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看专业知识的构成及其教育意蕴

合集下载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最新文档资料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最新文档资料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教育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1.1“社会场域”对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场域”,是教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决定力量,各种社会力量凭借自身的优势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渗透到课程内容之中,对课程内容的制定、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社会政治对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最为直接,要体现在这主两个方面:(1)政治本身就是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灌输的职能。

无论是直接开设政治课还是举办有关政治方面的讲座、参观活动,通过在教育中实施各式各样的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和继续政治社会化才能顺利进行,其灌输国家主流思想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政治决定了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国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规定课程中所要包含的内容,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

社会经济多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间接影响教育相关课程内容的选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曾经提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强烈地激起了教育上的扩张。

人们过去所接受的单一的技能培训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的新宠。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不得不重新投入学习,提升自己现有的能力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传播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满足的各种实际需求,那些过时的、备受冷落的课程内容必将被淘汰。

社会文化与教育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著名教育家叶澜在《教育概论》中指出,课程内容来自于社会文化,但又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

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制约并决定了课程的内容。

如在学习型社会的推动下,教育课程内容必将更多的涉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任务,离开课程内容,文化也就失去了最有利的传播途径。

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影响

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影响

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影响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与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知识的社会建构知识的社会建构是指知识是在社会中被创造、传递和接受的过程。

它是通过社会交往、交换和互动形成的。

“社会建构主义”是指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被社会制度和个人背景所塑造的。

这意味着,我们获取的知识不仅仅是事实和真理,更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和理解是基于社会交往和社会化过程形成的。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是通过社会环境中的沟通和相互作用来塑造的。

例如,我们从家庭、学校、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中获得的知识,都会影响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二、知识对社会的影响1. 文化变革与社会进步:知识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促进了文化的变革与社会的进步。

通过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知识的更新与传承,有助于社会的繁荣与创新。

2. 思想观念的改变:知识对个体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人们能够拓宽视野、改变观念并开展深入思考。

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推动正义、平等和人权等价值观的普及和推广。

3. 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社会建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现有知识的积累和交流,科学家能够不断开展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的创新与传播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 教育和人才培养:知识是教育的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

通过教育系统,社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的社会建构为个人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人才。

三、知识对个体的影响1. 影响个体的认知水平: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和培养,个体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扩大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社会学角度下的教育问题研究

社会学角度下的教育问题研究

社会学角度下的教育问题研究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是塑造和引导个体成长的重要力量。

社会学是一门探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因此,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教育问题,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困境。

一、社会背景与教育关系的演变教育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传统社会中,教育主要起到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通过传授规范道德和职业技能来确保社会稳定。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教育的目标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尽管教育被认为是机会的平等者,但社会中的不平等仍然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出来。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社会的阶层差异在教育中得以传承。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能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则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教育的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问题,还与文化、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学家认为,教育除了传递知识和培养技能之外,还承担了社会调适和社会控制的功能。

教育通过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还应该关注社会道德、社会文化的传承和维护。

四、教育与社会变革教育不仅仅是社会的反映,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培养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

教育可以培养个体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改革者。

五、教育的社会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机构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更专业和全面的素养。

此外,教育机构还需要应对社会变革和创新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六、教育改革的社会学视角教育改革需要基于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知。

教育学专业社会学

教育学专业社会学

教育学专业社会学教育学专业社会学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教育学专业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意义。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专业社会学是指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借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来研究教育现象。

它关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和塑造作用。

二、研究内容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结构对社会分层的作用,以及社会背景对教育成就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教育制度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改善教育公平性的策略与措施。

2. 教育人口学教育人口学是以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研究人口与教育的关系。

它关注人口变动对教育需求、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教育人口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3.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社会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社会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教育制度对个体学业成就、学业满意度和学校适应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意义1. 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教育学专业社会学的研究能够揭示教育制度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为改善教育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

通过推动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有助于缩小社会阶层差距,推动社会的发展。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人口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教育资源。

通过对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合理配置学校、教师和教育经费等资源,提高教育的效果与效率。

3.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

通过了解社会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教育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成绩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学专业认识

社会学专业认识

社会学专业认识1. 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和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专业的背景、学科内容和培养目标,并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社会学专业背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

