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合集下载

3.3《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

3.3《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

学案:§3.3力的等效和替代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力求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同时明白如何去等效的概念。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友好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精析:例1、弹簧受500牛竖直向下的力1、语言描述。

2、示意图(有方向和作用点,无大小)3、图示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总结示意图和图示法的区别。

分析:力的图示大小:线段长短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箭尾/头例2、用图示法表示出弹簧受到与水平面成90度和45度的500牛的力。

结论: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不同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利用电脑展示以下等效的例子:1、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同一桶水。

2、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课件。

如果用两头大象来替代两支马队,也能将两半球拉开。

3、一个力拉弹簧和两个力拉弹簧都能将弹簧拉到同一个位置。

实验:课堂练习1、用实验中的作图法做课本P46的练习第一、二题。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2.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F1=8N, F2=10N, 当F2由10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 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变化是( D )A.逐渐变小B.逐渐增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则( B )A.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C.当两个力中一个较大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与较大的力同方向D.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物体所受合力将取最大值4: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3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同时明白如何去理解等效的概念。

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友好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实验方案的设计(3)概念较抽象教学建议怎样在这一节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板演引导(板书演示加以引导)、实验演示与发现法。

由于本节后面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方面进行的,必须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也就是说,通过板演使学生明确力的图示的规范性。

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这一节设置为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来阐述等效的思想,并归纳出力的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让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新课导入设计举例引入——一辆小汽车陷入泥泞,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拉出?十几个人能将其拉出来,用另一辆汽车也能将其拉出来。

这辆汽车的牵引力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否存在何种关系?怎样判断这种关系的存在——引出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提问引入: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画出下图中弹簧的受力情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换-粤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的概念。

2.能够使用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来解决物理问题。

3.能够尝试使用不同的力的等效和替换方式来解决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清楚地了解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的概念。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地使用力的等效和力的替换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如:在斜坡上平放放一块300g重的货物,若摩擦系数为0.2,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时,引入力的等效和替换的概念。

2. 讲解1.力的等效:将一组力的合力等效为一力。

(讲解时可用小球模型示意)2.力的分解:将一力分解为若干个力。

(讲解时可用绳子和直角三角形模型示意)3.力的替换:利用一组力等效于另一组力的原理,将一组力替换为另一组力。

4.力的合并:将多组力合并成一组等效力。

(讲解时可用力的图示和物理实验模型)3. 常用等效和替换1.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首尾相接,能量保持不变,同时将其平移的法则。

2.牛顿第三定律法则:一对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等效力法则:将一系列力等效为一个合力。

4. 实例讲解1.桌子上平放一块50kg重的箱子,求接触力的大小(讲解力的合并)。

2.有一个可以承载50kg重的台秤在不经过台秤自身重量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用50kg的重砝码称出物品的质量(讲解力的等效)。

3.有两个物体,A物体重100N,B物体重50N,I、问两个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方向;II、求A物体所受力和B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讲解力的替换)5. 练习进行力的分解、合并、等效和替换等实例练习。

6. 总结1.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自主总结)2.介绍一些力学等效和替换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

(让学生总结思考并给出结论)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以Markdown文本形式输出。

(让学生动手探究并输出结论)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案粤教版必修1➢自主学习: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一般不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和。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根来表示力,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只可以表示出力的和,但不能表示出力的。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用一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所得到的图我们称为--其中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指向力的方向;(或)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1、B物体的重力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

请分别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画出其所受的重力。

例2、重为6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图示,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问题导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都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力,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自主学习:力的等效与替代2.力的等效:如果一个力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从力的作用效果上来看,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是的。

3、力的替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的,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

2)力的合成与分解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

➢练一练: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2、关于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求出他们的合力,物体便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C.某个力与其他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D. 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进行合成。

高中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矢量的运算法则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难点,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找寻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增强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的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

