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脂肪肉瘤一例CT表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类似脂肪瘤,脂肪组织> 75% 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 倾向,几乎从不转移 肿瘤巨大,部位较深, 常位于腹膜后和四肢深部,境 界清楚。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 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瘤细胞轻度多形, 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 肪肉瘤
毛发或者钙化。
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可见强化。
畸胎瘤
例1
例2
鉴别诊断
平滑肌肉瘤
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2位,女性多见
腹膜后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大肿块。
起源于腹膜后平滑肌、下腔静脉壁平滑肌,可侵犯血管腔内。
特征:实行肿块,信号/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坏死与
囊变。不含脂肪。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也可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 大体病理上肿瘤呈分叶状,可有假包膜,切面黄色,质 软。镜下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由分化近乎成熟的脂 肪细胞组成
硬化性脂肪肉瘤(SLS)
硬化性脂肪肉瘤以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为主,细胞成 分少,所以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CT 见肿瘤内大部分成分呈脂肪密度,肿块巨大,边界清楚,瘤 内可见云絮状、条纹状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及粗细不一间隔 , 假包膜,血供多不丰富,增强扫描有强化 CT图像上,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 CT所示的云絮状、条纹状 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胶原和纤维组织等 成分有关 MRI 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明显下降,常含 有纤维分隔和局灶性的其他非脂肪结构, 在Gd-DTPA增强后轻 微强化。
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惡性瘤,最初来源于间充质前脂肪细胞的众小肉芽肿。
该瘤常见于四肢、筋膜,极少见于腹股沟和腹部。
这份文档将探讨脂肪肉瘤的CT诊断。
CT影像特征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表现脂肪肉瘤可以在CT影像中呈现多种表现,但是具有明显的平均密度、低密度、油脂密度以及高密度区域。
据文献报道,脂肪肉瘤可以分为两种:低密度和高密度。
高密度的脂肪肉瘤出现在CT图像上,是指在肿瘤内存在高密度区域或者在肿瘤的周边存在模糊的高密度区域。
脂肪肉瘤的密度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脂肪肉瘤的密度可以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
通常,低密度的脂肪肉瘤比高密度的脂肪肉瘤生长缓慢。
根据文献报道,高密度的脂肪肉瘤的细胞异质性更高,然而,低密度脂肪肉瘤的细胞异质性较低。
因此,鉴别诊断可能会非常具有挑战性。
脂肪肉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可以与其他肿瘤的表现相似,包括:•脂肪瘤•间变型脂肪肉瘤•腺样囊性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肉瘤样纤维瘤•脂肪性纤维瘤鉴别诊断可以通过病理分析或者适当的影像学评估来进行。
脂肪肉瘤的初级治疗在对脂肪肉瘤进行CT诊断时,必须对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肪肉瘤进行分类。
对于初次检测到的脂肪肉瘤,切除肿瘤是最常见的初始治疗。
根据多篇文献的分析,外科切除肿瘤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以后的复查中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脂肪肉瘤的复发率极高。
结论总之,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惡性瘤,其在CT影像中的密度表现可以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准确的脂肪肉瘤的CT诊断依赖于医师对其特征和鉴别诊断的熟悉程度。
在初次检测到脂肪肉瘤时,切除肿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其复发率极高。
因此,评估和治疗脂肪肉瘤需要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需要医生和患者密切配合。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L.e t a 1.R e t r o D e r i t o n e a 1 1 i p os ar co l n o . : M R c h ara ct eri st i c s
2 6 6 . 1 0 . t t e n ri c k s W H. C h u YC . G o1 d b1 u m JR .et a1 . De di ff e r e nt i at ed
列 紧 密 ,多 形 性 脂 肪 肉瘤 主 要 由
~ L n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m 一 一 ¨ ~ = 2 一 _ 三 一 ~ ~ 叭 ~ 一 ~
Di a g n P a t h o 1 , 2 0 0 1 , 1 8( 5): 2 6 3 —
呈 低 信 号 。 静 脉 注 射 钆 喷 替 酸 葡 者 5 年 生 存 率 远 远 高 于 位 于 腹 膜
甲胺 ( G d - D T P A ) 增 强 后 ,病 变 的 脂 后 的 ,这 是 由于 四 肢 肿 瘤 易 于 早 肪 性 成 分 或 分 化 良好 成 分 只有 轻 期 发 现 和 完 全 切 除 的 缘 故 。肿 瘤
微 强 化 ,非 脂 肪 性 成 分 则 有 显 著 内 的 脂 肪 含 量 越 高 , 预 后 相 对 越
i n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s u b t y p e s 【 J ] .
