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摘要】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农村土地整治的现状和难点,介绍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政策,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村土地整治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还将强调其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农村土地整治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为实施更有效的整治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整治、难点、挑战、政策、发展趋势、重要性、方向、建议1. 引言1.1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是当前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利用与整治已成为亟待改善的环境。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农村土地承载力下降、农田面积减少和土壤退化等。

农村土地整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民对土地要素的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土地权属问题难以解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整治政策,包括土地流转政策、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和土地保护政策等。

未来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注重生态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整治,才能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此,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土地整治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土地资源整体利用率较低,大量土地被随意开垦、大规模耕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大片耕地轮作休耕,高效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传统,发展缓慢,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作为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

但随着我国城乡的发展,农村土地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只有做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农村土地管理,及时解决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对策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最大的财富是土地。

在现行土地政策下,一些地方存在乱收、乱建、乱占、乱转、乱卖的现象,一些单位或农民没有批准违法占地、违规建房。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对农村土地管理认识不足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

只有农民有使用权,只有在村里登记户口的人才能享有这一权利。

但少数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缺乏深入监管,仍存在在耕地上建房、非农村户籍建房、超批准面积建房等问题。

农村房屋建设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规划、管理和有效利用。

由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属于不同部门,确权的主体和性质不明确。

这一结果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违法用地问题。

例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发行主体不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不清;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由土地和农业部门颁发;确权登记发放的后续工作有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没有及时跟上。

比如,城市建设面积与农村使用面积的不平衡,使得农村房屋建设问题无序占用土地。

此外,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为了项目开发而擅自征用农村土地,大大减少了农村耕地面积,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1.2耕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土地问题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反映在“搬家”过程中,即转包还贷转租,实际上是与民争利的现象。

在没有乱收费、没有其他挣钱途径的地方,耕地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农村实行30年一成不变的土地承包制,造成部分家庭成员去世后土地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新生人口没有分配到土地上,导致土地分配不均。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由于粮食等农作物经济效益较差,农村40岁以下的群众不愿种地。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对策一、问题背景农村经济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鼓励优秀青年返乡创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城市企业合作,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农村产业水平。

三、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提供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村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推动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给予农民更多的信贷支持。

五、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供水、能源等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还可以推动农村互联网覆盖,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七、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劳动力的流动与就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形式,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八、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同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设,促进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九、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政府应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考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考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考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思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传统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需求。

而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将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土地流转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规模较小且碎片化,农民之间往往存在互不信任、争议频发等问题;另一方面,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缺乏规范性和保障机制,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意愿不强。

2. 土地确权问题: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和不完善之处。

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复杂,确权程序繁琐,导致耗时耗力;另一方面,土地确权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3.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农民的土地利益保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农民在土地征收、转让等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认识和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

三、改革思考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1.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明确流转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调解和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保障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2. 创新土地确权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确权工作的效率并减少纠纷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法规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认识和维权意识。

试论新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土地问题

试论新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土地问题

试论新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土地问题摘要:全面实施新的土地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的土地问题,探讨了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因此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

从中国革命的最早时期,“打土豪,分田土”,再到改革开放的“土地承包责任制”,近代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土地问题不仅在革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目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也同样是重要的问题。

一、新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此次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对提高农民收入、协调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使土地要素的流动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

目前中国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急剧拉大,尤其是城乡差距。

中国现在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虽然保证了土地公有制,也带动了农民的一些积极性,但却没有稳定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利益关系,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显得十分浪费。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对土地没有实际支配权、处分权,导致农村土地利用乱象丛生,很多地区土地没有正规流转,而往往是自发性地在私底下进行。

二、农村土地的新问题(一)中介游走于灰色地带,损害农民权益随着新土地改革政策出台,农村出现了土地中介人这一职业。

在网上输入“土地中介人”的此类搜索,便可以看到这个群体的关于土地流转信息在很多贴吧、小组讨论,甚至新闻中。

以前大部分的土地流转发生在同村或邻村之间,或由镇政府、村委会等牵线搭桥的介绍,不过也有一些头脑灵活、人脉熟络的人,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中间人。