接着通过生活实例给学生渗透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与替代的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激发学生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兴趣,进行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得出规律,为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设计:。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课题: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一级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示教仪实验器材:木板、图钉、弹簧测力计、带两根细绳套的橡皮筋、三角板、同心圆纸片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力的图示法,能正确作出力的图示;(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2)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等效力,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教学难点:用几何知识对实验数据和力的图示进行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2、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观看录像:拔萝卜(2分钟)列举生活实例:(2分钟)接着引入课题:(1分钟)力的等效与替代引导观察:共点力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大萝卜需要几个人才能拔出来?如果有一个大力士过来帮忙会怎样?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实例,并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他们就可以相互替代。

板书:一、共点力:作用于物体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观看视频答:大力士一个人的力和大头儿子一家人的力,都可以把萝卜拔起来。

思考学生1:马德保半球实验学生2:推小车学生3:提水……观察思考通过有声视频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发掘力的等效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子,认识等效替代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的关系。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实施,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生在自主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1、力的等效与替代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法【学法】见“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

建“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类比、整理等方法从这些现象中总结出物理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引入:请同学讲述“曹冲称象”故事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石头的重代替大象的重?问题2:如何判断它们是等效的呢?生活链接:列举生活中由于等效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子1.钱币的等值替换2.电阻的等效代换学生总结:钱币、电阻之间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代。

【讲授新课】情景1:两位学生提水与一人提水,桶处于什么状态,一个力与两个力之间什么关系?情景2:十六匹马对马德堡半球作用与两头大象作用,球处于什么状态,两对力间什么关系?F=F1+F2方向F≠F1+F2方向学生总结:力之间的作用效果相同,互为等效力,可以相互替代。

【力的图示】问题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2:如何准确描述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小试身手:一个人用大小为60N、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斜向上的力拉小车,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寻找等效力】(由浅入深)实验与探究1:方向相同两个力的等效与替代实验设计: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如何找到方向相同两个力的等效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等效和替代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小结: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作业:P59 2、3题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无初速释放,在小球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对球的拉力不做功B.球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机械能C.绳对车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动能D.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球增加的动能2.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外套有A、B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环,穿过A环的磁通量ΦA与穿过B环的磁通量ΦB相比较( )A.ΦA>ΦB B.ΦA<ΦB C.ΦA=ΦB D.不能确定3.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与木块B相连,木块A紧靠木块B放置,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用水平力F向左压A,使弹簧被压缩一定程度后,系统保持静止。

若突然撤去水平力F,A、B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一定会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B.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是原长C.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比原长短D.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比原长长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原线圈一侧接一输出电压恒为U1的正弦交流电源,电阻R1、R2、R3、R4的阻值相等。

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换》WORD教案03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是力的等效与力的替代。

3、学会寻找等效力。

【过程和方法】1.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自己分析、讨论,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2.运用数学工具(图象)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重视严谨的科学推理过程,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等效与替代【知识要点】力的作用效果:(1)、静力的效应:①物体的形变。

②物体的平衡。

(2)、动力的效应(本章暂不涉及):①瞬时效应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②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冲量、动量定理。

③空间上的累积效应、功、动能定理。

3、力的三要素与力的图示[来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我们用有向线段可以把极抽象的力具体化: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

xx。

]4、力的分类:[来源:Z+xx+](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问题探究】给你两个量程为5N的轻弹簧秤,一个带有小钉子的平板,几张白纸,将橡皮筋结在小钉子上,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是否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即两种方法的效果是否可以相同?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的作用力与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到O点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解析: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2.记下用一个弹簧秤拉到O点时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个力表示出来,并计为F;记下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及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并计为F1、F2.3.多次重复步骤2,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点评:试题从问题情景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真切地认识到力是可以等效和替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分力和合力,并能初步发现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该题也给教材“实践与拓展”栏目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典型例题】例: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2018学年第一学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

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

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在教学中我应该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5、学生学情分析(一)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

(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

粤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粤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3《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

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从容说课先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让学生从科学的表示法表示一个力。