R a di o 1 o g y , 1 9 9 3 ,1 8 6( 2): 4 5 5 —
a n d D at h o1 o gi c a1 c or r el a t i v e
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一例PPT课件
诊断及鉴别诊断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 (lipoma-like liposarcoma, LLS)、硬化性脂肪 肉瘤(sclerosingliposarcoma, SLS)
15
Discussion
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不同,预后有很 大差异,CT 表现也各有特点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为低度恶性,黏液性脂肪肉瘤 为中度恶性肿瘤,后三型属高度恶性肿瘤
大多数的去分化成分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 为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等,甚至骨 肉瘤、软骨肉瘤,两种成分分界清楚
23
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 CT 增强扫描显示,其软组织 肉瘤部分随其不同的组织学成分可呈不均质强化, MRI-T2WI 常高于骨骼肌信号
典型的 CT表现为脂肪样成分中出现等于或高于 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强化,两 种成分界限分明,延迟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PLS与RCLS这两型脂肪肉瘤均较少见,但其恶 性度高,更具侵袭性,且术后易复发
21
Discussion
PLS与RCLS因这两型肿瘤内基本不含较成熟的脂 肪成分,不含或仅含少量黏液成分,且易发生坏死, 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CT扫描呈骨骼肌密度,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其 内坏死灶增强扫描不强化,MRI-T2WI表现为略高、 等混杂信号。这两种类型的影像学难以区分,确诊 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脂肪肉瘤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 化而形成,所以脂肪肉瘤可发生于原先没有成熟 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尤其好发于深部的软组织, 最常见于大腿和腹膜后
脂肪肉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16%~18%,发病率仅 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腹膜后原发肿瘤75%为恶性,脂肪肉瘤占其中的 33%,在腹膜后肿瘤中居第一位
脂肪肉瘤一例CT表现 PPT
腹膜后原发肿瘤75%为恶性,脂肪肉瘤占其中的 33%,在腹膜后肿瘤中居第一位
Discussion
病理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黏液性脂肪肉瘤 (myxoid liposarcoma, MLS)、多形性脂肪肉瘤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S)、圆细胞性脂 肪肉瘤(round-celled liposarcoma, RCLS)及去 分 化 脂 肪 肉 瘤 (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S)。
PLS与RCLS这两型脂肪肉瘤均较少见,但其恶 性度高,更具侵袭性,且术后易复发
Discussion
PLS与RCLS因这两型肿瘤内基本不含较成熟的脂 肪成分,不含或仅含少量黏液成分,且易发生坏死, 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CT扫描呈骨骼肌密度,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其 内坏死灶增强扫描不强化,MRI-T2WI表现为略高、 等混杂信号。这两种类型的影像学难以区分,确诊 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DL的发生从时间上来说可分为同时性、异时性, 即可以为原发,也可以继发于分化好的脂肪肉瘤 一概念由Evans在1979年首先提出,可 为原发或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复发而来。复发病 例有原发脂肪肉瘤病史可提示本病
Coindre 等对25例原诊断为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的患者重新进行观察,并行免疫组化和细 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肿瘤可见分化 良好的脂肪肉瘤区域,免疫组化及细胞遗传学所 见也同脂肪肉瘤,故认为这些病例其实大多为去 分化脂肪肉瘤
肿块大时可占据大部分的腹、盆腔并推移肠曲, 易于包绕大血管及腹盆腔脏器,沿各间隙侵袭性 生长是其特点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26
• 平扫为软组织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持 续性强化,肿瘤包绕左肾动脉,与主动脉分界不 清
精品课件
27
精品课件
28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30
CT显示“轨道征”
精品课件
31
• 淋巴瘤
发热、盗汗,可有腹痛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霍奇金淋巴瘤多发 发生在15-35岁
CT:腹膜后沿大血管分布的界限清楚的多发肿大淋巴结, 伴或不伴有局部融合,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出血、坏 死、钙化少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 轻度或中度持续强化,延迟期病变均匀持续性强化,少数 中央坏死的表现为环形强化
15
多形性-黏液型脂肪肉瘤
