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运动生理学习题03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填空题1.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
2.神经元的两种特征结构是和。
3.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条细长的圆柱状,将神经元信息传出至另一神经元或效应器。
4.中枢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称为。
5.神经元依其功能分为三大类:、、。
6.电突触的传递是定型化的快速传递,化学突触的传递则具有性和性。
7.视觉系统中对光敏感、接收光的部位是、。
分别感受视觉和亮光视觉。
8.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即称之为,要是对某一波长的光线敏感性比正常人弱,则称之为。
9.外膝体是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的中继站,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叶。
10.声音刺激的机械能是通过换能作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来传递声音信息的。
11.听神经第一级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全部终止在脑干的核、核和耳蜗前腹核之内。
12.人体对声音的分辨是多层次的,除的作用外,也涉及各级听觉中枢细胞的活动13.声音通过外耳道、、及镫骨底板传到外淋巴后,部分机械能量推动外淋巴从前庭阶经蜗孔及鼓阶到。
14.在声音频率分析中遵循着两个原则,即部位原则和原则。
15.人体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随着声音强度的加大,首先是单根听神经神经纤维上放电频率增加;其次是空间上的数目增多。
16.躯体运动由控制和调节。
根据控制情况,习惯上将躯体运动分为和。
17.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和,它们的轴突经脊髓直达所支配肌肉。
18.脊髓是有关躯体信息的传入和传出的。
1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尤其是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20.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纤维,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纤维。
21.肌梭的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和变化的信号。
22. 是肌梭内的一种肌纤维,它可分为和。
23.骨骼肌长度的改变与关节的角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感受器是中枢神经系统了解肢体或体段相关位置的结构24.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作用。
(优选)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四、大脑皮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五、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
状态反射
• 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 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 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 状态反射。
•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系列运动技能时起重要 作用,如体操中的后手翻、后空翻、跳马 等,举重运动员的发力、短跑运动员起跑 等均与状态反射有关。
翻正反射
• 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 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 正反射。
• 在体育运动中,转体、转身等动作是在翻 正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
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可使肌紧张 减弱。
•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系统:可使肌紧张 加强。
(优选)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 节
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姿势反射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 中的作用
• (一)小脑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 小脑可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平衡、协调
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 • (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 与肌紧张的控制、随意活动的稳定和运动
运动生理学教案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3学时
2.视野
❖ 单眼不动注视前方一 点时,该眼所能看到 的范围,称为视野。
❖ 范围:单眼视野的下
方>上方;颞侧>鼻 侧
绿
❖ 白色>黄蓝>红色> 绿色。
❖ 上方约为60~70度、
红 蓝 白
下方80度、左右为
一、 感觉器
(一)感受器的概念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 所形成的刺激结构和装置,称为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冷、热)
皮肤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力差、触觉)
外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痛觉)
化学感受器 味觉,嗅觉
感受器
声感受器 听觉
光感受器 视觉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肌梭、肌腱 内脏感受器 肺牵张、颈动脉窦感受器、 颈动脉体感受器
100度
❖ 足球运动员的视野范 围最大
3.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 概念:两眼同时视物时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 ❖ 特点:
①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线,成像于两侧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中枢整合后只产生 一个“物体”的感觉。
②双眼视觉视野比单眼视觉大得多。
③双眼视觉能增加对物体距离、三维空间的判 断准确性,形成立体感。
❖ 本体感受器:肌肉、肌腱 和关节囊中有各种各样的 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
❖ 功能:感受肌肉被牵张的 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 伸展的程度,并将这些感 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 统(躯体运动中枢),以 调节骨骼肌的运动。
❖ 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使本体 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
(一)、肌梭
❖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 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第3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2)翻正反射