国土资源部地价所所长邹晓云表示:“市场上现在的土地中介,从本质上讲干的就是一种炒地皮的行为。

”土地中介人在引导土地流转过程中因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在运作上管理不科学、缺乏监督机制,一旦发生土地流转纠纷便有可能因无人调节而引发更多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损害了农民权益。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问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

到底“三农”问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有农民收入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问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问题。

乍一看,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问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了,不过那时问题还没有累积到现在这种严重程度。

另外,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

比如,农民收入问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陈述“三农”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罗列问题,应该找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核心问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

我认为,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

目前“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的“三农”问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假如说过去有“三农”问题,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供给问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三农问题已经从食品安全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现阶段,归结起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可以通过加大投入,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推动耕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四、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是保障农村振兴的基础。

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生态建设是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内容。

通过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湿地保护、林草覆盖等措施,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价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价是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

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是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农民的环境培训,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到村庄布局、建筑风貌、环境卫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和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问题剖析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背景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建设美丽乡村、富裕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村产业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由“以农业农村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而引导农村朝着美丽宜居的方向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并不容忽视。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成为了农村的“三留守”人群,他们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

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较差,存在着村庄不规划、村居混杂、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亟待解决,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问题剖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村庄规划不合理。

一些地方的农村村庄规划不够科学,存在着村居混杂、道路狭窄、排水不畅等问题。

村庄规划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形象。

2. 农村建筑风貌混乱。

一些地方的农村建筑风貌混乱,存在着违章建筑、低矮散落等问题,不仅破坏了农村的整体风貌,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环境卫生差。

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卫生差,存在着生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解决途径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解决途径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解决途径一、引言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农村与城镇之间发生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过程。

如今,中国正面临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解决途径。

二、挑战之一:土地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土地流转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制约了城镇化进程。

因此,解决土地问题是关键。

三、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1. 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确权登记和流转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入股等。

2. 加强土地整治进行土地整理和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调整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农地面积。

四、挑战之二:农民工问题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但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低工资、无社保等问题,这给农村城镇化带来了风险。

五、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1. 改善工资待遇加大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基本权益。

六、挑战之三: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制约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限制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

七、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途径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供水和通信等。

2. 制定相应政策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八、挑战之四:就业与产业升级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就业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个关键方面。

农民如何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农村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九、解决就业与产业升级问题的途径1. 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城市需求的人才。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及解决途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变革,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这些问题也与农民的权益息息相关。

因此,为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探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的途径。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是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流转问题、承包地违法转让问题、承包面积超限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制定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土地流转的条件与程序,明确承包地的归属和流转方式。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其次,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与土地利用的效益密切相关。

当前,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承包利益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建立科学公正的土地承包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可以根据农村土地的质量、地理位置和产出水平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分配办法,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同时,拓宽农民的土地利用渠道,鼓励农民进行农田水利投资和技术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此外,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改善农村土地制度。

当前,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健全,导致承包地的流转困难,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权益的意识。

同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另外,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科技的支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土地承包信息平台,记录土地的承包情况和流转情况,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总的来说,农村土地承包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从法律法规、利益分配、土地制度、科技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改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制度,并得到科技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问题,提高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旨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引言部分中,背景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意义指出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则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在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政策引导、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以及加强监管与法律保障等解决途径。

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提出的解决途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展望未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建议,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途径、政府政策、农民培训、技术支持、流转市场、监管、法律保障、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从原有的土地管理方式向更加集约化、规范化的流转模式转变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流转也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确权不清、流转合同缺乏法律约束力、流转价格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给农民带来了不稳定的土地流转环境。

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与整改措施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与整改措施

