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ppt(北京课改版七上)PPT优选课件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ppt(北京课改版七上)PPT优选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说的是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 能解决疑惑。
2020/10/18
22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实词:殆 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 疑难问题的意思
虚词:则 连词,就
通假字:罔 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的意思
2020/10/18
13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2020/10/18
14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禹 相当。
2020/10/18
20
1、 第一则的三句话,是从三个角度论述学习的 感受的,想一想是从那三个角度论述的?
第一则语录论述了不断学习、相互学 习,指明学习与个人的修养。
2020/10/18
21
2、 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哪句 ,请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2020/10/18
18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 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实词:假 借助
虚词:固 本来
故 所以
之的
以 用来
事物本来就有长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 学习的人能借助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 处。
20词:配
虚词:以 则
和……匹敌,相当 如果 就
先 秦 诸
子 论 学
八 则
2020/10/18
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74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子”是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也是各学派弟子对老师 的称呼。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 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 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 录。

论学

论学

• 第三则论述了什么内容?
第三则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相结合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 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子曰:“学 而
但是
不思则
表顺承关系,就
罔,
通“惘”,迷惘,这 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 题的意思
思而不学

殆。”
危险,也可解 释为“疑惑”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 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亡,
月 每月 可 可以
通“无”,所亡, 指不知道的东西。 无忘其所能, 指知道的东西。 谓 好 学 说 喜欢 也已矣。” 了
• • • •
(1)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3)亡: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4)也已:语气助词,表肯定。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自己不知 道的东西,每月都不忘记自己学到 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 先秦: •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 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现在泛指春秋 战国时代 。 • 诸子: •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 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的孔子 、孟子; 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 韩非子。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时期诸子论述学习问题的八 条语录。
孔子说:“学习(知识), 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 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 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 吗 ?”
①子
曰:“学 而
然后
时习
按一定时间复习 (温习)
孔子 说
之,
它(指旧 知识)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和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关于《论语》和孔子《论语(lún)》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其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某某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X“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一、字1. 给加红字注音论语不愠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人之长尧禹2. 给下列通假字注音并解释说通“悦”yuè:高兴,愉快。

罔通“惘”wǎng: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亡通“无”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二、词解释下列词语子:孔子习:实习朋:朋友乐:快乐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官:器官锲:雕刻镂:雕刻假:借助固:本来三、课文分析(一)朗读、理解、背诵1.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为人师了。

”3.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和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关于《论语》和孔子《论语(lún)》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其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一、字1. 给加红字注音论语不愠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人之长尧禹2. 给下列通假字注音并解释说通“悦”yuè:高兴,愉快。

罔通“惘”wǎng: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亡通“无”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二、词解释下列词语子:孔子习:实习朋:朋友乐:快乐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官:器官锲:雕刻镂:雕刻假:借助固:本来三、课文分析(一)朗读、理解、背诵1.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为人师了。

”3.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 师矣。”
旧的
可以 把…当作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这里 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危险,这里是 不能解决疑难 问题。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亡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己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得也。
器官
有所得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这样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 师矣。”Leabharlann 旧的可以 把…当作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这里 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危险,这里是 不能解决疑难 问题。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八则译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使人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很危险.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依据杨伯峻《论语译注》)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人!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之.”这三则语录看似都是在讲学习,其实讲的都是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功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来到河边上感叹道:流逝的岁月就象这流水啊!昼夜不停的在流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说:富与贵(发财和做官)是人人所希求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君子是决不接受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手段来摆脱,那么就宁可不摆脱.君子失掉仁,怎么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就是在吃完一顿饭这样短的时间也不能离开仁,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这样.(这段话开头一句的意思后世概括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而妨害仁德,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这个意思在后世被概括成一个成语:杀身成仁.)下面这个是初中版的,附送了!这里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地三十八课《论语》八则(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1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一、诸子学说简介先秦时期,周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和哲学家被称为“先秦诸子”。

这八个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和兵家。

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这使得先秦诸子学说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

二、八种学说的概括1. 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是由孔子创建的。

儒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注重礼仪、礼貌、忠诚等美德,并推崇人文主义和考验之道。

2. 道家道家是由老子和庄子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道法自然”。

这个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无形”。

道家推崇天地自然的力量,强调自然节律和生态观念。

3. 墨家墨家是由墨子创建的,在墨子的思想中,公义和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墨家的教义指出,“爱人为心,律己以明,谓之兼爱兼利”。

墨家提倡爱和关爱人们,追求公正和公平。

4. 名家名家思想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中,后由诸子各家倡导。

名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名声和声望的重要性,认为一切行动和决策都应该基于实际目的和个人利益。

5. 法家法家是由商鞅和李斯等人提倡的学派,其核心思想是“法治天下”。

法家认为,通过强权政治和公正的法律制度可以取得社会稳定和国家强大的目的。

6. 阴阳家阴阳家是八家之一,阴阳二字是以自然界的阴阳两极为基础的。

阴阳家教导了一种关于世界,本体论和人生观的哲学学说。

7. 纵横家纵横家在主张利益美学的同时,极力推行鬼谷计的实用智慧。

纵横家思想是以自我利益和权力为目的的政治取向,强调利益和权力的斗争和竞争。

8. 兵家兵家是军事思想家的集合,秦汉时期,兵家学派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兵家思想主要是关于兵法、兵器、兵卒等方面的教育和学习。

三、课程目标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会通过介绍这八个学派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了解到先秦诸子们对哲学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同尧禹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同尧禹齐名。
思考:
1、八条语录都说明了有关学习的哪些方面? 第一、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这几则语录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这样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温故知新
锲而不舍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 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学习要持之以:“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亡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己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器官
有所得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优秀教案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优秀教案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语汇,并能将原文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了解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教学重难点】了解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教学过程】〖理清结构〗第一则:不断学习、相互学习。

