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能说出本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3、对苏武的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4、积累掌握创新设计上自主学习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另用课时)重点难点1、能说出本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2、积累掌握创新设计上自主学习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熟读课文,意思不明的字词句用笔画上线,先根据上下文理解,再结合翻译书印证所学字词均需记忆积累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另可参阅创新设计上背景资料一栏):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A
《苏武传》导学案课前预习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2、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3、校正字音昆邪..王()且鞮..侯()缑.王()於靬..王()浞.野侯()棫.阳宫( ) 稍迁至栘中厩.()监数.()通使相窥.()观使牧羝.()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故使陵来说.()足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子卿尚复谁为.()乎何以汝为.()见置煴.()火,覆武其上汉天子我丈人行.()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注意语言的凝练。
)(一)、第一段:(小标题)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句式:)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5、置币遗..单于()(二)、第二段:(小标题)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句式:)2、以货物...与常()()3、其一人夜亡..()()4、虞常生得..()(三)、第三段:(小标题)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2、事如此,此必及.我。
()3、见犯乃.死,重负..国。
(句式:)()()()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5、舆.归营()6、单于壮.其节()(四)、第四段:(小标题)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本无谋..()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句式:)()5、空以身膏.草野()6、君因.我降()7、女.为人臣子()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句式:)9、反欲斗.两主()10、头县.北阙()(句式:)11、若.知我不降明()(五)、第五段:(小标题)1、白.单于()2、天雨.雪()3、匈奴以为..神()4、羝乳乃..得归()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六)、第六段:(小标题)1、掘野鼠去.草实()2、杖.汉节牧羊()3、檠.弓弩()4、武复穷厄.()(七)、第七段:(小标题)1、武使匈奴明年..()2、不敢求.武()3、故使陵来说.足下()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5、扶辇下除.()6、子卿尚.复谁为乎?()7、皆为陛下所成就..()8、兄弟亲近..()9、子卿壹.听陵言()10、自分.已死久矣()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八)、第八段:(小标题)1、陵恶.自赐与()2、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3、南乡.号哭,欧.血()4、旦夕临.数月()(九)、第九段:(小标题)1、汉求.武等()2、得夜.见汉使()3、如惠语以让.单于()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12、《苏武传》导学案班固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预习自测]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2、注意断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3、文学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
(见绿色通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质疑探究](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3.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积累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文化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能力。
3、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4、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5、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独学]1.文化常识积累——阅读《新新学案》P97页[常识-速览],然后用一两句话概述班固的生平及《苏武传》写作背景。
2、文言疏通积累——结合《新新学案》P99注解疏通文意,并完成P95[知识梳理]3、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思维探究与创新[对学探究]1、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刻画苏武的性格特征的?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13、文章中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形象的塑造又起了什么作用?三、技能应用与拓展[群学探究]思辨——有人认为苏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忠志不渝,气节高尚,也有人认为其表现出来的是对汉武帝的愚忠。
你认为呢?请结合本文进行阐释。
[拓展阅读]爱国精神万古传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大好时光,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民族的脊梁。
2。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理清全文思路。
3、品味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细节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预习案】一、文学常识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作品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础知识①稍迁至栘( )中厩( )监; ②数( )通使相窥( )观; ③以状语( )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 ⑤后随浞( )野侯没( )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⑦置煴( )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 )足下; ⑩何以汝为( )见;四、理清课文思路,为各段添加小标题【文本品读】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2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_《苏武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依托教材,梳理知识点,积累文言词汇,为古诗文阅读训练打好基础。
2、归纳背诵记住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做回文言文基础知识二、夯实双基:以列表形式让学生自主复习,记住相关文化常识及重点字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4)四史:范晔的、司马迁的、班固的、陈寿的。
(5)史汉:《史记》《汉书》。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6)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班固《汉书》)(7)《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苏武传》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苏武传》导学案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学习目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式。
学习难点: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课前自学文本阅读一、导语设计: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自主学习案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自主读课文,通过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理解重点词语;学生查询手中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读苏武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朗读课文,能够翻译文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并且能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
1、给下列字注音栘()中厩()监且鞮( )侯丈人行( ) 缑( )王昆( )邪( )王阏氏( ) 煴()火啮()雪与旃()毛牧羝()节旄( )尽落於靬()王檠()弓弩至雍棫()阳宫扶辇()斧钺()汤镬()2、概括文章的内容,为各段拟一个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适当点拨。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武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如一;武帝驾崩,恸哭数月;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出使的原因、背景及使团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2~8)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介绍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小组交流)二、借助《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1、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东汉史学家。
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幼年聪慧好学,9岁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
博览群书。