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的体位时,通过一 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 动 头部先行转动
(3)静位运动反射
静位运动反射
1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
从延髓、脑桥、中脑到丘脑底部的脑干中央部分的 广大区域,其中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呈 网状
上行系统: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下行系统
易化作用:使肌紧张加强(网状结构脑干中央区) 抑制作用:使肌紧张抑制(网状结构脑干腹内侧区) ※去大脑僵直
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1)状态反射 概念: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 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 动. 规律:
(2)瞳孔的调节
对光反射
看强光时瞳孔缩小,弱光时放大 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中脑动眼 神经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虹膜环状平 滑肌→瞳孔缩小 调节进入眼球光亮
看远时瞳孔放大,看远时缩小 紧张时瞳孔放大
2、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
正常 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
眼球前后径过长
近视眼镜的校正作用
远视
正常 眼球前后经过短
1、耳的结构
2、声波的传导和感受
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 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盖膜、毛细 胞→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质颞叶 鼓膜→鼓室内空气→蜗窗→鼓阶中外淋 巴→基底膜 声波→颅骨→骨迷路外淋巴→蜗管内淋 巴
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
前庭器官 三个半规管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与球囊囊斑
直线加速度
半规管壶腹嵴
正、负角加速度(旋转)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六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
2、了解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和位觉器官的感觉分析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传导途径和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难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第二节:位觉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一、概念1、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分为:特殊感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2、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各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种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2、还能作用3、编码作用4、适应作用三、感觉信息的传导1、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由感受器传人的神经冲动都有经过脊髓或脑干,上行传人丘脑更换神经元,并按排列顺序,投射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引起特异感觉,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特点:专一点对点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更换神经元之后,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在交换神经元,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保持机体警觉,不能产生特定感觉。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称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体表感觉投射区:中央后回特点:左右交叉,头面部投射到左右双侧皮质倒置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有关2、肌肉本体感觉中央前回3、视觉4、听觉、前庭觉5、内脏感觉第二节:位觉一、前庭器的感觉装置与适宜刺激1、位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包括正负加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觉)。
2、前庭器的感受装置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结构: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椭圆囊、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其纤毛插入耳石膜内。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课件
产生机制:
先刺激轴2
轴2释放递质(GABA) 轴1部分去极化 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 轴1产生AP幅度↓ 轴1 Ca2+内流量↓ 轴1释放递质量↓ 胞3EPSP幅度↓ 胞3抑制
概念: 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1)的电
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 意义: 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入,使感 觉功能更为精细。 特征:去极化抑制。 特点:潜伏期长,抑制时间长。
抑制性突触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突触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概念:
发生在突触后 膜的去极化电 位。 突触后膜对Na+ 和K+(主要是 Na+)的通透性 增加。
支配的肌肉:梭内肌 作用:使梭内肌收缩,提高肌梭的敏感性。 ●β运动神经元
(三)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
屈肌反射 概念:
当肢体皮肤受到伤 害刺激时,引起受 刺激一侧肢体的屈 肌收缩、伸肌舒张, 使受刺激一侧肢体 出现屈曲的反应。 使肢体避开伤害 性刺激,对机体 有保护作用。
意义:
●
对侧伸肌反射
●
中枢延搁
反 射 弧
(五)反射活动的空间特征
1.空间总和 2.局限化 与扩散
空间总和
(六)中枢抑制 1.交互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
意义:
调控其它 N元,使 活动协调 同步。
2.反馈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意义:
使神经元的 活动及时终 止;也使同 一中枢内许 多神经元之 间的活动步 调一致。
3.侧抑制 概念: 是指一个传入神经元兴奋时,除了引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 营养因子的功能。 2、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 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重点与难点:
1、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 体运动的调控 2、大脑皮质对各级中枢功能进 行的整合
(一)脊髓反射
2)静态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 效应器:慢肌纤维 特点;缓慢牵拉,肌肉缓慢收缩,为多突触反射 意义:维持姿势,对抗重力牵拉
