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29例临床分析_青胜兰
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血液凝固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血液凝结过程的异常,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本文将介绍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临床症状分析:对于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如反复出血、易瘀血、鼻出血、皮肤瘀点等。
这些症状往往意味着血液凝固功能存在异常。
2.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程度。
3. 遗传学检查:对于一些疑似遗传性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的基因突变。
二、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替代疗法:对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注相关凝血因子来替代缺失的因子。
常见的替代疗法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等。
2. 抗纤溶治疗:对于纤溶功能亢进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可以使用抗纤溶药物来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维持血液凝固平衡。
3.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外科手术干预:对于一些病因可通过外科手术解决的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如血栓形成等,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来纠正异常。
5. 基因治疗:对于一些遗传性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治疗,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预防与护理除了治疗外,预防和护理也是血液凝固功能障碍患者重要的方面:1.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保持血液凝固功能的平衡。
获得性凝血病课件
宁波市第九医院ICU 沈 启
获得性凝血病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 定义
▲继发于严重病症的获得性的凝血紊乱
• 获得性凝血病的临床意义
▲ 凝血病伴随许多病理过程,成为影响重症病人预后潜在的,甚至 决定性的因素;
▲ 目前已知,凝血系统与炎症反应系统在基因上具有同源性。由于炎 症反应是机体抗病的基本反应,故凝血系统激活几乎存在于所有病症 ,但其临床意义则取决于不同病症和病况。
引发DIC的常见原因
严重感染
医源性疾病
恶性肿瘤
DIC
全身系统疾病
手术及创伤 病理产科
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
出血(自发性、多部位性 ) 低血压或休克(顽固、不明性、休克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微血管栓塞(广泛性、多脏器功能低下) 溶血(微血管性) 进行性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症状与体征具有高度可变性 临床表现与基础病有关: 病理产科、白血病DIC:出血重、器官损害轻。 感染性DIC:器官衰竭比例高。 凝血与纤溶同时存在,看以何为主
DIC的治疗
• 去除引发DIC的诱因是最根本和有效的治疗,即使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也不应该放弃有可能用外科方法去除病灶的努力; • 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 等被消耗的凝血物质,但这些补充治疗应该在抗凝治疗开始后进行;
• 全身及器官支持;
• 抗凝治疗。
DIC的抗凝治疗
消耗性凝血病
• 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同义语 • 由血液高凝所引发,从而造成凝血物质的耗竭 • 国际血栓止血学会DIC专业委员会将DIC定义为: DIC是不同原因所造成的,以血管内凝血激活并丧失局限性为特 征的获得性的综合征。它来自或引发微血管损伤,严重时将导致 器官衰竭。 • 该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点:弥漫性的凝血、微血管损伤和器官衰竭 ,而出血、继发纤溶均未提及。
凝血障碍性疾病ppt课件
其他疾病
如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 也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 成或功能。
疾病与药物引起的凝血障碍
疾病引起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 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
凝血异常。
药物引起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 等,可能导致凝血障碍。
其他因素
如长期卧床、烧伤等也可能影响正 常的凝血功能。
03
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等 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康复指导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 测凝血功能,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
况。
注意安全
避免剧烈运动和从事高 风险活动,以免发生意
外出血。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规律作息等。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接 受自己的病情,积极面
03
04
05
肝病引起的凝血障碍通 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 等症状。
患者通常在肝功能受损 时出现症状,如肝炎、 肝硬化等。
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原发 病和补充缺乏的凝血因 子,如输注新鲜冰冻血 浆等。ຫໍສະໝຸດ THANKS感谢观看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检查血流情况,有助 于诊断血栓性疾病。
血管造影
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 有助于诊断血管病变引起的凝血
障碍性疾病。
CT和MRI检查
