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城市
紧凑城市设计的优势
紧凑城市设计的优势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在城市设计中,紧凑城市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许多优势。
本文将探讨紧凑城市设计的优势,并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社会互动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
一、可持续发展紧凑城市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首先,紧凑城市设计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量。
相比之下,分散的城市规划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
这种土地使用方式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生态系统破坏。
而紧凑城市设计通过高密度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消耗。
其次,紧凑城市设计可以减少交通需求。
在分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通勤,导致交通拥堵和大量的能源消耗。
而紧凑城市设计将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集中在一起,减少了人们的通勤距离。
这不仅减少了交通需求,还降低了交通排放和空气污染。
另外,紧凑城市设计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由于人口密集,公共交通系统更容易实施和维护。
这将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和交通拥堵。
二、社会互动紧凑城市设计有助于促进社会互动和社区凝聚力。
在分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往往疏远于彼此,社区凝聚力较低。
而紧凑城市设计将不同的社区元素集中在一起,创造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互动空间。
人们更容易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此外,紧凑城市设计也有利于创造多样化的文化和艺术场所。
由于人口密集,城市中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享受艺术品和表演,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
三、经济增长紧凑城市设计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首先,紧凑城市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人口密集,紧凑城市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商业和工业活动,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降低城市的失业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紧凑城市设计有助于提高商业效益。
由于人口密集,商业区域的顾客数量更多,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7种类型
1.集中块状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中空间结构最为紧凑的⼀种类型。
就形成特征⽽⾔,其多是在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新辟⽤地围绕着原有中⼼,向周围较为紧凑、均衡地不断扩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具体到每⼀城市,则其发展基础、背景和历程往往⼜各不相同。
典型城市:沈阳、北京、⽯家庄、⽆锡。
2.连⽚放射状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另⼀种结构较为紧凑的类型。
其形成机理与上述集中块状结构类城市⼤体相同,只是由于受到若⼲⾃然条件(河流、⼭丘、湖泊等)或特定交通(铁路、公路、河道等)的深刻影响,⽽在城市向各个⽅向的扩展上表现出特定的不均等性。
在某种情况下,其与集中块状结构城市可相互转化。
典型城市:盐城、南昌、柳州、合肥。
3.连⽚带状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种类型。
其形成上主要有以下⼏种情形:在河⾕地带受狭长⽤地条件限制,同时往往还迭加有沿河⾕带状分布的交通线(铁路、公路或河道等)的影响;在滨海地带受带状海岸平原地形条件影响;在平原地区受带状交通影响,并往往也具有其它⼀些特定条件影响(如历史因素或规划思想等)。
此外,若从带状发展的⽅向看,则其⼤多数表现为向两侧延伸,也有少数城市只向⼀侧伸延(或退延)。
典型城市:兰州、青岛、深圳和洛阳。
4.带卫星城的⼤城市 是我国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到⼀定程度后,⽽采取的⼀种新的结构布局形式。
其主要是将从中⼼区调整出来或新开⼯建设的⼯业项⽬,在⼤城市外围地区进⾏集中布置,以形成新的⼩型城市发展中⼼,并多具有较明显的疏散城市⼯业和⼈⼝、控制城市连⽚扩⼤的规划⾊彩。
此外,也有部分城市,由于能将卫星城的建设和⽣产⼒合理布局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不强求⼀般性的⼯业疏导,因⽽其效果更为突出(这种情形有时可从⼀城多镇结构类型城市发展⽽来)。
典型城市:上海、南京。
5.⼀城多镇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其形成条件在各类城市中最为宽泛,可见诸于⼯矿城市、⼭区城市以及⼀般江河平原城市等,主要由⼀个主城区和若⼲有特定专业职能的外围城镇组成。
紧凑城市名词解释
紧凑城市名词解释篇一:紧凑城市是指人口密度高、交通拥堵、资源紧凑、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这种城市通常具有紧凑的城市规划、高效的交通系统、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等特点。
紧凑城市通常位于繁忙的交通网络中心,人口密度高,人口增长率快,需要大量的公共交通和住房资源来满足城市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由于资源紧凑,紧凑城市通常发展高效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紧凑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紧凑城市政府通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高公共交通质量和数量、建设环保和绿色的基础设施、鼓励住房分配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紧凑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
篇二:紧凑城市是一种城市形态,其特点是人口密度高,面积相对较小。
紧凑城市通常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端阶段,其经济、文化和科技产业发达,人口流动性高,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城市。
紧凑城市的人口通常不超过60万人,而面积通常不超过100平方公里。
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较好,如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
紧凑城市的发展通常需要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紧凑城市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紧凑城市可以吸引周边乡村人口前来就业和居住,增加当地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增长。
此外,紧凑城市还可以吸引跨国公司和高端人才前来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城市国际化和科技创新。
然而,紧凑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大,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紧凑城市的房价较高,对周边乡村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不利于地区整体发展。
因此,紧凑城市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形态。
