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4节气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一、“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有的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至”是极、最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有的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有的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有的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附:“二十四节气”具体表象1.立春(2月3—5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新的轮回。

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2.雨水(2月18—20日):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3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3月20—21日):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民间气象学,用来指导农事、生活和节庆。

按照太阳视运行轨迹,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度,串联成一年的气候周期。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的完整内容。

1. 立春•日期:2月3日或4日•天气特征:春寒料峭•习俗:过年后开始做喜事、踏青,祭灶送财神等2. 雨水•日期:2月18日或19日•天气特征:春雷潜鸣•习俗:种植春季作物,开展田间农事3. 惊蛰•日期:3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桃始华、鹰化为鸠•习俗:注意营养搭配,预防春困4. 春分•日期:3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春回大地•习俗:户外踏青,祭祀祖先5. 清明•日期:4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落花开遍•习俗:扫墓祭祖,赏花祈福6. 谷雨•日期:4月19日或20日•天气特征:百花齐放•习俗:注重防霜灾害,助长农作物生长7. 立夏•日期:5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蝉始鸣,麦秋生•习俗:开始播种各种夏植,务农护林8. 小满•日期:5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五月芝麻长,发云深•习俗:劳动人民勤劳耕作,播种夏粮夏麦9. 芒种•日期:6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蚕吐丝•习俗: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影响最大,要注意应对阳光辐射10. 夏至•日期:6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鹿角解•习俗:各地多用热火禾秸来驱虫11. 小暑•日期:7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蟋蟀居壁•习俗:炎炎夏日,人们要注意清洗,以免长痱子12. 大暑•日期:7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大暑尚不惧•习俗:暑天宜于清淡饮食,以免伤胃13. 立秋•日期:8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凉风至•习俗: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农民也开始着手秋收14. 处暑•日期:8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天气尚热•习俗:此时气温开始逐渐回落,人们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15. 白露•日期:9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白露恐不露•习俗:注意防秋燥,多食蔬果16. 秋分•日期:9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寒露至,栋扉开•习俗:中秋节临近,要准备月饼、柚子等食品17. 寒露•日期:10月8日或9日•天气特征:早霜凄凄•习俗:凉爽的气候,需注意保暖防寒18. 霜降•日期:10月23日或24日•天气特征:鹅毛大雪•习俗:感受初冬来临,要预防感冒等疾病19. 立冬•日期:11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蚯蚓结底•习俗:冬季需注意保暖,多吃滋润食物20. 小雪•日期:11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雁北离•习俗: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21. 大雪•日期:12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草木黄落•习俗:注意防寒保暖,多吃温补食物22. 冬至•日期:12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腊日杀牲,腊瓜巳秃•习俗:冬至至腊年,是最寒冷的期间,需加强保暖23. 小寒•日期:1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雁始还•习俗:寒冷的天气要注意保暖,宜多食补24. 大寒•日期:1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水泽渐冰•习俗:寒冷严冬之时,民间要注意防寒。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
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
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顺序

二十四节气顺序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 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 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 黄经165度;于阳历9月7-9日 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 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 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 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 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基 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 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以白 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小雪日戏题绝句》·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阳历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 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 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 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 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 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 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 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 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 腌制“咸货”。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 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阳 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 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 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 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 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 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 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之24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24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24节气介绍1、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春节就是立春这一天,民国时袁世凯颁令将春节定为农历正月初一,但生肖仍以立春日开始计算。

立春一般在阳历的2月4日前后,正好赶上六九,民间又有“春大六九头”的说法。

立春那一刻,将羽毛放在用钢钎插出的地洞上,羽毛会飞起来,表示地的阳气上升了。

立春之日人们还有吃春饼、咬萝卜的习俗。

2、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主要是讲天气开始变暖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不一定降多大的雨,所以俗语才说“春雨贵如油”。

3、惊蛰:“惊”指的是雷声,“蛰”说的是冬眠的虫兽,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阳历3月5日左右,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小动物们,虫卵孵化,万物复苏。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上升,故宜食梨。

因为该节气与“二月二龙抬头”相近,在晋北地区还有吃面条、吃粉条的习俗。

4、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又称“日中”、“日夜分”,自该日起将一天天昼长夜短。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谚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

春分也是插秧和植树的好时节。

5、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5号前后。

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自唐代起,民间就形成了祭祀祖先、踏青、插柳、放风筝的习惯。

6、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有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在阳历4月20日前后,这段时间多吃香椿可健胃、理气,提高免疫力。

