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8 历史评价影响类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7比较类选择题
训练7 比较类选择题1.(2018·临沂模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 C解析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2018·西安质检)下表是结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关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知( )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B.雅典不受制约的体制将社会精英排斥殆尽C.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均被现代民主所克服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答案 A解析从上表对比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故A项正确。
3.(2018·郑州月考)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角度不同,目的与效果相似,故B项正确。
4.(2018·邯郸模考)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 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 A解析苏联的两次主动对华贷款与当时世界格局下苏日关系、苏美关系有重大关联,故A项正确;苏联贷款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中国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苏联的贷款不能够明显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贷款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中国许多决策的制定,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11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训练11 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各国完全失业工人比重(%)——摘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论述:可以从社会危机、国际市场的争夺、经济政策、文艺思潮的变化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如: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
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他的主张不仅在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的利益。
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舒曼计划”。
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
在法德的共同推动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观”政策。
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
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
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
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影响意义评价类型的题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一部分,那么有哪些技巧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8历史评价影响类
训练 8 历史评论影响类1.(2018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 有人在评论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进西方的各样部门法传入中国,进而宽阔中国人的法律视线,致使了中国诉讼法律看法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对资猜中领事裁判权评论正确的选项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度C.切合了时代需要的有关法律规定D.直接引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 A分析“促进西方的各样部门法传入中国,进而宽阔中国人的法律视线”说明资料是从中国司法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正面评论领事裁判权,故 A 正确。
2.(2018 ·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喜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不过反对全部安乐的、富裕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 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华所带来的难过与损坏?”该报刊的看法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化的主流要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挡发展的一面C.必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坏旧世界的坚定信心D.完好否认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 B分析资料重申太平军“反对全部安乐的、富裕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华带来难过与损坏”,故 B 项正确。
3.(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1972年,中美两国发布的《上海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域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余国家或国家公司成立这类霸权的努力。
”中方申明“绝不做超级大国,而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A.制止了苏联的扩充行径B.说明两国缔盟保护和平C.针对的是兴起中的日本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 D分析资猜中“任何一方”和“中方申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反应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上涨,有能力称霸而反对称霸,正表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含答案解析)
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 )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 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17道题仿真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
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
故答案选D。
2.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
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答案 D解析根源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考虑。
受自然经济影响,血缘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标准,但宗法制度并非是这种差序的根源,故A项错误;工业化以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村社会相对封闭保守,但并非产生差序格局的根源,故B项错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但并非这种差序的根源,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B.市民生活富足C.城市经济繁荣D.社会政治清明答案 C解析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都城里夜市与日间无异,并卖些奇巧器皿,可知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与政治无关,并不能看出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影响意义评价类型的题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一部分,那么有哪些技巧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京津鲁琼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题型归类练小题满分练训练8历史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训练8 历史评价影响类选择题1.(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4)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
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 )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答案 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地方政府为了表彰学业有成就的士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竖立‘科甲功名’牌坊”、以士人的名字命名建筑物,这样会促使更多的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在客观上会扩大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
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6)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这一现象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故A项正确;文官担任军事长官,有纸上谈兵之嫌,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军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二府三司制,行政权与军政权相分离,故D项错误。
3.(2019·广西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5)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
这一变化( )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答案 A解析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Word版含解析
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 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推荐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1 史料主旨类选择题含答案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1史料主旨类选择题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项。
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 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 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取得霸权地位, D项错误。
2.表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解析:选D。
解读题干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选D项。
“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 B项错误;“太祖(曹操)少机警”所举时空依然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 C项错误。
”3.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B。
据题干“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信息,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选B项。
4.(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评价、评述类(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评价、评述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值得思考的是,直至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