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紧凑城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紧凑型城市设计研究
紧凑型城市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内部空间也日益紧张。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构建出更加舒适、高效的城市环境,成为了城市设计师和规划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紧凑型城市设计,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城市设计理念之一。
一、紧凑型城市设计的定义紧凑型城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精细化的设计和高度集约的利用方式,将城市内部的各项资源最大程度地压缩在一起,以此来达到节约空间、提高效率、提高城市品质的目标。
具体来说,紧凑型城市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城市的各种设施、建筑、人流等各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减少城市内部的空隙和浪费,最大化地利用城市空间,并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紧凑型城市设计的优点1. 提高城市品质紧凑型城市设计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容纳能力和使用效率,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利用集约化的城市设计方式,可以避免浪费和资源的重复利用,从而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此外,紧凑型城市设计还可以缩短工作、生活和交通方式之间的距离,促进城市内部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增加城市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3.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紧凑型城市设计中,各项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整合和优化,会减少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
4. 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紧凑型城市设计中,设施和建筑的合理设计和布局,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紧凑型城市设计的存在问题1. 建设成本高由于利用集约化的城市设计方式,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更加高效和许多规划和建筑成本要比其他城市类型高得多。
2. 人口密度过高在紧凑型城市中,人口密度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共空间的过度拥挤,影响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居住舒适度。
3. 交通压力大在紧凑的城市中,交通流量大、路面繁忙,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和拥堵等问题。
探究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
探究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摘要: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基于土地资源有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
关键词:紧凑城市;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一、紧凑城市概述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激增使得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紧凑型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可以缓解城市蔓延和无序发展现状,实现资源集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划理念中。
紧凑城市理念中的内涵,提倡紧凑城市政策,最大限度使得低密度的城市从社会、经济及环保的角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城市,使得更高密度和混合用途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消耗。
二、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弊端1.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在我国的城市当中,部分城市已经呈现出“摊大饼”的发展趋势,城市当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变现为粗犷的外延模式,集中表现在近些年的“开发区热”,在“开发区”当中的建设是以无限制低密度的向外蔓延的方式来进行建设的。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激增也给城市的交通道路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可以看出城市当中小汽车的激增数量和大规模的道路设施建设共同导致了城市蔓延现象的发生,如果并对其进行大力控制,城市无限制的蔓延将会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当中出现,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2.产生的弊端这种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以及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模式,给城市的空间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首先,加剧了城市空间的无序和低效开发,城市受到粗放发展的影响,使得中国现在的城市空间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在全国的183个城市当中,其中有40个城市要建造城市CBD,盲目地向国际大城市看齐。
重大历年名词解释
2014年01、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
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02、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03、邺城:是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建立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其平面为横长方形,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正中宫城,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再东则为戚里。
宫城西为铜雀院,供王室专用的园林,靠近西城为粮食武器库。
东西轴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方正的坊里,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作坊。
城中水系由城西北引漳河水,宫殿建筑群布置严整。
邺城分区明确,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世都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4、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城市畸形蔓延。
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首先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实现精明增长是目标,实施增长管理是手段。
其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长是一项综合的应对“城市蔓延”的发展策略,目标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同时也是一项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
不摊大饼怎么发展?学学香港“紧凑型城市”