南方则在这一天上树采茶。

7、立夏: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国24节气表和含义

中国24节气表和含义

中国24节气表和含义
1.立春。

含义:春季开始。

2.雨水。

含义:天气变暖,开始下雨。

3.惊蛰。

含义:开始打雷,气温回升。

4.春分。

含义:昼夜平分。

5.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万物生长。

6.谷雨。

含义:开始降雨,对农作物有益。

7.立夏。

含义:夏季开始。

8.小满。

含义: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

含义:芒种忙种,是农耕文明中对这个时令的注解。

10.夏至。

含义: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11.小暑。

含义:开始变热。

12.大暑。

含义: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

含义:秋季开始,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

含义: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

含义: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

含义:昼夜平分。

17.寒露。

含义: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

含义: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

19.立冬。

含义:冬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寒冷。

20.小雪。

含义:开始下雪。

21.大雪。

含义: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

含义: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

含义: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24.大寒。

含义:天气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立春1、介绍: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 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 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 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 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 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 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 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 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酒”、“春牛”等等。

介绍24节气

介绍24节气

介绍24节气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轨迹,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24个节气。

立春:是农历二月初四或初五,表示春天开始了,万物开始复苏。

雨水:是农历二月十九或二十,表示雨水开始增多,春耕春种的时节。

惊蛰:是农历三月初五或初六,表示春雷惊醒了蛰伏的昆虫,万物开始生长。

春分:是农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表示昼夜平分,春天正式到来。

清明:是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表示清明时节,人们要祭祖扫墓。

谷雨:是农历四月十九或二十,表示雨水充足,是春季收获的时节。

立夏:是农历五月初五或初六,表示夏天开始了,万物繁盛。

小满:是农历五月二十或二十一,表示作物已经成熟,但还未到收获的时节。

芒种:是农历六月初五或初六,表示麦子已经成熟,开始收割。

夏至:是农历六月二十或二十一,表示白天最长,夏天正式到来。

小暑:是农历七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大暑: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天气最热,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是农历八月初七或初八,表示秋天开始了,天气开始凉爽。

处暑:是农历八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天气开始转凉,人们要注意保暖。

白露:是农历九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天气开始凉爽,露水开始出现。

秋分:是农历九月二十或二十一,表示昼夜平分,秋天正式到来。

寒露:是农历十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天气开始寒冷,露水开始凝结。

霜降:是农历十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天气开始寒冷,霜开始出现。

立冬:是农历十一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冬天开始了,天气开始寒冷。

小雪: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天气开始寒冷,雪花开始飘落。

大雪:是农历十二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天气最冷,雪花纷飞。

冬至: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白天最短,冬天正式到来。

小寒:是农历一月初七或初八,表示天气开始寒冷,人们要注意保暖。

大寒:是农历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表示天气最冷,人们要注意保暖。

每个月的节气表

每个月的节气表

每个月的节气表
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一种时间单位,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

中国农历中的24个节气分别是:
1. 立春:每年阳历2月3日左右
2. 雨水:每年阳历2月18日左右
3. 惊蛰:每年阳历3月5日左右
4. 春分:每年阳历3月20日左右
5. 清明:每年阳历4月4日左右
6. 谷雨:每年阳历4月19日左右
7. 立夏:每年阳历5月5日左右
8. 小满:每年阳历5月20日左右
9. 芒种:每年阳历6月5日左右
10. 夏至:每年阳历6月21日左右
11. 小暑: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
12. 大暑:每年阳历7月23日左右
13. 立秋:每年阳历8月8日左右
14. 处暑:每年阳历8月23日左右
15. 白露:每年阳历9月8日左右
16. 秋分:每年阳历9月23日左右
17. 寒露:每年阳历10月8日左右
18. 霜降:每年阳历10月23日左右
19. 立冬:每年阳历11月7日左右
20. 小雪:每年阳历11月22日左右
21. 大雪:每年阳历12月7日左右
22. 冬至:每年阳历12月21日左右
23. 小寒:每年阳历1月5日左右
24. 大寒:每年阳历1月20日左右
请注意,这些日期是根据中国农历和太阳历的结合计算的,所以实际日期可能有所浮动。

阳历日期是参考值,实际日期可能在前后一两天内变化。

24个节气对应的时间24节气是哪些

24个节气对应的时间24节气是哪些

24个节气对应的时间24节气是哪些24个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传统上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适应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这24个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时间,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阳历日期会有变动。

1. 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回春。

2.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阳历时节。

表示降雨增多,雨水开始补充田间水分。

3.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指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表示春雷惊醒了蛰伏的生机。

4.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历时节。

天空将分为两半,白天和黑夜平分,意味着春天进一步加强。

5.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阳历时节。

古代称为"扫墓节",表示此时春季已经稳定,适宜祭祀祖先。

6.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种植作物收获的季节即将开始,土壤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7.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表示夏季开始,气温升高,万物生长旺盛。

