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怎样实现“二次转型”

合集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2011.23一、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由政府主导并在政策引导下建立的“后发内生型”大学。

截至2011年5月,全国普通高校2101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820所。

[1]经笔者核查,其中属于90年代后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有317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38.7%。

表1东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分布统计表单位:所表2中北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分布统计表单位:所注:1.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名录统计;2.括号内数字是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数量。

表3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分布统计表单位:所从表1-3的统计可见,新建本科院校的省域分布与所在省份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和高等教育基础关系密切,在分布态势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中部地区经济开始启动、人口较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较大,新建本科院校总体分布呈“东高、西低、中北部隆起”的特征。

东部地区10省、直辖市共有120所新建本科院校,占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37.9%。

中北部9省共有121所,占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38.2%。

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76所,占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24.0%。

二是新建本科院校在省会中心城市分布过多。

317所新建本科院校中有138所分布在省会中心城市,占43.5%。

在广东、湖北、江西、黑龙江、吉林、陕西等6省,有超过一半的新建本科院校集中在省会城市,吉林和黑龙江尤为突出。

经济的区域化呼唤高等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笮魏小琳魏小琳/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绍兴312000)摘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和转型的内涵,本文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定位应是有所侧重的多科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取向应是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策略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应是完善基层学术组织、优化内部管理体制,从而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向现代大学的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摘要: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2次转型,首次转型是办学层次的转型,是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目前又面临第2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为适应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综合型院校到应用型院校的转化和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问题,这也是转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应用型大学转型面临许多问题:如转型的步骤,转型的方法,转型的目标,转型的标准,很多高校还不是很清晰,转型期政府和企业如何有效的支持和参与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问题;问题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0321001长期以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是培养精英人才,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过去的培养方案已不能正确定位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

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学生预期社会角色的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就是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学以致用。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袁贵仁部长也强调,本科高校转型的基本要义,是目前已经是普通本科的高校转型发展,要促进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校,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1999年前后升本的地方高校,这批院校以专科教育为主,在所在区域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果好,曾经为地方人才培养做出过较大贡献。

随着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1999年以后快速地成立或者合并了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地方本科高校767所,这些学校的办学方向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办学定位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产业服务,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现今,我国各地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

这些大学旨在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的命运,提高地区和人民的整体素质,但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机制。

因此,新建校区需要遵循“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模式进行运作,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学科互补、合作办学、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合作与发挥优势。

其次,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新建校区需要积极招聘高素质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师,加强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和良好教育教学模式的传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再次,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招生及课程设置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新建校区需要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从选材、招生、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合理规划、充分调研,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增强学校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尚处于发展初期,祖母绿行业的教育、人才、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瓶颈。

与此同时,政府机关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投入的不足,很难形成完整发展链条,阻碍了校园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的持续发展。

因此,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采取现行教育体制的优势资源和新兴技术,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引入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拓宽招生渠道、研究面向本地经济的专业设置、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外部协作等方式,逐渐克服校园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困境,构建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本科院校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然而,这些新兴的本科院校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如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科研能力有限等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生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新兴本科院校往往起步较晚,周围的竞争对手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生源市场。

加之当地经济不发达,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偏弱,因此很难吸引足够多的生源。

此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引入优质生源。

引入优质生源可以提升学校整体的水平,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实行特殊招生政策、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来实现。

2. 加强宣传与推广。

在当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及时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传递信息,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实力、校园设施等,吸引更多学生报名。

师资力量不足一流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取得成功的保障。

但是,对于一些新建院校来说,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困难的。

学校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1. 实行灵活用人政策。

学校可以引进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实行灵活的聘任政策,使其可以根据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师人员的使用。

2. 建立师资培养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科研能力有限科研能力较弱是贫困地区新兴本科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而这也是精英高校与之差距最为明显的地方。

应对这个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可以与当地企业或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和教育界的深度融合。

2. 建立交流合作平台。

建立院校间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促进共同研究和共同开发,提高院校的科技实力。

结语新兴本科院校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是当地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但是面对各种困境,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