不摊大饼怎么发展?学学香港“紧凑型城市”城市越摊越大,体积越来越臃肿是目前许多国内城市发展面临的现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署长伍谢淑莹8日在长沙召开的2007年内地与香港可持续城市形态研讨会上表示,紧凑型城市是可持续发展城市未来的方向。
所谓“紧凑型城市”就是采取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使人们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
紧凑型城市不仅包含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城市内在的紧密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的概念,包括建筑物的高密度、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每一个建筑群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和配套设施功能的完善等。
据伍谢淑莹介绍,香港是世界上发展最紧凑的城市之一,目前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6000人/平方公里,每天有1200万人出行,90%都是利用公共交通,其中36%利用铁道交通。
“香港大部分的发展规划都是从轨道交通车站覆盖到周边地区,通过完善的行人通道系统连接起来。
这个发展模式可以鼓励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合理使用能源。
”伍谢淑莹表示,“更重要的是,由于密集的发展,大范围的土地得以保留,成为郊野公园及绿化地区。
”然而紧凑型城市也会引发一些城市问题,如城市的“屏风效应”和“热岛效应”。
对此伍谢淑莹认为,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同时要进行景观视野评估和用计算机模拟空气流通测试,设计时注意在建筑物上添加绿化和为城市提供畅通无阻的通道。
对于如何进行紧凑型城市的建设,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说,紧凑型城市应使城市的各种功能设施尽量紧凑和相对便捷,可通过写字楼与底层商区相结合等方式建设多功能楼宇,使街区的昼间人数与夜间人数比例趋于合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凯认为,中国可用作城市建设土地不到9%,到2033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人均资源缺少,处于整体缺地的状态。
香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为发展紧凑型城市探索了范例,对内地城市有借鉴意义。
重大历年名词解释
2014年01、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
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02、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03、邺城:是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建立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其平面为横长方形,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正中宫城,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再东则为戚里。
宫城西为铜雀院,供王室专用的园林,靠近西城为粮食武器库。
东西轴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方正的坊里,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作坊。
城中水系由城西北引漳河水,宫殿建筑群布置严整。
邺城分区明确,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世都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4、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城市畸形蔓延。
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首先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实现精明增长是目标,实施增长管理是手段。
其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长是一项综合的应对“城市蔓延”的发展策略,目标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同时也是一项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作为一种旨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兴起的,核心人物是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Calthorpe)。
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新城市主义有八大主张。
主张之一: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
新城市主义认为,限定城市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他们主张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
新城市主义主张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小汽车,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种交通运转系统:不仅要有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更要有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并且各交通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便捷的衔接和转换,共同构成有机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
主张之二:继承传统,复兴传统开发。
新城市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各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城镇规划和社区密度都能够整合成一流的新城市主义社区。
新城市主义提倡回归社区,不是拒绝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而是更好地利用新技术,现在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办公就应该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主张之三:以人为本,建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
新城市主义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同时,新城市主义认为,邻里、分区和走廊也是大都会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的基本元素,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市民认可的、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并且促使居民形成对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责任感。
主张之四: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规模主要受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城市规模应以此为限。
它把区域中的城市和郊区及其自然环境看作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体,城市既要注重内部的更新、完善和有机组织,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城市规模与紧凑度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沈、大、长、哈东北四大城市为例
城市规模与紧凑度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沈、大、长、哈东北四大城市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3T01:45:35.88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10月作者:陈家劲[导读] 本研究以东北四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依据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
