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教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一、明确任务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通过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3、教学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时间:2、建立者:3、地位:4、标志:5、统治地区:今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一带6、统治制度: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7、建立家天下:继承了禹的位置,代替8、夏王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去和墓葬群反应了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9、夏朝衰亡:的统治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二)、商汤灭夏1、分布区域:今一带2、商汤灭夏: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桀,桀大败,灭亡3、商朝建立:约公元前年4、建立者:5、都城:6、商的统治: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7、商朝迁都原因: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8、相对稳定:迁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9、末期统治: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三)、武王伐纣1、周部落分布区域:陕西流域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决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公元前年,建立周朝,定都,史称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2、分封对象: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诸候的权力: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诸候的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5、等级层次:天子、、卿大夫、士6、公元前841年,周历王引起“”,周历王逃亡7、西周灭亡原因: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8、西周灭亡:公元前年,西周被犬戎族灭亡9、东周建立:周平王东迁,史称、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四、展示交流成果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巩固拓展1、“夏传子,家天下。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名师编制 倾力推荐】
师: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诸侯,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战争不断。
教Hale Waihona Puke 出示PPT,并引导学生一起结合教材,梳理西周灭亡的原因,并知道东周的建立。
过渡: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治国之策呢?
(4)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内容或材料,说出夏朝建立的时间、标志、意义,归纳夏朝灭亡的原因;简述从禅让到世袭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难点)
目标3:通过识读《商朝形势图》,能够识别商朝的空间位置、多次迁都的位置、疆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商亡的原因,能够阐述周是如何强大并灭商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名师编制倾力推荐】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史料研读、情境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论成败:议分封利弊
鉴未来:思治国之策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共24张PPT)
西周 1.牧野之战
西周 2.西周建立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镐京 战役: 牧野之战
七七年年级级历史第第41课8课
四、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概况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 疆土(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分封 血缘关系远近、功劳大小 依据:
分封 宗亲、功臣 对象:
七七年年级级历史第第41课8课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七七年年级级历史第第41课8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
1.夏朝建立
时 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 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统治 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
中心:
夏朝
夏 禹 王 像
2.启的继位
伯 益 像
启 像
夏朝
启像
2.启的继位
禅让制 公天下
世袭制 家天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
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系世代继承下去
夏朝 3.国家标志
组建军队
夏朝 统治
制订刑法 设置监狱
制定夏历
夏朝 3.国家标志
偃师二里头 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工迫是夏 具平奴朝 (民隶的 实和主国 质奴阶家 )隶级机
的压构
西周分封制 概况
内容:
(1)①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权利 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诸侯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义务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西周分封制 概况
作用: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初一上册第四课 夏商周的更替
材料一:“若无授无节,则准圜土内之。” ——《周礼》
如果不执行国家的命令,不遵守法律,就要把他抓
起来关到圜土里。
材料二:启征有扈氏,在甘(今河南洛阳西)决战 前的誓词中,说道:“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 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 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东周前期)
教学目标
(1)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 律。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等级名称?P23最后一段 3、牧野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P23
形成 夏 禹传启
世袭制
奴
隶 社 会
发展 商
鼎盛
牧野大战巩固统治
西周
分封制
前2070 前1600
夏
前1046
前771
商
西周(国人暴动)
课堂达标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旅游第1站:河南登封二里头遗址
目前已知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
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等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
朝时期文明进程。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内发
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
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
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
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
铜鼎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朗读歌谣,提问学生歌谣里提到的内容,以解释歌谣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课件展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地图和出土文物图片,以直观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信息。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从夏朝统治中心、统治机构、实质了解夏朝的統治;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让学生了解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笔记本节课讲述的是夏商周的更替,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关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它的建立和消亡都具有神话色彩,因此在历史上存在争议。
据传说,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要特点。
夏朝的君主称为“天子”,进行了许多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改革,并建立了官僚体系。
夏朝由于对铜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各项制度的创新,使得社会出现了较高的繁荣和发展。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它也是一个封建制的代表。
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比夏朝更加完善。
商朝的君主称为“王”,掌握了政权,但是在国家治理中,大臣和贵族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商朝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出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商朝还开辟了与外界贸易的联系。
商朝的文化方面包括了祭祀、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其中最有名的是商鞅变法。
三、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周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比商朝有了更大的发展。
周朝的君主称为“天子”,是一个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
周朝也开明地进行了官僚体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强调了礼仪和道德规范。
在经济方面,周朝实行的是农业和手工业并重的政策,同时通过进行异地贸易使得经济繁荣。
周朝时期的文化也在很多方面大大发展了,诸如《左传》、《春秋》等传世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撰写的。
总之,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三个朝代之一,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这些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传承下去。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点评: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然于胸。
2.重难点突出,紧扣考点。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符合六步四检模式,环节齐全,时间分配合理,过渡自然流畅。
5.自学问题具体明确,难度适宜,每一个模块完成之后,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即学即练,巩固记忆。
打分:9分
总结:上课严格按照六步四检模式,再次基础上可以灵活设计,教学过程不但要内容全面,而且要提高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即练,当堂达标。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
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
汤建立了商朝。
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
经过武王伐纣战争,商朝被周武王灭亡。
西周建立。
西周为了巩固统治, 确立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衰亡。
周平王迁洛,开始了东周的统治。
内容标准内容要点:“家天下”;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
认知提示:初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周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2019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34张)
