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复习(部分要点)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整理

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整理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题型和要求,把握考试重点和复习方向。

2. 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3. 习题:多做习题,提高解题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4. 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应试能力。

5. 重点知识点: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比如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等部分。

6. 考试技巧:学习一些考试技巧,如答题顺序、时间分配、答题方法等,以提高考试成绩。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复习。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它是由( )、( )( )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理解它要把握两点(1)公有制经济包括( )、( )、( )、(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的表现:( )、( )(2)( )、( )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由于( )、( ),与之适应的所有制必然具有多元化特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 )、( )、(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

3、资源配置的两基本方式。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 )、( )、( )、( )。

5、市场经济存在基本条件或基本构成要素?( )、( )、( )、( )。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 )基础上,其存在制度基础是什么?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基础什么?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 )、( )、( )、( )。

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按照统筹( )、( )、( )、( )、( ),发挥市场( ),增强( ),健全( ),完善(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 )体制,形成( )协调发展机制,建立( )市场体系;完善( )、( )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 )、( )、( )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范畴,实质是( );它的( )或( )关系是最基本经济关系,它决定( )性质,也决定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12、( )是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规定( )性质;(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体现,它包括( )、( )、( )、( )四项权利;由于( )( ),才可能使同一性质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存在状态。

13、从财产所有者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分( )、( )、( )三基本形式。

14、个体经济特点;在我国,( )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1.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创新技术是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

1.2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1.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额外增加的消费或生产所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说明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每一单位的效用会递减。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2.1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数量稳定。

2.2 弹性弹性是指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2.3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在最优决策中,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应该相等。

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3.2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常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3.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复习要点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复习要点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复习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各种机构、组织和个人进行证券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

复习时需要了解不同市场的组织形式、功能、交易品种及交易规则。

2.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进行金融业务的组织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

复习时需要了解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监管要求及风险控制措施。

3.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指用于满足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复习时需要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特点、定价方法及风险管理策略。

4.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

复习时需要了解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特点、评估方法及风险管理工具。

5.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活动,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稳定。

复习时需要了解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政策及相关法规。

6.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金融创新是指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和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过程,金融科技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复习时需要了解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及相关政策。

7.金融经济学理论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系统中各种经济现象和关系的学科,包括金融市场效率、资本结构理论、股票定价模型等。

复习时需要了解不同理论及模型的假设、适用范围及应用方法。

以上只是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复习的一些要点,具体的复习内容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选择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备考,建议结合教材、考试指南和历年真题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确保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整理

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整理

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整理简介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社科学科,对于经济师而言,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2023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的概念与分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根据需求的性质和作用,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独立需求:指消费者独立决定需求的数量。

•衍生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产品的需求。

•替代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具有可替代关系。

•互补需求: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具有互补关系。

2.供给的概念与分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者愿意出售的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根据供给的性质和作用,供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独立供给:指卖者独立决定供给的数量。

•衍生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取决于其他产品的供给。

•替代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其他产品具有可替代关系。

•互补供给: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其他产品具有互补关系。

3.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上涨,数量也会增加;当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会下降,数量也会减少。

二、市场与价格1.市场的概念与种类市场是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或网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卖家和买家,产品具有同质性,没有任何市场力量能够影响价格。

•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影响价格。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有少数几个大企业垄断市场,他们可以通过协议或竞争来影响价格。

•寡头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少数几个大企业,他们之间进行竞争,但市场上仍有不少中小企业。

2.价格的决定因素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成本:供给的价格与生产成本相关,当生产成本上升,供给的价格也会上升。

•需求变化: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价格,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在经济师的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经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二、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市场均衡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价格也达到均衡水平。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进步,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改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六、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经济基础知识中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的兑换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总之,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考生须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1. 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无限欲望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基本概念:- 供给与需求: 描述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市场上的价格会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确定。

- 机会成本: 指放弃某种选择而选择另一种选择所付出的成本。

当资源有限时,选择一种方案必然会放弃其他方案。

- 边际效益: 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益的理论可以用来决定最优决策。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上升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下降的现象。

- 失业率: 衡量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3.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等经济行为的细节。

以下是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边际效用理论: 个体在消费决策中,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选择最优消费组合。

