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实到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求实到创新
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育发展实际,特制订《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并以此作为我校今后三年发展和工作的指导性、统领性文件。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2012年建成开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址为:宁波市江北区双东路166号。
学校占地面积27亩,总建筑面积18264.56平方米,总投资约1.4亿。
学校建筑低碳、环保、绿色、大气,课桌椅全部采用实木制作,教室一律使用超短焦投影、电子白板,引进台湾智慧课堂与科技创新教学,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实验室、音美教室、舞蹈房、微格教室、电脑房、多功能厅、图书馆、室内球馆等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先进,呈现出浓浓的现代化教育气息。
学校目前有31个班级,其中小学部20个,初中部11个。
现有学生1024人,专任教师84人。
教师平均年龄为33岁,精力充沛,满怀教育热情和理想,又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年龄。
小学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95%,初中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达到100%。
学校把“孝顺、勤快、阳光、自信”的学习型少年(青年)作为培养目标,以“小班化教学”和“中小衔接模式探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大阅读”和“大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快乐社团”活动,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建校一年半时间里,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宁波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北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江北区平安校园、江北区书香校园,为学校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优势
1.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于2012年9月建成,总投资达1.4亿。
校园整体设计端庄、大气,教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区域分布合理,功能齐全。
北边的小学部氛围轻松活泼,室内布置色彩明快,实用性强。
南边的初中部格调简洁,注重独立性。
理化生实验室、音美舞蹈教室、微格教室等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先进。
所有教室均使用超短焦投影、电子白板,引进台湾智慧课堂与科技创新教学。
教室内还设置了储物柜、班级书架、水龙头和卫生橱。
讲台的位置均移至左上角,便于师生沟通交流。
一二年级的课桌设计独特,可围成一圈进行小组活动,又可分隔开来独立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能力,方便灵活。
2.师资队伍有发展潜力
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从各地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目前教师平均年龄33岁,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到了92.7%,他们精力充沛,满怀教育热情和理想,又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
97.6%
的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65%,学校有区级名教师1人、学科骨干4人、教坛新秀十余人,多位教师在市区级教学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近三年来,在区级以上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和课题达三十余篇。
3.实施小班化教学
我校是江北区小班化试点学校,平均班额在35人左右。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增加了教师对孩子个别辅导的时间,使教师能更好地去研究和分析每一个孩子,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教育和教学。
小班化教学中,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孩子在课堂上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4.开展中小衔接模式探究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部距离近,生源稳定,教师交流合作机会多,是开展中小衔接模式研究的最佳场所。
在研究中,我们运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管理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以保证教育思路的延续性和层次性,落实教育教学目标。
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师聘任调配和学校管理都可以放开手脚,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全程作通盘考虑,设计出一个各年级之间较为合理的知识坡度档次的教学计划,从而进一步去达成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三)面临挑战
1.对学校的实验项目还缺少更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小班化教学和九年一贯学制是我校的两大实验项目。
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是下阶段学校需要重点研究的项目。
九年一贯制教育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分段体制,追求义务教育段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目前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教师的交流、教育教学活动的互通、互动较少,在六年级升入七年级的衔接还不够顺畅,所以改革和完善适合我校九年一贯制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是今后三年规划中重点实验的项目。
2.师资队伍中缺少名优骨干教师。
目前学校青年教师居多,教科研型教师、骨干名师比例相对较小,部分学科缺乏带头人,个体竞争力不强。
要众多的青年教师先后走向成熟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如何把对教师的考核和奖励和师资队伍建设加以整合,加大对区、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是学校今后三年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平台尚未建立。
学校三至八年级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超过70%。
外来人员子女的流动性较大,家庭生活不稳定,家长经常更换工作和住址,造成了学校生源的不稳定。
另外,大部分外来人员子女缺少正规的学前教育,部分家长个体素质不高,公德意识淡薄,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生源情况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学校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政策法规,实施教育内涵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育品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生发展。
注重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成熟和继续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的本质回归,学校的价值回归,教师的精神回归,学生的个性回归。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立德树人以爱育爱
办学目标:打造一所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全体师生拥有纯粹、自由心灵
的平民化学校。
意义阐释:平民化指做实在人,做实在事,说实在话,追求公平公正。
校训:好好学习
意义阐释:每个教师、学生都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校风:和而不同
意义阐释: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风:身体力行,呵护学生
学风:乐学善思,踏实勤奋
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孝顺、勤快、阳光、自信的学习型少年(青年)。
教师发展目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奋进、业务精良、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
(三)三年规划总体目标
