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第三讲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3.3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3.3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 3.3 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聂辉华_《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 3.3 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的博弈都是一次性的,尽管包括“动态”。

但是现实中的企业通常是进行重复博弈,因此研究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前述结论——特别是伯川德均衡——是否成立,就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直观地看,寡头企业在进行价格竞争时,肯定会考虑合谋(collusion)。

这种合谋包括显性(如卡特尔/cartel),也包括隐性的或默契的(tacit)——如果法律严格阻止任何明显的串通行为的话。

Chamberlin就认为,垄断价格是最可能的结果。

IO研究的合谋主要是组织之间的合谋,而契约理论研究的合谋通常是组织内的合谋。

由于权力配置不同,因此治理合谋的手段也不相同。

治理组织内部合谋的手段,主要包括赎买、分权和官僚政策,而治理组织之间的合谋主要依赖反垄断法以及建立在重复博弈基础上的消费者信念,后者涉及不完美信号的公共均衡。

3.3.1 传统解释在动态博弈工具发明以前,早期的相关研究都是静态框架下进行的。

典型的是所谓的扭结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模型。

假定两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均为c。

如果两个企mm业一开始实行垄断定价p,那么每个企业得到利润∏/2。

企业对其对手的反应有如下推mm测:如果对手价格在p以上,仍然收取p价格;如果它削价,那么也削价,直到价格为c。

m因为任何∏(p)/2≤∏/2,所以实行垄断定价构成一个均衡。

更一般地,我们可以找到一f个聚点价格(focal price)p,使得默契合谋成立。

但是上述静态模型有一些缺陷。

成功的合谋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时间滞后。

不是所有的秘密削价都可以被观察到,而且一旦面临大客户冲击,卡特尔瓦解的概率很高。

现实中,由于距离、折扣等方式可能给秘密削价带来便利。

这也许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转售价格维持以及代表性价格等方式来解决。

第三讲_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讲解

第三讲_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讲解
第三讲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的发展 ★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农业社会的城市(奴隶、封建社会)
农业社会产业结构,历经6000余年; 城市发展很慢,绵延时期很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很少,直至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总数为2930万人,仅 占世界总人口的3%左右;
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 分布区域不均。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 移加快。
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 层壮大。
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2、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2、中世纪的城市
佛罗伦萨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城
卡洪城
雅典卫城
庞贝城
国四、外国近外现近代现城代市城的市发的发展展与与城城市市化化
1、工业革命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 生打下政治基础。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 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
中国城镇化的“城乡二元化”模式现象; 土地及农民工权益等制度环境成为城乡协调的突出矛盾 城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差距状况 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变革 城市管理如何变革?
中国城镇化的模式 紧凑型城市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初期阶段(30%以下)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 度缓慢;

第三讲: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第三讲: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第三讲: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前,战略管理尚未成为企业管 理的重要分支,当时的企业管理更多是关注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部诸要素进行计 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随着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及战略管理地位的提 升,企业管理学的重心开始向企业外部转移, 竞争与竞争力问题成为企业管理学研究的主 要问题。
经济学 站在整个社会经济视角研究 企业的性质、企业行为对市 场价格机制的影响及对资源 配置的作用,不关心具体企 业的差异; 系统论观点: 经济学研究企业是把企业作 为整个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 研究这一要素如何影响大系 统运行机制及其运行效率, 不关注企业内部构造及运行 问题。
企业管理学 站在具体企业的角度,研究如何 有效组织、运营、管理一个具体 企业,使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基 础上发展。也追求效率,但不是 社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而 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企业资源, 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服务于 企业目标。 系统论观点: 企业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社 会技术系统,整个社会系统是企 业系统的环境,主要研究企业系 统的内部构成、要素配置、运行 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
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3、在分析逻辑上: 经济学倾向于演绎推理(从高度抽象到具体 现象的推演) 企业管理学中管理科学学派也推崇演绎推理, 但多数管理理论的产生来自于归纳推理(从 具体到抽象的积累和总结过程)
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4、在研究方法上: 由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总是假定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理 性主义的性质,因而各种经济行为与经济决策才可以用演绎 逻辑的方法进行描述和研究,也正是这一假定条件下才可以 用高度抽象的分析方法来揭示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以及 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它可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描述个变量建最基本的逻辑关系。 经济学的演绎逻辑特征使之可以进行前提假设,并从既定前 提推出结论。因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高度形式化的,而 最高形态的形式化语言就是数学表达或数字化,经济学也被 称为“第二数学”。

