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本篇教学反思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竹节人》这篇篇目为例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竹节人的形成过程和感人故事背后的人性。
2.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入生活实际,通过手工制作竹节人,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受美的体验。
教学内容:1.故事阅读与理解2.语言运用与语文知识3.手工制作与实践体验教学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形成过程和感人故事背后的人性。
2.学习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手工制作竹节人,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抒发。
2.指导学生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注意安全和细节。
二、教学实施1.故事阅读与理解为了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我先从故事情节开始讲起。
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大致猜测故事的内容。
然后,我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默读,然后我提问。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不断引导他们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2.语言运用与语文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词语以及句子结构,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句子以及重要的语言运用技巧。
例如,当讲解“赔礼道歉”的时候,我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词语背后的含义。
3.手工制作与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竹节人,以及让学生体验美的感受,我设计了手工制作环节。
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足够的材料,然后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安全,同时也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细节,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整个学习过程,我认为我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同时也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很高兴我的学生能够通过我提问和引导,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对故事中的难词和词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竹节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命运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字、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和细节。
•难点:理解并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人物命运和人生价值。
3. 教学准备•课文《竹节人》•课件、PPT或是多媒体设备•展示板、黑板和粉笔•学生文具(纸、笔等)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将课件中的课题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竹节人”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步骤二:预测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学生自由发言,将猜测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步骤三:阅读课文(30分钟)•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句。
•学生个人或小组朗读课文,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步骤四:讨论与思考(30分钟)•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命运和人生价值进行讨论与思考。
•安排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解释和辩论。
•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步骤五:课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思考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竹节人》为教材,探讨了人物形象、命运和人生价值的话题。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理解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新课、预测课文、阅读课文、讨论与思考等。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源。
(2)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字典,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关于竹节人的知识。
(3)教师简要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查找生字词,并学习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生字词竞赛。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详细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5.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竹节人的小作文。
2. 课外拓展:(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了解竹节人。
(2)收集有关竹节人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一篇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节人的制作、玩法和乐趣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语言生动,插图丰富,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竹节人的制作和玩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和乐趣,掌握相关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和乐趣的描述。
2.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和乐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竹节人的乐趣。
4.互动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课文。
2.教具:图片、视频、黑板、粉笔等。
3.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和乐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和乐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竹节人的认识和理解。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竹节人》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得到了提升。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艰苦奋斗”的背景,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
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理解文中非文字面意思。
三、教学难点解决方案1.针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设立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向其它小组的同学们讲解并让大家练习字词,以此加深词汇记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的情境,进行想象,并让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片儿、课件或现场陈列模型等方式,引出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出本节课应掌握的词汇。
2.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和理解意思。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讲解一些生字并探究其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对生字的意思进行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4. 课文朗读(15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及语感。
在本环节中,分组让学生进行逐段朗读和齐读,同时对朗读内容的语速、语调、断句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 思考讨论(10分钟)让学生就课文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其进行自由组合,有些学生可以进行课堂小游戏,以此达到让学生进行彼此的深度思考交流。
6. 听课文(10分钟)让学生再次认真听课文,并让其掌握本文主要冲突、前因后果等要素,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7. 表演课文(10分钟)利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课文。
设立名为“竹枝兄弟”的舞台让学生进行表演,观看别人如何演绎角色可以帮助自己在表演中更加真实。
8. 课后练习(5分钟)提供课后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复盘,并让学生进行考试口语测试,以检验口语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的文章,主要讲述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竹节人在民间传统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老艺人制作竹节人的故事,展示了竹节人制作的技艺和民间游戏的乐趣,同时传达了对手工艺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竹节人的制作工艺和民间游戏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民间游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对手工艺人和传统文化产生敬意,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民间游戏的特点。
2.难点:对于一些民间游戏和制作工艺的专业术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竹节人和民间游戏的情景。
3.学习材料:生词表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和民间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教案+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反馈、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初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意识。
2.通过交流分享、视频引入、朗读体悟,感受竹节人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预学单、课堂学习单;iPad(投屏)2.学生准备:课前制作的竹节人【教学过程】板块一:旧知回顾,选择阅读任务1.回顾任务先导课学习内容,引出课题。
2.呈现预学“最想带着哪个任务串门”调查统计,引出阅读任务一。
板块二:任务解析,明确阅读目的1.交流方法:要完成任务一,你打算怎么阅读这篇文章呢?预设: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
2.预学反馈:交流梳理内容学习单,交流比对梳理内容,修正预学。
板块三:任务驱动,展开阅读实践1.理解“指南”:生活中有见到过“指南”吗?引入生活中的“指南”类型,分析“指南”要素。
2.聚焦“制作”:从“材料”和“制作步骤”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用喜欢的形式将材料或步骤梳理在卡纸上。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交流梳理方法,结合助读系统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3.聚焦“玩法”:照着完成《制作指南》的做法完成《玩法指南》。
预设:结合学生呈现反馈评价,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4.聚焦“乐趣”(1)交流竹节人能够风靡作家童年的原因,并借助视频激发对竹节人的兴趣。
(2)任务驱动:从制作和玩法中选择一个角度,阅读相关语段,为竹节人代言。
