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精品
新经济政策的缺陷:
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显示了巨大 的生产力,但是它和当时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商品市场 经济,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理论不一致。 所以当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战时共 产主义 政策
1.使苏俄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 物力以战胜敌人; 2.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病和错误,但它 符合当时实际,因此是必要的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 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 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 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 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新经济政策:
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把它与战时共产主义进行比较才 能得出结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
农 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余粮征集制
工 业
商 容 业
工业国有化
有区别地对待大、 中、小工业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中分配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 贸易
分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资级别制,按 配 劳分配
影响
你参加红 军了吗?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分析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德处境? 苏维埃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卫革命成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定义】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 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 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 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 时期的非常政策。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形势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适应这些变化,苏俄建立起了怎样的经济体制?产生了怎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3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 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 .了解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5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由国家经营;
__________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国内外 资本家经营;恢复__________。 (3)流通:由____________转为允许____________。 5.评价 (1)是过渡到________的正确途径。 (2)受到广大________和________的支持。 (3)使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得到巩固。
(2)农民对________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 (3) 国 家 没 有 能 力 直 接 领 导 和 组 织 所 有 ________ 的 ________。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时间:________年3月开始实行。
4.主要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
高中历史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群众集会讨论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7
二、新经济政策(1921_1928)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 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方法和方式。
——列宁
8
二、新经济政策
1、实行的背景
(1)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3)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比例平衡 13
知识小结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索 新经济政策 中 形 成 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
问题探究: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
9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
农 业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区别地对待大、中、 小工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 贸易 按劳分配
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 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 不得食”的原则
工 业 商 容业 分 配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 影响 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 过渡的正确道路, 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 工农支持,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10 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 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 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3
你参加红 军了吗?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 杰米扬.别德内依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岳麓版
)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
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
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
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 B.是特
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
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材料二 1921年,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 维埃命令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他 们渡过饥荒。可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材料三 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 水兵暴动,他们的口号是:
材料一:1913年—1925年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农业总产值(%) 100
畜牧业(%)
100
粮食(万吨) 7.65
1920年 67 72 4.52
1925年 112 121 7.25
材料二:1913年—1926年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 102.51 14.1 计算,单位:亿卢布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之路
马克思设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征集制
公有制 工业:大中业国有化 、小企业监督
计划经济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按劳分配
强制劳动, 平均分配
材料: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 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余粮收集制”。 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 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其基本内容是: 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 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 、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 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
(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1)前期: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2)后期: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3.内容(1)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4[课中思考题]:分别比较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四月提纲》、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
【提示】(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它实行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明确路线;依据当时的条件,列宁指出,不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目标,而仅仅是主张工兵代表苏维埃应该马上把社会化生产和产品分配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是在当时俄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非常政策,但布尔什维克党最初确实试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马平·课堂笔记】岳麓版历史必修2__第14课_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堂笔记】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国际:帝国主义对新生苏俄政权进行武装干涉;②国内:政治上反革命叛乱;经济上粮食严重匮乏。
(2)措施: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义务劳动制)(3)目的:取得军事胜利(战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评价:①积极: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引发经济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经济遭战争严重破坏,亟需恢复;②政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措施: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工业: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解决经济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评价:①经济上: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②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思想上:表明苏俄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使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特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斯大林体制:(1)背景:①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②经济:苏俄落后的经济状况(小农经济占优势);③政治: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④斯大林的个人因素:个人性格;追求形式——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速度(2)措施:农业:农业集体化;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岳麓版必修二_第十四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3、(2002上海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B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作用: 超出限度,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 人民暴动。
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列宁开始重新思考 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1、实行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农民暴动
企业生产低迷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分 强制劳动,平均 配 分配
粮食税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 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有区别对待大、中、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小企业体来自;产品交换转为自由 贸易
按劳分配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 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影响评 保证军事斗争的 危机消失,生产恢
价(一 胜利;超出限度, 复,政权巩固;放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4 20.12.2 416:39:1116:3 9:11De cember 24,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24日 下午4时 39分20 .12.242 0.12.24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2 月24日 星期四 下午4时 39分11 秒16:3 9:1120. 12.24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共18张PPT)
所有制 公有制
流通 体制
计划经济
工业:企业全面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
国有化
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取消自由 商业:允许商品买卖,
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
强制劳动和实 物配给制
分配:按劳分配
探材究料一一、在马列克宁思登设上想历的史社舞台会之主前义,是俄否国适曾合经出当现时过的许俄 多国共,产列主宁义的小战组时。其共中产,主一义个政名策叫,维拉你·作扎何苏评里价奇?的女共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
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探究三 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有哪些新 变化?