第三讲 (补)传媒业需宏观把握的问题

第三讲 (补)传媒业需宏观把握的问题

第三讲(补)传媒业宏观介绍一、中国传媒业的基本特性(1)性质(1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国家2001年8月20号颁布的《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第3条中这样规定,“改革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负有重要社会责任。

无论什么情况下,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

要确保党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领导,确保宏观控制力……”《党章》第15条: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2)运作方针:“两为”方针国务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都是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两个条例都分别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一般新闻业内将其简称为“两为”方针。

(3)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4)四个不能变: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处理原则2001年8月20号颁布的《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第二条规定:有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注:中西方(产业)理念上都提社会效益第一,实践却都是在社会效益(政策空间)底限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但中国政策提、也真对实践这么要求(政策宣传、公序良俗);西方提是外在形象的口号,对实践不这么要求。

但中国提法有问题:关键在其提法中的“统一”,意味着“取度、妥协”,数学模型:50.1>49.9;易给实践钻空子。

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学第一讲绪论思考问题1人类经济社会面临哪些矛盾与挑战?2人类环境保护经历哪几个演变?3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之间的关系?4本门产业生态学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你认为学习本门课程对自身有什么帮助或意义?一、产业生态学的产生背景及意义思考:人类面临哪些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可举例说明。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与挑战挑战1转变人类现有的发展模式2开发新资源利用途径3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发及环境影响人类环境保护历程演变20世纪30-60年代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废物20世纪60-70年代污染末端控制模式20世纪90年代生产全过程控制模式:清洁生产21世纪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二、几个重要概念梳理循环经济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战略,强调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主要载体是产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学则是一门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运作机制及优化调控的科学;社会生态学则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运行规律和优化调控的科学。

产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工程学构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石和方法工具体系。

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中,主要关注于具体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

产业生态学是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学的组成部分。

第二讲思考问题1种群与生物群落的概念是什么?2生物群落中优势种与关键种的区别是什么?3生物群落中种内与种间主要有哪些关系?4产业生态群落的定义以及其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5产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结构组成是什么?6产业生态系统的发育分哪几级?试简要表述。

二、产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孕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中期~80年代中期)诞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蓬勃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三、产业生态学的内涵Industrial ecology is an approach based up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 that integrates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spects of the design, production, use, and termin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a manner that minimizes environmental impact while optimizing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and capital. (Definition by Manahan, 2001)产业生态学是这样一种手段,它基于工程学和生态学原则,把产业系统看成是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系统,其中人们力求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到处置过程将其环境影响减少至最小,并同时优化资源、能源和资本的使用。

第三讲: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第三讲:竞争、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
上述分析实际上是以一般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 主,即假定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一个无差异的市场空间中生产和销售的,也就是假定, 市场空间是没有任何区隔和分界的,即使存在市场差异也只是由产业竞争所导致 的结构性差异,而不是市场空间自身所具有的外生性的差异。如果放松这一假定, 就可以现实地看到,市场实际上是分为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换句话说,产品的生 产和销售是在存在很大差异的多元空间中进行的。首先是国家之间的分界和差异, 于是,须引入新的假设条件:国家之间有关税、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就 要考虑关税的保护作用、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等因素对各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差异,于是,须引入不同的交通运输成本、自然条 件、要素禀赋等假设条件或者影响因素。 这样,对竞争力的分析就进入了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 的领域。 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在这一领域中,反映空间差异的因素,例如“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 等,就成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条件。
一、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2、在研究对象上: 虽然两学科都将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但分析视 角与目标不同。 主流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是同质的。 企业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被作 为导致市场均衡的作用和过程,只要企业是一个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产出组织,其内部组织结构、 管理运行机制、如何有效生产经营等均不是经济学 研究的内容。
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
无论是一般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学及区位 经济学,它们的基本假定都是:所有的企业“黑箱”都按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进行决 策。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很难解释: 1、为什么即使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同,但现实情况仍然会是有些企业成功了(竞争 力强) ,有些企业失败了(竞争力弱) ? 2、即使假定有些企业之所以成功(竞争力强) 是由于拥有某些有利的条件,而另 一些企业之所以失败(竞争力弱) 是由于处于某种不利的条件,那么,为什么有些 企业会注定处于有利地位,有些企业却只能处于不利地位? 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 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呢?

