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2)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能正确书写与氧气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知道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详细讲解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
(3)氧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并通过溶解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②化学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4、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教材首先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然后,教材阐述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空气污染及防治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是本单元关于空气的开篇一课。

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袋子里有空气的活动能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在证实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做对比,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对空气的认识相对较少,他们仅仅只是知道空气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关于空气无颜色,无味道,透明,且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等性质,如果直接提出问题“空气有哪些特点?”学生会很难回答出来,而且会让课堂气氛很沉闷,枯燥。

让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的观察,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来证明袋中空气的存在,再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就要容易多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空气是存在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2、了解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是一种是气体。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体可以借助其他媒介感知他们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课前准备:分组材料:白纸、彩笔、装空气封口塑料袋1个。

教师:1、透明塑料袋3个分别装有苹果、水、空气,黑色塑料袋2个,分别装水、空气。

2、水槽若干、牙签、天平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这节课我带来了3个塑料袋,看看这3个袋子里有什么?”(出示装有苹果、水、空气的3个透明塑料袋)2、提问:“你们怎么说里面有空气,我明明什么也没有看到呢?”继续提问:“没有东西的袋子是什么样的?”(出示实物——瘪袋子)教师描述:“有空气的袋子是鼓鼓的,像这样(在黑板上画一个鼓袋子),没有空气的袋子是瘪的。

”二、证明空气的存在1、提问:“还有什么方法能向别人证明袋子里的确有东西?”“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方法也像这样用图画和简单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每个小组尽量多想些方法。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

3.理解空气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2.教学难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周围的空气。

请大家先回顾一下,空气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是多少?2.知识回顾(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性质引导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然后让学生讨论各成分的性质,如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支持燃烧等。

(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引导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如氮气用于制氮肥、保护气等,氧气用于呼吸、医疗、炼钢等。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氧化性等。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如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如不支持燃烧、溶于水碳酸等。

4.空气污染及其危害(1)空气污染的来源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染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让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绘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流程图。

(3)调查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措施。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性质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提到了空气的组成,谁能告诉我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生:氮气占78%,氧气占2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特点、组成和重要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探究空气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空气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玻璃器皿、酒精灯、烧杯等;2. 实验材料:水、盐、气球、蜡烛等;3. 多媒体教具:空气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展示一张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能看到的和看不到的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对空气的思考和认识。

2. 探究空气(20分钟):a. 实验一:水的蒸发。

- 准备一个烧杯,将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

- 学生观察烧杯内是否有水蒸气,说明水能够变成气体。

b. 实验二:盐的溶解。

- 准备一杯水,往其中加入少量的盐,搅拌均匀。

- 学生观察盐是否完全溶解,解释溶液中盐的分子已经与水分子混合。

c. 实验三:燃烧和熄灭蜡烛。

- 学生点燃蜡烛后迅速用一个空气袋将火焰盖住。

-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原因,并解释是因为空气被用尽了。

3. 知识讲解(15分钟):a. 教师给学生讲解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而成的。

b. 教师说明空气的重要性:- 空气对人类的生活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呼吸空气来供给身体细胞所需的氧气。

4. 拓展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索,观察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浮力的作用,如:a. 用气球充满空气后放到水中,观察气球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b. 将装满水的杯子倒扣到烧杯中,学生观察杯子中的水能恰好填满烧杯的现象。

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5.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有关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6.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空气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道 的空气 又是 什么样 的 呢? 把你 请 们 知 道 的 填在 课 前 发 给 你 们 的气
泡 图上 。
间 接 观 察 。 只 有证 明 了空 气 的存 这是 什么 呢 ?
在 , 能在 此基 础 上展 开 对 空气 特 才 征 的认识 活 动 。本课 教 学 , 望 学 期 生通 过小 组 的讨 论研 究 , 自己设计 实验 , 自行 探 究 , 终 在 教 师 指 导 最 2 .学生 回答 : 空气 。 天我 们就 来 学 习第五 课 《 们 周 围 我
() 2 学生 活 动 , 师巡 视 , 教 了解 () 问: 3提 谁来 说 说 , 空气 是什
么样 是
的空 气》 板 书课 题 。) 。( 设计 意 图 : 以猜 谜语 的 形 式直
接 导 入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分 调 动学 生运用 自己 已有 的 充 生 活经 验 , 极参 与教 学活 动。 同 积 时创设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 , 新知 探 为 究做 好铺 垫 。
记 录纸 。
吸 都需 要氧 气 ,呼 出二 氧 化碳 气 。 植 物正 好 和我们 相 反 , 在 自己制 它

