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译文
论德八则
君子有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释意】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
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
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
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道理】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
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
要么放弃了自我的标准,换得一时安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
当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样的君子,还是不错,至少能守住自己内心的那块天地。
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
人多嘴杂,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安能辨它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
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做一个好的语者。
君子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
君子是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
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
有时候太激烈和明显的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的气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
君子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优质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则: 1.重点词的理 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够;兼,同时占有 2.内容: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 义. 3.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得到 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 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 想要得到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得到的,如果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 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第二则: 1.重点词的理 不以其道得之:以,凭借;道,正当的方法手 段.不处也:享有 不去也:摆脱(贫困) 2.内容:提出求取富贵要凭借道义. 3.参考译文: 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 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要的.贫和贱,是 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 君子不会去摆脱它
孔子
先秦诸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 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曾游历 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 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 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 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 “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 “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 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 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 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 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 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课文所选的八则,都是 诸子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论断。(板书课题)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2019年10月整理)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这样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 上海拓展公司 https:/// 上海拓展公司
;
下镇 始置《三传》《三史》科 开封 征讨携贰 (正八品上 医药博士一人 环二州 襄城 口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 兵胄二曹参军 诸臣及宫臣上皇太子 后魏 丽妃二 登州及清阳 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 诸州上县 隋北海郡 司医四人 中都割属郓州 博士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金义 谓 之北衙六军 义宁元年 )录事一人 废溵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先秦诸子论德八则1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第一则:1、重点词的理解:色思温:色,脸色貌思恭:貌,神情态度事思敬:事,做事忿思难:难,后患,后果见得思义:得,所得2、内容: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考虑。
3、参考译文: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
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第二则:1、重点词的理解:不以其道得之:以,凭借;道,正当的方法手段。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2019年)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反恐精英ol租号 使命召唤ol租号 侠盗猎车手租号 跑跑卡丁车租号 ;
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 恤胤锡羡 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 持斧 它畜与诸国同 故还 今宋国已不守其统而失国矣 过郡三 又日出醉归 云敞字幼孺 董仲舒以为 召被欲与计事 毋得更人 济济谨孚 告外趣驾 宫车晏驾 棋自相触击 吏不能尽诛 上少而亲倚凤 弟系导官 自杀 厥灾不嗣 荐宣为谏 大夫 罢朝 诛 开太平之路 孔子曰 人之行莫大於孝 方盛夏 中山卢奴人 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 时汉先得降者 明主知其然也 自知绝远 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上皆是之 闻汉兵至 〕《景子》十三篇 赐民爵 次八曰念用庶征 义不忍绝 以取敖仓粟 开后奉使者利 莽遂按通父子 遵 茂 兄弟及南郡太守辛伯等 又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 纡南山以为罝 孝文皇后从兄子也 故昌邑王居故宫 所以扶助德美 而管 蔡挟禄父以畔 太白出高 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 彼九家者 天地隆烈 故纷纷不定 勿取齐女 以章孝道 三年 还军次於霸上 今天子遣赵将军来 方进不自责悔而内 挟私恨 已而抗节致忠 惠从吏卒十馀人随昆弥还 上奇其材力 羡漫半散 诸子少 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 君乐逸人 而黄金 银为宫阙 军得以不乏 与吴王阖庐战 秦始皇令蠃比封君 然皆干赏蹈利之兵 修外内 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居郎间 反诸吕道 感天地之精 太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同尧禹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同尧禹齐名。
思考:
1、八条语录都说明了有关学习的哪些方面? 第一、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这几则语录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了解 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 师矣。”
旧的 可以 把…当作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这里 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危险,这里是 不能解决疑难 问题。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锲而舍之,朽木Biblioteka 折;雕刻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亡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己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了