产业经济学(原理)

产业经济学(原理)

二、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
(一)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特点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来实现。一般来 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会引起进出口结 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
1、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
2、比较利益机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式
(二)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过程
1、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开始到凯恩斯主义 的出现。英国剑桥学派首领琼•逻宾逊夫人指出“经济学的第 一次危机”。
2、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从凯恩斯主义到莎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 “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3、混合经济思潮和产业政策实践
“新古典综合”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出现混合经济理论与观点。
产业经济学(原理)
授课老师:汪斌
第一讲 导言
一、产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经济学学科发 展的分化
经济学基础理论只有借助于应用理论作为媒介才能够解释 现实经济活动。应用理论不仅是基础理论达到解释现实的工具, 而且一旦分离就形成自身独特的对象和方法。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中分化形成产业经济学
(1)在产业分类上:采用4部门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 (2)在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上,钱纳里运用三项指标,即
劳动力(就业)、资本存量和产值(GDP)(附加价值), 从而更加完善、细致。 (3)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除了应用和发展库兹涅茨的统计归 纳法,更多地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和 经济计量模型,依赖更多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在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趋势上的新的初步结论:
1。某一产业的产值与其拥有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并非同步:
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 (比较劳动生产率) 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

(2)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就是伴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扩 大而形成的单位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 象,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当其规模在一 定区间时,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组织和 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 中在特定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
提高合作效率

降低谈判费用

降低机会主义行为
有利于相互监督 形成利益共同体


2.生产效率
(1)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主 要动力。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新技 术、新工艺等的开发及其成果的应用推广。 农业产业集聚作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地理 上集中”的经济现象,某企业或者农户应用 了一项新技术,由于在农业产业集聚区内企 业间和农户间信息交流、人员交流都非常频 繁,该项新技术很快会被其他企业或者农户 应用、推广和改进,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 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 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 业链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从农业产业集聚的概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集聚是 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所以它肯 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业产业集聚并不 完全等同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它比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内涵更“高”。 也就是说,农业产业集聚一定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组织方式,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一定都能达 到农业产业集聚的要求,因为农业产业集聚更加强 调“集聚”的概念。
(5)产业集群

第三讲 期望与目标——战略的起点与归宿

第三讲 期望与目标——战略的起点与归宿

战略管理 Hu Tao 2014
良好战略目标的特点
(1)具体、合理、明确 (2)可操作、能量化、易测度 (3)一一致、有序、协调 (4)挑战性、开拓性、激励性
战略管理 Hu Tao 2014
2.使命与责任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生意
促进“开放、透明、分享、 责任”的新商业文文明
致力力于提供使工工作、学习、生生活更加方方便、丰富的个人人电脑 软件。
战略管理 Hu Tao 2014
4.为什么需要愿景、使命、战略目标
为什么需要愿景、使命、战略目标?
(1)企业信仰系统的核心心 (2)战略目标是企业评价新机会是否值得利用的关
键标准 (3)战略目标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4)愿景、使命、战略目标是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基
本准则
战略管理 Hu Tao 2014
第三讲 期望与目标:战略的驱动与归宿
1.愿景与战略目标 2.使命与责任 3.愿景、使命、战略目标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4.为什么需要愿景、使命、战略目标 5.战略决策中的社会责任意识
1.愿景与战略目标
分享数据的第一一平台 幸福指数最高高的企业
“活102年”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愿景举例
愿景举例:
什么是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那些揭示了公司正在加强其市场地
位、竞争手手段和将来的业务前景的指标。
战略管理 Hu Tao 2014
讨论:
你认为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之间是一一种什么关系?两者 谁应该优先?
例:联合利华的目标
每年收益增长5%—6%;五年内将经营利润率从11%提 高高到16%;将公司1200个食品、家用、个人人保健品消减为 400各核心心品牌;将销售和营销努力力集中于那些有潜力力或 有声誉的全球品牌上;提高高公司供应链的效率。

产业链基础理论课件

产业链基础理论课件
•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 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 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 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 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称之为产 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
• 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而且不同 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问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21
影视产业价值链关系图
22
数字媒体时代的音乐产业价值链
23
二、波特和产业价值链理论
2、产业价值链的效应 (2)集群效应 • 在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中,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
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就产生了企业在某一产 业价值链上集聚的现象。 • 这种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及配套服 务的供应商;向下延伸到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 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及通过技能、技术或由共同投人品 联系起来的相关企业,同时集群内还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 共机构的参与。 • 集群内企业间是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信任与合作”维 系的,在面对外来竞争时,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和企业链 价值链和供需链 价值链和空间链
第二层次(中观)——对接 的主体部分:企业链和供
需链、空间链的对接
第三层次(微观)——对接 的基础:
各维度内部的对接
企业链和供需链
企业链和空间链
供需链中的对接 企业链中的对接 空间链中的对接
对接具体内容
对接核心
产业分布
企业链和需求链 企业链和技术链 企业链和供应链
由于“关系型契约”不像产权纽带一样稳固 .对核心企业控制链条的能力要求很高。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管理学理论与实务