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组织结构, 有助于诊断凝血障碍性疾病的病
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确定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基因疗法
凝血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凝血障碍的护理
3
措施
预防感染
01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破损
02
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
03
定期进行口腔 护理,防止口
腔感染
04
定期进行皮肤 护理,防止皮
肤感染
05
定期进行呼吸 道护理,防止
呼吸道感染
06
定期进行肠道 护理,防止肠
道感染
07
定期进行泌尿 道护理,防止
泌尿道感染
08
定期进行伤口 护理,防止伤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健康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0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 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0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 过度饮酒和吸烟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累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
郁
0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指由于遗传、疾病、 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类型包括:血友病、 抗凝血酶缺乏症、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症状包括:出血、 瘀斑、关节疼痛等。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输血、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抗凝血药物治疗等。
药物性凝血障碍
1
2
3
替代疗法
输血:通过输注血 液制品,补充凝血 因子,改善凝血功 能
血小板输注:对于血 小板减少症患者,可 进行血小板输注,提 高血小板计数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通过注射凝血因子, 如凝血因子VIII、凝 血因子IX等,改善凝 血功能
儿童获得性凝血障碍
1.出血表现: 77.3%
2.肾损害:
46.4%
3.呼吸道表现: 42.2%
4.肝损害:
39.5%
5.休克: 34.5%
S表现: 22.8%
7.血栓栓塞: 22.2%
8.肢端苍白: 6.8%
Hale Waihona Puke 9.其它2020/11/14
15
四、凝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计数 • 凝血因子相关的检查 • 纤溶指标 • 自然抗凝物质 • 凝血分子标志物 • 血栓弹力图
的凝血因子的灭活 • 血液中的抗凝因素:
TFPI 、AT-III、Haparin、蛋白C
2020/11/14
4
抗凝机制
2020/11/14
5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保持相对平衡
循环
血管内 血管外
止血
不凝
凝固
(正常) (异常)
血液
凝固
(血栓性疾病)
不凝
(血友病)
多发性微血栓
消耗性凝血障碍
出血
2020/11/14 DIC
2020/11/14
16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进行性下降是DIC 的敏感指标,但是缺乏特异性。约98%的DIC患者存 在血小板减少,需动态观察是否进行性下降。
2020/11/14
17
凝血因子消耗的检查
① 凝血时间(CT):DIC早期<5min,晚期多延长 ② 凝血酶原时间(PT) :延长3秒以上。 ③ 凝血酶时间(TT) :延长3秒以上。 ④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延长10秒以上。
合成凝血因子能力 下降,清除能力下降
低凝或高凝
状态
11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糖6.63mmol/L
泌尿系统彩超:膀胱内血凝块
H
4
出血性疾病
(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 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 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 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 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 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在血 小板小于5*10^9/L时,即有出血倾向。
1、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通称,具有凝血活力.维生 素K的每日需要量约为1μg/kg.健康成人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不 常见.成人不会缺乏维生素K是因为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动物 的组织中;维生素K循环保存了维生素;正常肠道内微生物菌丛合 成萘醌。
2、维生素K缺乏可见于最低限度膳食摄入量的成人,如果他们经受 外伤,广泛的外科手术,或长期胃肠外营养不论其是否应用广谱抗 生素治疗.胆道阻塞,吸收不良或实质性肝脏疾病者亦有维生素K缺 乏较高的危险性。
关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 碍”的病例分析及诊断思路
H
1
病例:
1.患者辜海桃,男,28岁零4月,汉族。
主诉:右侧腰痛、血尿2天。
现病史:患者2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 伴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解 洗肉水样小便,无发热、尿频、尿急等不适, 门诊查小便常规提示血尿。
既往史:近一周有牙龈出血,常出现皮肤瘀 斑,追问病史,家属中有4人有类似症状。
3、溴敌隆结构中含42羟基香豆素与维 生素K相似,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作用, 抑制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II、Ⅶ、Ⅸ、 Ⅹ的生物合成,导致凝血障碍,其体内代 谢产物亚苄基丙酮还可损害毛细血管壁, 使其通透性增强,血液易渗出。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感染、药物、肿瘤等引起的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某些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或缺失