(一)脊髓反射
3)牵张反射过程(环路)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 1.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调节肌紧张。 2.去大脑僵直:切断上位脑与脑干的联系,脑干网 状结构易化区功能增强,产生伸肌紧张亢进的状 态。 (二)姿势反射 状态反射、翻正反射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一)定义 突触: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只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 起相接触,接触的部位称为突 触。
突触传递:通常信息从前一个 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 信息传递过程称为突触传递。
图3-2突触的结构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二)突触传递 1.电突触传递
2.化学性突触传递
1.电突触传递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1.结构:胞体+突起 树突 轴突
2.功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 对综合分析发出指令
图3-1神经元
(二)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1、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三)神经元信息的传导
神经神经元信息的传导被定义为局限于同一细 胞内的传送或扩布。即细胞的任何一个部位所 产生的冲动,可传播到整个细胞,使细胞其他 部位依次经历一次膜电位的倒转。 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 神经元传导的方式: 1、局部电流方式 2、跳跃式传导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课件
小脑
外形
分部
按外形
绒球小结叶
按发生
原小脑
按纤维连系
前庭小脑
功能
维持平衡
半球内侧部+其余小脑蚓 旧小脑 脊髓小脑 调节肌张力
小脑半球外侧部 新小脑 大脑小脑 运动协调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15
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 维持平衡
• 损伤:站立不稳、步态不稳
• 协调肌紧张
• 对肌紧张抑制、易化双重作用
• 协调随意动作
抑制区 4
桥髓 网网 状状 脊脊 髓髓
下
束束
行
性
影
响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Ⅶ Ⅷ层
8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三、姿势反射 • 概念: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
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 分类:状态反射
翻正反射 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旋转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 意义:增加骨骼肌收缩力量 骨骼肌轮流交替收缩→轻度持续收缩→维持一定肌张力
• 肌张力产生原因
• 重力对肌肉的轻度牵拉 • 高位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少量冲动→梭内肌纤维→轻度收缩 • γ运动神经元调节梭内肌长度 • γ—环路: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肌梭→同一肌肉α神经元活动→肌肉
收缩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 损伤:肌无力、随意运动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16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4、6区)功能特点
1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有交叉的性质
2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
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肌肉运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神经控制来实现。
在人体运动时,大脑通过神经元和肌肉组织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本文旨在介绍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包括神经元、神经传递、神经递质以及完成肌肉运动的各种因素等。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大脑、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元有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负责向肌肉、腺体等发出指令,控制机体的动作。
它们的细长的轴突通过神经节进入周围神经,再通过分支输送到肌肉,激活肌肉产生运动。
神经传递神经元通过神经细胞膜传递电信号,神经传递也就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的传播。
神经传递是通过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会激活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
神经递质会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神经元、肌肉或其他组织,从而完成神经传递。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所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激动或抑制下一神经元、肌肉或其他细胞来完成神经传递。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神经递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不同的神经递质能够适应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和环境,在神经传递中发挥不同的生理效应。
肌肉组织肌肉是肌肉骨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完成骨骼的运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以及心肌,其中骨骼肌是大多数运动产生的驱动力。
在运动时,神经元通过肌肉的神经支配系统,释放神经递质激活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肌肉收缩和放松在完成肌肉运动时,神经元能够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肌肉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交替变化产生的。
当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肌肉时,肌肉的肌动蛋白就会和肌球蛋白结合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当神经元停止释放乙酰胆碱时,钙离子释放就会停止,肌肉就会自动松弛放松。
结论在人体运动所需的神经元、神经传递、神经递质以及肌肉组织之间的协同作用下,完成了复杂的运动行为。
人体的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
人体的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肌肉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姿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实现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人体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机制。
