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合集下载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Thank you!
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acquisi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边缘上产 生的学问,它以语言的心理过程作为它的研究对 象。从语言学角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 ,但 是可以有不同的取向来进行研究。从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桂诗
5.2小组任务分配
王青、任瑞娟、王亚南讨论知识结构 王亚南完成ppt制作 王青、任瑞娟后期检查 王亚南主讲
6.参考文献
桂诗春.什么是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 社,2011. 李绍山,李志雪.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 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 石林平,张东红.心理语言学五十多年发展评述[J]. 兰州城市学院学报,2013(3). 武绪颐.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J].佛山科学 技术学院学报,2004(6). 李茜.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中国的发展[J].西安 社会科学,2010(1).
3.2 “没有语言学的语言学”
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下, 句法研究不再是中心,研究的重点已转 为探讨对话语、语篇的理解和词汇、语 素的辨认。 F.J.Newmeyer说:“整个60至70年代,语 言理论经历了急速和混乱的变化,使心 理语言学难以将他们的研究工作置于任 何语言观之基础上。”
(武绪颐,2004)
02 90初至90中期 03 90中期至今
研究起步阶段 王初明 六种学习方式 陈思清 交际策略
快速发展阶段 基础研究 词汇、句子、篇章 应用研究 听说读写译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05
心理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跨文化研究挑战
文化差异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克服这些差异,建立跨文 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研 究中,需要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构 建。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理解语言与思 维、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语言障 碍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 础。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促进跨 文化交流,为语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提供指导。
研究历史与发展
研究历史
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期研究 主要关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语言障碍治疗
1 2
语言障碍评估
心理语言学对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研 究,为语言障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治疗方法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针对不同语 言障碍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3
康复训练
心理语言学在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 效果。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01
心理语言学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
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02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行评
估和改进,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人机交互
03
心理语言学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更符合人类语

心里语言学

心里语言学
语言的交际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 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 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 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 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 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 ,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 成 和 理 解 策 略 ; (4) 简 单 句 向 复 杂 句 的 过 渡 以 及 对 较 为 复 杂 语 句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 第 五 , 在 语 言 交 际 用 途 的 研 究 方 面 , 贝 茨 (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 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 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 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 “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 (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 ”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 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 重要基础。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2012(2)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2(2)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英文名称:English Linguistics学分:2学分总学时:36学时适用专业:英语09级先修课程:词汇学、语音一、课程性质、教学任务课程类别:专业通用课课程性质:通用选修课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术语、概念,进而指导其英语学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概念,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对语言学习有一个理论上的系统认识。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基本了解语言学基本概念,包括英语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言的发展变化及研究方法,掌握Tem-8考试中的相关知识点,并为报考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做好准备。

学生能了解语言学发展现状,熟悉语言学的新成果,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语言学概况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了解现代语言学与索绪尔的关系;熟练掌握语言的显著特点;大致了解共时语言学与同时语言学等对比概念的划分基准。

第二章:英语语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掌握英语音声学、音素、音节、音调等语音基本概念,了解语音的发音部位;准确区分元音、辅音、半元音;基本能辨别有声音与无声音。

了解元音与辅音的分类。

第三章:英语词汇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学的概念、类型及分类方法,了解词汇学中单纯词、合成词、派生词、复合词等的基本概念;并了解英语词汇学研究的划分流派。

基本掌握从意义方面划分词汇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英语句法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主要掌握英语中句法规则及句子成分的划分,了解句子的类型划分。

了解英语语法的特殊性、转换生成语法,熟练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X-标阶理论。

第五章:英语语义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当前英语语义学的研究的范畴及研究方法;意义的种类、词汇意义关系以及句子意义关系。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 自冯特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 关系发生了深厚兴趣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 类学家。
▪ 早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Franz Boas,1858~1942)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 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受冯特的 影响,勃斯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 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板等 的研究方面。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 心质》(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为20世纪 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 学”(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 学”(psycholinguisties)和“语言心理 学”(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 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 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 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 《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 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 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 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因此,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言语 的产生、言语的理解以及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
▪ 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 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 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综合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 重点探索人类心智本质和结构的科学。
▪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基本上可归源于心理学之父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研究。1879年,冯特在莱比 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并 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1874年,他出版了 《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书,探究了人类的 心质结构和意识。在冯特晚年的探索中,他很重 视语言问题的研究,发表过很多与语言心理学相 关的文章和著作。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 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名称解释