而在民国期间,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民国教科书编撰者们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尚未彻底得到证实的知识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然后通过教科书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被一代代国人背诵与记忆,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重要的历史记忆资源。
如何理解民国教科书编纂者们的这些行为呢?其实正如前所述,民国教科书的编纂者们叙述“四大发明”的目的是想借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论证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荣,进而重构对中国历史的新观念与新解释。
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启发下的中国学界的普遍反映……帝制的推翻,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建构新民族意识的历史根据,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共同诉求,从而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国荣《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以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的表述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撰者的行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行为:民国时期,为了重新建构民族意识,推动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编撰者们将尚有争议的关于四大发明的知识作为真实历史写进了教科书。
否定此行为。
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
四大发明对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
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只是推动因素之一。
民国教科书强化国人关于四大发明的历史记忆,是强化民族意识、推动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
肯定此行为。
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起了巨大作用。
造纸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武器成为欧洲反封建的重要武器;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的改进,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影响、意义类(附参考答案)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 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 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 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 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 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 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2)根据材料 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 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 响。 答案:(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 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 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 展;冲击了神创说)。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的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重大贡献。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的创新成就即可。第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知,主题指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 配法则;第二小问,牛顿所处的时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新 的制度建立;思想上,文艺复兴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第(3)问依 据材料从科学、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回答。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 世纪的威 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4数据分析类(数据图表)
训练4 数据分析类(数据图表)一、表格型1.(2018·珠海质检)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国华制表)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城市,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B项正确。
2.(2018·沈阳模考)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
该表说明( )A.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答案 C解析科举制下,官员选拔的标准是才能,故A项错误;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属于北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北宋被列入正史列传的南方人数不断增加,并逐渐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由于两宋之际,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文化中心的南移,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正史列传作者的任何信息,故D项错误。
3.(2018·承德模考)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上表所反映现象造成( )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 B4.(2018·廊坊模考)下表为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
据此可知( )A.买办资本的投资导致小农经济的瓦解B.洋务企业发展离不开买办资本的投入C.买办资本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D.买办资本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进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企业主要是官办性质,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买办资本对国内近代工业、商业的投资比例和对外商比例的对比得出:买办资本对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50%对外商比例的倾斜不相符,故D项错误。
推荐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八)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八)1.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时期才予以改变。
这说明隋唐时期(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B.地方行政管理效率提升C.中央政权注重地方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解析:选C。
由于汉代的主要矛盾在于政治方面,即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王分权的对立,所以西汉尽一代之力来分化瓦解东部地区诸侯王国林立的局面,夺取王国支郡为汉郡,并以蚕食方式不断扩大这些汉郡的领域。
这样一来就引起郡域和郡界的不断变动,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大多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隋唐帝国刻意追求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适应,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已偏向经济方面,故选C项。
2.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
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主要原因是( ) A.宋词等艺术形式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性的压抑D.人们审美观的变化解析:选C。
据题干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形成理学,在南宋时期成为正统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魏晋时期“劲歌狂舞”到宋代“浅吟低唱”的变化,体现了对人性的压抑,故选C项。
宋词的出现属于表现并非原因, 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宋词的艺术形式的不断丰富,是个性张扬的原因, B项错误;人们审美观的变化的原因是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D项错误。
3.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作权,而佃农相对有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的自由。
当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
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繁杂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解析:选A。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二
17道题仿真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答案 B解析“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无法得知农民负担的轻重,故A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史称‘版籍’‘版图’”没有说明土地的性质,故D项错误。
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说明汉代法律把伦理的观念引入了法律,强调尊卑等级,下级要维护上级,有利于统治,体现了以礼入法伦理关怀,故B项正确。
3.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答案 A解析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赋役负担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4.乾隆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
2019年备战高考历史专题训练综合性大题考法——影响、评价、启示类(A卷)(解析版)解析版全国通用
【综合性大题专练】限时:3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1.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分析实行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原因:实行郡县制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的需要;实行封国制是吸取秦末群雄并起无诸侯子弟勤王迅速败亡的教训。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十二) 影响、意义、评价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十二)影响、意义、评价类【典题例证】(2021·辽宁选择考·T19)(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①。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
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
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
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②。
