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科学下册第章第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新版)浙教版(新)-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2课时(教学课件)
课堂讲解
5.宇宙中还有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经天
文学家研究证实:相当于太阳质量_1.4_4倍_到_2_倍 的恒星,进入晚年期后,体积会急剧变大,形 成_超_红_巨_星,然后爆发成为_超_新_星_。
6.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 D )
A、铂
B.白矮星
C、黑矮星 D.中子星
课堂讲解
上世纪初
各种恒星诞生
预言太阳和太阳 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天 文 观 察 和 发 现
恒星演化理论
课堂反思
1.恒星是永恒不变的吗? 2.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会发生变化吗?
会永恒不灭吗? 3.质量不同的恒星,命运是否都一样?
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课堂反思
恒星将变得动荡不安,变成一颗红巨星; 然后,红巨星将在爆发中完成它的全部使 命,把自己的大部分物质抛射回太空中, 留下的残骸,也许是白矮星,也许是中子 星,甚至黑洞…… 就这样,恒星来之于星云,又归之于星云, 走完它辉煌的一生。
课堂讲解
A
C1
大质量恒星的一生:
大质量 恒星
超红巨星 A
B
超新星 BC2Βιβλιοθήκη C1 中子星黑洞 C2
一系列核反应后,他们呈现洋葱结构,没有了能量抵 抗引力,超新星爆发,剩下的核被压缩形成中子星或 者黑洞
课堂讲解
大
质 量 恒 星 的 尾 声
课堂讲解
小结
小质量 恒星
红巨星
恒 成年的太阳
星
的 大质量 演 恒星 化
本课结束,谢谢!
小知识: 研究估计,太阳的年龄约比地球大 一两千万年,利用放射性定年法, 得知地球年龄约为47亿年。
课堂讲解 以下是各种恒星的不同阶段,你认识吗?
九年级科学下册 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教案 (新版)浙教版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2、大致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3、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4、了解科学假说的时代局限性5、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历程教学重点:地心说与日心说;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教学建议:1、教学让学生搜集资料,讨论“(1)什么是地心说?(2)为什么地心说统治了人类1300多年?(3)地心说有什么不足?(3)日心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日心说的主要观点?(5)日心说是否正确?”(资料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从而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悟到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2、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三个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也就是说,太阳的九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轨道基本上近于圆形的,同时这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上。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三方面的特征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起源产生什么样的启示?注意:讨论时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不要拓展,太难、面太广;若学生无法讨论则直接到下面教学(星云说;灾变说;慧星碰撞说;陨星说;宇宙星云说;双星说;行星平面说;卫星说等)从而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建立假说的过程、也认识到假说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从托勒密到哥白尼(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就已提出了朴素的"日心说"。
九年级科学下册 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件 浙教版
星际气体 收缩形成 原恒星
主序星
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恒
主序星 大恒星
超红巨星
中子星
星 星
超新星
云
黑洞
1.下列说法不是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 特点的是 ( D )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 方向一致
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 接近同一平面
C、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行星都有卫星 绕转,而且绕转的方向一致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 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
“日心说”中有关 宇宙以太阳为中心 的 提法,你认为正确吗?用你知道的有关 知识加以解释。
结论:
A.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 转方向一致; 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巨大的星云收缩形成的。
思 考 恒星经过成年期后又将如何演化? 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了它的演化历程
常见的恒星
红巨星
行星状星云
超新星
白矮星
中子星
黑洞
恒星不永恒 恒星的一生小质量恒星(太阳)Fra bibliotek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大质量恒星
超红巨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黑洞在辐射过程中将逐渐缩小,最后在爆炸中结束“生命”。
恒星的一生 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 的演化理论。
中子星
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 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 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1cm3 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
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 “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 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 黑洞的。但是如果 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 物质被吸入黑洞时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太阳系形成各阶段的例外特点。
3、知道地球等行星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思考和探究。
2、通过用沙子模拟太阳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并画图帮助学生了解“星云说”,培养学生动手和画图分析的能力。
3、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进步和发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从一些科普书或科普影片中对于宇宙空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宇宙中各种星系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不是很清晰,而且天体运动和形成与学生生活有太大的距离,因此要了解宇宙中的星系有一定的困难。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也存在很多学说,形成过程中涉及更繁复的天体学,所以要让学生了解主要的学说以及严重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的特点;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现象和研究进行推理;难点是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特点来推测出太阳系如何形成,各阶段中太阳系发生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九下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引入【提问】幽深的夜晚,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们看到的能发光的大多是什么星?【学生】恒星【提问】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恒星以及地球是什么星体。
【学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说一说】太阳系的成员复习回顾太阳系的构成一、太阳系的构成【观察】通过动画和图片观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点。
1、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同向性)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点是科学家推测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依据,学生体会从现象进行推测的科学过程。
【提问】为什么八大行星会绕日公转?地球等行星从太阳获得什么?这些能量来自于哪里?【学生】行星受到太阳的吸引力。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件(28张PPT)
凝聚的星云,绕 着中轴旋转,形 成中间增厚的 大圆盘