心理语言学名称解释

普遍语法论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 ,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言数据的输入(input )是不充分的 ,不足以促使习得的产生。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 ,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

有的人在运用语言时 ,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 ,这就是所谓通过学习来进行监控的[ 1 ] (P19)。

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

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监控理论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 ,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

“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的核心内容。

克氏认为 ,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input) 。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概述
50年代以后,三股力量致力于心理语言学的建设:
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心理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信息论
4、重要的进展:1960-1970 Chomsky的异军突起
5、70年代以后的心理语言学 受认知科学的影响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概述
6、现代汉语的语言心理研究 三个阶段:
郭桃梅,彭聃龄(2002)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
的语义通达机制 问题:两种语言的信息表征?一般认为:词汇表征是 独立的,而概念表征是共同的 三种模型:单词联想、概念中介和整合的层次模型 (非对称性模型) 任务:图片命名、翻译、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 实验一目的:启动刺激(英文单词)和目标刺激(汉 字)之间是翻译关系时,是否产生启动效应 被试:过6级大学生63名 使用DMDX实验程序 结果:RT、错误率配对 t 检验,显著的启动效应 仍可有多种解释 ,进行后续实验
第三节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二)识别模型 同图像识别模型
第三节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三、词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一)意义是什么 人对意义的正确理解取决于: 1、逻辑-语言意义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我两个南京。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概述
1、自然观察法:语言习得过程 客观观察
系统的观察记录 断续的观察记录
问卷调查
内省观察(自我观察)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概述
2、实验法:语言使用的心理过程 (1)分类:
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文字认知和理解以及文字表述实验;口语感知与理解以
及口语叙说实验 语言干扰、双语教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 对失语症的病理分析、语病矫治实验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美国的学者们在1952年成立了语 言学与心理学委员会,1954年又 出版了《心理语言学: 理论和研究 问题概述》。 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正式诞生。
1、美国第一代的心理语言学家是在行为主义 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下 进行研究的。奥斯古德指出,语言在刺激和 反应之间能起传递作用,例如一说“狼来 了”,大家就警觉起来。但是狼真的来了人 们才怕,如果虚报过几次,即使再说“狼来 了”,人们也不怕了,可见词语和事实的作 用并不完全相同。米勒把信息论运用于语言 研究,发现词在话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可 用概率来表示。但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单 靠信息论还是说明不了。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 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 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 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
它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一门 边缘性学科。《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主编
3、现在学者们认识到,心理语言学研 究不能局限于验证某一语法模式是否 正确,而应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于是 出现了第三代心理语言学家。他们不 赞成对言语过程作抽象的分析,而强 调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实验,借以探测 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是用实验和自然观察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 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 如,“要饼干”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 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 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 词、助动词和量词等。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言语知觉
语言理解的第一步 研究听者如何从连续的、变化 的声学信号中感知各种语言学 单元,特别是音素
语音的声学线索 音位缺少不变(invariant)的声学 线索 缺少线性排列 协同发音
几个理论
言语知觉的动觉理论(motor theory)(Liberman, 1967) 言语知觉的目标是讲话者的发音gesture,即表征在脑中的一 致的动作命令。感知言语,就是感知讲话者的意图的gesture。 基于听觉机制的言语知觉理论 言语声音的感知与一般的听觉和知觉学习的机制相同,听者可 以从声学信号中恢复言语信息,不需要gesture知觉的中介。
第四,儿童语言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如何与其母亲交流? 通常情况下,此年龄的儿童每次只能讲出仅仅一个词 语。 作为语言使用的入门者,小孩也许懂得了恰当使用语 言的一些规则,至少是讲不出来而内心明白。 另外小孩的语言中没有封闭词(如介词、连词等), 而偏爱开放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这种现 象表明,小孩对这两种语法类别已有直观理解。
研究的焦点 对音位的恒常的声学线索的搜索 言语知觉的心理机制 言语知觉的神经机制 辅音发音部位线索
词汇识别
听觉词汇识别(spoken word recognition)
视觉词汇识别(visual word recognition)
听觉词汇识别Cohort模型(Marlsen-Wilson, 1987) 第一个阶段,对输入信息进行听觉语音分析,激活一群可供选择的单词,即初始词群; 第二阶段,当语音信息继续,仍然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增加,而不符合语音 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下降,直到选中群中的一个词; 最后,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 跨通道语义启动范式 首先通过耳机给被试呈现语音信息,在耳机中语音消失的瞬间,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 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视觉刺激进行词汇判断。 给被试呈现的听觉刺激有两种,片段语音信息(如/kpt/)和整词信息(如captain), 片段语音信息/kpt/与captain、captive等有语音联系,而captain、captive又分别和ship、 guard有语义联系。 结果发现,当给被试听觉呈现片段信息——/kpt/ 时,在对随后视觉呈现的ship和 guard做词汇判断时,都会有显著的启动效应。而当听觉刺激以整词形式呈现时,只 有ship被启动。表明在词汇通达的初期,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 Cohort 模型强调听觉语言的时序性,认为词首信息在整个识别加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听觉词汇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下而上的输入信息与心理词典表征之间的一种 精确匹配。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通过言语治疗、听力训练等方式 改善和纠正语言障碍。
治疗效果语言治疗在帮助患来自恢复或改善 语言能力上具有积极效果。
结语
总结心理语言学的重点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展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 重点内容
心理语言学研究涉及词义、语音、认知和发 育等方面的内容。
2 发展方向
未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大纲
前言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心理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历史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领域发展而来。
语义与语境
语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语义概念
语义研究词义、句义和篇义的组 织与表达。
语境影响
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和表达产生重 要影响。
语义分类
语言单词按意义分类,探索它们 之间的关联。
语音与语调
语音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以及语音和语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1 语音要素
语音的元音、辅音、音节等基本要素的研究。
2 语调分类
语调在语言中的不同分类和作用的研究。
3 语音理解
语音和语调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沟通。
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语 言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
习得过程
语言习得从模仿到形成独立 表达能力的演变过程。
影响因素
语言环境、个体差异和学习 条件对语言发展和习得的影 响。
语言障碍与治疗
语言障碍的类型和特征,以及语言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障碍类型
语言障碍包括言语障碍、听力障 碍和语言发育障碍等。
治疗方法
语言认知与处理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思维驱动语言表达
人们通过思维对事物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 进而形成语言表达的内容。
思维决定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表 达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
思维创新语言
随着思维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不断涌现。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使得思维 能够被记录、传递和共享。
语言塑造思维方式
语言的结构、语法和词汇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 式,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限制思维广度
语言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思维的边界,限制了人们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和提取长期语言知识的关键,包括词汇、语法规 则、句型等。
记忆与学习
语言记忆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 学习的效果。
语言理解
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是对词汇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词义、词性、词组 搭配等的理解。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是对句子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语法结构、语义关 系、语境信息的理解。
心理语言学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心理语言学概述 • 语言认知过程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 语言习得与发展 • 语言障碍与治疗 • 心理语言学的应用
01
心理语言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 学科,主要探讨语言与认知、情感、 动机等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特点
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过 程,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 产生等,强调语言与思维、认知的相 互作用。