• 腹膜后不规则巨大软组织包块,内见斑点 状、索条状脂肪密度区,局部有接近液性 密度区;作甚实质及周围肠管受侵犯。
精品课件
16
其它几种类型的脂肪肉瘤
•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大部分成分成脂肪密度,肿块巨大,边界清晰,瘤内可 见云絮样、条纹样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集粗细不一间隔,血管不丰富,有 强化
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 低度恶性的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出现高度恶性的非脂肪源性肉瘤
• 典型的CT表现为脂肪样成分中出现等于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可见出现钙化 或骨化密度,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强化,两种成分界限分明,延迟扫描明显
均匀强化
精品课件
19
• 脂肪肉瘤主要由大小及范围不一的脂肪成分及非 脂肪成分构成。分化良好-黏液型脂肪肉瘤,形态 较为规则,可见大范围的脂肪密度或信号;分化 约成熟,脂肪密度越低或信号越接近皮下脂肪信 号
精品课件
35
影像诊断结论非最终确诊结果,我们应 尽可能准确的给出肿瘤部位、范围及与邻 近组织关系,特别是与血管的关系,便于 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确定。
脂肪肉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患者,女,53岁,因“进食后恶心20余天”入院治疗。
影像科检查:如图1-3所示(均为轴位平扫)图1图2图3基础解剖影像:图4 CT门脉期胰腺水平图5 CT门脉期胰腺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6 CT门脉期肾脏水平图7 CT门脉期肾脏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8 CT门脉期肾门水平图9 CT门脉期肾门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10 CT门脉期结肠水平图11 CT门脉期结肠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4-11所示分别为正常成人腹部增强门脉期胰腺水平、肾脏水平、结肠水平轴位图像及腹膜后彩色示意图(节选自《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心胸腹盆》),CT图像中因口服对比剂,胃肠道内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影,彩色示意图中黄色区域为腹膜后区域,包括胰腺、双肾等组织器官。
图4-5所示为胰腺水平,清楚显示肝脏(绿色箭头)、门静脉主干(蓝色箭头)、胰腺(棕色箭头)、脾脏(黄色箭头)。
图6-9所示肾脏水平,清楚显示双肾(白色箭头)。
图10-11所示升降结肠水平,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黑色箭头)。
图1图2图3图1-3所示腹部平扫:左腹及腹膜后见团块样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蓝色箭头),上至左侧横膈、下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水平、大小约为19.8cmX13.2x29.3cm,其内见条样钙化影及多发片状脂肪样低密度(黄色箭头),腹腔内相邻脏器受压右移。
影像诊断:左腹及腹膜后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脂肪肉瘤。
分析:知识点-腹膜后器官1、定义: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脏器表面的一侧薄而光滑的浆膜,呈半透明状。
分为壁腹膜及脏腹膜。
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功能。
2、腹腔与腹膜腔:腹膜腔由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腹腔指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隙。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如对腹膜外脏器进行手术,不需要通过腹膜腔,外科对此类病变部位有明确概念。
需要在诊断中予以说明、提示。
3、腹膜内位、间位、外位器官:腹膜内位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脏、卵巢和输卵管。
脂肪肉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 表现以实性肿块为主,含有或多或少量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
化,与骨骼肌肉密度相似。 MRI: 由脂肪性和非脂肪性成分组成,两者之间分解清楚,呈截然中断现象 脂肪性成分的MRI表现类似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非脂肪性成分的MRI信号略不均匀,在T1WI与肌肉信号相似,T2WI可以高于
201911110男56岁粘液型脂肪肉瘤201911111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高分化型脂肪肉瘤约占约占3030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倾向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倾向几乎从不转移几乎从不转移部位较深常位于部位较深常位于腹膜后和四肢深部肿瘤巨大腹膜后和四肢深部肿瘤巨大位于腹膜后者形态可位于腹膜后者形态可以不规则位于四肢者常沿着肢体的长轴发展边界清楚周围结构如以不规则位于四肢者常沿着肢体的长轴发展边界清楚周围结构如血管神经束等常被推压以为血管神经束等常被推压以为病理
病理: 大体呈胶冻状; 组织学:粘液基质、毛细血管网、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
细胞
6
粘液型脂肪肉瘤
CT:肿瘤的密度依据成分不同而各异 一般介于水与软组织密度之间 实性成分较多者呈稍低于肌肉密度; 含粘液成分较多者,密度接近于水 增强示轻度强化或絮状、网格状明显强化