它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对社会变革、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社会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3. 社会学专业学科内容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内容涵盖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社会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调查、观察和分析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社区、组织等。

•社会问题研究:研究社会不平等、犯罪、教育、健康等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4. 社会学专业培养目标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社会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社会问题。

•社会理论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社会理论解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沟通和协调,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5. 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政策制定:社会学研究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社会问题的深入认识和解决方案。

•组织发展与管理:社会学研究可为组织提供改善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指导。

•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常从事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和权益。

6. 总结社会学专业的认识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社会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会学维度下的教师专业化涵义

社会学维度下的教师专业化涵义

社会学维度下的教师专业化涵义
社会学维度下的教师专业化涵义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已经作为重要的话题被放在了讨论的全局。

以社会学的视角看,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源于其在社会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而社会则认定了教师在其生活中受到的尊重和敬重。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课堂和多年的教学成果,还要将有效的形式集成到教学过程中。

另外,社会也将期望教师可以多方位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趋势,并打造专业和传统的教育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关键点。

此外,教师不仅要建立严谨的知识系统和课堂规范,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能力水平,这是教师职业实践中专业化的重要表现。

同时,社会也将期望教师能够将自己正确的理念传给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将社会文化融入教育,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其价值。

从社会学维度看,教师专业化涵义在于构建一个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展示教师职业水准高的人道追求,并且是对社会承认的重要体现。

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准,牢牢把握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发挥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而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教育现象置于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丰富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强调教育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它认为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需求。

例如,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医生、工程师、教师等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的运转和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教育也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传承和社会规范的内化,促进社会的整合和团结。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是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教育也不例外。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不同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之间存在着不平等。

优势群体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巩固其社会地位;而弱势群体则可能面临教育机会的缺失和教育质量的低下。

这种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互动理论则关注教育过程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它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和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也会塑造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社会认知。

此外,还有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对教育中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它质疑主流教育观念和制度背后的利益驱动和不公平性,呼吁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视角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公平问题。

在当今社会,尽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距。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教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为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1、功能主义视角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种功能,如社会化、筛选和分配社会角色、促进社会整合等。

从这个视角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个体,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学校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所需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

同时,教育也有助于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促进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稳定。

2、冲突理论视角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权力关系,教育往往是这些冲突和不平等的反映和再生产。

在这种视角下,教育并非是公平和平等的,而是受到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因为资源匮乏而处于不利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分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3、互动理论视角互动理论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它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概念、态度和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

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也会在学习和成长中发挥作用。

4、批判理论视角批判理论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和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旨在揭示教育中的压迫、不平等和异化现象,并寻求变革的途径。

它认为教育不应仅仅是适应社会现状,而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力量。

例如,批判理论关注教育中的意识形态灌输,呼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主意识,使他们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

二、教育社会学的现实意义1、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专业知识的构成

专业知识的构成

专业知识的构成
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学科的基础,是从学科本质和规律性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现象和问题的知识。

2. 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是通过实践对
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知识。

3. 方法知识:方法知识是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工具。

4.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实践和方
法的了解和掌握,是对学科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的基础。

5. 跨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是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对学科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辅助作用的知识。

6. 应用知识:应用知识是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是对学科理论、实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 1 -。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来源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来源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来源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的两种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和对待事物的基础。

然而,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并非来自于我们个体的感官信息处理和思考,它们更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历史事件的沉淀得到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来源。

社会知识的来源社会知识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它是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人与事,以及我们与人的交流和学习,对我们的认知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社会知识的最初来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早接触到他们的人,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互动,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到最早的知识,比如人际交往、礼仪习惯等等。

而家庭中的文化传承和家教方式也会成为孩子后来知识的来源之一。

其次,学校也是获得社会知识的重要来源。

学校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学科和知识领域,这些知识一方面来自于书本,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实用的技能,也能够了解到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其次,社交场合也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知识。

比如交友、参加聚会、参与各种社团等等。

在这些场合中,人们通过与不同背景不同知识面的人交流,能够学到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媒体也可以是获得社会知识的来源之一。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们都能帮助人们了解到各种时事和社会现象,并且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更丰富知识的途径。

