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2017学年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案
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九课《人生》教学课件
对照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
•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 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
• 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 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 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 事业而忘却生命。
二类人
•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 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 ,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 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 )取:掠夺。 臆(yì )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 )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 疲倦。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 么? 人生就如同爬山登塔,“无限风光 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 最美的风景。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说:“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的 时候,不因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 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耻。”
勃兰兑斯
信息卡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 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 、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 ,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 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 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 、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 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 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 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 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 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 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 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 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 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 列形象之中。
2016(新)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案(精品)
《人生》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延伸拓展。
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
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把学生分四组,每组概述一个场面,由代表发言。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则寓意深刻的人生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人生话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关于人生的问题,如“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事情让你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文本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逐段分析文本,讲解作者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人生观。
4.结合所学课文,采访一位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整理成一篇访谈录,字数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故事,感悟人生百态。
5.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崇拜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该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撰写一篇介绍该人物的文章,字数800字左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深层含义,领悟作者人生观:本文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阐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人生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分析文本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本文融合了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教学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人生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43张PPT)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 作者的写作意图。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学生 的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朗读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 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 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 己的人生
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此代表人生各个 方面的种种人:首先,作者把人生比作
攀登高塔 揭示人类追求生命有相似性、一 致性的特点。其次,用 挖掘坑道的人 比喻
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脑力劳动的 人们。再次,用征服 广阔领域 的人比喻军 事家、政治家。最后,作者用在工场劳动 的人比 喻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 。
萬里長城
灭六国,统一天 下,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的国家。
• 汉武帝名叫刘彻,是 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 刘邦的曾孙。公元前 141年在他父亲汉景 帝死后,便由他做了 皇帝,那时他还只有 十六岁。从那一年起 到公元前87年他死 时止,他总共做了五 十四年皇帝,占了整 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 的时间。
5.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 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 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 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 勇敢倔强的精神……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生》1ppt课件
•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 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 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 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 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 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 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 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 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评论了 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 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攀登高塔
至多不过一百来级 中空 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
比喻人的生命历 程,有攀登就 有摔落 ,有生 就有死。
攀登高塔
最初 青年
——容易,很慢,没有困 难,新鲜流连,充满希望。
越往上走
——越困难, 老年
缺乏新鲜感, 不再留恋。
• 接着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 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课文通 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最初 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 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 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 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 不再留恋什么。
挖掘坑道
矿物 ——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挖掘的人们 ——指从事研究工作,为了劳作、为
了事业而忘却生命的人们。 表现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
神。
• 我们再看第三部分(7段),描 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 取,他们搜取更多的土地,征 服更多的人。
攫取领地
开疆辟土、征服人群、占有欲强, 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的人 们。
爱冒险,爱生命,爱争斗;
精力充沛,头 脑活跃,勇敢 面对生活的挑 战。
• 这一部分只有一段,描写这些人开 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和他们的 内心感受。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对 他们的性格和情态所做的描写,是 全文中最精彩的。这里运用了一个 典故,撤旦叛逆,向救世主显示他 的独立王国。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 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的。 撤旦在西方文化词典中是一个魔鬼、 坏蛋的代名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鲁教版PPT课件
-
5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 发展。
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 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
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往远处或高处-看。
6
一、整体把握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
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
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
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
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
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
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
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
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
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
人生
勃兰兑斯
-
1
❖ 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a.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能力。b.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c.鼓励学 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 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d.学习文中 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 ②过程与方法:a.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 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b.鼓励学生 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 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 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 与教师之间的对话。c.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在本文中只写 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 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 为丰富的人生,因而可以鼓励学生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 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和体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为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斯莫卢。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人生》课文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
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
这座高塔是圆锥形的。
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
这是每一个人因的命运:如果他达致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惊觉是哪一级,毕氏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导流,而他也就消失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第三十一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较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或者说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土,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美景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难测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越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冲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
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完成使命新的平台后,对他的道贺也就更热烈些。
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探究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
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 鲁教版
学习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 么?对照自己,想你将怎样选 择自己的人生”?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 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 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 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 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 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 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 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 耐劳的精神品质。
3.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 本性就是迎着岁月的激流。 热情奔放、敢于冒险、敢于挑 战。 4.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 他们厌倦。 热爱生活、永葆活力
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此代表人生各个方面的种种 人:首先,作者把人生比作
攀登高塔
揭示人类追求生命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 又有相似性、一致性的特点。其次,用 比喻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脑力劳动的人们。 再次,用征服 的人比喻军事家、政治家。 挖掘坑道的人 最后,作者用在工场劳动的人比 喻 作者运用比喻含蓄、贴切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新颖、奇特、形象。
二、问题研究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 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 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 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 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 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 西。
人
生
勃兰兑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9《人生》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9《人生》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三、理清思路,探明主旨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1)我觉得非常恰当。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
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2)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范文
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仔细阅读,并祝各位同学在学期中快乐。
一、导言。
有人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击的双浆;有人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有人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应该怎样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今天我们就从勃兰兑斯的《人生》一课中去找答案。
二、案例
师: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他把生命比喻为幽径,而文中作者却把它比喻为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幺?
