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合集下载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研 究 显 示 , 华 人 中 NPC1 L1蛋 白 的 表 达 可 能 增 高 , 因 此 选 择 性 胆 固 醇 吸 收 抑 制 剂 对 于 华 人 的 降 低 胆 固 醇 治 疗 可 能 具 有 更 为 特 殊 的 价 值 。
现 有 研 究 表 明 依 折 麦 布 具 有 良 好 的 安 全 性 , 这 可 能 与 其 独 特 的 药 理 学 特 性 有 关 :首 先 , 依 折 麦 布 通 过 抑 制 胆 固醇 转 运 蛋 白来 抑 制 胆 固醇 的吸 收 ,不 影 响 胆 酸 、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以 及 其 他 固 醇 类 物 质 的 吸 收 , 大 大 提 高 了 该 药 临床 应 用 的 耐 受性 和 安 全性 ;其 次 , 依 折 麦 布 在 全 身 循 环 系 统 的 药 物 暴 露 浓度 极 低 ,且 几 乎 不 经 细 胞 色 素 P450酶 系 代 谢 ,很 少 与 其 他 药 物 相 互 影 响 , 这 ~ 药 理 学 特 性 成 为 其 良 好 安 全 性 和 耐 受 性 的 重 要 保 障 。 依 折 麦 布 口 服 给 药 后 可 以 在 小 肠 中 被 迅 速 代 谢 成 活 性 的 葡 萄 糖 醛 酸 结 合 形 式 , 且 在 数 分 钟 内 即可 进 入 门脉 循 环 和 胆 汁 中 。依 折 麦 布 及 其 结 合 形 式 在 肝 中进 一 步 葡 萄 糖 醛 酸 化 ,并 随 即 分 泌入 胆汁 ,通 过 肠 肝 循 环 可 以 持 续 作 用 于 小 肠 上 皮 的 靶 点 。 其 半 衰 期 长 达 22 h。
3 依折 麦布单独或与其他 降脂药 物联合应用
3.1 依折麦布单药治疗
与 安 慰 剂 相 比 , 单 独 应 用 依 折 麦 布 可 使 LDL C 降 低 1 7%~23%, 使TC水平 降低 15%以 上 , 而其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与 安 慰 剂 相 似 n ,”]。 此 外 ,这 些研 究 发 现 依 折 麦 布 还 可 以对 载 脂 蛋 白B (Apo B) 、 高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HDL~C) 、 甘 油 三 酯 (TG) 以 及 C反 应 蛋 白 产 生 有 益 影 响 。 虽 然 其 降 胆 固 醇 作 用 稍 弱 于 他 汀 类 药 物 (20%~ 4O%) , 但 该 药 具 有 良 好 的 安 全 性 和 耐 受 性 , 因 而 更 利 于 临 床 推广 应用 。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心血管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的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XXX、XXX和XXX、XXX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起草此共识。

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对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病防治等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规范心血管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步骤,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师、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掌握和使用,更好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务。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尝试研究和临床研究解释血汗管疾病与许多膳食身分和生活体式格局亲昵相关。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即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蔬菜和生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钾的食物、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血汗管疾病亲昵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取、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血汗管病发生风险;维生素E补充剂与血汗管疾病好像没有明确的关系。

-亚麻酸、油酸、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和植物甾醇很可能减少血汗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风险,与硬脂酸没有关系。

摄取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风险。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分析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分析

