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682������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lin Exp Pathol 2018 Junꎻ34(6)
网络出版时间:2018 - 6 - 27 14: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 / / kns. cnki. net / kcms / detail / 34. 1073. R. 20180627. 1413. 024. html
去分化脂肪肉瘤 11 例临床病理分析
谢 晶ꎬ王志华ꎬ丁 敏ꎬ王晓秋ꎬ顾 萍
摘要: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 ̄ maꎬ DDLPS)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ꎮ 方法 采用 HE 染色和免 疫组化法对 11 例 DDLPS 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 献ꎮ 结果 11 例 DDLPS 均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 / 高分化 脂肪肉瘤( 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 / 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 ̄ comaꎬ ALT / WDLPS) 和非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构成ꎬ 其中 2 例伴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ꎬ形态分别类似于多 形性脂肪肉瘤( pleomorphic liposarcomaꎬ PLPS) 和黏液样脂 肪肉瘤( myxoid liposarcomaꎬ MLPS) ꎮ ALT / WDLPS 可出现三 种亚型形态ꎮ 去分化成分形态多样ꎮ 2 例因鉴别诊断需要 联合应用 MDM2、CDK4、p16 免疫组化标记ꎬ出现特征性阳 性ꎮ 结论 DDLPS 由分化性和去分化成分构成ꎬ病理形态 范围广ꎬ当去分化成分占优或出现脂肪源性去分化成分时易 误诊ꎬ必要时需联合 MDM2、CDK4 和 p16 免疫组化标记以鉴 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PLPS 等ꎮ 关键词:脂肪肉瘤ꎻ去分化ꎻ免疫组织化学ꎻ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 738������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7399(2018)06 - 0682 - 04 doi:10. 13315 / j. cnki. cjcep. 2018. 06. 024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特征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特征

发 伴高 分化脂 肪 肉瘤 1 例; C T平 扫均 表现 为软 组织 肿 块 中存 在 明确脂 肪成 分 , 二 者 分界 清楚 , 脂 肪 含量 不 一 , 但
均 较少 且位 于肿块 周 边 区域 。 增 强 扫描 肿瘤 实质 成分 动脉期 呈轻 至 中度强 化 , 静脉 期呈 渐进 性强 化 。 其中 1 例 于 术 后 7个 月复 发 , 再 次手 术后 1 . 5个 月再 次 复 发 , 1例于 术后 2个月 复 发 , 1 例 术 后 1个 月 随访 未见 复 发 。 结 论 腹 膜后 去分 化脂 肪 肉瘤 的 C T特 征有 助于 活体诊 断 和临 床治疗 方 案 的选 择 。 f 关键 词】脂肪 肉瘤 ; 去 分化 ; 体 层摄 影术 ; x 线计 算机
M e t h o ds Co mp a r i n g wi t h p a t h o l o g y ,t h e C T f e a t u r e s o f 3 c a s e s wi t h s u r g e r y a n d p a t h 0 1 o g i c a l l y p r o v e d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d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l i p o s a r c o ma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Amo n g t h e 3 c a s e s o f d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l i p o s a r c o ma a t f e r p e it r o n e a l ,t h e r e we r e 2 e a s e s o f s i n g l e l e s i o n s a n d 1 c a s e o f mu l t i p l e l e s i o n s d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l i p o s a r c o ma wi t h we l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l i p o s a r c o ma .C T p l a i n s c a n w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d i s t i n c t f a t c o mp o n e n t i n s o t f t i s s u e ,b o u n d a y r c l e a r l y ,b u t wi t h v a i r e s f a t c o n t e n t ,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l u mp o f t h e p e i r p h e r a l a r e a s . T h e s o t f t i s s u e s we r e mi l d a n d mo d e r a t e e n h a n c e d i n a r t e r i a l e n h a n c e me n t ,g r a d u a l a g g r a n d i z e me n t i n v e n o u s p h a s e .1 c a s e wi t h r e e u r r e n e e a t f e r 7 mo n t h s a n d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 组 织 肿 瘤 ; 分 化 脂 肪 肉瘤 ; 别 诊 断 软 去 鉴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 7 8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9 (0 0 0 —09 0 10 — 3复 发 , 0 L 即复发瘤发生去 分化 ( 复发性
脂 肪 肉 瘤 (ioa o a 是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软 组 织 肿 瘤 , 1 sr m ) p c 其 形 态 学 范 围 宽 广 , 反 映 了肿 瘤 分 化 程 度及 生 物 学 行 为 的差 这 异 。 目前 已公 认 , 据 组 织 学 形 态 及 临 床 生 物 学 行 为 , 将 根 可
DL D S是 新 生 的 , 原 发 瘤 随 着 病 程 的 延 长 而 发 生 去 分 化 即 ( 发 性 肿 瘤 ) 称 新 生 性 去 分 化 ( env e ieett n ; 原 , d ooddf r i i ) n ao
征以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 面的新进展作 了综 合介绍 , 有 助于提高对去分化脂肪 肉瘤 的认识及病理诊 断水平 。
摘要: 脂肪 肉瘤是最常 见的恶性 软组织肿 瘤 , 其形 态学 范 围
宽 广 , 分 为 多 种 组 织 学 亚 型 , 中 在 形 态 学 和 生 物 学 上 最 可 其
的非脂肪源性 肉瘤 , 低级别的非脂 肪源性成分 约 占 1%E 。 0 2 ]
令人迷惑 的是去分化脂肪 肉瘤 , 它们在形态学上 与多种不 同 的肿瘤极为相似 , 常造成病理诊断 困难 。该文对去分 化脂 肪
隔 ' 、 ] 肝 、 肠 系 膜 、 肠 系 膜 肺 、 小 结 和 腹 膜
A ) 和黏液 样 脂 肪 肉瘤 ; 2 中 度 恶 性 肿 瘤 (nem da () it eit r e