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与整改措施一、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1. 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短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土地承包合同期限过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一般为30年,在某些地区甚至更短。

这种较短的合同期限导致了土地流转困难,阻碍了农民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规模经营。

2. 土地闲置和荒芜另一个影响农村发展的土地问题是部分土地闲置和荒芜。

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劳动力外流等原因,一些农村土地处于长期闲置状态或只进行低效利用。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也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民对土地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社会对农村土地权益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非法现象频繁出现。

诸如违反合同约定私自转让、租赁土地、恶意欺骗等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4.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由于乡村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缺乏有效的参与主体和规范化操作。

这限制了农民寻求合作发展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整改措施1. 延长土地承包合同期限为了解决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短导致的问题,可以适当延长土地承包合同期限。

通过法律手段明确规定,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将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延长到50年甚至更长。

这有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充分流转和高效利用。

2. 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为了解决土地闲置和荒芜问题,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激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他们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形成联合经营模式,并促进流转后实现规模经营、科技创新和高效生产。

3.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为了提高农民对土地权益保护的认知和意识,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宣传工作。

借助媒体、乡村干部等渠道,向农民普及法律法规和政策,让他们清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并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土地转让和欺骗行为。

4.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之一,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当前中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

这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产销脱节,市场供求失衡,农民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农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注重破除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仍存在道路破损、水电供应不畅、通讯网络不完善等问题,这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与农村产业升级。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推进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受到农民观念、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现代化管理。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政策引导、法律规范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土地流转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引导农民自愿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农村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优秀人才纷纷流失至城市,农村缺乏人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阻碍之一。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对乡村的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提高农村的发展吸引力,留住农村优秀人才,激发他们在乡村发展中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不完善,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农村管理方案优化建议与解决方案

农村管理方案优化建议与解决方案

农村管理方案优化建议与解决方案农村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农村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等,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农村管理方案,以优化农村管理。

本文将提出一些优化农村管理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农村管理,需要首先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通过农村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合作经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土地退化和空气污染等。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鼓励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加大对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投入。

四、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一直是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教育和医疗人员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的质量。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行优化和加强。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等政策,帮助农村居民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社会保障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还可以吸引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七、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农村党建工作是保证农村稳定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土地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土地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土地问题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下面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土地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中国农村土地资源有限,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会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二、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农村土地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由于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农民个人所有制并存,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导致农民在土地运用中权利不明晰。

这种模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三、土地流转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流转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很多农民缺乏对土地流转的保护意识,容易被低价流转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带来了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

四、土地规划管理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在土地规划管理中,需要考虑农村土地整体利用、生态保护、农村规划布局等多个方面因素,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

五、土地经营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土地经营主体参与。

土地经营主体可以是农民个人、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通过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土地确权登记土地确权登记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环节。

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可以明晰土地所有权,确保土地流转、使用权合法有效,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

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农田环境治理是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田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实现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农田环境治理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

在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农田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对农田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其次,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应当通过技术改造、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破坏,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意识提升。

农民是农田环境治理的主体,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于农田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农田环境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农田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加强农民的参与和意识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三农论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6期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陈 晓(潍坊市土地储备中心,山东潍坊 261041)摘要: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资源之一,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来看,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消极。

为了解决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改善其状况,对如何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对策0 引言农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农村土地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至今,已经在集约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局限性[1]。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都会占用许多土地资源,以至于目前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日渐的不平衡,也是农村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一个主要体现。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某地为例,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1 某地的土地概况某地的耕地总面积6.35万hm2,其中水田4.884万hm2,旱地1.391万hm2,人均耕地只有298.33 m2。

相关资料显示,该地的耕地面积正在以836 m2/年的速度锐减。

并且,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不充足,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1 耕地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工厂和楼房的建立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让许多农村居民为了得到国家补助,将大面积适宜的耕地用作树木种植,导致我国农村耕地面积锐减。

加上我国目前放开了“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居民生育二胎甚至三胎,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2]。