7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2期·安全评价·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3]赵家军.甲减致血脂异常的治疗[J].药品评价,2012,9(13):32-34.[4]熊小玲,杜鸣,邵迎新.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3-84,95.[5]Argo CK,Lofia P,Caidwell SH,et a1.Statins in liver disease:a molehill,all iceberg,or neither[J]?Hepatology,2008,48:662-669.[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5):406-416.[7]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0-894.[8]高千秋,张浩嘉.302例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系统损害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8,15(8):476-480,488.[9]朱虎成,陈春梅,赵德,等.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病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9):651-653,715.[10]吴洪.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3):337-338.[11]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94-398.[12] Sabatine MS,Giugliano RP,Wiviott SD,et a1.Efficacy and safety of evolocumab in reducing lipid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J].N Engl J Med,2015,372(16):1500-1509.[13]刘坤杰,周志安,赵洁,等.优甲乐对甲减患者血脂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7):167-170.[14]黄贤恩.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471-47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占比约为80%。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38例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38例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38例陈红霞;刘如泉;黄秋菊;胡诚【摘要】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7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d-1,po,qd,联合瑞舒伐他汀10 mg·d-1,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po,q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及患者血LDL-C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在治疗8,12周后的TC、LDL-C及LDL-C达标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在治疗8,12周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下降(P<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减量或停药患者.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较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更能改善血脂水平及提高LDL-C达标率,且具有良好安全性.【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3页(P216-218)【关键词】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糖尿病;高脂血症【作者】陈红霞;刘如泉;黄秋菊;胡诚【作者单位】武汉市汉口医院总院区心内科心功能室,武汉,430012;武汉市汉口医院总院区心内科心功能室,武汉,430012;武汉市汉口医院总院区心内科心功能室,武汉,430012;武汉市汉口医院总院区心内科心功能室,武汉,4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R587.1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2型糖尿病常并发高脂血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延缓或减少心、脑、肾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摘要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由于对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调脂药物使用不足、停药率高。

本专家共识依据老年人使用调脂药物的临床证据,参考国内外血脂管理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对我国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提出管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老年ASCVD防治工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增龄增加。

血脂异常是ASCVD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由于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群用药不足、停药率高。

为促进我国老年人ASCVD的防治工作,相关多学科专家经多次讨论形成本共识。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血脂异常与基因、年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我国老年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低于西方人群,血脂异常以轻、中度增高为主[4]。

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对163 641名成人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下成人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后呈降低趋势。

二、调脂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防治的临床证据(一)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ASCVD的临床证据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CVD 的患病率、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尚缺乏7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防治ASCVD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

1.他汀类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他汀类药物用于ASCVD一级预防获益的证据,75岁以下老年人多来自随机对照研究,75岁及以上老年人多来自亚组分析及荟萃分析。

HOPE-3(h 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3)研究入选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12 705例(包含中国人3 691例),随访5.6年,结果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使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减少24%,70岁以上亚组分析显示同样获益。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2018年以来国际发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共识及新分类。

与之相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了专家组,在中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分类、应用现状及新证据,对传统药物的新认识和新适应证及新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提出推荐意见。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

随着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的认识不断发展,特别是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发表后,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共识和新分类陆续发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确定需要治疗者,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证据较少,如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部分药物甚至可能恶化预后。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控制心律失常。

二、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着重考虑可改善预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房颤时的抗凝治疗等。

三、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尽快终止或改善心∖律失常,必要时联合电复律;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多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协同性。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万古霉素(vancomycin)已问世半个多世纪了,随着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该药的认识也日益加深。

近年来在医院感染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感染更加引人瞩目,其治疗也颇为棘手。

众所周知,万古霉素至今依然是治疗MRS的首选药物。

但是如何规范合理地应用万古霉素,如何用新近获得的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治疗,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为此,由《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发起,组织国内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学和各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起草和制定《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本共识共包括药学、抗菌作用与药敏检测及临床应用三大部分。

药学部分主要阐述了本品药学特点、注射用溶液配制、配制各溶液稳定性、药物PK/PD、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抗菌作用与药敏检测部分介绍了本品抗菌作用机制、药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折点改变及其影响以及当前细菌敏感检测状况;临床应用部分包括在呼吸、血液、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感染,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在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及儿童患者在以上各系统感染中应用方法与经验。

药学药学特点美国礼来公司1956年天然产品筛选计划从印度尼西亚婆罗州土壤中发现了一种新放线菌“东方链霉菌”产生的活性成分,其杀菌活性强,几乎可杀灭所有葡萄球菌,且基本不诱导耐药。

该活性成分最初命名为化合物05865,后定名为万古霉素。

1958年美国FDA批准了其临床使用。

1 化学结构万古霉素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结构复杂,含有一个七肽核心分子式为C66N75C12N9024,分子质量为148 5.74。

现临床应用为高效液相层析技术纯化产品——盐酸万古霉素,在pH3~5酸性环境中本品稳定,其万古霉素B含量不低于95%,发酵中其他杂质<4%,为乳白色冻干粉针,溶解后为透明溶液。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3(010)011【摘要】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1-2]。

