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及其阶层差异性——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8调查数据的分析
答转 型 期我 国公 民社 会 心态 影响 因素 , 以期 能为我 国 当前 的社会 管理 问题提 供 较为 科
学的政策参考依据。
2 文献综 述
随 着社会 转型 和贫 富差距 的扩大 , 阶层 之 间的对 立感和 底层社 会 的相 对剥 夺感 开
转 型期 我 国公 民社 会心 态影 响 因素分 析 : 基于 C G S S 2 0 0 8调 查数据 的分析
转 型 期 我 国 公 民 社 会 心 态 影 响 因 素 分析: 基于 C G S S 2 0 0 8 调 查 数 据 的 分 析
摘
要: 社会心 态是社会群体行为 的前兆 , 社会心态的方 向和强度都会 很大程度 上影响到群体 的行
刊 、 德 梅
王 正 沛
为, 对社会 心态影响因素 的研究 对调 节群体 行 为具有 重要价 值 。文 章 以 C G S S 2 0 0 8调 查 数据 为支 撑, 构建 了一个社会 心态影响 因素框 架 图, 并 实证 研究 了影响社 会心 态的个体 因素和 社会 因素 , 得 到如下结论 : 我国现阶段 , 公众对社 会公平、 社会正义认 同度 都很不理想 , 表 明我 国现 阶段 公众的社 会心态处于一个不健康 的状 态 ; 个体特 征 、 家庭 影响、 社 会 网络以及个 体对所 处阶 层和 阶级的认 识 都对社会心态有重要影 响 ; 要改变这 种不健 康的社 会心 态 , 必须 清除消 极的社会 存在 , 改变不 利于 社会公平正义 的制度 因素。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7 5 3 ( 2 0 1 4 ) 0 1— 0 0 0 1 —1 4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分化重组,社会心态失衡现象突出,出现了浮躁、焦虑、弱势心理、不公平感、信任缺失、喧嚣和仇富仇官等心态。
究其原因有体制机制、文化和大众自身方面的因素,应该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标签: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文化;中国梦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主流的社会心态呈积极健康的态势,更加成熟冷静、理性平和、自尊自信、开放包容,创新意识、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不断增强。
但是,伴随着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重组,社会阶层的逐步分化,使得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社会心态失衡问题凸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至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每年发布“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重视社会心态的优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阐述社会心态失衡的主要表现、原因和对策。
一、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的表现当前,中国社会心态既有主流向好的态势,也有失衡的一面,社会心態失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浮躁伴随着转型期的巨大变革,由于个人禀赋和能力方面的差异,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较大的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只看眼前,不看长远,“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年轻人一踏入娱乐圈就希望一夜成名,一投资创业就希望一夜暴富,“网红”频频出现,社会成员盲目攀比、炫耀。
同时,还有经济活动中的假冒伪劣、学术领域的剽窃抄袭、医疗领域的收受红包以及领导干部的政绩工程等等。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当前我国居民社会心态及影响因素——基于CGSS数据实证研究
民社会心态。
关键词:社会心态;社会公平;社会信任;幸福感;生活心态
中图分类号:B849;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18)03 - 0091 - 07
DOI:10. 13874/j. cnki. 62-1171/g4. 2018. 03. 01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质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 盾。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寻找主体精神的回归。当然,社会高速发展也使得已有 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培林等认为,中国改革以来所发生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 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1]。林聚任认为,社会结构变迁必然会带来社会分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 巨大变化。其中,社会分化致使不同阶层之间在社会地位、资源分配、发展机会等方面差异更为明 显;而思想观念变化体现在人们社会心态上发生的变化。社会意识和观念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同质 性降低而异质性增大。[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心态”问题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 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国内学 者们已从不同视角对社会心态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较多成果。而面对迈入新时代契机,也必然带来 对社会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解读。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 CGSS2013 数据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居民社会心态的现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查数据,了解居民社会心态现状,分析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营造居民幸福
生活具有重要价值。结果表明,当前居民的社会信任程度普遍较强,居民幸福感较强,但在社会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作者:易仁利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4期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效应分析应对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涉及经济差距的扩大,还涉及社会地位的失衡和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经济差距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逐渐加大。
