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涉江采芙蓉教案(3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3篇)《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三、深层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以乐衬哀”的手法。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和学情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2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2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1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3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诗歌内容并熟读成诵。
b.掌握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a.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b.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纯朴真挚的思亲之情、夫妻同心离居的忧伤。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依据】意象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四、说教法、学法1.美读教学法:自读、范读、齐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2.探究意象法:通过探究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式教学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学过程(一)“芙蓉出水”,导入课文通过提问“ 同学们知道荷花的别名有哪些?” 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并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3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
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
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二、介绍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诗。
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四、品读鉴赏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
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做为一無名甘于奉献的教育者,常常必须采用说课稿,依靠说课稿能够能够更好地机构课堂教学。
怎样把说课稿保证关键突显呢?下列是我用心梳理的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诸位教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內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边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法用法、实例教程这四个层面多方面详细介绍。
不妥,恳求纠正。
一、说教材内容1、小编用意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必需Ⅱ汇编于“秦代到魏晋南北朝的诗文”模块。
总体而言,必需Ⅱ阅读课的目地之一是让学员基本掌握我国古代的诗文以及发展趋势,塑造学员基本的赏析古典诗歌的工作能力。
该模块是必需Ⅰ诗文模块的承继和发展趋势,另外也为必需Ⅲ的诗文的赏析奠定埋下伏笔。
那样的编辑次序,有利于学员掌握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培训在我国的古典诗歌。
老师也可以由此而开展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
2、《涉江采芙蓉》浅析针对本首古诗词所主要表现的內容,历年来存有异议,本人赞成一语双关说,诗题中的“玉兰”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玉兰”这类百里香,又蕴含“夫荣”之义,以“玉兰”寓“夫荣”。
该诗最先说采花香萋萋准备赠予另一方;随后说所想之人身安全在远处,愿望难遂;最终说人各一方,忧愁难遣。
3、课程目标①专业知识总体目标:重视意愿剖析,了解诗文內容。
熟读成诵,了解其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
②工作能力总体目标:塑造学员基本的古代诗歌审美能力,基本把握根据意愿剖析来赏析诗文的方式。
③感情总体目标:根据本首诗文的学习培训,塑造和激起学员对在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4、课堂教学关键:进行想像的羽翼,仔细揣测诗文的意愿。
原因:意愿剖析是赏析诗文的基本上方式和规定。
5、课堂教学难题:搞清创作者的真实身份,了解创作者在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原因:这首歌古诗词离最好的时代较为漫长,要学员用世人的逻辑思维去揣测古代人的情感,确实存有着一定的艰难。
心得体会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
涉江釆芙蓉说课稿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而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II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II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I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III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木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
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必修二7-1《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记有关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中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的赏析和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勾画法、朗读法、体悟阐释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五千年诗歌历史,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做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称为“古诗”。
梁代萧统《文选》归为“杂诗”,共十九首。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官僚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中下层士子为谋求仕途,奔走交游,但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写游子失志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
二、学生自学。
1、对照注释进行勾画,阅读《涉江采芙蓉》。
2、思考诗歌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
三、诗味品读。
1、个别朗读。
2、听朗诵录音默读。
3、集体感情朗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学生思考问题探究。
)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其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认为呢?明确:抒情主人公可以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哦着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怀人的思妇。
游人思乡怀人。
大家知道,在古代“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文人多借此喻志。
加之对仕宦与富贵的追求,使文人士子为了理想和仕途,远离故乡和亲人,踏上了漫长的的征程。
前途未卜和路途的劳顿使士子们像一只候鸟,对家的思念更增添了内心的煎熬,离家逾远,思念愈深,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想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不禁触发思念故乡、亲人的心痛。
女子思夫。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王玉鹏一、说教材《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