一二三项变目变::马发突克政思展破设策模马想内式克战容的 思时的共变 设产化 想变主义;化政;策
新经济政策
所有根展从产壮据 关机有制国大系械制 并情社必地形存,会式须照试主适搬:探义应马由农着经生克单业借济一 产思:余助,力经公粮资梳发典有征集本理展论制制主出转的述义一规,变经条律为尝济“,以试农等小公按着业多生客有结:种固产观制合定所— 经为国粮有济主情资食制规体,本税形律多遵主式办种循义发事所生—; 所流社有通会制体 主制义公:”有由的制发否展定思商路品。货币关系转工变业为:利关系用国商家品经货济币命脉关的系 分配方式:由平工均业主:企义业转全面变国为有按化劳企 允计业 许酬归 本国 国家和所外有国;资中本小家企经业营
结合图片,概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特点
材料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
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讨论:
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在经了近70年 的辉煌与曲折之后,最终于1991年红旗落地,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苏联的 解体?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偏离社会主义轨道 (2)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根本原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直接 过渡, 不成 功
排斥商 品货币 关系, 用军事 和行政 手段管 理经济, 直接向 社会主 义过渡。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 种权宜政策,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拿起了武器, 反抗这种无偿的征收。正如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瘫痪的状态,这主要是 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的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 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到 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 国性干旱,他促成了俄国史上最严重的饥荒。无数的人 饿死,还有无数的人只是由于美国救济署提供的救济品 才活了下来。 材料二:科朗施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向来是布尔甚维 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造起反,提出“没有布尔 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 全球通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建立与经济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资本主 1917年十 义社会 月革命
1922年 社会主1991年12月《阿 义社会拉木图宣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17 战时 共产 主义
勃列日 戈尔巴 赫鲁 乔夫 列宁 涅夫 斯大林 晓夫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重在 重在 突破体 没有从根本上突 经济 农业 工业 制,但 破斯大林模式 政治 社会主义改革 背离社` 方向
考点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苏俄的国际国内环境: 材料一: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友
单独和谈,签下了一个不平等的停战条约,史称“布 列斯特和约”。在付出割让大片领土的巨大代价后, 新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但也由此招致了 更大的社会分裂、内战和列强干预。 材料二:苏联国内战争或称对苏干涉战争,是 1918年到1920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 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蒙古和波斯。 材料三:1918年4月,英、法、日、美等协约国 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 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目的 评价
结果
特点
战时 共产 主义 政策
1917 至 1921
保 卫 政 权
1、资本 主义国 家对苏 俄进行 武装干 涉 2、国内 战争爆 发 3、政府 提出一 切为了 前线
内 忧 外 患
1、 农业 2、 工业 3、 商业 4、 分配
过渡 到纯 粹的 社会 主义 经济 形式
1、 积 极 2、 消 极
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 价,正确的有( ) ①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这 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 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这种体 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 处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必须实事求是
——符合国情
2)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 4)农、轻、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5)领导者的素质很重要
6)“斯大林模式” 不适应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且不是社会主
义唯一发展模式 7)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于保守 8)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为解 决国 内困 难、 政治 危机
积极 消极
积极
不成 功
间接 利用市 场和商 过渡, 品货币 促进 关系, 经济 扩大生 发展 产,逐
步向社 会主义 过渡。
权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管理方法、 军事、行政手段, 手段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发展生产
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 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 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 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三、“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 期) 背景
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2.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上专制主义传统;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 ㈡欧美: 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 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 “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状况: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重工业产值 8.1% 210% 550%
苏联(苏俄)探索和建设社会主 义先后有几种模式?结果如何?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直接过渡,不成功。
三种模式
2.新经济政策
结果:间接过渡,促进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但被中断。
3.斯大林模式
结果:实现过渡,但存在弊端。
8、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 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 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 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 “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 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 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 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所有制形 式 过渡 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直接过渡,不 正确
间接过渡
例1(09广东)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 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 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 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 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 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5、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 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 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 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伟大导师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畏 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和 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 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
⑷评价: 有过突出成就 ①形成比较齐全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开创的新现代化模式被多国借鉴。 存在严重弊端,最终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 超越苏联生产力水平,存在四大问题: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 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建 设 1991 政 权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弊端 实现 过渡, 存在 弊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斯大林
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 展如何? ㈠苏联: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 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 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
目的
直接过渡 为解决国 内困难、 政治危机
评价 结果 特点
积极 消极 积极 不成功 间接过 渡,促 进经济 发展
新经济 政策
1922 19211925
1、 2、 3、
农工商 分配
表现: ①实行单 一公有制 ②高度集 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 斥市场的 指令性计 划 ④用行政 手段管理 经济
斯大 1925 苏 1、 林体 联 1953 2、 制 3、
考点2 斯大林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赫鲁晓夫 鲁 结果 问题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失败 失败
勃列日涅夫 勃
对原有经 济体制的 小修小补
苏联剧变并 放弃了马克思 戈尔巴乔夫 全面改革 最终解体 戈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政策
战时共 1917 产主义 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目的
评价
结果
特点
1917 1、2、农工 3、 商 1921 分配 新经 1921 1、经 1、 济遭受 济政 破坏 农业 苏俄 1925 2、战 策 2、 时共产 工业 主义政 巩 策不适 3、 应 固 3、国 商业 家无力 4、 政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