中心部分质量较 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 形成一颗颗行星 及卫星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的起源学说 至今已有五十多种
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2、灾变说
3、20世纪中期:新星云说
灾变说的实质是认为太阳系大体是在一次突然的巨 大的剧变中产生的,太阳先于行星和卫星形成; 星云说则主张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都是由同一块星 云物质凝聚而成的。 从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看来,星云说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占据了主导地位。
小结 恒 星 的 演 化
小质量 恒星
成年的太阳
红巨星
大质量 恒星
超红巨星
更大质量
的恒星
超红巨星
白矮星 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练一练
1.太阳最终将变成_____,比太阳更大的恒星
最终将演化成______( B )
A.红巨星
白矮星
B.白矮星
中子星或黑洞
C.超新星
红巨星
D.中子星或黑洞 超新星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太阳的未来
1
1 成年的太阳
2
3
2、3、4 红巨星
4
5 白矮星
6 5
6 暗矮星
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
太阳的晚年 期,可停留10
亿年
体积极小,密 完全“熄灭”
度很高
看不见、永存
恒星的演化
A
大质量 恒星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B
超红巨星 A
超新星 B
C1
C2 C1 中子星
黑洞 C2
恒星的演化
浙教版科学九下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ppt课件
冥王星 海王星
土星
地球 水星 金星
木星
火星
天王星
大红斑
光环的组成-由 许多小石块和小 冰块组成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 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 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划亮 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 的彗星,绕地球公 转的周期是76年
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水、金、地、火
太
八大行星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 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 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 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近圆性——八大行星轨道的接近圆性
太阳系的形成
一:50亿年前原始 太阳星云因万有 引力作用而收缩 凝聚
近
高
小
小
大
无 或 少 多
无
中心有铁 核,金属 元素含量 高 氢、氦、 氖 氢、甲烷
中
中
大
大
小
有
远
低
中
中
中
少
有 或 无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 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结论: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 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九大行星绕 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 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 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
6.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 C ;与其相邻的两颗 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 类地行星。 是 A 、 D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 的是 E. 、 F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巨行星。 (3)图中共包括 两 级天体系统,图中天体系 统的成员除图中反映出来的以外,还包 小行星、流星、彗星 括 、 、 和行星际物质等。 (4)据图分析,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是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PPT课件(2篇)
八大行星特征比较
包括的 距日 表面 质量 体 密 卫星 有
行星 远近 温度
积度 数 无
光
环
组成物质
类水
地金
行 星
地
火
近 高 小 小 大 无 无 中心有铁核,
或
金属元素含
少
量高
巨木 行土
星
中 中 大 大 小 多 有 氢、氦、氖
远 天王 远 低 中 中 中 少 有 氢、甲烷
日 海王
或
行 星
无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 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阅读:P14:中子星
课堂总结
• 一、太阳系的形成及有关学说 • 二、不同恒星的演化过程(与恒星的质量
有关)
• 作业本
作业
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 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 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星云
新的恒星
M/太阳质量 M<0.8 0.8≤M<8 M≥8
不同种类的恒星演化情况 恒星演化 自然死亡 恒星—红巨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 星—中子星(或黑洞)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星云
新的恒星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新浙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科学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教学课件
恒星不永恒
恒星的一生
小质量恒星(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大质量恒星
超红巨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黑洞在辐射过程中将逐渐缩小,最后在爆炸中结束“生命”。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恒星的一生
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的演化理论。
星际气体 收缩形成 原恒星
主序星
主序星
太阳
大恒星
红巨星
白矮星
暗矮星
行星状星云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
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 矮星是一颗 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已停止 。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中子星
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 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 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
超红巨星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恒 星 的
寿
命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恒星的寿命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15倍太阳质量 1倍太阳质量
1千万年 1百亿年
0.2倍太阳质量 1万亿年
太阳可活100亿年,而天狼星的寿命却只有几百万年。按比例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由星云形成的一颗恒星,恒星真 的能永恒吗?
太阳
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常见的恒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件)
知识巩固
科学概念及原理:
学习科学的方法: 模型法,推理演绎法 科学、技术和社会: 依据科学原理进行推理,依据模型技术进行演绎
谢谢观看
浙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科学九年级(下)
1.2太阳系的形成和 恒星的演化
目录
1 知识回顾
2 知识引领
太阳系的形成 恒星的演化
3 知识巩固
知识回顾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还会发生 变化吗?恒星真的永恒不灭吗?
知识引领
太阳系的形成
仔细阅读下图 ,并说明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的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黑洞的密度比白矮
埃利斯行星状星云 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 星大得多,在它的
的中心有一颗密度 中诞生,这是超红巨星爆 附近所有物质都会
很大、体积和亮度 炸前后的照片,星体核心 被吸进去。这是黑
很小的白矮星。
(箭头指处)密度非常大。 洞的想象图。
知识引领
(3)太阳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读图说一说,图中从1至6,未来太阳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成年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星云一部分
了解了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认识? 宇宙是有规律地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像恒星一样,也有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
知识引领
恒星的演化
(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宇宙中还有许多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它们将会怎样演化呢?