尽管国家在推动农村发展和减少地区差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依然存在。
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快,人均收入更高,而贫困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农村的支持,加大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同时,应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社会地位的失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地位的分化在中国逐渐加剧。
某些行业和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而其他行业和职业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这种失衡不仅在经济领域存在,还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为解决社会地位失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确保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工资和福利的合理分配。
此外,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使社会地位更多地基于个人的贡献和努力。
3. 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增加。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一些人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机会,而另一些人则面临贫困和无法改变的社会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制度建设,推动公正的社会分配机制,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此外,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减轻弱势社会阶层的负担,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前言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社会结构和文化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逐步改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层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围绕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展开研究。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城乡差距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人口的收入远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更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而农村则不同。
农村孩子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医疗资源也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这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外,城市居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比农村居民更有社会保障,这也是导致城乡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收入分配不均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显著。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完全由市场调节。
越富有的人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更好的社交资源。
反之,贫困人口只能够得到更少的好处。
这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原因。
教育程度的差距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教育程度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教育的水平对一个人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相对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工资,并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在拥有职业技能的前提下,却缺乏更广泛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使得他们很难获得更好的工资和生活条件。
对策加强民生保障加强民生保障,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保障,是解决城乡差距的关键。
政府应该全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
政府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设更好的教育设施、招聘优秀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财政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国西部地区青年阶层认同及其群体差异分析——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功 因素 的认 识等 因素影 响人们 的阶层认 同 引。 以上这些研究 虽然取 得 了可观 的成绩 , 于人 对 们 认识我 国的 主观分层有 帮助 , 由于绝 大部分 实 但
证研究 均 以某 一城市 为 主 , 而缺 少地 区性 视角 。本
步研 究
表 1 全 国 青 年 阶层 认 同 的地 区 差 异 表 ( ) %
+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 系中国社会调查开放数据库提供数据。另外, 本文为海南省教 育厅 高等学校科研 项 目“ 海南高校 大学生的就业
压力、 行为策略及其对策研究” H s 09- 7 、 ( j 20 4 ) 海南大学 20 k 09年度教 育教 学研究立项项 目 就业压 力背景下在校 大学生的认知 、 “ 行为及其
2 1 第3 0年 期 1 ( 第8期) 总 3
山 东 团 校 学 报 省 青 年 研 究 少
N30 o ,I .21 GnaN. e r。 8 el o3
我 国西部地 区青 年 阶层 认 同及 其群体 差 异 分析
— —
基 于 20 C S 0 6 G S的实 证分 析
李 芬
的正 向积极作 用 。
表 2 年 龄 与 阶层 认 同的 交 互 分 类表 ( ) %
3客 观社会 经 济地 位 高 的青 年 在 阶层认 同 上 . 高 于客 观社会 经济地 位低 的青年 客 观社 会 经 济地 位 与 阶层认 同的关 系是 人们 关 注 的热点之 一 , 研究 认 为客观社会 经济地 位与 阶 层 认 同并 非 完 全 一 致 J 。一般 用 文 化程 度 、 入 收 与职业来 测量 人们 的客观社 会经 济地位 。 随着人们 受教育 程度 的提高 , 被调查对 象认 同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产阶层消费倾向研究——基于珠江三角洲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