现代管理学理论与实务
通过化学方法生产更好的产品(杜邦) 勘探、采油、提炼和销售石油和种类繁多的石油产 品(埃克森——美浮)
18
2、目标
组织目标指组织活动最终所要寻求的结果,它是组 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组织一般有整体目标,组织各部门和单位也应有分 目标,由此构成组织的目标体系。
产品品种、产量、质量目标 销售收入目标 利润目标 产品开发目标 成本、财务目标 人力资源选拔、培训目标
40
工厂经理
工程 经理
会计 经理
制造 经理
人事 经理
采购 经理
41
2、产品型部门化
产品型部门化是把生产一种产品或产品系列的所有必需的活动组织在 一起。 在多品种大规模的企业中,按产品系列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日益普遍, 把那些战略上一致、竞争对象相同、市场重点类似的同类业务或产品大 类归在同一个部门,称为产品部门化。 优点:有利于专用设备使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技能和专门知识,有 关产品的某些活动易于结合和协调,从而提高决策速度和有效性。对于 产品部门的经理来说,能切实地承担利润的责任。而对于总经理来说, 能更清楚地评价每一系列产品对总利润所做的贡献。 缺点:各产品部门分别须配备各类职能专家,管理成本上升;每一产 品经理都处在相对独立的地位,需要具备综合经营的能力,然而他们关 心的是本部门的产品,所以,总部必须掌握足够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才能使整个企业不分化。
就本质而言,程序和规章旨在约束行为。
22
6、规划或计划
规划或计划是目标、政策、程序、规章、任务分配、 所采取的步骤、所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综合体现。
规划或计划一般需要有预算支持。 规划与计划就其性质而然,二者是相同的;但一 般来讲,规划比计划涉及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通常人们所谓的计划(名词)就是这个意义上 的计划。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征。 的主要特征。所谓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 可以分为三大类: 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高 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 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武装传 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 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 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 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 天技术等等。 天技术等等。
第二,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 级。有没有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产业结 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 前提条件的, 前提条件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步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意味着区 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第ຫໍສະໝຸດ 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包括地区GDP的增长和人均 的增长和人均GDP 的增加, 的增加, 包括地区 的增长和人均 不论采取何种办法, “不论采取何种办法,只要一个国家的 商品产量和劳务量提高了, 商品产量和劳务量提高了,我们就可以 把它看作是经济增长” 把它看作是经济增长”[1]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 来衡量。 均GDP来衡量。这既是衡量经济增长的 来衡量 重要指标, 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 所不同的是,仅仅有人均GDP的增 准。所不同的是,仅仅有人均 的增 长是不够的, 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与此相伴随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钱纳里六阶段论 、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 个准工业国的 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 个 阶段, 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 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 动的。因此, 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 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

第三讲组织环境分析一、企业环境概述系统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系统管理理论学派:把组织看作一个统一,目标明确, 由相关部分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单独对待组织的各个部门1></a>.这种观点使管理者把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和一个更大的外部环境的一部分.1) 把企业等各种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看待.2) 企业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整体.3) 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系统观点.权变方法(contingency approach,有时也叫情景方法, 情景管理论, 形式管理论, 情况决定论)--“看情况而定”:管理者的任务是指出在特定的情况,特定的环境,特定时间哪种方法对实现管理目标最有帮助.(一)环境研究的必要性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外部的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统称为宏观环境。

外部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为组织的生产经营提供条件和制约动态的环境为组织不断提供机会和威胁要想能动地适应环境,就必须研究外部环境掌握、预见、利用、引导企业面临的环境层次企业组织内部产业环境政治力量技术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宏观环境外部分析宏观环境法律和规则社会价值和生活模式人口因素技术环境经济环境COMPANY供应商替代品消费者潜在竞争者竞争企业直接的行业和竞争环境COMPANY(二)组织宏观环境分析组织的宏观环境就是指在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上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社会力量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组织必须明确其所在的国家和政府目前禁止哪些事物,允许哪些事物及鼓励哪些事物,从而使组织活动符合全社会利益并受到有关方面的保护和支持。