社会经验的来源社会经验是人们通过各种行为和情境中获得的。

社会经验是由社会知识和个人经历所构成的,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首先,我们的社会经验来自于工作和职业。

工作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得收入和财富的重要方式,而职业则是人们获取社会认知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通过工作和职业,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社会规则和习惯,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社交行为也是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与不同知识和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社会学视角下的专业化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专业化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专业化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专业化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话题。

从科技到医疗、从金融到教育,都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

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元和复杂,专业化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趋势。

然而,专业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社会本身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专业化问题。

专业化的定义专业化是指在某一领域内,人们通过教育、技能和实践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可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知识咨询,并获得相应的奖励和地位。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产物,它也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是专业化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下面我将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

专业化导致的分化和失衡专业化本身意味着分化和失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专业人才。

这些人士通常从小就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领域,并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培训、考试或实践经验)获得必要的认证。

然而,这种专业化也带来了问题。

它常会导致不同专业之间的跨界交互困难,也可能导致不同行业专业人才之间的紧张关系。

例如,不同学科的专家很难互相交流和理解,尤其是当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产生重大分歧时。

不同学科的专家也很难合作解决跨学科的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另一个例子是医疗领域。

不同医生专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神经科、心脏病学、肿瘤学等。

这种专业化通常导致医生在协作时出现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而无法发现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的并发症。

这说明专业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寻找和调整平衡。

专业化的过度和失控专业化的过度和失控也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例如,如果政府或企业聘用了过多的专家,就会出现过度专业化的问题。

这可能会导致专家意见的不一致,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此外,太过依赖专业知识也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问题在社会学领域中,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社会经验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感觉和经历,而社会知识则是指对社会运作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社会经验非常丰富:从与亲戚朋友的交往到参加社交活动,再到获得教育和职业经验等,每个人都会通过这些经历感知社会。

这些社会经验不仅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

综合来看,这种社会经验是一种“暗示”,给人们灌输了社会规范、文化习俗等不同的认知方式,并获取相关的社会知识。

因此,人们的社会知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自身社会经验得出的认知总结。

社会知识是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看法、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对行为的预期。

在社会学领域中,社会知识被认为是一个人对社会可能影响其行为的外部因素的“调节因素”。

在实际中,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经验和社会知识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

例如,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期望与对他们实际行为的评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他对社会的看法和行为模式。

因此,攫取社会知识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同时,社会知识也是人们对社会变化的重要指南。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化之快常常导致人们的社会知识更新不足。

当一个人的认知模式不适应社会变化时,他的社会行为就可能出现问题。

这种问题可能来自于认知上的错误,也可能来自于对现实的不适应。

因此,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获取是在当代社会颇为迫切的问题。

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应该努力获取更多的社会知识。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和体验来完成。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知识是通过学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来获得的。

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社会能力培养;社会经验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体验和职业经验。

通过这些途径,一个人就可以掌握社会知识。

总之,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分别是体验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回应社会问题、提供社会服务为目标的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是指社会工作实践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这些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分析社会问题、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路径是指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过程。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工作实践知识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我对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发展路径的初步探讨。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科学理论等获得的知识。

实践经验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案例。

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回顾理论,总结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循环。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借鉴和整合其他学科的成果。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深入理解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问题。

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借助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全面的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需要注重实证研究和创新实践。

实证研究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和评估,以获取更准确的知识。

创新实践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以解决新的社会问题。

实证研究和创新实践可以相互促进,实证研究可以指导和改进实践,创新实践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实证研究的发展。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发展需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传承。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和灵魂。

社会工作者需要传承和发展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正义和公平等。

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变革和多元化的需求。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摘要】社会工作实践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所需的一种重要素养。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和发展路径。

引言部分分析了其重要性、定义和意义;正文部分则从知识的来源与形成、分类与特点、应用与发展、培训与提升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结论部分强调了其广泛认可的重要性,必须不断提升水平以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同时指出其发展路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为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系统性的探讨,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知识、重要性、定义、意义、来源、分类、特点、应用、发展、培训、提升、未来发展、认可、水平提升、服务社会发展、发展路径、探索、完善。