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2.5%~3.0%^[3]。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4]。

【总页数】11页(P606-616)【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J], 丁里;王春雪;牛晓媛;冯加纯;朱遂强;刘春风;安中平;李海峰;李焰生;杨晓苏;沈雪丽;王拥军;张猛;张婧;张小宁;张杰文;陈伟;罗本燕;周东;郑天衡;赵钢;赵性泉;王少石;胡波;胡兴越;段淑荣;贺茂林;徐运;徐安定;郭力;唐吉友;彭斌;董可辉;王柠;董强;曾进胜;樊东升;潘速跃;薛蓉;瞿浩;王小珊;王伊龙;王丽娟;王国平;王宝军2.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J],3.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J],4.关注联合用药强调合理安全——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正式公布 [J],5.《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正式公布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的进展-41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的进展-41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416-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的进展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心衰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1、根据2017ACC/AHA/HFSA心衰指南,心衰A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最佳血压应低于()A、120/75mmHgB、140/90mmHgC、120/80mmHgD、130/80mmHg[正确答案]E、140/95mmHg2、以下对于左西孟旦的认识,错误的是()A、是已经上市的改善心肌钙离子循环调节的药物B、增加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正确答案]C、使细胞内钙增敏,而增强心肌收缩力D、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E、在急性失代偿心衰中可以明显改善心衰症状3、2017ACC/AHA/HFSA心衰治疗指南推荐,对于慢性HFrEF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经过选择的部分患者)基础上,使用()A、利尿剂,或ARNIB、钙离子拮抗剂C、ACEI,或ARB,或ARNI[正确答案]D、B型钠脲肽,或曲美他嗪E、左西孟旦,或伊伐布雷定4、2017ACC/AHA/HFSA心衰指南所引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对于症状性、稳定的HFrEF、LVEF≤35%、已接受包括最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规范化治疗、窦性心律心率≥70bpm的患者,()可能可以减少住院率A、伊伐布雷定[正确答案]B、左西孟旦C、曲美他嗪D、奈西立肽E、托伐普坦5、根据2017ACC/AHA/HFSA心衰指南,HFrEF患者合并高血压,应给予规范化治疗,并将收缩压逐步降至()以下A、130mmHg[正确答案]B、120mmHgC、140mmHgD、145mmHgE、135mmHg6、以下对托伐普坦的认识,错误的是()A、通过拮抗位于肾单位集合管上的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受体(AVP-V2),抑制集合管的水份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B、对血管加压素升高引起的水肿有良好的疗效C、利尿的特点是排出水份,且同时排出钠和钾[正确答案]D、对因长期反复使用利尿剂造成的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低钠和水肿)的心衰患者有很好的疗效E、利尿的特点是只排出水份,而不排出钠和钾7、根据2017ACC/AHA/HFSA心衰指南,对于HFpEFC期患者,可使用()以减轻容量超负荷引起的症状A、β受体阻滞剂B、利尿剂[正确答案]C、钙离子拮抗剂D、醛固酮受体拮抗剂E、ACEI8、2014年中国心衰指南推荐,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用()A、伊伐布雷定[正确答案]B、左西孟旦C、曲美他嗪D、奈西立肽E、托伐普坦9、根据2017ACC/AHA/HFSA心衰指南,对于HFpEFC期患者,在适当选择的病例中(LVEF≥45%,BNP升高或有1年内因心衰住院,血肌酐<2.5mg/dl,血钾<5.0mEq/L),使用()可能可以减少住院率A、β受体阻滞剂B、ACEIC、钙离子拮抗剂D、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