实验心理学chapter9心理语言学

实验心理学chapter9心理语言学

• 词频是影响单词识别速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这一现象叫做 词频效应。
9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1)
• 但是,对于词频效应在字词识别过程的哪 个环节上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 • 早期观点认为,词频效应发生在对字词的 存储或搜索过程中,主要影响字词信息提 取阈限和搜索顺序。高频词提取阈限较低, 并且优先搜索。 • 研究者后来发现,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得到 的词频效应比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 应小得多。
5
结 论
• 以上研究说明,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确实存 在着一些特殊的先天机制。 • 但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 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因此,儿童的先天素质、生理成熟、认知 发展和后天的学习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
(二)元语言学意识
• 语言和文字系统是不可能全部靠简单记忆或强化作用 来学习的。 • 由于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人能记忆的范围,所以语言 和文字系统的学习也就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 背,还包含某种一般规则的提取。 • 元语言学意识是指儿童对语言、文字一般结构特征的 认识和操作。它包含: – 句法意识:对句子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认识; – 语音意识:对字母与音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 构词法意识:对字词的内部结构与整词词义的关系 的认识; • 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儿童会发展各种元语言学意 识,其特点表现为概括化和规则化的学习。
14
(三)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1)
• 单词产生器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一个内部词典装 置,它包含了一个单词的全部信息。当输入某一 字词的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便逐渐积累 信息。一旦所积累的信息量超过了标准阈限,便 能引起反应系统的一种反应。 • 按照这个模型假设,语境对单词产生器的影响与 字词的形、音刺激是两个独立的信息来源,也具 有一个标准阈限。词频主要影响标准阈限。高频 词阈限值低,只需要较少的刺激或语境信息量即 可达到标准阈限,并引起反应;低频词阈限较高, 需要输入较多的信息才能达到标准。 • 因此,语境与词频效应的作用是相加性的。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

