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言教学法.doclilidan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言教学法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

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
生了。

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

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

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

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 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 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 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 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

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

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

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 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 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 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 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 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洗性。

七、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

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主要优点
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
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5)全身反应法这一教学方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

4)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5) 采用大量挂图、小纸条等教具,创设语言情境。

主要缺点
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1. 该法只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动作,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2. 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而孩子一开心就手舞足蹈,没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常规教学法听说读写
听力部分
英语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大块。

过去,由于缺乏教学上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同时又缺乏语言环境,使许多英语学习者只能“纸上谈兵”,成为“既聋又哑”的学生,就连一些大学教授,在英语学术上有极深造诣的学者,在听力方面还略显困难。

如今,一些企业老板,手握英语四级证书,仍然需要携带发音电子词典,有翻译人员跟从。

听力水平低下的英语学习者,就像一辆行走在路上的汽车,少了一个轮子。

试想,这样的汽车能跑得快吗?英语这门语言,若失去听力这一重要环节,就达不到实际用途的效果。

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途径,采用新方法,已是当今时代听力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连读
新时代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具备标准的语音和语调。

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学生才能在语言思维上进行模仿,形成标准的语音语调。

这样,语言思维就能与外国人所朗读的内容相吻合。

如果同一内容,学生的朗读与外国人的朗读在语音语调上不一致,形成难于矫正的母语化英语,这就必然影响听力效果,学生思维认知上会反射性地排斥异己,以自身的“标准”来评判,势必影响到大脑接受的内容。

一些在国内语音语调不标准的人员移居到西方国家,听力水平难见进展,吃尽苦头,也是这一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开始学英语阶段就把好语音关,就像京剧票友一样,热情地模仿学唱,最终深入地理解作品,欣赏唱腔。

连读是英语这门语言的一种独特现象。

在听力中,朗读者往往采用连读的方式。

学生必须要理解连读并学会连读,才能适应速度较快的听力。

连读是标准语音与快速朗读相结合的产物,牵强不得。

(二)大胆猜词
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生词或已遗忘的单词是正常现象。

教师可以提前把生词展现给学生,但在没有这样机会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应根据前文或主题内容大胆猜测词义。

如:Lu Xun wrote a lot of works. 在前两个词
Lu Xun, wrote的带动下,能较容易地猜出works意为“著作”,而非“工作”。

有时,当遇到一词多义时,根据情景可猜出该词所表达的意义。


Clinton wanted to run for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依据Clinton, president和 the United States 这三点信息,猜测出run为“竞选”,
而非平时所理解的“跑”。

遇到完全陌生的生词,也要鼓励学生不放弃。

如When the old woman got to the shop, the door opened automatically.在听该句时,学生若猜测出automatically为“很快”,已很不易,已很接近真意“自动地,机械地”,这时,教师应加以鼓励,然后给出真实含义。

我们所准备的听力材料中有一些生词是正常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素质,勇于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

但是,生词量过大也会造成“鸭子听雷”,收获甚微。

因此,能否为学生挑选合适的听力材料,在听力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意群→句子→段落
意群是指句子当中意义紧密相连的群体结构。

在听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方式来达到听力的最佳效果。

由于人类在思维中获取信息要经过综合处理才传到大脑,在这一“短暂”的过程中,我们的接受速度往往不及听力材料中的朗读速度,学生总是有跟不上步伐之感,就好像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被牵着鼻子走。

因此,初中的听力训练常常是在学生极被动的情况下进行,收效甚微显而易见。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意群,把一个句子切割成几块。

换言之,在句中把每一个词所形成的点变为按意群划分形成意群点,这样,同一句子相同时间内所刺激大脑的信息点相应减少,大脑轻松接受,感觉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

如The man in the hall is singing in high spirits. 在该句中,有十个单词形成十个点,若按意群划分只有四个点,即
① the man ② in the hall ③ is singing ④ in high spirits 在初中听力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是一件值得推广的方法。

形成意群点听力方法之后,便是以句子形成的句子点。

这时,我们的大脑所接受的是以一个个句子作为点来加以吸收。

这种方式学生一旦接受,听力效果立刻见效,在听力过程中无紧迫感和追逐感,精神也自然放松。

把段落作为点的听力方法是学生达到高水准的体现。

学生要达到这一步,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词汇量。

这时的听力已经不是纯粹的听力,而是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轻松愉快地享受着过程。

(四)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通过平时加快阅读速度这一习惯来达到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悟出的方法。

快速阅读意在抓住每个句子和每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主要大意,不拘小节,而平时学生总感觉听力速度快而抓不住所听要点,快速阅读正好可以解决这种困难。

教师应经常性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亦可先把听力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再进行听力训练。

这说明,我们的大脑获取信息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以眼睛为工具的阅读,一条以耳朵为工具的听力,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可谓殊途同归。

(五)自制听力素材
我们平时的听力材料往往由他人提供,难易程度令师生难以抉择,听力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见水平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急需一种大家喜爱或关心的内容作为听力素材,而且难度适合,来快速提高听力水平。