确答案]E、利尿剂10、20世纪90年代至今慢性心衰治疗已发展到()阶段A、血液动力学B、神经体液[正确答案]C、生理学D、解剖学E、病理学11、心衰治疗的黄金三角是()A、β受体阻滞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确答案]B、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D、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E、ACEI、ARB、利尿剂12、2017ACC/AHA/HFSA心衰治疗指南建议,ARNI应在停用ACEI后()小时内应用A、6B、12C、24D、36[正确答案]E、48(二)血脂领域药物治疗进展1、2011年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不适于或不能耐受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应用()治疗A、贝特类药物B、鱼油制剂C、PCSK9抑制剂D、依折麦布[正确答案]E、烟酸类药物2、HDL的直径大小约为()A、20-25nmB、80-100nmC、30-80nmD、8-13nm[正确答案]E、2-5nm3、以下对依折麦布的代谢特点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药和代谢物都能抑制胆固醇吸收B、口服后迅速吸收并代谢为活性葡萄糖醛酸代谢物C、葡萄糖醛酸代谢物比原药能更有效抑制胆固醇吸收D、通过CYP450酶系代谢[正确答案]E、反复肝肠循环导致作用时间较长(半衰期22小时)4、以下哪项不是影响LDL内皮下沉积的因素()A、VLDL残粒的多少[正确答案]B、脂蛋白颗粒直径C、脂蛋白颗粒浓度D、内皮下基质的特性E、内皮屏障完整性5、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胆固醇吸收B、抑制胆固醇合成[正确答案]C、增加LDL受体活性D、抑制LDL受体活性E、减少VLDL残粒合成6、2011年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直接联合应用依折麦布与()剂量他汀治疗A、小B、中C、中小[正确答案]D、大E、中大7、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10mg加上依折麦布10mg相当于他汀类()次增量的效果A、3[正确答案]B、12C、6D、4E、108、他汀类药物的缺点是增加一倍他汀剂量,降低LDL-C只增加()左右A、3%B、12%C、6%[正确答案]D、4%E、10%9、2011年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应用()A、贝特类药物B、依折麦布[正确答案]C、PCSK9抑制剂D、烟酸类药物E、鱼油制剂10、以下对PCSK9的认识,错误的是()A、PCSK9是一种胆源性分泌蛋白[正确答案]B、可与肝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结合C、当PCSK9缺乏时,肝脏表面LDL受体表达增加D、当PCSK9缺乏时,血浆LDL-C下降E、可使LDL受体失去摄取LDL能力,造成高胆固醇血症11、LDL的直径大小约为()A、20-25nm[正确答案]B、80-100nmC、30-80nmD、8-13nmE、2-5nm12、SHARP研究结果,认识错误的是()A、癌症风险未见增加B、非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未见增加C、导致肾脏疾病的进展[正确答案]D、肌病风险未见增加E、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治疗的三分之二的依从性使主要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风险减少了17%(三)抗血小板药物1、下面属于血小板糖蛋白2b3a受体阻断剂的药物是()A、普拉格雷B、替格瑞洛C、阿昔单抗[正确答案]D、氯吡格雷E、阿司匹林2、2016中国NSTEMI指南推荐指出,()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A、阿昔单抗B、阿司匹林[正确答案]C、噻氯匹定D、普拉格雷E、坎格雷洛3、2017ESC冠心病双抗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ACS患者,除非患者存在禁忌症,否则推荐()加阿司匹林,不论患者之前的质量策略如何A、普拉格雷B、替格瑞洛[正确答案]C、阿昔单抗D、氯吡格雷E、阿司匹林4、不属于ADP受体阻断剂的药物是()A、坎格雷洛B、替格瑞洛C、噻氯匹定D、替罗非班[正确答案]E、噻氯匹定5、下面()属于环氧化物酶抑制剂代表药物A、阿昔单抗B、阿司匹林[正确答案]C、噻氯匹定D、普拉格雷E、坎格雷洛6、2016GPⅡb/Ⅲa中国专家共识中,高血栓风险的NSTE-ACS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前应用()上游治疗A、坎格雷洛B、替格瑞洛C、噻氯匹定D、替罗非班[正确答案]E、噻氯匹定7、2017ESC冠心病双抗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冠脉结构不清楚的NSTE-ACS患者,不推荐应用()A、普拉格雷[正确答案]B、替格瑞洛C、阿昔单抗D、氯吡格雷E