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联系
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 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 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新研究成果:当人类睡着后,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脑脊液随即进
入,对大脑里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副产品进行清除。这也能解释为什么
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头脑清爽,而熬夜、失眠则让人头脑昏沉。该研究
成果表明
( A)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世界按其固有的规
律运动变化着 ③人的感觉究其本质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④科学研究的
的关系
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四个概念: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
物质、运动、 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
静止、规律 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物质和运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___人__类__社__会___也具有客观的物 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_。
( D)
A.物质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版讲解
考点1 │ 主干梳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物__质__世__界_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 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是地__理__环__境__、_人__口_因__素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_物__质__性___。 (3)世界物质性原理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 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观点。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知识明辨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
•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
区 (客观实在性),还有自
别
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
有灭的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 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 灭的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
联 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系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 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 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三第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1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一切存在物,一切 生活在地上和水中 的东西,只是由于 某种运动才得以存 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决 定 适 应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 运动: 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 静止: 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否认运动,只看到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既看到绝对运动, 又承认相对静止 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
辩证法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黔南州都匀一中期中)爱因斯坦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根据相对论,他认为宇宙中对于一个电荷为e,质量为m的物质一定会存在它相对应的反物质,即一定存在一个相同质量但电荷为-e的物质。
这里的“反物质”()①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②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④是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题中的“反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①排除;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2.(2020·浙江之江教育联盟联考)《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因为()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③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只能顺从自然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①④符合题意。
题中名言强调的是自然界,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②不符合题意。
“自然界是客观的”说法正确,“人们只能顺从自然”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2020·河北张家口摸底)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
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和近2年的数据分析。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3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 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
9
考点1 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9
3.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与题意不符,①③④ 符合题意。 [答案]D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28
[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 好恶而改变,D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 项强调 自然界的产生,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 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 点,应排除。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4.2哲学第四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本题易错选④,错在没有准确理 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 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要受到 规律的惩罚,①②③正确,选A。 • 答案 A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 并分析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 (1)红灯停,绿灯行 (2)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规则,人制定 的,强加的 唯心主义 主观意识 赋予
(3)国之将亡,必有妖异; 国之将兴,必有吉兆
(4)新陈代谢
规律,生物体本身 所固有的联系
4、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义
不 同 客观的、普遍的、 主观的、可以制 性质 点 不能创造和废止 定、修改、废止 联系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
• 矫正训练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的。” • 这说明 ( ) • A.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D.静止是不存在的
解析
本题易错选A、C、D,原因在于对运动和
静
止的关系认识不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动变化中,因此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A错误,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静止的信 息,而且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 的,C、D错误。 答案 B
技巧点拨 考生在做涉及物质运动的规律的选择题时,凡是 看到题肢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 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
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
2022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2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探究世界的本质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爱不喜爱、明白不明白,它都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关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关于主观而言,它既能够指具体的物质形状,也能够指具体的思想。
关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状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样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专门性(全然特性)≠物质的全然属性物质的唯专门性(全然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全然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依靠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状,必定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进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确实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相伴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情况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下几种相同的 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典例2014·全国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 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一一三磷酸 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 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 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第 4 、 5课 第7-10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唯物辩证法 价值观
课第 十 二
马克思 马克思 主义哲学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人生观
注意区分:1、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 2、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3、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 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两个概念
运动 静止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两对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A
)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注意: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物质和运动的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 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着。 两种错误倾向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 —— 唯心主义(如仁者心动)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 —— 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运动和静止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 显著的运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和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3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该诗一二句以“水 面平”、“明境”、“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 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 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 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故B观点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B。
解析 诗的大意是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 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 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栖息的小 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呜叫几声。诗句通过花落、月出、鸟鸣这些 “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故选出C项。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 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ー村 ☞发展的观点
①从天体起源看,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产生距 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们还利用光谱分析等手段揭示出, 组成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 ②从生物起源看,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结果。
无机物——有机物——细胞——生命——低等动物——高级生命 (脊椎动物——哺乳类——灵长类——类人猿)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
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 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 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 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注意: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发明、
改造、改变、消灭、
知识梳理
主观能动性: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想”与“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干劲、毅力等。 总之,只要是人类的行为,都在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D:③④
☞没体现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 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变式训练】
(2013·江苏百校联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3
4
5
6
7 (天数)
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2. 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A. 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典例训练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 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无关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 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1.规律的含义: 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
非强加的 非表面的 非偶然的 非多变的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苹果落地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水向低处流
4.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7.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5.新陈代谢
6.价值规律
8.红灯停,绿灯行
2.规律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 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同本质。
比较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别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 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1.共性: 客观实在性 2、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1、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
联 系
2、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3、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 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
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凡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具体感知的, 都是物质的具 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体形态。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 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么共性?
无论我们看见看不见、摸着摸不着,喜欢与不 喜欢,他们都是一种物质现象,都客观的存在 着。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主观题)
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 殊形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 有动。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只承 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