MRI: T1WI大部分病变与肌肉的信号相似,可含有脂肪高信号; T2主要呈明显高信号,内可有簇状的切面黄色,镜下成熟脂肪
硬化性脂肪肉瘤,大量胶原纤维成分,细胞成分少
11
高分化脂肪肉瘤
• CT: • 以脂肪密度为主的巨大肿块,中间伴有纤维间隔,部分病理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主诉:发现右大腿包块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包块,当时约黄豆大 小,未予特殊重视。后患者感包块逐渐增大,3年前患者至外院 就诊后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2年前患者发现右 大腿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 诊,门诊拟“右大腿包块”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见一大小约20cm*10cm大小肿块,边界 尚清,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血管无怒张,右膝关节活动可, 右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 门诊资料:我院门诊X线提示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肿块。 诊断:右大腿包块
五、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 学检查以MRI为最佳。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 清楚,平片、CT、MRI上与人体脂肪组织等 密度、等信号。
(2)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与脂肪含量少的脂肪肉瘤鉴别 困难,薄层CT及MRI上发现有脂肪密度或信 号灶时,有助于脂肪肉瘤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肿瘤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信
号强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根据肿瘤成分不同,其 MRI信号有所不同。圆细胞型含脂肪量少,多为等 T1等T2信号;黏液性以含液体囊性成分为主,多表 现为长T1长T2信号,此型最常见;分化良好、含脂 肪成分较多的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不均匀的短T1中 长T2信号。瘤内纤维间隔呈低信号。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与良性脂肪瘤表现类似; 而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所含脂肪成分较少,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侵润性 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通常无钙化。增强扫 描肿瘤非脂肪性的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主诉:发现右大腿包块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包块,当时约黄豆大 小,未予特殊重视。后患者感包块逐渐增大,3年前患者至外院 就诊后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2年前患者发现右 大腿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 诊,门诊拟“右大腿包块”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见一大小约20cm*10cm大小肿块,边界 尚清,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血管无怒张,右膝关节活动可, 右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 门诊资料:我院门诊X线提示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肿块。 诊断:右大腿包块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与良性脂肪瘤表现类似; 而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所含脂肪成分较少,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侵润性 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通常无钙化。增强扫 描肿瘤非脂肪性的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四、讨论
五、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 学检查以MRI为最佳。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 清楚,平片、CT、MRI上与人体脂肪组织等 密度、等信号。
(2)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与脂肪含量少的脂肪肉瘤鉴别 困难,薄层CT及MRI上发现有脂肪密度或信 号
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0%-18%, 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具第二位,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 常见于大腿及腹膜后。 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和异型性 的脂肪细胞组成,多为原发,很少从脂肪瘤恶变而来。 肿瘤呈结节或分叶状,有假包膜,切面呈鱼肉状,可见 出血及坏死灶。按所含主要瘤细胞成分不同,可分为黏 液型(最常见)、圆细胞型(恶性程度最高)、高分化 型、多形性型及混合型。本病多见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肿瘤很少发生于皮下,通常位于深部软组织。 病程为几个月或几年,瘤体可巨大。发生于四肢者,可 呈局限性、分叶状、无痛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1.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对肿瘤病例的筛查、定位诊断有帮助,但超声检查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翻阅以往文献仍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常有误诊或难于定性诊断[3-4]。