、阿司匹林8、根据2017ESC冠心病双抗治疗指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如果PCI治疗的可能性很大,考虑应用()进行预治疗A、普拉格雷B、替格瑞洛C、阿昔单抗[正确答案]D、氯吡格雷E、阿司匹林9、关于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血小板GPⅡb/Ⅲa是一种膜结合蛋白B、因半衰期较长,这类药物需要持续静脉注射[正确答案]C、GPI通过占据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碍了纤维蛋白原与其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D、血小板GPⅡb/Ⅲa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也是纤维蛋白原受体E、其常用代表药物有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四)新型口服抗凝药1、出血管理的推荐中,当使用()时,年龄>75岁的患者应考虑减量(110mgBID)以降低出血风险A、达比加群[正确答案]B、苯妥英钠C、利伐沙班D、卡马西平E、苯巴比妥2、测量NOACs的抗凝作用,服药后至少()以上采血才能准确评估患者真实凝血功能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正确答案]E、3天3、达比加群不得与()合用A、决奈达隆[正确答案]B、苯妥英钠C、利伐沙班D、卡马西平E、利福平4、使用NOACs时中、重度出血处理不恰当的是()A、考虑血液透析B、考虑合并用药的影响[正确答案]C、机械按压D、手术止血E、输血5、必须需要与食物同服的NOAC的药物是()A、华法林B、达比加群酯C、利伐沙班[正确答案]D、阿哌沙班E、依度沙班6、是前体药的NOAC的药物是()A、华法林B、达比加群酯[正确答案]C、利伐沙班D、阿哌沙班E、依度沙班7、与达比加群和阿派沙班不能合用的药物,不包括()A、苯巴比妥B、苯妥英钠C、利伐沙班[正确答案]D、卡马西平E、利福平8、下面()不属于华法林的局限性A、狭窄的治疗窗口B、出血风险低[正确答案]C、缓慢起效/失效D、频繁的剂量调整E、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专家组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J:安毅(青岛医学院附属医 院);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纪言(广东省人民医院);董吁 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 院);杜志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
院);黄晶(重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金宏义(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安贞医院)
参考文献 [I]Bumett瓜,Huff
MW.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s船a
万方数据
生堡由型盘查垫!Q笙鱼旦筮塑鲞筮!翅gbi!』!!堑婴丛鲤:地堡垫!Q:!丛:塑:塑!:鱼
therapeutic option for hypercholeeterolaemin.Expert Opin Investlg Drugs。2006。15:1337.1351. phcebo.controlled.blinded
mg/d,
可在每日任意时间服用,食物不影响其疗效。老年患者一般 无需调整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与不同剂量的他汀类 药物联合使用。研究显示¨J,与10 mg/d的剂量相比,服用 依折麦布5 mg/d时即可发挥大部分调脂疗效,因此对于血 脂异常程度较轻的患者,亦可考虑选择5 mg/d依折麦布单 独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 3.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依折麦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 少见且轻微,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较为常见者包括头痛、 腹痛、腹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不影响继续治疗。禁用于 已知对此药及其添加剂过敏者以及活动性肝病患者。由于 尚无充分研究证实本药对于胎儿和哺乳期婴幼儿的安全性, 因此不推荐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服用依折麦布。
DOI:10.3760/ema.j.inn.0578-1426.2010.06.029 通信作者: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00044 Entail:dayi.hu@medmail.com.皿;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

