我们总结出生物学科特 有的实验思想和方法。高考中有关经典实验的考查形式主要 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集中考查一些经典实验过程中 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二是以某经典实验方法解决具体的 生物学问题。
空白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其能明确地对比和衬托出 对照 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说服力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自身 自身 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 对照 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 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条件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 对照 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 相互 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其能较好地平衡和抵消 对照 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B卷.doc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B卷重点增分练一、选择题1.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试剂进行适当处理,可更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B.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细胞中的脂肪粒C.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解析选 B 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花生种子中是否存在脂肪;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隔绝了空气,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
2.下列是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色素带Ⅰ是胡萝卜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B.图乙利用样方法调查得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株·m-2 C.图丙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图丁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解析选C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图甲中色素带Ⅰ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图乙样方中植物个体为10株,样方面积为4 m2,种群密度为2.5株·m-2;图丁中①②③④处分别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其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只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
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与施旺采用观察等方法发现了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卡尔文等人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5→C3→糖类C.艾弗里等人利用物质提纯和鉴定等技术手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选C 施莱登与施旺只是研究了动物和植物,发现它们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原核生物、病毒等没有研究;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糖类和C5;艾弗里等人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基因的概念是后来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的。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检测与评估: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专题六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单项选择题1. (2013·扬州一模)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B.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C. 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2. (2013·泰州一模)肝脏和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血液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据图判断某人在进食后,血管P、G和H中,血糖浓度最高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高的血管分别是( )A. G血管和P血管B. H血管和P血管C. H血管和G血管D. G血管和H血管3. (2013·连云港一模)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4. (2013·苏锡常镇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 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C. HIV攻击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 某种过敏原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5. (2013·苏中二模)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流感病毒B. 记忆细胞增殖并大量分泌抗体C.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 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6. (2013·盐城二模)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B. 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C. 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 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7. (2013·南京、盐城三模)右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江苏专用练习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二含解析
专題整& I M B+A H| i 高專瀟分恚冇必得(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B级必测1. (2016盐城三模)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实验中,变量控制方法正确的是()A .实验材料的污染程度属于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不必考虑B. 若采用手洗法进行去污操作,需尽可能保证各组洗涤用力程度、时间等基本相同C. 水温属于本研究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实验温度相同且恒定D .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实验用的布料越大、水量越多,实验效果越好解析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A错误;若用手洗法进行去污操作,洗涤力度、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基本相同,B正确;水温为本研究的自变量,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各实验组的温度应具有一定梯度,C错误;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布料大小、水量多少应相同且适宜,D错误。
答案B2. (2016常州期末)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B. 作为消化酶使用,蛋白酶制剂以口服的方式给药C.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D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相比,可以催化多步连续反应解析温度和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固定化酶的活性也有影响,A错误;作为消化酶使用,蛋白酶制剂外包一层糖衣,而胃液中没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蛋白酶制剂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可以以口服的方式给药,B正确;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反应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尿糖试纸不能反复使用,C错误;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而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所以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固定化细胞技术优势明显,D错误。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六) 实验
专题专项检测卷(六)实验一、选择题1.(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试剂进行适当处理,可更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B.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细胞中的脂肪粒C.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解析:选B 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花生种子中是否存在脂肪;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隔绝了空气,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
2.(2019·无锡一模)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解析:选B 图甲所示状态为间期,图乙为末期,图丙为前期,图丁为后期,图戊为中期。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不能确定图甲、图乙细胞分裂是否完成,因此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不一定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与图戊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图戊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最清晰,更便于观察;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解析:选D 实验只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台盼蓝可将死酵母菌染成蓝色,所以可以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K值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培养液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后,需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溶氧量等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