获得性因素:感染、创伤、药物、肿瘤等
诊疗技术改进与创新
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治疗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干细胞疗法:用于修复受损的凝血功能
生物材料研发:用于替代受损的血管和组织
药物研发:开发新型抗凝血药物,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诊断技术改进:开发更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效率
远程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CONTENTS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03.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04.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05.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06.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例分析
01
02
定义与分类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
纤溶系统检查: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2(PAI-2)等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因检测:包括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IX等基因的检测
特殊检查项目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实验室诊断: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检测
血浆置换治疗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并文献复习
血压 1 4 6 / 7 =0 . 1 3 3 k P a ) 。轻 度
2 0 0 7年 患者 出现 口干 、 眼涩, 伴脱 发 、 牙 齿 块 状 脱落 , 无 皮疹 、 关节 痛 , 未 重 视 。2 0 0 9年 9月 出现 齿
功能障碍 8 7例¨ J , 其表现多种多样 , 大多数患者 合并有其他 的疾病而未得 到及 时的诊治 , 提 示在 临 床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极易误诊误治的一种疾 病, 在 治疗 上也 是 以对症 支持 治疗 为 主 , 缺乏 针 对性 治疗 , 与 临床 医师对 该病 认识 不充 分 有关 系 , 所 以有 必要对其特点以及治疗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本病例就是典型的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凝血功 能障碍, 黄梅等 报道的类风湿关节炎合 并获得性
凝 血 功能 障碍 可 能很 好 地 说 明 了这 一 观 点 。所 以 ,
在以后 的临床工作 中, 对于存在凝 血功能障碍的患 者,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仅仅是疾病 的一部分 , 风湿性 疾病可能是其最常见 的原 因, 在诊 治过程 中一定要
血 浆置 换治 疗 获得 性 凝 血 功 能 障碍 并 文献 复 习
陈俊 伟 , 谢戬芳, 李 娜 , 刘 燕, 杨金 华 , 吴 萌 , 曹培龙 , 张 红丽
( 山西 医科 大学第二 医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摘要
目的 : 探讨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特点 以及 血浆置 换在该 病 中的应 用 。方法 : 复 习 国内文献 , 并 结合 1
临床 医 药 实 践
2 0 1 4年 1 2月 第 2 3卷 第 l 2期
凝血功能障碍及机制
维生素K在肠道吸收需要胆盐帮助,吸收后的 维生素K在肝细胞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化 为活化的环氧化物,又在微粒体还原酶作用下还 原为维生素K;此氧化还原过程有助于促使依赖 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生成。故当维生素K缺乏时 将影响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
•.
四、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
肝在凝血因子的合成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除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Ⅳ外其它凝血因子几乎 均在肝内合成。已知的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 原、凝血因子V、Ⅶ、Ⅸ、X及部分凝血因子Ⅷ 等;凝血因子Ⅷ、Ⅺ、Ⅻ合成部位尚未肯定, 在严重肝病时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血浆水平有所 下降。
•.
二、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 浆中凝血因子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 正 常人血浆凝血因子Ⅷ由低分子量的凝血因子Ⅶ 和高分子量的凝血因子vWF所组成蛋白复合物 。本病患者的基本缺陷是凝血因子vWF合成有 障碍,半数以上患者的凝血因子Ⅷ也下降。
•.
目前认为凝血因子vWF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故推测本病的病变可能在内皮细胞。本病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亚型呈隐性遗传,男 女均可患病,双亲均可传递,也有双亲均无症 状者。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
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 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常有家族史。
2.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 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 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
一、血友病
血友病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
乏症,可分为血友病甲(凝血因子Ⅷ缺乏) 及血友病乙(凝血因子Ⅸ缺乏)两型。
•.