一、神经系统简介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它负责接收和传递各种信息,并对身体的肌肉、腺体和其他组织器官发出指令。
二、肌肉与神经的连接肌肉与神经通过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连接点)相连接。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将指令传输到神经肌肉接头,从而控制肌肉的运动。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当神经系统发出指令时,神经冲动从大脑或脊髓的神经元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肌肉。
神经冲动是一种电信号,它在神经纤维中传递,直到到达神经肌肉接头。
四、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纤维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
它包括神经终端(神经纤维的末端)和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神经肌肉接收位点)。
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后,释放出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肌肉纤维。
五、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肌肉接头时释放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
神经递质与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结合后,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
六、肌肉收缩的过程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并释放出神经递质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凹结合,导致肌肉纤维收缩。
这是通过刺激肌肉纤维上的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肌动蛋白的收缩将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从而使整个肌肉收缩。
七、肌肉放松的过程当神经冲动停止时,神经递质的释放也停止。
这时,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与神经递质分离,使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分离,从而使肌肉纤维恢复到原来的伸长状态。
八、肌肉的协调运动人体的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精确和协调的运动。
例如,当我们打开书本时,手臂和手指的肌肉需要相互协调以完成这个动作。
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将指令传递到各个相关的肌肉群来实现的。
结论人体的肌肉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精确调度和控制来实现运动和姿势的变化。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肌肉,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而停止神经冲动则使肌肉纤维放松。
神经控制肌肉的原理
神经控制肌肉的原理咱今儿就来唠唠神经控制肌肉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咱这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神经呢,那就是操控这个大机器的神奇“线”啦!神经控制肌肉,就好像是个特别厉害的指挥官在指挥士兵打仗一样。
大脑这个老大发出命令,神经这个传令官就赶紧把消息传出去,肌肉这个小兵就得乖乖听话行动起来。
比如说你走路吧,你心里想着“我要往前走”,大脑就接到这个想法啦,然后它就通过神经跟你的腿部肌肉说:“嘿,动起来,往前走!”这腿部肌肉可不敢不听话呀,就开始收缩、放松,带着你一步步往前走。
这多神奇呀!再打个比方,你伸手去拿东西。
你眼睛看到了那个东西,大脑就说:“去把它拿来!”神经一路小跑就把命令传给了手臂肌肉,肌肉就开始工作啦,让你的手准确地伸向那个东西。
要是神经出了啥问题,那可就乱套啦!就好比传令官迷了路,命令传不到肌肉那儿,那肌肉不就不知所措了嘛。
咱平时的各种动作,不管是跑步、跳跃,还是拿个杯子、写个字,可都离不开神经和肌肉的完美配合哟!这神经就像是那看不见的神奇力量,默默地在背后操纵着一切呢。
你说要是没有神经控制肌肉,那咱不就成了个木偶啦,呆呆地啥也干不了。
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那可真是紧密得很呐!它们就像最佳搭档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有时候咱不小心受伤了,伤着神经了,那肌肉就不听使唤了,这多耽误事儿呀!所以咱可得好好保护咱的神经和肌肉呀。
咱平时多运动,让肌肉强壮起来,神经也能更灵光不是?而且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别老是熬夜啥的,不然神经也会抗议的哟!咱的身体就是这么神奇,这么复杂,神经控制肌肉这事儿虽然咱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咱得好好珍惜咱的身体,让神经和肌肉一直好好合作下去,这样咱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这不就是很重要的事儿嘛!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哟!。
肌肉的神经控制是哪些神经,能详细说下么
肌肉的神经控制是哪些神经,能详细说下么肌肉的神经控制主要涉及躯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它们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并产生相应的运动指令,以控制肌肉的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将运动指令传达到肌肉,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具体的神经控制包括以下部分:
1.躯体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皮肤的感觉信
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2.躯体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指令传达到肌
肉,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3.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它们主要调节内脏和血管的活
动,但也会影响肌肉的活动。
总的来说,肌肉的神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使肌肉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活动。
运动生理学3-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以脊髓为中枢形成的初级反射活动,称为脊
髓反射。 牵张反射 屈肌反射
1.牵张反射
• 概念:当骨骼肌 受到牵拉时会产 生反射性收缩。
• 特点:感受器和 效应器都是在同 一块肌肉中
• 类型: 腱反射
肌紧张 • 意义:在于维持
身体姿势,增强 肌肉力量。
①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动态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 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 运用反牵张反射的原理可有效的放松肌肉,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PNF练习法——一种放松肌肉和消除 疲劳的有效方法
• 运用肌梭和腱梭形成的牵张反射和反牵张反射的 原理,进行肌肉放松的方法。
• 方法: • 缓慢逆向运动使肌肉拉伸至最大幅度 — 保持
(6-10秒)— 稍放松 — 肌肉在抗阻下作静力 性收缩 — 保持(6-10秒)— 结束
• 讨论: 在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运动中,如果头部位置 不正会有什么后果? 举重时,提铃瞬间头应该怎样?为什么? 短跑运动员起跑瞬间头为什么要低着?