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MDM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MDM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论 著·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MDM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邹 珏,范钦和,蔡 勇,宋国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摘要] 目的 研究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M DM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17例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对照组肿瘤标本18倒,均为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M DM2基因检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2PCR)法,以看家基因β2actin为内参照。

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

结果 用RT2PCR法检测的10例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均有M DM2基因表达,而对照组肿瘤标本只检测到β2actin基因,未检测到M DM2基因。

17例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M DM2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18例对照组肿瘤标本(P<0105)。

结论 在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RT2PCR法检测M DM2基因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 DM2蛋白可行,且两者结果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

[关键词] 脂肪肉瘤; M DM2;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096(2007)03-0168-04Detection of MDM2gene and protein in w ell2differentiated and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 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ZH OU Jue,FAN Qin2he,C AI Y onɡ,et al.(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irst A ffiliated H ospital,NɑnjinɡMedical University,Nɑnjinɡ21002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M DM2gene and protein in paraffin2embedded tissues of well2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 D LPS)and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 LPS). Methods Seventeen formalin2 fixed and paraffin2embedded(FFPE)samples of W D LPSΠDD LPS were retrieved from archives and consultation materials,together with eighteen cases of controlled tum or.M DM2gene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2PCR) and home2keeping geneβ2acti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quality of mRNA.The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chemistry of EnVision method. R esults T en W D LPSΠDD LPS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RT2PCR and M DM2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all the tum ors,as comparied withβ2actin mRNA.The positive rate of M DM2protein expressed in seventeen W D LPSΠDD L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ighteen controlled tum ors(P<0105). Conclusions RT2PCR for the detection of M DM2gen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M DM2protein are feasible methods in FFPE tissues of W D LPSΠDD LPS.The results are meaning ful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tum ors.K ey w ords:Liposarcoma;M DM2;RT2PCR;Immunohistochemistry;Differential diagnosis 脂肪肉瘤根据其分子学特点可分为三大类: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2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 D LPS)Π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 LPS)、黏液Π圆细胞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

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

・短篇论著・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谢勤 万泽铭 罗燕娜 黄宏 陈文志 李亚发 徐景仁 赵丽花 周玉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3.06.129作者单位:524002 广东湛江,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谢勤,Email:zjxqno1@sina.com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结果 27例脂肪肉瘤中,分化好17例,黏液样5例,去分化3例,多形性1例,混合型1例。

分化好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巨大的混合性回声包块,其内绝大部分为光点细密的强回声,这与其含有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有关。

黏液样脂肪肉瘤因含有较多的黏液样基质,其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以低至无回声为主,光点分布欠均匀。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混杂回声包块,其内各种回声之间的分界较清楚。

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其内以中低回声为主的实质性肿块,并可见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的稍强回声团块及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混合型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光点分布高度不均匀的混合性回声肿块。

结论 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在超声图像上的不同,与其内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有关。

通过对其超声图像特点的分析,以增强此病在术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脂肪肉瘤是成人软组织肿瘤中较常见肿瘤之一,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6%~18%[1],其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下及肌间间隙的未分化间叶细胞,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瘤恶变而来。

脂肪肉瘤多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大腿、臀部和腘窝,其次是腹膜后、小腿、肩部和上臂[2],还可见于大网膜、胸壁、乳房、纵隔。

