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赏析,在对话中升华――我上《永生的眼睛》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赏析,在对话中升华――我上
《永生的眼睛》
文本简析
本篇课文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对比了“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的巨大转变以及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教材的编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议。
方法阐释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品读中感悟,对话中启迪”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先在漫谈式的交流中回顾文中三个重要的场景,然后依次进入,采用入情入境细细品读文中重点语句的方法,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能够有独特的体验,并且在交流中有所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目标定位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发展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对于《永生的眼睛》这样一篇意味深刻的文章来讲,需要教师在把握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与文本、学生之间进行多向平等对话,引领学生在有所感无的基础上走向深刻。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理解“永生”的含义,在读中领悟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取多种形式,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由题目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永生的眼睛》,先请大家看我书写课题。
2.谁愿意来读一读?(谁能读出“永生”来?)请大家一起来读。
3.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的眼睛能够永生?眼睛为什么能够永生?
4.是啊,同学们,谁的眼睛得到永生呢?你能根据预习所得说一说吗?
(琳达的父亲、母亲、女儿温迪)同时板书
他们的眼睛为什么能够得到永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吧。
【由题眼处质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中什么时间的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别忘了,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
读了课文,我想文中某个时间的某个场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如1965年琳达的母亲去世时父亲和她的争执;如1986年父亲逝世后,我和女儿的对话和女儿为外公感到骄傲;如两周后,温迪被车祸夺去生命,琳达再次在器官捐献书上签字,将女儿的角膜捐献出去等等。(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故事时间跨度比较大,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采用谈文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的方法,将三个场景再次推到了读者的面前,既检查了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把握情况,又将大家印象深刻的内容作为了接下来学习的重点,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三、走进第一个场景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那个琳达14岁时突然失去母亲的夏日。有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请边读边想:当母亲突然逝世,有人要取用母亲身上的器官时,我和父亲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2.请大家再次默读这几段,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画画做旁批。
3.交流:
(1)先看琳达的表现:
“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我冲着父亲哭喊:‘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A.琳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你是如何体会的呢?
生谈自己找到的句子的理解,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词,并指导朗读。(注意紧密结合语言文字)
B.是啊,同学们,从这一刻开始,琳达再也听不到妈妈温柔的呼唤,再也看不到她那慈祥的身影了。或许,琳达最后的愿望,不过是,让妈妈完完整整地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就在这个下午,一位警官却要来把妈妈身体上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取出!拿去!琳达几乎疯狂地冲进自己的房间,摔门!大哭!她大声冲着父亲和警官喊:(生齐读:“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她几乎快要疯狂地冲他们喊叫:(生再次高声齐读:“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面对这样几乎发狂的叫喊,父亲说话了,他没有喊没有叫,而是(平静)地说。课件出示:
“琳达,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A.请大家自己默读,然后告诉大家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围绕“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自身的一部分”和父亲认为自己“死后能让他们恢复健康是有意义的”展开。)
B.这看似平淡的话,对于我来说,却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呢?(指父亲用这番话来让我明白什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从而同意了父亲的决定。)
C.请你再来轻声地读一读父亲这番振聋发聩的话吧,看看父亲的话是如何让琳达警醒的。
【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