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

虽然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接受了较大剂量他汀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

中国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高危、极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仅为31%和22%,这一现状提示我们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手段对胆固醇水平进行干预以期给患者带来尽可能多的临床益处。

降胆固醇新药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降低胆固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为促进并规范此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并颁布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发布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后,随着多项新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结果发表,进一步阐明了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疗效。

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这一共识性文件进行修订,旨在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一、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及稳态平衡1.血循环胆固醇两种来源的代偿平衡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胆固醇吸收。

很多组织都能够合成胆固醇供细胞自身利用,多余的胆固醇经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入肝脏,而只有肝细胞具有通过胆汁分泌来清除大量多余胆固醇的功能。

依折麦布 唯一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 唯一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唯一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近十余年来陆续完成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胆固醇试验研究,有力论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

降低LDL-C并达到目标值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而近期发布的SHARP研究,则再次验证了依折麦布作为目前已经上市的唯一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与他汀联合治疗中能够大大提高胆固醇达标率,并保持良好的安全性。

”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在《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上给出的临床建议。

胡大一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已是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冠心病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危害人类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国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和疾病预防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造成近年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而人群胆固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致病性因素。

血脂异常是近年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对于高胆固醇重症危害的认识和干预获得了日益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

人们逐渐认识到:以LDL-C升高为主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核心致病因素,以降低LDL-C为主的调脂治疗是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接受了较大剂量他汀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以下,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赵水平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人体血液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则主要通过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在京发布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在京发布
般 来 说 .每 次 复查 结 果 如 没 有 大 的 变 化 时 临 床 意 义并 不 大 。如发 现有 某个 或几 个 肿瘤 标 志物 的持 续 或进 行性 升 高
则 应 提 高警 惕 , 需 要 进 一 步 通 过超 声 、 C T、 磁共振 、 内镜 等
手段 检 查 . 必 要 时须 通过 病 理 检查 才能 明 确诊 断 。 癌胚抗原 ( C E A) 存 在 于 胚 胎 胃肠 黏 膜 上 皮 细胞 与 一 些 恶性 肿 瘤 细胞表 面 , 是一 种 糖蛋 白。虽 然 有 4 0 %~ 7 0 %的
『 4 1郑航 , 何本夫 , 罗荣城 , 等. T P S、 N S E和 C E A联 合 检 测 对 肺 癌 的诊
断价 值 Ⅲ. 第 一 军 医大 学 学 报 , 2 0 0 9 , 2 3 ( 2 ) : 1 6 5 — 1 6 6 . [ 5 ] Ha v e c G, N i n k o v i c M, Ko z l o v a c k i G, e t a 1 . T u m o r ma k e r s i n p l e u r a l e f - f u s i o n s i n b r o n c h o g e n i c c a r c i n o ma a n d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J ] .V o j n o s a n i t
【 1 ] 梁茱 , 王海枫 , 吴爱 祝 , 等. 1 2项 肿 瘤 标 志 物 蛋 白芯 片 检 测 消 化 系 统肿 瘤 的l 临床 意义 叨 . 中 国热 带 医学 , 2 0 0 5 , 5 ( 3 ) : 4 0 7 — 4 0 9 .
标 志 物 稍有 增 高 , 可 在 适 当休 息 1个 月左 右 进 行复 查 。 一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贯穿心衰发生发展始终,已成为心血管病和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

《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将静息心率降至60次/分左右作为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目标,主要应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和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 f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

伊伐布雷定于2015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心衰,通过减慢心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鉴于我国临床医生对伊伐布雷定应用经验有限,特制订此共识以指导和规范其临床应用。

一、伊伐布雷定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过去三十年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药物治疗的基本理念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治疗方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 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主。

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衰预后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减慢心率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在减慢心率的同时还存在抑制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压等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的应用及其剂量上调。

我国数据显示,心衰患者出院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半数(46.2%),仅13.4%的患者达到≥50%的目标剂量,仅1.1%达到目标剂量。

这就导致心衰患者不仅实际心率达不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心率,并且预后也得不到改善。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如某些抗生 素、抗真菌药等)同时使用,可能影 响他汀的代谢和清除,导致血药浓度 升高,增加不耐受风险。
肝脏代谢差异
不同个体肝脏对他汀类药物的代谢能 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体内 药物蓄积,引发不耐受反应。
免疫机制及其他可能原因
免疫反应
01
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成分或辅料产生过敏反应,导致不耐受
误区提示
并非所有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都会 出现不耐受反应,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同时,也不能因为担心不耐受反应 而拒绝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03
他汀不耐受发生机制探讨
遗传因素影响
基因多态性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他汀药物代谢或 效应的个体差异,增加不耐受风险。
VS
家族遗传倾向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对他汀类药物敏感性 的遗传背景,可能增加患者不耐受的几率 。
患者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
制作通俗易懂的教育材料
01
包括宣传册、动画视频等,帮助患者了解他汀不耐受
的相关知识。
开展患者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
02 邀请专家为患者讲解他汀不耐受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
项,提供现场咨询和答疑服务。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科普宣传
03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他汀不耐受的相关
知识,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本共识由国内心血管领域知名 专家组成编写组,经过多轮讨
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共识的制定对于规范他汀不耐 受的诊断和处理流程,提高临 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
同时,本共识也为患者提供了 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选 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