2002年版的WHO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脂肪肉瘤分为分化好、去分化、黏液样、圆形细胞、多形性、混合型。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标准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标准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标准英文回答:Differentiating liposarcoma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pathologists due to its complex histological features. Liposarc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that arises from adipose tissue, and it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subtypes based on its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subtypes include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myxoid liposarcoma, and pleomorphic liposarcoma.To differentiate liposarcoma, pathologists rely on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volves assessing the tumor's architecture, cellularity, and nuclear features.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shows mature adipocytes with variable lipoblasts, while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exhibits areas of low-grade liposarcoma adjacent to areas of high-grade non-lipogenicsarcoma. Myxoid liposarcoma is characterized by a myxoid matrix and round to spindled lipoblasts, while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displays pleomorphic lipoblasts and bizarre tumor cells.Immunohistochemistry is also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liposarcoma subtypes. For example,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typically expresses MDM2 and CDK4, while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may show loss of RB1 expression. Myxoid liposarcom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US-DDIT3 fusion gene, 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o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on the other hand, may exhibit a lack of specific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In addition to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molecular analy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liposarcoma subtypes. For example,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is characterized byamplification of the MDM2 gene, 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or real-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often shows complex karyotypes with multiple genetic alterations. Myxoid liposarcom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US-DDIT3 fusion gene mentioned earlier, while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exhibits a high degree of genomic instability.In summary, differentiating liposarcoma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orp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s. Pathologists need to carefully examine the tumor's architecture, cellularity, and nuclea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perform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analysis to identify specific marker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associated with each subtype.中文回答: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鉴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其组织学特征复杂多样。

肝脏去分化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

肝脏去分化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 第32卷 第4期 腹部影像学∙个案346肝脏去分化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武晓静1,2*,谭碧星21.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05;2.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通信作者 武晓静 【关键词】肝肿瘤;脂肪肉瘤;超声检查;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735.7;R445.1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4.04.0081 病例简介男,52岁,主诉:间断腹痛3 d 。

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

查体:右上腹可见局部稍隆起,肝于肋下约10 cm 可触及,质韧,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

实验室检查:乙型病毒性肝炎5项及肿瘤标志物全项均为阴性。

超声检查(图1A 、B )提示:肝内混合性占位;考虑为恶性病变。

超声造影(图1C 、D )提示:肝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肉瘤?)。

腹部增强CT 提示:肝内较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内可见多发血管影,随时间延长病变内强化范围增大,其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影;考虑肝内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不除外肉瘤。

行超声引导下肝肿物穿刺取活检术,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肉瘤(图1E )。

患者于全麻下行肝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间叶源性肿瘤,部分区域黏液样,侵犯肝组织;免疫组化:AE1/AE3(-)、波形蛋白(+)、S100(-)、P16(+)、MDM2(+)、CDK4(+)、CD34(+)、Des (+/-)、β-联蛋白(-/+)、pan-TRK (50%弱+)、CD31(血管+)、FⅧ-R-Ag (血管+);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去分化脂肪肉瘤。

术后给予保肝、增强免疫力等综合治疗,定期随访半年,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肿瘤无复发和转移表现。

图1 男,52岁,肝脏去分化脂肪肉瘤。

二维超声示肝内可见一大小约193 mm×172 mm×161 mm 的混合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小片状无回声区(A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混合回声团内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B );超声造影动脉相示病灶周边呈细环状增强,中心呈不均匀高增强,呈火焰征,内可见多发不规则无增强区(C );超声造影门静脉相示病灶呈不均匀等增强(D );病理示高级别肉瘤(HE ,×200,E )2 讨论脂肪肉瘤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人体原始间充质细胞[1],好发于腹膜后、盆腔及四肢等部位。

腹膜后伴有异源性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腹膜后伴有异源性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简介 :谢凯圣 ( 1 9 7 7一), 男, 大学本科 , 医学学 士, 主治 医师 , 研究方 向: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E— ma i l : x k s 7 7 4 4 @q q . c o n r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 膜后 伴有异源性横纹肌 肉瘤和神经 内分泌分化 的去分化脂肪 肉瘤分 子遗传学特 征、 临床病理特点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1 例伴 有异源性横纹肌 肉瘤和神经 内分泌分 化的去 分化脂肪 肉瘤临床病理过程 、 免 疫组 织化学 、 组织形态 学特点 、 诊断, 并结合 文献复习 。结果 光镜下 肿瘤 由 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 , 分化成分为分化 良好的脂肪瘤样 脂肪 肉瘤及炎症性 、 黄色 肉芽肿性成分 ; 去分化成分为高度恶性的多形性未分化 肉瘤及低度 恶性的侵袭性纤维瘤 病和黏液纤维 肉瘤样成 分。去分化 成分 中可见异源性横纹 肌 肉瘤及 神 经 内分 泌 分化 。免 疫组 化 : V i me n t (+) ; C D 6 8(+) ; C D K 4 (+) ; F L i - 1
a n d d i fe r e n i t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d e d i f e r e n t i a t e d l i p o s a r c o ma w i t h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r h a b d o my o s a r c o ma a n d
(+) ; My O D 1 (+) ; My o g e n i n (+) ; N S E(+) ; C D 5 6 (+) ; C g A(+ /一) ; S y n (+ /一) ; B c l - 2 (+) ; S - 1 0 0 (+ /