广 东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 会 转 型 期 中产 阶 层 消 费特 征 分 析 ” ( 准 号 :0 E 7 社 批 7 0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中 产 阶层 ,这 一 阶 层 还 在 不 断 地 扩 大 。 他 们 消 费 行 为 的 结 果 非 但 没 有 造 成 社 会 购 买 力 的 断 档 , 反 而 促 使
商品结构 和社会 消费结构 层次性 的形成 。中产 阶层 的消费行 为才 是影 响总需 求 的主要 力量 。 因此 ,研究
出凡 勃 伦 所 认 为 的 “ 耀 性 消 费 ” 的特 质 。甚 至 他 们 的 消 费更 多 的 是 一 种 符 号性 的 象 征 ,布迪 厄 炫
( o ri ) 将 “ 化 资 本 ” ( 们 受 教 育 的 程 度 和 文 化 艺 术 修 养 的 水 平 )作 为 一 种 “ 位 ” 存 在 ,认 为 B ude u 文 人 品
中产 阶层 消费需求 ,无论 在 当今还 是对 未来都 具有理 论指导 意义 。本 文在对 中产 阶层 作 出严 格界定 的基 础 上 ,通过 对其 消费 函数 的实证 研究 ,试 图深人 分 析 中产 阶 层 消费倾 向所 反 映出 的特 性及 其 所受 的影
响 ,为宏 观经济政 策 的制 定提供微 观 的经 济分析基 础 。
达 国 家的 中等 水 平 。
[ 关键 词 ] 中产 阶层 消 费倾 向
消 费 函数 模 型
珠江三角洲
[ 中图分类号]F 6 . [ 03 2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3 6 (0 8 9 04 - 6 00 7 2 2 0 )0 — 0 3 0
我国青年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调查数据的分析
背景
近年来,我国青年社会心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青年人对国家和社 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益增强,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就业难、房价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因素都 对青年社会心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因素
文化是对青年社会心态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年被 赋予了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振兴家庭、报效社会的重任。然而,随着西方 文化的传入和网络信息的普及,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更加追 求个性和自由。根据CGSS数据,66%的青年认为“追求个人幸福是人生最重要 的事情”,而仅有34%的人选择“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发现教育、性别、年龄、职业、就业状况和财富 分配等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关系。教育程度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最 为显著,说明提高教育水平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此外,性别、年龄和职业 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中可 能存在差异。就业状况和财富分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和时间可能发生变化。
我国青年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CGSS调查数据的分析
01 引言
目录
02 背景
03 影响因素分析
04 文化因素
05 教育因素
06 职业因素
目录
07 心理因素
09 思考与建议
08 心态变化趋势 010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社会心态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青年是国 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态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和行为,也与国家和社会 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 探讨我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摘要】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首先介绍了转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的背景,说明了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在从我国社会阶层现状分析、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因素、动力机制、流动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提出了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本文全面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阶层流动、转型时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动力机制、趋势、问题与挑战、建议、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转型时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转型阶段,社会阶层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流动性也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社会阶层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对于制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动力机制和趋势,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社会阶层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对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公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更是备受关注,因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对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流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于理解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社会阶层流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
