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第一课时 (1)
蚕姑娘(第一课时)
2蚕姑娘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4.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教学重点:识写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不同时期不同变化。
教学媒体: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录音学生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写生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2)出示课题“蚕姑娘”齐读课题,强调“姑娘”的“娘”要读轻声、范读、领读。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4.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蚕姑娘什么事?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朋友?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4.师范写。
5.按笔顺书空。
6.完成书后描红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蚕姑娘第一课时
2、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学进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2、出示课题: 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指导识记,正确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强调写字要点,学生独立描写、仿写。
布置作业:查找有关蚕的资料。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
(生读生字)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生读第一小节)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生:春天天气暖洋洋,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蚕床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黄姑娘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
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
蚕姑娘教案第一课时
(宋瑞霞)的个案(二)年级(下)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样备课时间 2.22 主备人王灵芝主备人所在单位北大街小学复备时间 2.24 授课教师宋瑞霞授课教师所在单位东关小学课题 2 蚕姑娘课型新授课时分配课时 3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2.24 项目内容修改栏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过程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教具(课件)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评论或修改教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学环节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
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
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
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出示“姑娘”词卡。
提示注意:“娘”是鼻音.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
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3)读顺课文。
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学生看拼音读“guniang”分别书空记字。
齐读课题:蚕姑娘。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1、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蚕姑娘第一课时
2蚕姑娘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蚕姑娘》这篇课文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卵孵化而来、蚕的四次蜕变、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
虽然科普知识介绍的程度较高,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通过能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能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每一自然都介绍了蚕生长中的一个过程。
由于学生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能很少有学生对蚕有感性的认识。
所以利用图片、课件等教学媒体展示蚕的样子及生长的各阶段的特征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结合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会更容易讲清文章所承载的科普知识。
这也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重点教学“桑、换、蚕、盖”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低年级段要求我把识字、写字作为本课的重点。
从课文内容看,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针对课文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缺少对蚕的认识,因此了解蚕的一生变化生长过程也是教学难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结构相似,因此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
“天下一条虫”打一字。
对了,这就是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新朋友(出图)——蚕。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你知道吗?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特别敬畏蚕,认为它是从天上来到人间的,叫它“天虫”,所以你发现什么了?(蚕字结构)是的,记住这个字形了吗?2、蚕能够吐丝,吐出的丝能给人们织成美丽的衣裳,所以人们常常把蚕比成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因此亲切地称呼她为——蚕姑娘(板书)。
注意这个字单独的时候读作娘(第二声),在词语的最后读作(轻声)。
谁来亲切地叫叫她的名字?我们一起来叫叫她?3、请养过蚕的小朋友举举手。
《蚕姑娘》说课-蚕姑娘第一课时说课
《蚕姑娘》说课|蚕姑娘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蚕姑娘》这是一篇老课文,老师们都比较熟悉。
这篇课文现编写进了苏教版的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中,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
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
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
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
1、课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
课题为什么称蚕为姑娘,它含有亲切的意味。
把蚕看成美丽能干的姑娘,表达了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课题也告诉了我们,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蚕的相关知识。
2、课文分析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3、教材的重、难点: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①还应是掌握10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会认识4个二类识字。
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
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经典童话故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习蚕丝的知识,了解蚕丝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蚕”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蚕”的印象词语或语句,并带入故事。
2.教师讲述蚕的生命过程、产丝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产丝的重要性,介绍蚕的生长环境、习性等。
3.讲述童话《蚕姑娘》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体验故事情景和人物性格,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故事背后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话等手段感知语言情感及语音语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以“蚕”的形象、词语或语句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蚕”的印象。
第二步:展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蚕产丝的全过程、蚕的生命过程、生长环境、习性等,让学生对蚕产丝、蚕的生长和蚕丝的重要性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步:讲故事教师现场讲述童话《蚕姑娘》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体验故事情景和人物性格,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讲故事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境设置不同语调,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四步:让学生感悟学生读后自主感悟故事背后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话等手段感知语言情感及语音语调。
四、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形成“蚕”的印象词语或语句,创设铺陈语境。
2.通过演示板、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生命过程、产丝过程,增强学生对蚕的认知。
3.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设置不同语调,增加情感表达力。
五、教学评价及方法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反复阅读故事,提高语感的感知能力。
