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2017学年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九课《人生》教学课件

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九课《人生》教学课件

对照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
•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 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
• 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 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 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 事业而忘却生命。
二类人
•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 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 ,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 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 )取:掠夺。 臆(yì )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 )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 疲倦。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 么? 人生就如同爬山登塔,“无限风光 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 最美的风景。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说:“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的 时候,不因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 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耻。”
勃兰兑斯
信息卡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 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 、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 ,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 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 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 、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 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 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 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 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 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 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 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 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 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 列形象之中。

2016(新)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案(精品)

2016(新)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案(精品)

《人生》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延伸拓展。

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

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把学生分四组,每组概述一个场面,由代表发言。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则寓意深刻的人生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人生话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关于人生的问题,如“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事情让你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文本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逐段分析文本,讲解作者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人生观。
4.结合所学课文,采访一位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整理成一篇访谈录,字数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故事,感悟人生百态。
5.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崇拜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该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撰写一篇介绍该人物的文章,字数800字左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深层含义,领悟作者人生观:本文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阐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人生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分析文本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本文融合了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教学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人生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43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43张PPT)
,丹麦文学批评 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 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 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 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 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 派》和《青年德意志》。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 作者的写作意图。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学生 的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朗读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 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 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 己的人生
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此代表人生各个 方面的种种人:首先,作者把人生比作
攀登高塔 揭示人类追求生命有相似性、一 致性的特点。其次,用 挖掘坑道的人 比喻
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脑力劳动的 人们。再次,用征服 广阔领域 的人比喻军 事家、政治家。最后,作者用在工场劳动 的人比 喻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 。
萬里長城
灭六国,统一天 下,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的国家。
• 汉武帝名叫刘彻,是 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 刘邦的曾孙。公元前 141年在他父亲汉景 帝死后,便由他做了 皇帝,那时他还只有 十六岁。从那一年起 到公元前87年他死 时止,他总共做了五 十四年皇帝,占了整 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 的时间。
5.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 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 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 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 勇敢倔强的精神……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生》1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生》1ppt课件

•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 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 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 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 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 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 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 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 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评论了 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 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攀登高塔
至多不过一百来级 中空 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
比喻人的生命历 程,有攀登就 有摔落 ,有生 就有死。
攀登高塔
最初 青年
——容易,很慢,没有困 难,新鲜流连,充满希望。
越往上走
——越困难, 老年
缺乏新鲜感, 不再留恋。
• 接着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 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课文通 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最初 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 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 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 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 不再留恋什么。
挖掘坑道
矿物 ——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挖掘的人们 ——指从事研究工作,为了劳作、为
了事业而忘却生命的人们。 表现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
神。
• 我们再看第三部分(7段),描 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 取,他们搜取更多的土地,征 服更多的人。
攫取领地
开疆辟土、征服人群、占有欲强, 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的人 们。
爱冒险,爱生命,爱争斗;
精力充沛,头 脑活跃,勇敢 面对生活的挑 战。
• 这一部分只有一段,描写这些人开 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和他们的 内心感受。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对 他们的性格和情态所做的描写,是 全文中最精彩的。这里运用了一个 典故,撤旦叛逆,向救世主显示他 的独立王国。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 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的。 撤旦在西方文化词典中是一个魔鬼、 坏蛋的代名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鲁教版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鲁教版PPT课件

-
5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 发展。
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 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
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往远处或高处-看。
6
一、整体把握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
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
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
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
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
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
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
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
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
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
人生
勃兰兑斯
-
1
❖ 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a.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能力。b.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c.鼓励学 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 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d.学习文中 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 ②过程与方法:a.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 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b.鼓励学生 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 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 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 与教师之间的对话。c.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在本文中只写 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 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 为丰富的人生,因而可以鼓励学生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 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和体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为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斯莫卢。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人生》课文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

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

这座高塔是圆锥形的。

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

这是每一个人因的命运:如果他达致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惊觉是哪一级,毕氏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导流,而他也就消失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第三十一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较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或者说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土,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美景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难测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越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冲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

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完成使命新的平台后,对他的道贺也就更热烈些。

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探究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

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9课《人生》课件 鲁教版
广阔领域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
学习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 么?对照自己,想你将怎样选 择自己的人生”?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 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 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 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 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 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 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 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 耐劳的精神品质。
3.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 本性就是迎着岁月的激流。 热情奔放、敢于冒险、敢于挑 战。 4.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 他们厌倦。 热爱生活、永葆活力
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此代表人生各个方面的种种 人:首先,作者把人生比作
攀登高塔
揭示人类追求生命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 又有相似性、一致性的特点。其次,用 比喻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脑力劳动的人们。 再次,用征服 的人比喻军事家、政治家。 挖掘坑道的人 最后,作者用在工场劳动的人比 喻 作者运用比喻含蓄、贴切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新颖、奇特、形象。
二、问题研究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 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 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 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 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 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 西。


勃兰兑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9《人生》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9《人生》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9《人生》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三、理清思路,探明主旨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1)我觉得非常恰当。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