(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实验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实验[理清——知识联系] [记清——主干术语]1.高中生物实验中有关的颜色问题 (1)红色: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③染色体(质)+醋酸洋红液→红色。
④染色体(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红色。
(2)黄色: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CO 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③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3)绿色:①酒精+重铬酸钾溶液(酸性条件)→灰绿色。
②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4)蓝色: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DNA +二苯胺――→加热蓝色。
(5)紫色:①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②染色体(质)+ 龙胆紫溶液→紫色。
2.高中生物实验常用化学试剂 (1)酒精溶液:①体积分数为50%:检测脂肪时洗去浮色。
②体积分数为75%:微生物的实验培养中杀菌、消毒。
③体积分数为9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中材料的解离。
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在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用于析出DNA 。
④无水乙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溶解、提取色素。
(2)盐酸:①质量分数为5%:营造酸性环境→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质量分数为15%:解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NaOH溶液:①质量浓度为0.1 g/mL: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检测还原糖、蛋白质。
②质量分数为5%:营造碱性环境→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质量分数为0.1%:遇酚酞呈紫红色→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CuSO4溶液:①质量浓度为0.05 g/mL:斐林试剂的成分→检测还原糖。
②质量浓度为0.01 g/mL: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检测蛋白质。
(5)二氧化硅(石英砂):使研磨充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6)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7)层析液:分离色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
专题六⎪⎪⎪ 实 验[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高中生物实验中有关的颜色问题 (1)红色:①RNA +吡罗红溶液→红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③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④染色体(质)+醋酸洋红液→红色。
⑤染色体(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红色。
(2)黄色: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CO 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③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3)绿色:①DNA +甲基绿溶液→绿色。
②叶绿体→绿色。
③酒精+重铬酸钾溶液(酸性条件)→灰绿色。
④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4)蓝色: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DNA +二苯胺――→加热蓝色。
(5)紫色:①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②染色体(质)+ 龙胆紫溶液→紫色。
③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紫色。
2.高中生物实验常用化学试剂 (1)酒精溶液:①体积分数为50%:检测脂肪时洗去浮色。
②体积分数为75%:微生物的实验培养中杀菌、消毒。
③体积分数为9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中材料的解离。
④无水乙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溶解、提取色素。
(2)盐酸:①质量分数为5%:营造酸性环境→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质量分数为15%:解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NaOH 溶液:①质量浓度为0.1 g/mL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检测还原糖、蛋白质。
②质量分数为5%:营造碱性环境→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质量分数为0.1%:遇酚酞呈紫红色→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CuSO 4溶液:①质量浓度为0.05 g/mL :斐林试剂的成分→检测还原糖。
②质量浓度为0.01 g/mL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检测蛋白质。
(5)二氧化硅(石英砂):使研磨充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6)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练习:高考仿真模拟练(二)
高考仿真模拟练(二)(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 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C.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2.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
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 3.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矮茎和抗病、感病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独立遗传。
选择表现型为高茎抗病的亲本植株自交,得到的F1有4种表现型。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玉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B.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之比为3∶1C.选择F1中高茎抗病植株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高茎抗病植株占64/81D.若含A基因的花粉死亡,则F1中高茎抗病植株占9/164.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a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若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本来就含有生长素5.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类急性血管内溶血(即红细胞破裂)性贫血伴肾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江苏专版)2019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六实验综合学案(含解析).docx
专题六实验综合李仕才坏排查热点提升技能1.(1)实验结论往往是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來确定。
(2)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水浴加热。
(3)在物质鉴定的实验屮,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反应后产生的颜色。
例1 (2017・宿迁学测模拟)下表中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1)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⑵注意制片方法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①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装片。
②压片法:把材料压成一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例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小,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o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因为洋葱鳞片叶有紫色的液泡B.本实验第一次滴加的是质量浓度为0.3 g・讥一\的蔗糖溶液,第二次滴加的是清水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本实验在低倍镜下观察,实验现象明显,可不换髙倍镜观察例3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屮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JW练真题明确考向1.(2018 •江苏学测)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A.充分研磨B.溶解色素C.保护色素D.消毒杀菌2.(2018 •江苏学测)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洋葱根尖染色时,可选用的试剂是()A.双缩腺试剂B.龙胆紫溶液C.斐林试剂D.苏丹III染液3.(2018 •江苏学测)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理想材料,某生物社团利用酵母菌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篇保分2重温解题模型题型6实验探究类学
题型6 实验探究类[模板概述] 实验探究型试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例1 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
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如图为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24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
(2)实验步骤:①将240株番茄幼苗平均分成________组并编号;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