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

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

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

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

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

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

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为了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说出语言和理解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语言的生理基础人类不需要课堂教学就可以自然习得自己的母语。

人类有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有声带,因为其它动物也有声带。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依赖人脑结构和人脑的机制。

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的某些区域比右大脑相应的区域要大,这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特征。

由此,人们相信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其生理基础。

1.1盖奇案例(the case of Phineas Gage)19世纪中叶,菲尼亚斯· 盖奇由于工伤事故大脑前部损伤严重,但是他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盖奇案例使得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支配语言活动的中枢是在大脑的话,那么显然它不在大脑的前部。

1.2、人的大脑大脑的表面,即大脑皮层,布满了上百亿个神经原(neurons)。

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认知能力都集聚在大脑皮层上(cerebral cortex)。

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

将大脑两个半球相连的是神经路径(nerve pathway)。

通常大脑左半球控制着人体右半身的活动,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人体左半身的活动。

1.3大脑的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大脑的认知等功能的分工过程叫作大脑侧化。

脑力活动功能的分工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

大脑单侧化的功能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左大脑和右大脑都参与人类重要的智能活动,只是在处理所接收的刺激信号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如:Left hemisphere Right hemispherelanguage and speech perception of nonlinguistic soundsanalytic reasoning holistic reasoningtemporal ordering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reading and writing recognition of patternscalculation recognition of musical melodiesassociative thought2.语言侧化2.1左半球的语言优势语言侧化(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指语言能力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分工。

新编语言学导论

新编语言学导论

新编语言学导论新编语言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演化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一章:导论1.1 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学派1.3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二章:语音学2.1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2 语音的产生和感知2.3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2.4 语音变体和语音变体学第三章:音位学3.1 音位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3.2 音位的分类和描述3.3 音位的组合和变体3.4 音位学与音系学的关系第四章:词汇学4.1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4.2 词的构成和分类4.3 词的意义和语义关系4.4 词汇的演化和变化第五章:句法学5.1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5.2 句子的结构和组成5.3 句子的语法关系和句法规则5.4 句法的演化和变化第六章:语义学6.1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6.2 词义的分类和描述6.3 句义的组成和解释6.4 语义的演化和变化第七章:语用学7.1 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7.2 语用的层次和关系7.3 言语行为和语用推理7.4 语用的演化和变化第八章:社会语言学8.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8.2 语言变体和社会变量8.3 语言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身份8.4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第九章:心理语言学9.1 心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9.2 语言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9.3 语言的发展和习得9.4 心理语言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第十章: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和挑战10.1 当代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10.2 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合作10.3 语言学研究的伦理和道德问题10.4 语言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学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里语言学》课件

《心里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
认知心理学方法在心理语言学中的应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包括行为实验、脑成像,其中认知心理学方法对于心理语言 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语料库及分析工具
语料库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分析工具则是对语料库的处理和统计 分析的必备工具。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有重要的 影响。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语言的含义、声音特征、语法结构及其在思维和情感中的应用。
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言语对我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影 响,有助于我们的思考、推理、 判断和学习。
心理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方 式,我们的语言也会反过来影 响我们的心理活动。
语言对情感的影响
言语和情感息息相关,语言的 应用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情 感状态。
心理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领域合作研究
未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趋势 将会越来越跨界跨学科,更 多的领域都将与心理语言学 进行合作探索。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 的应用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将 会为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推 动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社会化语言学的发 展趋势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 社会化语言学也将会成为心 理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应用场景
1 教育场景中的应用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辅助语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效 果。
2 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提高治疗 效果。
3 社会交往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说出语言和理解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语言的生理基础人类不需要课堂教学就可以自然习得自己的母语。

