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团队管理
团队 绩效
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 是否比一个人单独干更好? 群体目标会大于个体目标之和吗?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依赖吗?
44
3. 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根据组织内部团队之间的影响力和它对有效完成团队任 务的价值,可用团队行为曲线来评估团队表现。
工作绩效
高效团队
工作群体
真正的团队 潜在的团队
伪团队
团队特性
3. 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46
3.1 团队构成
队员的能力:1)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2)具有问题 解决和决策技能的成员;3)具有善于聆听、提供反馈、 解决冲突和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人格特点:大五模型中的许多维度与团队有效性有关, 如外倾、随和、责任心、情绪稳定、经验开放。 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方面的方差可能比平均值更重要。 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的随和性、责任心、外倾性低, 就会导致内部关系紧张,并降低整体绩效。
团队的类型 虚拟团队
团队管理
1.团队管理的原则
1
2
建立团队就是 要确保团队成 员拥有共同的 目标,并确保 他们能够共同 工作以实现这 个目标。
形成一种强烈 的、积极的 “归属感”是 团队建设的最 重要的、主要 的先决条件。
3
团队管理中一 个很重要的方 面,也是往往 被忽视的方面, 就是团队能够 运作的大环境。
面部表情和蔼可亲 频繁的目光接触 说话慢条斯理 声音轻柔,抑扬顿挫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办公室里有家人照片
4、沟通与工作方式(续)来自表达型外向, 直率友好 热情的 令人信服的 幽默的 合群的 活泼的
快速的动作和手势 生动活泼的, 抑扬顿挫的 语调 有说服力的语言 陈列有说服力的物品(如 奖状、照片等)
价值观、态度
例,客户满意
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第6章 群体行为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中,除了最常出现的从众效应和社会惰化现象, 还有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和社会标准化效应。
组织 行 为学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社会标准化效应是 指成员在群体共同 活动中对事物的知 觉和判断,以及工 作的速度和效率趋 于同一化的倾向。
•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是群体共同的行动方向 •群体成员的一切努力都应该紧紧围绕群体目标展开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群体的功能: 1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2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3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4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2.群体的组成要素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 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 状态。群体士气对于群体绩效水平的 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高
士气
低 低
生产效率
高
图6-4生产效率与士气关系示意图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3.群体凝聚力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 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 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 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陈国海
团队中的工作角色
① 协 调 者 ② 推 进 者 ③ 信 息 者 ④ 凝 聚 者 ⑤ 创 新 者 ⑥ 监 督 者 ⑦ 完 善 者 ⑧ 实 干 者
(四)实践活动理论
实践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只有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团队任务情景中,团队成 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自己和其 他成员的认识,增加对其他成员的信任和支持,逐步 形成默契、和谐、高效的团队。
③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
解破坏型
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形成阶 段
2. 震荡 阶段
3. 规范 化阶段
4. 执行 任务阶段
5. 结束 阶段
三、群体行为
(一)从众行为 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对群体的信 任度
对偏离的恐 惧
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专长
个体的自信 心
一、群体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第四,排他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1)群体的规模 (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3)外部的压力 (4)群体的领导方式 (5)群体内部的奖励
四、群体士气
(一)群体士气的概念
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七个特征: • (1)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 • (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 • (3)群体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三、群体决策的改善
(一)决策效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六章群体过程与行动6.1群体6.1.1定义: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6.1.2特点①成员们的目标共同性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它是以若干人的共同的活动目标为基础的,正是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才能走到一起并彼此合作,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以他人之长,弥合自己之短,使群体爆发出超出单个个体之和的能量。
群体的这一特性,也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②群体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群体虽然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构成的,但一个群体,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一面。
它有着自身的行为规范、行动计划,有自己的舆论,而这些规范、计划和舆论,不会因为个别成员的去留而改变。
③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性作为一个群体,它之所以能对各个成员发生影响,并能产生出巨大的动力,就是因为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某一个群体里,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在心理上,彼此之间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成员。