为了解决听力这一“软肋”,教师应积极收集听力素材并加以整理或改造,也可独自编写材料,自制出
适合学生听力的内容并把它朗读录制到空白磁带上。

简写英文报刊内容就是方法之一。

利用多媒体,通过编辑手段,增强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最良好的视觉与听觉效果。

教师截取影片段落,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比如学生喜爱的《音乐之声》等。

第一遍播放原版,第二遍附配中文字幕,第三遍附配英文字幕,第四遍再播原版。

通过四遍播放,学生从模糊到清晰,听力效果显著,信心大增。

自制听力材料多种多样,在高科技手段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师生还可以模仿记者,在平时与老外交谈时,录制谈话,并把材料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还可从网上或CCTV-9中录制片段作为素材,用新鲜的方法来活跃学生的听觉细胞。

上述内容说明,听力教学并非无方法可寻,关键在于我们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既要细腻,又要创新。

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高度责任感,不辞辛苦。

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一定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阅读部分
读”是英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

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上好阅读课对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上好英语阅读课,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实现:
一、课前预习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包括完成基本的词语拼写,理解其词性及大意,然后尽可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预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预习,
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使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导入
我认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是关键。

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话题进行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三、泛读(第一遍阅读)
在学习文章之初,通过fast reading,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初步的了解,整体把握文章,并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主旨,能够回答出关于文章的what, when, who, how, why 等初步的几个问题。

重要的知识点、词、句划线,以便课堂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

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作到整体把握。

常见有的学生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

试比较:(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 (目光停2次)
其次,阅读时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

眼睛不要盯在单个的词上,要高一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四、精读(第二遍阅读)
精读课文是阅读课的主体,也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

在fast reading之后,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第二遍阅读是学生细致把握文章内容和知识的关键。

在精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来解决文中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

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在对整个语篇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回答三到五个问题。

同时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

由输入到输出,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

对于关键词的重点掌握及运用是知识输出的资本。

概括文章,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

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

先给文章分段,并找出关键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意思。

最后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短语造句,或编一个故事,在运用中掌握这些新词。

五、大力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
比拟的,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了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阅读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个人有自己的培养观点和策略,我觉得有几个必须注意的地方:1.不能流于形式,对一篇文章草草了事,或者只把它作为一种学基础词句的载体,这样有所浪费。

2.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包括语言点的解析归纳,教师不能过多地代学生做事。

3.任务要求切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程度,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成功感是这种教学活动能长期坚持的保障。

4.能力培养是最大目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注意应当把能力培养放在比知识积累更高的层面上。

讲说部分
“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这一新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语音语调要求比较高,要正确,要优美;2、语句要规范(standard),要符合习惯(idiomatic),决不要汉语式的英语;3、课堂用语要多变化。

不要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定不能像有的同志那样,只用简单句或省略句。

这里举几个例子:如要表达“同意”某人意见:
1、Do you agree with me?
2、Do you agree to his idea?
3、Y our idea is the same as mine,isn′t it?
4、Y ou all agreed on the analysis,only Comrade Wang had a different idea。

5、Do you see eye to eye with me?
写作方面
书面表达是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学生觉得用英语写作很难,不知从何练起。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立足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这样英语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一是通过词汇教学训练写作能力。

要写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从最基础的词汇入手。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词汇方面的训练,力求给学生交代清楚每一个词语的具体用法。

对一些重点的、核心的词汇要讲清,它的单独用法和搭配用法。

为了更有效地与课本结合起来,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单词、短语造句,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学生词不离句,从而强化写作训练。

二是通过一句多译练习训练写作能力。

就初一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接触英语学习时间不长,但教师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做一些一句多译练习,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考试时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句子灵活地表达同一内容,减少失误,提高得分率。

通过做汉译英练习,暴露出学生受母语影响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讲评和纠正,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是结合课文进行各种体裁的写作训练。

目前,信息来源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课文中有记叙、日记、通知、便条、书信、广告和说明等多种体裁,文中还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看图写作。

要学好英语写作就必须从课文练起,从一些常见的文体练起,由短到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是通过背诵训练写作。

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课文为中心训练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课文中的句子就是规范的英语范文。

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或对话后,教师要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课文,使学生把词语放在句型、段落、篇章中去理解、记忆和体会,然后进行仿写、改写训练。

五是通过仿写和改写训练写作能力。

仿写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模仿写作中,格式、构思、表达方式等都可模仿,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创新变通,语句要通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仿写前要从时态、句型、内容选材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辅导,指导学生怎样模仿,尤其要注意时态。

另外,改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改写就是对文章材料的文体、式样、句式等进行改编的一种训练方式。

无论是改人称、改时态,还是改对话材料为叙述文字,都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还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作用。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重视词、短语、造句的理解记忆,对课文中优秀的对话和篇章要背诵熟读,多做翻译、改写和仿写练习,结合课文进行各种体裁的写作训练。

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写出准确、生动、规范的英语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