脂肪瘤的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脂肪瘤的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脂肪瘤的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脂肪瘤的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脂肪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

虽然它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候也会转化为恶性,因此对于脂肪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为脂肪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脂肪瘤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脂肪瘤的大小和位置,医生可以选择行开放手术切除或微创手术切除。

开放手术切除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脂肪瘤及其周围组织来确保完全切除肿瘤。

而微创手术则采用较小的切口,在导航手术系统或纤维镜的辅助下,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害,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二、放疗放疗在脂肪瘤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放射线的照射,可以杀死肿瘤细胞,避免其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近年来,放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等,显著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新的放疗方法,如质子放疗和重离子放疗等,也被应用于脂肪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药物治疗随着对脂肪瘤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药物治疗方案也逐渐被提出。

例如,抗血管生成药物被用于抑制脂肪瘤的新血管形成,从而削弱瘤细胞的供血和营养。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一个备受研究的领域,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脂肪瘤的免疫攻击,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也在脂肪瘤的治疗中崭露头角。

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引入脂肪瘤细胞中,可以干扰其生理活动,限制其生长和转移能力。

此外,基因治疗还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对脂肪瘤的免疫反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五、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脂肪瘤细胞中的一些特定靶点,设计并应用针对性药物,可以实现对脂肪瘤的精准治疗。

例如,针对脂肪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信号通路,选择性地抑制其功能,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生长。

这种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是未来脂肪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去分化脂肪肉瘤潜在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

去分化脂肪肉瘤潜在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

网络出版时间:2021-1-1915: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10119.1059.004.html·论 著·去分化脂肪肉瘤潜在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胡美娟1,2,周燕燕2,彭 冉1,邱 琰1,周永杰2,杨李波2,包 骥2,步 宏1,2摘要: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的潜在核心基因在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获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expres sionomnibus,GEO)数据库中GSE21122和GSE52390的芯片数据,通过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并用Cytoscape筛选潜在核心基因。

结果 筛选出68个差异表达基因(矫正后P<0 05,|LogFC|≥2),10个基因表达上调,58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代谢和能量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调控脂肪分解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筛选的10个潜在核心基因为LEP、ADIPOQ、SCD、PLIN1、LPL、CAV1、PNPLA2、LIPE、CEBPA和CIDEA。

结论 潜在核心基因表达下调在去分化脂肪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分析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738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21)01-0008-05doi:10.13315/j.cnki.cjcep.2021.01.004接受日期:2020-11-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11390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研究孵化项目(2020HXFH029)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病理科、2病理研究室,成都 610041作者简介:胡美娟,女,硕士研究生。

睾丸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睾丸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19.19.0527睾丸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彭洁1,王卫2,张仁亚2,崔文3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of Testi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NG Jie 1, WANG Wei 2, ZHANG Renya 2, CUI Wen 31.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29, China;3. Center of Forensic Scienc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Wen, E-mail: cuiwenmd@关键词:脂肪肉瘤;去分化;睾丸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图分类号:R738.6 文献标识码:D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收稿日期:2019-04-23;修回日期:2019-08-08作者单位:1. 272067 济宁,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 272029 济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3. 272067 济宁,济宁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通信作者:崔文(196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研究,E-mail: cuiwenmd@作者简介:彭洁(1993-),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研究·病例报道·0 引言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 )定义为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在原发或复发部位向各种组织学级别的非脂肪源性肉瘤转化的情况。

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 病例报道/Medical Report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9年第3卷第11期·116·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郭江红,白玮,李亚玲(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摘要: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采用HE 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对9例DDLPS 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 9例DDLPS 均可见梭形细胞编织状排列,细胞核有异型性,部分可见脂肪母细胞及瘤巨细胞,部分伴有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部分可见黏液变性,形态类似于黏液脂肪肉瘤,9例FISH 法检测MDM2基因均出现扩增。

结论 DDLPS 常由高分化性和去分化性成分构成,病理形态多变,需与黏液脂肪肉瘤等相区别,用FISH 法检测DDLPS 中MDM2基因阳性率高,可作为DDLPS 的精准辅助诊断指标。

关键词:脂肪肉瘤;去分化;MDM2基因 中图分类号:R73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1.0116.02作者简介:郭江红,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分子病理。

E-mail:2805683576@脂肪肉瘤(LPS)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约占软组织肉瘤的20%。

根据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分为三大类:高分化/去分化型(WDLPS/ DDLPS)、黏液/圆细胞型(MLPS)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PS)。

但它们的组织学特征不明显,尤其是高分化脂肪肉瘤与良性脂肪源性肿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与恶性梭形/多形未分化肿瘤的鉴别,即使对有经验的高年资病理医师也是极为困难的。