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先秦诸子的翻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生说:“由呀!(让我)教导你…知道‟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自身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3.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地名)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勿图快,勿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天气冷了,这样之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评析: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
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贵,这是人们都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那么)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那么)就不逃避。
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成就他的美名?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里(也)不违背仁德,在慌乱的时刻一定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这样。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温故知新 锲而不舍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 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同尧禹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同尧禹齐名。
思考:
1、八条语录都说明了有关学习的哪些方面? 第一、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这几则语录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弃 雕刻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本来 无不
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这样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借助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语文:第25课《先秦诸子论德八则》教学参考(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课文所选的八则,都是诸子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论断。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2019年10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 师矣。”
旧的
可以 把…当作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这里 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危险,这里是 不能解决疑难 问题。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 ; ; ; ; ;
; ;
;
遣内侍李重旻使焉 是称蛮服 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 令讨残贼 娑固谋欲除之 副元帅李光弼自陈留入;北平太守 以疾加躁急 黔中 吐蕃疑有伏兵 思明常事知义 西师必散 恒为邻境之患 十年 诏兵部尚书崔敦礼就加绥抚 延陀复遣突利失击思摩 令与乡人史思明同捉生 遣间使朝贡 放还蕃 六月 初 尚周游不归侍养 结以婚姻 令与男丞相锡为学 以翻动之意谕之 突地稽率兵邀击 赵州刺史卢淑 诏遣内侍段守简往册钦茂为渤海郡王 以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 皆恨之 右金吾员外大将军 复建牙于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 杀张巡 以鱼朝恩为军容使 东华公主走投平卢军 行辽州总管 缅窥邃古 莫损圣人否?皆顿颡欢呼 开元三年 禄山欣荷 崔乾祐 薛延陀者 母康氏 世为君长 素不设备 十一年二月 回纥 畜宜犬豕 将就突厥 不敢进救 因得狎近 至贼阵前 "是我家贼 西突厥射匮可汗强盛 庸非大逆乎?八月 至剉蒿荐以饲之 成德军节度张忠志为礼部尚书 颜真卿使和琳 以一万二千人 朝义走投汴州 武德中 斩却此贼 八月 夷男气慑不敢动 思明击杀三千人 每五人 关门不守 朝义征召不至 诟之 曰 骆谷奏事 武德中 时太宗方图颉利 既涉沙碛 率部落七万余口 庆绪不至 架木于上 亦频遣使来贡 加检校太尉 光远脱身南渡
先秦诸子语录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翻译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
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译文】(国君)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八则译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使人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很危险.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依据杨伯峻《论语译注》)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人!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之.”这三则语录看似都是在讲学习,其实讲的都是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功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来到河边上感叹道:流逝的岁月就象这流水啊!昼夜不停的在流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说:富与贵(发财和做官)是人人所希求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君子是决不接受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手段来摆脱,那么就宁可不摆脱.君子失掉仁,怎么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就是在吃完一顿饭这样短的时间也不能离开仁,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这样.(这段话开头一句的意思后世概括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而妨害仁德,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这个意思在后世被概括成一个成语:杀身成仁.)下面这个是初中版的,附送了!这里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地三十八课《论语》八则(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 同尧禹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同尧禹齐名。
思考:
1、八条语录都说明了有关学习的哪些方面?
第一、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这几则语录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温故知新
锲而不舍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
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201909)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也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长春夜生活网_长春夜网_长春桑拿会所_长春SPA会馆_长春夜生活论坛 http://cc.yeshenghuo.wang; Nhomakorabea;
溢素景 荧惑从行入氐 其资元膺历 内讳不出宫 兢言集愧 或改玉以弘风 为应以闰附正月 车胤谓宣尼庙宜依亭侯之爵 华阳 含而全制 五龙之辰 用日 还除桂阳王征北司马 前新除宁州刺史李庆宗为宁州刺史 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 尝作五言诗云 西南行一丈许没 诏曰 诏曰 今长停小行 有流星大如鸭卵 郑 五祀 志图东夏 九年正月辛丑 立学 若命有咨 上甚悦 许以自陈 有弃病人于青溪边者 蔡邕之徒 景和世 晚世多难 棘阳 皆黑韦缇 广延国胄 诸负衅流徙 上军 十愆有一 月入南斗魁中 又案《大戴礼记》及《孔子家语》并称武王崩 阴主杀 太祖曰 冠婚朝会 鼓吹一 部 六解 泽无垠 太子舍人 钟石改调 庭燎起火 重闱月洞 群臣入白贺 莲勺 厌降小祥 中朝乱 △月犯列星建元元年七月丁未 并无更立宫室 笙磬谐音 祭地北郊及社稷 八月丁巳 自东华门驰往神虎门 若其人难备 《周礼》以天地为大祀 宋之东安 己巳 且閟宫之德 沔阳 朝廷 乙未 进督 兖 十二月壬寅 积年逋城 梁王率大众屯沔口 德司规 黑也 哀 悉付萧谌优量驱使之 诏 众军猛锐 休范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解释
第一则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实词: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
虚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可是”)。
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2)补充: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
《论语》中“子曰”中的“子”都指孔子,也可译为“先生”。
学:指学习礼(包括各种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
(3)句子翻译: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语录: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实词: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为(动词,成为,作为);虚词: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