2024三高人群临床常规用药管理

2024三高人群临床常规用药管理

2024三高人群临床常规用药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CVD)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三高”共管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本文将总结三高人群临床常规用药管理。

01高血压1.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O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0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

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仅有15.3%3.高血压治疗血压水平>160/10O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高血压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V140/90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V130/80mmHgo 5.高血压药物管理以前的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hARB>嚷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o2023高血压指南补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为新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

以上六类降压药物和SPC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

一般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物。

①利尿剂常用药物:氢氯嚷嗪、吠塞米、螺内酯。

不良反应:水和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

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孙宁玲;杜雪平;陈源源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22(24)11
【摘要】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降压药物类型。

大型高血压患病率调查(2012年至2015年)结果显示,CCB在我国作为高血压单药疗法使用率高达46.5%[1]。

另一项2018年开展的针对基层医疗机构降压管理的调查显示,我国基层全科医师使用CCB的平均比例也占据抗高血压药物种类中的首位(约39%)[2]。

其中,二氢吡啶类CCB硝苯地平是国内最常用的CCB(处方量占口服CCB类药物的27.41%,排名第二),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3]。

【总页数】6页(P1143-1148)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孙宁玲;杜雪平;陈源源
【作者单位】不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
2.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3.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
4.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5.中国肾移植受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

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

虽然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接受了较大剂量他汀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

中国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高危、极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仅为31%和22%,这一现状提示我们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手段对胆固醇水平进行干预以期给患者带来尽可能多的临床益处。

降胆固醇新药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降低胆固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为促进并规范此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并颁布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发布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后,随着多项新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结果发表,进一步阐明了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疗效。

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这一共识性文件进行修订,旨在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一、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及稳态平衡1.血循环胆固醇两种来源的代偿平衡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胆固醇吸收。

很多组织都能够合成胆固醇供细胞自身利用,多余的胆固醇经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入肝脏,而只有肝细胞具有通过胆汁分泌来清除大量多余胆固醇的功能。

肝细胞摄取的胆固醇一部分被转化成胆盐;而另一部分游离胆固醇被肝细胞泵出。

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游离胆固醇、胆盐以及磷脂共同形成微团,通过胆汁分泌排入肠道。

当饮食中的胆固醇被微团乳化后,便与原先存在于微团中的肝脏分泌的胆固醇一同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肠道内胆固醇75%来源于胆汁、25%来源于食物。

可供吸收的胆固醇中50%都经过肠壁吸收[1-3]。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对于维持肝脏的胆固醇储量,以及体内胆固醇来源的稳态平衡都至关重要。

这两种途径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处于一种代偿平衡:当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吸收会增强;反之亦然[4,5]。

2.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如前所述,肠道内胆固醇分别来自于饮食摄入与胆汁,其中由肝脏形成并经胆汁排泌入肠道的胆固醇约占四分之三。

已有研究显示,小肠组织对于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可显著影响血循环中LDL-C的水平[6]。

肠粘膜吸收胆固醇的过程非常复杂,但位于小肠粘膜刷状缘的一种特殊转运蛋白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iemann-Pick C1 Like 1, NPC1L1)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肝脏细胞内胆固醇储量降低,反馈性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体循环中的LDL的清除,从而进一步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降低。

此环节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殊途同归。

人NPC1L1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到胆固醇吸收效率,进而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

已有研究表明[7-9],有一种基因多态性位点可使NPC1L1蛋白表达增加,进而使胆固醇吸收增多,并升高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

这种位点的改变在华人当中较欧美人群更常见[10]。

二、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的作用机制与药理学特性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NPC1L1的活性,从而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11-14]。

依折麦布是目前已经上市的唯一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初步研究显示,该药能够使小肠吸收胆固醇量降低50%以上。

不同于作用于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作用于胆固醇吸收环节,因此二者存在协同增效的作用。

研究显示,华人中NPC1L1蛋白的表达可能增高,因此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于华人的降低胆固醇治疗可能具有更为特殊的价值。

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因其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 首先,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胆固醇转运蛋白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不影响胆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其他固醇类物质的吸收,大大提高了该药临床应用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5];其次,依折麦布在全身循环系统的药物暴露浓度极低,且几乎不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很少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这一药理学特性成为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重要保障。