六、教学体会在讲解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应该采用亲切、生动的语言,把语言打通孩子的心智,让孩子更好地理解。
并且,将口头语言与表情、语音相结合,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增强内心的共鸣和体验。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 第2课《蚕姑娘》(第1课时)课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12/2021
12/12/2021
暖洋洋的。
下宽,下横要长,中竖起笔上
重下轻。
12/12/2021
zuān
钻
组词:钻出
音序:Z
部首:钅
结构:左右
钻洞
造句:湿润的土里钻出了
小嫩芽。
12/12/2021
书写指导:钅旁撇稍长,三横
中下横稍长,占字的口字不能
太大。
sāng
桑
组词:桑叶
音序:S
部首:木
结构:上下
桑树
造句:桑叶是蚕宝宝的
食物。
你养过春蚕吗?你见过它从一个
个小黑点变成一条条小黑虫,最后变
得又白又胖,结成茧子等待由蛹成蛾
的过程吗?课文将蚕姑娘的生长过程
生动地展现在你面前,快来读一读。
12/12/2021
2 蚕姑娘
第 一 课时
初读感知
12/12/2021
学习字词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 我们一家人在
院子里吃月饼。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钻出地面,冒出了尖尖的芽。
(2)小草钻出地面。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芽。
12/12/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声不响:一点儿响声都没有。
造句:小明一声不响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听课。
12/12/2021
再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12/12/2021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2蚕姑娘【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准轻声词,读出课文押“ang”韵的声律美和句式复沓的节奏美。
背诵课文。
3.认识并积累“又__又__”这一结构的词汇,并能运用这些词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1.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2.认识并积累“又__又__”这一结构的词汇。
【教学素材】1.搜集有关蚕生长的资料。
2.视频《蚕的一生》3.《蚕姑娘》课文朗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 2课时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
”学生猜谜语。
(课件出示)2.讲解: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出示“蚕”、“姑”、“娘”的生字卡,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3.提问: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蚕能够吐丝结茧,作者把“蚕”看作是一个美丽能干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结合生活,学生交流对蚕的了解。
2.教师通过互联网播放视频《蚕的一生》,学生观看后初步了解蚕一生的成长变化。
三、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号,并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哪些过程?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课件出示)出示:蚕姑娘桑叶旧衣裳换上从此盖房不响3.看图理解:蚕床蚕山蚕茧(课件出示)4.提问: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5. 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认清字形。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学生说说生字的结构。
(课件出示)2.学生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蚕:天虫。
起笔是横,不是撇,天字的撇捺要写的舒展一点,因为下面要加一个虫字。
桑:一棵树上长了三张叶子,就是三个又字,呈品字形分布。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第一课时说课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第一课时说课设计宜兴市阳羡小学李剑英教材简析:《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春光篇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这是一篇知识性和情趣性结合的课文,要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春蚕是江南学生喜爱的昆虫,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会书写蚕、姑、娘三字。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丝巾,问:漂亮吗?不光漂亮,带着还很舒服呢!用手摸摸什么感觉?许多外国朋友还把它带回去做纪念呢!你们知道这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吗?(出示蚕的图片)2、指导生字蚕。
(蚕是昆虫,可它却不是一般的虫子,传说是天上的仙女带到人间的。
所以上面一个天,下面一个虫)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蚕3、人们都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补充课题)指导姑娘两个字的字形,读准娘(单个字念第二声,在这里念轻声)4、指导读题。
5、多可爱的蚕姑娘呀!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录像欣赏蚕生长的过程,老师适当描述)【设计意图:语文是感性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更是感性的。
由丝巾引到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
再用录像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1)出示词语:蚕卵桑叶蚕床换上盖新房又白又胖一声不响旧衣裳茧子蛾姑娘又黄又瘦带拼音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游戏我指你说)【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2)指名分节读课文。
十堰市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蚕姑娘(1)教案_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蚕姑娘1教案
2、蚕姑娘13 画杨桃妙析教材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应当训练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
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
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建议1.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2.角色体验法。
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
【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难点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今天,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2、出示生字蚕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3、蚕姑娘非常可爱,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1〉出示词语(带拼音)蚕卵桑叶蚕床脱下蛾姑娘又白又嫩茧子渐渐长胖吐出旧衣裳又黄又瘦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
重点朗读词语蚕卵又白又嫩旧衣裳蚕床〈2〉、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
重点指导卵的笔顺(指名说教师板书书空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四、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挑选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反馈、评议。
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评的重点就是上面两方面。
可作如下点评:〈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4〉你这一小节没读好,没关系,你可以请同学帮你读。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
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五、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蚕姑娘》教学教案(1)
《蚕姑娘》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silkworm girl《蚕姑娘》教学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
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2、出示课题: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蚕姑娘 1课件
换上 发胖 盖房 不响
12/7/2021
第二页,共十一页。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sānɡ yè),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
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2/7/2021
第三页,共十一页。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sānɡ yè),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 娘。
No 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
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小朋友们,我摘掉帽子以后你们(nǐ men)还认识我吗
Image
12/7/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一页。
12/7/2021
第四页,共十一页。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
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
此 一天天 (cóngcǐ)
发胖。
12/7/2021
第五页,共十一页。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 叶(sānɡ yè),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 了,从此一天天发亮。
第八页,共十一页。
12/7/2021
第九页,共十一页。
读准字音 。 (zì yīn)
小朋友们,我摘掉帽子以后你们还认识我吗?