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2)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范文
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人生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仔细阅读,并祝各位同学在学期中快乐。

一、导言。

有人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击的双浆;有人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有人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应该怎样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今天我们就从勃兰兑斯的《人生》一课中去找答案。

二、案例
师: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他把生命比喻为幽径,而文中作者却把它比喻为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幺?
生1:我觉得恰当。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

每前进一步,就好象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

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九年级语文上册2.9《人生》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9《人生》学案鲁教版

《人生》自主学案人生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面对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要揣摩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关于本文作者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瞭望()攫取()鲑鱼()停滞()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攫取:掠夺臆测:主观的推测馈赠:赠送3、词语积累。

陷阱臆测乐此不疲粉身碎骨二、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题解,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也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在课文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如何理解"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就会越多,后来发生的事情和已前的事情看起来就"似曾相识"。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人生》学案 鲁教版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人生》学案 鲁教版

《第9课人生》教学目标1.朗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理解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3.揣摩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资料链接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

二、整体感知1.生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xiàn( )阱zhān( )望攫取()充pâi()鲑鱼()停滞()yì()测馈赠()2.解释词语。

瞭望:瞻望:攫取:停滞:臆测:馈赠:3.读课文,说说文章描写了哪四个场面?方法链接:概述文章内容的方法:A.抓住人物,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语言要简练)B.围绕中心叙事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或“围绕谁?发生了什么?”4.勃兰兑斯将人生所作的后面三个比喻:地洞、广阔领域、工场,分别照应三种人,说说是哪三种人?三、深入探究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4.文中多处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生的意义,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2)“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方法链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语言:1.用词美2.修辞美3. 哲理美四、迁移拓展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人生》教课方案内容预览:《人生》教课方案教课依照《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

勃兰兑斯( 1842~1927),丹麦文学责备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游。

1871 年归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解《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 年第一版此书,惊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 年发布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一样的角度、视线,描绘人的生命旅途的不一样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实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爱惜,以及让一世过得更存心义的信念和理想。

“高塔” 等四种情形纯属虚构,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讲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谈论,写得委婉蕴藉,回味无穷,给人以启示激励。

假如把人一世成长、奋斗的进度比做登攀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

一个人从母体中出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登攀,识字念书、学习某种技术、从事某种职业,也是在登攀这座高塔的阶梯。

在登攀头几级阶梯时,他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亲母亲的帮助,所以他登攀起来比较轻松,并且大多半光阴是快乐的。

此后的登攀,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登攀的难度越大。

当他达到必定的高度时,便会失掉父亲母亲的帮助,甚至失掉全部帮助,只好完好靠自己的力量,而每登攀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

每登上一级阶梯,登攀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但是,世人在登攀人生的阶梯时,步伐解速度其实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先的几级阶梯以后,便变得寸步难行。

有的人在登上某一级阶梯以后,只管仍有余力登攀,却过早地止步不前。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登攀不只,他们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忍耐孤独,清除每一个行进中的阻碍,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存在境地”。

总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绘了人类登攀高塔的共怜悯形,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一样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形,依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如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生》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生》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生》教案【五篇】.篇一篇二教学目的:一、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一、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讲述的人生哲理。

二、如何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课型:略读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语:“在第九课中,冰心把生命比作春水和小树。

那么,今天的外国作家会把生命比做什么呢?”2、参照注释,对作者做简单的介绍。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3、学生速读课文,参照课前提示,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这里的高塔象征了什么?人生。

作者为什么用高塔来比喻人生?改成道路如何?体现了攀登的特征。

联系课后练习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5、分组讨论,概括出后三个部分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表现他们的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挖掘坑道的人: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牛顿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忽必烈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6、小结:作者创作本文,就是要告诉我们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人生》【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2、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构思】 1、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和写法;3、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多媒体显示: 1、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2、词语释义: 瞭望:登高远望。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个场面(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的,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个场面(5~6):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个场面(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8~9):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3、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把握主旨。

多媒体显示:1、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2、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

3、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4、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 明确: ⑴ 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

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马克思也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⑵ 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

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

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

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

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⑶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⑷ 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研读探究 1、难句释疑。

(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 多媒体显示难句示例: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明确:“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过于片面,事实上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留恋生命。

黑格尔就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明确: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明确: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

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4、“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明确: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2、写法探究: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课文在写法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明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五、延伸拓展人生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呢?请仿照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你心中的人生。

(小组交流,每组选出一、二篇进行朗读、评价。

)六、课堂总结 1、本文小结:《人生》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2、单元回顾: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在内容和写法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特点: ⑴ 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了独特的感觉和体会。

⑵ 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⑶ 在表达种种感受和理念时,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进行的,即描写了生命界的多种现象,细致具体,生动形象,具有生动性、暗示性、含蓄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1、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有许多经典的名篇。

课外摘录古今中外的名人对人生经典的论述,并仔细品味。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思考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议论性散文。

【板书设计】 高塔 珍爱生命 地洞 人生 广阔领域 以小见大 工场 树立志向、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