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PCR基因扩增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第二部分
第13章PCR基因扩增技术
赵杰文邹小波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十一章PCR基因扩增技术
1 PCR技术的检测原理
2 PCR引物的设计
3 PCR反应条件与程序优化
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分析
5 PCR技术的发展
6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7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 PCR技术的检测原理
一、PCR的基本原理
二、PCR技术的特点
一、PCR的基本原理
(一)板DNA变性
(二)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三)引物的延伸
(四)PCR的反应动力学
(五)PCR扩增产物
一、PCR的基本原理
二、PCR技术的特点
(一)特异性强
(二)灵敏度高
(三)简便快速
(四)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
2 PCR引物的设计
一、引物的选择
二、引物设计的原则
三、引物合成的质量
一、引物的选择
位于高保守区互补的引物,可以特异性扩增某一目标DNA,可用于目标基因的分离或鉴定(而随机引物可导致多区域扩增),产生特征性PCR 扩增指纹图谱,从而用于快速基因分型。
二、引物设计的原则
引物设计的总原则是:提高特异性扩增,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主要标准有:
(一)长度:应为15~30bp,一般为
18~24bp.与模板顺序互补;
(二)碱基随机分布: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避免膘呤、嘧啶一连串堆积。 (三)G+C含量:在40~60%间,以
45%~55%为宜;
二、引物设计的原则
引物设计的总原则是:提高特异性扩增,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主要标准有:
(四)引物本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五)引物之间:两引物间不应有互补性; (六)引物的3′端:引物的延伸是从3′末端开始的,3′末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严格要求配对;
二、引物设计的原则
引物设计的总原则是:提高特异性扩增,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主要标准有:
(七)引物的5′端:引物5′末端只要与DNA结合的长度足够即可;
(八)避开简并位点;
(九)引物的特异性: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
二、引物设计的原则
引物设计的总原则是:提高特异性扩增,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主要标准有:
(十)扩增片段的长度:在临床检测中扩增片段长度一般在100~800bp间,多在200~600bp 间,以利于循环参数的统一及扩增产物分析。
三、引物合成的质量
引物序列确定之后,由专门实验室和专门的技术人员用核苷酸合成仪合成引物。
3 PCR反应条件与程序优化
一、PCR反应成分
二、循环参数
一、PCR反应成分
(一)模板
(二)引物
(三)dNTP
(四)PCR反应缓冲液
(五)TaqDNA聚合酶
(六)其他因素
二、循环参数
(一)变性时间和温度
(二)引物的退火
(三)引物的延伸
(四)循环次数
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分析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层析技术
四、核酸探针杂交鉴定法
五、微孔板夹心杂交
六、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七、酶免疫法检测PCR
八、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法
九、PCR扩增产物的直接测序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层析技术
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常压软胶系统,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亲和层析及吸附层析;二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高压液相(刚性胶体)与高效液相层析。
四、核酸探针杂交鉴定法
为了确定PCR产物是否是预先设计的目的片段,或产物是否有突变,都需做分子杂交检测。
五、微孔板夹心杂交
首先是固定于微孔板的捕获探针与PCR产物的某一区域特异杂交,使PCR产物间接固定于微孔板上,再用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检测探针与PCR产物的另一区域杂交
六、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根据目标基因的已知序列资料可以查出包含的酶切位点,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扩增产物后进行电泳,观察消化片段的数目及大小是否与序列资料相符,从而确定产物的特异性。
七、酶免疫法检测PCR
DNA酶免疫试验(DNA enzyme immunoassay)是一种以特异杂交的双链DNA 为抗原,用一般标记的抗体进行显色反应,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技术。
八、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法
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简称PCR-SSCP)是一种简便快速的PCR扩增产物分析方法。
九、PCR扩增产物的直接测序 PCR技术在进行分子克隆和模板制备的大部分工作中显示了极大的优势。它不仅省略了通常制备DNA片段的烦琐步骤,也避免了使用亚克隆的经典程序。
5 PCR技术的发展
一、巢式PCR(Nested PCR,nPCR或N-PCR)
二、逆转录PCR(RT-PCR)
三、多重PCR
四、不对称PCR
五、反向PCR
六、增敏PCR
七、RNA的聚合酶链反应
八、锚定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