63例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63例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分析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出血特点及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
方法:收集63例初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5 年1月收治,经过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凝血因子替代等治疗。
结果:1.63例患者中,22例为遗传性(占34.9%);40例为获得性(63.5%),另有1例病情复杂未分组。
2. 临床出血表现有很大异质性,部分患者无出血,部分患者出血程度与凝血指标异常程度并不平行。
3.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
获得性需综合治疗,其中3例死亡。
结论:1.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获得性多见。
2.临床出血表现有很大异质性,评估病情需结合出血表现、凝血指标及既往出血史全面评估,减低手术治疗等风险。
3.遗传性需要凝血因子的终生替代治疗,预后取决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及种类;而获得性则需治疗原及血液支持等综合治疗,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标签: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凝血因子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临床出血表现有很大异质性,仅仅依据凝血指标无法客观全面评估风险。
但大多数医院仅开展凝血初筛实验,无法准确全面评估出血风险,易造成漏诊及手术风险预评估不足,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因此收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12年1月至2015 年1月收治的63例资料完整的初诊患者,分析病因、出血特点及预后,探讨治疗方案,为准确评估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63例初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2012年1月至2015 年1月收治,其中男34例,女29例,汉族35例,维吾尔族21例,哈族和回族各3例,锡伯族1例,年龄14-67岁,平均(35.4±4.3)岁。
所有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按有无遗传性分为遗传性组及获得性组。
遗传性组22例,获得性组40例,另有1例病情复杂,未分组。
(二)方法1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史(女性重点询问月经及生育出血史,少数民族男性患者重点询问幼年包皮手术出血情况)、家族史、近亲结婚史等,分析患者临床出血特点及治疗效果。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报告1例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报告1例李书坛;黄纯兰;李晓明
【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7)5
【摘要】多个凝血因子同时缺乏致凝血功能异常系获得性因素所致,部分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即抑制物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而其致Ⅷ、Ⅸ、Ⅺ凝血因子同时缺乏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
我科收治了1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20+年前因碰撞致双大腿内侧形成血肿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出血不止,发现凝血异常,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
【总页数】1页(P526)
【作者】李书坛;黄纯兰;李晓明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7
【相关文献】
1.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1例报告 [J], 干惠珠;孙步彤;卢振霞;石张震;王世宝
2.新生儿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1例报告 [J], 门光国;石雁;李文强;张立明;王丽
丽
3.多发性骨髓瘤并获得性凝血因子Ⅺ及Ⅸ缺乏首例报告 [J], 于阳;王轩;包芳;吴学宾
4.妊娠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杨婷婷;李偲;林琳;勾晨雨;高羽
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获得性八因子缺乏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朱晓雯;潘光栋;刘强;卢五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常见凝血障碍的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02
03
出血
严重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 休克甚至死亡。
血栓形成
凝血障碍可能导致动脉或 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相应 器官的缺血或栓塞。
关节腔出血
反复关节腔出血可能导致 关节畸形、疼痛和功能障 碍。
02
CHAPTER
常见凝血障碍类型及处理
血友病
总结词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障碍,由于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VS
详细描述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 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出血症状。治疗过程 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 同的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脾切除等。同时,患者需要接受长期 的护理和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自身安 全。
THANKS
谢谢
手术干预
护理与观察
对于某些严重的凝血障碍,如脾功能亢进 、血管病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观察的凝血障碍患者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 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04
CHAPTER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血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障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
总结词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包 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方法,以及输注血小板和局部止血措 施。