依折麦布口服给药后可以在小肠中被迅速代谢成活性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形式,并在数分钟内即可进入门脉循环和胆汁中。

依折麦布及其结合形式在肝中进一步葡萄糖醛酸化,并随即分泌入胆汁,通过肠肝循环可以持续作用于小肠上皮的靶点。

其半衰期长达22小时。

三、依折麦布单独或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应用1. 依折麦布单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单独应用依折麦布可使LDL-C降低17%-23%,使TC水平降低15%以上,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14, 16, 17]。

此外,这些研究发现依折麦布还可以对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以及C反应蛋白产生有益影响。

虽然其降胆固醇作用稍弱于他汀类药物(20%-40%),但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而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积极干预血脂异常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而有效降低LDL-C与TC 水平则是其核心策略。

虽然目前有多种降胆固醇药物可供临床选用,但这些药物对血脂谱的影响各异。

现有资料显示,在降低LDL-C方面,依折麦布的效果仅次于他汀类药物,因此可用于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患者,特别适合作为不能耐受他汀治疗者的替代治疗。

2. 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常规剂量他汀充分治疗后,许多患者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此时可有3种选择:1)增加他汀剂量。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相关不良反应(特别是肝毒性与肌毒性)发生率却显著增加,致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他汀治疗;2)换用更强效他汀。

虽然他汀类药物中不同品种之间的降胆固醇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常规剂量下各种他汀使LDL-C降低的幅度约为30%-40%,因此当一种他汀治疗不能达标时,换用另一种常规剂量的他汀可能难以显著改善疗效;3)联合应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

联合应用他汀与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如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等)既有助于进一步降低TC和LDL-C水平,还可有效治疗低HDL-C血症与高TG血症等混合性血脂异常。

然而,由于此种联合方式的安全性证据尚待临床积累,使其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降胆固醇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新方案。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肠道内固醇类物质的吸收发挥作用,而他汀类药物可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藉以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所以二者作用机制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时可以更为有效的发挥降胆固醇作用。

近年研究表明[18-23],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8%-25.8%,从而显著提高血脂达标率,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应用他汀时无显著差别。

Ballantyne 等所完成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化双盲研究表明,10 mg/d依折麦布与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时,其降低LDL-C的作用与80 mg/d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相当(LDL-C降低幅度50%对51%)[22]。

此外,该学者还研究发现,联合应用依折麦布与他汀可使LDL-C 达标率由单用他汀的19%提高到72%[23]。

现有临床资料表明,将他汀剂量加倍所产生的附加降胆固醇作用弱于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同时该联合方案可对TG、HDL-C、apo-B、甚至C反应蛋白发挥有益的作用,而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单用常规剂量他汀治疗时相似,联合用药时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特别是肝毒性与肌毒性)发生率。

据此,对于单独应用他汀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和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合理的选择。

3. 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他汀仍应被视为基本治疗药物,首要治疗目标仍是降低LDL-C。

然而,对于严重高TG血症(TG≥5.65mmol/L[500mg/dl])患者,则应将降低TG水平作为首要治疗目标以预防急性胰腺炎,此时常需首选贝特类药物。

近年研究提示[24,25],在保证降TG疗效的同时,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还可以使LDL-C 降低20%以上。

二者联合应用时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四、依折麦布治疗对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早期降胆固醇研究如LRC-CPPT试验(Lipid Research Clinics Coronary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临床脂质研究与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显示,应用消胆胺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22];而POSCH试验(Program on the Surgical Control of the Hyperlipidemia,手术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则提示降低胆固醇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27] 。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迄今关于依折麦布治疗对血脂异常患者以及其他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尚少。

ENHANCE 试验(Ezetimibe and Simvastatin in Hypercholesterolemia Enhances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trial,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促进动脉硬化消退的研究)发现,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80 mg)相比,为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10/80 mg) 联合治疗未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产生显著影响[28]。

这一结果很可能是因试验设计失误所致,如所纳入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正常范围内有关。

SEAS(Simvastatin and Ezetimibe in Aortic Stenosis,主动脉狭窄患者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研究)试验[29]和SANDS(Stop Atherosclerosis in Native Diabetics Study,终止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试验的亚组分析则显示,联合应用他汀与依折麦布可以降低受试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或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30,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