三年规划期内,“大阅读”、“大体育”工程分学段、分项目有序开展,社团活动分内容、分层次全面铺开,各项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两个一”、“两个零”工程深入人心,捆绑式评价显实效。
小班化教学和中小衔接模式研究有一定的成果。
努力打造一所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全体师生拥有纯粹、自由心灵的平民化学校。
概念阐释:
大阅读:
所谓的“大阅读”,有四层含义:
其一,读书时空之大。
图书馆、读书角,阅读课、读书节、社团课程……让孩子随时随处有书读,可读书。
其二,读书群体范围之大。
不仅是每个孩子,而且每个教师也要读书,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师生间开展交流、辩论等互动活动。
其三,阅读视野之大。
学校将通过定期的新书推荐、书单开列等方法不断开阔孩子的阅读视野,并计划引进国内著名的书界阅读团体在校建立阅读基地,让孩子与著名的作家面对面交流。
其四,阅读收获之大。
育才实验学校将努力引领每一个孩子进入阅读世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帮助孩子加深对生命的感悟,学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逐步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大体育:
“大体育”工程是相对狭义的的体育教育而言,它有其丰富的含义。
其一,拓宽运动的领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至少一项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学校在开展常规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运动外,还将开展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娱乐体育”运动。
其二,拓宽沟通渠道,让运动成为人与人之间健康的交流方式。
学校将定期组织个体与个体、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体育活动,切磋技艺、增进友谊、获取信息。
其三,动员全校师生参加,让校园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让教与学更有效率。
学校将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育社团,让教师和学生都爱上运动,学会运动。
其四,提升综合素养,让体育运动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学校实施“大体育”
工程,不仅要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竞技能力,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更是旨在关注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承担、善于合作等品德的养成。
“两个一”工程:
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在教师中树立“一心一意育人,一心一意教书”的职业信念。
“两个零”工程:
一是“零垃圾”活动,即校园地面无明显垃圾,学生课桌里无隔夜垃圾。
二是“零困生”活动,即通过各种方法无条件帮扶贫困生、学困生和行为偏差生,让“三困生”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三、学校发展规划分项目标与实施策略
(一)和谐自主的校园文化
1.工作目标:
以“大体育”、“大阅读”为主题内容,结合学校“书法”、“篮球”等特色项目,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向上、张扬个性的人文环境。
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逐步理解学校的发展愿景,并树立主人翁意识,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2.实施策略:
(1)集学校各部门之力,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各楼层走廊墙面、学校外立面的设计由美术组教师统一部署,请全体师生共同设计,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大体育”、“大阅读”两大主题,体现学校培养孝顺、勤奋、阳光、自信的学习型青少年的办学目标。
(2)在已有的校标、校徽、校旗的基础上,创办校刊、校报,创编校歌,形成学校标志性文化,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道德品质。
(3)充分调动师生创作激情,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量使用本校师生的艺术作品,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和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的闪光点出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4)想方设法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各楼层平台、露天阳台等场所,建设对学生有益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学校生活,激发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
(5)利用校舍空间进行立体绿化建设,实行年级段负责制,所在楼层绿化设计和管理工作由年级段负责,形成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的氛围。
在增加学校绿化面积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6)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
各班根据本班特色,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墙,展现学校师生的能力和智慧,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政教处每学年举行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促进班级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和美团结的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三年内,学校将多方位、多渠道地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培养区级及以上名师、骨干教师5名,教坛新秀6名,在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达20%以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智慧教室Hiteach”软件的使用,全体教师能使用电子白板,针对小班化特点进行教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1)教职工队伍建设。
通过工会活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或学校发展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充分激发教师的民主意识,让每位教师主动、真诚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参与学校的管理。
(2)党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员结对、党员教师大讲堂、党员教师导师制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中层队伍建设。
学校的中层领导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关键因素,中层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效果。
学校将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中层领导结构,充分发挥各位中层的能力和特长,强化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开展。
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让各部门中层拓宽眼界、提升能力、提高修养,用健康、睿智的形象带领全体教师创造学校美好的明天。
(4)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思想觉悟高,工作水平高,活动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要求班主任以“爱与责任”为工作核心,用父母般的关切和爱心打造“爹娘品牌”,让学生真正感受来自教师和班集体的温暖。
同时,发挥班主任的特长,形成各具特色、健康向上的班级特色。
(5)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青年教师“1-3-5”培养计划,即一年适应,三年独立,五年骨干。
一年内在师傅的帮助下了解学科教学特点,能完成结构完整、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设计,开设校内外公开课5节以上;三年内能独立设计目标准确、重点突出、环节清晰的教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完成试卷命题、学生分层辅导等工作,每年开设校内外公开课2节以上;五年后成长为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本学科有较深的理解,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展课题研究。
同时,青年教师须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提高。
(6)教研团队建设。
积极培育优秀教研备课组,以备课组、教研组为载体,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凝聚团队智慧。