03
CHAPTER
凝血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 凝血功能,以便及时发现 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因子 Ⅻ 缺乏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获得性凝血因子Ⅻ 缺乏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原琴;谢惠杰;黄美娟;陈萍【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15)023【摘要】目的探讨获得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断的10例获得性FⅫ 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48岁.结果患者的中位FⅫ 活性为33.5%.10例患者均无出血、血栓表现,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 T)均延长,中位时间为57.3 s;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或略微升高,APT T纠正试验(即刻和延迟)均不能纠正.3例患者手术后FⅫ 水平恢复到正常,APT T部分或完全纠正.结论获得性FⅫ 缺乏患者虽然APT T延长但无出血症状,在治疗上不建议立即补充血浆,对于原发疾病为肿瘤的患者,如果手术中有高凝风险可酌情考虑抗凝治疗.【总页数】4页(P3488-3491)【作者】原琴;谢惠杰;黄美娟;陈萍【作者单位】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01;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福州350001;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2【相关文献】1.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临床诊治 [J], 陈云飞;刘葳;刘晓帆;付荣凤;黄月婷;薛峰;张磊;杨仁池2.维生素K4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 [J], 林方珩;李纯团;朱雄鹏3.老年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35例临床分析 [J], 柯勇4.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合并皮下血肿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 [J], 杨博宇;赵文光;宋惠彬;杨立明5.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同时缺乏的出血性患者1例 [J], 赵艳红;周晋;杨光;刘志萍;王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获得性凝血障碍
三、凝血障碍的临床表现
以DIC为例,根据6组报道平均发生率
(Williams Hematology-6th Edition,Table 126-2)
1.出血表现: 77.3%
2.肾损害: 46.4%
3.呼吸道表现: 42.2%
4.肝损害: 39.5%
5.休克:
34.5%
S表现: 22.8%
抑肽酶(Aprotinin)
• 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同时抑制 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的活性,可减少XIIa 的生成,进一步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纤 溶。
Robert H et al. Anaesthesia &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3
新鲜冰冻血浆(FFP)
• FFP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 可用于:1.多种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 合征。3.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低分子肝素
• 普通肝素治疗DIC的效果目前尚不确定,仅低分子质量肝 素治疗DIC的疗效确切。
• 低分子质量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裂解或分离出的低分子碎片, 其抗因子Xa与抗凝血酶活性之比为4:1,从而发挥很强的抗 血栓形成作用且出血病发症少。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及功 能障碍,其对AT-Ⅲ的依靠性较低,且不诱发AT-Ⅲ下降, 与内皮细胞的亲和力较弱,引起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及 血栓形成者较普通肝素少。
• 获得性的血小板疾病 • 血管壁异常 • 获得性抑制物 • 体外循环 • 医源性因素
感染
感染是儿科疾病导致凝血障碍的重要原因。
感染 内毒素
血管内皮损 伤
组织因子、ET-1释 放入血
凝血
维生素K缺乏
正常儿童并不多见,慢性营养不良,特别是口服广谱抗生素 的儿童仍可能发生VitK缺乏; 也见于胆汁淤积性肝病、胰腺异常、吸收障碍综合征、恶性 疾病和长期应用抗生素者。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颅内出血(附32例临床分析)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颅内出血(附32例临床分析)胡正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9(012)004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APD)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总结分析32例APD并发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儿临床表现有拒奶、凝视、尖叫,面色苍白、抽搐、前囟隆起、颈项强直及肌张力、瞳孔改变等。
颅脑CT示硬膜下出血15例,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经补充VitK1、输新鲜血及对症治疗,痊愈11例,好转9例,未愈4例。
结论本病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
【总页数】2页(P241-242)
【作者】胡正
【作者单位】南京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相关文献】
1.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缺乏症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J], 张桂珍
2.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48例临床分析 [J], 于金凤;胡锦华
3.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并颅内出血90例临床分析 [J], 宋瑜欣;陈莹;王滨庆;刘淑萍
4.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31例临床分析 [J], 胡云权
5.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并颅内出血观察 [J], 马进强;王歌今;李成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凝血障碍
探讨凝血障碍凝血障碍的定义为血液凝结成块能力受损的病理状态。