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钟嵘在《诗品》中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样一篇优秀的诗歌,编者把它放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中,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意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说学生高一学生已具备古典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整合与探究的能力,也具有阅读诗歌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单一转向多视角,体会诗歌丰富立体的幽微情意。
三、说目标依据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要求,本节课我设置了如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背诵诗歌。
(3)掌握对写法。
2、能力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3)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四、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
其中第2点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是本节课的难点。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所选诗歌主要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东汉时期的文人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相思怀人的情境,抒发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的基本要素,如意象、意境、抒情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和深入。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学生可能对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感到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相思之情,感受古人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芙蓉”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中“对写”手法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讲评稿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讲评稿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__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学情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学生有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中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理想观和苦难观。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蛰伏着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诗的温馨。
尽管历史的车轮碾过往昔的荒原走向未来,尽管人们的习俗、情感、观念日新月异,但中国古典诗词能超越时空的天河,向人类显示它永恒的魅力。
诗词,隽永的文字,妙曼的词句,精辟的语言,古老的灵魂。
她有着自己的一份灵性,有属于自己的洒脱。
今天我们要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那是一个彷徨的士人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发出的一声幽幽的叹息。
2、诵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
(自由诵读可让我们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大脑更活跃,更有思想,更有情感。
)生:自由朗读(老师也即兴诵读)师:有谁能背出来?(老师师范背诵,独孤求败(激励学生起来背诵))生:我来挑战(自告奋勇)师:这首诗感觉很单纯,很好理解——生:(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3、知人论世,领悟主旨师:这是一首表达别离情绪的情诗。
【精编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涉江采芙蓉说课篇一: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首先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首先明确重点:1、抓住诗歌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8张
有没有抓着这几个动作
采、遗、思、还顾、望再现情景?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人物、情节、环境……)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女子采芙蓉 女子还顾 男子在故乡 沙扬娜拉一首 徐志摩 芙蓉、兰泽、芳草营造意境:高洁、清幽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云中谁寄锦书来? 莲, 花之君子者也。 沙扬娜拉一首 徐志摩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采、遗、思、还顾、望:孤单、忧愁、怅惘
佳人之花:
---指美丽的少女
沙扬娜拉一首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 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涉江采芙蓉
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江而过 芙蓉千朵
如果你是编剧,你会怎么设计这个故事? (人物、情节、环境……)
女子采芙蓉 女子还顾 男子在故乡 男子采芙蓉 男子还顾 女子在故乡
女子采芙蓉 (想象)男子还顾 女子在故乡
有人设计了这样三种情景,你 认为哪一种更有诗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特点:
芳物、美人、幽情 水乳交融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为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 编入。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 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 一字千金”。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预习:解决疑难,补充注释。
涉:渡水。
泽:沼泽地。
遗:赠送。
所思:与“所”组成所字结构,用作名词,即所思念的人。
忧思:忧愁的情绪。
何以解忧:“何以”,宾语前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找到山野的艾蒿就呦呦鸣叫,招引同伴吃。
明明如月:贤才如天上的明月。
契阔:投合、疏远,偏“契”,久别重逢。
偏义词。
丘山:山川田园。
尘网:比喻尘世庸俗污浊的官场。
南野际:际,中间、里边。
方:四方、周围。
荫:遮蔽。
罗:排列。
尘杂:尘俗杂事。
一、导入: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五言古诗的兴起及《古诗十九首》: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以前都是古体诗平仄无严格规定,用韵自由,多通篇五言或七言。
)
三、诗歌鉴赏品味
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第二种更为合理。
离“旧乡”而走远道的多为男子,全诗的基调是“闺怨”“还顾”是女子一种推己及人的想象,衬出“同心”二字。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游子思乡之情。
3、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芙蓉、兰花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4、最后两句与《行行重行行》的对比阅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想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1] 蔽白日[*2]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3] ,努力加餐饭!
课文末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心痛。
两句共同点:都想象了对方的情景,拓展了诗境,都有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无奈、伤痛,两句都表现出东方女性相思的心理特点。
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世人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四、总结: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 、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板书设计思想感情——闺怨思乡意境——高洁清幽语言——含蓄不尽,余味悠长[*1]喻邪[*2]喻正。
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
[*3]什么都撇开不必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