劳动力资源丰富,总体市场规模大,有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居民基本得到了充分满足,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对企业造成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素质,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影响劳动力的技能和需求层次,以及消费行为的基本特点一方面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会对某些产品产生偏好左右人们对组织活动方式及成果的态度与偏好影响着社会成员对组织存在的理由和目标的认识影响到该社会中各类机构的基本组织文化类型和变化趋向,以及商业行为的伦理、道德习惯和作风等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

第三讲核心能力理论简介

第三讲核心能力理论简介

28.02.2019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8
耐久性(Durability)


战略资产的耐久性主要是指其作为利润 源的持久程度,而不是指其物理耐久性。 耐久性的无形特征越多就越重要。与十 年前相比,因为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 不断缩短,大部分资产的耐久性大大降 低; 著名品牌是相当耐久的 .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6
28.02.2019
支撑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特性(1)
R.M. Grant(1991) 占用性(Appropriability) 耐久性(Durability) 转移性(Transferability)(通用工人、机 器设备、原材料) 复制性(Replicability)


奥地利学派和企业能力理论 进化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理论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23
28.02.2019
5核心能力理论的应用

企业竞争力的判断 企业战略的制定 核心能力的构建
28.02.2019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28.02.2019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4
2、核心能力理论的演进


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都一致认为,企业整 体战略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其拥有特殊资产 (资源和能力)。经济学和管理学在这块研究 上产生了重合。 经济学中核心能力理论的萌芽是企业知识基础 论。Marshall(1925)《经济学原理》中出 现、Penrose(1959)的《企业成长论》中 得到深入发展和全面阐述。

产业空间组织的基本概念 -回复

产业空间组织的基本概念 -回复

产业空间组织的基本概念-回复产业空间组织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的布局、组织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它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集聚与布局,以及产业链条上不同环节的空间连接和协调。

本文将从产业空间组织的基本概念、产业集聚、产业分散等方面逐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产业空间组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产业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空间布局和组织方式。

它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的关联与依存程度。

产业空间组织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集聚与布局,以及产业链条上不同环节的空间连接和协调。

通过合理的产业空间组织,可以实现产业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产业集聚是如何影响产业空间组织的?产业集聚是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现象。

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要素集中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多个方面的效益:一是规模效应,集中的产业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和市场,从而实现成本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二是知识溢出效应,相近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三是劳动力供给效应,产业集聚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弹性。

因此,产业集聚对产业空间组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来推动产业空间的优化和提升。

然而,产业分散也是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形式。

产业分散是指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和产业要素分散在不同地理区域进行活动。

在特定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产业分散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首先,产业分散可以降低风险,避免集中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对产业的严重影响。

其次,产业分散可以增加地域的经济多样性,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补发展,降低区域经济的依赖度。