8. 小满: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阳历时节。

标志着作物已经长满,还未丰收。

即"满有点小"的时候。

9.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阳历时节。

作物生长期虽长,但还未到收获时节,所以称为芒种。

10.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阳历时节。

此时太阳高度最高,白天最长,表示进入炎热的夏季。

11.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阳历时节。

夏季开始进入最热的时候,气温逐渐升高。

12. 大暑:每年的7月21日或22日,阳历时节。

整个夏季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采取措施防暑。

13.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夏季过去,秋天开始,天气逐渐凉爽。

14. 处暑: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阳历时节。

表示暑热开始减退,天气逐渐凉爽。

15.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阳历时节。

意味着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寒凉。

16. 秋分: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阳历时节。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 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 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 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按阳历算出来的。 •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 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 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 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 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 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 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 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 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 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 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 变化三种。

24节气科学知识

24节气科学知识

24节气科学知识24节气是中国古代为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所编制的一种历法。

中国的24个节气可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1. 立春:在黄道带上,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称为“立春”。

这时候,春天正式开始了。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开始起床早,因为天明时间逐渐延长。

此时,一些人会到房屋四周祭祀土地神和家神,以求平安。

2. 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农历二月十二日或十三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中国人就庆祝雨水节了。

在这个节气里,大雨、暴雨会增多,天气会变得更加潮湿。

由于多雨,这个节气里适合种植一些水稻、梓树等植物。

3. 惊蛰:惊蛰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这是一年的第三个节气,在农历二月末或三月初,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称为惊蛰。

这个节气里,天气渐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植物和昆虫开始苏醒。

4. 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它标志着春季正式开始。

它在阳历每年的3月20日左右,此时天气变暖,百花盛开,生机勃勃。

过春分节气后,昼长夜短,白天变长,黑夜变短。

5. 清明:清明节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15日左右,是24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此时,天气温暖,万物开始萌发。

此时,家人们会到坟前祭拜祖先,还会清扫墓地,洒清水,整理清洁墓地和家中。

6. 谷雨:谷雨,位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记述,每年阳历4月20日左右。

这个时期,中国南方进入早稻的收获时节,北方地区则是小麦和谷类作物的播种时节。

谷雨节气里的雨水多,是一年中降雨最多的节气之一。

7. 立夏:立夏是24个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称之为立夏。

这时候,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频繁,万物蓬勃生长。

立夏节气此时正式标志着进入了夏季。

8. 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每年阴历5月21日或22日前后。

小满节气所指的是夏季即将来临,气温也在不断上升中。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分辨节气的时间及指导农事的一种方法。

人们常常说二十四节气顺口溜。

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4节气解读

24节气解读

24节气解读24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气象学术语,它是用来表示一年中特定时期的天气和气候状况的。

中国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变化多端的气候和天气,都是由太阳的阳光和地球的自转而来的,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分别有六个节气。

这些节气分别标记了中国农民和渔民们的重要工作和活动。

以下解读这24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

此时阳气开始发生活跃,万物开始萌芽生长。

雨水:表示春季雨水开始多起来,水气逐渐增加,春季的到来也就更加明显了。

惊蛰:此节气标志着春季渐进到达了高峰,气温开始上升,蛰伏的生物也开始苏醒。

春分:春分日是春分节气中最重要的日子。

此时,昼夜长度相等,天空晴朗无云,春天的开始也就更加明显了。

清明:清明节气又称踏青节,气温变化明显,许多花卉进入盛花期,是春季的最佳旅游季节之一。

谷雨:谷雨节气标志着春雨时节的正式到来,农民们开始大规模播种农作物。

立夏:此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上升,万物生长蓬勃。

小满:小满节气表示农作物进入生长最为繁旺的时间段,此时往往需要特别关注田间作物的情况。

芒种:芒种节气表示夏季已到达高峰,农民们开始启动夏令穀作,开始储藏将来的粮食。

夏至:夏至是夏季中最重要的日子。

夏至日当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太阳高度最高,是夏天的全盛期。

小暑:小暑节气标志着炎热气息已渐滋味,夏季进入到了火热的时期。

大暑:大暑节气表示夏季已到达顶点。

此时气温最高,人们要及时进行防暑降温措施。

立秋:此节气表示秋季的开始,天气转凉,适合农作物生长,农民们开始了秋季的耕作。

处暑:处暑节气表示炎热天气即将过去,人们可以逐渐放心出行了。

白露:白露节气标志着天气已经转凉,早上的露水也渐渐变得凉爽,此时也是收获的时节。

秋分:秋分节气中,昼夜平分,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们要适应气温的变化,做好保暖工作。

寒露:寒露节气表示天气已经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人们渐渐需要换上秋冬服装。

霜降: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接近于尾声,天气逐渐变冷,也是收获的关键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的由来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2.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4.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5.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6.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

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

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7.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8.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24节气的字面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
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