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精要
心理学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与教育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其中核心是思维。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知觉认识过程(知)记忆想象注意心理过程思维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研究需要心理学心理现象兴趣个性倾向性志向世界观自我认识个性心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5.心理学基本任务:理论任务(p9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应用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揭示去解决各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连的问题p10)二、心理学与教育关系密切: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三、研究方法p161.原则:客观性,分析与综合,教育性2.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相关法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P26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p28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自我调控因素
3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3.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利用间接兴趣。
4.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二)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2.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教学板书规范化(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学生分心。
5.怎样运用注意策略?用学习目的控制有意注意,用实际活动控制有意注意,用思维操作活动来监控有意注意。
6.感知、观察的重要作用:1.是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2.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3.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必经途径4.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7.为提高学生的观察策略水平应注意: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观察能力的高低几条标准(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观察之前要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对观察活动全程进行自我监控。
心理学复习纲要(超全)
一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与行为关系的科学心理现象分类: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 2心理状态3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1879年,威廉·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将有望成为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心理学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相关法, 访谈法 , 问卷法二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人的主观因素: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汇总1.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②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③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④知觉的恒常性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注意的利用(1)如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①巧妙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②激发学生对当前任务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2)如何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①明确活动任务的目的、任务②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3.瞬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小学注意就好)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时间约为0.25~1秒。
特点表现为:①时间极短,若得以加工,就转为短时记忆;②容量较大;③形象鲜明;④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4.短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短时记忆又叫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其特点主要有:①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一般30秒左右得不到重复,便会遗忘;②容量有限,一般在7±2个模块;③意识清晰;④易受干扰,当有新信息输入时,原信息很快会消失。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因此说,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如何有效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要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⑦掌握复习的“量”口诀:及时合理、分中回忆两结合、感官多样掌握量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口诀:激动性欲;改观鼓励、培养能力、引导参加3.想象力的培养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③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口诀:好想支教好(好奇心)想(想象情境)支(知识)教(教学形式)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情境,如问题的类型、问题呈现的方式等。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打印版】
第一章: 心理学的概述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神经系统与行为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 感觉的基本过程和特性
- 知觉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
-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原理和功能
第四章: 研究与记忆
- 研究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 记忆的过程和遗忘的原因
- 认知和情境对研究和记忆的影响
第五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 关于思维的不同观点和模型
-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原理
第六章: 动机与情感
- 动机的类型和机制
- 情感的分类和表达
-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七章: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
- 各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研究
第八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 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伦理准则
以上是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的重点复资料,供您参考和复使用。
请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的案例和实践,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体组成。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错觉:错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6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
8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
11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12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4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里过程。
15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
16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
17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里特征。
18气质:是指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
1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里特征。
二、选择填空解答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2.大脑皮层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
以这几条沟裂为界,可把大脑半球分为四大区(或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3.脑机能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4.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5.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认知、情绪、人格、发展、社会等方面。
期末复习是学生们为了应对心理学考试而进行的重要准备工作。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心理学期末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制定复习计划在进行复习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要具体明确,包括每一天要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安排以及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通过合理的分配时间,可以使复习更有条理、更高效。
二、温习重点知识心理学的知识点很多,但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需要特别注意。
在复习阶段,要将重点知识温习一遍,确保自己掌握牢固。
可以通过查看笔记、课本以及相关资料来复习。
三、做题训练做题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
可以从往年的考题、习题册以及在线平台上找到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和复习。
通过做题训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整理思维导图心理学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整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
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将其关系和联系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记忆效果。
五、互动学习与他人进行互动学习也是复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可以组建学习小组或与同学们讨论心理学知识,相互提问和解答问题。
通过交流和分享,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弥补和改进。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学期末复习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在此期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定期进行适度的休息和放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复习效率。
总之,心理学期末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温习重点知识,进行做题训练,整理思维导图,与他人进行互动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备考心理学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要点第1章心理学及其应用了解:1、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心理学的学派3、心理学的功能理解:1、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心理学的性质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名词:心理学、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第2章感觉和知觉了解:1、感觉和刺激的关系2、感觉的种类3、知觉现象理解: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知觉的心理特征重点名词:感觉、知觉第3章意识与注意了解:1、意识的不同状态理解:1、意识的作用2、注意的特性3、注意的品质4、注意的种类重点名词:意识、无意识、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第4章记忆与学习了解:1、记忆的测量2、记忆系统3、学习的分类理解:1、记忆的基本过程2、记忆的分类3、遗忘4、增进记忆的方法5、学习的含义6、学习策略重点名词:记忆、遗忘、学习第5章思维了解:1、思维的构成2、问题解决的策略3、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4、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理解:1、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类型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重点名词: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第6章情绪了解:1、情绪的成分2、情绪的分类理解:1、情绪的特征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情绪的功能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与策略重点名词:情绪、情绪的调节第7章动机与行为了解:1、生理性动机理解:1、动机的功能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重点名词:动机第8章能力差异了解:1、能力结构2、一般能力、不同能力的发展趋势理解:1、能力的种类2、能力与知识、技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4、影响能力的因素重点名词:能力第9章人格差异了解:1、人格学说理解: 1、人格特性2、人格的构成3、人格成因重点名词:人格、认知风格、气质、性格第10章社会认知了解:1、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理解: 1、自我的结构2、自我完善3、社会态度的形成4、偏见重点名词:自我、社会态度、偏见、归因第11章社会行为了解:1、助人行为发生的原因2、影响服从的因素理解: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助人行为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4、从众的原因5、从众、依从和服从的区别6、竞争与合作重点名词: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从众、依从、竞争、合作、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第12章心理健康了解: 1、心理健康的标准2、压力与健康3、心理障碍的类型理解: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13章心理咨询与治疗了解:1、心理治疗理解:1、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重点名词:心理治疗第14章毕生发展了解:1、毕生发展观2、毕生社会性发展理解:1、毕生认知、道德发展重点名词:心理发展、社会化、毕生社会性发展第15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了解: 1、学校与生涯辅导理解:1、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2、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3、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方法重点名词:兴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心理学》试题一、填空题:1、外貌在人际吸引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漂亮的刻板印象。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智力与认知:-智力是个体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认知过程的基础,而注意力和思维则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
-认知失调是指信息处理中的不一致现象,可能导致思维的错误和决策的错误。
2.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个体对内外刺激的主观体验,如喜悦、愤怒、恐惧等。
-情绪具有生物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既有身体反应,也有认知和情感上的体验。
-动机是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满足基本需求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的发展变化。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各个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跨文化和多文化的角度也受到发展心理学的重视。
