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_沈国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国琴
( )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5 8 [ 摘 要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和康德自律论是两 个 不 同 的 模 式 , 前者反思行为的遵循, 由目的之满足 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 , 是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实践道德哲学 ; 后者反思行为的确定, 以行为的根本 是一种抽象和思辨的道德哲学论证 。 但 赫 费 认 为 它 们 之 间 具 有 相 通 性 动机及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 , 和互补性 , 人的行为的完整模式唯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正确 的 解 释 。 赫 费 的 道 德 哲 学 致 力 于 整 他把两者差异定位在不同的行为结构上 , 即追求型行 为 模 式 与 意 志 型 行 为 模 式 上 , 借助 合这两种伦理学 , 于两者所追求的相同的道德价值 , 即依据两者均出自绝对善的理念 , 实现了两者在其道德哲学中的统一, 并指出幸福生活意味着与道德准则相协调地生活 。 [ 关键词 ]奥特弗利德 · 赫费 ;道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 ;康德 ;幸福论 ;自律论
[ 收稿日期 ] 2 0 1 0 8 7 0 2 [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 ] 2 0 1 0 1 9 1 1 [ )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 5 0 6 0 0 7+7 1 0 9 0 1 [ 作者简介 ]沈国琴 , 女,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从事德国语言文化及德国哲学研究 。 [ : / / / 本刊网址 · 在线杂志 ] h t t www. o u r n a l s . z u. e d u. c n s o c p j j
第2期
沈国琴 :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
3 5
r i n c i l e s . h a l i f e l i e s o n l i v i n i n h a r m o n w i t h m o r a l p p p p y g y : ; ; ; ; ; K e w o r d s O t f r i e d H f f e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r i s t o t l e K a n t T h e o r o f H a i n e s s T h e o r o f p p y A y p p y y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 p
第4 1 卷第 2 期 2 0 1 1年3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g y
V o l . 4 1,N o . 2 M a r . 2 0 1 1
主题栏目 :幸福问题的哲学与经济学思考
: / D O I 1 0. 3 7 8 5 . i s s n . 1 0 0 8 9 4 2 X. 2 0 1 0. 0 8. 2 7 1 - j
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 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
S h e n G u o i n q ( , S c h o o l o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Z h e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a n z h o u3 1 0 0 5 8, C h i n a) f j g y,H g :A A b s t r a c t r i s t o t l e s T h e o r o f H a i n e s s a n d K a n t s T h e o r o f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b e l o n t o t w o - y p p y p g ,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 e r r e t h i n k s t h e c o d e o f c o n d u c tj i t s m o r a l v a l u e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a t t e r n s . T h e u d e s p g w i t h w h e t h e r o r n o t i t h a s f u l f i l l e d t h e a n d t a k e s h a i n e s s a s i t s e n d . T h e l a t t e r i s a n u r o s e p p p p a b s t r a c t a n d d i a l e c t i c a l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i c a l a r u m e n t a t i o n w h i c h d w e l l s o n t h e f i n a l i z a t i o n o f p p g , b e h a v i o r a n d m a k e s m o r a l u d m e n t b b e h a v i o r r o o t e d m o t i v e s a n d r i n c i l e s . H o w e v e r O t f r i e d - j g p p y H f f e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t h e a r e i n t e r l i n k e d a n d c o m l e m e n t a r a s c o m l e t e a t t e r n o f h u m a