1. 引言1.1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上。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和个体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干预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者与个体、家庭、团体、社区等各类客户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建立互信关系,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对于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有必要不断强化对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1.2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定义社会工作实践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关于社会工作方法、技巧和理论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对社会服务对象的专业辅导和支持技能、以及对社会工作实践中所涉及的法律、政策和伦理规范的掌握。

社会学知识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

社会学知识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

社会学知识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等。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学的知识和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知识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洞察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对社会工作实践非常重要。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群体关系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在社会工作中,社工需要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和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

另外,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动态变化,这对于社会工作者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势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指导社工制定更适应社会变革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政策,这对于社会工作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等。

社会学可以帮助社工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改善社会问题的状况。

例如,社工可以通过社会学研究了解到贫困问题背后的种种社会原因,然后在实践中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更有效的扶贫建议。

三、促进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社会学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理论和观点。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学的知识可以引导社工去推动社会正义和人权。

社工可以通过社会学的知识了解到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和根源,然后运用社会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社会学还可以帮助社工了解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权益,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并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福利和权益。

社工在实践中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可以成为社会的改革者和推动者。

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培养

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培养

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培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社会实践对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是抽象的、理论性的,学生很难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了解实际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次,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社会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这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社会实践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学业,对于社会问题了解甚少。

而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问题,感受社会的现实。

这种经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社会实践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这种经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 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现实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而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教育现象置于社会大背景中进行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以及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丰富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认为,教育在社会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社会化、筛选和分配社会角色、促进社会整合等。

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孩子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遵守规则、如何适应社会的期望。

通过教育,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得以传承和延续,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是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权力关系,教育往往是这些利益和权力斗争的场所。

例如,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可能会因为家庭背景的差异而获得不均等的教育机会。

优势阶层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从而增加他们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优势。

这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阶层分化和不平等。

此外,符号互动论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视角。

符号互动论关注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互动和意义建构。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通过符号和语言来传递意义。

个体对教育的体验和理解,以及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和角色认知,都受到这些互动的影响。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可能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反之,如果总是受到批评和否定,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还包括批判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

批判理论对现存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旨在揭示教育中的压迫、不平等和意识形态控制。

女性主义理论则关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探讨如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为女性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社会学专业书的社会解析

社会学专业书的社会解析

社会学专业书的社会解析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和人们的行为动态。

在学习社会学时,专业书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对社会学专业书的社会解析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专业书籍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1. 社会学专业书的重要性从学术角度来看,社会学专业书是学习社会学的基石和核心资源。

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和学术观点,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社会学专业书,我们可以学习到社会学所关注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本质。

从实践角度来看,社会学专业书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

社会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通过专业书籍将他们的发现和洞见传达给读者。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例如犯罪、教育、社会不平等、文化差异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社会学专业书为社会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以解决或缓解社会问题。

2. 社会学专业书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学专业书不仅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它们还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社会学专业书通过向公众传递学术知识,提高了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了解。

通过专业书籍,社会学家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理论和概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

其次,社会学专业书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社会学专业书籍通过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机制,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病态和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这种认识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变革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实现。

通过社会学专业书籍的启发和引导,社会运动和社会改革得以呈现和推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如何有效利用社会学专业书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学专业书的潜力,读者应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和研究策略。

首先,要对社会学理论和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意涵与发展路径【摘要】社会工作实践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探讨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理论基础、应用领域、发展历程、未来趋势以及培训提升等方面,旨在深入分析其意涵与发展路径。

通过对实践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社会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和服务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进一步强调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并总结其发展路径,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提升实践知识水平,社会工作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挑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知识, 社会工作实践, 知识发展, 理论基础, 应用领域, 发展历程, 未来趋势, 培训与提升, 重要性, 发展路径, 展望1. 引言1.1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获取并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这些知识涵盖着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多个领域,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有助于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社会工作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结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还能够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演变和复杂化,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的知识来应对挑战。

而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指导,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对于社会工作领域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不仅是社会工作者的利器,更是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我们有必要对社会工作实践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不断完善和提升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学视角看专业知识的构成及其教育意蕴本文从专业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专业及其特征,把拥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归结为专业的基本特征,进而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其存在形态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动态演化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关专业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标签]专业专业社会学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教育专业知识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基本内容,其构成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及课程设置,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因此,分析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对高等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专业及其特征1.从社会学视角看专业什么是专业?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综合专业社会学的研究,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专业一般被看成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含义面又不断变化的概念,主要指某些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