人类有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有声带,因为其它动物也有声带。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依赖人脑结构和人脑的机制。

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的某些区域比右大脑相应的区域要大,这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特征。

由此,人们相信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其生理基础。

1.1盖奇案例(the case of Phineas Gage)19世纪中叶,菲尼亚斯· 盖奇由于工伤事故大脑前部损伤严重,但是他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盖奇案例使得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支配语言活动的中枢是在大脑的话,那么显然它不在大脑的前部。

1.2、人的大脑大脑的表面,即大脑皮层,布满了上百亿个神经原(neurons)。

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认知能力都集聚在大脑皮层上(cerebral cortex)。

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

将大脑两个半球相连的是神经路径(nerve pathway)。

通常大脑左半球控制着人体右半身的活动,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人体左半身的活动。

1.3大脑的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大脑的认知等功能的分工过程叫作大脑侧化。

脑力活动功能的分工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

大脑单侧化的功能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左大脑和右大脑都参与人类重要的智能活动,只是在处理所接收的刺激信号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如:Left hemisphere Right hemispherelanguage and speech perception of nonlinguistic soundsanalytic reasoning holistic reasoningtemporal ordering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reading and writing recognition of patternscalculation recognition of musical melodiesassociative thought2.语言侧化2.1左半球的语言优势语言侧化(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指语言能力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分工。

一般认为,语言功能的侧化主要在大脑的左半球。

对于多数人而言,大脑左半球有着语言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与与惯用右手之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2.2两耳分听实验(dichotic listening research)两耳分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人类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侧化现象。

两耳分听实验让受试者带着耳机,然后同时向左右耳输入不同的语言信号。

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能够更为准确地报告由右耳输入的语言信号。

研究人员认为右耳接收到的语言信息直接进入左脑进行加工,而左耳接收到的信息先进入右脑,然后再从右脑送至左脑进行加工。

由于间接的路径比直接的路径长,且信息传输所需的时间也长,所以受试者在报告左耳听到的信息没有右耳听到的信息准确。

这种现象又称为“右耳优势”。

3.语言中枢(language centers)3.1布罗卡区(Broca’s area)布罗卡区位于左大脑前部小叶区,有着控制语言表达的机能。

布罗卡区受伤的病人在交际时在句法和选择单词时遇到障碍。

3.2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韦尼克区是另一个重要语言区域,它位于左大脑后部的一个区域。

韦尼克区受伤的病人听力正常,但是他们与布罗卡区受伤的病人不同,他们能够说出流利的话语,语音语调也好,但是说出的话往往不得体,甚至没有意义。

3.3角形脑回(angular gyrus)角形脑回有着控制视觉信号与听觉信号的相互连接和互为转换的机能,如:把言语与所感知的物体相联系,对物体进行命名以及对笔头语言的理解。

它位于韦尼克区的后部。

3.4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表达人们在听话时,通过听觉感知到的语言信号先在韦尼克区内进行解释,然后被传递到布罗卜区准备表达,这时布罗卡区向控制发音器官的肌动区域发出表达指令。

人们在说话时,先从韦尼克区提取词汇,然后将它们传送到布罗卡区,再由布罗卡区决定言语的具体形式和发音,并向肌动区域发出予以表达的指令。

语言的使用需要语言各中枢的协调。

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比以上所描述的要复杂的多。

4.语言习得关键期4.1关键期假设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设是由Lennerberg提出的,大约从2岁到青春期。

在这一段时间里,人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容易习得语言而不需要课堂教学。

习得母语的关键期与人的大脑单侧化过程相吻合。

有两个研究结果证明了Lenneberg的假设:首先,在单侧化结束以前,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左大脑受伤的儿童,其语言中枢可以转移至右大脑,既而恢复自己的语言功能。