• 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若头部位置不正, 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 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 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 张力不但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有关,而且也与运 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参与活动的 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 员(简称MUI)。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 集。
三、前庭器、前庭反应与前庭稳定性
• 前庭器 位于内耳,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是维
持姿势和平衡的位觉感受装置。 • 前庭反应
反射叫牵张反 射。
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3.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填空题1.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
D.反射弧由感受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2.神经元的两种特征结构是和。
3.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条细长的圆柱状,将神经元信息传出至另一神经元或效应器。
4.中枢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称为。
5.神经元依其功能分为三大类:、、。
6.电突触的传递是定型化的快速传递,化学突触的传递则具有性和性。
7.视觉系统中对光敏感、接收光的部位是、。
分别感受视觉和亮光视觉。
8.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即称之为,要是对某一波长的光线敏感性比正常人弱,则称之为。
9.外膝体是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的中继站,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叶。
10.声音刺激的机械能是通过换能作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来传递声音信息的。
11.听神经第一级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全部终止在脑干的核、核和耳蜗前腹核之内。
12.人体对声音的分辨是多层次的,除的作用外,也涉及各级听觉中枢细胞的活动13.声音通过外耳道、、及镫骨底板传到外淋巴后,部分机械能量推动外淋巴从前庭阶经蜗孔及鼓阶到。
14.在声音频率分析中遵循着两个原则,即部位原则和原则。
15.人体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随着声音强度的加大,首先是单根听神经神经纤维上放电频率增加;其次是空间上的数目增多。
16.躯体运动由控制和调节。
根据控制情况,习惯上将躯体运动分为和。
17.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和,它们的轴突经脊髓直达所支配肌肉。
18.脊髓是有关躯体信息的传入和传出的。
1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尤其是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20.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纤维,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纤维。
21.肌梭的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和变化的信号。
22. 是肌梭内的一种肌纤维,它可分为和。
23.骨骼肌长度的改变与关节的角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感受器是中枢神经系统了解肢体或体段相关位置的结构24.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皮层躯运中枢
皮 质 脊 髓 束 • 性质 • 组成 • • • 脑
75%
皮 质 脑 干 束
中脑
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 终止于 运 脑 躯 运 头颈肌 躯干四肢肌
皮质
皮质
运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
特点
• 发生古老。
锥体系以外的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以外的运动传导路,协助锥体系 更好地完成随意运动。 更好地完成随意运动。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三、姿势反射 • 概念: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 概念: 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 在空间的姿势。 • 分类:状态反射 翻正反射 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旋转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三、姿势反射
(一)状态反射 • 概念:头部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引起四肢张力重新调整的 反射 • 分类: 分类: 1迷路紧张反射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一、基底神经节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一)基底神经节 • 组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 组成: 黑质和红核。 • 作用: 1 控制肌紧张并使运动动作适度 2 与随意运动有关 3 与运动程序有关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小脑
外形
分部
按外形 按发生 按纤维连系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4、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4、6区)功能特点 1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有交叉的性质 2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3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运动越复杂精细的肌肉其代表区也越大 4 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只引起少数肌肉 收缩,不发生肌肉的协同性收缩 5皮质细胞有一定代偿能力
三、姿势反射
(二)翻正反射 • 概念: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的体位时,通 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 活动 • 头部先行转动 • 意义:定位
三、姿势反射
• (三)旋转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 概念:人体在发生角加速度运动时,为恢 复正常体位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 • 意义: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人体向任何一方 跌倒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二)牵张反射 • 概念:肌肉被牵拉时,肌肉内的肌梭受到刺激将感觉 概念: 冲动出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以 解除被牵拉状态。 • 分类: 分类: ①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 发生的牵张反射 ②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 • 反射弧 : 牵张感受器(肌梭或腱器官) 传入纤维 (即神经的背根纤维) 神经中枢(脊髓) 传 出纤维(脊神经的前根纤维) 效应器(被牵拉的 肌肉收缩)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第二节 高位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第三节 随意运动