普通平片检查有时可见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推移或肿瘤对临近骨组织的侵蚀破坏,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且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观察肿瘤内的细微结构。
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亚型,但由于该型脂肪肉瘤与粘液型脂肪肉瘤都可见特征性的两个染色体异位,即t(12:16)(q13:p11),形成重组的CHOP基因[13]。目前通常认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分化较差的粘液型脂肪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内可见粘液基质与圆形细胞区并存并逐渐移行[14],但圆形细胞含量更多。圆形细胞区的血供相对丰富[15],故肿瘤强化程度较一般粘液型脂肪肉瘤明显,而富含“液性”成分的影像特征则不一定显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前三[1-2],好发于40~60岁,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部软组织与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四肢,尤其是肢体浅表者,更容易被患者自行早期发现而通常体积相对较小。发生于腹膜后者起病初期难有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常已十分巨大。肿瘤较大者可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静脉引起组织水肿。但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对其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病理学特征: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性质、生长方式、组织结构等
影像学表现:腹膜后脂肪肉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等
联系:病理学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如肿块的生长方式与影像学上的形态、密度等之 间的关系
腹膜后脂肪肉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脂肪 肉瘤通常表现为脂肪密度,而神经鞘瘤则 表现为神经组织密度。
腹膜后脂肪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平滑肌肉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单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纤维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汇报人:XX
肿瘤细胞形 态多样,可 能存在多形 性、核分裂 象等特征
腹膜后脂肪 肉瘤的诊断 需要结合影 像学表现和 病理学检查 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肿瘤大小:通常大于5cm
肿瘤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 楚
肿瘤质地:软硬不一,部分区域可有囊 性变
肿瘤细胞:多为多边形,细胞质丰富, 核分裂象少见
免疫组化:CD34阳性,CD99阳性, SM阳性,Desmin阴性,S-100阴性
腹膜后神经鞘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淋巴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多发,边界不 清,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不明显
腹膜后转移性肿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多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影像学表现:肿块、 钙化、囊变等
XX,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巨大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 A R a r f Cr M ,O , 3 1 — 1 . J . m J e iC t a e 2O 1 : 5 11 p i e d 6 7 0 [ ] Nl A v a A K l C e a 5 i ,Ai , eyS ,t o lJ l l d i plc TadU n i sJ . aioy 2O , 1 : 7 o n e l C S d g[] Rd l , OO 26 1 — m o v n i f n og 4
述表 现与 P A 的 C- H C 现有 明显 差异 , LM r和 R T表 I 结
oe o om ̄ss rg s y h r ce s c f 3 Iel te r l n li my t o i e i r :c a a tr t s o 2 0 t lsa n ol t t i i i t me
[1 周璐 , 1] 张竹花 , 征字 . 金 肺淋 巴管肌瘤 病的临 床表现 及 H C RT 特点[] 临床放射学 杂志 , O, ; 7 99 J. 2 72 9 — 9 . O 6 9