进而从生活的等效的概念以及历史史实让学生理解等效与替代的概念;继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为下一节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打好基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在制作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教仪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不同的,本节书中后面要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对于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学生并不一定引起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表述一个力。

这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

力的等效主要是要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所采用科学的方法,同时明白如何去等效的概念。

力的替代与力的等效合为一体,共同构成等效替代的思想。

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为力的合成和分解作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实验,如有可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明结果,学生的结果不一样说明可以有不同的替代,为下一节力的分解作好铺垫。

学生可以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弹簧秤、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坑,需要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才能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如果用另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这时一辆汽车的牵引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怎能样的关系呢?生:是等效的。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等效和替代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小结: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作业:P59 2、3题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E.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的过程一定放热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两条光滑平行导轨,导轨左端连接电源,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现将两根质量相同的导体棒M、N依次静置于导轨上的同一位置,接通电源,导体棒沿导轨从桌面右侧水平抛出,始终与地面平行,落地位置与导轨右端的水平距离分别为s1和s2。

不计电源和导轨电阻,导体棒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则安培力对导体棒做功之比为A.1︰1 B.s12:s22C.s1:s2D.3.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之前,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二者越转越近,最终碰撞在一起,形成新的天体。

若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此过程中两中子星的A.线速度逐渐变小B.角速度保持不变C.周期逐渐变大D.向心加速度逐渐变大4.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时,两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相互垂直,且,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试探电荷的电性可能相同B.M、N两点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C.把电子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可能增大D.过MN上某点P(未标出)的电场线与MN垂直时,P、N的距离可能是P、M距离的3倍5.下列关于光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B.日落时分,在岸上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C.马路积水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图样是光的衍射现象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应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6.如图,某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3节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程序五、板书设计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光滑轨道ABCD由倾斜轨道AB、水平轨道BC和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形轨道CD组成。

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mg,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自倾斜轨道进入水平轨道无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最高点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2gB.在最低点C,小球对轨道压力为7mgC.为了保证小球能通过最高点D,小球释放点相对于BC轨道的高度不能大于D.若提高释放点的高度,小球在C、D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差恒为6m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中的X为中子B.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射线(电子流)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越稳定D.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生跃迁时,能发射4条不同频率的光线3.如图所示为小朋友喜欢的磁性黑板,下面有一个托盘,让黑板撑开一个安全角度(黑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易倾倒,小朋友不但可以在上面用专用画笔涂鸦,磁性黑板擦也可以直接吸在上面。

图中就有小朋友把一块质量m为黑板擦吸在上面保持静止,黑板与黑板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B.黑板斜面对黑板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C.黑板对黑板擦的摩擦力大于mgsinθD.黑板对黑板擦的作用力大小为mg4.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晶体沿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是一样的,具有各向同性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E. 一定条件下,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5.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阻为r,L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所受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V为理想电压表.若将照射R3的光的强度减弱,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小C.通过R2的电流变小D.电源内阻消耗的电压变小6.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进入电场,其运动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若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下列关于带电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b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二、多项选择题7.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波速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B.再经过0.5s质点N刚好位于(-5m,20cm)位置C.该波只有遇到2m的障碍物才能发生明显衍射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E. 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Hz8.x=0处的质点在t=0时刻从静止开始做简谐振动,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在x轴上形成一列向x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3)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明确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等效和替代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和三要素都有关系。

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力的图示。

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回顾学生画,教师纠正学生阅读,谈感受注意事项:①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勾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秤与板面平行。

②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③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④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⑤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F和F’符合.如图3—4—3所示.小结: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作业:P59 2、3题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力的等效与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承接“力”的基础知识上,讲述力的等效和替代,是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所必需的预备知识。

2、节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等效和替代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3、本节课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探究并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但对于刚入高中学习不久的高一学生从数形结合角度去探究物理规律是有难度的,在教学中尽量呈现学生有体验的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完探究之路,是本课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先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在理清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就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开始猜想两共点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猜想探究结论。

故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信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其中的方法,在许多实验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是本节所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和三要素都有关系。