(结合代言人星级评价标准评价)板块四:复盘反思,巩固阅读图式1.反思学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今天是怎么通过阅读来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吗?2.迁移运用:那如果要带着最后一个任务去串门,又该怎么读呢?【教学反思】依托情境,任务驱动,支架赋能主讲:王存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六上的《竹节人》。
我们都知道,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同时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策略单元,这就意味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前面六年学过的所有的阅读方法,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学会生词新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竹节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正义的故事。
通过对竹节人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2.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好奇心。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掌握生词新句。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答案和课后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成功之处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5.2 教学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部分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第【1】篇〗我今天讲了《竹节人》公开课,总体教学感观不是很好,出现了很多问题,自评该课不合格。
特记此篇,谨以反思。
《竹节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上单元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切当的阅读方法”。
根据这一目的,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为达成此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任务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任务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为让学生很好的完成这三个学习任务,我制作了任务卡,并在任务卡上给以阅读提示:“写玩具制作指南”这个任务,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制作的“材料”、“工具”、“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说竹节人制作过程、说竹节人的玩法。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全文,找到能体现斗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画一画,并在语句旁边作批注,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描写竹节人装饰、动作、场地、名号、招式等的句子)。
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设计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具体讲课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任务量偏大,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下课时草草结束。
任务偏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第三个任务在设计时容量偏多,可以适当精简;第二是学生的预习不够,任务卡其实提前发给学生了,可能还是自己对预习安排的不够,以后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分组任务虽好,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就是其他小组的人对于自己任务以外的内容不够了解,在教学时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不够流畅,引导语上还需要再打磨,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谁来说一说?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发现课文前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2.理解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反思第【1】篇〗《竹节人》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幽默生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并且学会语言的表达运用,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时,我注重训练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且加入一个给竹节人取名字的环节,增强课堂互动,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让同学们更深切地体会装饰竹节人的乐趣。
2.不足之处:①每次到朗读环节时,缺少老师的示范朗读。
老师也应该进入朗读环节,给学生做好示范,我应该再好好提高自己的朗读技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②课堂节奏没有把控好,这节课我准备的课程内容还没有讲完,所以我应该合理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再仔细打磨课堂节奏的把控。
③下课时没有作下课的结束语,没有遵守上下课的基本规范,所以我在以后的课程中都要规范上下课流程,注重课堂开始、结束的规范用语,注重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④教学语言不规范,不凝练、在课堂教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我的语言有重复、细碎的现象,很多语言用得不够精准,分配任务时教学指令不准确,所以我还需好好打磨教学语言,提高教育语言的艺术性。
⑤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站在讲台上,没有走下去与同学多多交流,教态不够规范,教育机智不成熟。
⑥教案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完善,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以后要注意教案的完整与规范。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教育机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2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
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表现了孩子们对于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3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答案】
1、雕凛凛疙瘩棍
2、凛凛呆呆叱裁筹弄津津贯乎叱咤风云别出心裁
三、1.破课桌俨然古战场。2.谁说老师不喜欢玩竹节人呢?3.虽然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但是一点儿都不沮丧。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6】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①—④⑤—
(2)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时,能清楚其主要内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根据拼音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汉字。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里面的根diāo()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有的像威风lǐn lǐn()()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ɡē da()()的金刚,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ɡùn()棒的猴子。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结合阅读目的,分层进行阅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
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
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本课中,因为课文比较长,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比较高,我又想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终拖堂。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二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三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在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再理清课文的结构,由于课文故事性强,孩子们学习课堂气氛热烈,反馈及时,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评价语力求做到精准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学反思篇四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与游戏的开展,体会到了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乐趣,还能够有意识地将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中去。
这也是学生阅读方法的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反思第3篇】《竹节人》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有了以下感悟:语文课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接着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教案与教学反思) 9.竹节人
9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有目的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3体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学习要素。
【教学重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体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学习要素。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有亲自动手制作玩具的经历吗?回忆一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走进作者的童年时代,看一看他在童年时制作玩具的故事。
(课件出示课题及竹节人图片)二、检查预习1齐读本课重点生字词。
2教师检查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学生认读生字词。
3联系上文或查找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教师适时指导。
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虎视眈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竹节人》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阅读任务一,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生讨论后发言)制作指南: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2师:围绕“竹节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明确:“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老师没收学生的玩具、玩玩具的事。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以至全校。
(2)于是,我跟同桌,虽两手空空,但,轻手轻脚地溜了。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自由读课文第1~14自然段,品味语言,体会乐趣。
(1)师: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的原因是什么(买毛笔的学生很多,他们用毛笔杆做玩具——竹节人。
)(2)作者是怎样教我们玩“竹节人”这种玩具的?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可以做?(生合作交流后发言)明确:第8、9自然段介绍作者怎样教我们玩“竹节人”这种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1)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虎视眈眈赫赫伟绩津津有味全神贯注(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