第二、四、六则: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八则:学习与品德修养。

〖语言特色〗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节选的八条先秦诸子论学的语录,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文采,学习时应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

〖把握重点〗一、正音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如本文中读音有两种特殊情况: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

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è”;“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é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ě”、“zhé”;“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

二、朗读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语音:要读出轻重音,培养读文言文的语感。

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三、词义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学:指学习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为:动词,成为,作为;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心:古代指头脑;假:借助;配:与之相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转折关系,可是;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则:连词,就;固:本来;故:所以。

先秦论学八则

先秦论学八则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 可以和尧、禹齐名。( 。(或能成为 可以和尧、禹齐名。(或能成为 圣贤) 圣贤)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其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其短。 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样。 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 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 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 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 学过了,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 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 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 才能),却不恼怒, ),却不恼怒 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 子吗? 子吗?”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 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金石可镂。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 的木头也雕不折。雕刻(器物) 的木头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 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纹。 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纹。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难。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学设计与设想
目的要求
一、体会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掌握诵读的一般要领,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三、了解文章的大意,积累文言语汇。

要点难点
一、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二、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句子的意义;
三、掌握诵读的一般要领,背诵课文。

教学实施
一、自读
1、读注。

识字、解词、常识
(1)识字(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注释以及工具书的习惯)
论说愠罔殆亡锲镂尧禹
(2)解词(培养学生仔细看注释的习惯)
说愠罔殆亡锲镂假配
(3)常识: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及《吕氏春秋》的相关内容介绍(培养学生仔细看注释的习惯)
2、查阅。

字、词典、学习资料、网上查询
3.通文:整体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结合书下注释从整体上大概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4、背诵:诵读八则语录,力争能够背诵。

5、督查:
二、朗读
(一)检查预习并订正
1、教师请学生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以及创作,及作品《吕氏春秋》,还可请查阅资料的同学补充。

但要求学生主要掌握课本所及内容。

2、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二)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

教文言文时,学生读音准确,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强调重点读音:
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â”;“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
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â”;“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ã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 ě”、“zhã”;“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
三是解释《论语》的“论”读“lún”。

论是议论之意,语是答述。

此书是记孔子平日与门下弟子讲学、论治相问答的言语,所以叫“lún”语。

(三)指导: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对学生朗读提出要求。

1、语音。

教师范读,要读出轻重音,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

2、停顿。

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3、语气。

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四)正确、规范朗读课文。

三、精读
(一)精度步骤
1、出示句子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直译或意译。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教师指正归纳,并指出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重点记忆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注意要求标注重点符号,这样学生在以后预习课文时应用这些符号点划批注,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抓重点难点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学生再进行查缺补漏。

还能使学生在考试复习时,能有的放矢地复习标有符号的部分即可。

既节省了时间,又巩固了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重点字词用“•”;
(2)通假字用“□”;
(3)一词多意用“△”;
(4)重点句式用“”
5、朗读、背诵
(二)实施过程
第一则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教师指出应着重理解实词并补充其它字词意思,便于理解。

(1)重点:
实词: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

虚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可是”)。

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2)补充: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

《论语》中“子曰”中的“子”都指孔子,也可译为“先生”。

学:指学习礼(包括各种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

(3)句子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
子吗?”
3、朗读、背诵
第二则语录: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实词: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为(动词,成为,作为);
虚词: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


(2)翻译句子:注意省略句式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3、朗读、背诵
第三则语录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重点:
实词: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虚词:则(连词,就)
通假字:罔(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2)翻译句子: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3、朗读、背诵
第四则语录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2、(1)重点实词:
通假字:亡(通“无”。

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谓(称为)。


(2)翻译句子: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3、朗读背诵
第五则语录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1)重点:
实词:心(古代指头脑);
虚词:则(就);之(表停顿、无意)?
(2)翻译句子: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3、朗读背诵
第六则语录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重点词语:
虚词:而(转连“可是”、顺连)
(3)译句: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纹。

3、朗读背诵
第七则语录
1、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2、(1)重点词语:
实词:假(借助)
虚词:固(本来)。

故(所以)。

之(的)。

以(介词,用来,来)
(2)译句:
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样。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
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第八则语录
1、以修身自强,则配尧舜。

2、(1)重点词语:
实词:配(与之相配)
虚词:以(能)。

则(就)。

(2)译句: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能成为圣贤。

(三)学生总结归纳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

(可课下完成)文言教学要通过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有关文章分析和鉴赏的练习,通过鉴赏性阅读,让学生自己手、动脑,去比较、去归纳、去总结带规律性的知识,这样这些知识就能化成他们的血肉。

如果教师代庖,把归纳出来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实词:愠故殆等。

归纳时应结合原句,不脱离语境。

2、虚词:之、以、而。

方法:可用表格法(古今异义的,如走、妻子、交通等);
金字塔归纳法或树冠法(一次多义的,如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人、事、
物”、动词吾欲之南海“到”、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医治好
治不病以为功”)。

一层虚词,二层字义,三层原句,四层出处。

3、通假字:说、罔、亡
4、句式:省略句式,可以(之)为师矣。

四、品读
1、本课的八则语录主要论述了有关学习的方法、态度、品德修养,思想内涵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语录的内涵,从中悟出道理,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这才是学习本课书的目的意义。

让学生归纳概括论述了学习的哪些方面。

第一则语录论述了不断学习、相互学习,指明学习的方法与个人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2、争取当堂成诵。

在以上几个步骤的基础上,应当能做到熟练背诵。

五.写读
除了完成相关作业外,要体会语录的内涵,从中悟出道理,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在观察日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