但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该病的定义也包括血栓状态及性质。
同时,由于止血途径的多样性,这两种概念同时出现在临床治疗中。
一些临床医生认为,如果患者存在轻度凝血异常,那么即使没有出血症状,也可诊断为凝血障碍。
本综述旨在阐述上述凝血障碍概念在临床中的意义。
此类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病,需要一个合理的临床病理方式来保证准确的诊断及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部分凝血障碍治疗方案的证据缺失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综述将重点阐述那些已经有充分根据的凝血障碍治疗领域,同时,也会指出那些证据相对不足的领域。
而人们在后者尚难以达到治疗方案的共识。
鉴别诊断因为很多疾病或不同类型的凝血障碍可能有相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所以,临床上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晚期肝功能衰竭在凝血实验室指标上难以区别,可是两者诊断明确后的治疗方案却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一些实验室指标也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如外周血涂片检查。
而一旦临床医师确定了患者出现凝血障碍的原因不是由某种药物所引起的,就需要继续评估出血类型,其中包括血小板紊乱引起的广泛瘀斑和粘膜出血、表皮下广泛出血、主要大血管受损引起的快速出血。
凝血障碍治疗(大出血治疗)在重症监护凝血障碍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因血液制品的不适当使用而引起的检查结果异常,除非患者有临床出血症状或需要手术治疗,该原则另当别论。
在使用血液制品治疗大出血方面,临床治疗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十几年前,血液制品首次应用于大出血治疗,但是迄今仍没有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其真正的治疗效果有多少。
后来,由于输血途径感染及血液制品供给受限,临床规范了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
虽然一些回顾性研究指出给予患者新鲜冰冻血浆可以提高其生存率,但是这些研究因研究偏移、数据问题及缺乏必要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而受到质疑。
尽管现在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实术后出血、胃肠道出血或产科出血与创伤应激后凝血紊乱机制相关,但是临床早已广泛的采用早期冰冻血浆治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8507(2011)14-2887-02中图分类号:R552文献标识码:A【临床与预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29例临床分析青胜兰,周婕,王艳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29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
[结果]2例鼠药中毒,2例华法令过量,25例原因不明。
所有病例均有皮肤,黏膜,脏器自发性出血,最常见出血症状为血尿,19例合并失血性贫血。
6例初诊时误诊,所有病例血小板正常,PT,APTT延长,29例给予VitK130mg/日静脉补充,严重出血者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失血性贫血伴缺氧症状补充红细胞悬液,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后,除2例华法令过量和3例原因不明患者立即停药外,其余病例均以VitK130 mg/次,每周2次维持治疗3~6月,无1例复发,3例未维持治疗者很快复发。
[结论]成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多数原因不明,最常见为泌尿道出血,半数以上合并失血性贫血。
除华法令过量外,所有病例须接受长疗程静脉VitK1补充,预后良好。
关健词: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CLINIC ANALYSIS OF ACQUIRED COAGULATION DISORDERS IN29CASES QING Sheng-lan,ZHOU Jie,WANG Yan.(Deyang People’s Hospital,Sichuan61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the acquired coagulation disease.[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taken to review the clinic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29patients with acquired coagulation disease.[Results]2patients with miss eat of rodenticides,2with over dosage of warfarin,and25without any incentives.All the pa-tients had the symptoms of skin,mucosal and organ spontaneous bleeding,the most common symptom was hematuria,and19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anemia.6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t first,3relapsed after stopping VK1treatment when coagula-tion indicators come normal.The plantlet count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normal,PT and APTT were long.All the29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VK130mg qd and ivgtt.Those with severe bleeding were injected with fresh freed plasma,who with Hemor-rhagic anemia were injected with RBC.After the coagulation indicators became normal,all the patients didn’t relapse after treated with VK130mg biw for3-6months except2patient with over dosage of warfarin and3cases were not insist on VK1in-jection.[Conclusion]Most acquired coagulation disease of adult cannot find a inducement,and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is hematuria.Except over dosage of warfarin,all the patient required a long turn treatment of VK1injection,and have a good prognosis.Key words:Acquired;Coagulation;Dysfunction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不多见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常发生在成人,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脏器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正常,PT、APTT延长,当出血时间长或出血量大时常并发失血性贫血。
