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新课标高考大纲要求的20个生物实验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20个生物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实验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2.水解(1)在小烧杯中加入30 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 ℃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如图)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 s。
4.染色(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min。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和结论: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
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020年高中三年生物实验大全,史上最全汇总!高考备考必看!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020高考生物实验检测附解析

高考生物教材中所有实验归类课本实验(一)-----------提取鉴定类一、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1.糖中的还原糖(如、和与温水浴发生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反应;脂肪可以被染色染成(或被染成),蛋白质与发生反应,可以产生。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应选择含糖量、颜色为的植物组织,以、为最好。
做脂肪类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4h。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2d 的(或),或用。
3.还原糖的鉴定过程:⑴制备。
⑵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 苹果组织样液;②向试管内注入2ml的刚配置的,振荡试管,使溶液,此时溶液呈;③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甲液:,乙液:,现配现用,等量混合,需水浴加热至50-60℃。
脂肪的鉴定过程:⑴制备;⑵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②用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溶液洗去浮色;③制作;④低倍镜找目标;⑤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鉴定过程:⑴制备生物或;⑵制备;⑶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②向试管内注入2ml的,振荡试管,此时颜色为;③再向试管中加入,此时颜色为。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A液:,B液:,先加A液 ,后加B液,不加热。
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色素能够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不同,其不同。
2.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最外圈的是。
3.在叶绿素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丙酮(可用酒精代替)用来,层析液用来,实验中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防止色素溶解在中;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层析液在,以免色素重叠。
4. 在叶绿素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⑴提取色素时,将剪碎的5g绿叶和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磨。
研磨时迅速充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缩短研磨时间,减少的挥发,最大限度的得到叶绿体色素。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高中生物全册实验汇总9个实验附原理与解读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 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1)2020

四、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
酶的研究历史
• 1857年,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 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 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 发挥作用。
• 1897年,毕希纳:成功地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 取液实現了发酵。
被35S 标记 的噬 菌体
被35S标记的噬 菌体与细菌混 合
被32P标记 的噬菌体
被32P标记的噬菌 体与细菌混合
练习: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如下图所示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1948年美国的梅尔 文·卡尔文报告了历时 十年的研究成果,他用 14C标记的CO2追踪了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
的行踪,从而进一步了
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 化学反应。
怎样证明卡尔文循环 的第一个产物(有机 物)是什么?
资料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
水绵Biblioteka 细光束光细光束
亮
细光束
• 其次,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实验,必须对每一个实验 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了如指掌。并能够应用 相关的原理,对其他实验进行设计和拓展。
• 第三,必须在上述基础上,了解科学探究和实验设 计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和原则,学会科学分析实验 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准确表述和呈现实验的 过程和结果。
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
考查教材实验 考查验证性实验 考查探究性实验
考查实验评价
【试题举例】 (2008、宁夏卷第2题)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常见实验与概念解析

生物高考生物中的常见实验与概念解析实验一: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实验酵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也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点之一。
通过观察酵母菌在糖水中的发酵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发酵的概念和机制。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酵母、糖、温水和气球。
2. 将一小部分酵母溶解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
3. 将气球套在糖水混合物的容器口上。
4. 观察并记录气球内充气情况。
实验原理:酵母发酵是一种生物氧化过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通过分解糖分子释放出能量,并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实验中,加入糖水溶液中的酵母菌会开始进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气球膨胀。
实验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酵母发酵的机制和过程。
这个实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发酵和能量转化的相关概念。
实验二:离心机分离混合物实验离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实验中的仪器。
离心机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进而研究各组分的不同性质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离心管、离心机和混合物。
2. 将混合物转移到离心管中,注意保持管中液体的平衡。
3.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盖上盖子。
4. 启动离心机,选择适当的离心力和时间。
5. 停止离心机,取出离心管,观察和记录分离后的组分。
实验原理:离心机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分离出来。
在旋转过程中,被离心力作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沉降,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验意义:离心机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在生物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离心机分离混合物,我们可以研究不同组分的性质和功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结构和组成。
实验三: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实验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显微镜、载玻片、封片胶和样本细胞。
2. 取一小片样本细胞放在载玻片上。
3. 加一滴适当的染色剂(如甲苯蓝)。
高考生物实验

高考生物实验高考生物实验是高考生物科目中重要的一环,主要考察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三个与高考生物实验相关的实验内容。
实验一:酵母发酵速率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酵母发酵速率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酵母、面粉、温水、砂糖、试管、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将面粉和砂糖按1: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
3. 分别取三个试管,将酵母溶解在温水中,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面粉砂糖溶液中。
4. 定时观察每个试管中的气泡产生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较低温度下,酵母的发酵速率较慢,气泡产生较少;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酵母的发酵速率最快,气泡产生较多;而在过高温度下,酵母无法正常发酵,气泡几乎不产生。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水生植物(如水葱)、光照强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试管、水槽等。
2. 在水槽中装满适量的水,并将水生植物放入水槽中。
3. 测量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4. 分别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光照强度较强且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较为旺盛,叶绿素的合成和氧气的释放量较高;而在光照强度较弱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受到限制,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实验三:细胞膜透过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对细胞膜透过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洋葱、显微镜、盐水、蒸馏水、试管等。
2. 将洋葱切片并置于盐水中,观察细胞变化。
3. 分别取两个试管,一个放入高浓度的盐水,另一个放入蒸馏水,观察细胞变化。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高温下,洋葱细胞会发生变形和脱水现象;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萎缩现象;而在蒸馏水中,细胞则能够保持正常形态和弹性。
高考生物实验16个