[2 逢利博 , 1] 张洪霞 , 李刚 , . 巴管肌瘤病 的多层螺旋 c 影 等 肺淋 r
se s m l [] A Rsr r CrM d20,6 : 9 cr ic p xJ . mJ e iCi a e。 1136 — loso e p t e 0 6
[ ] JhsnS Whl C,H badR 。ea. uv aadd es r. 6 ono R, a I ubr B t1 Srvl n iaepo e i s
g so Kp itwt l pa iem oas [] hr , rs i U ae s h y hn oi ymti J.To x ei n n tn m g lo i os a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 淋巴结转移瘤
通常体积较小,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肿大淋巴 结,可以融合,中间有坏死的成环状强化, 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容易鉴别
总结
• 腹膜后病变的诊断步骤 第一步:是否是腹膜后? 第二步:是否是脏器来源的?与脏器关系 第三步:寻找特殊征象 第四步:血供情况? •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单从肿瘤的大小及外观上有时候很难认其良恶性,需要结合肿块与周围的关 系、淋巴结增大等综合表现
润,周围大血管被包绕,形成“包埋”征象。 • 肿瘤体积大、范围广、形态不规则,局部呈融
合性生长。 • 肿瘤主要以软组织密度为主,盆腔右侧区肿块
内可见混杂少许 密度影。 • 延迟强化,强化尚均匀,周围血管局部可见充
盈缺损样改变。 • 右侧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
综合判断考虑:
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 肿瘤,脂肪肉瘤可能,并右侧腹股沟淋巴结 转移。
常伴有
,可能为肿瘤基质内聚集骨软骨化
生病灶所致,可作为诊断本病的线索
肿瘤内常局灶性出现席纹状或车轮状结构:
MRI:成分复杂,含有实质部分、囊变、出血、黏液间质及
纤维组织等,MRI表现复杂。T2WI
为恶性纤维组
织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
CT显示“轨道征”
• 淋巴瘤
发热、盗汗,可有腹痛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霍奇金淋巴瘤多发发 生在15-35岁
• 肿块密度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不同而密度各 异,含黏液成分较多,密度低接近于水,病变实性成分较多者密度增 高,呈稍低于肌密度或等于肌密度
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 低度恶性的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出现高度恶性的非脂肪源性肉瘤 • 典型的CT表现为脂肪样成分中出现等于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可见出现钙化
[深度学习]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知识(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知识(建议收藏)~~~脂肪肉瘤影像表现高分化脂肪肉瘤发生于四肢时,X线平片可显示病变内的脂肪密度区;而发生于腹膜后者则不能显示。
有时X线平片可发现肿瘤内钙化或骨化灶。
CT或MRI检查是鉴别诊断所必需的。
高分化脂肪肉瘤在CT和MRI均显示其主要成分是脂肪组织。
瘤内分隔厚度大于2mm或瘤内有非脂肪性结节是高分化脂肪肉瘤与脂肪瘤的鉴别点(图1)。
这些间隔和结节在Gd对比剂注射增强后有强化。
需注意的是,脂肪瘤也可有分隔,但较薄(厚度小于2mm)。
如果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点应定在高密度的厚间隔或结节处,以获得较好的取材。
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远较高分化脂肪肉瘤困难。
黏液样脂肪肉瘤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或表现为无特异性的软组织肿块。
因病灶内含有大量的黏液样组织,其在CT和MRI上表现为巨大的分叶状囊性肿块。
富含水分的黏液样组织在MRI的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极高信号(图2)。
因此,黏液样脂肪肉瘤可能与软组织囊肿混淆。
钆剂增强扫描可鉴别二者,前者增强后有强化,而后者无强化。
圆形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黏液样脂肪肉瘤在断层图像上可有各种非特异性的征象,与其他软组织肉瘤鉴别困难。
图1大腿后侧高分化脂肪肉瘤ABCDEF横断(A)和冠状位(B)T1WI显示大腿后侧高信号的肿块,肿块内有多发厚的分隔,主要位于肿瘤中心。
横断(C)和矢状位(D)T2WI显示肿块中心不规则信号增高区。
钆剂增强扫描横断(E)和矢状位(F)压脂T1WI强化区域代表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图2黏液样脂肪肉瘤ABCDE大腿中段横断T1WI(A)显示大腿前内侧肌肉内一巨大的肿块,肿块边界清楚,呈低信号。
T2WI横断(B)和矢状位(D)显示一高亮的分叶状病变,类似一巨大的囊肿,高信号区域是黏液样组织。
增强扫描压脂T1WI横断(C)和矢状位(E)显示肿块内多发不均匀强化区。
这些表现高度提示恶性肿瘤重点脂肪肉瘤为第二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35%,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现名为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
脂肪肉瘤影像表现与分型
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和软组织密度的混合 肿瘤内部可见坏死、出血和囊性变性 肿瘤内部可见脂肪瘤样结构和血管瘤样结构 肿瘤内部可见淋巴管瘤样结构和血管瘤样结构 肿瘤内部可见脂肪肉瘤样结构和平滑肌肉瘤样结构
2
脂肪肉瘤分型
经典型脂肪肉瘤
01
常见于四肢、躯干和 头颈部
04
肿瘤后方回声增强, 可出现声影
02
3