④群体的有机组合性群体不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在这个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职务,负一定的责任,并以作好自己的工作而配合他人的活动,使群体成为一个聚集着强大动力的活动体。
6.1.3结构群体的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及这些成分的有机组合。
群体成员的结构可根据不同纬度进行划分,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的结构等。
群体结构对于群体成员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群体成员搭配不当,会使群体涣散,经常发生冲突,降低工作效率。
群体结构根据其成员在群体组成成分的接近性程度可分为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
同质结构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方面都比较接近。
研究表明,在以下三种条件下,同质群体可以达到最高的生产率:⑴当工作比较单纯,而又不需要许多种类的资源来完成工作时,同质群体有较高效率;⑵当完成某一件工作需要大量合作时,同质群体往往有效。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六章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历史、互动、理论,以及决定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制约群体行为的外部因素、群体工作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涵义群体是指组织中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根据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按照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组合而成的分层次、分职能的人群集合体,它是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组织与个体之间保持正常关系必要的中介体系,具有群体共同的职能目标、行为规范、隶属关系等。
1.群体的属性1)基本属性:组织内部的人群集合体。
2)功能属性: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组织与个体之间必要的中介体系。
2.群体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
2)形成的方式: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
二、群体的特征(一)合成性——群体总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合而成的,没有成员的组合也就没有群体的存在,所以人群合成的客观事实就成为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职能性——价值特征群体是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根据组织运行的程序和专业分工的要求所设置的具体职能单位,每一个职能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失去了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的群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价值,所以实现职能目标、发挥职责功能就成为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价值体现,而每一个群体的职能目标的轻重、履行职责的绩效也就成为衡量各群体价值高低的客观标准。
(三)多维性——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程序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使组织中的群体形成了多维性的表现特征,群体既有纵向的层次区分,也有横向的部门划分,而每一个群体又都处在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的特定结合点位上,由此就形成了群体在组织立体式结构中纵向的一维性、横向的二维性、交叉的三维性等多维性的表现特征。
(四)隶属性——组织中的各职能群体都是以具有明确隶属关系的部门形式存在的,组织对各个职能群体的职能范围、人事编制、物质设施等所属关系都有明确规定,各职能群体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相关群体而围绕着本隶属系统的职能目标自主运行的部门建制,而群体成员也都有定位于所在群体而有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特定隶属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第6章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团队管理与团队评估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
尽的职责而选择“搭便车”。有效团队通过让成员承担个体和团队层次 的责任来遏制这种趋势。
2.创建高绩效团队的措施
(1)运用目标来激励团队 目标就是个人和组织齐心协力要达到的结果。在团队管理中,要想激励成
员去实现团队目标,就必须为成员制定一个明确的、有吸引力的目标。 (2)选择合适的领导者和成员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培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在一个团队
的广度比单一性质的群体大。 (5)提高绩效。将上述各因素组合起来能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个体
的工作绩效。
二、什么是高绩效团队?
1. 高绩效团队的要素 2. 创建高绩效团队的措施
1.高绩效团队的要素
(1)外界条件
● 足够的资源。团队是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的工作团队都要依 赖团队外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包括及时的信息、前沿的技术、充足的 人员和行政支持等。
(4)提升团队文化 提升团队文化的核心是提升团队的精神文化,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
观,营造员工参与、协作和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涉及团队精神、道 德规范、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等。团队的精神文化是团队健康发展的 支柱,是团队赖以生存的灵魂。 (5)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团队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是其核 心内容。 (6)培养团队成员间的信任 信任对团队绩效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虚拟团队中,信任更是起到了关键作 用。
5.团队的优势
(1)促进形成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希望得到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 (2)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采用团队形式,尤其是采用自我管
理团队形式,可使管理者脱身去做更多的战略规划。 (3)提高决策速度。把部分决策权下放给团队能使组织在做出决策时更具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群体沟通与群体冲突
①②
③ ④⑤
3.环型
• 在环型结构中,所有成员都 仅与相邻的两个人保持沟通。 相对而言,这种结构中的每 个成员所处的地位相当,成4.全通道型
• 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
自由的与其他成员进行沟
通,而不需要经过任何中
①
间环节。群体中没有中心 ②
⑤
人物,各成员地位平等, ③
• 1.控制功能 • 2.情感表达功能 • 3.信息传递功能 • 4.激励功能
二、群体沟通的类型
• (一)从沟通媒介角度划分为口头沟通、 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 等方式
(二)从沟通的组织性质角度划分, 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 1.正式沟通