陈家劲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摘要本研究以东北四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依据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
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城市碳排放增加,提高城市紧凑度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
但是针对具体的量化研究较少,且对于东北大城市的相关研究不多。
因此在主流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度量城市规模和城市紧凑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估计方法,借助 Eviews 分析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变量为四个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紧凑度指标,被解释变量为人均能源消耗。
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碳排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提高城市紧凑度对降低城市能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关键词:城市碳排放;Eviews;回归分析;城市形态因为温室效应,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城市碳排放研究领域,国际上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城市能耗,以可持续性为基调的紧凑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城市密度,加速用地功能混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城市能耗,改善城市环境 [1-5]。
我国城市近二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基本是以高能源需求带动,不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城市规模、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相关性如何,相关性多大,以及紧凑型城市建设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实现城市减碳愿景,是本研究的目的与核心内容。
1.1数据与计算本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201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017)》、以及相关城市统计年鉴。
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规模一般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选取建成区面积、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城区人口作为城市规模的量化形式指标[7-8]。
名词解释-经济地理
相关概念(名词解释):1.资源环境承载力(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 Capacity):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其稳态效应能力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载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包含了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概念。
其中,承载体、承载对象和承载率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2.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更详细的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共制度。
(是指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调节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3.尺度重组:尺度重组是指空间及附着其上的经济、社会、政治关系的再结构的过程。
(是指空间及其附着其上的经济、社会、政治关系的再结构的过程)4.新常态:新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是指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新常态是指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单纯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城市脆弱性: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它是城市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体现。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因素的干扰的能力)6.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性: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性是指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城市规模结构、城市等级结构、城市职能结构等要素相互匹配的合理化程度。
低碳导向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低碳导向的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摘要: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对以往无序蔓延的城市发展方向加以转换,将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改变为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维持其丰富而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以紧凑型城市增长的规划策略将城市向低碳化发展引导。
关键词:低碳城市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低碳城市与紧凑型城市1.1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气候变化组织给低碳城市下的定义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
通常来说,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彻底改变过去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浪费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合理、可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紧凑型城市紧凑型城市有两个侧面。
其一,是在交通手段以步行为主的时代所形成的历史的市区形态。
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南部的许多城市都是在古罗马时代建立的。
知道18世纪才才形成了成为城市中心的城市空间。
第二,就是根据城市再生政策营造的紧凑型城市。
紧凑型城市的城市形象作为相对于20世纪呈郊区化发展的近代城市的反命题。
2城市空间紧凑度的价值2.1移动性与可达性在城市地区的交通规划中,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移动的“移动性”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重要的是方便快速达到目的地的“可达性”这两个概念看上去视乎有些相似,其实,意义却完全不同,为了提高移动性,要进一步扩充以汽车交通委主导的城市交通设施,力求尽可能的满足对交通工具需求量的增加。
而可达性优先的设计理念,在对土地利用和设施配置的理想状态、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等的替代交通瘦点等诸多方面也进行了特别的考虑。
紧凑型城市观点讨论
整理 成 六 个 观 点 , 以期 给 河 南 省 发 展 紧凑型城市提供 参考。