此外,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产业分散也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因此,产业空间组织既包括产业集聚,也包括产业分散,两者之间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技术为规模报酬递增;
• 如果 f (l,k) f (l,k)
该技术为规模报酬递减;
• 如果 f (l,k) f (l,k)
该技术为规模报酬不变。
6
影响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
• 劳动专业化; • 管理专业化; • 资本更有效率地使用; • 生产的副产品; • 以及其他因素。
7
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 企业过大以至于管理效率下降; • 工人感觉与他们的工作更为疏远; • 以及其他因素。
8
成本函数
• 成本函数是指生产要素的租金价格和生产 水平到总生产成本的映射。
边际成本(MC) 平均成本(AC) 平均变动成本(AVC)
9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AC MC
AVC
成本
平均成本最小
平均变动成本最小
第三讲
技术、生产成本和需求 完全竞争 垄断
1
1. 技术、生产成本和需求
2
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是指,投入与其最大产出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
Q = f(l, k)
式中,l 代表投入的劳动数量;k 代表投入 的资本数量。 • 要点:①给定投入时的各个可能的产量中 最大的产量。②在给定的工程和技术知识 条件下。
• 企业面对的需求价格弹性永远大于1。理由: 若企业面对的需求价格弹小于或等于1,企 业总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增加利润,因为提 高价格可以使销售额增加或不变,而产量 下降必导致成本降低。
15
双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
企业的需求曲线 与行业需求对应的曲线
产量
16
罗斯查尔德指数(R指数)
• 罗斯查尔德指数(R指数):
实际中值家庭收入
210
实际农民收入
95
实际农产品价格
34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1998:《经济学》(英文版),第72页。
23
农作物长期价格下降趋势
价格 D D’ S
S’
E
E’
S S’ D D’ O
数量
24
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
• 政府为什么要保护农业? • 是否应该实行农产品的保护性价格? • 如何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保护性价格? • 面对前一段时间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是
13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 利用以下关于边际收益MR的关系式:
MR(Q) dR p(Q)[1 1 ]
dQ
ep (Q)
• 显然,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不能小于或等 于1。
• 可是,为什么许多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于1呢?
14
企业面对的需求价格弹性
• 企业所面对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行业的需求 价格弹性是不一样的。
价格弹性
短期 长期
—— 0.1
—— 0.7-0.9
—— 1.0
0.6 ——
0.3
0.9
0.2
0.5
商品
汽油 汽车 家庭用电 家用煤气 公共汽车 飞机旅行
价格弹性
短期 长期
—— 1.5
0.1
1.9
0.1 10.7
2.0
2.2
0.1
2.4
0.9
3.7
资料来源:Hendrik S. Houthakker and Lester D. Taylor所著 《美国的消费需求》等资料。
1.7
1.8
3.2
1.5
1.5
1.5
1.7
1.8
2.3
1.2
2.3
R指数
0.26 1.00 0.32 0.27 0.88 0.56 1.00 0.88 0.78 0.52
(美)迈克尔·贝叶:《管理经济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148页。
18
需求曲线上一点的价格弹性
PD A
C
否应该提高国内的粮食价格?
25
2. 完全竞争
26
竞争性和完全竞争市场
• 如果一个买方或卖方假定或者相信,生产 价格是给定的,并且行为者的行动不影响 市场的价格,那么,行为者被称为是竞争 性的。
• 竞争性假定与买者和卖者的数量没有关系, 关键是行为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
11
需求函数和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函数Q(p)的需求价格弹性定义为:
p
Q( p) p
p Q

ep
Q( p) p
p Q
• 利用收益R=pQ,不难得到以下关于边际收 益MR的关系式:
MR(Q) dR p(Q)[1 1 ]
dQ
p (Q)
12
美国部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商品
盐 啤酒 房屋 医师服务 住院治疗 保险
• 表示相对于整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说,单 个企业需求对价格敏感性的量度。
• 行业的竞争性越强,R指数一般就越小。
17
美国部分行业的R指数
行业
食品 烟草 纺织 服装 造纸 印刷 化工 石油 橡胶 皮革
行业的市场需求 代表企业的市场
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1.0
3.8
1.3
3
1.5
4.7
1.1
4.1
1.5
3
背景知识
•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有一场关于资 本理论的争论。其中一派学者认为,资本 不可能像“橡皮泥”一样可以自由地改变 其形状,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是相对固定 的。
• 为了避开批评,给定的工程和技术知识条 件下的生产函数被解释为生产一种物品的 生产要素组合的各种可能性集合,而不是 一个特定的生产要素组合。
B
Q / Q Q P BC OC
ep
P / P
P
Q
AC
OE
BC OC OC BZ AC BC AC AB
D
O
E
ZQ
19
线性逆需求函数
a
• 对于线性逆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
p(Q) a bQ
0
a
a
2b
b
边际收益曲线
20
线性需求函数的价格弹性
p 富有弹性:ep>1 单位弹性:ep=1
缺乏弹性:ep<1
0
Q
21
应用:农业的经济学
价格
• 农业大丰收一般不会给
农民整体带来好处,其
原因是农产品的价格弹
性小,一般为0.2或0.25
左右,供给的数量增加
只会使农产品的总收入
减少。
需求量
O
丰收使产量增加
22
美国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 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农民收入增长滞 后现象
项目
1994年(1947=100)
4
边际产品
• 把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定义为:
f (l, k) MPL l

f (l, k) MPK k
• 例如,劳动的边际产量的含义是,投入
N+1 单位劳动时的最大产量与投入 N 单位 劳动时的最大产量之差。
5
规模报酬
• 令 1 ,对于生产技术 Q f (l,k) • 如果 f (l,k) f (l,k)
AFC
数量
10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偶性
• 若给定要素的价格,可以利用生产函数推 导出成本函数。显然,成本函数是指给定 产量时最小的成本。
• 当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小时,就 称之为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线性成本函数 C(Q)=F+cQ就具有规模经济,其中,Q代 表产量,F代表固定成本,c代表单位产品 的变动成本,假定它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