激励教师成才、成名、成家。
要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
三年内,培养区级及以上名师、骨干教师5名,教坛新秀6名,在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达20%以上;中小学各有一个学科教研组在区级及以上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和乐有序的德育建设
1.工作目标: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若干意见》为具体指导,把培养“孝顺、勤快、阳光、自信”的学生作为德育根本目标。
在教师中树立“爹娘品牌”,在学生中倡导“孝亲爱幼”,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不断深化“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生活之中”的德育工作模式,实施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的行为规范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公民。
2.实施策略:
(1)把德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构建科学的德育网络,逐步完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形成以校长室、政教处、年级组、班级为网络的学生管理体系。
确立全员德育思想,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2)以升降旗仪式、唱红歌等形式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建立和完善各项考评制度,做到量化考评,及时公布。
加强对学生干
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各项德育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开展“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评选,表彰先进,以榜样鼓舞人,影响人,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党团知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和完善学生会执勤活动,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校园零垃圾”和“礼仪天使”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守纪的品质。
(5)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成为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基地;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能够做到举止优雅,言语文明,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拥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较好的行为习惯。
男生:大气、正气、有绅士风度。
女生:正气、秀气、有淑女风范。
(6)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
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7)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大体育、大阅读、传统节日文化等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运动会、小型竞赛等方式培养团队精神;通过校艺术节、校运会、歌咏赛、书画展等展示个人特长。
(8)办好家长学校,构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和互补作用。
走进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自觉形成实践观和劳动观,树立奉献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9)注重对校本德育课题及区、市、省级德育课题的研究,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上交一篇德育论文或德育案例,通过德育科研,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四)和悦自主的教学研究
1.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实施“小班化教学”和“智慧课堂”的实验研究,形成“作业精选、自主预习”等小班化教学特色。
逐步开展阅读考级、阅读大赛等活动,实施书法教学实验,创编校本教材,形成“大阅读”和“书法”教学特色。
在九年一贯学制背景下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科学地整合教材。
制定并实施教学工作“捆绑式”评价和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实施策略: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课程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深化新课程改革。
制定《育才实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条例》和《育才实验学校学生学习规范条例》,促进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精细化,提高“教”与“学”实效。
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合理整合语、数、英、科教材,编写“大阅读”、
“书法教学”等特色校本教材,逐步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2)开展教学实验,打造教学特色
以“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和“智慧教室研究”为抓手,制定并落实小班化课堂教学常规,探索小班化背景下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的“作业精选”、“自主预习”的研究,打造“全纳、精致”的高效小班智慧课堂。
(3)实施“大阅读”和“书法”特色教学。
实施“大阅读”和“书法”特色教学,开展国学赏析、阅读考级、阅读大赛和书画展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加强对经典诵读和国学的研究,编写校本阅读教材。
(4)重视校本教研,提高专业素养
制定并实施《育才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争创区优秀教研团队。
积极搭建校本教研学习平台,成立教学研究团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开展教师说题、命题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市、区各类业务比赛,如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武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
成立中考研究小组,汇编中考试题。
建立校教学资源库,实施以教研组为团队的资源共创、共享、共护的机制,实现教学智慧的最大化组合。
(5)加强质量监控,关注教学实效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实施校内开课、随堂听课,加强对课堂效率的监控。
小学部每学期进行部分学科、部分年级的学科调研,期末组织统一考试,中学部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统一测试,加强试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中学部做好每月学习情况分析,加强对学情的诊断分析。
每半学期开展学习小结大会,进行榜样宣传与进步表彰,做好成长导师制的实施跟踪研究,用“爱与责任”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关注后30%的学生。
(6)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育才实验学校教学工作捆绑式评价实施细则》,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把书面考试、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竞赛活动等评价内容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评价促发展。
(五)和“协”共进的教育科研
1、工作目标:
教育科研工作立足于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地制度、课题管理,以探索九年一贯制背景的中小学衔接模式、作业精选、教材整合、教师培训、论文撰写发表等方面为研究点,让科研进课堂,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壮大科研队伍,积极取得科研成果,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学习型教师,学生成为学习型青年,通过和协共进,促进师生更好发展。
2、实施策略:
(1)基于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鼓励教研团队、教师个人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常规化、制度化,制定相应奖励机制,同时重视科研内容的有效性,建立个人、团队、学校三位的审核机制,确保教师申报的课题有效,并及时跟踪,确保如期结题。
(3)重视论文、案例、教育反思撰写,每年汇编论文、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