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8课 杜牧诗三首 含答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单元《8.杜牧诗三首》教案
杜牧诗三首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及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难点】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
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一个朝代呢?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
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
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
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三、咏史诗鉴赏步骤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D、写作技巧?四、学习《题乌江亭》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项羽乌江自刎。
题目,江东子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题解读《早雁》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深切同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
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
题目表明了诗人歌咏的对象和诗歌样式。
《题乌江亭》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
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走近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因有别墅在樊川,亦称杜樊川。
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有《樊川诗集》。
背景纵览《早雁》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题乌江亭》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
第二单元8杜牧诗三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诗的特点,了解咏史诗的鉴赏途径,并学会鉴赏咏史诗。
2准确、规范表达自己的鉴赏感受,掌握《杜牧诗三首》《咏史诗三首》几首诗歌中出现的“用典”“对比”“双关”等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诗的鉴赏途径,并学会鉴赏咏史诗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和掌握基本的鉴赏步骤,学习《过华清宫》《题乌江亭》《过陈琳墓》;第二课时:《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代课前例行朗读:背诵《石头城》《念奴娇》。
一、导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象《石头城》《念奴娇》这样的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片产生了。
二、示例:鉴赏分析咏史诗。
1 朗读《过华清宫绝句》,读懂大意后填写以下表格: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2 小结(1)咏史诗的特点:凭吊古代人或事,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像,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变现作者阅尽沧桑的沉思,蕴藏了作者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2)咏史诗的内容: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3)由此,我们可循以下步骤鉴赏“咏史怀古诗”:“四问”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从哪些词句体现诗人的情感态度或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三、堂上训练阅读《题乌江亭》和《过陈琳墓》,运用上述鉴赏方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师明确:《题乌江亭》《过陈琳墓》四、再读三首诗歌。
五、作业。
1 背诵《过华清宫》《题乌江亭》。
2 阅读《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运用上述鉴赏方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二课时科代课前例行朗读:背诵《过华清宫》《题乌江亭》并默写。
高中语文8杜牧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8杜牧诗三首“循环往复”质疑2013年7月30日,《杂文报》第7版《斩断黑段子的魔爪》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是黑段子就在你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循环往复,不就成了“天下皆知”。
有些人还为此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
这段文字中的“循环往复”用得不准确。
“循环往复”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
例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如果黑段子按“循环往复”的方式传播,是不可能“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成了“天下皆知”的。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赵永成走近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
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为弘文馆校书郎,任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任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与李商隐齐名,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杜牧咏史诗的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有《樊川诗集》。
相关知识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一种格式。
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
举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识记字音胡骑.(jì) 潇湘..(xiāo xiānɡ) 菰.米(ɡū)莓苔..(méi tái) 樊.川(fán)“宀”读miǎn,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房子之形。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第1 课王维诗四首一、作者介绍王维(701 —761) ,字摩诘,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人,后迁居蒲州( 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
天宝十一载(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
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
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
有《王右丞集》。
二、四诗简介(一)积雨辋川庄作1 .写作背景简介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
《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2 .基本解读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主旨)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
积雨,久雨不停。
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
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炼字)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
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曰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8.杜牧诗三首》 课件(26张ppt)
思考: 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的观点各是什 么?
杜牧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角度:
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观点——
•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 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 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 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背 景简 介 : 唐文 宗开 成 四年 (839) 年,杜牧结束 在 南方 十余 年的 漂泊 生 涯 后, 由宣 州赴 京时 渡 江 经过 乌江 亭 , 写了 这 首诗。
●小结:杜牧咏史讽时诗歌
通过评论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 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充满 对历史往事的伤悼和怀旧情绪。 多用绝句形式。论史绝句,如《赤壁》、《题 乌江亭》等,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 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议论 警拔,不落窠臼;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 隽永,如《题桃花夫人庙》、《泊秦淮》、 《江南春》等,写法多样。
3、怀古诗惯用的艺术手法 A、多用典故 B、多用对比(对比、自比)
C、寓情于景
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议论、观点),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对比、自比)
《赤壁》
———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的议论 (杜牧)
杜牧,字牧之
(803年-852年) 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唐 代诗人、书法家。 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善属文, 工诗,是唐代著 名诗人,人号 “小杜”,以别 于杜甫。又和李 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 第2单元8杜牧诗三首
6.请赏析“次第”“红尘”两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次第”是“依次”的意思,山门被守门 者早早地打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使的到来,可见唐玄 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从而表现唐玄宗的荒淫 和杨贵妃的骄逸。 ②“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使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 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题乌江亭》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 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三、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表达含蓄,用语精警。 3.借古抒怀。
二、背景介绍