此外,农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且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青壮年对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而离开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耕种效率低下,许多土地被闲置,从而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Ke r s Ho s h l s o sb l y tm; eb h vo f a es e vrn na r tcin ywo d : u e o dRe p n ii t S se t e a ir r r; n i me tl oe t i y h o fm o p o
实 行 农村 土 地 家庭 联 产 承 包责 任
A src: n e eHo sh l ep n iit y t ( S , eitn i wek esi l dpo et r hsadi eognzt n b tat U d r h ue odR so s ly S s m HR )h r s a n s n rp r i t n t ra iai t bi e t n i c na y g nh o
维普资讯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常明 明
( 贵州财经学院
国际经 济学院 。贵阳
500 ) 504
摘 要 :在现行土地制 度下 ,由于小农 式农 作方式在解决 外部 性生态环境 问题 上的缺陷 ,导致农 业生态环境逐年 恶化。本 文指 出, 解 决我 国农村 生态环境 问题 的途 径是 引导农 民树立 良好 的环境 意识 ,促 进农业科 技创新 以及 制订和完 善保 持农业生 态平衡、农膜 等的用
量非 常有限 ,所以农业 生态 环境除了 因
过度 开荒造 成的水土 流失外 ,并 未 出现
严重的恶化 。
17 9 8年 后的 农村 改 革和 家 庭承 包 责任制 的实行使 农业用地 的产权 形式发
制 以来 ,农村 面貌 发 生 了巨 大的 变化 , 但是 由于各方 面的原 因,我国农 村环境 问题 日益突 出。环境问题 己成为 当前农 村经济 发展的重 要制约 因素 ,若不 下大 力气解决 环境 问题 ,农村经 济发展将 难 以为继 。因此 ,采取 切实有效 的措施 治 理与保 护农村生 态环境 ,对 促进农 村经 济持续 、快 速 、健康 发展具 有十分重 要

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村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首先,农村的经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简单的农业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农民往往面临着低价出售农产品的问题,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其次,农村的社会问题也十分突出。

农村人口普遍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严重,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匮乏。

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人口负担过重,年轻人的缺席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隐患。

此外,农村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第三,农村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和环境的恶化。

此外,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存在问题,垃圾无序堆放和缺乏有效处理措施,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那么,农村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是农村问题的根源。

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相对欠缺,造成了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由于受到信息和资源的限制,难以及时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

其次,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模式的问题也是导致农村经济问题的原因之一。

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难以流转和有效进行规划,农民的土地流动性和经营灵活性较差,传统的农田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也令农村面临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资源状况限制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相对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更好的工作机会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严重。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10-24T03:14:42.96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0期作者:张景行[导读] 随着非农产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加之种植业效益低下,导致耕地撂荒现象突出。

身份证号:44010419700609****摘要: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从最初的“分田分地”到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户承包经营,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农村的各种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因此,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利用现状;问题对策1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1耕地面积减少随着非农产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加之种植业效益低下,导致耕地撂荒现象突出。

1.2农村耕地质量日益下降近年来,我国可耕种农田中高质量农田的比例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尤其是农田只注重开发,掠夺式利用使耕地缺乏保养。

二是部分农民知识水平有限、环保意识不强,在农田耕种时单纯为了追求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板结突出、污染加重,适耕性降低。