本文从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对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7岁;肿瘤累及部位分别为腹膜后8例(其中4例累及肠管),肾脏1例;原发性7例,复发性2例。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

脂肪肉瘤病理报告1. 背景介绍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并且更常见于肢体、腹腔和口腔等部位。

脂肪肉瘤的诊断需要依靠病理报告,下面将详细介绍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编写步骤。

2. 病理报告格式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通常按照以下格式进行编写: - 病例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例编号等。

- 标本来源: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部位、形态特征等。

- 组织检查:描述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肿瘤大小等。

- 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学特征、组织结构等进行分类。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描述对特定抗体的染色结果,以确定肿瘤类型。

- 其他特殊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核酸杂交等。

- 诊断:根据上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3. 病例信息和标本来源首先,在病理报告中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此外,还需要标明病例的编号和检验日期等。

接下来,详细描述病理标本的来源,如部位、外观等。

4. 组织检查在本部分,需要对病理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要描述组织切片的结果,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征通常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增多等。

5. 组织学类型根据病理切片的细胞学特征和组织结构,对脂肪肉瘤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脂肪样肉瘤: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脂肪样变性。

- 不成熟脂肪肉瘤:肿瘤细胞呈现脂肪样和非脂肪样两种特征。

- 纯非脂肪性肉瘤:肿瘤细胞完全不具备脂肪样特征。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

对于脂肪肉瘤的病理报告,可以进行以下染色: - S-100: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具有神经鞘脂质来源。

- CD34: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来源。

- Desmin:阴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不具备肌肉来源。

7. 其他特殊检查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脂肪肉瘤的诊断。

去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定义恶性脂肪组织肿瘤,主要指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在原发或复发部位向各种组织学级别的非脂肪源性肉瘤转化的情况,通常直径至少是几个厘米。

ICD-O编码 8858/3 流行病学去分化发生于10%的各种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WD),深部组织中的病变(尤其是腹膜后)去分化率明显高于四肢的病变。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

去分化脂肪肉瘤发生的人群与WD脂肪肉瘤相同(见35页)。

本病发病没有性别倾向,大约90%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是从头发生,10%的病例发生于复发部位[678, 2242]. 累及部位腹膜后是最常见的部位,与四肢软组织的病例之比超过3:1.其它部位包括精索,头颈和躯干更少见。

发生于皮下组织的非常罕见。

临床特征去分化脂肪肉瘤通常是大的无痛性包块,可以是偶然发现(尤其是腹膜后)。

在四肢长期存在的肿物最近体积增大通常提示去分化。

放射影像检查显示脂肪组织和实性非脂肪组织共存,在腹膜后可能是不连续的病灶。

大体检查去分化脂肪肉瘤通常是较大的多结节状黄色包块,包含稀疏的实性灰褐色非脂肪瘤(去分化)区域。

去分化区域经常有坏死。

脂肪瘤区域与去分化区域逐渐移行。

组织病理学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组织学标志是具有ALT/WD脂肪肉瘤向非脂肪性肉瘤的转化的表现,这些非脂肪性肉瘤成分在大部分病例中是高度恶性的。

去分化的成分多少不一但用肉眼可以辨认。

显微镜下局灶性去分化的预后意义还不明确。

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但在某些病例是逐渐发生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区域混杂在一起。

去分化的区域组织学形态多变,但最常见的是与未分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多形性肉瘤相似的形态,以及接近高度恶性粘液纤维肉瘤的形态。

尽管早先的去分化概念是以高度恶性的形态来定义的,但低度恶性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低度恶性去分化以出现具有轻度核异型的一致性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为特征,经常排列成束状,细胞形态介于硬化型WD和高度恶性区域的细胞形态之间。

脂肪肉瘤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研究

脂肪肉瘤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研究

论文题目:脂肪肉瘤的遗传因素与家族史研究引言脂肪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异质性和侵袭性,对患者健康造成显著影响。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在脂肪肉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于理解脂肪肉瘤的病因及发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脂肪肉瘤的遗传因素及家族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脂肪肉瘤的基本概述脂肪肉瘤根据其组织学和分子特征可分为四大类:1.高度分化型脂肪肉瘤/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WDLS/ALT)2.去分化型脂肪肉瘤(DDLS)3.黏液样脂肪肉瘤/圆细胞脂肪肉瘤(MLS/RCLS)4.多形性脂肪肉瘤(PLS)每种类型在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上的表现有所不同。