星
主 序
云
星
超
黑
新
星
洞
原恒星超红巨星中子星 Nhomakorabea知识引领
3.关于太阳系形成的其他假说
太阳系的形成
“灾变说”认为地球 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 偶然的巨变(如另一颗恒 星接近太阳或与太阳相撞) 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导入】九下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引入 【提问】幽静的夜晚,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们看到的能发光的大多 是什么星? 【学生】恒星 【提问】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恒星以及地球是什么星体。 【学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说一说】太阳系的成员 复习回顾太阳系的构成 一、太阳系的构成 【观察】通过动画和图片观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 点。 1、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 一致 。(同向性)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共面性) 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点是科学家推测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依据,学生体 会从现象进行推测的科学过程。 【提问】为什么八大行星会绕日公转? 地球等行星从太阳获得什么? 这些能量来自于哪里? 【学生】行星受到太阳的吸引力。 从太阳获取能量(热量)。 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燃料的燃烧。 【了解】太阳内部氢核聚变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氢元素聚变为氦 元素的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提问】早期的太阳也是如此吗? 【学生】不是 那么太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的轻核聚变如何发生的? 行星受到吸引力,为先形成太阳再形成行星的过程做好铺垫。 让学生知道太阳内部燃料燃烧是氢核聚变的过程,条件是高温高压,为 后面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温度升高达到条件发生氢核聚变做好铺垫。 二、太阳系的形成 【说一说】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猜想、推测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形成过程。 【小结】从古至今的科学家们都在探索太阳系的形成,这是一个漫长的 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系形成的过程。 【介绍】18世纪,德国康德(哲学家)和法国拉普拉斯(数学家)先后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太阳系形成各 阶段的不同特点。 3、知道地球等行星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思考 和探究。 2、通过用沙子模拟太阳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并画图帮助学生了解“星 云说”,培养学生动手和画图分析的能力。 3、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进步和发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些科普书或科普影片中对于宇宙空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宇宙 中各种星系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天体运动 和形成与学生生活有太大的距离,因此要了解宇宙中的星系有一定的困 难。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也存在很多学说,形成过程中涉及更复杂的天体 学,所以要让学生了解主要的学说以及重要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的 特点;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现象和研究进行推理;难点是理解太阳系中行 星的运动特点来推测出太阳系如何形成,各阶段中太阳系发生的变化是 怎么样的。 4教学过程
提出自己关于太阳系形成的观点,拉普拉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从数学计 算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与康德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 学生了解“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产生的由来。 【观察、分析、小结】太阳系形成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聚 集。 圆盘状星云阶段:原始太阳星云吸引周围物质并绕轴转动形成大圆盘, 物质被吸引的过程使得热能增加温度升高。 早期太阳形成阶段:圆盘内的元素通过衰变释放能量,辐射升温;尘埃 粒子蒸发为气体,圆盘中心的气体崩塌收缩形成早期太阳;盘面形成同 心圆环。 行星形成阶段:中心的质量增大形成恒星太阳,剩余的星云物质收缩聚 集在圆环处形成行星。行星在形成初期一定经历过碰撞,小质量的消 失,大质量的留下逐渐形成稳定的状态。 行星们有各自的轨道,在引力的作用下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几乎在 同一平面。 让学生知道星云说中的太阳系形成的四个主要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 帮助学生理解星云说。 温度的升高为氢核聚变创造条件,此阶段太阳的燃料燃烧释放能量。 帮助学生理解行星后于太阳形成,绕日公转的同向性和共面性的体现。 【学生小组活动】把准备好的沙子分成三堆,分别制作太阳系形成三个 阶段(圆盘状星云阶段、早期太阳形成阶段、行星形成)的模型。 【提问】用什么表示尘埃和气体? 【学生】沙子---尘埃,沙子之间的空气---气体。 【画图】将太阳系形成三个阶段的模型画在纸上。 【小结】“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学生回答:太阳系是由一块 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 太阳 ,然 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 行星 。 【提问】当时的科学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什 么? 理论依据:行星绕日公转的同向性和共面性。 巩固太阳系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 从动手到观察画图,加深理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培养画图的能力。 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和观察的,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当时有很多种关于太阳系形成的学说,如灾 变说。 【介绍】灾变说: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巨变从太阳中分离 出来的。一个彗星“掠碰”到太阳使它自转起来,碰出的物质绕太阳旋 转而后形成行星。 随着科技和观测工具的发展,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空间中星系的 照片。 现代科学家通过拍摄的照片还原太阳系的形成,从而肯定了“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中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 了解关于太阳系形成的不同学说,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很多科学家 一代代的努力探索。 了解现代科学家对于太阳系形成的推测。 课堂小结 【知识整理】观察书本P9图1-12太阳系诞生的图片,让学生讲述太阳系 的形成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 培养学生小结和表达的能力。 课后任务 【提问】太阳会永恒不灭吗? 【学生】太阳的燃料会消耗完而消失。 【叙述】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他们就是根据拍摄 到的不同形态的恒星系,推测出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都要经历诞生、成 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那么太阳最终会如何,这就是后面要了解的恒 星的演化。 【学生】课后了解恒星的演化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都在进行,让学生去了解第二课时的学习有关恒 星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