三是农村土地管理不规范,导致土壤沙化严重。

四是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越来越多,但部分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污染了土地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 年后的农村改革和家庭承包 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用地的产权形式发 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所有权属于集体, 使用权和收益权属于农户的土地产权制 度下,农民某种程度上又获得了在“自 己”土地上劳动并使劳动成果与自家收 益完全挂钩的权利,劳动的积极性因而 空前提高,除了完全弥补规模效率的损 失以外还有剩余,农业产量也空前提高。 但是,现行土地制度从构成产权的几个
335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发生和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化程度,也
(2) 集 约 型 可 持 续 农 业 模 式。 在
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
以上分析表明,家庭承包责任制 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
作为现行农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制 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
作者简介:常明明(1974 ~ ),男,湖北钟祥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334 ECOLOGICAL ECONOMY
近 50 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 达 4 000 多万亩,造成退化、沙化和碱 化草地约 100 万平方公里。
近 年 来, 我 国 的 生 态 环 境 日 趋 恶 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 占 国 土 面 积 的 38%, 并 且 每 年 还 在 以 2 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荒漠化问 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到 2004 年,全 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 267.4 万平方公 里,而且仍呈加速扩展趋势;90% 以上 的天然草原在退化,沙尘暴灾害高发, 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已达 1.35 亿平方公里,约占草地总面积的 1/3, 并仍在以 200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 坏; 生 物 多 样 性 受 到 严 重 破 坏, 已 有 15% ~ 20% 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 [2]。由 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常明明 (贵州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学院,贵阳 550004)
摘要:在现行土地制度下,由于小农式农作方式在解决外部性生态环境问题上的缺陷,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本文指出, 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是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制订和完善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环 境政策。 关键词:家庭责任制;农户行为;环境保护
度安排,决定着农民的基本经济行为 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
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形成目前农业 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
中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要 些环境生态问题,除了技术方 约型农业。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
面的因素,也必须就改变农民的行为方 业资源、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Under the Present Land-institution
CHANG Ming-ming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uizhou Institute of Finance& Economics, Guiyang 550004, China)
方面来看实际上是模糊不清、残缺不全 的,这种土地产权的残缺使之成为环境 生态问题的诱因。
首先,“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 个人”的安排,由于“集体”(即以前 的大队、生产队,现在的村、组)本身 已经不是一个生产经营实体,其与农户 的 关 系 也 简 化 为 各 种 税 费 的 收 取、 外 出 务 工 活 动 与 计 划 生 育 的 管 理 等。 因 而客观上农民对集体所有的集体认识模 糊,形成产权虚置的局面。事实上,由 于农业劳动的特点,所有者(集体)对 土地的使用没有也不可能施加必要的监 督,这样就形成了没人关心土地长远使 用的状况。如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之一 就在于土地开发的短期行为。我国是世 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 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256 万平方公 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亿万吨。
再次,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和行 政权利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造成土地利益关系含混,造成这两 种权利经常被人为地扩张而发生相互 侵权。一方面,一些基层政权打着“为 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旗号,违法滥 用行政权利侵害集体土地所有权;另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追求自 身利益,也会扩大土地所有权的权能, 如违法将农地改变为非农用途、出售集 体土地等,农地使用权在农业领域难于 流转而倾向于转向非农业使用以“卖地 赚钱”。
式即改变农业中的某些制度安排做出 生态环境。
最 后, 现 行 农 地 制 度 产 权 结 构 的 单一性不能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领域的 生物特性对不同土地权能结构的特殊要 求。譬如,种植行业中分田到户的成功
使林业行业也相应地实行了分林到户的 政策。但是,林业生产较种植业具有生 长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缓慢的特点, 因而要求更加稳定、持久的土地使用权 才能调动该制度对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的 积极性,否则,必然导致破坏性结果。 然而,我国的林地政策在很长时间内照 搬农地的承包做法,除了承包之外没有 其他产权形式存在的余地。