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一、本文概述《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一文旨在深入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社会心态变化及其影响,特别是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进行对话和商榷。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运行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社会心态。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社会心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社会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界定“转型时期”和“社会心态”的基本概念,明确研究的范围和视角。
接着,将概述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经历的主要变革,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政治体制变革、文化多元化发展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将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即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表现有何差异。
通过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的商榷,本文将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与传统社会心态有何不同?二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三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四是如何通过调整和优化社会心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在后续章节中,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深入剖析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社会心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社会心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背景,对《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补充,以期在学术对话中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概述转型时代,指的是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心态的演变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转型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以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为主题,通过对历史背景、阶层特征和固化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及对策。
二、历史背景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其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阶层固化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国迅速转型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固化。
三、阶层特征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阶层分化明显,产生了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巨大差距。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第二,由于教育、职业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高。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社会阶层流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阶层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四、阶层固化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
这导致了东部地区居民更容易跨越阶级升迁,而西部地区的流动性较低。
2. 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阻碍了来自低阶层的人士向上流动。
3. 制度因素:社会制度体制的完善和公平程度也会影响阶层固化。
在转型期,中国的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存在。
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阻碍了阶层流动。
五、对策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研究作者:潘珺来源:《商情》2012年第26期【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导致社会心态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心态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了解决社会心态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时期,社会心态,问题一、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性社会心态指的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对某种利益或要求的需求趋势,外在表现为社会情绪,其实质是社会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存在问题的映射,具有“普遍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说社会心态是“普遍的”,因为它代表的是非少数群体的心理反应;说它是“传染的”,因为社会心态非常容易在同质个人和群体中被认同和传播。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体制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先后采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社会结构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日益明显。
第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
随着经济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也逐步由农业社会走向了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走向了开放社会。
社会转型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暴露了各种隐藏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转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并不能保证每一方面都匀速发展,资源在每个阶层平均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而这种发展速度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便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失衡。