n y p y p p c a n o n l b e a c c u r a t e l e x l a i n e d b c o m b i n i n t h e m t o e t h e r . O t f r i e d H f f e s M o r a l b e h a v i o r y y p y g g , , P h i l o s o h e n d e a v o r s t o i n t e r a t e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s o f e t h i c s . T h e d i s c r e a n c i n h i s o i n i o n l i e s p y g p y p , i n d i f f e r e n t b e h a v i o r s t r u c t u r e s n a m e l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t t e r n o f u r s u i t a n d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t t e r n p p p y , , o f w i l l . B r e c u r r i n t o t h e c o n c e t o f a b s o l u t e k i n d n e s s t h e s a m e m o r a l v a l u e t h e u r s u e a y g p y p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b o t h c a n b e a c h i e v e d i n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a n d t h u s a c o n c l u s i o n i s d r a w n t h a t p p y
一 、赫费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赫费道德哲学涉及的主题是 :想过幸福生活的人必定得违背道德吗?重视道德者是不是必须 以其幸福为代价?人主要是一种渴求幸福还是渴求道德 心 的 生 物 呢? 人 们 能 否 兼 顾 两 者 , 既生活 幸福 , 又与道德规范和谐一致? “ 赫费从幸福和道德的概念着手 , 对这两者的关系提 出 了 独 到 见 解 。 他 认 为 : 从伦理学层面上 这一问题的难处并不主要在于幸福与道德两者间的关系 , 而在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 若把幸 说, 福主观地理解为安康 , 这样在最佳情况下也只能与道德偶然相吻合 ; 而若把幸福视为成功生活之品 属于这种品质的是诸如慎思 、 慷慨大方及正义这样的行为 , 这些行为无疑具有道德特征 , 它们既 质,
,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b e t w e e n O t f r i e d H f f e s M o r a l P h i l o s o h A r i s t o t l e s T h e o r o f p p y y a n d K a n t s T h e o r o f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H a i n e s s - p p y p
)是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 、 奥特弗利德 · 赫费 ( 法 理 学 家, 曾任瑞士弗莱堡大学 O t f r i e d H f f e 该校国际社会哲学和伦理学研究所所长 , 德国 《 哲学研究 》 杂志主编等职务 , 现为德国图 哲学教授 , 并兼任其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 此 外 , 他 还 参 与 了 欧 洲 宪 法 的 制 订, 是欧盟 宾根大学哲学教授 , 的特别咨询专家 , 并担任了瑞士国家伦理学委员会主席一职 。 由于在法哲学及法伦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 赫费在德国 乃 至 整 个 西 方 哲 学 界 获 得 了 包 括 哈 贝 马斯在内许多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 , 其哲学思想代表了德 国 实 践 哲 学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方 向 。 赫 费 的研究领域为亚里士多德 、 康德 、 道德哲学 、 政治哲学 、 应用伦理学及认识论等 。 我国已陆续翻译出 版了他的多部著作 , 然而 , 有关他在道德哲学这一领域的成就 , 目前在我国尚无人作过系统研究 , 本 文尝试对其道德哲学进行剖析 。
[ 1]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称为德性 , 又能获得幸福 。 可 见, 赫费强调的是幸福与道德的互补性, 幸福生活意味着与道
德规范相协调地生活 。 在这 一 基 本 思 想 指 导 下 , 赫 费 从 道 德 论、 幸福论及自律论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道德哲学 思想 。 , 在道德论中 , 他提出道德上的 “ 善” 是一种最完善 、 最圆满的 “ 善” 它具有原则上不再能被超越 的超现实性和理想性 , 作为一种规范性理念和道德尺度 , 对人 类 的 实 践 活 动 具 有 很 好 的 指 导 作 用 。 他极有创意地提出可用现代哲学诠释学解释道德意识的发展 , 并从道德人类学及文化特性之视角 对道德的生成机制加以阐释 。 他把道德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 。 此外 , 他还探讨了德性 、 德性 中的幸福潜能和德性的习得等问题 。 在幸福论中 , 赫费提出幸福是自我完善 、 自我实 现 、 自 我 成 就, 是 自 我 潜 能 的 完 满 实 现, 并将幸 福分为渴望的幸福与追求的幸福两种基本类型 , 强调幸福与追求的关系 , 指出德性与人的幸福间存 在着非线性关系 。 他还分析了快乐 、 财富 、 权力 、 威望与幸福的关系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艺术 赫费的幸福论是以人生的整体幸福为追 求 的 终 极 目 标 , 以 目 的 为 取 向, 并由目的 学说 。 总体而言 , 之满足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 。 在自律论中 , 赫费对自由概念 、 道德自由 、 行为自由 、 意志自由 、 个体道德的培养 、 自律道德与生 活艺术的关系等作了独到分析 。 从理由与行为的关系 、 纯粹的 发 起 者 身 份 及 人 类 学 视 野 这 三 方 面 对行为自由进行了论证 , 并极富独创性地用自由的三个主要 级 次 引 出 意 志 自 由 这 一 概 念 。 在 批 判