• 躯体活动:全身或局部的肌肉活动 • 躯体活动: ⑴反射运动(各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 统,调节骨骼肌的运动) ⑵随意运动(大脑皮层直接控制的复杂运动, 实在反射性活动基础上形成) • 神经对姿势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 姿势调节系统,分布于从脊髓、脑干和基底神 经节到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其中基底神经节 和小脑还参与随意运动的形成和协调。
• 锥体外系机能
– 调节肌紧张、肌群的协调性运动
• 锥体系统损伤
– 大部分运动能力存在 – 运动迟缓、易疲劳、永远丧失精细调节
第三节 随意运动
• 随意运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条件反射及非条 件反射的成分,又受到思维、情感等高级 意识的影响。随意运动是后天学习训练的 产物,受到大脑中全部条件联系系统的影 响。 • 随意运动受大脑中储存的信息量、鸡以及 经验的影响而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使随 意运动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目的性,成 为一种意志性活动。
功能
原小脑 旧小脑 新小脑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维持平衡 调节肌张力 运动协调
绒球小结叶 半球内侧部+ 半球内侧部+其余小脑蚓 小脑半球外侧部
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 维持平衡
– 损伤:站立不稳、步态不稳
• 协调肌紧张
– 对肌紧张抑制、易化双重作用
• 协调随意动作
– 损伤:肌无力、随意运动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⑴ 皮质—纹状体—背测丘脑环路 运动,纠正随意运动的 运动, ⑵ 纹体—黑质环路 误差, 误差,确保精细动作的 ⑶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P359) 完成。
环路③ 环路③
环 路 ② 纹 体 苍 白 球 系 —
纹 体 苍 白 球 系
体
—
系
系
高级中枢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 锥体系机能
– ※调节控制前角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的兴 奋性,易化、抑制其它途径引起的活动 – 肌肉精细活动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神经元的活动 • 传入神经元:接受来自外周的感觉信息和来自高位中枢 的控制信息。 • 中间神经元:对来自外周的传入信息进行接替、整合并 传送到高位中枢,而且整合来自高位中枢及外周传入的 信息,引起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 传出神经元:即运动神经元。根据功能将其分为α运动 传出神经元:即运动神经元。根据功能将其分为α 神经元和γ 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 ①α运动神经元:既接受外周传入信息,也接受高位中 运动神经元:既接受外周传入信息,也接受高位中 枢的下传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传出冲动,故α运动神 枢的下传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传出冲动,故α 经元是脊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 ② 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纤维,其功能 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小
前 庭 脊 髓 束
脑
姿势反射 节 感 受 器
肌
皮质1、基底核 皮质 、基底核2
(三)脑干对肌紧张的控制 • 网状结构抑制区 4区 • 网状结构易化区 5区 • 去大脑僵直现象 易化和抑制失去平衡
小脑3 小脑
5
6
网 状 结 构 的 下 行 性 影 响
抑制区 4
易化区 ⊕ 脑 延 桥 髓 网 网 状 状 脊 脊 髓 髓 束 束
三、姿势反射
(四)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反射 • 概念:人体主动或被动的发生线加速度运动中突 然加速或减速时,发生肌肉张力重新调配。 • 分类 1升降反射
– 向上加速度→膝弯曲 向上加速度→ – 向下加速度→膝伸直 向下加速度→
• 着地反射
– 着地瞬间→前肢伸直、后肢弯曲→保持重心 着地瞬间→前肢伸直、后肢弯曲→ – 易致鹰嘴骨折 – 团身滚翻
第一节 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神经控制
二、牵张反射和肌紧张 • 肌紧张:指在正常情况下肌肉所存在的一定紧张状态。 肌紧张: 肌紧张是肌肉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维持人体姿势 的基础。 • 肌肉活动依赖于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 (一)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 感受器 位置 作用 肌梭 骨骼肌内 感受肌肉的长度变化 腱器官 肌腱内 感受肌肉的张力变化
功能
• 调节肌张,联系复杂, 多次中继 形成若干反馈通路。 锥体外系可分为 锥体外系可分为 1 皮质—纹体—苍白球系 皮质—纹体—
维持 •自动 自动 整体姿势 调节
(完成无意识习惯性动作)。 完成无意识习惯性动作 。 • 配合锥体系,协调肌群 配合锥体系,
2 皮质—脑桥—小脑系 皮质—脑桥—
补充内容
• 牵拉肌肉→肌梭螺旋状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牵拉肌肉→肌梭螺旋状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脊髓→ 传出纤维→ 脊髓→α传出纤维→梭外肌收缩 • 意义:增加骨骼肌收缩力量 骨骼肌轮流交替收缩→轻度持续收缩→ 骨骼肌轮流交替收缩→轻度持续收缩→维持一定 肌张力 • 肌张力产生原因
– 重力对肌肉的轻度牵拉 – 高位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少量冲动→梭内肌纤 高位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少量冲动→ 维→轻度收缩 – γ运动神经元调节梭内肌长度 – γ—环路: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肌梭→同一肌肉α 环路: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肌梭→同一肌肉α 神经元活动→ 神经元活动→肌肉收缩
第三节 随意运动
• 一、随意运动的设计和发动 设计,程序 执行
基底神经节 丘脑 腹外侧核 小脑外侧部 皮层 运动区 小脑中间部 躯体感觉 运动
概念
皮层 联络区
第三节 随意运动
二、运动程序的执行和协调
运动皮层
丘脑 红核 网状结构 皮质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 肌肉 椎体系
小脑
– 头部后仰→四肢、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四肢、背部伸直 头部后仰→四肢、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 头部前倾→四肢、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四肢弯曲 头部前倾→四肢、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
2颈紧张反射
– 头部侧倾/扭转→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 头部侧倾/扭转→ 肌紧张性减弱
• 意义:避免身体中心超出支撑面 便于人体向头部转动的方向运动 对运动机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