生1:我觉得恰当。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
每前进一步,就好象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
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九年级语文上册2.9《人生》学案鲁教版
《人生》自主学案人生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面对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要揣摩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关于本文作者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瞭望()攫取()鲑鱼()停滞()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攫取:掠夺臆测:主观的推测馈赠:赠送3、词语积累。
陷阱臆测乐此不疲粉身碎骨二、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题解,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也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在课文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如何理解"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就会越多,后来发生的事情和已前的事情看起来就"似曾相识"。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人生》学案 鲁教版
《第9课人生》教学目标1.朗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理解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3.揣摩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资料链接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
二、整体感知1.生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xiàn( )阱zhān( )望攫取()充pâi()鲑鱼()停滞()yì()测馈赠()2.解释词语。
瞭望:瞻望:攫取:停滞:臆测:馈赠:3.读课文,说说文章描写了哪四个场面?方法链接:概述文章内容的方法:A.抓住人物,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语言要简练)B.围绕中心叙事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或“围绕谁?发生了什么?”4.勃兰兑斯将人生所作的后面三个比喻:地洞、广阔领域、工场,分别照应三种人,说说是哪三种人?三、深入探究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4.文中多处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生的意义,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2)“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方法链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语言:1.用词美2.修辞美3. 哲理美四、迁移拓展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人生》教课方案内容预览:《人生》教课方案教课依照《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
勃兰兑斯( 1842~1927),丹麦文学责备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游。
1871 年归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解《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 年第一版此书,惊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 年发布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一样的角度、视线,描绘人的生命旅途的不一样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实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爱惜,以及让一世过得更存心义的信念和理想。
“高塔” 等四种情形纯属虚构,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讲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谈论,写得委婉蕴藉,回味无穷,给人以启示激励。
假如把人一世成长、奋斗的进度比做登攀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
一个人从母体中出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登攀,识字念书、学习某种技术、从事某种职业,也是在登攀这座高塔的阶梯。
在登攀头几级阶梯时,他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亲母亲的帮助,所以他登攀起来比较轻松,并且大多半光阴是快乐的。
此后的登攀,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登攀的难度越大。
当他达到必定的高度时,便会失掉父亲母亲的帮助,甚至失掉全部帮助,只好完好靠自己的力量,而每登攀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
每登上一级阶梯,登攀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但是,世人在登攀人生的阶梯时,步伐解速度其实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先的几级阶梯以后,便变得寸步难行。
有的人在登上某一级阶梯以后,只管仍有余力登攀,却过早地止步不前。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登攀不只,他们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忍耐孤独,清除每一个行进中的阻碍,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存在境地”。
总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绘了人类登攀高塔的共怜悯形,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一样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形,依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如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生》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生》教案【五篇】.篇一篇二教学目的:一、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一、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如何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课型:略读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语:“在第九课中,冰心把生命比作春水和小树。
那么,今天的外国作家会把生命比做什么呢?”2、参照注释,对作者做简单的介绍。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3、学生速读课文,参照课前提示,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这里的高塔象征了什么?人生。
作者为什么用高塔来比喻人生?改成道路如何?体现了攀登的特征。
联系课后练习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5、分组讨论,概括出后三个部分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表现他们的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挖掘坑道的人: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牛顿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忽必烈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6、小结:作者创作本文,就是要告诉我们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人生》【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2、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构思】 1、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和写法;3、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多媒体显示: 1、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2、词语释义: 瞭望:登高远望。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个场面(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的,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个场面(5~6):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个场面(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8~9):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3、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把握主旨。
多媒体显示:1、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2、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
3、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4、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 明确: ⑴ 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
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马克思也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⑵ 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
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
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
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
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⑶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⑷ 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研读探究 1、难句释疑。
(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 多媒体显示难句示例: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明确:“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过于片面,事实上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留恋生命。
黑格尔就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明确: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明确: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
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4、“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明确: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2、写法探究: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课文在写法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明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五、延伸拓展人生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呢?请仿照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你心中的人生。
(小组交流,每组选出一、二篇进行朗读、评价。
)六、课堂总结 1、本文小结:《人生》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2、单元回顾: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在内容和写法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特点: ⑴ 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了独特的感觉和体会。
⑵ 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⑶ 在表达种种感受和理念时,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进行的,即描写了生命界的多种现象,细致具体,生动形象,具有生动性、暗示性、含蓄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1、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有许多经典的名篇。
课外摘录古今中外的名人对人生经典的论述,并仔细品味。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思考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议论性散文。
【板书设计】 高塔 珍爱生命 地洞 人生 广阔领域 以小见大 工场 树立志向、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