1 现行土地制度因素对农业生 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土地的产权安排是农业制度环境 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农民行为的 决定性因素。人民公社时代,实现农业 资源配置的交易活动完全是上级对下级 的强制性“政府交易”和“管理交易”, 基层农业组织(大队、生产队)在生产
上完全没有自主权,农作物的耕种品种、 面积,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养护, 化肥、农药的分配、使用,农业同林业、 畜牧业等其他各业的比例关系等等,完 全 由 国 家 决 策, 农 民 只 是 执 行 这 种 决 策。加之当时化肥、农药、农膜等的用 量非常有限,所以农业生态环境除了因 过度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外,并未出现 严重的恶化。
其次,从农户方面来说,现行土地 产权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 是非市场形成的,具有强烈的行政性, 缺乏市场机制下财产运转的自我稳定 性。安全稳定的使用权一般指长期、稳 定使用土地的权利。虽然国家明文规 定:第一轮土地承包合约中承包地的 使用权归属于农民,承包期限为 15 年; 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 30 年。但普遍 的行政性统一调地现象,使得农村土地 使 用 权 屡 屡 转 换, 严 重 损 害 了 土 地 承 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农民缺乏稳定感。 据农业部调查,从 1978 年到 1995 年, 95% 的农村承包田至少被调整过一次, 所有地块平均被调整过 3.1 次。由于 事实上对土地的小调、大调,致使耕 地数量和质量都不稳定。不稳定的使 用权通常伴随着高频率的土地再分配, 土地再分配的次数越多,农民失去土 地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加大了使用权 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农民对土地使用 的 不 确 定 性, 进 一 步 加 剧 了 农 民 对 土 地使用权的模糊认识,造成农业生产上 的短期行为。
Abstract: Under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HRS),the intrinsic weakness in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in 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serious environmental-ecological damage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environmental-ecological problems could be solved effectively through extending the duration and stabilizing the contract of land responsibility,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particularly through formulating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policy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Key words: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 世界首位。2003 年地膜用量超过 60 万 吨,在发达地区尤其严重。据浙江省环 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 为 3.78 吨/ 平方公里,造成减产损失 是产值的 20% 左右。
家庭承包制下的生产组织形式通 过影响农民行为进而也对农业环境生 态产生重要影响。如上所述,农业家 庭承包这种形式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使集体经济时代 留 下 来 的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农 业 防 护 林 体系成为公共设施。农民只管使用不管 维护的“搭便车”行为很快就使这些设 施失修乃至报废。在一家一户的劳动形 式下,要使农民自发地达成协议共同维 护这些设施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有村级 组织出面也是如此。于是,高效率的公 共水利设施被低效率的农民自家的排水 沟 所 代 替。 实 际 上, 在 我 国 农 村 实 行 承包制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水利设施、 农 田 林 网 的 建 设 维 护 十 分 差, 成 为 农 业环境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 以 后, 由 于 几 次 全国性的水灾造成农业和农民的巨大 损失,政府才用行政方法组织农民进 行水利建设。
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产权制度 中的上述缺陷,在农民生产行为特别是 环境生态行为合理化方面起到负面激励 作用,而家庭劳动和家庭决策的行为方 式又使这种刺激得以在农户行为中表现 出来,于 是造成了农民环境生态行为 的短期化,以及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 题的日趋严重。我们甚至可以在这种 短期化行为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之间 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于承包制下 土地产权的相对不明确和现实中经常 出现的重新划分,农民对土地难于形 成长期拥有、长期使用的意识,于是 农民只关注短期的增产,大量使用化 肥而不管土地的长期肥力,农民也不 愿意对土地设施进行长期性投资,这 造成影响长期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设施 失修严重,土地肥力普遍下降,而能够 发挥即时效果的化肥使用却过多过滥。 据统计,2004 年我国化肥施用量 4 412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在使用过程 中, 约 有 70% 残 留 于 环 境 中, 造 成 污 染。同时,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性的增 强,农药使用量每年仍以 10% 的速度递 增。2004 年全国农药施用量 132 万吨, 其利用率低于 30%,70% 以上的农药散 失于环境之中,大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 水体作物和大气中 [1]。按耕地面积计算, 化肥使用量达 40 吨/ 平方公里,远远 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 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 22.5 吨/ 平方公里的安全上限,造成了对粮 食、蔬菜等农产品以及大气、水体、土 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此外,因为大棚 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