蚕姑娘 桑叶 蚕床 新旧 (gū niang) 换上 发胖 盖房 不响
12/7/2021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蚕姑娘。蚕姑娘 桑叶 蚕床 新旧。换上 发胖 盖房 不响。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 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名师课件(第一课时)(苏教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谜语 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 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打一昆虫)
蚕
导入新课
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 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
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 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链接音乐欣赏:蚕宝宝
整体感知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 4、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读认生字
cán gū niang
蚕姑 娘
tuō xià
脱下
yī shang
衣裳
nuǎn yáng yáng zuān chū
暖洋洋 钻出
jiǎn zi
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蚕姑 娘》”,一起来闯关吧!
茧子
读认生字
shòu xiǎo
瘦小
huàn shàng
换上
cóng cǐ
从此
fēi é sāng yè
飞蛾 桑 叶
gài fáng
盖房
kāi chuāng
开窗
读认生字
蚕姑娘 暖洋洋 瘦小 飞蛾
脱下 钻出 换上 桑叶
衣裳 茧子 从此 盖房
开窗
读认生字
多音字
zuān 钻出 钻
zuàn 钻石
fā 发现 发
情景朗读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 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 成蛾姑娘。
要读出惊 喜的语气!
整体感知
欣赏图片,说变化。
学写生字
娘洋钻 桑此盖 窗
2蚕姑娘第一课时
NO:7
2. 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⒈识字、写字。
⒉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词“蚕”“姑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文生字教认。
(1)指名读,分析字形,记字:天下一条虫是“蚕”。
(2)介绍蚕的一些知识。
(3)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吐丝瘦钻出换上卵茧漂亮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结合图或实物说说词语的意思。
(4)抽读生字卡片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课后题2)
2.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重点指导:蚕黑桑盖丝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胖说明了什么?
9、讨论2、5两节的不同
(1)这里旧衣裳和新衣裳分别指什么?
(2)发亮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是呀,从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到又黄又瘦再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说明了蚕每睡一回,,他就长大一些,长胖一些,它在不断地生长。
10、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种蚕姑娘?快找出来读读吧!请四位小朋友分别读3、4、5自然段,注意不同词语的读法。
四、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又去干什么呢?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学习
内容
2、蚕姑娘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2.能正确朗读课文。
重点
难动
教师导学
练习设计
学生用“先……然后……再……最后……”说一说。
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学生理解“蚕眠”。
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
学生读好“不吃也不动”、“醒了,醒了”。
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讨论: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从小到大睡了几回?每次睡醒以后都回发生一些变化?
5、齐读第6自然段。
6、指名读第7自然段。
(1)茧子里的蚕姑娘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2)“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
(3)“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话要怎么读?齐读第7自然段
(4)看23页上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想不想看一看蚕生长的过程呢?(看光盘)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齐读第1自然段。
小组讨论
学生看光盘:
想不想看一看蚕生长的过程呢?
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2)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2自然段。
(4)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5.自由读3—5节
6、这3个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句式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
7、讨论2、3两节的不同
(1)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
(2)黄姑娘变成白姑娘说明了什么?
8、讨论2、4两节的不同
2、那这么个不断变化的蚕姑娘是从哪儿来的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三、学习2—5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节
(1)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那这里的黑衣裳就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