本文提出的策略只是一些基本的思路,如何具体落实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与路径探析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与路径探析

当代职业教育/2018年第5期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遇到的瓶颈表现在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教学陷入困境、人才培养模式缺失、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方面。

其原因主要是对大学本质及发展方式缺乏全面的认识、专业教学不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专业设置科学性不强、应用型本科对师资队伍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破解瓶颈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转型观念、构建专业教学模式、建立“高校主动、行业驱动”的合作育人模式、酌定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真正转型,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瓶颈;路径;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8)05-0071-05*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后发展地区“中高本”一体化职教课程研究与实践》(编号:桂教职成〔2015〕22号);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研究》(编号:2016ZZC010)。

作者简介:黄良永(197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06-02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与路径探析*黄良永(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来宾546199)新建本科院校诞生于1999年,前身是专科学校,大多处在非中心城市,又称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主要是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的整体位移与变革,[1]其中办学层次的转型是初级的,其他各方面的转型是高级的,前者是形式转型,后者是内涵转型,如果前者是第一阶段,那么后者就是第二阶段。

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文件政策,直接驱动了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势所必然还是另有其因?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实状况如何?遇到了哪些瓶颈问题?产生上述瓶颈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是否有攻克瓶颈问题的可行对策?基于以上逻辑分析,笔者将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之缘、转型之状、转型之惑、转型之策等四个部分追溯其根源、剖析其现状及瓶颈问题、洞察其瓶颈问题的原因、探索破解其瓶颈问题的可能路径。

顾永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顾永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10.3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建期”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就是推动转型发展。

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转型发展既是一场涉及到对原有的办学格局、办学思路、办学传统、利益格局重大的调整与变革,又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自我超越和思想解放,还关系到自身能否开好头、起好步、走正路。

本文旨在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企求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建本科院校推动转型发展的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使学校具备了转型的基本条件,形成了转型的内生动力;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强大的外驱力。

新建本科院校推动转型发展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社会、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的适应性变革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的转型已经提到了现代大学的议事日程的顶端。

”[1]国内有学者有认为,“在今天全球化与大众化的背景下,现代大学再一次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2]还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转型就是构成高等教育的诸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学术组织、管理体制等在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的过程。

我国近年来的高等教育转型具有空间上的全方位、时间上的加速度、程度上的深层次等特征。

[3]为顺应高等教育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内涵、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职能、发展路径,以及在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文化建设模式、校地合作方式、学生指导方式等方面必然要发生适应性变革。

2.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性大学,其特点就是办学区域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的“地方性”,就是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结合,区域高校主动为区域社会服务,区域社会依靠区域高校支撑,从而实现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的瓶颈及对策 资料

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的瓶颈及对策 资料

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的瓶颈及对策2000 年以来我国设立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从学校数量和培养人才规模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均占全部高等本科教育规模总量的 1/3 左右。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随后各级政府相继制订了职业教育转型的指导性文件,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转型已经到了一个必须推进全力攻坚的新阶段。

新建本科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

1.新建本科职业教育转型的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成,主要分布在地级城市,由地方政府举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般称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近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难度大、就业质量差已成为普遍问题,原因就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

破解这种结构性矛盾,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改变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模式,努力转型为应用型高校,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和现实条件在新建本已经逐渐明确为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科院校的定位,间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其特点是立足本地,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新建本科职业教育转型的瓶颈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或者称为应用技术类型大学比过去办普通本科难度更大。

新建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不是发一道行政命令或者更换一块学校牌子那么简单。

新建本科院校好不容易才由过去的高等专科学校挤进本科院校的行列,现在又要求转向职业教育谈何容易?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有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困境,存在实现路径之瓶颈。

2.1观念定位之瓶颈人的思想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

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的接受而言,只有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自觉意识乃至切身感受到,只有遵循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的机遇,观念的接受才是可能的。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

GAO DENG JIAO YU/高等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舒丹丹 徐志坤引言目前,应用技术大学成为大学战略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方向,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当前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需要。