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力的图示。

二、力的等效和替代师:(以题讲解力的图示的步骤)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生:练习师:巡视指导并总结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师:画力的图示,应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生:①选定标度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标刻度。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3 力的等效与替代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分析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正确作出力的图示,并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课标的细化要求:1、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图示法,并能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2、能力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培养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实验方案的设计(3)概念较抽象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力的特征,但对力的图示还未牢固掌握,特别是标度的选择,因此要在复习提问中加以强调。

而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都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高中刚刚接触到矢量概念,在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可能有困难,应适当降低探究的难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

教学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刻度尺、三角板、图钉(五个)设计思想教学主线设计复习提问,引入课题→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新概念→讨论与交流,强化知识→规律的猜想和实验设计→实验与探究,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误差分析→小结教学媒体设计(1)教师的教具:台式电脑、投影屏幕、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刻度尺(2)学生的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教学过程老师活动提问引入: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老师活动回答: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能更准确的表示出力;画力的图示前必须要选标度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以提问方式为主线,层层深入老师活动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都是提起一桶水,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次人对水桶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2)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2)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合成与分解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______。

A.甲的速度为零时,乙的速度最大B.甲的加速度最小时,乙的速度最小C.任一时刻两个振子受到的回复力都不相同D.两个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E. 两个振子的振幅之比为A甲:A乙=2:12.如图所示,平行边界PQ、MN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为q=+1.0×10-5C的带电粒子,从a点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00V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边界PQ进入匀强电场中,从虚线MN上的某点离开匀强电场,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成45°角,已知PQ、MN间距离为20cm,带电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从边界PQ进入匀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v0=2.0×104m/sB.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偏移量为y=5cmC.边界PQ、MN间的场强大小为E=2.0×103N/CD.若将带电粒子换成质子,质子离开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偏移量不变3.如图,飞行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行器中宇航员测得地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不考虑地球自转,飞行器中宇就员不能确定的是A.飞行器运行速度大小B.飞行器轨道半径C.飞行器的周期D.飞行器受地球引力大小4.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5.有一理想的降压变压器,四个标称均为“6V、6W”的小灯泡a、b、c、d以及理想电压表接在变压器上,电路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3力的等效和替代(1)教案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合成与分解(1)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游乐场中有一半球形的碗状装置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装置的内半径为R,在其内表面有一个小孩(可视为质点)从底部向上爬行,小孩与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设小孩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小孩沿该装置缓慢向上爬行的最大高度是A.0.2R B.0.25R C.0.75R D.0.8R2.如图所示用四种方法悬挂相同的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图是A.B. C.D.3.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F随时间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1s末和第3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质点在第2s末和第4s末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1s~2s内,水平外力F的冲量为0D.在2~4s内质点的动能一直减小4.如图所示,物块放在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略向右移动一些使倾角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木板对的作用力不变B.木板对的作用力减小C.物块与木板间的正压力减小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不变5.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墨子”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千米的预定圆形轨道。

此前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约为36000千米),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B.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比北斗G7小C.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西昌正上方D.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6.如图所示,光滑的斜面上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2m,B球的质量为m,两球之间栓接有轻弹簧,A球与挡板接触但没有作用力,B球通过轻质细线与斜面顶端的固定挡板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从容说课先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让学生从科学的表示法表示一个力。

进而从生活的等效的概念以及历史史实让学生理解等效与替代的概念;继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为下一节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打好基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在制作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教仪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不同的,本节书中后面要用力的图示处理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加以引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将力表示出来。

对于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学生并不一定引起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表述一个力。

这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

力的等效主要是要让学生清楚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所采用科学的方法,同时明白如何去等效的概念。

力的替代与力的等效合为一体,共同构成等效替代的思想。

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为力的合成和分解作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实验,如有可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明结果,学生的结果不一样说明可以有不同的替代,为下一节力的分解作好铺垫。

学生可以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弹簧秤、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坑,需要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才能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如果用另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这时一辆汽车的牵引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是怎能样的关系呢?生:是等效的。