受叵
20
FB i A[  ̄
羔 立 巫
造养 料 时需 要 二氧 化 碳 气 , 出氧 呼
气 。因此我们 到 了一 个有 绿 色植 物 的地 方 , 由于 氧 气 充 足 , 就会 感 到 空气 清新 , 旷神怡 。 心
ES ̄ I I
童羔 筮
《 们 周 围 的 空气 》 学 设 计 与 反 思 我 教
邱 明政
教 学分析
研究 空 气 , 先证 明空气 的存 必 在 , 需要 学 生用 相关 的证据 来证 这 实 。 由于空 气无 法 直接 进行 观 察 , 所 以学 生 需 要 借 助 其他 工 具 进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PPT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PPT
是香的,有时是臭的 E人离不开空气,动物、植物也离
不开空气
2、水与空气的相同点是( A D )。
A都是会流动的 B都是摸不到的 C都是白色的 D都是动物、植物需要的
我们周围的空气
感谢您的聆听!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明白的空气——
无色 大气层
无气味 会流动 基本特点
特别 轻 氮气
水中 存在
空气
组成 氧气
土壤
与生物关系
二氧 化碳
植物需要 动物需要 其她
证明空气的存在 空气无色无味 看不见摸不着
有许多方法——
调皮的小球
空气占空间 小球被下压
空气逃出来 小球会上浮
下降的小球 上浮的小球
给篮球打气 美丽的气球
转动的纸风车 海绵放水中挤压
袋子里的空气
比较水与空气

看得见 摸得到 往低处流 有固定体积 不能压缩
空气
无色 无味 会流动 占空间 透明
看不见 摸不到 随意流动 无固定体积 能压缩
证明空气比水轻
方法1:水与空气各一杯,放在天平上
证明空气比水轻
方法2:把一袋空气放在水中 Nhomakorabea证明空气会流动
四面八方 随意流动
判断题:
( √)1、红旗在飘,讲明空气在流动。 ( √)2、水与空气都是没有颜色的。 ( ×)3、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讲明水中没
有空气。
( √)4、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 ×)5、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因此空气是
不存在的。
1、下列讲法错误的是( C D )。
A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B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C空气就是氧气 D空气的气味有时是淡淡的,有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ppt课件

《我们周围的空气》  ppt课件
谜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
ppt课件
1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ppt课件
2
想一想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可以 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
ppt课件
3
答:
1、给车胎打气,车胎涨起来 ——把空气压入车胎内
2、塑料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ppt课件
25
绿色化学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 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 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 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 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ppt课件
原料
反应 过程 产品
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集气瓶中的压强变小产生压强差水被压入集气瓶中111红磷足量2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3装置密封4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点燃22225512红磷的用量丌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2.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大量逸出,导致进
水量过多。
ppt课件
14
3.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 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 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有氦、氖、氩、氪、氙。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26
1、如右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教科版小科学三年级上册4.5《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件

教科版小科学三年级上册4.5《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件
• 风力的大小会影响玩具的转动。 • 风越大,玩具转动得越快。 • 风越小,玩具转动得越慢,或甚至不转动。
空气污染,等于慢性自杀!
我是小小环保员
• 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空气?自己想一想
治理: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
的排放。 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
实验名称 空气存在实验
实验方法 1.将袋子上开个小孔。 2.小纸条放在开口处。
看到现象 纸条的飘动 实验结论 空气确实存在,并占用一定的空
间。
实验二:空气存在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看到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存在实验
1.将带有空气的袋子放入到水 槽中。 2.将袋子上开个小孔。
实验二:空气存在实验
实验名称 空气存在实验
用等。
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实验方法
看到现象 实验结论
1.将带有空气的袋子放入到水 槽中。 2.将袋子上开个小孔。
有气泡出现
空气确实存在
二、我们了解的空气
•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对实验的理解自己 试着说一说?
空气: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的形状。 应用:生物离不开,燃烧离不开空气
讨论: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摸不着
很轻
看不见
2024/1/6
人们利用风可以做什么?
风可以放风筝、使风车转动、 玩风帆、风力发电、将鱼风干 等。
哪些玩具 可以利用风來玩呢?
• 有各式各样的风车、风筝等。
2024/1/6
怎样使自己做好的玩具动起來呢?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五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三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与生命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会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了解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组成的;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20、空气在哪里教材分析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本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针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可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上课时不能完全注意力集中,这一课《空气在哪里》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在整堂课中以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总结出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提出进行实验的初步想法,并能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天平、水槽、饮料瓶、气球、塑料袋、纸、扇子、粉笔、水、杯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不见、摸不着、所有生命离不了,它是谁?”学生猜谜。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空气,关爱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重要性3. 保护空气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成分,空气的重要性,保护空气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空气成分的验证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图、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袋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笔。