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紧抓学校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关系,从而才能够满足各类社会就业需求。

一、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因此应紧抓教育与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完善现代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体系中,推动本科院校顺利转型以适应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

面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当前教育体系的改革力度有待加强,无法结合国家发展现实需求而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改革。

考察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核心和战略意义,旨在通过明确教育分类教学目标促进高校朝着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进展,从而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依据现实,实现特色化发展,并且能够通过在改革过程中形成健全的管理和教育体系。

而考察分析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系现状,由于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教育体系无法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形势所需,从而造成分类管理体系的空白。

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人才培养层次以及人才培养方向,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分类,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现代化人才。

而考察和分析当前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是坚持人才培养和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发展原则,同时能够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来形成特色的人才打造和人才培养机制。

除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朝着应用技术大学的改进,还是基于人才成长的自身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也亟待更新和优化,由于其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刘弯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思想观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六方面的困境,为了突破转型发展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加快建成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关于学校转型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长期进行思考。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处于调档、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生产一线的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代企业员工结构呈现“两端是研发和销售人员,中间是一线生产人员”的“哑铃式”结构。

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构对接不畅,导致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报告,到2020年,中国市场受对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达1.5亿人次,可能产生2400万技术型人才供需缺口。

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基于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契机,加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顺应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从我国高校规模来看,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比上年增加17所;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比上年增加14所;独立学院275所。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教育阶段,基于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发现,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本科教育的增量主要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分析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如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资源匮乏等;二是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学科发展不平衡等。

贫困地区在新建本科院校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其基础建设投入往往有限。

这就使得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这也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带来了困难。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在学科发展和教育质量上面临较大的挑战。

在引进高水平师资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也会受到限制,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可能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会从专业设置、学科布局等方面考虑本地区的实际需求,但由于贫困地区的资源限制和基础条件限制,可能导致学科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均衡,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学校的整体硬件条件,从而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外地高水平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可以加强与本地区相关产业的深度合作,充分运用地方优势资源。

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等紧密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与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等广泛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条件薄弱和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合作、与本地产业合作以及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困境,促进贫困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学校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学校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学校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校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转型升级,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和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学校管理与服务。

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五、拓展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六、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健全的家长委员会和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共同体。

七、推进学校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教育资源,开展国际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八、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学校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得以实现,学校教育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 转型发展 实施方案

大学 转型发展 实施方案

大学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
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需要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大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同时,与企业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研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之一,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大学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大学还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校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自身的发展实力。

此外,大学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通过与国
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大学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留学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最后,大学还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
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大学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大学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推进,只有不
断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的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亟须解决的五大困境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亟须解决的五大困境探索
念 与升本后新的办学理念方枘 圆凿 ,是 阻碍地方新建本科 院校 转 型的重要 因素之一。在专科层次阶段 , 教师早 已习惯于专科 这些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 式 ,用先进的本科办学理念来武装 自 己, 几年甚至是几 十年 的行为习惯 和教学方式一夜之 间突变 , 谈 何 容易。新 建本科 院校“ 升格 ” 后, 既面临着专业建设 的层次提 升 ,又面临着专业结构的重新调整 。这些调整无疑都会牵涉 到 量却没有伴随着学生人数 的增加而变化。“ 双师型” 教师数量严 方新建本科 院校都是 由高职学校合并而成 , 教师的学历 、 职称相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偏低 , “ 双师型”教 师和高级职称的教 师
选择复读 , 而不是选 择应用型技术大学 ; 分数偏低 的学生 , 复读

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 ,学校经费都是左支右 出的。即使
最富裕 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 高等教育所需 的全部经费 , 除
非社会愿意重新分配 目前用于国防、 空间探索 、 公共卫生和社会 福利计划方面的国家资源 , 否则不可能有足够 的人力 、 物力来普
扶持下 ,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处于 “ 高不成 , 低不就” 的尴尬 地位 , 极少从 国家获取教育资源 。
三、 课 程 设置 的滞 后
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交这笔“ 冤枉 ” 的学费。
六、 结 束语
总之 , 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进程 中的相 似过程 , 即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后的学校办学定位的分 类、 分层与分化。如何使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能跟上经济社会
中图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3 5 6 1 ( 2 0 1 5) 2 6 - 0 0 2 2 — 0 1