高考生物实验必修一一、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原理: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步骤:1、取材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渗透压);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①冲: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秒钟;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检测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颜色变化:浅蓝色─→砖红色沉淀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注意事项:①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②必须用水浴加热2、脂肪的鉴定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目的通过酵母发酵的实验,了解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并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干酵母2. 硫酸糖溶液3. 葡萄糖4. 烧杯5. 实验管和橡皮塞6. 麻油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酵母和葡萄糖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体倒入带有刻度的实验管中,再注入一定量的酵母。
3. 用橡皮塞将实验管口封闭,用麻油涂抹橡皮塞和实验管口,防止空气和微生物的进入。
4. 轻轻摇晃实验管,观察酵母是否开始发酵并产生泡沫和气泡,记录时间和观测结果。
实验原理酵母是微生物中较佳的发酵剂。
酵母在葡萄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中添加的酵母重新分解了葡萄糖,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定数量的酒精。
实验二:叶绿素提取实验目的通过叶绿素提取实验,了解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和叶绿素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技术,并研究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实验材料1. 大叶子植物如菠菜、豆类等2. 酒精3. 氯仿4. 无水乙醇5. 滤纸6. 显微镜7. 毛细管和色谱柱实验步骤1. 取大叶子植物样本,放入无水乙醇中摇晃,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2. 将醇提液过滤并得到滤液。
3. 在滤液中添加少量氯仿,并轻轻地摇晃几次,并呈斜置状态,待两相液完全分层,收取上层绿色液体,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4. 制备色谱柱并将提取液注入,观察到色谱柱上颜色的分离。
实验原理通过叶绿素提取液的制备和分析,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溶解性和理化性质,在色谱柱上观测叶绿素的分离情况。
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分析叶绿素的方法。
2020年高考生物创新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
学生自带的材料(白萝卜、菠菜、甘蔗、西瓜、芝麻、肥肉、酸奶、牛奶、虾等)。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为贯彻新课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我将这个验证实验设计为观察、验证和探究相结合的实验。
(1)对于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鼓励学生课前自带材料,这样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探究得出材料中检测物质的存在,还可探究合适的实验材料。
(2)对于脂肪的检测,探究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看哪种观察效果较好。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二)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探究后的小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同世界的物质性。
②通过探究实验,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逐步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STS的意识。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高中生物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以下是24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归纳:1. 细胞观察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2. 酵母发酵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过程,如温度、pH值等。
3. 叶绿素提取实验,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并观察其吸收光谱。
4. 光合作用实验,通过测量氧气释放或二氧化碳吸收来研究光合作用的速率。
5.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或豌豆等模式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色、花色等。
6. DNA提取实验,从植物或动物细胞中提取DNA,并观察提取的DNA。
7. 酶活性实验,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来研究酶的活性。
8.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植物根尖或动物组织中细胞分裂的过程。
9. 呼吸作用实验,通过测量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消耗的氧气来研究呼吸作用。
10. 遗传工程实验,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观察其影响。
11. 水中生物观察实验,观察水样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等微生物。
12. 植物生长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13. 环境污染实验,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4. 细菌培养实验,培养和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菌。
15.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通过测量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来研究其营养价值。
16. 免疫反应实验,通过血清学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检测抗体的产生。
17. 感知实验,研究动物的感知能力,如触觉、视觉、听觉等。
18. 生物多样性实验,通过野外调查或实验室观察,研究不同生物种类的分布和数量。
19. 水分运输实验,观察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导管的功能。
20. 光周期实验,研究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21. 生态位实验,通过模拟生态位,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
22. 生物降解实验,研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如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
23. 水质检测实验,通过测量水样中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评估水质。
高考常见生物实验

高考常见生物实验高考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的重要考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常见的生物实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酵母发酵实验。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生物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酵母、砂糖和水。
首先,将一些酵母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砂糖搅拌均匀。
接下来,将溶液倒入装有气体收集装置的试管中,并将试管封闭。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酵母的发酵作用。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酵母的发酵作用,并观察不同条件(如温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
通过实验的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温度越高,酵母发酵的速度越快。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叶绿体的观察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观察植物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鲜嫩的植物叶片、酒精和蒸馏水。
首先,将鲜嫩的植物叶片置于酒精中,加热一段时间。
然后,将叶片放入蒸馏水中,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光照对叶绿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呈现出绿色,而在无光照条件下会失去颜色。
此外,高考生物实验还包括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植物叶片、显微镜片和显微镜。
首先,将植物叶片剪成细片,并涂抹一层甘油。
然后,将叶片放在显微镜片上,并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观察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小鼠的肝细胞、盐酸和酒精。
首先,将小鼠的肝细胞放入盐酸中,使其变得透明。
然后,将肝细胞涂在玻璃片上,并用酒精使其固定。
接下来,将染色液滴在细胞上,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20XX年高考考生必会的生物实验[修改版]
![20XX年高考考生必会的生物实验[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4da49ca98271fe900ef939.png)
2020年高考考生必会的生物实验高中生物知识点较为琐细,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梳理。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年高考考生必会的生物实验,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0年高考考生必会的生物实验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实验大全高考生物是理科中一门学科,占据理综分值的百分之二十多,虽然分值不大,但是想要拿满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中生物中的实验现象都有哪些呢?1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
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3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4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
时间:3~5min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5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6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
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
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
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
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7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