• 这是组织内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沟通类型, 遵循组织结构的设置路径。根据沟通的方向, 又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水平的沟通类型。
第二节 群体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内涵
有关冲突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尽管这一术语有各不相同的意义,其中 却也包括了一些共同的主题。冲突必须是双方 感知到的,是否存在冲突是一个知觉问题。如 果人们没有意识到冲突,则常常认为冲突不存 在。另一个共同之处是冲突是一件的对立或不 一致,以及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 所形成的条件决定了冲突过程的起点。
二、群体冲突的类型
(一)根据冲突的影响来分,可以分为功能性冲 突和功能失调性冲突
1.功能性冲突 功能性冲突也称为建设性冲突,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之 间的一种有益的、建设性的对抗,可以给个人、团体、 组织带来积极性的利益。 2.功能失调性冲突
功能失调性冲突也称为破坏性冲突、障碍性冲突, 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一种无益的、破坏性的对抗, 对个体、团队、组织不利。
政治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2、留面子技术the door-in-the-face technique
语言(即说出的话) 7%
可视性的,外表的:55% (非语言的) 眼神 身体语言 手势 面部表情
语调 38% 音频/音调/音量/音质 语速、顿挫 声音的吸引力 声音的可信度
艾伯特.梅拉比安
表:非语言沟通形式
非语言表述
手势
脸部表情
行为含义
柔和的手势表示友好、商量,强硬的手势则意味着: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二、诱导人们依从的社会影响技术
1、登门槛效应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
原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客户的大门,最后就有 可能成功地让客户购买商品,实现推销目的。 社会心理学:用“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若群体有明确的目标,则群体合作的工作成绩优于个人竞 争的成绩;若工作本身缺乏内在兴趣,则个人竞争的工作 成绩优于群体合作的成绩
四、合作的条件
目标的共同性 利益的互惠性 行为的协调性 分工的明确性
五、合作策略
副语言
通过非语词的声音 重音、声调的变化 哭、笑 停顿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 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惧、惊 奇或气愤。 副语言研究者迪保罗的研究发现,鉴别别人说谎 的最可靠线索就是声调。 测谎仪可以通过分析人们说话的节奏,声音的频 率、波长等信息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在说谎。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
2,群体转移
•
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 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 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是在 大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 脑力震荡法(头脑风暴法)、 • 德尔斐法(专家决策法)、 • 名义群体法、 • 电子会议法 。
四、关于凝聚力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5阶段模型:
• 形成、震荡、 • 规范化、 • 执行任务、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 • • • • 第一次会议、 阶段1、 飞越、 阶段2、 结束。
• 3、两种模型的特点及启示:
• 对群体寿命期望及社会涵义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解释
本节内容框图
群体 成员 资源
施加于 群体的 外部条件
•
关于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两周、6天)。
• 2,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略)
• 3,规范的形成(略)
• • • • • •
阿希实验
4,规范的作用(略) 5,地位 (略) 6,群体规模和群体构成 (略) 7,群体互动过程 (略) 8,群体任务(略)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主要内容
• • • •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四、关于凝聚力
群体 任务
群体 过程
绩效和 满意度
群体 结构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 条件
• 1,组织战略 • • • • • • • • 利德尔· 哈特: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的 2,权力结构 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物理工作环境
艺术。(科学)
《组织行为学》 第六章考点手册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035冲突的概述(★★★一级考点,选择,名词,简答)1.冲突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即传统观念、人际关系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2.冲突的传统观念,冲突都是消极的、有害的,常常与暴乱、破坏和非理性联系在一起,势必会造成组织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正常实现。
防止和消除冲突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3.冲突的人际关系观念,认为冲突是客观存在和与生倶来的,不可能彻底消除,它有时对群体的工作绩效有益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管理者都认为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
4.冲突的相互作用观念认为,冲突对于组织既有建设性的一方面,又有破坏性的一方面。
没有冲突,组织过于融洽、安宁,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相反,组织过于分裂与对抗,则会造成人心涣散,势必会对组织的整体效益产生破坏性和阻滞性。
因而,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充分利用冲突的积极影响,限制冲突的消极影响。
5.冲突的特征:客观性、主观直觉性、二重性、程度性。
6.根据冲突对组织的影响不同(1)建设性冲突,又称为正常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积极影响的冲突。
(2)破坏性冲突,又称为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7.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不同(1)目标冲突,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
(2)认知冲突,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想法和思想而导致的冲突。
(3)情感冲突,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情感上的不一致而引发的冲突。
(4)程序冲突,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
8.根据冲突影响范围的不同组织间冲突、群体间冲突、个体与个体间冲突、个体内部冲突036冲突产生的根源(四级考点)1.杜布林对冲突根源的分析:人的放肆本性、争夺有限资源、价值和利益的冲突、基于本位的冲突、追逐权力、责任不清、引进变革、组织的气氛2.罗宾斯认为,冲突产生的条件(也称冲突源)可分为三类: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人因素。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2、群体的分类 、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 直接或间接联系。