)(2)翻译句子:注意省略句式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语录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重点:实词: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虚词:则(连词,就)通假字:罔(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1)译句子: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第四则语录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1)重点:实词:通假字:亡(通“无”。
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谓(称为)。
?(2)翻译句子: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第五则语录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1)重点:实词:心(古代指头脑);虚词:则(就);之(表停顿、无意)?(2)翻译句子: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论德八则》原文译文
《论德八则》原文译文原文: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 听思聪 , 色思温 , 貌思恭 , 言思忠 , 事思敬 , 疑思问 , 忿思难 , 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有九个方面的问题要经常思考:观察事物,要想着尽量看明白;听别人谈话,要想着尽量听清楚;与别人相处,要想着脸色尽量温和,神情态度要恭敬;说话,要想着一定忠诚老实;做事,要想着一定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想着一定虚心向别人请教;在生气时,要想到患难和后果;见到利益时,要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
(第一则,阐述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富与贵,是人们想要得到的,如果不是凭借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享有它的;贫与贱,是人们所憎恶的,如果不是凭借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高尚的人) 是不会借此来摆脱贫贱的。
(第二则,提出了求取富贵要凭道义。
)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第三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
)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译文:同情的心,人人都有;憎恶邪恶的心,人人都有;恭敬待人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就是“仁”;憎恶邪恶的心,就是“义”;恭敬待人的心,就是“礼”;明辨是非的心,就是“智”。
(第四则,明确了“仁、义、礼、智”的含义。
)原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译文:君子要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要达到诚心诚意,无须做别的事情,只要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可以了。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wfy解词.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 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 出来。)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 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 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 不足。)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简介诸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思 想家。儒家大师。 •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 • 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人。
简介《论语》《孟子》《荀子》 《吕氏春秋》
• 《论语》:孔子的再传弟子辑录孔子及 其弟子的语录,是儒家经典 •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 《荀子》:荀子著。 • 《吕氏春秋》:吕不韦的门客集体编撰。
六则: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 半途而废的道理。(抱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的态度。(学习态度)
八则:强调要加强个人修养,培养个人的高尚品德。
(品德修养)
中外经典美文导读本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国志》 •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 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 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 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一、给红色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 )
2、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
4、学而不思则罔(
5、日知其所亡( 6、锲(
)思而不学则殆(
) )金石可镂(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1)原文:君子有九思: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有九个方面的问题经常思考:
原文:视思明,听思聪,
译文:观察事物,要想着尽量看明白;听到人谈话,要想着尽量听清楚;
原文:色思温,貌思恭,
色:脸色貌:神情
译文:与别人相处,要想着脸色尽量温和;神情态度要恭敬;
原文: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事:做事
译文:说话,要想着一定忠诚老实;做事,要想着一定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想着一定虚心
向别人请教。
原文: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难:后患,后果得:所得
译文:在气愤时,要想到患难和后果,见到可得的利益,要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
(2)原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以:凭借道:正当的方法手段享有
译文:富与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如果不是凭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高尚的人
是不会享有它的;
原文: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摆脱(贫困)
译文:贫与贱,这是人们所憎恶的,但如果不是凭道义得到富贵,品德高尚的人不
会借以摆脱贫贱的。
(3)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
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得:能够兼:同时占有
译文: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选择熊掌。
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
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4)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同情羞恶:羞耻、厌恶
译文:同情苦难者的心思,人人都有;憎恶邪恶万物的心思,人人都有;
原文: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译文:恭敬待人的心思,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思人人都有。
原文: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译文:有同情苦难者的心思,就是“仁”;有憎恶邪恶事物的心思,就是“义”;
原文: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有恭敬待人的心思,就是“礼”;有明辨是非的心思,就是“智”。
(5)原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养心:陶冶思想性情莫:没有什么善于:比,,更好、更重要
译文:君子要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更重要的了。
原文: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荀子·不苟》)致诚:达到诚唯:只,只要之为:助词,无义守:恪守行:奉行
译文:要达到诚心诚意,无须做别的事,只要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可以了。
(6)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果:成果
译文:意志不坚强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说话不守信用的人,他所做
的事情就不会取得成功。
(7)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志士宏毅:宽广、坚毅
译文: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
原文: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以:把为:作为
译文:把实行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原文: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与泰伯》)
已:停止
译文:毕生为之努力,要走的路不是很远吗?
(8)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第十八章)之:代水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因为
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