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秋游这一主题不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秋游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学习材料: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秋游的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再来一些人,我们需要增加哪些数字?如果有些人离开了,我们需要减少哪些数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景点,每组需要计算自己景点的人数,然后全校进行汇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秋游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秋游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用到加减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路线图的绘制以及简单的方向判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方向判断、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

2.难点:方向判断以及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秋游图片、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学习单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学习单、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秋游的地点在哪里吗?如果让你带领同学们去秋游,你会怎么规划路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一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

为此在教学中,牢牢的抓住语文教学的三个层面:感悟——积累——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后感知道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当孩子提出“渐渐”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通过生生间的互相匡助,学生对渐渐有了理性的认识,再学生读课文,不用老师教学生都能通过读表达他们的理解和对秋天的爱慕之情。

从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味秋天的漂亮,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味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斗胆想像,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有感情地诵读,白云变幻的美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

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非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预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课文第四自然段我则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然后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在草地上是怎样玩的?心情如何?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 …有的… …有的… … ”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再通过反复的诵读表达这种心情。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但是由于在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多,加之缺乏儿童语言,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激励教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55 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线性测量、面积测量等概念,以及简单的统计方法。

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对于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数据,如天气统计、成绩统计等。

但学生对于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测量和统计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2)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测量和统计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测量仪等)、统计表格、秋游场景图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秋游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概念,但对分数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秋游这一活动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分数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秋游活动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秋游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数的意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游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用于操作的分数卡片。

2.学生准备:秋游活动的参与准备,以及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游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秋游中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秋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如:“我们将一些水果分给同学们,应该如何分配才能让每个人分到相同数量的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秋游教学教案

秋游教学教案

秋游教学教案秋游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创作以“我爱秋天”为主题的墙报,交流和分享秋游的所见所闻,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精彩和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说说秋游的收获。

2.想想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这次秋游的感慨?二、请以“我爱秋天”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你准备拿出什么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这次秋游的感慨?三、准备作品四、布置墙报秋游教学教案「篇二」设计思考生活化、形象化、故事化是,幼儿园体育"儿童化"的基本体征。

秋游是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生活教育活动。

利用秋游主题,有机地将走、跑、跳、爬等枯燥的动作练习与具体、形象的秋游情节、过程结合设计成一个体能锻炼活动,定会为幼儿所喜爱,从而收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教学目的1.提高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跳的能力,增进下肢力量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恩性格。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重点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进跳)、钻、爬等动作练习。

活动准备课前丰富幼儿秋游得罪意识,激发幼儿对秋游活动的兴趣,每个幼儿两个附有松紧带、装有豆粒的小矿泉水瓶子。

活动过程1.教师: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去问植物园秋游吧。

大家上车,开车!教师在前,幼儿跟在后面进行走,大步走,小步跑,中速跑等热身活动练习。

2.带领幼儿做准备操:东张西望、垫脚尖远看、转身看后面、摇手打招呼、急刹车前后摇晃、下蹲停车等肢体活动。

3.教师:车来到山脚下,下车吧,在车上坐了很久累了吧,大家到草地上去自由活动身体吧。

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做各种身体活动:走、跑、跳、爬等。

教师观察过去。

4.教师:现在我们要出发登山了,前面有几天小河沟,我们要跳过去。

(1)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跳跃小河沟(矿泉水瓶)的方法。

(2)请几个幼儿模仿示范,教师进行动作要领讲解。

(3)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跳小沟锻炼,反复跳跃4-6个来回(各组幼儿鱼贯式地进行双脚并拢跳过倒放在地的矿泉水瓶子)。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次秋游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同时提高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介绍秋季的气候、天空、植物、水果等特点;(2)户外探索:带领幼儿们到户外进行秋季探索活动,观察秋天的景色和植物,收集秋叶、桂花等;(3)手工制作:根据秋天的特点,进行手工制作,如秋叶贴画、桂花香包等;(4)团队合作:设计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学过程(1)晨间活动:在教室进行秋天的主题讨论,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秋天的特点;(2)出发前准备:检查每个幼儿的装备,提醒他们注意安全;(3)户外探索: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田野,进行秋季户外探索活动,观察、采集、体验秋天的特点;(4)手工制作:回到教室,进行秋叶贴画、桂花香包的制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5)团队游戏:设计团队游戏,如拔河、传球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表现,以及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评价幼儿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反思1.教学亮点(1)形式多样:通过图片、故事、户外探索、手工制作和团队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2)循序渐进:从室内讨论到户外探索再到手工制作,有序地展开教学环节,让幼儿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秋天;(3)注重团队合作:设计了团队游戏环节,培养了幼儿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存在问题(1)户外活动安排不足:对于户外探索活动的安排可能不够充分,过于简单;(2)手工制作环节过度依赖教师: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可能会过多地干预,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发挥;(3)评估不够客观:评估过程中可能有主观性,需要更客观地评价幼儿的表现。

3.改进措施(1)加强户外探索活动安排: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户外活动内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感知和体验;(2)引导式教学:在手工制作环节,适当引导但不过多干预,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3)建立客观评估标准:制定更客观的评估标准,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来全面评价幼儿的表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学生秋游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计算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游的相关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