4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9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 )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 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groupthink” 现象,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 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 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34
名义群体法
指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1)讨论之前,每个人先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每人逐次向群体说明自己的观点,一次一个。 (3)群体讨论和评价这些观点。 (4)每人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
35
德尔斐法
这种方法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
30
群体思维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群体行为及其管理
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回顾:1.简述团队的含义及特征? 2.团队建设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 3.虚拟团队的作用?
1.简述团队的含义及特征?
团队的含义 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和协 作,以便完成组织预定的某项目标的最小单位。
团队的特征 1.价值观共识化 2.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授权 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 4.高素质的员工是关键
6.责任不清 7.引进变革 8.组织的气氛
(二)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1.沟通因素 2.结构因素 3.个人因素
(三)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1.结构因素 (1.专业化 2.相互依赖性 3.共享资源 4.目标 差异 5.职权关系 6.地位矛盾 7.管辖权的模糊)
2.个人因素 (1.技术和能力 2.个性 3.观念 4.价值观和道 德观 5.情绪 6.沟通障碍 7.文化差异)
6.分清责任与权力 7.建立崇尚合作的组织文化和群体风气
课后习题:
1.冲突的特征有哪些? 2.对待冲突有哪些不同观念? 3.冲突管理的原则? 4.简述罗宾斯的冲突过程理论 5.如何预防群体间冲突?
THANK S 感谢聆听!
一、冲突的定义
第一、冲突的存在不仅是一个客观性的问题, 也是一个主观性的问题。
第二、冲突的产生必要条件是存在某种形式 的对立或不相容以及相互作用。
第三、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群体、组织、个人, 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利、资源、目标、方法 等。
四、冲突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人与人、人与 群体、人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展而形成的。
(二)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
布莱克与莫顿根据原来的“管理方格”模式, 修改后设计出另一个冲突方格模式,即根 据“关心员工”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来分 析管理者在处理冲突时的态度与风格。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①群体与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所谓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的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②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关于加入群体的动机,不是列举一、两种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利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③群体发展阶段(1)五阶段模式在本节中,我们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式和最近的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模型—进行评术。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
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解释者都带有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的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虽然这种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设定的因素更复杂。
因此,五阶段发展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工作群体有时很可能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时期的依赖性运动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6群体心理与行为6-7
第一节 群体的基本概念
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个体是组成群体的细胞,群 体是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又称“团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 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人群结 合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1.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动目标 。 2.群体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规范 。 3.群体成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二、群体分类 1.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根据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3.根据群体的规模:大群体和小群体
三、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这两种现象可能潜在地影响着群体客观地评价各种方案 和达成高质量决策的能力。 (一)群体思维(groupthink)或称小集团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详细研究了这个问题。 所谓“小集团思维”,用杰尼斯的话来说,是“参与一 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 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 要”。 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它是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 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到客 观的评价。 群体思维似乎与阿希的比较线段实验的结论完全一致。