1.《早雁》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 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疆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疆人民命 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 的大雁为“早雁”。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千米临潼区城南骊山下,唐贞观 十八年(644年)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 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 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 宫,天宝六年(747年)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 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 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 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三首七绝。
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 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 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后 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唐书法家李阳冰 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语文选修1粤教版第8课《杜牧诗三首》精品教案 doc
语文选修1粤教版第8课《杜牧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牧及咏史诗的特点2、理解《早雁》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咏史诗的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作者简介:杜牧(八零三-八五三),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
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
慷慨激昂,好谈军事。
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
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
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
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
著有《樊州文集》。
二、诗歌赏析《早雁》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几乎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
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8课 杜牧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杜牧诗三首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因有别墅在樊川,亦称“杜樊川”。
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有《樊川诗集》。
《早雁》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
诗人以“早雁”为题写了此诗,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托物寓意,喻指饱受战乱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并对其寄予深切同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上,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题乌江亭》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了这首诗。
在表达惋惜同情之余,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1.虏弦.(xián) 2.胡骑.(jì) 3.潇湘..(xiāo xiāng)4.菰.米(gū) 5.莓苔..(méi tái)6.荔.枝(lì) 7.妃.子(fēi) 8.不期.(qī)1.金河秋半虏弦开...虏弦开:胡人拉弓控弦射雁,暗指军事侵略2.长门..灯暗数声来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居之地,后来泛指冷宫3.须知胡骑..纷纷在胡骑:指回纥骑兵4.岂逐.春风一一回逐:追随,跟随5.莫厌潇湘..少人处潇湘:潇水、湘水6.山顶千门次第..开次第:依次7.胜败兵家事不期.期:预料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2.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之 课文剖析(8.杜牧诗三首)
8.杜牧诗三首课文剖析早雁金河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八月半的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飞向云天外。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半:八月。
]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借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贵族统治者。
“云外惊飞”,点明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却因战乱不得不极力高飞以避祸,一“哀”字,写出了大雁群飞时的无序之状和凄惨叫声。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仙掌:西汉武帝时,长安建章宫内有承露盘,下有铜铸仙人伸掌捧托。
长门:西汉宫名,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于此。
此处以二者代指长安宫阙。
]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风一一回。
[要知道北方正当烽烟遍地,再也不能随着风回归家园。
纷纷在:到处都是。
岂:难道,意为不能。
胡骑:回纥的军队。
逐:随着。
一一:全部。
] 颈联是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雁儿们又怎能随着风一一重返故乡呢?这是劝早雁既已到了南方,即使到了天也不要忙于回去。
据《资治通鉴》载,回纥南侵时,唐朝廷“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驱逐回纥”。
这里的“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微讽。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水草丰美,水边的菰米、莓苔可免受饥寒。
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
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
2019秋 金版学案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二单元8杜牧诗三首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8 杜牧诗三首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然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流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
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字体赏美文杜牧的枫叶谢汝平那枚晚唐的枫叶红了千年,依旧红在后世人们的心头,连同枫叶一起炫丽逼人的还有那首停滞不前的《山行》.杜牧端坐在傍晚的枫林边,任白云深处的人家炊烟升起,任那条窄窄的石径斜到寒山之巅,斜到人们无尽的想象里。
千年时光已过,多少红颜变成骷髅,多少壮士垫实了疆土,只有红叶的面容依旧姣好,二月花开了又败,败了再开,永远突破不了春风的魔咒。
寒霜今又白了天地,白了多少父母亲人的黑发,你是不是还要再坐上千年,拈断你所剩无几的长须?你所吟咏的枫叶,莫不是晚唐痴情的女子,有着肥硕的美丽和单薄的爱情。
江山飘摇在枯朽的朝廷枝头,内忧如风,外患如霜,你让红了脸庞的女子又能怎样?放弃心中的情感也保不住冬天的来临,寒鸦远去,大雁南逃,只求飘雪如白练,扼住脖颈的瞬间,还像雪一样纯洁无瑕。
红枫如血,滴在逐渐干涸的江河里,让草木庄稼也多些疾恶如仇的血性;滴在只言片语的唐诗里,让文字如刀如剑,虽斩不断千军万马,却保住历史的血脉仍然相连。
朝代的更替就像冬去春来一样稀松平常,枫叶既是一个小小女子,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寒霜降临之际,红给你看.你所吟咏的枫叶,莫不只是你自己,老朽迟暮,怎及壮年。
一支笔吸饱了墨水,就能有满腔热忱,写几行潇洒飘逸的文字,不能上及天听,就让它散落民间,长不成救人活命的庄稼,变成一摊土肥也行。
枫叶在枝头还有鸟雀观望,你独坐寒山脚下,却混淆在石头之中。
你可以停止奔波但停止不了你的思绪,孤独像寒气一样逼人,可比孤独更加难以忍受的是时光流逝,英俊少年已成年迈老翁,时光竟然从未作一刻停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学生用书P28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
因有别墅在樊川,亦称“杜樊
川”。
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
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
写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有《樊川诗集》《樊川文集》。
《早雁》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诗人以“早雁”为题写了此诗。
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托物寓意,喻指饱受战乱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并寄予深切同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
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题乌江亭》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了这首诗。
在表达惋惜同情之余,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对应学生用书P28
1.虏弦(xián) 2.胡骑(jì) 3 .潇湘(xiāo xiāng)
4.菰米(gū) 5.莓苔(méi tái) 6.妃子(fēi)
1.金河秋半虏弦开虏弦开:胡人拉弓控弦射雁,暗指军事侵略2.长门灯暗数声来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居之地,后来泛指冷宫
3.岂逐春风一一回逐:追随,跟随
4.莫厌潇湘少人处潇湘:潇水,湘水
5.山顶千门次第开次第:依次
6.胜败兵家事不期期:预料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2.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3.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6.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温馨提示:,不要把“声”写为“升”,不要把“逐”写为“遂”,不要把“苔”写为“台”,不要把“事”写为“是”,不要把“俊”写为“峻”等。
对应学生用书P28
一、阅读《早雁》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从环境、情态、动作、声音等方面,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哀鸣四散逃命的活动图景:中秋塞外,广漠天际,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顿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品语言]
[赏形象]
8.从诗中看,诗人心目中的项羽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项羽应该做一个真正的男儿,应当“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整旗鼓,以待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析技巧]
9.“卷土重来未可知”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提示:“卷土重来未可知”呼应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
此句气势如虹,令人想象“江东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来”的情形。
[悟情感]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对应学生用书P90
一、阅读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参考答案:(示例)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
江南,是杜牧的。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淅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
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