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o MDM2和CDK4基因扩增:WDLS/ALT和DDLS中常见MDM2和CDK4基因扩增,这些基因位于12q13-15染色体区域,其扩增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肿瘤发生。

o TP53突变:TP53基因突变在多种脂肪肉瘤亚型中频繁出现,尤其是PLS,这种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机制失常和肿瘤抑制功能丧失。

o FUS-CHOP和EWSR1-CHOP基因易位:这些基因易位是MLS/RCLS的特征性分子标志,导致异常的转录因子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1.家族性癌症综合征o Li-Fraumeni综合征:该综合征由TP53基因突变引起,患者有高风险发展为包括脂肪肉瘤在内的多种肿瘤。

o RB1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家族性突变可能增加脂肪肉瘤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在DDLS中。

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o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GWAS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脂肪肉瘤相关的SNPs,这些位点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例如,12q13-15区域的SNPs与MDM2和CDK4的扩增相关。

家族史的影响1.家族聚集现象o研究表明,脂肪肉瘤在某些家族中具有聚集现象,这表明遗传易感性在脂肪肉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闻芳; 胡春洪; 胡粟; 戴启春【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脂肪肉瘤; 去分化型; CT; 病理【作者】闻芳; 胡春洪; 胡粟; 戴启春【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占全身肿瘤的0.1%~0.2%,其中75%为恶性,而脂肪肉瘤占其中的33%,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

病理上脂肪肉瘤由不同亚型组成,生物学行为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CT表现也有所不同,这与其病理组成密切相关。

去分化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一种亚型,属高度恶性肿瘤,手术和病理常常误诊为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2]。

国内外大宗报道较少见[3,4],大多为个例报道[5]。

笔者收集本院7例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人的CT及病理资料,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DDLS 7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

首次发病年龄42~77岁,平均54岁,男4例,女3例,7例均原发于腹腔,其中1例系原发初诊,6例有脂肪肉瘤切除病史,复发间隔时间6个月至9年不等,其中一例复发四次。

体检发现腹部肿块3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小便频繁等4例。

1.2 检查方法 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CT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Philips Mx8000和SIEMENS 64机型。

常规扫描Philips Brilliance 16、Philips Mx8000层厚10mm,层距10mm,120kv、100mAs,SIEMENS 64层厚7.5mm,层距10mm,120kv、350mAs,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

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碘佛醇,碘含量为350mg/m1),80~100ml经高压注射器团注增强,流率3~4ml/s,动脉期于注药后20s开始扫描,门脉期于注药后70s扫描,延迟扫描于4min后开始。