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汉书》。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苏武转》、《幽通赋》等。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的家人: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的《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的妹妹班昭参与《汉书》的编写,班固死后,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是班昭独立完成的。
精选-《苏武传》导学教案
《苏武传》导学教案《苏武传》这篇课文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苏武传》导学教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苏武传》导学教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目标】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自学指导】一、简介班固及《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阳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主备人:邝素勤审核人:林树娣授课人:一、学习目标1.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体会苏洵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学习难点:难点是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自主预习1.作者及作品:班固: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 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师生研读第一段1.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古今异义:丈人古义()今义()币古义()今义()相当古义()今义()3.重点词语解释:稍()迁至嘉()其义因()厚赂单于及假()吏常惠等置()遗()单于斥候、候骑、候()4.表示赞许的词语:5.特殊句式: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二)师生研读文段二学生朗读文段二,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
《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相关推荐《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武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常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能力。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板书《苏武传》)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家庭---- 父亲: 班彪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辞赋: 《两都赋》 2、《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对比《史记》和《汉书》::《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纪传体 <汉书>:本纪列传表志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
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1、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谁能够概括地讲述课文的`故事来。
2、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知识学习】《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师寄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目标】.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一、走近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
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妹妹,班昭。
作品:史书有《汉书》;辞赋有《两都赋》;诗有《咏史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
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苏武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苏武传》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汉书》基本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3.学习班固塑造人物的方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4. 学习准确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学习人物精神。
【作家作品】班固(32—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汉”,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栘( )中厩( )监且()鞮()缑( )王昆()邪()王浞()阏()氏()弩()重()负国秩( )訾()置煴()火马畜()弥山窖()啮()旃()徙()羝()廪()旄()於()靬()弋()缴()檠()棫()辇()劾()斧钺()汤镬()衿()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第一部分是1段,第二部分是文章第2~8段,第三部分是第9、10段,【文本研究】1.苏武出使前,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如何?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出使匈奴的?这对后面故事的展开,起什么作用?2.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3.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4.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
《苏武传》教案 第一课时优秀5篇
《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
2、积累文言实虚词,在语境中体会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3、了解并体会苏武的形象,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重点难点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简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二、知识链接1、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2、《汉书》简介《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三、自主学习1、字音字形栘(yí)中数(shuò)通使且鞮(jūdī)侯丈人行(háng)遗(wèi)单于缑(gōu)王昆邪(hún yé)王浞(zhuó)野侯阏氏(yān zhī) 左伊秩訾(zǐ) 煴(yūn)火膏(gào)草野啮(niè)雪旃(zhān)毛牧羝(dī)纺缴(zhuó)檠(qíng)弓弩棫(yù)阳宫斧钺(yuè)2、通假字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女,通“汝”,你;畔,通“叛”,背叛)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告别)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3、词类活用⑴宜皆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⑵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拉)⑶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赞美,以……为壮美)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名词用作动词:滋养)⑸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⑹天雨雪,武卧啮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⑺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育,生子)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⑼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⑽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4、古今异义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当;今义:差不多)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今义:指岳父)⑶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赐予)⑷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⑸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⑺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今义:下一年)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伤心、失望、痛苦的)⑼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古义:年龄;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⑽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成全,提拔;今义:业绩)⑾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5、特殊句式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班固生平和他的著作《汉书》;2、学习并积累文言字词句,并通过练习巩固理解;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环境、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4、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第三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交流探究案。