脂肪肉瘤诊断与 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简单、 无创,可初步判断 肿瘤性质
01
X线检查:可显示 肿瘤内部结构,判 断肿瘤性质
02
CT检查:可清晰 显示肿瘤边界、内 部结构及周围组织 情况
03
06
病理活检:金标准, 可明确肿瘤性质及 分型
05
PET-CT检查:可 判断肿瘤的代谢活 性,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恶性程度
01
02
03
04
04
MRI检查:可提供 更详细的肿瘤内部 结构信息,有助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
影像表现:脂 肪密度、肿块 形态、边缘清
晰度等
3
临床表现:疼 痛、肿胀、功
能障碍等
2
病理检查:组 织学检查、免 疫组化检查等
4
鉴别诊断:与 其他脂肪瘤、 软组织肿瘤等 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要点
脂肪肉瘤与脂 肪瘤的鉴别: 脂肪肉瘤生长 速度快,边界 不清,有包膜, 而脂肪瘤生长 缓慢,边界清 晰,无包膜。
脂肪肉瘤与平 滑肌肉瘤的鉴 别:平滑肌肉 瘤生长速度快, 边界不清,有 包膜,而脂肪 肉瘤生长缓慢, 边界清晰,无 包膜。
脂肪肉瘤与恶 性纤维组织细 胞瘤的鉴别: 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生长速 度快,边界不 清,有包膜, 而脂肪肉瘤生 长缓慢,边界 清晰,无包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病理上肿瘤由 3种成分组成 :原始间叶细胞到不同分化阶 段的脂肪母细胞、丛状分支状的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
l 平扫呈均匀的“囊状”肿块,CT 值平均 50Hu左右,MRI -T2WI 信号比脂肪高,与水信号相似。肿块密度根据肿瘤 细胞分化的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的不同而密度各异, 含黏液成分较多者,病变密度低接近于水,病变实性成分 较多者密度增高,呈稍低于肌密度或等于肌肉密度
l 大多数的去分化成分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 为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等,甚至骨 肉瘤、软骨肉瘤,两种成分分界清楚
l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 CT 增强扫描显示,其软组织 肉瘤部分随其不同的组织学成分可呈不均质强化, MRI-T2WI 常高于骨骼肌信号
l 典型的 CT表现为脂肪样成分中出现等于或高于 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强化,两 种成分界限分明,延迟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l 脂肪肉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16%~18%,发病率仅 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l 腹膜后原发肿瘤75%为恶性,脂肪肉瘤占其中的 33%,在腹膜后肿瘤中居第一位
l 病理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黏液性脂肪肉瘤 (myxoid liposarcoma, MLS)、多形性脂肪肉瘤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S)、圆细胞性脂 肪肉瘤(round-celled liposarcoma, RCLS)及去 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S)。
l 增强扫描内容物可见网状、片状、岛状延迟强化,Kim等 认为这种强化表现是由肿瘤间质及纤维组织成分强化所致
l 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由形态一致的小 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和散在的脂肪母细胞组成
l 多形性脂肪肉瘤(PLS):病理特点是多形性的 梭形细胞、圆形细胞以及数量不等的异形的脂肪 母细胞组成。这一型最少,约占脂肪肉瘤的 5% , 好发于肢体深部
l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共同点:在于瘤内发 现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
l 脂肪肉瘤可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包括上述5种亚 型的混合
l 脂肪肉瘤很少由脂肪瘤恶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即 为恶性
l 发生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由于起病隐匿,发现时 往往已很大,多为无痛性、缓慢长大的肿块,在 < 20 cm之前常无症状,当压迫到邻近脏器则可能 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或不全性肠梗阻等
l 影像学上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肉瘤如平滑肌肉瘤或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难以区分
l 当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中出现了高度恶性的非脂肪 源性肉瘤,即一个脂肪肉瘤内同时存在分化好和分 化差的两种成分时,被定义为去分化脂肪肉瘤,镜 下可看到两种成分的突然转变
l 去分化意味着肿瘤向原始间充质细胞的反向分化, 代表肿瘤的倒退及返祖现象及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l 患者:女性,67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 现腹痛,以下腹部为主,痛可忍受,未治 疗,近一月感下腹部痛加重,下腹部凸起 明显
l 查体左上腹及下腹可触及巨大包块,有轻 微压痛
l 腹部彩超示腹部巨大包块
l 病理:脂肪肉瘤!