( )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5 8 [ 摘 要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和康德自律论是两 个 不 同 的 模 式 , 前者反思行为的遵循, 由目的之满足 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 , 是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实践道德哲学 ; 后者反思行为的确定, 以行为的根本 是一种抽象和思辨的道德哲学论证 。 但 赫 费 认 为 它 们 之 间 具 有 相 通 性 动机及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 , 和互补性 , 人的行为的完整模式唯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正确 的 解 释 。 赫 费 的 道 德 哲 学 致 力 于 整 他把两者差异定位在不同的行为结构上 , 即追求型行 为 模 式 与 意 志 型 行 为 模 式 上 , 借助 合这两种伦理学 , 于两者所追求的相同的道德价值 , 即依据两者均出自绝对善的理念 , 实现了两者在其道德哲学中的统一, 并指出幸福生活意味着与道德准则相协调地生活 。 [ 关键词 ]奥特弗利德 · 赫费 ;道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 ;康德 ;幸福论 ;自律论
[ 收稿日期 ] 2 0 1 0 8 7 0 2 [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 ] 2 0 1 0 1 9 1 1 [ )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 5 0 6 0 0 7+7 1 0 9 0 1 [ 作者简介 ]沈国琴 , 女,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从事德国语言文化及德国哲学研究 。 [ : / / / 本刊网址 · 在线杂志 ] h t t www. o u r n a l s . z u. e d u. c n s o c p j j
第2期
沈国琴 :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
3 5
r i n c i l e s . h a l i f e l i e s o n l i v i n i n h a r m o n w i t h m o r a l p p p p y g y : ; ; ; ; ; K e w o r d s O t f r i e d H f f e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r i s t o t l e K a n t T h e o r o f H a i n e s s T h e o r o f p p y A y p p y y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 p
第4 1 卷第 2 期 2 0 1 1年3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g y
V o l . 4 1,N o . 2 M a r . 2 0 1 1
主题栏目 :幸福问题的哲学与经济学思考
: / D O I 1 0. 3 7 8 5 . i s s n . 1 0 0 8 9 4 2 X. 2 0 1 0. 0 8. 2 7 1 - j
论赫费道德哲学与亚里士多德 幸福论及康德自律论之关系
S h e n G u o i n q ( , S c h o o l o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Z h e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a n z h o u3 1 0 0 5 8, C h i n a) f j g y,H g :A A b s t r a c t r i s t o t l e s T h e o r o f H a i n e s s a n d K a n t s T h e o r o f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b e l o n t o t w o - y p p y p g ,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 e r r e t h i n k s t h e c o d e o f c o n d u c tj i t s m o r a l v a l u e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a t t e r n s . T h e u d e s p g w i t h w h e t h e r o r n o t i t h a s f u l f i l l e d t h e a n d t a k e s h a i n e s s a s i t s e n d . T h e l a t t e r i s a n u r o s e p p p p a b s t r a c t a n d d i a l e c t i c a l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i c a l a r u m e n t a t i o n w h i c h d w e l l s o n t h e f i n a l i z a t i o n o f p p g , b e h a v i o r a n d m a k e s m o r a l u d m e n t b b e h a v i o r r o o t e d m o t i v e s a n d r i n c i l e s . H o w e v e r O t f r i e d - j g p p y H f f e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t h e a r e i n t e r l i n k e d a n d c o m l e m e n t a r a s c o m l e t e a t t e r n o f h u m a n y p y p p c a n o n l b e a c c u r a t e l e x l a i n e d b c o m b i