2.教师准备数学游戏道具,用于课堂游戏环节。

3.教师准备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参加过秋游吗?秋游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秋游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教材通过秋游的门票价格和购票数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过练习。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对于如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列式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秋游门票价格和购票数量的关系,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秋游门票图片,计算器,黑板。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门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门票的价格和购票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5张门票,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并板书算式,讲解算式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不同数量的门票,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板书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篇教学设计是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其中主要以“《秋游》”这篇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本篇教案主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游》的内容、结构、风格、情感、意义等有关知识点;2.能够理解和解读文中的意象和隐喻;3.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与意义;4.能够进行课文的朗读、背诵和尝试进行模仿创作,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5.能够理解和掌握本篇课文中有关于“秋”的文化内涵以及北方人喜爱秋天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操。

3、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和方法:1.导入环节:热身引导,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者是诗词配乐让学生感受秋的美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环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根据不同的段落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分段解读,注重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选择学生互读,进行小组内部朗读比赛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

3.交流环节:探讨文本语言,归纳结论,进行互动交流等。

教师可以分组组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文中的内容、情感、意义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环节: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进行创作。

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从诗词、散文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总结环节:通过个人总结和课堂评价,让学生全面评价自己的自我学习。

这一环节主要评价学生针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以及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等方面作出的进步和提高,让学生了解到自己需要有哪些方面需要再进行加强和改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对分数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秋游的相关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分数卡片、整数卡片、计算器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树木、湖泊、小路等。

2.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呈现(10分钟)1.出示例题:小明捡了15个栗子,每个栗子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栗子?2.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人分到的栗子数量。

3.提问:如果小明捡了20个栗子,每个栗子还是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栗子?操练(10分钟)1.出示练习题:完成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出示实际问题:小华有5个苹果,他想把这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

《秋游》教学设计1

《秋游》教学设计1

《秋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二、板书课题,解题“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三、指导看图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四、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训练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0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之情。
02
增强学生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 精神。
02
教学内容
秋天的景色
总结词
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包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详细描述
通过图片、视频、诗歌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了解秋天树叶变色 、庄稼丰收等自然景观,同时了解秋天的人文景观,如秋日的公园、落叶飘洒 的小路等。
《秋游》教学设计教 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秋天的相关常识,如气候、植物变化等。 了解秋游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讲述一个关于秋天的美丽 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
提问导入
提问学生关于秋天的感受 和记忆,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兴趣。
图片导入
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让 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激 发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讲解秋天的特点
讲解秋天的气候、景色、动植物 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秋天有
更深入的了解。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语 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反思
总结词
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
详细描述
在本次《秋游》教学设计教案中,教学评价 全面而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进行,能够及 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评价结果 客观公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并提高学 习成绩。同时,评价还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四上P72内容及P73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秋游”中的现实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方法,能准确地实行笔算。

2、通过有条理地交流调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

3、在笔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调商。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结合127÷41或907÷49,和同伴说说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1、出示:127÷41=907÷49=让学生口答这两题的试商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强调试商的方法。

2、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合作探究1、收集信息见课本P72的“秋游”情境图每辆小客车限乘人,每辆大客车限乘人。

三年级有名学生,四年级有名学生,五年级有名学生。

2、问题一: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①你是怎么计算的?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把24“四舍”看作试商,那么商是,写在位;不过24×9=216>192行吗?,这说明;该怎么办?。

③讨论质疑:“商为什么大了?”④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⑤归纳:把除数“四舍”时,商可能偏,故要调。

3、问题二: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几辆车?(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①你是怎么计算的?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把46“五入”看作试商,那么商是,写在位;不过余数是,行吗?,这说明;该怎么办?。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秋游”,本单元通过秋游的场景,引入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法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整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还存在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交流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应用加减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和识数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秋游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和人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秋游场景中的物品和人数,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秋游这一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秋游中的分食物、分配门票等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交流分享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游的相关素材,如食物、门票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在秋游中,如何平均分配食物和门票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秋游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和门票。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分数表示。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6个同学,2份食物,每份食物有3个部分,如何平均分配食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

二年级语文下《秋游》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语文下《秋游》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语文下《秋游》教学设计资料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师描述:秋天到了,天高云淡,白云悠悠。

秋风起了,黄叶从树上轻轻飘落下来,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这时候,老师最喜欢踩着松软的落叶去郊外秋游。

小朋友,你们也想去吗?2?(出示秋游图)学生看图后师问:小朋友,郊外的景色美吗?(出示:我最喜欢,。

)你能用我最喜欢哪儿,这个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儿的美景吗?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郊外的景色多么迷人呀!(出示蓝天白云图)2?出示:秋天的天空,白云。

进行练说。

3?初读课文第二段。

小朋友把蓝天描述得这么美,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4?自学第二自然段。

你能对照这三道题读懂课文吗?出示:①()的天空()。

②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③还有什么一望无边?你觉得白云还像什么?一望无边的()。

白云像()。

5?集体讨论。

6?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

秋天的天空美,农田也很美。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景象。

(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师问:农田里有哪些庄稼?各是什么颜色?农田美在哪儿?3?填色:这儿有张绘有稻田、高粱、棉花的简笔画,小朋友给它填上色彩,看谁填得最美?4?(出示农田图)学生看图后,师问:图中的色彩美吗?跟小朋友刚才填的色彩比呢?蓝蓝的天空和一望无垠的农田交相辉映,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让我们再次来到农田里,感受它的美吧!(师引语)5?读中品味美。

怎样读才能感觉到这些颜色美呢?6?迁移练说:(出示果园图)秋天的农田美,果园也很美。

你能用刚才的句式说说果园里的美景吗?[出示:果园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自主学习。

①说说读懂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互相交流。

②检查学习效果。

填空: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

大家(),(),()!3?看图想像。

(出示秋游图)师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学,还想在草地上干什么?4?延伸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游》教学设计一
《秋游》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