由于发病率低,大多病例又难以寻找病因,故缺乏原发疾病表现,临床上容易造成首诊漏诊,误诊。
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15~74岁,中位年龄52.33岁。
临床均表现有皮肤、黏膜、脏器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程度各不一样,但无关节、深部肌肉、颅内出血。
初诊误诊收入其他科室6例,其中4例以血尿收入泌尿科,1例以作者简介:青胜兰(1962-),女,学士,副主任医师作者单位: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德阳,618000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内科,1例以肠梗阻收入普外科。
29例PT、APTTA均延长,血小板正常,19例血红蛋白降低。
2例因深静脉血栓服用华法令过量,2例鼠药中毒,全家同时发病2起(一起夫妻双方同时发病,一起祖孙3代同时发病),3例半年内复发。
1.2临床表现29例均表现为自发性出血,血尿23例,口腔黏膜出血18例,皮肤出血5例,鼻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5例(呕血1例,血便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均伴有腹痛,阴道出血3例,皮下血肿2例。
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血小板、DIC筛查正常,肝功能、免疫全套、肿瘤筛查正常,PT、APTT延长,PT 40~170s,中位109.74s,APTT61~123s,中位123s。
19例合并贫血,血红蛋白38~106G/L,中位60.1G/L。
1.3临床治疗2例服用华法林过量者停服华法林,所有病例禁止接触农药,杀虫剂。
29例均给予VitK130mg/日静脉滴注,待出血停止,PT,APTT正常后,26例改VitK130mg静脉滴注,每周2次,总疗程3~6月。
所有病例于入院初视出血情况补充新鲜冰冻血浆300~600ml。
5例合并失血性贫血伴有缺氧症状,补充红细胞悬液3~6u,其余合并贫血患者均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
2结果2.1病因4例病因明确,占13.7%(2例华法林过量,2例鼠药中毒),其余25例病因不明,占65.5%。
2.2临床出血情况所有病例均表现自发性出血,大部分病例先后表现有多部位出血,根据首发出血症状的部位排序,血尿79.3%,口腔黏膜出血62%,皮肤出血17.2%,鼻出血13.7%,消化道出血(呕血1例,血便4例)13.7%,阴道出血10.3%,皮下血肿6.8%。
2.3诊断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PT、APTT延长;血小板正常;DIC筛查正常。
本组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1~16d,初诊6例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2例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2.4治疗与疗效所有病例给予VitK130mg/日静脉补充,严重出血者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失血性贫血伴缺氧症状补充红细胞悬液。
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后,2例华法令过量,3例原因不明患者立即停止VitK1维持,其余24例均以VitK130mg/次,每周2次,维持治疗3~6个月。
立即停止VitK1维持者很快复发,长程治疗者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预后良好。
3讨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的一种不常见类型。
出血性疾病常见,约占血液患者1/3[1]。
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1]。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2]。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常发生在成人,无家族史,往往由于患者体内多种凝血椅子缺乏所致。
常见原因:①凝血因子生成不足:见于严重肝病。
②合成凝血因子的成分不足,常见于VitK缺乏引起的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缺乏,如慢性肠道疾病,胆道阻塞胰腺疾病胰液不足,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抑制肠道菌群失调,或长期的肠外营养忽略补充VitK,口服抗凝剂。
③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如DIC。
④循环中出现抗凝物质[3]。
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难以明确病因,本组29例,除4例明确有VitK及拮抗剂中毒外,其余25例未发现确切的致病因素,且在院治疗中均排出了慢性肝病、慢性胆道、慢性肠道、胰腺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
国内文献报道,对不明原因患者,对其行血液毒理分析后证实为杀鼠药的报道并不少见[4]。
我们在诊治中发现,本组中有2起病例为全家人同时发病,且都来自农村,期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与鼠药中毒的2例完全相似。
笔者分析,由于本地区农村每年多次进行鼠药投放灭鼠,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导致有饮用水、食物被污染的可能。
所以,对于临床无原发疾病,病因难以明确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条件时,尽可能进行血液毒理分析,以便制定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为多个凝血因子同时缺乏,因此临床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现象,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无一定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内脏出血是最常见的部位,尤其泌尿道出血占本组79.3%。
患者多以不同脏器出血首次就诊非血液专科,加之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正常的特点,易造成误诊,漏诊,凝血功能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合并失血性贫血。
本组中4例因血尿首诊收入泌尿科,1例因消化道出血首诊收入消化科,1例阴道出血首诊收入妇科。
通过本组总结,多数患者除相应脏器出血外,还同时或先后并发全身多处出血,与单纯性脏器出血不同,这一特点提示接诊医生在处理血尿等脏器出血时,要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除血常规检查外,还应关注PT、APTT检查,在排除常见病后,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此外,当部分男性患者凝血因子水平下降不显著时,仅表现为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加之APTT延长,血小板正常,易误诊为血友病。
但这类患者无自幼发病,关节腔出血少见[5],PT延长可与血友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