预习案【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苏武传导学案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之《苏武传》科目:高三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一课时课型:复习主备:主审:时间:学习目标: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点(重难点)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已备)二、自学提纲自译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三、课堂研讨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翻译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信义安所见乎⑥法令亡常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⑧武父子亡功德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⑩前以降及物故2、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词并翻译(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反欲斗两主(4)单于愈益欲降之(5)何久自苦如此(6)王必欲降武(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8)屈节辱命9)单于壮其节10)诚甘乐之(11)天雨雪(12)羝乳乃得归(13)杖汉节牧羊(1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15)惠等哭,舆归营(1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四、达标检测3、解释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①使数通使相窥观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单于使使晓武②语以状语武如惠语以让匈奴③引虞常果引张胜引佩刀自刺④食绝不饮食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廪食不至食:食物。
⑤发方欲发使送武等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五、课堂小结六、学后反思必修二文言文复习之《苏武传》科目:高三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复习主备:主审:时间:学习目标: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点(重难点)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已备)二、自学提纲自译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三、课堂研讨1、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汉亦留之以相当。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独有女弟二人。
6.且陛下春秋高。
7.武等实在。
8.稍迁至栘中厩监。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此必及我。
12.会论虞常。
13.以货物与常。
14.卧起操持2、说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女为见。
苏武传学案第一课时1
苏武传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研习课文1——3段。
3.掌握文中的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4.翻译时注意文言句式。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的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翻译时注意文言句式。
1.文学常识史书体例史书形式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左丘明)《资治通鉴》 (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刘向编订)纪传体:采用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2.作者简介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3.苏武牧羊「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
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4.自读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 1 )(2——8)(9— 10)自主学习课文前三段。
在括号里填写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jū)鞮(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
阳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
主备人:邝素勤审核人:林树娣授课人:
一、学习目标
1.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体会苏洵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难点是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三、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
四、学习方法:
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
六、学习内容:
(一)自主预习
1.作者及作品:
班固: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
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
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终完成《汉书》写
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
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
传” ,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
中的“天文志” 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写作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
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
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
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师生研读第一段
1.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古今异义:丈人古义()今义()
币古义()今义()
相当古义()今义()
3.重点词语解释:
稍()迁至嘉()其义因()厚赂单于
及假()吏常惠等置()遗()单于
斥候、候骑、候()
4.表示赞许的词语:
5.特殊句式: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二)师生研读文段二学生朗读文段二,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弩射杀之()
2.重点词语解释:
会()阴()相知()私候()胜
幸()蒙()其赏赐以货物()与常
3.通假字:没()胡中
四、内化提升:(1)发
()百发百中。
()而大声发于水上。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2)表示拜访的词:
第二课时
(一)师生研读第三、四段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其一人夜亡告之()宜皆降之()
屈节辱命()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2.重点词语解释: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置()煴火
3.知识延伸:引:
虞常果引()张胜引()佩刀自刺
自()引而起,绝袖引()以为流觞曲水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欲引()兵攻赵
相如引()车避匿引()而不发
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4.特殊句式:见犯乃死()何以复加?()
何面目以归汉!()
(二)师生研读第五段学生朗读文段五,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
空以身膏草野()反欲斗两主()
2.通假字:畔主背亲()
3.重点词语解释:
会()论()虞常
幸()蒙大恩君因()我降
4.特殊句式:何谓相坐?()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汝为见?()
四、内化提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其一人夜.亡告之()舆.归营()宜皆降.之()单于壮.其节()屈.节辱.命()
第三课时
(一)师生研读第六段学生朗读文段六,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天雨雪()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2.通假字: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重点词语解释:
白()单于别()其官属卧起操()持穷厄()
4.知识延伸:爱
不爱()珍器重宝停车坐爱()枫林晚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二)师生研读第七段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触柱折辕()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何久自苦如此()诚甘乐之()
2.通假字: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3.古今异义:
武使匈奴,明年古义:()今义:()
子为父死,无所恨古义:()今义:()
4.重点词语解释:
足下()扶辇下除()女弟()
陵始()降时诚()甘乐之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信义安所见乎?()
何以过陵?()
子卿尚复谁为乎?()
劾大不敬()
(三)师生研读第(八至十)段
学生朗读文段,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研讨,找出文段中重点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今日之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前以()降及物故
2.古今异义:
不幸:古义:()今义:()
成就:古义:()今义:()
实在:古义:()今义:()
3.重点词语解释:
自分()已死久矣陵见其至诚()
如()惠语以让()单于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更嫁()
女弟()春秋()亲近()
4.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武留匈奴凡十九年()5.知识延伸:
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
相传为孔子所修。
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
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形容壮年。
表示责备的词:
表示只仅仅的词语:
思考探究:
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3.其他人物的出现对表现苏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后记(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