3. 课件:空气成分动画、空气污染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空气成分图,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2. 探究空气成分: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基本成分。

3.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4. 空气污染及防治: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5. 保护空气,从我做起: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八、作业布置:1. 绘制空气成分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空气的短文。

九、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十、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十一、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十三、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相关资料。

2. 图书资源: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环保等方面的书籍。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空气和氧气的研究。

空气和氧气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化工生产的重要条件。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氧气这种物质,为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学生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氧气的主要性质,了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燃烧等化学现象,初步学会用定量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含量。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中研究其他物质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可以挖掘事实性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观念,达成全面的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化学可以通过分离和提纯混合物来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观念。

2.通过研究化学史,逐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发展变化观,认识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变化并且有能量转化等特点。

空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防止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但它并不能直接用作燃料。

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制法通常是小规模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而工业制法则是大规模的,用于生产商品。

我们通常是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入手来认识物质。

专题一: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和组成,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在专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和表格,讨论交流,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同时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有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能够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实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有;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实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有,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有,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协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二、空气的存有1、空气真的存有吗?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协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有。

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有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有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有。

(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有”这个科学观点)三、比较空气和水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有,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实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理解视角)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实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实行交流。

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听课心得

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听课心得

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听课心得开发区实验学校陈晨,这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开发区乡村科学教师培育站的开班仪式。

上午是开班发言和潘德顺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下午是王兴林校长的讲座《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老师们的发言都给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谈一谈我的听课感受。

首先是潘德顺老师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的开始,潘老师结合学生们已有经验创设情境,出示一个密封的黑色塑料袋,让学生们大胆猜测里面有什么?从而引出空气。

然后让学生贴近生活,说一说平时是怎么感受空气存在的。

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切入,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用鼻子,有的说嘴巴呼气,有的说用手等等。

通过学生们的举例我们发现了我们可以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

紧接着潘老师出示一个大的透明塑料袋m..,里面装满了空气,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空气,谈一谈你对空气的认识,此时潘老师用气泡图的形式和学生们一起在黑板上总结。

第二部分潘老师出示一个空杯子,问学生们里面有空气吗?学生们异口同声说有,而这时潘老师就说:lsquo;我觉得没有rsquo;。

猜测出现分歧必定要进行实验来验证,这时学生们小组讨论验证自己猜测的方法,把空杯子竖直倒扣在水槽中,看有没有水进来,然后再将杯子倾斜观察现象。

虽然有的小组操作不规范,杯中进水了,但潘老师及时做了规范的演示,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潘老师还设计了吹气球的比赛,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最后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潘老师出示两幅环境不同的图片引发学生们思考,我们该怎么保护环境。

潘老师这节科学课从感受空气到证明空气最后升华为保护空气保护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重视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潘老师都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 第5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 第5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四、水和空气
⒌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材分析: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

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是较少的,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的难度。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知活动。

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背景: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五课。

前面四课的研究主题是水,从第五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空气方面知识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学习。

附件(一)我们知道的空气(气泡可增加)
附件(二)
“找空气”活动记录表
附件(三)比较水和空气气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设计意图:引入空气感念有初步认识。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设计意图: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体会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用实验设计意图:比较空气和水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空气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感念N,既熟悉又陌生,因而在观察试验中需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展开科学的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