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力的等效性,逐步找到了力之间相互等效替代的规律,今天我们就要来共同探讨一个新的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新课教学]1、力的图示师: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生: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为牛顿,符号为N。

师: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N)能不能完整地表达了这个力?生:不能。

师:该如何进行描述呢?生: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师:怎样来表示力呢?生:思考、讨论并总结“方法一:可以用语言把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叙述出来;方法二:可以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力;方法三:可以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师:具体如何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呢?生:力的图示。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例1 (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图1):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

)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③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

答案: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

师:上述三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生:①分别为物体和地球;②物体和细线;③脚和球。

师: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效果。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小结: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记定标度。

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2、力的等效教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有人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

在实验中,把两个空心铜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去球中的空气后,用两支马队向相反方向拉这两个半球。

结果,当两支马队各增加到8匹马时,才将它们拉开。

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如果用两头大象来代替两支马队,这两个半球也能被拉开。

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看,一头大象的拉力与8匹马的拉力是相同的。

讨论与交流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效果相同吗?参考答案:相同。

3、力的替代师: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2N、3N,如果F1、F2的方向相同,那以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生:5N,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

师:如果F1、F2的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生:1N,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师: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这就是初中所学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两位同学沿不同方向共同用力提住一袋土石,解放军战士一人也能提住同一袋土石。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得出: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可以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在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探究1寻找等效力〖实验步骤〗⑴器材的选取:如图所示的演示仪、弹簧秤、橡皮筋、细绳、钩码若干,印有间隔相等的同心圆的纸足量. (2)用两根细绳系着橡皮筋的一端, 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仪器顶端的小钉上,调节器材上的两个滑轮的距离,使之便于操作.(3)分别在细绳下悬挂钩码若干,并把细绳置于滑轮上 (注意使橡皮筋、细绳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记录两绳上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两绳与纸边的交点C、D.(4)待橡皮筋伸长且稳定后把印有同心圆的纸置于橡皮筋与细绳的后面,并使同心圆的圆心O和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重合.并用图钉固定纸片.(5)卸去钩码,直接用一个弹簧秤拉细绳(注意使橡皮筋、细绳、弹簧秤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使结点也伸长至圆心O处,记录弹(6)取下纸片,作射线OC、OD、OJ,并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三个力(力的比例线段以三个矢量的长度都不超出纸边为宜).(7)相邻箭头用虚线相连,构成一个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8)观察这个四边形的特点(若误差不大,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合力在其对角线上).(9)改变砝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若有时间,也可改变两滑轮的距离(即改变两分力的夹角)重复上述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的同心圆纸是可以移动的,同心圆的为了最终得出力的大小关系而设计的,纸能移动是为了在实验中方便找出圆心O的地方,缩短实验的时间。

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建议:让同学汇报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结论不一定要与上面的结论一致,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在下一节的学习中教师会直接给结论。

实验探究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1、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1、F2的合力等效,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以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方木板,白板,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橡皮条,细绳套(两个)。

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其适用范围是在弹性限度内,刻度是0~5N,分度值0.1N,因拉杆和钩的质量较大,且零点是在竖直情况下校准的,因此水平使用时要重新调零点,弹簧的伸长方向要和所测拉力方向一致,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4中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6.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7.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秤与板面平行.2.在满足合力不超时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F和F/符合即可.误差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弹簧秤本身的误差外,还出现读数误差,作图误差,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力的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F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虽然如此,实验必有误差,我们要尽量规范操作减小误差.千万不要硬凑数据而使实验十全十美毫无误差.本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是:力的大小△F≤5%F,F/与F的夹角θ≤70,对于△F=0,θ=0和△F≤5%F,θ>70的情况都要分析原因.实验考查题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木板、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白纸、细线、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

请你做实验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1、学生在实验中做到评分细则中的哪一项,就在对应的评判栏中打上“√”号,每个“√”号得1分,最后根据“√”号的个数给学生评出实验考查的分数,满分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