这种失衡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可能会阻碍社会转型,甚至毁坏已经取得的成果,危害社会稳步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
① 以 “ 社会心 态” 为 关 键词 查 找 中 国 期 刊 全文 数据库 在 ,
年的 整整 年 间 相 ,
关 的论 文篇 目 达 到
篇 同 期 与 “ 社会 心 理” 相 关 的 论文篇 目 为 ;
篇。 由此可
见 与 “ 社会 心 态” 相 关 的 论 文篇 目 占 全部 与 “ 社会心 理 ” 相 关 的 论文 篇 目 的 ,
中
,
王俊 秀 强
调社 会心
态是 一个 社会多数成员
表现出
的普 遍 的
致 一
、
的
心理 特 征和 行 为 模 式 , 也强 调 了 “ 作为 种 一 氛 围 , ( 能够 ) 成为 影 响 每 个
个体 成 员 行 为 的模 板 ” , 但 是作者 却有 意无 意地 忽 视 了 向 读者 交 代 这
种普遍 一致 的 心 理与 行 为特 征 是从何 而 来 的 ? 或者 说是 如何 形 成 的 ?
而且 在诸
,
如社 会心 理学 这样 的本 应 关 注社 会 变 迁 的 学 科 中 , 也 缺 乏 对社 会 转 型
的 系 统 和 长期 的研 究 ( 王俊秀
。
就 中 国社 会 心理 学而 言 不 仅这 几 年 许 多人 意 识 到 社 会转 型 既 向
中 国 社会 心理 学 提 出 了 挑 战
也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 良机 方文
在 重建 过 程 中 受美 国影 响 较 大 的 所谓 中 国 主 流社会心 理学 对社 会 心态
的 研究 依然 缺乏 应有 的 兴趣 ( 杨 宜音
王俊秀
;
。 肤浅 会 ,
导 致在 “ 社 会心 态 ” 一 词 滥用 的 同 时 , 真 正关 涉 社 会转 型 本 质 的 相 关议
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摘
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当今社会转处于型期,必然引起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情感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产生一系列的变革和更新。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的影响,对我国今后的思想路线、道路政策、方向目标的走向有重大的影响。
面对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是就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十七大“理论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观念价值观青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等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要求、必然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情感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革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转型期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精神前提。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引发的社会分配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社会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青年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青年作为社会的主体,其对各种思想的筛选与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
一、社会转型对青年的影响(一)经济的影响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影响:随着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大批国有企业转制、合并甚至破产,由此带来了劳动力结构的重大调整,改革的代价是部分人利益的牺牲,对青年而言形成了就业无门及择业机会增加的背反,大批青年进入非国有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以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工作。
2、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影响:目前,90%以上的生产资料和95%以上的生活资料已由市场决定。
“包装”、“炒作”等市场化运作中产生的名词为人们所熟知甚至为青年所崇尚,经济上的市场化带来了文化的商品化,生活的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
中国转型期社会失范问题负面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转型期社会失范问题负面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转型期,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失范问题特别突出,如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社会信任度下降等。
这些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研究中国转型期社会失范问题的负面效应既有现实的政策意义,也有理论的重要性。
政策上,研究可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地增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理论上,研究不仅代表了对现象的感性认识,还有益于进一步发展社会学学科的理论。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大陆的社会失范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相关的研究文献,问卷调查法用于收集社会失范问题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社会失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首先,对社会失范问题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失范现象的本质和未来趋势。
其次,对失范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学理论。
研究的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主要在数据来源和研究深度方面。
由于社会失范问题本身是秘密性很高的问题,所以在数据来源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此外,在研究深度方面,本研究也不可能对于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可能需要在具体研究中对研究深度和精度方面做一些取舍。
近十年来居民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心态变化趋势与问题--基于 CGSS 有关数据的分析