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是个体在情绪、思维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个体差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互动、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同感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5.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正常状态。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异常或困扰,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维护手段,可以帮助个体处理心理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
6.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感知。
-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他人提供的情感、信息和实际帮助,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7.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文献回顾等。
-心理学研究通常需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和得出结论。
-心理学的研究通过量化和描述统计来理解心理现象和相关因素。
以上只是基础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要点,心理学还有很多分支领域和深入研究,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通过学习基础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
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强调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来理解人类行为。
以下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约翰·华生和伊万·帕夫洛夫- 理论要点: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行为才能了解心理过程- 常用实验方法: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刺激-反应关系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指人类如何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下是认知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乔治·米勒- 理论要点:强调人类的思维和记忆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来理解世界- 常用实验方法:信息加工实验、记忆实验、问题解决实验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理解、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以下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阿尔伯特·班杜拉- 理论要点: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的影响,认为人类是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行为来研究和适应社会- 常用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模仿实验、行为预测实验4.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让·皮亚杰- 理论要点: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常用实验方法:长期追踪实验、观察实验、横断面实验5. 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理论要点:强调个体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认为人格是由生物、社会和个体内心经验共同塑造的- 常用实验方法:自我报告实验、投射法实验、关联实验以上是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的精选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请参考相关的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
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概念及性质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内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
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最早的定义: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
20世纪中期: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科学性质:心理学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特性。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二、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发展历程及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20世纪20年代,代表:冯特,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
强调内省方法。
内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美,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代表: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他称为意识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代表:美,华生。
斯金纳1913年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要略考试重点齐全
心理学要略考试重点齐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理学要略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进行复备考。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 心理学基础知识:
-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主要流派和代表性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
- 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基础
2. 知觉与感知:
- 感知的定义和主要感觉器官
- 感知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 注意力的作用和注意力机制
3. 认知与记忆:
- 认知的基本概念和认知过程
- 认知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 遗忘和记忆提取的原因
4.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阶段
-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5.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的定义和个体差异
- 人格理论:如心理动力学理论、五因素模型等
-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的基本概念
6. 心理障碍与治疗:
-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考生在复过程中应当注重掌握上述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同时,建议通过刷题和模拟
考试来提升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希望本文档能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祝各位考试顺利!。
心理学复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包括动物的心理和人的心理,也包括个体的心和群的社会心理。
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和无意识。
3.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识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测验法:指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联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一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6.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7.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8.冯特——构造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也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
9.斯金纳——行为主义。
1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
11.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12.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13.神经元即神经细胞14.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人脑。
1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6.感觉剥夺实验——是心理活动现象的基础,体现感觉重要性。
17.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18.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第二章脑与心理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只觉物体的空间,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但实际上左右脑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
8.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途径:a 敞开心灵的大门,大胆创新;b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身心健康,美好情操,促进情感活动,对认知过程的激励作用保护利用大脑:a 锻炼与大脑(锻炼促进大脑发展;锻炼是大脑的积极休息方式;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b 催眠与大脑(睡眠可能是创造思维的源泉;睡眠有助于人的记忆;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c 营养与大脑 d 烟酒与大脑 e 疾病与大脑 f 学习,记忆与大脑第三章行为动力 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
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
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
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即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
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
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
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
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优点:a 该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b 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c 它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点:a 本层次论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 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想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c 马罗斯是一个人本注意者,许多概念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动机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性活动并是个体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引导功能(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冲突的定义及主要种类: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按性质和内容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分为双驱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三种。
5.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对个人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个体行为的质量。
学习动机还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加明显。
这一定律早在1908年就被耶基斯-多德森证实。
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7.强化动机理论: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他们把人类的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即通过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性的开创性的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关系表现如下: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8.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性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管概率;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而对避免失败的人来说会回避的可能性最大。
9.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来年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
使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
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即将原因归为环境;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为个人。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表现在:a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人类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的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自觉不自觉的归为某种原因;b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这是归因理论的重要价值;c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学生学会归因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归因训练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归因意向,其实,重要的在于通过归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再次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归因。
10.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指人对自觉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影响因素:a 个体成败的经验:(1)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应先个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
(2)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指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b 个体的归因方式。
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1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培养: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
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
这样。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
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
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这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取得成功。
第四章认知过程1.注意的含义: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含义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间对比,活动与变化);人的主观状态。
3.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含义: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4.注意的特征:a 注意的稳定性(指对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能持续的时间);b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c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对象);d 注意的转移(主动的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5.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