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至五章) (1)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的各个章节的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学的历史沿革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先秦教育思想,汉代及以前的教育思想,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唐宋明清的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教育哲学与教育学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哲学的概念,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本章主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新古典主义教育学派,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人文主义教育学派,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现代主义教育学派,后现代主义教育学派。

第五章教育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分类,实证研究方法,非实证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学习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知觉与注意,觉醒与决定,情感与态度,思维与语言,记忆与遗忘,创造与发展,教学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七章教育目标与课程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目标与课程的设计,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的设计原则,课程的概念与特点,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的设计原则。

第八章个别的差异与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个别差异与教育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个别差异的概念与特点,个别差异的种类与成因,个别差异的检测与评价,个别差异与教育的适应。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教育复习资料

教育复习资料

5.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复习重点: 1.掌握教育目的的内涵 2.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 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等方面及其表现。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 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 (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和人的需要。 5.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6.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强调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做人教育比公民教育更重要。 社会本位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个人只是确定教 育目的的次要因素。教育要在儿童身上塑造一种普遍理性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生活。学校教育要突出个体对纪律的 服从。
8.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社会性、形式手段 简单、在特定场所进行、为生产劳动服务。 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宗教性 近代教育:现代学校出现、教育与生产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和国家化日益突出 现代教育:远程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重点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教育三种基本的要素:教育、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3.教育起源说有哪些?代表人物、各自的观点如何?(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 神话起源说(宗教)、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 家沛西· 能)、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教育学家) 4.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选择题、填空题) 识记:(1)《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其《大教学论》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专著。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 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 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的舆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此外,他还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 (3)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卢梭《爱弥儿》,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被称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 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即心理学和哲学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问答题1.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少数专门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二阶段:学科形成阶段〔17—19世纪〕。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学科成熟阶段〔19世纪50年代—〕。

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各种流派思想百花齐放。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附注:萌芽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的三个方面特点:首先,这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没有形成特定的独立体系;其次,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不多,有的命题和范畴既没有明确的的界定,同时又没有得到充分地展开;再次,教育经验总结和论述中,理论抽象层次较低,想象描述、形象比喻较多,许多没有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没有科学实验证明。

〕2.学习教育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1〕教育学能够教会我们认识教育活动2〕教育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3〕教育学将会指导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成为一个教育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简答题1.简要阐述三种教育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这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2.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P30-33(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制度,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5章》)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5章》)

教育学基础重点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5章)1、教育学的萌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

3、世界上第一个教师:昆体良。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4、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教育成了统治工具,其工具开始有所显示。

5、第一本现代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6、教育的功能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社会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的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从多维度的复合分类等。

7、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现实特征的过程。

8、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化因素: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

9、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10、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1、教育功能释放的场域:社会,环节:一是产品的社会输入,产品的社会利用。

12、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13、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14、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15、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有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有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有评价功能。

1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1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8、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构建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的以构建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1)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

(三)生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性的。

(四)劳动(社会)起源说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其智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三、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又称制度化教育。

在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比较典型的学制是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学全面复习资料

教育学全面复习资料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⑴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注重学历阶段)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注重终身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阶段:①前制度化教育②制度化教育③非制度化教育】⑵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复习要点

《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篇:《教育学》复习要点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与发展λ.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教”与“育”很少连用。

最早把“教育”二字连为一词的是孟子。

2、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其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
5、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6、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8、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可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点。

10、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

11、古代雅典这种“身心既美且善”式的智、德、体、美、军事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具有与封建社会教育不同的特点
1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4、《礼记》中的《学记》我国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大教学论》被誉为是西方教育史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17、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在其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著作,该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0、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21、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二章
1、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所起的作用,主要通过培养人才和传播思想来实现的。

3、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3、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作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4、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5、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即文化不可能通过遗传或其他生物和机械方式获得。

6、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
7、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
态,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

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第三章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2、如何利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是个体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4、格塞尔的双子爬梯实验证实:一种机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第四章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达到
3、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或教学的)
5、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

6、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础、最具体的目标
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0、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
1、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权利问题
2、中小学生是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

3、学生的义务: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的)、⑵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的)⑶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自身的)这是学生的一项主要的、基本的义务中,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的一项主要义务⑷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
4、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
5、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它反映了特定职业对从业者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经验经历、人格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7、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