其次,超过关键期的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

4.2吉妮案例与语言机制的退化美国儿童吉妮在出生20个月后被父亲关在家中,与社会隔绝。

吉妮被解救时已有13岁半,在年龄上超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吉妮在过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后开始学习母语,至今尚未完全习得英语。

吉妮案例表明,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在超过关键期以后有一个生理的退化期。

5. 语言与思维5.1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些早期观点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早期观点主要为相互对立的两种理论,即心灵论与经验论。

心灵论者认为语言与思维是统一体,语言无非是一种有声思维,思维则是一种无声语言。

经验论者认为,语言与思维非统一体,语言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经验,人类有着不同的语言,人类语言的不同是因为人类心理经验的不同。

5. 2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沃尔夫认为高层次的思维依赖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

这种强假设又被称为语言决定论。

沃尔夫认为由于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说不同语言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这种假设又称之为“语言相对论”。

根据强假设,真正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学习不同文化的语言是不可能的,除非学习者放弃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习得目标语民族的思维模式。

5.3 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批判语言不能决定思维。

语言的形与义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约定俗成的,并不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

虽然语言在表层结构上呈现出差异,但是所有的语言在本质上具有普遍性。

5.3.1单词与意义词与意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对自然世界中的事物等的命名对认知系统并不发生根本的影响。

一种语言中有大量表示“雪”的单词与一种语言中只有一个表示“雪”的单词并不意味着说后一种语言的人不能感知不同类型的雪。

一种语言中没有“雪”这个单词并不意味着说这种语言的人不能掌握“雪”的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只是无意义的标记。

一个词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交际的语境。

交际的语境变了,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语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5.3.2 句法结构(Grammatical structure)语言的句法体系的差异与说这些语言人的认知体系差异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语言结构与认知体系并不是紧密相互依存的关系。

语言的差异主要是语言表层结构差异。

例如英语在动词后边加上词素-(e)s来指示单数第三人称,汉语的动词在表示单数第三人称时没有这种形态变化并不意味着说汉语的人不能理解或掌握单数第三人称的概念。

5. 3. 3 Translation如果说语言决定思维,语言的差异是认知体系的差异,那么语言之间的互译是不可能的。

英语和河皮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人们可以用英语去解释河皮语的特征本身就说明语言不能决定思维。

虽然我们说语言不能决定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差异对认知的差异没有影响。

但是这种由语言引起的差异并没有大到双方不可理解的程度。

5. 3. 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从一个侧面也反驳了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设。

如果两种语言的差异体现的是不同的理念体系,那么第二语言习得就不可能。

由于人们可以习得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语言,这说明语言的差异不可能体现的是理念系统的差异。

5. 3. 5语言与世界观(Language and world views)语言是表达世界观的媒介。

语言与世界观并不存在内在的联系。

说同一语言的人会有不同的世界观; 说不同语言的人也会有相似的世界观。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语言不能决定思维。

5.4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再认识5. 4. 1 语言的主要功能(Major functions of language )语言有人际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与自我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两大主要功能。

人际交流的主要功能是相互传递信息、思想、感情等,相互影响、调节,甚至控制对方的行为。

自我交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语言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言语行为的发生。

5. 4. 2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与融合语言与思维的最初的发展既非同步,又非同路,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有声思维”,思维作为一种“无声语言”是语言与思维在其发展中的一种融合。

语言与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它们的关系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

5.4.3没有语言的思维虽然思维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是语言不是表达思维的唯一媒介。

人们完全可以使用非语言手段进行思维或传情达意。

比如音乐家可以用音乐思维,数学家可以用几何线条思维,画家用色彩思维,等。

因此不难看出思维与语言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5.4.4语言:表达思想的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语言符号与语义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逻辑的关联。

这意味着语言与思维的理念体系之间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生理的关系。

说两种语言的人并不是具有两种世界观的人。

语言之间的转换也不是世界观之间的转换。

语言只是表达思想的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

5.4.5语言影响思维的方式语言不能决定思维,但是语言对思维是有影响的。

如果一个概念有特定的语言符号去表示,那么人们在学习这个概念时就会相对容易。

一个有“雪”这个词语言与一个没有“雪”这个词的语言相比,虽然这两种语言都可以表达这个自然现象,但是前者比后者在表达这一自然现象时要方便容易得多。

作为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用以储存、回忆和表达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