短 交通距离 ,降低人 们 对小汽车 的依
赖 , 鼓 励 步 行 和 自行 车 出行 ,从 而 降 低 能 源 消 耗 ,减 少 废 气 排 放 乃 至 抑 制 全 球 变 暖 。 另 外 , 高 密 度 的 城 市 开 发 可 以 在 有 限 的 城 市 范 围 内 容 纳 更 多 的
Z O G H UC N T U TO H N Z O O S R C IN
紧 凑型城市 一开始就存 在争议 。 当 然 , 我 们 也 知 道 紧 凑 型 城 市 不 可 能 是 完 美 的 ,而 是 优 点 和 缺 点 共 存 的。 记 者 通 过 对 河 南 省 城 市 规 划 设计 研 究 院 总 规 划 师 黄 向 球 、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赵 淑 玲 、 张 晓 阳 等 专 家 学 者 的 采 访 ,探 讨 紧 凑 型 城 市 的 优 缺 点 ,将
园 、 那 些 绿 地 都 是 我 们 城 市 感 受 不 到
用地 价格 的飙升 ;城 市的高 密度 建设 市 ,而是推 进城市 空间复 合利用。 主 的 ,他 们 的 绿 地 特 别 大 。 ”黄 向 球 如
要 在 于 规 划 引 导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促 进
区 域 基 础 设 施 共 建 共 享 。 引 导 紧 凑 型 是说。 城 市 发 展 要 有 一 定 的边 界 这 一
置地 ;节约土地 ,减 少城 市周 围绿地 但 是 也 不 是 高 密 。 譬 如 郑 州 ,如 果
密 度 过 高 的 话 就 会 带 来 空 气 质 量 的 问
室气体排放 ;有助 于规模 经济 型的开 题 。 郑 州 的 小 汽 车 在 增 加 ,但 是 郑 州
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选择题:1*40,名词解释:4*5,简答:10*4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的发展紧凑型城市(名):城市的经济和社会重要性最终依赖于由空间密度提供的使用方便的交通,以及利用这种机会的人们和机构的绝对多样性。
智慧、园林、卫生、健康城市(名)(1)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2)园林城市:符合“居城市须有山林之乐"之美学原则,这是园林城市的本质。
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3)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4)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其他观点: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5)卫生城市:是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基尼系数(名)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恩格尔系数(名)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
紧凑型城市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研究
紧凑型城市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研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紧凑型城市的建筑设计与规划。
本文将探讨紧凑型城市的优势、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的挑战。
紧凑型城市相对于传统城市而言,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扩展型城市,其特点是城市面积大,住宅区与商业区相对分散,交通依赖汽车等。
相比之下,紧凑型城市的最大优势在于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紧凑型城市的可达性能够大大降低人们的通勤时间。
在紧凑型城市中,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功能区紧密相连,人们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目的地,避免了交通拥堵带来的困扰。
另外,紧凑型城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进而减少交通污染和碳排放。
可达性的提升,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有助于增加城市内各业态的交流和互动。
紧凑型城市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紧凑型城市的建筑密度相对较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相比扩展型城市的低密度建设,紧凑型城市减少了土地开发面积,保护了农田和自然环境。
同时,高密度建筑也有利于节约能源,因为紧凑型城市的建筑更容易实现能源共享和能源回收。
其次,紧凑型城市带来的可达性提升和多样性的场所设计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在紧凑型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中,有一些原则需要被遵循。
首先,多功能混合用地是紧凑型城市的核心要素。
城市内不应该将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划分得过于清晰,应通过混合用地的方式打破功能区的界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可达性。
其次,强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在紧凑型城市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提供人们休息、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
因此,设计师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紧凑型城市的规划需要兼顾可持续性与人性化。
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典型案例
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典型案例那咱就来说说新加坡这个建设紧凑型城市的超棒案例。
新加坡那可是个小地方,但人家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得贼溜。
首先呢,住房方面就很有一套。
新加坡建了好多组屋,这些组屋又高又密集,但是设计得很合理,周边啥设施都有。
就好比你从家里下楼,走几步就有超市能买菜,旁边还有诊所,小孩上学的学校也在附近,完全就是一个小而全的生活圈。
这样大家日常活动范围不需要太大,既节省了交通成本,又提高了生活效率。
再看看交通。
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网络,那叫一个四通八达。
而且地铁站周围的开发做得特别好,周围都是写字楼、商场啥的。
你下了地铁就直接能去上班或者逛街,根本不需要再走很远的路或者换乘很多次车。
还有啊,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把一些公园、绿地啥的也巧妙地穿插在这些高楼大厦之间。
你别看城市紧凑,但是到处都能看到绿色,给人感觉既现代又充满生机。
就像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镶嵌了一颗颗绿色的宝石,人们在紧凑忙碌的生活里,随时能找到休闲放松的小角落。
咱再来说说中国香港。
香港也是紧凑型城市的典型。
香港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看着都让人震撼。
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的大楼。
这些大楼里既有居民住宅,又有各种商业办公的地方。
就拿铜锣湾来说吧,那里是购物的天堂,商场一个挨着一个,写字楼也多,居民楼也不少。
大家在这个小小的区域里,工作、生活、消费都能搞定。
香港的交通也是紧凑型城市的特色。
它有双层巴士、叮叮车,还有超级发达的地铁网络。
道路虽然窄,但是交通秩序维持得相当不错。
而且香港的很多建筑之间有很多空中连廊,人在上面走,可以直接从一个大厦到另一个大厦,都不用下到地面去,既安全又方便。
这些地方就像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魔方,每个小方块都有着独特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又高效运转的紧凑型城市。
节地措施和节地技术
节地措施和节地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节约土地面积,人们开始积极探索节地措施和节地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节地措施和节地技术。