脂肪肉瘤中AFAP1L1和AFAP1的表达及意义

脂肪肉瘤中AFAP1L1和AFAP1的表达及意义

脂肪肉瘤中AFAP1L1和AFAP1的表达及意义陈文;范钦和;刘冲【摘要】目的探讨AFAP1 L1和AFAP1在脂肪肉瘤(liposarcom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分别检测62例脂肪肉瘤和20例良性脂肪瘤中AFAP1L1和AFAP1的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2例脂肪肉瘤中AFAP1L1和AFAP1的mRNA表达.结果 AFAP1L1和AFAP1的蛋白在脂肪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0% (44/62)和40.3% (25/62),高于在良性脂肪瘤中的表达(P<0.05);AFAP1L1和AFAP1的mRNA在脂肪肉瘤中阳性率分别为69.4%(43/62)和29.0% (18/62),高于在良性脂肪瘤中的表达(P<0.05).AFAP1L1和AFAP1的蛋白水平表达与其各自的mRNA表达水平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脂肪肉瘤中AFAP1L1与AFAP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3,P<0.05).AFAP1L1的表达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及不同分化程度无关(P>0.05).AFAP1蛋白表达与各项临床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 AFAP1L1与AFAP1的表达可能与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AFAP1L1与肿瘤复发或转移关系密切,有望成为判断预后参考指标之一,并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FAP1L1 and AFAP1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liposarcoma (LP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AFAP1 LI and AFAP1 proteins in 62 cases of LPS and 20 cases of benign lipoma.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AFAP1 LI and AFAP1 on the mRNA level in 62 cases of LPS.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AFAP1L1 and AFAP1 was 71. 0% (44/62) and 40. 3% (25/62) , respectively,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nign lipoma (P < 0. 05). The positiveexpression of AFAP1 LI and AFAP1 on the mRNA level were 69. 4% (43/62) and 29. 0% (18/62) , respectively, which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benign lipoma (P < 0. 05). The expression of AFAP1L1 and AFAP1 proteins was in coincidence with that at mRNA level. Expression of AFAP1L1 and AFAP1 in LP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 r = — 0. 343 , P < 0. 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AFAP1 LI in LPS was obviously associated with invasion or metastasis (P < 0. 01) , but not with sites ( P > 0. 05 ) and differentiation degree (P > 0. 05).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FAP1 positive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AFAP1 LI and AFAP1 is significantly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progression of LPS, and AFAP1 L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or metastasis of LPS and hopeful to become one of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the tumor. It will also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the gene therapy of the tumor.【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292-296)【关键词】脂肪肉瘤;AFAP1L1;AFAP1;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作者】陈文;范钦和;刘冲【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分别占肢体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24%和4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DLS/DDLS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解剖学部位,如果随 访20年,几乎所有的腹膜后脂肪肉瘤都有局部复发。在发 生转移之前,大多数病人死于肿瘤的局部影响B川。去分化 区域的范围和级别以及有、无异源性肌源性分化,不影响 DDLS的预后口o。与WDLS相比,DDLS直径相对较小(20 era/30 cm),完整切除率(72%/90%)和缓解率(72%/ 100%)较低,5年总生存率较低(55%/82%)哺J。值得注意 的是,尽管多数DDLS的形态学是高级别的,但与成人的其 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相比,在生物学行为上其侵袭性较 小心J。局部复发率为41%一52%,远处转移率10%~20%。 一旦转移瘤(常含黏液纤维肉瘤样成分,myxo.fbro龃rcom. 1ike component)形成,则很快导致病人死亡。5年肿瘤相关 病死率20%一30%,10—20年病死率则高得多【2,5国J。
肉瘤的的概念、发病情况、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病理学特
征以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作了综合介绍,有
助于提高对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 7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一7399(2010)01—0097—04
脂肪肉瘤(1iposareoma)是最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其 形态学范围宽广,这反映了肿瘤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差 异。目前已公认,根据组织学形态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可将 脂肪肉瘤分为3类:(1)低度恶性肿瘤(10w-grade tumours), 包括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DLS)、不典型脂肪瘤性肿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 ALT)和黏液样脂肪肉瘤;(2)中度恶性肿瘤(intermediate grade turnouts),包括低度恶性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 ated liposarcoma,DDLS)、富于细胞性不典型脂肪瘤性肿瘤
收稿日期:2009—10—16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宜昌443002 作者简介:张兆祥,男,教授,硕士生导师。Tel:(0717)6397198,E-