l 脂肪肉瘤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 化而形成,所以脂肪肉瘤可发生于原先没有成熟 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尤其好发于深部的软组织, 最常见于大腿和腹膜后
l PLS与RCLS这两型脂肪肉瘤均较少见,但其恶 性度高,更具侵袭性,且术后易复发
l PLS与RCLS因这两型肿瘤内基本不含较成熟的脂 肪成分,不含或仅含少量黏液成分,且易发生坏死, 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l CT扫描呈骨骼肌密度,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其 内坏死灶增强扫描不强化,MRI-T2WI表现为略高、 等混杂信号。这两种类型的影像学难以区分,确诊 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l 肿块大时可占据大部分的腹、盆腔并推移肠曲, 易于包绕大血管及腹盆腔脏器,沿各间隙侵袭性 生长是其特点
l 大体病理上肿瘤呈分叶状,可有假包膜,切面黄 色,质软。镜下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由分化 近乎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l CT见肿瘤内大部分成分呈脂肪密度,边界清楚, 瘤内可见云絮状、条纹状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 及粗细不一间隔 ,增强扫描有强化
l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 (lipoma-like liposarcoma, LLS)、硬化性脂肪 肉瘤(sclerosingliposarcoma, SLS)
l 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不同,预后有很 大差异,CT 表现也各有特点
l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为低度恶性,黏液性脂肪肉瘤 为中度恶性肿瘤,后三型属高度恶性肿瘤
l DL的发生从时间上来说可分为同时性、异时性, 即可以为原发,也可以继发于分化好的脂肪肉瘤 手术切除后
l 去分化这一概念由Evans在1979年首先提出,可 为原发或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复发而来。复发病 例有原发脂肪肉瘤病史可提示本病
l Coindre 等对25例原诊断为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的患者重新进行观察,并行免疫组化和细 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肿瘤可见分化 良好的脂肪肉瘤区域,免疫组化及细胞遗传学所 见也同脂肪肉瘤,故认为这些病例其实大多为去 分化脂肪肉瘤
l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共同点在于瘤内发 现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
l 脂肪肉瘤典型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内有软组织 成分,或软组织肿块内含脂肪密度,可以有钙化
l 少数情况下肿瘤中的脂肪肉瘤成分分化极好,与 周围正常脂肪组织不易识别而易导致肿瘤残留
l 硬化性、多形性与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密度相似, 区别亦困难,有人认为硬化性成分密度相对均一, 多形性型表现为伴有不规则低密度的不均质肿块, MRI有助于区别
l CT图像上,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CT所示的 云絮状、条纹状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细胞、 梭形细胞、胶原和纤维组织等成分有关
l 硬化性脂肪肉瘤以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为主l CT不论平扫还是增强扫描密度较均匀,呈均匀的 肌肉密度,MRI信号表现同骨骼肌,与肿瘤含大 量的胶原纤维组织有关,病理取材局限时易误诊 为纤维肉瘤,诊断及分型常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