- 市场结构: 描述市场中不同卖方和买方的数量和性质,包括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等不同的市场结构。

- 弹性: 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市场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上就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一)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考试内容和目的:本章的内容较多,教材共分为七小节来介绍。

依次介绍了经济诉讼概述、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执行程序。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应用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2004年考试试卷本章考查了4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2005年考查了1道单选和2道多选。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题中分值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难点主要在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管辖,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整体把握和其中重点法条的准确记忆。

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以及专属管辖等内容2.上诉和两审终审制的含义3.对上诉案件的处理方式4.对支付令提出异议的条件和程序5.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的范围6.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7.权利申报的条件和内容8.申请执行的条件9.执行中止和终结的适用条件需要熟悉的内容:1.经济诉讼的概念2.起诉和受理的条件和程序3.开庭的程序4.第二审的程序5.提起审批监督程序的条件和途径6.督促程序的概念7.申请支付令的条件8.支付令生效的条件和效力需要了解的内容:1.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2.审判庭的组成方式3.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4.第二审程序的概念5.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6.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公示催告公告的内容7.解除判决的概念和意义8.执行程序的概念、执行措施的种类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分析:(一)经济诉讼概述1.熟悉经济诉讼的概念经济诉讼是指审判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了解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均设立了审理经济纠纷的审判庭,受理经济纠纷案件;还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也受理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纠纷案件。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全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知识

全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知识

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

(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及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2·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例题3多选题】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 替代品的价格D. 互补品的价格E. 产品生产成本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答案:C(三)需求规律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及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2023年经济师考试提纲

2023年经济师考试提纲

2023年经济师考试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础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涵1.2 国民经济核算 -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 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关系 -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1.3 宏观经济运行指标 - 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定义与分类 -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计算 - 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测度与分析二、经济增长与发展2.1 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 -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 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与经验2.2 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 经济发展的阶段模式 - 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转型-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2.3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的概念与作用 -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与策略 -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三、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3.1 货币银行的职能与运作机制 - 货币的概念与职能 - 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 货币银行的运作机制与货币供给3.2 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 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3.3 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 - 金融政策的定义与性质 -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调整四、国际经济与贸易4.1 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4.2 国际经济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体系的特征与演变 - 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与功能 - 国际金融危机与风险管理4.3 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 - 贸易政策的基本分类与内容 - 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与影响 - 反倾销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上就是2023年经济师考试的提纲,涵盖宏观经济学基础、经济增长与发展、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重要内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重要考点的汇总。

一、经济学基础1、需求和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的影响因素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2、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3、生产和成本理论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要清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重点,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也要掌握。

4、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条件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具有差别性;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二、财政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比如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

3、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拉弗曲线描绘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导论:中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级经济师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国民经济核算2.1 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测算方法2.3 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3.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2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3.3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特征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4.1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1.1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作用1.2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机制2. 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行为2.1 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其他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3 消费者最优选择的边际分析原理3.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3.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3.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4.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4.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4.2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3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三、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点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1.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3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2.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2.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 2.2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过程2.3 利率与货币政策3. 货币市场与利率3.1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和工具3.2 利率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4. 货币供应与控制4.1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方式4.3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调控效果结语:以上所列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是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初级经济师知识要点

初级经济师知识要点

初级经济师知识要点
初级经济师是一种相对较低层次的经济职业,通常需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初级经济师可能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要点:
1. 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了解市场供求、价格机制、弹性、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机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2. 市场和价格:
理解不同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占、完全竞争等。

掌握价格形成机制,包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概念。

3. 国际贸易: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包括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

熟悉关税、贸易壁垒和贸易协定等国际贸易政策。

4. 货币和银行:
了解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

熟悉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和作用。

5. 劳动经济学:
了解劳动市场的基本原理,包括工资决定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等。

6. 发展经济学:
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增长、贫困、不平等等问题。

7. 公共经济学:
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税收、支出、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等概念。

8. 统计学基础:
具备基本的统计学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相关的经济数据。

这些知识点是初级经济师可能需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实际要求可能根据国家、地区和雇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具体的要求可以参考招聘公告或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纲。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全)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2、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的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结合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1、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12、集体所有制的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15、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股份制16、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17、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全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

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 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P/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这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2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源配置一般存在两种基本的方式,即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4市场经济的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