1. 高层建筑和密集型建筑:高层建筑和密集型建筑是节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高度和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高层建筑可以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办公空间,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面积。
例如,在城市地铁站、商场等地下空间可以建设停车场、仓库等设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避免了对地面的占用。
3.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是指在建筑物外立面或阳台上种植绿色植物,屋顶绿化是指在建筑物顶部种植绿化植物。
这些绿化手段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绿化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可以将本来需要占用的土地转化为绿化空间,实现了节地的目的。
4. 智能化停车系统:传统的停车场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智能化停车系统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将车辆停放在空中或地下空间,从而节约土地面积。
智能化停车系统可以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停车位的占地面积。
5. 地下管线布设:地下管线的合理布设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例如,将电缆、水管等管线埋设在地下,可以避免它们占据地表面积,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度。
6. 紧凑型城市规划:紧凑型城市规划是一种将城市规划得紧凑而高效的方式,可以节约土地面积。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将不同功能的设施相对集中,可以减少交通出行的距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7. 集约化农业:在农业领域,采用集约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例如,通过温室种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养殖业可以采用立体养殖的方式,减少占地面积。
8. 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可以节约地面土地,并且在炎热夏季或寒冷冬季,地下商业空间可以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凑型城市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
1 概念
在中国,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
什么是“紧凑新城镇?首先一个是紧凑一个是新城,紧凑是城市形态的紧凑,以及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的城市交通体系,紧凑之中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新城镇的概念是既包含了大城市的相对独立的城区的开发,更新、还包括产业化发展带动的小城镇社区化建设,以及对现有的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这里希望把新城镇的概念外延再扩大一点,也包括对城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科学化的引导,紧凑新城论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紧凑的城市形态,建设新城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节能省地型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2 学术来源
西方城市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紧凑型模式,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置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
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松散型模式,人口密度偏低,但消耗的能源要比紧缩型模式多。
紧凑型城市首先由George B.Dantzig和Thomas ISaaty于1973年在其出版的专著《紧缩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计划》。
中提出。
欧共体委员会(CEC )1990年发布《城市环境绿皮书》,再次提出“紧凑城市”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解决居住和环境问题的途径”,认为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之后,探讨紧缩型城市的专家学者逐渐增多。
大家对紧缩型城市逐渐达成一些共识,即紧凑型城市是高密度的,功能混用的城市形态。
它的优点在于对乡村的保护、出行较少依靠小汽车、减少能源的消耗、支持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车出行、对公共服务设施有更好的可及性、对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利用、城市中心的重生和复兴。
3 建设原则
建设紧凑新城镇,我们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
第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性地开发土地,建设紧凑新城镇,并不是说我们一个个的建设新城镇,我们鼓励在现有的土地上开发,这样可以减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保护耕地。
在开发一个新的项目、区域之前,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就是全面规划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原则,刚刚有些专家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的是空间的规划,而建设紧凑新城镇,我们需要对整个城市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统筹,并且对社会问题进行充分的把握和研究,这也是我们要搞紧凑新城镇的重要原则,我们不能仅仅看成一个实体的规划,要进行突破。
第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原则,紧凑新城镇我们主张设立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农田、保护耕地,这个思想在很多的已经实施的城市规划里面已经有了这个体现,比如说我们在北京新一轮的总体规划里面就设立了这样一个不可开发的区域,比如说绿化带等等,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应该说我们在环境容量的前提下,要优先考虑不可建设的区域。
第四就是步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紧凑新城镇可以减少交通路程和能源消耗,这个是
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话题,紧凑我们的效率会提高,时间成本会大大降低。
第五是产业发展复合功能的原则,这个方面和很多的理论都是一致的,紧凑新城镇,主张以产业发展为龙头,避免建设单一功能区域,尽量减少对区域外城市功能的依赖,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其实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道理,如果什么都到外面去购物,都要形成一个大范围的购物流,都要以来别的区域来给他服务就会导致一些城市化的问题。
第六就是公众参与的原则,中国已进入了社会政策的时代,紧凑新城镇主张积极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我们主张在城市现有的区域,充分利用土地这样一种开发模式,在没有得到居民同意的时候是不能开发的,没有经过居民参与和同意的开发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是现在社会市政时代的必然结果。
第七是特色建设的原则,紧凑新城镇,鼓励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建设风格、交通方式、文化体育、节庆活动等等,一个有特色的环节都是有生命力。
第八是政策稳定与法制化的原则,建一栋楼就是一个百年基业,建一个城市应该是千秋伟业,如果我们对城市规划做一个随意的修改,我们的千秋伟业怎么能保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