复合转型: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向

复合转型: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向

复合转型: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向
刘明初;彭香萍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将由专科向本科、由传统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两次转型整合为同步实施的复合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质量的建设和保障是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复合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复合转型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建设要贯彻五条基本原则:一是转型发展规划要立足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面向全体,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三是实践平台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四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产教融合,实现学用贯通;五是教学活动设计要践行应用取向,对接职业岗位.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刘明初;彭香萍
【作者单位】萍乡学院,江西萍乡337055;萍乡学院,江西萍乡337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7
【相关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探析——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为视野[J], 肖铭燕
2.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全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暨加快发展现
代服务业工作会议综述 [J],
3.顺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奋力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J], 王祥;
4.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路向 [J], 崔梦川
5.新型大学的形态之新、内涵之新顾永安和他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的几个重要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的几个重要结论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into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 顾永安[1]
作者机构: [1]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常熟215500
出版物刊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页码: 1-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大众化进程中“两个转型”的问题。

认为“新建期”、“地方性”和“应用型”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新的大学精神、新的质量标准和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本质,创建应用型品牌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归宿,走创业型大学之路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念与模式选择,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旋律。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何艳丽;徐红【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加强应用型高校的理论研究、架构产教融合的校内治理结构、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诸如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分类等措施的实施,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作者】何艳丽;徐红【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44;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东日照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而目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存在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错位对接,造成企业“用工荒” 和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并存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态的重新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做好转型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走特色办学之路和产教融合之路。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指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要的产物。

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二次转型路径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二次转型路径探索

作者: 张元宝 宋瑾瑜
作者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成人教育
页码: 23-2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9期
主题词: 应用技术大学 新建本科院校 二次转型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实现由“新建”到“新型”的跨越,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

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阶段,学校必须从办学类型、办学功能及办学模式三个方面加快转型步伐,这是“满足需求”的人才质量逻辑、“资源依赖”的需求逻辑和“差异发展”的错位竞争逻辑的内在要求。

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但也是必须的。

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主动开拓外部资源,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二次转型发展的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二次转型发展的探索

作者: 夏明忠
作者机构: 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决策咨询
页码: 44-4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新建院校 应用型 转型 探索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层次上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转型之后,往往照搬或模仿老牌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难有特色。

因此,必须从内涵上实现向应用型本科类型上的第二次转型。

本文介绍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行“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念更新,重新审视办学定位,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做法。

校园二次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二次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二次改造工程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校园建设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二次改造工程,以提升校园环境、改进教学设施、完善管理服务,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本方案旨在全面规划学校二次改造工程,通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对校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提升校园整体形象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学校二次改造工程2.项目地点:学校校园3.项目规模: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4.项目内容:包括校园建筑及设施的更新、设施设备的完善、校园环境的美化等多个方面5.项目投资:预计投资总额为xxx万元6.项目周期:预计周期为xx年三、项目目标和意义1.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整体形象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的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

通过二次改造工程,建立更加宜人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加入学校,增强学校的品牌效应。

2.改进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项目将针对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所进行改造,提高设施的齐全性、舒适度和便利性,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优化管理服务,提升师生体验学校的管理服务直接影响到师生的体验和满意度。

通过二次改造工程,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学生宿舍及食堂等生活设施,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服务,增强师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四、项目内容1.校园建筑及设施的更新本项目将对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造。

针对建筑外观、内部布局、装修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善和更新,提高建筑设施的功能性、舒适度和美观性。

2.设施设备的完善本项目将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更新和升级。

针对设备的功能性、效率性、便捷性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完善,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和效果。