中方总经理外方总经理总经理不同沟通网络对行为的影响沟通特点最慢较快信息精确度最高较低领导者的权力显著较显著不发生不发生会易位最高不一定组织化工作变化弹性迅速稳定较慢缓慢稳定最慢稳定不一定最快较快针对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要求应使用不同的沟通网络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群体的基本概念 群体的行为特征 群体决策 团队建设
凝聚力
高
高生产率
低
生产率 水平中等
绩 效 规 范
高
低生产率
生产率水平 低到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
“搭便车”效应(free-rider problem)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团队内某个成员为 了团队的利益所作的努力,团队内所有的 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 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个性化与团队合作的冲突
组织行为学
个性化与团队合作的冲突是比较明显: 组织文化是高度个人主义的;
一致的承诺 良好的沟通
恰当的领导 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组织行为学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 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 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 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 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 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 惰化作用。
6.4.7团队的运用 团队与全面质量管理
组织行为学
全面质理管理 (TQM)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 采用团队形式;
TQM的精髓在于工作程序的改进,改进工 作程度的关键则是员的参与。
6.4.7团队的运用 质量圈(Quality circles)
组织行为学
这是一种由 8位~10位员工及主管组成的工 作群体。他们定期碰头 (一般是每周一次 ),
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领导方面 目标方面 协作方面 责任方面 技能方面 结果方面
组织行为学
群体向团队的过渡
组织行为学
计划 (Plan)
6.4.2 团队的构成要素
组织行为学
要素
目标(Purpose) 人(People) 团队的定位(Place) 权限(Power) 计划(Plan)
6.4.3团队具备的优势
组织行为学
? 《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
? 为了完成西天取经任务,由唐玄奘、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组 成的四人团队成立了。其中唐僧是团队领导、孙悟空是技术核心 、猪八戒和沙和尚是骨干成员。另外还有白龙马、六丁六甲、五 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大抵上相当于辅助人员 或者是协作部门的同事,这里暂且不提。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 观音。上级的上级是诸天神乃至如来佛祖。不消说,这是一个基 层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团队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小 的团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点,克服不足, 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达到共同成功。
讨论他们碰到的质量问题,调查问题出现 的原因,推荐问题的解决办法,采取纠正 措施。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
群体(Group)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 成的集合体。 团队 (Work teams) 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 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只有打造高绩效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 优势。 通过掌握高绩效团队的特征来创建高绩效团队, 发挥团队的力量能够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
6.2.1 群体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
6.3 群体行为的解释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群体成员资源 群体结构 群体任务 群体绩效
组织行为学
返回
6.4团队
组织行为学
6.4.1团队的内涵
? 团队的定义
?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工作团队 (Work teams) 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 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目
在高度重视个人成就感的组织中推行团队 方式。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个人绩效考核难以准确实施
组织行为学
由于团队生产的特点,在团队中容易产生 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团队中单 个成员的努力水平不可观测,团队绩效表 现为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单个成员 的绩效往往不能准确地度量。
思考:如何有效解决?
返回
6.1.2加入群体的动机
1.安全 2.地位 3.自尊 4.归属 5.权力
组织行为学
返回
6.1.3群体的分类
1.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 2.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 3.利益型群体 4.友谊型群体
组织行为学
返回
6.2群体的行为过程
组织行为学
群体 的
行为 过程
群体发展阶段 群体互动分析
本章内容
6.1 群体的主要概念 6.2群体的行为过程 6.3 群体行为的解释 6.4团队
组织行为学
返回目录
6.1 群体的主要概念
组织行为学
群体(Group):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 而组成的集合体。
群体的要素有四个方面: 1活动;2相互作用;3感情;4规范。
返回目录
模拟练习
组织行为学
? 说出你所扮演的五种角色。它们各自要 求什么样的行为?这些角色之间存在角色 冲突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怎样相互冲 突的?你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
? 回顾你所处群体之中所出现的各种互动 现象,诸如协同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从众行为等,并解释其原因。。
返回目录
组织行为学
计划 (Plan)
团队具备的优势
组织行为学
优势
创造团结精神
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提高决策速度 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 提高绩效
6.4.4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
解决问题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
计划 (Plan)
6.4.5如何创建高绩效团队
要点
团队规模较小 清晰的目标
相关的技能 相互的信任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课件内容
群体 与 团队
组织行为学
学习目标 本章内容 ຫໍສະໝຸດ 章小结模拟练习学习目标
组织行为学
? 熟悉角色和规范是如何影响员工行为的; ? 熟悉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团队担任的角色。 ? 掌握群体行为模型中的一些关键构成要
素; ? 掌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 掌握有效团队的特点;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