1
2
34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请说出下列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夏朝建立-禹
1
2
34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请说出下列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汤灭夏,商朝建立-商汤
1
2
34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C
C.土地和人口 D.封号和人口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下课!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还出土 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 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 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
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化文明进程
铜爵(jué)·盛酒器
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镶嵌十字纹方钺(yuè)·兵器
陶盉(hé)·温酒器
陶鼎(dǐng)·煮肉器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 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 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 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 公元前841年由于长期压迫引发了国人暴动, 起义的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 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 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
A.禹时
B
B.启时
C.汤时
D.纣王时
课后练习
2、在夏商时期,出现了桀、纣等有名的暴君。
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
①贪图享乐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②残暴统治 ④治国有方
A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课后练习
3、在分封制中,周王分封给宗室、功臣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课件 (30张)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夏 禹
王
•建立者:禹(治水有功)
像
•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禹传位给儿子,“公天下(公天下就是天下是大家的, 公有的,)”变成了“家天下”(“天下为家”的 “家”,指代帝王把国家政权时代据为己有,把国家 当做一家的私产。)“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商王盘庚迁都殷;此 后保持了相对在稳定。)
河南安阳殷墟
河北 北部
陕西
山东
商
西部
西部
朝
长江
疆
流域
域
图
4、商纣的残暴
对外征伐
建造豪华宫殿
沉重徭役赋税
炮烙之刑
纣
炮烙之刑
三、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
周文王(前1152~ 前1056),即殷商西伯 (意即西方诸侯之长, 《封神演义》演绎为西 伯侯),又称周侯,周 季历(周朝建立后,尊 为王季)之子,姬姓, 名昌。
2、周朝的建立
时 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武王 都 城: 镐京
夏商周疆域的变化
夏
周 商
夏朝50多万平方公 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 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 公里。
假如你是统治者, 面对广袤的疆域, 在“家天下”的社 会,你会采取什么 措施来巩固广阔的 疆土?
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图 平民
奴隶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义 务
诸侯
权 利
建派 设 立征 置 武赋 官 装役 员
燕
晋 镐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件(22张)
思考探究
原因:统治残暴,贪图享乐,残害人民,社会 矛盾尖锐、、、
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 用贤臣,得民心者得天下。
新课小结
朝代 都城
建立 时间
灭亡 时间
夏 阳城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商
殷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西周
镐京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开国 末代 君主 君主
禹
桀
汤纣
武王 幽王
重要事件
夏朝建立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巩固练习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 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 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 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 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 A.夏王桀 B.商王纣 • C.周厉王 D.周幽王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 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地位: • 意义: • 中心地区: • 亡国者: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标志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 部、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的终结
夏桀,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 桀 把 人 当 坐 骑
商汤灭夏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重要知识点总结
宗亲和功臣等
内容
作用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
意义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衰亡
衰落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 引起“国人暴动”
灭亡
周幽王时, 朝政腐败, 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②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灭亡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最后被商汤所灭
二、商朝的统治
建立——
盘庚迁殷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建都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统治
商朝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灭亡
末代商王纣,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决战中,被周武王所灭
三、西周的兴衰
建立
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必背重点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建立约公元前2来自70年,禹建立夏王朝地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家天下”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统治
①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
导学案附答案
一、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通过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3、教学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地位:
4、标志:
5、统治地区:今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一带
6、统治制度: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
7、建立家天下:继承了禹的位置,代替
8、夏王朝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去和墓葬群反应了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9、夏朝衰亡:的统治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
(二)、商汤灭夏
1、分布区域:今一带
2、商汤灭夏: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桀,桀大败,灭亡
3、商朝建立:约公元前年
4、建立者:
5、都城:
6、商的统治: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
7、商朝迁都原因: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8、相对稳定:迁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9、末期统治: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三)、武王伐纣
1、周部落分布区域:陕西流域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决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公元前年,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2、分封对象: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诸候的权力: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4、诸候的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
5、等级层次:天子、、卿大夫、士
6、公元前841年,周历王引起“”,周历王逃亡
7、西周灭亡原因: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8、西周灭亡:公元前年,西周被犬戎族灭亡
9、东周建立:周平王东迁,史称、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展示交流成果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巩固拓展
1、“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者是()
A. 禹
B.伯益
C. 启
D. 舜
2、他以人为坐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商汤所败,王朝灭亡。
此人物是() A.启B.桀C.纣D.盘庚
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
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
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启开启了世袭制
B. 纣灭夏建立商朝
C. 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导学案的答案
一、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2070
2、禹
3、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4、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5、陕西
6、夏历
7、启;世袭制;禅让制
8、二里头遗址;夏
9、桀
(二)、商汤灭夏
1、河北河南
2、汤;夏王
3、1600
4、汤
5、亳
7、战乱、环境变化
8、盘庚
9、纣
(三)、武王伐纣
1、渭水
2、牧野
3、1046;周武王;;镐京;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宗亲和功臣
3、诸侯国
4、贡物;周王调兵
5、诸侯
6、“国人暴动”
7、周幽王
8、771
9、洛邑;东周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机构:建立了军队、的,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2、内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和扩大了统治范围。
三、展示交流成果
1、奴隶制的建立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可见,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2、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商汤和周武王能
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再次商场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启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四、巩固拓展
1-8ABCB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