(3)实验分析与结论:①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分析科学施肥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表答案(1)探究锌肥施用量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或探究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 (2)①8②实验组喷洒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③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产量(3)①12~16 mg·L-1②锌肥施用量超过最佳范围(12~16 mg·L -1)时果实产量下降,且造成浪费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本实验研究的是“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的关系”,由曲线图可以看出“不同硫酸锌溶液浓度下,番茄果实产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锌肥施用量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主攻点之(二)一、选择题1.下列与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实验”中对照思想不一致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关系解析:选B 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实验”中应用了对比的方法,而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则应用了空白对照的方法。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应用了不同温度的对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应用了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对比;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关系的实验应用了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对比模拟不同体积的细胞。
2.(2019·溧水高级中学检测)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存在”属于假说内容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C.其假说能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D.其假说能解释融合遗传解析:选D “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其假说能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因此其假说不能解释融合遗传。
3.在下列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恩格(吉)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⑤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⑥恩格(吉)尔曼发现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⑥D.③④解析:选D 鲁宾和卡门以18O标记的水和CO2为材料,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实验中同样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本题中其他科学家的实验都没有用同位素示踪法。
4.(2019·启东中学联考)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有(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①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⑤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照实验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③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⑦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④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⑧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假说—演绎法C.五项D.六项解析:选B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型,①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无氧进行对照,②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抽样检测法,③正确;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利用样方法,④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⑤正确;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⑥正确;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利用假说—演绎法,⑦错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类比推理法,⑧错误。
5.科学家恩格(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不同部位,观测到一些部位有好氧细菌积聚,另一些部位没有积聚(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场所是叶绿体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水和光照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解析:选B 恩格(吉)尔曼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作实验材料的好处: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利用好氧细菌的代谢特点,通过对好氧细菌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气6.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选B 四幅图中根尖的分生区都能产生并向上运输少量生长素,从而在根尖两侧发挥等效的促生长作用,但图B中右侧根冠内合成的与生长素起相反作用的植物激素不能向上运输,从而使右侧生长快,故根尖向左弯曲生长。
7.(2019·宿迁期末)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与事实不符的是( )A.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温特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法,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路径解析:选B 温特只是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促使其下面某些部分生长,B错误。
8.(多选)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方法和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提出假说”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解析:选BCD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但并未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二、非选择题9.(2019·淮阴中学等七校联考)增施CO2是提高温室植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有人发现,随着增施CO2时间的延长,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以黄瓜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1)CO2进入叶绿体,被位于____________的Rubisco酶催化,与________化合物结合而(2)由图可知,常温+CO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
此阶段,常温+CO2组淀粉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________,据此推测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淀粉积累过多。
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一方面会导致________膜结构被破坏而影响光反应;另一方面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由图可知,在增施CO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_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升高温度促进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减弱了淀粉大量积累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图中支持该假设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是否用二氧化碳处理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图1显示高温+CO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且处理36天时最高;图2显示四种条件下淀粉的含量都先快速降低,然后不断升高,各个处理时间下,常温+CO2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图3显示高温+CO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处理36天时最高。
(1)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
(2) 据图分析,图1中常温+CO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而图2中29天后,常温+CO2组淀粉含量反而增加,据此推测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淀粉积累过多。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因此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一方面会导致类囊体薄膜结构被破坏而影响光反应;另一方面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叶绿素、酶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 根据图1可知,高温+CO2组的净光合速率在36天前都是最高的,说明在增施CO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高温+CO2组淀粉含量一直低于常温+CO2组,而可溶性糖相反,可能是因为升高温度促进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减弱了淀粉大量积累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4)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单独增施CO2时间不宜超过30天;增施CO2的同时合理补充氮肥、适当提高温度。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C5(2) 相反类囊体酶(3) 提高(或促进、加速) 高温+CO2组淀粉含量一直低于常温+CO2组,可溶性糖相反(4) 单独增施CO2时间不宜超过30天;增施CO2的同时合理补充氮肥、适当提高温度10.洋葱根尖是有丝分裂实验的良好材料,但传统洋葱根尖培养方法生根率较低,为探究提高洋葱生根率的条件,某实验小组以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为材料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及结果如下:①选取饱满光亮、鳞茎盘大的洋葱18个,随机均等分为6组(每组3个洋葱),编号。
②用生长调节剂对洋葱底部进行处理。
③在适宜温度下,用水培法培养洋葱,每隔2 d换一次水。
④每隔3 d统计洋葱生根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本研究主要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研究的主要实验步骤还不够严谨,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