3.校园环境的美化本项目将对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和绿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牟延林
近年来,我国一批于2000年左右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接受了国家教育部教学评估的洗礼,基本完成了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学校的本科意识、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乃至国际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然而,据《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转型之困》(《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20日刊登)披露,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感到自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处于“学术向左、应用向右”的纠结与焦虑之中。

实际上,这是新建本科院校“二次转型”必然和正在经历的阵痛。

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实现从“新建”到“新型”的跃迁,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的丰富和类型的多样,也会影响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包括三大内容。

一是实现办学类型的转型,从教学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如果以传统的基于高校科研能力划分标准,似乎教学型与应用型并不是逻辑上对立或对称的范畴。

但高校分类也有一种知识逻辑的分类标准,这种分类标准认为,高校的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就是知识,在高校知识生产全链条上,可以分为创新知识、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几个阶段和任务,以传播知识为主的高校就属于教学型,以应用知识为主就属于应用型,以创新知识为主就属于研究型。

二是实现办学功能的转型,从单一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并重转型。

强调知识的应用,就势必强调高校的科学研究职能,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更要比之前更加重视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实力及其成果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型,实现从封闭办学到协同发展的转型。

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从以自我中心到以他方中心,从封闭式的人才培养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从资源约束到需求约束与资源约束相结合的发展,成为与地方发展相互支持的“相互作用大学”,真正融入社会,既作为“象牙塔”而保存社会的“良心”,又作为“服务站”加速社会的进步。

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本科起步到成熟高校的必然经历。

从现有的资料看,已经有数十所新建本科院校开启了“二次转型”的征程,而且其行为并非一种强制的行政行为。

分析起来,主要是四种逻辑的混合作用。

第一,“满足需求”的质量逻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质量时代”,质量是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高中生升大学比率接近甚至超过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30%的今天,优质高等教育的消费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

尽管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实力明显增长,但未必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学”,甚至有“人才质量还不如专科”的感觉。

解决“质量认同”问题,赢得社会声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从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和高等教育的“买方市场”特点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要提升办学质量,首先就必须树立“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质量本质观,也就是所谓的“适应性”质量观。

第二,“资源依赖”的互动逻辑。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要维持运行都需要多种不同的资源,且必须不断从外部环境中获得,包括人力、资金、信息以及政治与政策方面的合法性支持,由此产生
了组织对其外在环境的依赖性,但资源的依赖可以是相互的。

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减少对关键资源供应者的依赖程度,并努力寻求能够稳定掌握对关键资源供应者的影响方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功能不断扩展、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越来越大。

在资源依赖的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要突破自身办学经费短缺的困局,首先需要考虑自身的优势资源是什么,怎样才能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争取资源。

其次要思考如何减少对关键资源供应者的依赖程度,形成一种多变互动的立体格局。

第三,“差异发展”的竞争逻辑。

如今,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包括高层次人才的竞争、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竞争、政策与资金的竞争、社会捐赠以及办学声誉的竞争。

在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或知识为业的巨型公司参与知识的创造、提炼、控制、传播活动,这意味着大学不再垄断知识的创造和传授,还面临着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严峻竞争。

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着老牌本科院校的“压”,又面临着高职院校的“赶”,还面临着国际办学资源的“挤”,竞争形势严峻。

第四,“学术资本化”的选择逻辑。

国家对大学经费资助强度的下降,更多地采用竞争性项目申报立项等资助方式,使学术资本化得以兴起。

而创业型大学的成功,让人们更加重视学术的资本化、知识的产业化。

大学及其教师越来越多地为获取资金开展市场活动或进行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以市场为导向成为大学重要的发展理念,教师尤其是理、工、经、管等专业领域的教师更热衷于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积极发展工科,致力于以工科为主,经、管、农、林等加快发展的学科专业调整,成为当然的选择。

在专业方面,大力发展就业面广、招生火爆的专业。

科研方面则强化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还努力创办科技公司。

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体系强调“可用、管用、能用”。

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功能的拓展过程,是办学质量的跃升过程,也是办学特色的彰显过程,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文理学院教授;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与办学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