国外有学者指出:“专业是一个正式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须进行以智能为特质的岗前训练,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某些高深的学问,它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这是个比较经典的描述性专业概念,在专业社会学领域被频繁引用。

2.专业的本质特征虽然专业是一种职业,但它并不等同于职业。

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专业数与职业数相比至少是1:10一般来说,专业是由职业发展而来的,是专门化的职业。

那么与一般职业相比,专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对于专业的特征或属性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做过一些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把专业的特征概括为:专业是通过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而谋生的—种专门化职业,每个专业都拥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技术及其物化的专业工具;每个专业都有由政府以某种方式(政策、法规、证书等)特许和保护的市场从业权益;每个专业都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或职业培训,每个专业都有相对自治的行业组织(协会、学会等);每个专业都有一套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几点中,由深奥的知识和技能组成的专业知识体系是专业区别于一般职业的根本标志。

换言之,专业是拥有高深复杂知识体系的一种社会性职业,这就是专业的本质特征。

如果一种职业想发展成为专业,必须具备深奥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具备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从历史上看,一种职业正是通过专业化运动,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专业知识体系,才逐渐由职业发展成为专业,并不断走向成熟。

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被许多专业社会学家所关注,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国内外学者亦有研究,芬兰学者凯洛(kyro)先生的研究认为,—个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应包括“为这专业的知识”(knowledge for the profession)和“关于这专业的知识”(knowledge about the profession)。

国内学者进一步将专业知识体系构成描述为“葵花型”,中心部分代表“关于这专业的知识”,周围的叶片代表“为这专业的知识”。

这种划分确实具有启发性。

但我觉得,这种划分过于简略,而且是属于静态性描述,没能揭示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间的复杂联系和转换关系;它仅关注专业知识体系的部分内容,没有涵盖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和技术知识成分。

尤其是,这种区分不能充分显示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而我认为,恰恰是这种技术知识才是专业知识体系中最复杂的,也是最具特性化的。

基于此,本文试图借用古人的智慧,结合科学社会学和技术哲学等学科的研究,试提出专业知识体系构成的“太极图模型”。

见下图:下面试对此模型作一简要说明:其一,任何一种专业其专业知识体系都是由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技术知识构成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又是相互影响、互相转化的。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有关例子不胜枚举。

其二,任何一种专业理论知识都包含着专业理论的核心知识(相当于“关于这专业的知识”)、周边知识(相当于“为这专业的知识”)及基础知识(即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等构成,而专业理论中核心知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硬核,它与边缘知识相互作用,互相关联、渗透,甚至交叉。

其三,任何一种专业技术知识都包括专业的核心技术、一般专业技术和社会通用技术等内容,其中的专业核心技术往往是专业的关键技术或尖端内容(如发明专利等),具有极高的产权特性和商业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键性核心技术也会逐步解密,转化为一般技术进而又向通用技术转变,部分技术会因种种原因而消失或失传。

其四,专业知识体系是个动态演化的体系,它由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通用技术及其相互作用,衍生进化为初步专门化的理论知识和一般专业技术,再由此发展演变为核心的专业理论和技术。

这个运动演化过程就是一种工作或一类劳动经由职业孕育,再经过专业化运动达到完全成熟专业的过程。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完善、扩展,专业技术知识存量也不断增加,这个专业知识体系总容量就不断发育、扩增,最终导致专业的进一步分化,新专业在老专业的母体中孕育诞生。

老专业或可继续发展,或者在孕育新专业中走向消亡。

消亡了的专业其知识体系被整合进新生专业知识体系中继续进行着发展演化的运动。

三、专业知识的存在形态专业知识的存在形态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追问处于动态演化中的知识的存在方式及其载体问题。

现试作分析如下:1.专业理论知识的存在形态任何理论知识都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知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定理、原则等构成的,这类知识主要以学科形态存在。

这里的学科是指科学的分支或一定的科学领域,科学就是由一系列学科组成的人类知识总和。

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以学科为载体、以学科的形式存在的。

通常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分为许多学科,这些学科在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由构成来看,有的学科构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核心学科,而有的是边缘学科或基础学科。