近十年来居民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心态变化趋势与问题--基于CGSS 有关数据的分析林聚任;张月阳;向维【期刊名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本文借助于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近年来居民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心态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及其相关问题。
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不同层次群体收入结构出现新变化;民众的社会经济地位认知和主观阶层认同均有较大提升。
相应地社会心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众认为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由之前的“失业问题”变为“贫富分化”;居民的政治心态、生活心态、社会公平感等出现了较大分化;而在社会道德方面,人们对当前社会道德和人际关系状况的总体满意度不高。
【总页数】14页(P6-19)【作者】林聚任;张月阳;向维【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相关文献】1.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08调查数据的分析 [J], 孙德梅;王正沛;康伟2.当前我国居民社会心态及影响因素r——基于CGSS数据实证研究 [J], 任亮宝3.社会参与、自评健康评价与社会心态关系研究\r——基于CGSS2015数据 [J], 陈彬;张仁鹏;陈济生4.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家庭背景差异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东海;李丽雪5.我国青年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5年调查数据的分析 [J], 胡维芳;刘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型期中 国人的社会心态及其阶层差异性
基 于 20 C S 06 G S的实证 分析
龙 书 芹
摘 要: 全 国性 的定 量调 查资料 来 分析 转 型期 中 国人 的 社会 心 态及 其 阶层 差异 性 , 以发 用 可
现 , 会价值 观 的主流 已经揭 示 出 中国社 会 向现代社 会 的转型 , 主 导阶层 对主 流价值 观 的认 同 社 但
一
会 的政治 、 经济 等各 个 方 面 都发 生 了剧 烈而 迅 速 的变化 , 中国人 对 当前 政 治 、 经济 、 社会 等 各个 方 面 的态度 和 期 望 ( 即人 们 通 常 所说 的社 会 心 态 )
也 发生 了相应 变化 , 而这 必 定会 对 人 们 的社 会 行
、
社 会 心态 的界 定
度不 够。 同时 , 民众的社 会信任 仍 处 于一种 令人放 心 的常 态 , 某些利 益 受损 群体 已经表 现 出对 但 官方信 息 渠道 的 不信任 。和社 会信任 的表 达相应 , 某些 利益 受损 群 体 对群 体 冲 突的 认 知程 度也
非常 的 高 , 而这可 能会影 响社会 和谐 。 因此 , 应该 通 过调 整 收入 分 配 的政 策 和制 度 , 效遏 制 贫 有
为产 生深 刻的影 响 , 而 成 为转 型时 期 中国宏 观 进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 重要 影 响 因 素 。因此 , 转 型 期 对 中 国人 的社会 心态 进行研 究 是与转 型期 中 国社会 的社会 实践 紧密 相 关 的课 题 , 既 可 以反 映 中 国 它 改革 开放实 践 的现 实 成果 , 可 以对进 一 步 的 中 也 国建设 的实 践产生 现实 的影 响 。
富差距 的扩 大 , 对 利 益 受损 群 体 进 行 情 绪 安 抚 和 心 态调 整 , 通 过 法 制 建 设 来 引 导 主 流价 来 并
值观。
关键词: 会 心态 ; 会 价值观 ; 会信任 ; 会认知 ;阶层 社 社 社 社
中图分类号 :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0 1 4 0 (0 0 0 03 —0 收稿 日期 :0 0 6~1 B4 A 10 — 6 8 2 1 )6~ 0 2 6 2 1 —0 3
基金项目: 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7 Z 0 1 国 0BX 5 )
作者简介: 书 芹 , 士 , 龙 博 东南大学人 文 学院社会 学 系讲 师 在 中国实 践改 革 开 放 政策 的历 程 中 , 国社 中
209 10 6
层 差异性 的表现如何 ?应 该如何 解读 和应 对这种
阶层差异 性 ?本 研究 即试 图通过 对定 量资料 的分 析来 探寻 上述 问题 的答案①。
①本论文使用数据全部 来 自中国 国家 社会科学 基金资 助的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 G S 》 目之 20 CS)项 06年 中国综合社会 调查 ( GS20 。该调查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 系与香港科技大 学 C S 06) 社会科学部执行 , 目主持人为李路路 教授 , 项 边燕 杰教授。作 者 感谢上述机构及其人员提供数据协 助 , 本论文 内容 由作者 自 负 行 责。
同时 , 革开 放带来 的一个 不争 的事实 是 : 改 中
国社会 的 阶层 化特 征 已经 比较 明显 。而各个 阶层
群体 的社会 心态 叫 等 。
在这些研究内容 中,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社会
心态 的概念 界 定 的探 讨 。长 期 以来 , 个 学 科领 各
由于在社 会 阶层 中所 处 的位 置 不 同 、 既得 利 益悬
通 过对 社会 心态 的研 究 框 架 的 讨 论 , 社 会 心 态 对
进 行 了清 晰的概 念 界定 , 她认 为 , 会 心态 是一 段 社
仅 为 0 6 , 有 9 6 的人 没有 为 自己 归类 , .% 另 .% 在 本研 究 中 , 这 9 6 的样 本 定义 为 缺 省 , 将 .% 将研 究
21 00年 1 1月
南京师大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n l f aj gN r a U ie l nv r t S c l i c ) N i sy aSe
S p, 01 e 2 0 No.6
第 6期
对 象 限定 为那些 对 自己的 阶层归 属有 明确认 同的 人 。经 过分 析 , 前 中 国人 在 社 会 心 态 上 的 阶层 当
差 异性 主要 表现 为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社会 价 值观 的 阶层差 异性
“ 社会 心态 ” 是一 个 被频 繁 使用 的概念 , 它被
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 、 经济学 、 教育学 、 乃至哲学 等各 个学科 领域 , 究 的 内容 主要 涉及 对 社 会 心 研 态 的概念 界 定 ¨ 、 定 时期 社 会 心 态 的 表 现 和 特
作用 节 、 社会 心 态形 成 的原 因 、 社会 心 态 的调 、 社会 心 态 进 行 研 究 的 意义 以 及 特 定 对
会转 型过 程 中 , 国人 的社 会 心 态 究竟 如 何 ?这 中 些社 会心 态是否 呈现 出 明显 的 阶层 差异 性? 其 阶
一
3 一 2
对其概 念 的理解 和 界定 却 莫 衷 一 是 , 人 在 非 学 有 术 概念 上使 用 它 , 人在 哲学 意义 上使 用 它 , 有 而有 人 则在 实证 经 验 的层 面 来 使 用 它 。为 此 , 宜 音 杨
殊、 观察 视角迥 异 等原 因 , 他们 的社会 心态 也会有 显 著 的差 异 , 而 可 能 引发 迥 然 不 同 的各 种社 会 从 行 为 。因此 , 现 阶段 , 在 研究 社会 心态 的这种 阶层 差 异性 , 有 非 常重 要 的 现实 意 义 。在 中 国 的社 具
域的学者虽然一直在使用社会心态这一概念,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