(2)经济联系的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的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的功能。

(5)社会评价的功能。

5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成熟的市场主体;(2)完善的市场体系;(3)健全的市场机制;(4)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5)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

上述条件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其存在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功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建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述五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系制约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8市场主体中企业形态构成按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公司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9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基本制度。

(1)企业法人制度。

(2)有限责任制度。

(3)有效制衡的管理组织制度,通称法人治理结构。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产权清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出资者的所有权要清晰;二是企业法人的财产权要清晰。

权责明确就是企业的出资人、经营者和劳动者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职责。

1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一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企业结构,有进有退,使国有资本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往大企业集中,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关键支柱作用。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善国企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2实行企业股权多元化,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企业股权多元化,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国有企业吸收非国有资本投资,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二是不同企业,不同投资单位的国有资本相互投资,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确立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等各方面权责关系的一种组织结构,它是公司制的核心。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理顺企业同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企业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水平。

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股权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一种客观要求。

13市场体系的基本内涵:所谓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市场。

1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有序性15构成市场体系的各类市场:(一)一般商品市场(二)资本市场(三)劳动力市场(四)技术信息市场(五)房地产市场(六)产权交易市场16宏观经济调控内涵:所谓宏观经济调控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以国家为主体,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进行调节和控制。

其主要任务是,在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17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解决市场管不了的总量问题(2)处理经济外部性问题(3)提供公共物品(4)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平等竞争(5)调节个人收入分配18 从理论上说,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经济效率;二是实现社会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具体表现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即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总体构想的要点是:(1)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宏观经济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

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之间相互配合的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宏观经济调控权集中在中央,这是保证经济总量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和全国市场统一的需要。

地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运用地方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在这样一种调控下,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应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的。

主要有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经济杠杆包括财政杠杆、货币杠杆、收入杠杆。

20我国目前进行宏观调节的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预算等。

从财政政策取向的角度,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政策是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政策是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财政盈余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

货币政策类型亦可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21货币政策所调节的货币供应量,按照其流动性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的现金,也称为通货,以M0表示;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以M1表示;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M2表示。

这三个层次的货币中,M0流动性最强,是最活跃的货币,与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密切相关,一直是金融调控所关注的重要目标;M1流动性次之,但也可直接充当支付手段,直接反映企业资金的松紧,且是金融调控更易于主动调节的目标;M2流动性最弱,需要转化为M0或M1才能用于即期支付,因此被视为“准货币”,但它反映了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对于金融调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促进经济发展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调节M0、M1和M2三层次的比例和增长速度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2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社会公平原则与市场效率原则相结合。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运相分离。

第四,城镇保障制度与农村保障制度相区别。

第五,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合理分担风险。

24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框架:第一,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

第二,主要项目由国家、企业、职工三方负担的社会保险。

第三,由企业和个人出资的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

25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任务:(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二)全面推行失业保险制度(三)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6管理职能:1、计划。

计划职能是管理者的首位职能。

2、组织。

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实施管理、实现目标的组织保证。

3、领导。

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

4、控制。

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27计划制定过程通常要遵循这样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评价备择方案、确定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用预算使计划数量化。

28目标的特征:①目标的层次性。

②目标的网络性。

③目标的多样性。

④目标的主次性。

⑤目标的时间性。

⑥目标的可考核性29目标管理的步骤:①形成目标体系②组织实施③成果检查30经济预测的类型:(1)宏观经济预测:主要包括:社会未来预测\科技预测。

经济预测。

(2)微观经济预测。

主要包括:市场需求预测。

市场占有率预测。

技术发展预测。

资源预测。

31决策的程序:①调查与分析②选择决策方案③审查与反馈32组织的作用:1)组织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顺利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手段。

(2)组织也是维护、发展生产关系,维系人际和谐的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3)组织也是提高影响力,影响其成员行为,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

(4)组织还是取得和提高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

33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1、直线职能制2、矩阵制.既适合于常规性业务较多的企业,又适合于常规性业务较多同时临时性重大问题发生较多的企业或大型协作项目、开发项目需要的单位。

3、事业部制.主要适用于规模大、有不同市场面的多产品(服务)的现代大企业。

34组织结构设计:1、纵向设计.管理层次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也称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横向设计.常见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