正是这种学科形态知识的存在,使专业与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具有了明显的学术性。

2.专业技术知识的存在形态专业技术知识是指有关专业实践中的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是非常复杂的。

英国的科学家兼哲学家波兰尼把技术知识分为言述知识(articulatable knowledge)和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不可言说的知识。

言述知识也就是可编码的知识,其部分是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存在或被整合到理论知识的学科中去,成为其中指导实践操作的原则、方法及操作规范等内容;部分技术知识以物化为工具、设备及其说明书、手册、操作指南等形式存在;还有部分以工作经验的形式存在。

默会知识存在于个人的经验中,是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按波兰尼的观点就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知识”。

为清晰起见,现将上述分析结果列表如下:关于专业知识体系构成中各种形态(式)的知识占总体的比例问题,可以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情况,而且主要与专业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

这里所说的专业成熟度是指某种职业在专业化运动过程中,达到成熟专业标准诸项指标的程度。

这套专业标准是在对充分成熟专业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四、对专业教育的启示1.关于专业划分和设置问题高等院校是以专业为基本单元进行人才培养的,也是围绕着专业进行组织运作的。

那么,高等院校的专业应该如何设置,专业类别怎样划分?目前,我国的做法主要是以学科门类、级类为依据划分专业类别的。

其中学科专业区分不很清楚,专业划分和设置虽几经调整但仍不尽合理。

究其原因,我认为与专业及其知识体系研究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专业知识体系中以学科形态存在的知识并不能涵盖所有专业知识领域,单纯以学科为据划分专业并不能反映专业体系的整体特征,尤其是其技术知识的特征,也不能反映专业的其它属性。

这样划分,不仅给专门人才培养而且给学术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我国高校的内部改革,改思想、改课程、改后勤、改人事、改财务,谁也不曾想到要对学科专业的划分本身和对这种划分的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问一个为什么。

然而,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

”当然过去那种按职业岗位划分和设置专业的做法也存在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的弊端。

专业究竟如何划分,如何设置?这是高等教育管理和办学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确实需要好好研究。

2.关于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问题既然以学科为据划分专业存在着问题,那么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就需要重新审视。

本来,学科门类、级类的划分就具有主观性,可以说是仁智之见,因为各种划分的标准和角度不同。

而以学科划分专业就造成以学科统领专业的现象,强化了专业的学术性,弱化了专业的职业性,导致专门人才培养重学术、轻实践的现实。

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早就批评过这种倾向,指出这种学术取向的大学,是“不切实际地都要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

实际上,由上述专业知识体系分析可知,学科是专业知识的一部分,相对专业而言,学科是为专业服务的。

当然学科随着专业的演化也不断得到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新学科、新技术。

说到学科为专业服务,是相对专业而言的,换言之,就是相对高校专业教育而言的,因为毕竟高校的中心任务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来培养专门人才的。

3.关于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以往关于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共同课或称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块,而且多是以学科课程形式设置的。

当然,学科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系统的可编码的知识,换言之,就是可教授的知识。

但其它形式的可言述知识却没有相应的课程形式,也很少进入课程。

还有,默会的技术知识虽不可言说,但并不意味着不可学,只是这类知识的学习方式是试误性的(try and error),是“看中学”、“干中学”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这种学科取向模式,真正构建起专业取向的课程体系,加大技术知识课程比重,课程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综合技术训练课程等均可尝试。

4.关于教学进程组织问题以往的专业教育教学进程是线性的,即入学一共同课教学一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专业课教学一实习一毕业。

这种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进程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感悟不深,专业思想不明确。

只是到了实习阶段才接触到专业实践,多少了解到工作岗位的性质,实际工作需要什么知识技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这时才有比较清晰的有关所学专业的认识,尽管实习可能会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但也为时已晚。

如果所学学科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再加上对专业技术知识也不甚了了,那么学生毕业后怎么能跟上时代,胜任本职呢?所以过去那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变单向线性教学进程为环状与线性结合模式(如图2),使学员由入学到毕业经历理论与实践几个阶段的循环。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实质结合既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又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才。

此外,关于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析还将牵涉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人才素质构成问题,涉及到教学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选择、安排与组织问题及教材编写问题等,这里不再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