mail:sxdxzzx@yahoo.com.cn 韩林,男,硕士研究生
去分化区域的WDI_S【8 J。多数肿瘤的去分化成分是高级别 的非脂肪源性肉瘤,低级别的非脂肪源性成分约占10%L2J。 完全含低级别去分化成分的脂肪肉瘤,其生物学行为比 WDLS更类似于普通的DDI_.S。低级别去分化可能是高级别 去分化的前体病变(precursor lesion)怕J。大多数(90%) DDLS是新生的,即原发瘤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发生去分化 (原发性肿瘤),称新生性去分化(de novo dedifferentiation); 10%源自WDLS的术后复发,即复发瘤发生去分化(复发性 肿瘤),称继发性去分化(secondary dedifferentiation),大多数 病例从初诊到发生去分化有7—11年的间隔期。去分化的 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对其预后也知之不多心'5.8,9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 Clin脚Pathol 2010 Jan;26(1)
·97·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张兆祥,韩林
摘要: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其形态学范围
宽广,可分为多种组织学亚型,其中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最
令人迷惑的是去分化脂肪肉瘤,它们在形态学上与多种不同
的肿瘤极为相似,常造成病理诊断困难。该文对去分化脂肪
15年前,MFH曾是腹膜后最常被诊断的肉瘤,有相当大 比例的多形性肉瘤,不问青红皂白地被归类为MFH。如今, 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MFH不再被 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现已普遍公认,腹膜后大 多数MFH.样肉瘤(MFH.1ike蛆l-comag)和多形性肉瘤,实际 上是未被认识的(underrecognized)DDIS,或极少数是多形 性平滑肌肉瘤心≯’32’33]。据报道,MFH与WDLS和腹膜后的 大多数DDLS具有相同的遗传学特点;MFH仅代表各种肉瘤 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可能仅与其他软组织肉瘤有共 同的形态学图像哺丑1;还有报道,MFH、纤维肉瘤、平滑肌肉 瘤(LMS)、骨肉瘤、软骨肉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都有MDM2或CDK4 扩增。平滑肌肉瘤、MFH、MPNST和横纹肌肉瘤都有MDM2
1 DDLS的概念
1979年Evans首次提出了DDLS的名称,其概念是指 ALT/WDLS移行为富于细胞的非脂肪源性(non-lipogenic)梭 形细胞或多形性肉瘤的混合性肿瘤嵋jJ。Henricks等拍’刊描 述了DDLS高分化与去分化区域瘤组织之间互相移行的3 种模式:(1)两区域瘤组织间的陡然移行(abrupt transition), 两种成分互相并存,最常见;(2)两区域瘤组织之间的逐渐 移行;(3)高分化区与去分化区瘤组织成分相互混杂在一 起,最少见。后来,去分化的定义几乎扩展到所有含低级别
4 DDLS的病理特征
肉眼观:DDLS呈大的多结节性黄色肿块(WDLS成分), 其中含单个实性区域,呈肉色或黄褐色,是非脂肪源性(去分 化)区域。肿瘤质较韧,有橡皮感”.1 8’26J。
组织学特征:Au【’/wDLs常常陡然移行为非脂肪源性肉 瘤,其病灶直径至少须达数toni一1 cm【2瑚J。去分化区域可 呈高级别多形性肉瘤,类似车辐状.多形性MFH或纤维肉 瘤,或为低级别肿瘤,类似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纤维瘤病或低 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10w—trade myxofibrosarcoma)。低级别 和高级别区域可在同一肿瘤内并存口j^冽。Hasegawa等¨0】 (2000)报道32例腹膜后及肠系膜的DDLS,免疫组化:vim— entin 32例均(+);desmin 14例(44%)(+);CD34 8例 (25%)(+);神经丝(neurofilament)13例(4l%)(+);Or,一 SMA 14例(44%)(+);p53 19例(59%)(+);MDM2 18例 (56%)(+)。Winn等陋。和Karaman等旧。报道的腹膜内和 结肠系膜的DDLS,其高分化成分S-100(+),去分化成分 CDll7(c.Kit)和CD34(一)。此外,部分DDLS病例还可经 异向分化形成多种其他异源性成分,包括横纹肌肉瘤样、平 滑肌肉瘤样、骨一软骨肉瘤样甚至血管肉瘤样区域。罕见者 可出现伴有“神经样”或“脑膜上皮样”漩涡及化生性骨形成 的DDLS,国内外均有病例报道BL…。最常见的是肌肉瘤分 化(myosareomatous differentiation),但必须确定有两种形态 学特征,并应使用特异性肌源性标记,如desmin、h-钙网素结
3 DDLS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DDLS和WDI.S有相同或类似的基因组异常,如环状和 (或)巨大标记染色体(ring and/or giant marker chromo- some¥),系12q13—15~q21区扩增所致,并伴有其他区域共
万方数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8·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 Clin Exp Pathol 2010 Jan;26(1)
同扩增(CO.amplification)。上述基因扩增包括HMG.A2 (HMGI-C)、MDM2(routine double minute-2)、CDK4、SAS (sarcoma amplifed sequence),GLI,CHOP等。除了MDM2和 (或)CDK4扩增/过表达外,DDLS也有6q23或1p32区的共 同扩增,分别涉及ASKI(MAP3K5)或Jun基因,与脂肪源性 分化丧失和侵袭性增加有关。这恰好提示DDI.S是未分化 肉瘤,缺乏脂肪细胞分化与某些靶基因(如ASKI、JNKl或 JUN)的二次扩增(secondary amplifcation)有关。大多数 MDM2阳性的DDLS,不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等其 他肉瘤,没有p53基因突变。2003年Nishio等建立了第一个 人DDLS的细胞系(FU·DDLS一1),其形态学虽是高级别的, 但侵袭性较其他高级别肉瘤小,这与其核型变异相对简单, 大多数病例保留了野生型p53基因有关悼j丹J。但最近 Karaman等旧1报道1例腹膜内的DDLS,发现仅肿瘤的去分 化成分有ps3基因突变。WDLS/DDLS与黏液样/圆形细胞 脂肪肉瘤的遗传学不同。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通过易 位引起FUS—CHOP或EWSRl-CHOP融合为特点;而WDLS/ DDLS则以12q13.15区的基因(包括MDM2和CDK4)扩增 为特点协]。最近,de Vreeze等Ⅲ1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 学技术,对诊断为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腹膜后原发 性脂肪肉瘤进行研究,发现80%的病例MDM2和CDK4表 达(+),所有病例均有12q13-15区扩增,据此认为腹膜后原 发性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显然应被认作形态学特征酷 似(模拟)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高分化DDLS。
2 DDLS的发病情况
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发病年龄26—88岁,平均56~60 岁,6l一70岁是发病高峰,几无性别差异B”-t0J。发生于儿 童者罕见HJ。临床上表现为肿瘤生长缓慢或生长停滞,但绝 大多数有近期生长加快的病史。DDI.S最常(75%)发生于 腹膜后,占腹膜后脂肪肉瘤的37%一57%口.8’1…。也可累及 四肢、睾丸旁区和躯干,发生于皮下者罕见陷j川。还有发生 于腹股沟¨“、颈部(头颈区脂肪肉瘤罕见,约占所有病例的 3—5%,颈部较头部多见)¨“、眼眶(文献中报道不足lO 例)[14】、121腔或颊部‘15’16]、鼻咽部㈨、梨状窝017 J、胸膜及纵 隔㈨81、肺‘19]、肝‘驯、小肠系膜‘2¨、结肠系膜‘22 3和腹膜 内1231等罕见部位的DDLS的病例报道。
和圆形细肜高分化黏液样脂肪肉瘤;(3)高度恶性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