n i n t h e m t o e t h e r . O t f r i e d H f f e s M o r a l b e h a v i o r y y p y g g , , P h i l o s o h e n d e a v o r s t o i n t e r a t e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s o f e t h i c s . T h e d i s c r e a n c i n h i s o i n i o n l i e s p y g p y p , i n d i f f e r e n t b e h a v i o r s t r u c t u r e s n a m e l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t t e r n o f u r s u i t a n d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t t e r n p p p y , , o f w i l l . B r e c u r r i n t o t h e c o n c e t o f a b s o l u t e k i n d n e s s t h e s a m e m o r a l v a l u e t h e u r s u e a y g p y p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b o t h c a n b e a c h i e v e d i n m o r a l h i l o s o h a n d t h u s a c o n c l u s i o n i s d r a w n t h a t p p y
一 、赫费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赫费道德哲学涉及的主题是 :想过幸福生活的人必定得违背道德吗?重视道德者是不是必须 以其幸福为代价?人主要是一种渴求幸福还是渴求道德 心 的 生 物 呢? 人 们 能 否 兼 顾 两 者 , 既生活 幸福 , 又与道德规范和谐一致? “ 赫费从幸福和道德的概念着手 , 对这两者的关系提 出 了 独 到 见 解 。 他 认 为 : 从伦理学层面上 这一问题的难处并不主要在于幸福与道德两者间的关系 , 而在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 若把幸 说, 福主观地理解为安康 , 这样在最佳情况下也只能与道德偶然相吻合 ; 而若把幸福视为成功生活之品 属于这种品质的是诸如慎思 、 慷慨大方及正义这样的行为 , 这些行为无疑具有道德特征 , 它们既 质,
,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b e t w e e n O t f r i e d H f f e s M o r a l P h i l o s o h A r i s t o t l e s T h e o r o f p p y y a n d K a n t s T h e o r o f S e l f d i s c i l i n e H a i n e s s - p p y p
)是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 、 奥特弗利德 · 赫费 ( 法 理 学 家, 曾任瑞士弗莱堡大学 O t f r i e d H f f e 该校国际社会哲学和伦理学研究所所长 , 德国 《 哲学研究 》 杂志主编等职务 , 现为德国图 哲学教授 , 并兼任其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 此 外 , 他 还 参 与 了 欧 洲 宪 法 的 制 订, 是欧盟 宾根大学哲学教授 , 的特别咨询专家 , 并担任了瑞士国家伦理学委员会主席一职 。 由于在法哲学及法伦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 赫费在德国 乃 至 整 个 西 方 哲 学 界 获 得 了 包 括 哈 贝 马斯在内许多著名哲学家的高度评价 , 其哲学思想代表了德 国 实 践 哲 学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方 向 。 赫 费 的研究领域为亚里士多德 、 康德 、 道德哲学 、 政治哲学 、 应用伦理学及认识论等 。 我国已陆续翻译出 版了他的多部著作 , 然而 , 有关他在道德哲学这一领域的成就 , 目前在我国尚无人作过系统研究 , 本 文尝试对其道德哲学进行剖析 。
[ 1]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称为德性 , 又能获得幸福 。 可 见, 赫费强调的是幸福与道德的互补性, 幸福生活意味着与道
德规范相协调地生活 。 在这 一 基 本 思 想 指 导 下 , 赫 费 从 道 德 论、 幸福论及自律论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道德哲学 思想 。 , 在道德论中 , 他提出道德上的 “ 善” 是一种最完善 、 最圆满的 “ 善” 它具有原则上不再能被超越 的超现实性和理想性 , 作为一种规范性理念和道德尺度 , 对人 类 的 实 践 活 动 具 有 很 好 的 指 导 作 用 。 他极有创意地提出可用现代哲学诠释学解释道德意识的发展 , 并从道德人类学及文化特性之视角 对道德的生成机制加以阐释 。 他把道德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 。 此外 , 他还探讨了德性 、 德性 中的幸福潜能和德性的习得等问题 。 在幸福论中 , 赫费提出幸福是自我完善 、 自我实 现 、 自 我 成 就, 是 自 我 潜 能 的 完 满 实 现, 并将幸 福分为渴望的幸福与追求的幸福两种基本类型 , 强调幸福与追求的关系 , 指出德性与人的幸福间存 在着非线性关系 。 他还分析了快乐 、 财富 、 权力 、 威望与幸福的关系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艺术 赫费的幸福论是以人生的整体幸福为追 求 的 终 极 目 标 , 以 目 的 为 取 向, 并由目的 学说 。 总体而言 , 之满足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 。 在自律论中 , 赫费对自由概念 、 道德自由 、 行为自由 、 意志自由 、 个体道德的培养 、 自律道德与生 活艺术的关系等作了独到分析 。 从理由与行为的关系 、 纯粹的 发 起 者 身 份 及 人 类 学 视 野 这 三 方 面 对行为自由进行了论证 , 并极富独创性地用自由的三个主要 级 次 引 出 意 志 自 由 这 一 概 念 。 在 批 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