从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
(5分)【思维流程】NO.1 解前“读”→明确审题方向NO.2 解中“找”→获取有效信息设问寻突破口提炼信息转化信息影响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信息①并结合所学·信息②·改革使德意志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使德意志帝国的国家构建获得民族发展的空间·改革引起了政治力量的重组,使国家构建的环境复杂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学科素养:历史解释·呈现方式:文字类·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后德意志的宗教、文化状况分析NO.3 解后“答”→整理组织答案(2)国家构建获得民族发展的空间;国家构建的环境复杂化;延缓帝国统一进程。
【创新应用】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8 历史评价影响类1.(2018·“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 A解析“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说明材料是从中国司法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正面评价领事裁判权,故A正确。
2.(2018·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太平军“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带来痛苦与破坏”,故B项正确。
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A.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B.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C.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答案 D解析材料中“任何一方……”和“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反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上升,有能力称霸而反对称霸,正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故D项正确。
4.(2018·皖江名校联盟)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说明列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故D项正确。
5.(2018·菏泽模考)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
这一目标(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答案 C解析“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一目标与当时中国文化落后的情况是不相适应的,超过当时的水平,故C项正确。
6.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最终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2018·泉州模考)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几个等级的人不知不觉地互相融合在一起,每个低等级都有无休无止的不安分野心,想上升到高一等级……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时尚必定具有不受控制的影响力,时髦的奢侈一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
此社会现象( )A.有利于打破原有等级秩序的限制B.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进程加快C.加速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步伐D.阻碍了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答案 A解析材料中“在英国,几个等级的人不知不觉地互相融合在一起,每个低等级都有无休无止的不安分野心,想上升到高一等”表明原有的等级秩序逐渐被打破,故A项正确。
8.下表为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B.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C.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D.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答案 D解析材料中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可知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国家实施高科技建设,故D项正确。
9.(2018·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行政长官必须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原告的请求、请求的原因、法官的任命及判决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书状,后边有行政长官附加的事项。
法官则要检查书状中所提出的事实,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并依据书状内容判断是否作出判决。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的罗马( )A.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B.法官审理案件重视证据C.司法审查程序较为严格D.法律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答案 C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法律程序问题,不是重视证据,故B项错误;材料中“陈述记录原告”“书状”“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判决”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审查程序,故C项正确;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在材料中只反映出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10.(2018·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B.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C.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D.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答案 D解析法国共和制是“一票共和”,说明保皇派的势力较大,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对于参议院的制衡效果相对较弱,体现出一种政治的妥协,故D正确;法国民主政治不具有虚伪性,故A错误;法国总统对于两院有一定制约,但效能比较低,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故C错误。
11.(2018·沧州模考)罗马法规定:“奴隶可以为主人办事、经商……可以被立为继承人,公家的奴隶还可以立遗嘱;奴隶有权提起自由身份之诉,乃至被解放为自由人。
”此规定( )A.体现了罗马法的民主性特征B.推动罗马实现了社会转型C.表明公家奴隶具有独立人格D.蕴含了自然法的精神理念答案 D解析“奴隶可以为主人办事、经商……可以被立为继承人,公家的奴隶还可以立遗嘱;奴隶有权提起自由身份之诉,乃至被解放为自由人”表明罗马法一定程度上维护奴隶的利益,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蕴含了自然法的精神理念,故D项正确。
12.(2018·衡阳质检)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单位:1000海关两)观察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生产开始使用了机器B.西方工业化冲击传统农业C.保守观念阻碍农机具推广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 B解析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工业化进一步发展,中国进口农业机器,可以说明西方工业化冲击传统农业,故B项正确。
13.(2018·西安模考)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 194所,民国十三年1 548所,民国十四年1 666所,民国十五年1 695所。
职业教育在当时( )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 B解析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提高“全体”国民文化素养,故A项错误;结合时间1921~1926年,职业教育培养了许多劳动者,故B项正确;材料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提到政府引领,故C项错误;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65年,故D项错误。
14.(2018·太原质检)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
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
当时这一举措( )A.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生产B.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C.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D.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在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势头,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不遵循科学生态规律盲目追求产量,故B项正确;第一个人民公社在1958年7月建立,故C项错误;除四害也不能说是伪科学,故D项错误。
15.(2018·潍坊模考)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设立了国际宣传处,主要负责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管控在华外国记者的报道内容。
整个抗战期间,先后在国外设立12个办事处,分布于欧美各地,并与当地民间团体建立了相当广泛的联系。
该机构的设立( ) A.有助于获取国际力量的支持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D.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答案 A解析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外的宣传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抗战以便争取到支持,故A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是跟外国合作建立的,故B项错误;国际宣传体现不了提高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报道有关中国的抗战内容不能促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D项错误。
16.(2018·石家庄模考)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准备“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调整( )A.旨在通过改善国际关系对付国民党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表明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D.是对日本全面侵华作出的及时反应答案 B解析由材料1935年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
17.(2018·佛山模考)198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通知中说: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业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农民和家庭,发放《自理口粮户口簿》,统计为非农业人口。
截止到1986年底,全国办理自理口粮户达到1 633 828户,总计4 542 988人。
该现象(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B.与劳动力流动的客观需要相适应C.助推了城市经济布局的逐步调整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答案 B解析由材料“1984年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业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农民和家庭,发放《自理口粮户口簿》,统计为非农业人口”、“1986年底,全国办理自理口粮户达到1 633 828户”结合所学,这一举措适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劳动力的需求,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